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安全运营体系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两项规定有利于完善互联网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互联网公开公正的透明度,有利于推动互联网生态环境的建设,有利于推进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
2013年7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和《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并要求于9月1号正式实施。毫无疑问,此举意味着政府决心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对互联网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加强对互联网参与者身份的管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这两项规定的,实名制再次成为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实名制就一定能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吗?”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网络安全体系建设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还要有相应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辅助实施。试想,如果让实名制在网络上裸奔,显然是弊大于利。这些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逐步将人们的日常生活引入网络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持续暴露出的网络安全问题最为头疼。实名制引入的目的是净化网络环境,杜绝网络危险因素流入,从而保护网络运行环境的安全,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避免实名制可能引发的个人信息安全,显然对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是件极其有益的事情。
“实名制会引发哪些网络安全问题?”这是大多数人担心的问题。很明显,实名制关系到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近年来欺诈信息、垃圾信息的泛滥,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信息被有意或无意泄露。这正是实名制引发社会讨论的原因,也是焦点。单纯从技术角度讲,实名制信息保护并不是技术难题,关键还是在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监管,以及社会道德的约束。一般情况下,法律、法规和政策出台滞后于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需求,这是造成实名制不能立即实施的根本原因。因此,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出台,执行实名制显然会存在个人信息保护的安全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时这两项规定,就是要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角度出台实名制,从而消除上述两个问题对社会的影响。两项规定实质上是从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角度综合要求网络运营实体和参与者共同遵守互联网法律规章制度,这无疑能够有效净化网络运行环境,提高国内网络的信息安全水平。我国是互联网大国,这两项规定有利于完善互联网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互联网公开公正的透明度,有利于推动互联网生态环境的建设,有利于推进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因此,这两项规定的是及时的、必要的,也是亟需的。个人信息保护和实名制将共同推动中国互联网安全体系的建设,促进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紧接着,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也遭遇攻击,从而导致用户不能正常访问,众多网站最近频遭网络攻击的消息,不禁引起业界及广大网民的深刻反思:“我们的互联网真的安全吗?”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报告,2009年我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普及率达28.9%,网民规模较2008年底增长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中国互联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繁荣。
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互联网安全存在的极大漏洞,期盼互联网增长的不仅有渴望信息的网民,也有心存不善的黑客,不仅有滚滚而来的财富,也有让人猝不及防的损失。此次发生的政府网站篡改事件、百度被攻击事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重视互联网安全刻不容缓!”
显然,互联网以其网络的开放性、技术的渗透性、信息传播的交互性而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同时,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不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必将影响我国信息化的深入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工作,创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落实措施。
首先,要深刻认识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对网络安全必须有新的要求。信息化发展越深入,经济社会对网络的应用性越强,保证网络安全就显得越重要,要求也更高。因此,政府各级主管部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始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在加强互联网发展,深入推动信息化进程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网络安全各项工作,着力构建一个技术先进、管理高效、安全可靠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应急处理协调机制。网络安全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部门、企业应用部门、行业组织、科研院校等方方面面,各方面要秉承共建共享的理念,建立起运转灵活、反应快速的协调机制,形成合力有效应对各类网络安全问题。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包含网络防护、重要业务系统防护、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等多个层面,包含外部威胁和内部管控、第三方管理等多个方位的安全需求,因此应全面考虑不同层面、多个方位的立体防护策略。
