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外阅读赏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又极为重要。大多数中学生,生活面窄,经历不丰富,知识贫乏,理解能力差。真是无米难为炊。写作文时,他们无材可选,无“理”可论,即使挖空心思,作文也总是空洞无物。为了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较多的课外文章,来拓宽学生的生活面,提高其认知能力,积累较多的语文材料,学习更多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本领,教师要有步骤有计划地给学生创造阅读机会,以读促读,以读促写,大面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叶圣陶老先生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里说:“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才写得好。”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有目的有计划,要“导”之有方。
一、给学生找阅读的时间。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是紧张的,每天英语、数理化作业几乎占据了学生课堂之外的全部在校时间。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抓晚上、双休日及节假日。利用这些空当时间,让学生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报。要给他们提供阅读的书籍、文章,提出具体要求,教给一定方法,使他们读有所获。
二、课外阅读要明确目的,做好计划。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它不是可有可无由学生自由无序的阅读,它应配合着课堂语文教学内容的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因为它是《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最基本内容。如在每学期语文教学中,我们配合教材中篇目内容的学习,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首先要求明确读书的目的,在泛读的基础上,力争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段落进行背诵练习,以体会其风格。阅读过程中,注意学习作者从自己的生活琐事中搜集材料,提炼中心的方法。并可以仿照着写一二篇有关自己生活内容的小作文。课外阅读毕竟不同于课内阅读,时间上、内容上有较大的自由度。因此,我们在要求有目的的阅读的同时,要求制订出具体的阅读进度时间计划表,以便自我督促完成。
三、广泛阅读,开阔视野。阅读内容要广泛,历史、文学、哲学、天文、地理、故事、美术等,皆可作为阅读的范围。内容要有所选择,多读贴近生活、时代感强的文章。如果是节假日布置的阅读任务,要进行检查,督促学生们按要求完成任务。如果是在课内进行“课外”阅读,老师要适当设计激励性的措施,促使学生们真正地从阅读中获取多方面的知识。比如交流阅读笔记,缩写故事内容、成语接龙等;对于相同的文章笔记,也可以设计抢答题、填空题等进行竞赛,激励他们的求知欲和阅读的积极性。
联系课堂语文学习中各种阅读方法的训练,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根据阅读材料、阅读目的、阅读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例如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就可采用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如果环境允许应注重练习诵读。平时读的《语文报》、《中学生作文》等内容可采用浏览、选读等阅读方法。
四、阅读积累与应用。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积累与应用。积累分为三个层次。识记积累、理解积累、应用积累。识记积累也就是对阅读过的材料进行有意无意的记忆;理解积累就是在通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琢磨体味,明其旨,获其知,得其法;应用积累就是在识记积累和理解积累的基础上,把所学的材料和阅读的内容批判地变为自己的思想,变为自己的语言,为自己所用。借用阅读材料所得,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形成自己的思想及作品,落实到写作中去。
封士燕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下面,就自己几年来在小学数学思维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把愉快的事情告诉学生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像演员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这节课很有可能失败。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由于是上整个年段的课,有许多学生不是我教学班的学生,所以每周末上课,我先和学生们谈论本周的新闻和奇人异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然后才开始上课。这样可以让学生减少心理负担,让他们觉得数学课不是那么难懂,可以无忧无虑地学,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在愉快中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活泼有趣
教师要设法将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进行心算加法训练时用趣味的故事来进行,有神奇的效果。老师:“一张纸0.1毫米厚,折叠多少次后,厚度可超过珠穆朗玛峰呢?”你告诉学生,3分钟内就可办到。但要借助心算。此刻学生哗然,纷纷动手。在数学百花园中,趣题比比皆是。“百鸡问题”“韩信点兵”“三人分钱”“鸡兔同笼”等,都是进行“愉快教育”的好素材。
三、教学风格风趣幽默
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场面,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时;“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只?”这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不知从哪里下手,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教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45个头,下面多少只足呢?”学生答:“45×2=90只。”“少了多少足?”“2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26÷2=13只兔子,32只鸡”。在风趣幽默和愉快的教学过程中学到了知识。
