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撞击与生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字:生命科学;生物现状
我国是一个生物资源大国,有着丰富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资源和广阔的市场需求,同时我国还是一个人口大国,这就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须的条件。以医药行业为例,最近一些年,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发病都严重威胁着我们正常的生活水平,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这些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在医学领域的基因治疗、肝细胞治疗和生物芯片等治疗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我国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工作基础。从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从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制生产,在生物制药领域我们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另外,生物技术的研发,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也具有相当的作用。比如水稻的杂交技术解决了世界关注的粮食难题。所以,总体来说,我国目前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而且多年的累积,也让我们有了冲击国际前沿的实力和技术。
一、我国在发展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现状分析
我国生命科学起源于医药和农业的方面。在上个世纪50年代前后我国成立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神经科学等研究机构。70年代的时候,我们已经具备了相对比较完整的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科研体系。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四足鼎立的局面,代表着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四大基地已经形成规模:北京基地(着眼于农业和环境的研究),上海基地(人口和健康的研究),西南基地(生物多样性研究),武汉基地(水生生物和病毒学研究)。
现阶段我国优先发展的生命科学领域内容包括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识别和克隆,分子生物学和生物花絮额,细胞学和发育生物学等等。在国际上,我国的科学家也承担了1%的人类基因组的测序,而且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唯一一个加入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国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实力。科学家克隆了功能新基因的全长cDNA有800多条,已经申请了一批国内外专利。
近年来,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生物化学和神经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科研成果。受生物科学发展的带动,生物技术也取得了长远的进步,比如,在医药生物领域,我国的基因工程药物已经有近二十种上市的产品,有二十多中种药物已经进入一、二期临床使用,处于临床试验的也有近四十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显著提高。
目前在国际上销量最大的医药品种,前十位当中我们能够自主研发生产八种,这说明我国的生物科技药物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的能力。在农业方面,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和杂交水稻的研究以及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方面,也都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甚至是全世界农业技术的前进。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在我国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改变不了的一点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所以,在人口和健康领域、农业生产发展领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都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农业发展在效益和质量上和发达国家也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这些问题都反映了我国现代生物技术产业都还处于相对较早的阶段,都需要我们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相应对策
要提高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我们就必须树立把握机遇的意识,要认识到这两者将对我们今后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关系民生,关系国家根本利益,甚至有时候能左右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我们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我们今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重点。
要切实加强基础性研究,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学科及其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的放到首要的位置来抓。其次,我们花大力气来研发更新农业技术平台,改造传统农业的生态格局,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多元化经营和生产。对于先进的科技成果,我们要积极推进其应用和转化,要通过培育一批生物技术企业来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能力。
要尽一切可能,切实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健全法律和法规体系,推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具体措施。1,通过保护知识产权来实现专利战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中掌控主动权,2,加速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改造传统产业,使其和国际接轨,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效益。3,培养行业的龙头企业,使他们在市场开发和经营方面都能够顺风顺水。4,大力发展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生物安全评价保障制度,将对其保障不是一纸空文。既要让生命科学和生物科技给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带来好处,同时也要在关注生物安全方面所引起的新问题。5,通过加强和国际发达国家质检的合作和交流,开拓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合作渠道和发展空间,以此实现和世界先进技术共同发展的目的,最终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1]李学勇. 把握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战略机遇. 中国软科学,2003, 3: 124.
[2]陈竺. 世纪之交的生命科学与中国生命科学界. 生命科学, 1996,8: 123.