第三,要着力加强网络安全队伍建设和技术研究。要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观念,为加强网络管理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要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优势,积极支持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和培训机构的建设,努力培养一支管理能力强、业务水平高、技术素质过硬的复合型队伍。不断加强创新建设,是有效提升网络安全水平的基础,要加强相关技术,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积极研究制订和推动出台有关扶持政策,有效应对网络安全面临的各种挑战。
第四,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立足我国国情,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民主决策、透明高效的互联网管理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应急协调能力,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形成公平合理的国际互联网治理新格局,共同营造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第五,要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战略与规划的研究,针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薄弱环节,不断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如在当前的市场准入中,要求运营商必须承诺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和信息安全责任,并监督其自觉履行相关义务。还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及社会监督作用,利用行业自律组织完善行业规范、制定行业章程、推广安全技术、倡导网络文明。
关键词:云计算 城市安防体系 影响 变革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4-0111-01
1 云计算的认识及发展
对于云计算这个概念的解释有很多种,在如今,云计算被普遍认为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的相关服务的叠加,应用和交互模式,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向用户提供动态的,易扩展的,虚拟化的资源。近几年,云计算的发展十分迅速,它的应用也十分的广泛,主要有云服务,云计算,云存储,云安全这几个方面。除了应用到基础的互联网技术中去,云计算也渐渐地出现在城市安防系统的建设中来了,在城市安防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云计算在城市安防体系中的重要性
通俗的来讲,云计算作为一种刚刚发展起来的新事物,它所具有的优势显而易见,它在整个IT行业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网络化的普及与深入,将云计算应用到城市安防体系建设中去,已经是城市安防体系建设的首要技术革新任务。从现实意义上来讲,传统的城市安防系统与云计算是很难融合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网络化的普及,城市安防体系与云计算的融合逐渐变为了可能。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研发部门的不断探讨,“视频监控即服务”这一概念频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它涵盖了“安防运营服务”模式,安防系统设备,安防管理应用软件的全部。
此外,为了发挥城市安防系统的作用,确保城市安防系统的可用性,这就要求城市安防系统不能放过城市中的任何信息,并且能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删繁就简,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但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安防系统往往难以筛选这些信息。因此,如何有效地筛选信息,通过云计算这个平台,也可以很好的解决。
3 云计算在城市安防体系中的应用
3.1 虚拟化技术在城市安防体系中的应用
虚拟化技术在云计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服务于整个IT行业的各个环节。它包含了一套完整的软硬件系统。在现今城市安防体系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于发展。通俗意义上讲,虚拟化就是将城市安全管理数据采用虚拟化的计算服务平台进行规划和整合,尽可能的服务于安防建设,城市安全建设的成本大幅降低,保证安全信息资源的使用率。例如,关于“平安重庆“这一城市建设项目中,对于城市安防体系的建设主要也是采用了云计算中的虚拟化技术,主要运用网络技术,收集整合相关安全信息资源,为联动类公安应急防控系统、通讯网络安全、安全管理审计以及授权管理等等提供服务,更加便捷有效地实现城市安全管理,促进城市的安全发展。
3.2 云存储与文件系统在城市安防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云存储就是采用网络计算机的空间存储能力对于城市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的相关资源加以存放,在资源的共享与使用下,都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便捷地实行管理与规划,充分地凸显出云计算的作用与功能。例如,也是在平安重庆这一城市建设项目中,就是运用网络有弹性的网络存储空间,将这一空间使用技术形成专有的产业链,将信息技术糅合到城市建设的产业链中,促进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城市安全防护建设的资源共享上依靠的完全是发达的电子信息技术,形成更加便捷安全的管理系统。
3.3 云计算时效性在城市安防体系建设中的体现
云计算的时效性也是网络的主要特点,对于城市安防资源的采集,以及数据的整合方面都是非常的迅速的,各项资源的与传达也十分迅猛,各城市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总结,都会通过云计算这种模式快速的分析汇总,对于管理应用人员来说,这会带来相当大的便捷。卫士通网络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安全建设中使用比较广泛的,在平安重庆的建设中就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迅速与便捷,真正意义上实现城市的平安管理。
3.4 云计算智能化在城市安防建设中的体现
在安防体系建设中实现云计算的应用,本身就是技术上的突破,由于计算机技术的特殊性与技能性,使得安防管理更加趋于智能化的方向,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成本,其实这也在侧面上提高了我国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技能要求,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满足社会需求。
现代信息技术日趋成熟,云计算的应用也在不断完善,随着时代的进步,云计算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使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对于城市安防体系基于云计算的应用也将会得到广泛的实践与推广,因此,在城市安防建设中一定要正确认识云计算的功用与意义,把握时代的发展契机,充分发挥云计算在城市安防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由内而发卫士通信息防泄力保网络安全无误[J].计算机与网络,2008(10).