四、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在平时。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首先爱其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平素就应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把学生当成知己。平时有空多和他们沟通,谈心,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身素养。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这样才能上好每一堂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城郊小学生课外阅读初探
伏广成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而我们城郊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并不乐观。近年来我对城郊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与研究。
一、城郊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1,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低。城郊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鞍少督促子女去多读好书,城郊学校条件有限,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受应试教育影响,城郊一些教师很少去鼓励学生看课外书。诸多原因导致城郊小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
2,课外阅读范围小。80%的家长、学生买的课外书是优秀作文类书籍。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少。学生认为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摘录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二、城郊小学课外阅读策略初探
为了较大改变城郊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达到或超过新标准所规定的小学课外阅读要求,我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城郊小学课外阅读进行了初步探索。
1,激趣有效,阅读有心。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①榜样激励法。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和家长,使学生和家长逐渐认识阅读的重要性。②赏析激情法。教师有声有色地为学生朗读名篇名段,来激发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③活动激趣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④展示成果法。利用。课外阅读成长袋。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
2,拓展有度,指导有方。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选择课外读物,合理运用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为此,我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912)09(a)—0174—01
前言
多媒体教学模式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易于理解等优点,它在课堂上的应用是我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重要过程。现代化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许多课程的教材内容形式都已经作出了一定的修改,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教学,在内容上加强了对知识趣味性侧重。通过实施多媒体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更加全面和立体,利用图像变化、声音传播结合书本内容,形成生动的思维导图,将枯燥静态的书本知识转化成生动的图形和音频,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它不但加强了学生对于课本重点知识的记忆,也极大的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兴趣,使得学生们不仅理解了书本的内容,也丰富了课外的知识,从根本上充分利用了课程的时间。
1、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问题分析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课本为教学中心,以应试为教学目标,脱离了小学语文教学原本应有的的趣味性。且传统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最主要关注的是考试的题型和考试的重点:课堂上,教师通过对于课文的大量讲解,让学生进行强迫式记忆;课后,老师布置大量布置类型重复的诸如课文抄写、重点词语多遍抄写等家庭作业练习来强化这种机械式的记忆。对于老师们普遍采用的这种教学记忆方法学生们只能被动接受,但它枯燥单一的特性无疑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大大减弱了学习的积极性。
从教育长远的角度上看,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往往能获得高分数的回报,但并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过于依赖课本和考试大纲,将课本中的内容转换成试题来对学生进行解题强化。如此一来,学生只能够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并不能够融会贯通的领会到课文的情感意义。
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新时代学生的综合发展。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仅仅只停留在使用课本的初级层面上,课程缺乏创新精神。语文教学的重点原本应当定位在于对文章意境的体会上,学生们可以通过听取教师对课文抑扬顿挫的朗读以及生动趣味的意境分析来领会文章想要传达出的深入感情,并获得在课文朗读上的训练。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却只注重对课本文字的记忆,相反对于课文的朗读水平要求不高,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因而往往只停留在文字表面的意思上。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作用下,小学生的语言阅读与写作能力必然会大受影响。
2、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创新应用研究