[3]许智宏. 关于21世纪的生命科学. 河南大学学报, 2001, 41: 127.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生命教育”。他倡导实施生命教育,引?а?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和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他们的关爱情怀。2010年7月我国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生命教育”,可以说为“生命教育”颁发了“国家许可证”,也标志着生命教育已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
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生命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和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日益成为医学院校的共识,但目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大多数没有专门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只是在医学伦理学、护理伦理学、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人际沟通、医学人文修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人文课程中,不同程度的有所涉及。正是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少和医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才会出现漠视生命、不尊重尸体标本、不尊重患者等现象。
1.针对高职高专医学生的生命教育严重缺失
生命是宝贵的,但又是脆弱的。大学生应该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由于压缩了本科的4年课程,专业课压力大、时间紧等因素,人文教育类课程普遍开设较少,生命教育课程更少。几年前的“感谢室友不杀之恩”折射出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诉求。因此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必须加大生命教育力度。
2.高职高专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不强迫切呼唤加强生命教育
随着就业压力、升学压力、人际交往焦虑等现象的加剧,高职高专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正经受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甚至叠加,导致了部分学生出现浮躁、迷茫等情绪,遇到挫折不能正确对待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加之,“90后”的学生大部分生活条件优越,之前经受挫折的几率较小,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生命教育已经到了不容忽视、迫在眉睫的程度。
3.部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在课程设置中,绝大部分都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人文教育课程占用学时很少。尽管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但总体上呈碎片化状态,缺少系统性。
4.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生命教育相关内容和影响
校园文化对生命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多数医学院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但有的活动缺少生命关怀。加之社会转型时期多元文化的影响,功利思想充斥,人文精神缺失,也影响了大学生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正确解读。
二、加强医学生生命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生命教育应该成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医学院校学生的生命教育有其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点,更应遵循以人文本、体验性和职业性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生命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是教育就离不开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为生命教育以追求人性的真善美等崇高理想为核心,生命教育课程又是极富生命活力的一门课程,因此富有生命活力的课程就应彰显人文性。因此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生命教育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教学都要充分彰显人性,凸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体验性原则
教育过程就是体验过程,是促进学生内化和成长的过程。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生命教育应充分关注学生在生命教育中的积极性和体验性。体验的过程中才会对生命产生情感并有所感悟。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要积极探索体验式教学法,更要带领学生走入社会去亲身实践和体验生命的魅力和价值。
3.职业性原则
医学院校学生的生命教育要关联未来的职业,要把医德的培养融入其中,更要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职业品格的塑造。特别是在实习实践中的生命教育更应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追求生命价值的职业信念。
三、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
生命教育应当以对生命的认知和体验为主题,要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要引导学生探寻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高职高专医学生的生命教育除了一般的教育内容之外,还应当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意识,引导其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更好的践行医德,维护患者的生命权与健康权,给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