[2]雷葆华,饶少阳.云计算对信息产业的影响和成功因素分析[J].电信技术,2011(01).
事件发生以来,业界反应极为迅速,一批网络安全企业和科研单位通过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不断更新威胁动态,共享技术情报,及时技术保护措施和应对方案;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也及时公告和处置指南,增进了社会公众的关注度,加强了对基本防护信息的认知,降低了本次事件的影响程度。由于各方应对及时,“永恒之蓝”勒索蠕虫爆发在5月13日达到高峰后,感染率快速下降,周一上班并未出现更大规模的爆发,总体传播感染趋势得到快速控制。事件过后,对网络安全行业敲响了警钟,也有必要对这次事件进行经验总结,现将对勒索蠕虫病毒事件的一些思考分享出来。
“永恒之蓝”事件回溯
2017年4月期间,微软以及国内的主要安全公司都已经提示客户升级微软的相关补丁修复“永恒之蓝”漏洞,部分IPS技术提供厂商也提供了IPS规则阻止利用“永恒之蓝“的网络行为;(预警提示)
2017年5月12日下午,病毒爆发;(开始)
2017年5月12日爆发后几个小时,大部分网络安全厂商包括360企业安全、安天、亚信安全、深信服等均发出防护通告,提醒用户关闭445等敏感端口;(围堵)
2017年5月13日,微软总部决定公开已停服的XP特别安全补丁;国内瑞星、360企业安全、腾讯、深信服、蓝盾等均推出病毒免疫工具,用于防御永恒之蓝病毒;(补漏)
2017年5月13日晚,来自英国的网络安全工程师分析了其行为,注册了MalwareTech域名,使勒索蠕虫攻击暂缓了攻击的脚步;(分析)
2017年5月15日,厂商陆续“文件恢复”工具,工作机制本质上是采用“删除文件”恢复原理/机制,即恢复“非粉碎性删除文件”;(删除文件恢复)
2017年5月20日,阿里云安全团队推出“从内存中提取私钥”的方法,试图解密加密文件;生效的前提是中毒后电脑没重启、中毒后运行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造成粉碎性文件删除);(侥幸解密恢复)
2017年5月20日之后,亚信安全等网络安全公司推出基于该病毒行为分析的病毒防护工具,用于预防该病毒变种入侵;(未知变种预防)
2017年6月2日,国内网络安全企业找到了简单灵活的、可以解决类似网络攻击(勒索病毒)方法的防护方案,需要进一步软件开发。
事件处理显示我国网络安全能力提升
(一)网络安全产业有能力应对这次“永恒之蓝”勒索蠕虫事件
早在4月15日,NSA泄漏“永恒之蓝”利用工具,国内不少主力网络安全企业就针对勒索软件等新安全威胁进行了技术和产品的准备,例如深信服等部分企业就提取了“永恒之蓝”的防护规则,并部分升级产品,还有部分企业识别并提前向客户和社会了预警信息,例如,在这次事件爆发时,亚信安全等网络安全企业保证了客户的“零损失”。
事件发生后,国内网络安全企业积极行动,各主要网络安全企业都进行了紧急动员,全力应对WannaCry/Wcry等勒索病毒及其种的入侵,帮助受到侵害的客户尽快恢复数据和业务,尽量减少损失。同时,也积极更新未受到侵害客户的系统和安全策略,提高其防护能力。360企业安全集团、安天等公司及时病毒防范信息,并持续更新补丁工具。此次“永恒之蓝” 勒索蠕虫被迅速遏制,我国网络安全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客户避免被病毒侵害而遭受损失,帮助受到感染的客户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二)网络安全防护组织架构体系科学、组织协调得力