2.1 动画短片,在课文学习之前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喜欢观看的莫过于动画片,在使用恰当的情况下,动画片也能够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去的。在课堂上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对于缺乏兴趣的课程容易出现开小差的现象,因此课堂的开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实现。可以将动画片整合到小学语文的课程中。比如老师可以在文章讲解之前,先不透露今天的教学内容,而以一个动画短片作为课程开始,让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观看后自然而然地思考播放的动画片与今天讲课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再开始讲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并且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启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将动画片反映的意境与课文相结合,待课程讲解完之后再将两者之间的联系作为讨论,并适时的公布答案,就能够达到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记忆的目的了。此外,在选择教学用动画片时要选择健康向上的动画形象与内容,这些内容既可以在小学生们喜欢的动画片中剪辑而获得,也可以由老师们自己动手制作。
2.2 图文并茂,创造身临其境的课文情景
小学生还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于语文课程的理解仅仅处于形象理解的阶段,对于较为复杂的逻辑思维和抽象的主体和慨念理解能力较弱,而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出现则大大的改变了这种现状。这一手法在对古代诗词的教学别能体现出其优越性。古诗词大家们常常用很少的文字就能表现出丰富的内容与深厚复杂的情感,但有时候这对于如白纸一般纯真的孩子们来说还是太难把握了。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老师可以结诗词内容的情感需要,播放出符合它们意境的声音、动画或者图片内容。一些难以用语言向小学生们传达的抽象概念或者人物情感也许通过一张得体的图画、一段合适的音乐就能打开他们记忆与理解的大门。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策略;条件;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是开启语文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决不能让这把金钥匙遗落在角落里。为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能动性,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创造条件,求其“乐”读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家庭、学校、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
1、课内拓展延伸、推荐课外阅读书籍
(1)课前布置阅读。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主题相关的内容,往往容易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教第八册《秦兵马俑》前,指导学生读有关介绍秦兵马俑的书籍、文章,使他们对兵马俑有一定的了解,并在课内提供机会,让学生把课外学到的知识进行记录、积累、交流、介绍。
(2)课中渗透课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关的奇闻逸事,鼓励学生去了解更多有关知识。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我问学生:“你知道有关小时候的故事吗?”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出,我不急于当场解决,而是让大家课外去找。第二天有几个学生兴冲冲地告诉我,“小时候将《悯农诗》背得滚瓜烂熟,但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问蒋妈妈:‘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还有为了过好习字关,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等。另外,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在开展评价或谈感悟时,尽可能引用课外的名言、歇后语、诗句等,活学活用。
(3)课后适当延伸。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学习了巴金写的《鸟的天堂》后,推荐学生阅读这个作家的有关文集。学完《争吵》后,引导学生去翻阅亚米契斯作品《爱的教育》。
2、提倡亲子读
家长的言行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大力提倡亲子共读。首先在家长会上作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专题报告,并给他们发了“每天陪孩子看看书!”的倡议书。其次,为了更好地促进家庭读书活动的开展,设置了“亲子共读”读书卡,要求每位家长每天陪孩子看30-60分钟的书,并及时记录。
二、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不少学生都喜欢读课外书,但他们往往是走马观花,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写作技巧。如果长期下去,不仅没有收获,而且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做法是结合课堂阅读教学,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1、精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精心阅读,仔细品味,从作者的篇章结构,思想感情中,体会到阅读的方法。在进行这一类阅读时,笔者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1)指导记录的内容,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精彩的开头和结尾、写作常识等;记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警句、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等。
(2)指导记录的方法。a、批注笔记。学生在阅读时使用符号在书上作批注。如:“--”表示重点词,“~~”表示优美句等。b、提纲笔记。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写成内容提要,或是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理成结构提纲。c、摘录笔记。如:摘录词句、段落、名言、警句等。摘录时要忠于原文,注明出处。d、心得笔记,即读后感。只要抓住原文的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即可。读书笔记形式多样,不必面面俱到,应该重点突出、讲究实效。
2、略读。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因为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大,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篇篇精读。但是略读也并不等于囫囵吞枣,否则必然一无所获。略读方法指导应侧重于下面两种:
(1)浏览式读书法,即对读物快速观其概貌,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明确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知识的读书方法。如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一本书,我就引导学生快速浏览,用找标题、找中心句、看目录的办法搜寻知识要点,并简要摘记。
(2)选读式读书法,又称为跳读式读书法。就是不读完,有所舍弃,择其所需而读。跳读时目光只扫描最关键的词句,无关的通通抛开。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一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如在教学课文《月光曲》之前,为了让学生了解音乐家贝多芬生平和艺术成就,我组织学生到图书室检索书目,筛选有关书籍;再通读浏览,筛选有关章节;最后精读、选择有关知识点并摘录下来。
三、开展活动,促其“益”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提升阅读水平,
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1、摘抄本的展览评比。每周五最后一节课,我班都开展摘抄本的评优活动。评选要求以数量和质量为准,评选出最佳摘抄本在班内作展示。对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做得不好的学生提出希望,并加以指导,增强他们做好读书记录的目的性、自觉性,以认真的态度去完成每一次读书记录,提高阅读积累的实效。
2、召开故事会,佳作欣赏会。学生最爱读故事,听故事,也爱讲故事,通过开展故事会、故事大王的评比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外阅读到的精彩内容向大家作介绍,进行交流汇报。佳作欣赏会就是通过写读后感和优秀诗文的诵读的形式,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赏析能力。
3、剧本表演。如我班师生共读了《轮子上的麦小麦》这本心灵成长小说,组织学生进行“我演故事”活动。我让各小组选择感受深的片段,自行分配角色。活动中,表演者认真投入,观看者兴趣盎然,被深深吸引,禁不住流下热泪。
4、每天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安排在课前10分钟或午读,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
5、组织学生制作读书卡、手抄报。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编成“小报”,图文并茂。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每个学期,我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和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定期指导学生编制有主题的手抄报,如《环保报》、《庆六一》、《乘上诗歌的翅膀》、《名著点击》等,这样学生便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有针对性又便于指导。
6、指导学生写好“我喜欢这本书,推荐给你”的推荐稿。我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写明自己推荐的理由或喜爱的原因。利用阅读课展示,根据举手表决“响应阅读”人数,选出最佳推荐稿。
通过一系列的展示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之塔不是一砖一瓦构建的,没有日积月累,就没有学生的语文功底,就没有丰厚的语文素养。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阅读实践有个客观的效果评价,并能及时调整指导方法。只有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才能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漫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学生阅读除课本之外的一种自主阅读方式,是课本学习的延伸与补充,通过教师在具体情境中引领学生自主有选择地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
“漫阅读”课,与一般的语文阅读课不同, “漫”在字典中有一义,为“没有限制,没有约束,随意”。引申开去,“漫”就是一种自由、喜乐的心情。“漫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它指向的是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开展的一种有层次的自主阅读课,主要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积累一定的语言,(至于积累和领悟的层次,由个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素养决定)最主要的是在阅读中体验到快乐,养成阅读的习惯,即使走出校门也能与书为伴,而非学生漫无目的地乱读书。
“漫阅读”主要体现为:灵活性和开放性、自主性和合作性以及趣味性和专题性等特点。
其呈现方式主要有:1.每周一次的阅读课;2.晨间、午间的自主阅读活动;3.除学校之外布置一定任务开展的阅读活动;4.用各种形式表现阅读成果等。
二、 研究设计与实践操作
本着趣味性、自主性、适应性、分享性的设计理念,设计相对独立又有递进意图的 “漫阅读”课例模式,来完成“漫阅读”课程的实施:
(一) 类型与结构
1.“拿来看看”――阅读赏析课:该类型的课主要特点是吸引学生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年级该读什么样的书。让学生在求趣求乐中进入阅读状态,赏析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利用本校每周开设的阅读课,起到“师傅领进门”的作用。
“好书推荐”环节:主要分作家、教师、家长推荐与学生推荐。教师可以结合本年级每个单元特点推荐课外延伸阅读材料。以四年级上册为例,第二单元学了《蟋蟀的住宅》后推荐《昆虫记》,第三单元学了《小木偶的故事》后推荐《木偶奇遇记》,第六单元根据课文《卡罗纳》推荐《爱的教育》等。利用“亲子共读”机会,让其中读得好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来推荐好书。利用“伙伴共读”让孩子来推荐,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荣誉感。我校每学年搞“名家进校园活动”,曹文轩、沈石溪等都已经来过本校,他们做关于读书的讲座同时也推荐了自己的书,并为买书的孩子签名、留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
“好书筛选”环节:推荐的书很多,教师和学生一起筛选,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读书实际情况列出必读类和选读类图书。
“好书共读”环节:提前列出时间表,发放读书卡。免得读书流于形式,止于推介。
操作要求:教师要以“聊”的形式展开,减轻刻意读书痕迹,减轻学生刻意读书负担。
案例一:“好书推荐”片段
师: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时间储蓄银行,时间像钱一样可以存起来,怎么存呢?那就是更快更紧张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放弃一切不必要做的事情。你最不愿意节省的是下面哪一块时间?为什么?