1.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加强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敬畏生命观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关键。敬畏生命观的本质就是“敬重一切生命,更敬重人的生命”。这就要求大学生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还包括其他生物的生命。“医乃仁术”的本质是对生命的仁慈与珍视。对于高职高专医学生而言,在生命教育中要使学生懂得医学的终极目的是对生命的维护和关怀。“无语体师”是医学系学生对解剖教学用遗体的一种尊称。解剖课上,老师要带领学生向尸体标本致敬;在实验室里,老师要引导学生尊重实验动物的生命价值。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探寻生命价值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正在提升医学科研的尊重生命维度。在对高职高专医学生的生命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老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实现生命的突破与超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分子生命科学 教学改革
一、引言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已经渐渐从分子水平上了解了生命系统是如何工作的,这门科学通常被称为“分子生命科学”。分子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前景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同时,分子生命科学又因其内容的复杂性、高度抽象性等特点,和数学、化学及物理学等课程一起被列入了基础学科的范畴,使人一听感觉很有意思,但是一学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头痛不已。本文试从职业学校分子生命科学的教育现状、教育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分子生命科学教育的现状
1.分子生命科学教学内容的选择。
分子生命科学的研究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即使是教师也不可能了解所有的新信息,所以,也就不了解选择何种适当的教学方式;而作为学生,他们因缺乏背景知识,无法理解足够的网络信息进行选择性学习。所以,面对铺天盖地的分子生物信息,大部分学生要么不感兴趣,要么敬而远之,不知如何入手及如何分析。
2.概念的理解和推理的困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学校在教授分子生命科学的时候,都是将分子生物学单独列出来讲,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一方面不利于联系宏观现象,另一方面,不容易理解其中的概念,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推理,听不懂老师讲授的内容,所以往往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有的干脆就逃课,最后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死记硬背的现象。
3.实验经费不足,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
分子生命科学的实验操作基本都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所以,要想真正进行系统、综合的分子生命科学的实验的话,不但需要许多仪器,而且在这些实验过程中所用到的一些试剂、酶、菌种等材料要么有毒、要么价格不菲、要么不易保存等,这些因素一方面因为安全问题束缚了分子生命科学实验的开展,另一方面,因为高校实验经费的不足,导致一些实验只能在课堂上讲授,而不能使学生动手操作。
4.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在网络如此便利的现代社会,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演示,也能够弥补因现实条件所限造成的教学缺憾,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教师的精力和知识体系的问题,往往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进行教学。
三、分子生命科学教育的特点
1.教学内容涉及面大。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分子生命科学的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会越来越广,需要用到很多学科的知识,这对于本科生来说学习起来并不轻松。
2.概念难于理解、内容缺乏想象。
在分子生命科学的学习中,概念的多重意义和变化也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分子生命科学发展迅速,其中的基本概念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了原有的意义或变得更为详细。另外,分子生命科学的内容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事件,并且经常使用特殊的符号。在学习特定知识的时候,经常用到该领域的语言,这使学生一方面因缺乏感官的刺激,另一方面因特定语言难记而感到厌倦。
3.教学设备需更新,教学经费要充足。
对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真正掌握分子生命科学技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不但需要他们熟知理论知识,而且要将理论知识和原理熟练地运用到实验中。但是因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即使是校方注意到分子生物实验对本科教学的重要性,也往往有心无力,致使本科教学设备落后,教学经费严重不足。
4.部分内容的讲授需借助网络资源。
一个生命科学的概念,大部分涉及集群的过程,而这又涉及复杂的生物物理,生化,生态现象。为了解新兴的概念,学习者必须通过复杂的信息空间进行筛选,区别对待重要和不重要的信息。特别是难于理解的生物学概念,如自然选择、进化、变异、分子重组等,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解决学生学习的困难。
四、对教育研究与教学的启示
1.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确定讲课的核心内容。
由于分子生命科学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并且分布于不同的课程学习中,因此,应该编制一本适合学生学习的分子生命科学丛书,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单独把分子知识列在一起,作为一门新的学科。
2.科学规范地界定概念,通俗易懂地教授知识。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推理困难已成为科学教育研究的主要焦点。目前也有一些高校正在采取措施,以缩短实践和分子生命科学教学之间的差距。所以,在分子生命科学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应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使学生更轻松地进行学习。