随着《中国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以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以工信、公安、保密等其他相关部门依法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的管理体系。既统筹协调、又各自分工,我国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在应对此次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照相关法律规范,在有关部门指导下,众多网信企业与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构积极协同,快速开展威胁情报、技术方案、通道、宣传资源、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协作,有效地遏制住了事态发展、减少了损失。
安全事件暴露出的问题
(一)网络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威胁(漏洞)重视不够
4月14日,Shadow Brokers 再次公布了一批新的 NSA 黑客工具,其中包含了一个攻击框架和多个Windows 漏洞利用工具。攻击者利用这些漏洞可以远程获取 Windows 系统权限并植入后门。
针对此次泄露的漏洞,微软提前了安全公告 MS17-010,修复了泄露的多个 SMB 远程命令执行漏洞。国内网络安全厂商也提前了针对此次漏洞的安全公告和安全预警。但是国内大部分行业及企事业单位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对系统打补丁,导致“永恒之蓝”大范围爆发后,遭受到“永恒之蓝”及其变种勒索软件的攻击,数据被挟持勒索,业务被中断。
在服务过程中发现,大量用户没有“数据备份”的习惯,这些用户遭受“永恒之蓝”攻击侵入后,损失很大。
(二)安全技术有待提高(安全攻防工具)
继2016年8月份黑客组织 Shadow Brokers 放出第一批 NSA“方程式小组”内部黑客工具后,2017年4月14日,Shadow Brokers 再次公布了一批新的 NSA 黑客工具,其中包含了一个攻击框架和多个Windows 漏洞利用工具。攻击者利用这些漏洞可以远程获取 Windows 系统权限并植入后门。
目前,我国在网络安全攻防工具方面的研发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在网络安全漏洞分析、安全防护能力上需进一步加强。勒索蠕虫入侵一些行业和单位表明不少单位的安全运维水平较低。
实际上,防御这次勒索蠕虫攻击并不需要特别的网络安全新技术,各单位只需要踏踏实实地做好网络安全运维工作就可以基本避免受到侵害。具体而言,各单位切实落实好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漏洞闭环管理和防火墙或网络核心交换设备策略最小化就可以基本防御此次安全事件。
在漏洞管理中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按照时间和工作顺序,通过引入过程反馈机制,实现整个管理链条的闭环衔接。也就是运用PDCA的管理模式,实现漏洞管理中,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各工作环节的衔接、叠加和演进。要尽力避免重发现、轻修复的情况出现。及时总结问题处置经验,进行能力和经验积累,不断优化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落实严格、明确的责任制度。需要从脆弱性管理的高度,对系统和软件补丁、配置缺陷、应用系统问题、业务逻辑缺陷等问题进行集中管理。通过这些规范、扎实的工作,切实地提升安全运维能力。
基础工作做到位,防护能力确保了,可以有效避免大量网络安全事件。
对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建议
(一)完善隔离网的纵深防御,内网没有免死金牌!