学习 6小时
睡觉 8小时
吃饭 1小时
娱乐(看电视、看电影……) 1小时
聊天 1小时
玩(五花八门) 2小时
一个人呆一会儿(包括发呆) 半小时
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1小时
养小动物(鸟、兔子、刺猬……) 1小时
买东西 1小时
秘密 1小时
生:我最不想节省的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
师:为什么?你每天节省下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意味着你每天比别人多一个小时学习的时间,学习好了,就意味着你能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生:爸爸妈妈年纪越来越大了,现在不享受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以后想陪他们也没机会,因为人总是有生老病死的。
生:我最不想节省的是“玩”的时间。
师:为什么?难道你没听说“丧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
生: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玩。而且玩也可以玩出名堂,很多科学家的灵感是在游戏中得到灵感的。
生:我最不想节省的是“睡觉”的时间。
师:一天才24小时,花8个小时来睡觉,是不是太浪费了,很多成功的人经常废寝忘食地做事的。
生:只有吃好了,睡好了,身体才会健康,只有身体健康了,才能更好地学习工作。
师:无论我怎么劝,你们都不愿意把时间节省下来存进“时间银行”。其实,大家看过《毛毛》这本书后都知道,时间窃贼灰先生也是说这样的话来窃取人类时间的。不知道你们是否有兴趣读读这本书?
接下来开展的读书活动,教师要经常进行指导和监督提醒。主要形式分课堂和课外两种:
(1)师生共读
利用第二课堂社团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老师与学生共读相同的材料,边读边交流,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指导学生阅读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的:
①初读。通读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生字词,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②精读。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晓全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难,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美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
③悟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并不能做到“真知”读。学生要理解文章中体会出的思想内容,只凭故事内容是不会捕捉到的,是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才能从中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
④熟读。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多读,达到熟能成诵,消化,使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尤其对那些词句优美、文质兼优的课文或段落,应让学生熟读成诵,以便在自己的写作中也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写。
(2)伙伴互读
从心理学角度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的对孩子的影响会削弱,而同伴之间的关系会更密切,孩子之间的互相影响也越来越大。
①教师根据学生所住区域,以就近为原则组成阅读互助组。为激发责任感与荣誉感组内成员轮流做组长,原则是择优录取。谁表现好谁先当,并且可以连任。
②每周一次的自主阅读课上小伙伴之间互读,交流读书心得并写在一本阅读记录本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同一个内容,读完后在小组内讨论读书心得,相互交换意见后,将自己的心得写在阅读记录本上,同伴之间相互借阅,并点评同伴所写的心得。
③节假日读书活动定期开展,主要是寒暑假时间比较长,以阅读互助组为单位,组织小规模的读书交流活动,有利于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也助于教师监督指导和管理学生的阅读。
(3)亲子乐读
利用家长开放日,请家长与学生一起阅读,开展亲子共读,向家长宣传读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改变家长的观念,赢得家长的支持,读完后根据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给予星级评定。规定每周一、三、五的傍晚半小时为与父母共读时间,在父母的引领下,让孩子根据自主选择的书籍,快乐地阅读,读完后各自交流心得,如果孩子完成较好,可以向老师提交申请表,给予孩子破格提升卡奖励。
2.“说来听听”――阅读积累课:该类型的课主要特点是采用阅读、摘抄、交流、评选、展示,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学生在自主自悟中积累语言,丰富文化底蕴,起到厚积薄发的功效。
“好书共赏”环节:经过前期的读书活动后,学生分享读书收获,包括好词佳句,精彩片段。
“好书共评”环节:主要是读书笔记、心得的交流,分享读后感,评议主人公。
“好书共享”环节:展示读书卡,好书漂流活动等。
操作要求:教师要以鼓励、赞赏为主,在互相学习中引领学生逐步提高。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自主阅读时应要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要多样,要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三、四年级以摘录好词佳句为主,五、六年级以摘录句子、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可以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卡片上可摘录书名,作者,优秀片断,好词佳句等。鼓励学生备用卡片盒,避免散乱,以便日后查找。另外,还要学生注意每张卡片应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也可以教会学生剪贴报纸。平时在读报时发现自己喜爱的文章或资料及时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准备好的本子上。
阅读是需要氛围的,营造阅读氛围对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学校还统一要求每个班级做到“四个一”:布置一个书香教室;出一期宣传读书的重要性、介绍读书方法的读书板报;建立一个图书角;坚持“每日一句、每周一诗”等活动。在这样的阅读背景下指导学生阅读积累,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3.“多来写写”――阅读实践活动课:该类型的课主要特点是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使教师在习作教学方面有更新的突破。