3.构建合理网络平台,增强网络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向教育领域的渗透,基于网络平台的多媒体教学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分子生命科学的教学和研究中,要利用网络视频发挥关键作用,从而改变学生关于分子生命科学现象的抽象思维方式,这样更有利于教学和科研的研究工作。
4.重视分子生命科学领域中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
虽然目前核物理等学科给人们带来有利的一面,但是也存在安全隐患。科学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分子生命科学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的日益紧密,人们对在哲学和伦理问题上产生了争议。
总之,分子生命科学核心内容的确立,概念的理解,利用网络进行虚拟实验及知识的传播和伦理道德的研究是本文在分子生命科学教学中的关注点。建议在高校进行更多的研究活动,了解学生对分子生命科学新概念的理解和学习的情况,建立分子生命科学大学科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利用分子生物知识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三明市;体育旅游;开发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286—02
体育旅游是以体育旅游资源为基础,吸引人们参与感受体育活动和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特殊休闲方式,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体育旅游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形成了巨大的旅游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健康的生活与消费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体育旅游作为一种健康的消费方式之一,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并逐渐发展。而在《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掘福建的旅游资源,突出“海峡旅游”主题,积极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旅游品牌,延伸旅游产业链,打造海峡西岸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随着海西建设的深入,三明市的体育旅游业将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三明市拥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体育旅游业必将成为三明市旅游业的新亮点。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福建省三明市体育旅游。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以获得相关内容与依据。
逻辑分析法:通过对三明市旅游资源的概况进行分析,得出三明体育旅游开发的现状。
归纳法:通过对其他城市体育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提出三明市体育旅游的开发对策。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三明市体育旅游开发的意义
体育旅游作为新兴的产业,其合理的开发能促进体育旅游活动场所与设施的建设,体育器械、服装的开发与生产以及交通、食宿、购物等方面的发展。三明市体育旅游的开发不仅能推动体育器械、服装、食品、建筑、交通等产业的发展,还能增加就业岗位,缓解三明市日益严重的社会就业压力。开展体育旅游活动还可以为三明市创造更加开放的环境,吸引更多体育专业人士、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他们可以带来大量的信息,资源以便三明市体育旅游的发展;同时也能让国内外体育旅游学者更加了解三明,加强与三明的合作,从而推动全市经济迅速、健康的发展。
(二)三明市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况与体育旅游开发的现状
1、三明市体育旅游资源概况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境内气候适宜,气候温暖湿润,地质和地形条件复杂,自然景观多样,文化底蕴深厚,发展历史悠久。三明市山川秀丽,森林资源丰富,被誉为福建省的“绿色宝库”,是福建省的重点“绿色三角”旅游区。三明境内有泰宁猫儿山、三明仙人谷、将乐玉华洞、泰宁大金湖、永安桃源洞、石林等著名风景区,其中泰宁大金湖被人称为“天下第一湖山”。秀丽的山川,很适合开展休闲垂钓、划船、探险、漂流、攀岩、自驾游等类型的体育旅游项目。三明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很多适合旅游者观赏和参与的体育项目,如赛马、摔跤、赛龙舟、爬竿、过溜索、蹲斗、丢包、射箭等,地域特色十分浓厚。
2、三明市体育旅游开发的现状
三明市是传统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是三明市的重要产业组成之一。三明市开展了一些休闲体育旅游项目,像游泳、划船、漂流、垂钓等项目。体育旅游在三明市早就得以开展,但却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三明市目前还没有为体育旅游设置专门的政府机构,也没有专门的社会机构、专家、学者对此做专门的研究。体育旅游项目基本上只是各大景区开展的小的娱乐活动项目,没有形成规模与品牌,而是依附在传统的旅游项目来开发。随着海西建设的大力开展三明市体育旅游将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如福建闽华集体与三明市清流政府合作的九龙湖体育运动项目,泰宁“法兰西乡榭”旅游度假村,“大田茶乡休闲游山地车邀请赛”等项目都是目前正在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体育旅游必将在三明市的旅游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总体特色不够鲜明
三明市是福建重要的体育旅游资源大市,景点景区数量多、种类齐、品位高,但旅游产业发展与先进地区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足。,体育旅游资源有特色,但整体特色不够鲜明,三明市虽然拥有诸多经典景区、景点,但行业协同作战能力偏弱,区域合作有名少实,致使全市体育旅游整体形象模糊,核心竞争力不强。“名山名水名人名城”、“山水三明、闽中明珠”等口号显得有些单薄。推出的“精彩海西,尽在三明”、“环大金湖自行车赛”等体育旅游主题还未被众人知晓。各景区联动合力不强。
(2)体育旅游市场发育不健全
三明市在体育旅游市场开发上,也大胆的进行了尝试,比如泰宁大金湖景区的漂流,环湖自行车赛等。群众在参与体育、运作体育的意识上有所提高,但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完善、旅游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弱,特别是缺乏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归划。在旅游的管理体制上,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旅游企业的市场地位得不到确认的问题。一些典型的旅游企业如星级酒店、旅行社、车船公司、景区管理机构等,隶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仍然是事业部门、事业管理,没有作为完善的市场主体来培育,缺乏市场调控。