这次事件的爆发也反映出不少行业和单位的网络安全管理意识陈旧落后。部分决策者和运维管理人员盲目地认为网络隔离是解决安全问题最有效的方式,简单地认为只要采取了隔离方案就可以高枕无忧。一些单位在内网中没有设置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手段,一旦被入侵,内网可谓千疮百孔、一泻千里。部分单位的内网甚至还缺乏有效的集中化管理手段和工具,对于网络设备、网络拓扑、数据资产等不能够实现有效的统一管理,这给系统排查、业务恢复、应急响应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大幅度地增加了响应时间和响应成本。这次事件中一些使用网络隔离手段的行业损失惨重,这种情况需要高度警醒。
在4・19重要讲话中专门指出:“‘物理隔离’防线可被跨网入侵,电力调配指令可被恶意篡改,金融交易信息可被窃取,这些都是重大风险隐患。”
一定要破除“物理隔离就安全”的迷信。随着IT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现实中的网络边界越来越模糊,业务应用场景越来越复杂,IT 系统越来越庞大,管理疏忽、技术漏洞、人为失误等都可能被利用,有多种途径和方法突破隔离网的边界阻隔。网络隔离不是万能的,不能一隔了之,隔离网依然需要完善其纵深防御体系。
在网络安全建设和运营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全社会,特别是在政府、重点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应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仍是当今重要的紧迫工作。
(二)强化协同协作,进一步发挥国家队的作用
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空间安全威胁,需要建立体系化的主动防御能力,既有全网安全态势感知和分析能力,又有纵深的响应和对抗能力。动态防御、整体防御才能有效地应对未知的安全威胁。体系化能力建设的关键在于协同和协作,协同协作不仅仅是在网络安全厂商之间、网信企业之间、网络安全厂商与客户之间、网信企业与专业机构之间,国家的相关部门也要参与其中。国家的相关专业机构,如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等应在其中承担重要角色。
在安全事件初期,各种信息比较繁杂,并可能存在不准确的信息。建议国家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构作为国家队的代表,在出现重大安全事件时,积极参与并给出一个更独立、权威的解决方案,必要时可以购买经过验证的第三方可靠解决方案,通过多种公众信息平台,免费提供给社会,以快速高效地应对大规模的网络攻击事件。
(三)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建设和管理体系建设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落实。安全意识和责任制度是落的基本保障。
加强网络安全检查机制。加强对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检查,特别是可能导致大规模安全事件的高危安全漏洞的检查。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巡检,把网络安全工作常态化。把安全保障工作的重心放在事前,强化网络安全运营的理念和作业体系,把网络安全保障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管理之中。
采用科学的网络安全建设模型和工具,做好顶层设计,推进体系化和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安全建设与运营。尽力避免事后打补丁式的网络安全建设模式,把动态发展、整体的网络安全观念落实到信息化规划、建设和运营之中。
安全建设不要仅考虑产品,同时要重视制度、流程和规范的建设,并要加强人的管理和培训。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宣传。通过互联网、微信、海报、报刊等各种形式的宣传,加强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普及与重视。在中小学普及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和意识教育。借助“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等重大活动,发动社会资源进行全民宣传教育,让“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思想深入人心。
(四)进一步加强整体能力建设
切实落实“4・19讲话”精神,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的国家能力与产业能力,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不仅要建立政府和企业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同时要积极推进企业之间的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探索产业组织在其中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
加强网络安全核心技术攻关。针对大型网络安全攻击,开发具有普适性的核心网络安全关键技术,例如可以有效防御各类数据破坏攻击(数据删除、数据加密、数据修改)的安全技术。
完善国家网络安全产业结构。按照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方针、战略目标,加强网络某些安全产品(安全检测、数据防护等)的研发。
加强网络安全高端人才培养。加强网络安全高端人才培养,特别是网络安全管理、技术专家培养,尤其是网络安全事件分析、网络安全应急与防护,密码学等高级人才的培养。
加强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演练优化安全协调机制,提高安全技能和安全应急响应效率。
(五)加强对网络安全犯罪行为的惩罚
预案要求,在应对突发性通信、网络事件时,各级地方政府应在人员、交通、物资、电力能源、资金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并对应急征用中造成的损失进行适当补偿。
预案规定,按影响范围,我国将通信预警划分为特别严重(Ⅰ级)、严重(Ⅱ级)、较严重(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等级,依次标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其中,一级响应启动的条件包括:公众通信网省际骨干网络中断、全国重要通信枢纽楼遭到破坏等,造成2个以上省(区、市)通信大面积中断;发生其他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需要提供通信保障,但超出省级处置能力的。除此之外,发生特殊情况,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预警相应级别。
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体系由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部门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地方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以及通信企业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组成。其中,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要履行如下职责:
首先,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在通信网络规划和建设中,要贯彻落实网络安全各项工作要求,健全网络安全防护、监测预警和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网络的自愈和抗毁能力;强化对网络运行安全和网间互联互通安全的监测及风险隐患排查;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修订完善各级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加强网络运行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其次,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网络预警监测机制,加强电信网络运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