“好书模仿”环节:模仿书中人物表演故事情节,模仿某个片段写一写等。例如,二年级上册学习了诗歌《假如》,推荐看《神笔马良》,请学生模仿写一节诗歌《假如我有马良的神笔》,或者编一个小故事讲讲马良还用神笔干了什么好事。
“好书创意”环节:结合校级开展的暑期读书活动、国学征文评比等进行优秀作品交流学习。优秀作品推荐在《求真》校报上发表,到各个杂志社投稿,每个年级挑选优秀学生加入“小草文学社”。
“好书奖励”环节:表彰读书活动积极分子、征文获奖同学、发表习作欣赏等。
操作要求:每学期在各年级里举行,并推荐到校级。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扩大阅读成果,防止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扎实有效的阅读实践活动课,能够有效地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除了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阅读活动,还力争做到:上好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请名师评课并作进一步指导。其次以年级为单位举行读书汇报会。各年级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如:
(1)低年级学生召开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
(2)中年级学生召开经典诵读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学生观摩,并以投票方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
附:自主读书笔记范式:
(3)高年级学生举行读名著、写书评活动,也可编一些阅读小报,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佳作摘录、名著简介、作者生平简介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捕捉、存储信息,还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同时也扎实有效地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4)打造“书香班级”,利用周四下午两节课的兴趣小组活动时间,每班开设阅读兴趣小组,每位学生自带名著、佳文等进行阅读、交流,扩大阅读面,营造班级良好的读书氛围。每学期每班举办一次“读书博览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心中的感受,使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运用能力,在班上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 操作策略
2011版新课标以更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因此,指导学生“漫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1.指导选择书籍。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教师要加以指导。首先是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习《猫》后,向学生推荐老舍更多的作品;学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学了《松鼠的尾巴》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动物尾巴的用处。
2.激发阅读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激发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人们对有兴趣的东西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与体验。教师应想方设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去培养。可采用下面手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1)讲故事创设悬念。先提“引子”,后卖“关子”――要想知后事如何,请读这本书,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2)巧设问题,引“鱼”上“钩”,让智慧的好奇心唤起读书欲望,以书为友,探索真知。如公鸡为什么会打鸣?植物难道也会吃东西?(3)激将法。老师故意对读物作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欲擒故纵,诱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和探索心理,从而主动地去阅读、评赏。(4)以广告形式介绍读物。如为了让学生勤查字典,可用下面的话进行引发:有位不说话的老师,上知天文地理,下晓鸡毛蒜皮,假如你每天跟它学几招,一定能成为世界奇才。(5)物质刺激。对在读书活动中的优秀者,给予奖励。(6)现身说法。以教师、家长或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受益的事例,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
3.传授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于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拿到一本书后,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摘记”的程序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4.开展“漫阅读”与习作的主题活动。阅读为写作积累材料和写作经验,对写作具有促进作用,历来名作家都注重阅读的作用,杜甫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人亦提出“煮书”的观点,说明并非阅读得多,就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所以在阅读中要有所选择、鉴别,精读好书才能令人精神境界净化,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词汇丰富。这样有效的阅读与写作实践结合起来对写作是十分有利的。
明确两者关系后,结合学校每年的“名家进校园”活动,开展“漫阅读”与习作的主题活动。如“班级童话节”、“读书征文比赛”“国学知识大赛”等,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48中体会阅读的乐趣,激发创作热情,提升写作品质。
总之,语文课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周密计划,精心指导,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知识不断充实、丰富,语文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