(3)体育旅游品牌开发落后
三明市体育旅游产品的品牌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旅游地、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缺乏品牌意识,低层次低质量的旅游产品充实市场,旅游投诉率居高不下。尽管出、入境旅游在三明市发展较早,也拥有一些在国际游客中口碑较好的品牌,但此类品牌毕竟属凤毛麟角,相对而言,三明市的大多数旅游品牌称不上真正的名牌。开发一个体育旅游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更不是开发工作的完结就结束,要维护一个体育旅游品牌需要坚持不懈地长期努力。现实中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依然存在,严重地制约了体育旅游品牌开发。
(4)体育旅游的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资金来源有限
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对旅游业的影响十分巨大,交通、住宿等硬件条件是旅游业开发的先决条件。虽然三明市近几年交通、酒店等行业发展的很快,但与体育旅游业的需求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近几年福建正在大力的发展海西建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了很多,但仅仅依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是很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许多好的体育旅游项目由于缺乏资金而搁浅。三明有如此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如要得到更好的开发,就必须首先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拓宽资金的来源。
(5)缺乏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近几年来三明市十分重视对体育人才的培养,但还远远满足不了体育旅游开发的需求。特别是懂管理,善经营的体育旅游人才较少以及缺乏地方传统民俗体育及古代传统体育的表演人才。缺乏专业的体育人才已经成为制约体育旅游产业继续发展的瓶颈。体育旅游要健康发展既要硬件设施保证,也要有软件设施。
(三)三明市体育旅游开发的对策
1、提高认识,统一规划
科学合理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新审视体育旅游在三明市服务产业中的地位以及发展的价值,政府部门要把体育旅游的开发提到仪事日程。在体育旅游的开发上,要根据全市各区域的经济、自然、文化传统、景区开发基础等条件的区别,统一规划,科学合理的开发,既要有开发重点,又要使各地独具特色,避免项目开发的重复建设。
2、重点打造三明体育旅游品牌
三明市要重点打造自己的体育旅游品牌。逐步开发一些适宜普通人参与的体育旅游项目,如在山川河流中开辟漂流、峡谷和溶洞中探险、攀岩、滑翔伞等体育旅游产品。还可以利用现有的体育场馆来组织和承办一些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三明市高水平竞技表演市场建设,大力开发观光型体育旅游项目。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品牌开发工作初期以及旅游品牌开发中,政府应当扮演导演的角色,加强对体育旅游产品尤其是服务产品品牌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由于品牌的附加值仅存在于消费者的认知中,因此品牌定位后,要通过广告、销售和公关等方式大力推广,旅游地、景点、旅游企业将成为体育旅游品牌推广的主体。
3、拓宽体育旅游融资渠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体育旅游要成为独立的产业,使其达到一定的规模,其自身必须走向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在体育旅游的发展上,一方面要依托政府财政提供的旅游及体育发展的专项资金,保证在体育旅游发展的初期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合理引进外来投资,鼓励国内大型企业投资体育旅游,还可采取政企联合,区域联合的投资及运作模式,走多元化投资经营道路。同时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为三明市旅游业得快速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4、加强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
在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上,应加大旅游教育和培训力度,办好三明学院等院校的旅游专业和体育专业,还可考虑与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综合实力强的大学合作创建休闲旅游及体育旅游专业,举办短期的休闲旅游、体育旅游业务培训等举措,为三明市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旅游及体育旅游管理人才。另外,旅游部门还应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在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传统文化体育旅游的开发上,充分利用好高校的研究开发成果,采取邀请高校民族体育旅游表演队到景区表演,或者与高校合作在景区建设基地等方法来解决景区培养体育旅游表演人才难的问题。
三、结论
通过对三明市体育旅游业的调查与分析得知三明市体育旅游的现状表现为:(一)三明市有着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二)三明市的体育旅游业还处于开发的初期阶段,体育旅游开发不具有品牌与自己的特色;(三)三明市体育旅游市场发育不够健全,不能满足体育旅游的发展需求;(四)体育旅游业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困难。根据以上现象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1、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应进行深化改革与科学规划,建立与之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与措施;2、增强体育旅游业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拓宽融资渠道;3、在开发体育旅游的过程中要注重打造三明市体育旅游的特色与品牌;4、加强对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只有这样三明市的体育旅游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才能在海西大开发的背景下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成为三明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寒忠陪.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5).
[2]刘凯.体育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名师平台 科学素养
1选题背景
在互联网崛起、繁荣、充分发挥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的新媒体时代,现代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这一背景下,也对大学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在大学生所具备的各项能力和素养中,科学素养举足轻重,是重要地培养他们掌握和应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更是培养他们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有利于培养造就高水平的领军人才,更能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从而促进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此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推动着经济、社会、生活快速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网络对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推动不容小觑。“网络名师平台”是近年来兴起的依托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教育平台,具有广义新媒体和校园新媒体的共同特征,具有即时、多元、便利的特点,基于网络名师平台开展科学素养教育相对传统媒体具有很好的优势。
因此,本课题围绕大学生“科学素养”和高校“网络名师平台”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当今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挖掘该群体对于网络名师平台的看法和认识,探索科学素养提升与网络名师平台的关系,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支撑,为高校针对性地建设一套完整的、全方位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系提供借鉴。
2研究方法
美国学者米勒将科学素养定义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对社会的作用,具体是指具有足够的可以阅读各种不同科学观点的词汇量和理解科学技术术语的能力,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的能力,关于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工作所产生的影响的认识能力”,具体包括以下三个层面:(1)科学概念及科学知识;(2)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3)科学能力和技术能力。本研究根据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解读,制作调查问卷,完成对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共计200名覆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等学科门类本科生及研究生各100名的问卷调查,有效回收问卷176份,对收集的问卷结进行详细整理及分析获得以下信息:(1)大学生现有科学素养现状;(2)大学生对网络名师平台的了解程度。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并当场回收,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基于网络名师平台的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分析
3.1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分析
3.1.1基础学科知识理解程度分析
调查问卷中包括10道基础学科知识题,大部分大学生(72%)能够保证答题正确率在7成以上,说明当今大学生基础学科知识比较扎实,对常见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对于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延伸和拓展掌握程度比较好。如表1所示。
3.1.2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掌握程度分析
如表2所示,问卷中包括5道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知识题,只有略高于35%的大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65%的大学生缺乏利用基础性知识去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3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理解程度分析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推动者,应该弘扬和发展科学技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表3),绝大部分大学生(97%)能够正确地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并且深刻认识到科技让我们的社会更进步,自己更应该关注科技与研究科技创新;只有极少数大学生(3%)认为科学技术和自身的发展关系不大,不能理解科技改变生活的真正含义。
3.2大学生对网络名师平台的了解程度分析
3.2.1获取科学信息来源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表4),大学生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来源,排名前五的途径分别是网络(73%)、导师(61%)、电视(57%)、图书(46%)、讲座(38%)。网络已经超越例如期刊/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如何利用网络培养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显得尤其重要。
3.2.2对网络名师平台的使用情况分析网络名师平台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在互联网平台上构建的,通过新媒体形式呈现的,能较好地为学生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全方位指导服务的专业网络平台,名师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等都是常见的网络名师平台。根据被调查大学生的情况显示,经常、偶尔和从不浏览网络名师平台的大学生群体数量接近,基本呈现1/3等分的趋势,但是其中主动关注网络名师不足3成,并且主动关注率比浏览率低,反映出大部分大学生只是被动地浏览。如表5所示。
3.2.3对网络名师平台的需求情况分析
如表6所示,绝大多数大学生(89%)认为网络名师平台的推广还是非常有意义,需要高校为其提供更多的网络名师平台,并且在调查问卷的“想法及建议”一栏中,同学们普遍反映网络名师平台主题突出,内容新颖而丰富、科学性强,能让自己受益匪浅,如果自己喜爱的老师通过网络网文,会非常愿意关注。只有少数同学认为自己对网络名师平台的需求不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对网络名师平台的认识匮乏。
3.2.4网络名师平台最受欢迎版块分析
根据表7,大学生对网络名师平台最感兴趣的5大板块:科技、时评、教育、文化、情感,同学们普遍认为网络名师平台对自身科学素养的养成有积极地意义,也希望通^网络名师平台提升科学素养,同时网络名师平台也是少有的、在课堂以外的更了解教师内心世界的途径,同学们普遍认可网络名师平台是一个拉近师生关系的、有积极意义的交流渠道。
3.3小结
综合以上调查问卷结果,当前大学生的科学素养表现出以下特点:(1)基础学科知识比较扎实;(2)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掌握程度不高;(3)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理解比较正确。反映出大学生在长久的学习和积累过程中,对多学科的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尚可,但是当需要利用这些常识性问题去解决学习与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时候,能力就比较欠缺,但好在同学们对于科学技术的认识比较积极和正确,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引导。
网络名师平台是一个比较受到大学生认可的科学素养培育平台:一方面,网络是当前大学生获取科学信息的最主要来源,同学们认可网络名师平台的内容对其科研素养养成有所帮助;另一方面,同学们对网络名师平台的使用情况尚可,同学们期望通过网络名师平台拉近与教师的关系。所以,高校积极构建具有影响力的网络名师平台,发挥互联网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在大学生科学素养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