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职业素养的认识

对职业素养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职业素养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职业素养的认识

对职业素养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社会实践 钢铁企业 高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目前钢铁的企业管理水平与用人要求

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钢铁企业一般管理上面比较正规,在管理机制上相对比较成熟,通常提倡“精、细、实”的管理理念。为切实满足维护企业职工日益增长的切身利益与企业实现加速发展全局的“两个需求”。敬业是要求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对工作的负责,对岗位的热爱;诚信就是求真务实,诚实守信;创新就是要勇于创新,持续创新,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现阶段,我国钢铁企业正面临减产和管理转型,因此企业要想生存和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需要新增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这就亟需高校培养提供相关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优中选优,而相对的那些以前不为重视的个人素质,也进入了选择条件之列。钢铁企业就其特定的生产条件和内容,对他们企业需要的大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1)专业要求对口。这类冶金类专业学生要求应该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实际工作的能力,不要高分低能,要有实实在在的动手能力,踏实肯干,不怕吃苦,不讲条件。应该从熟悉整个的生产系统做起,从基层干起,不计较个人待遇的相关专业的高级技术工人,主要就是实际工作能力强的大学生。

(2)大学生的个性不要太强,要有适应社会、企业的能力。要求对应聘的企业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可以很快的适应环境。学习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知识范围要宽广。对待工作要有责任心,有长远的眼光,有踏实学习的能力,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有团队的合作精神,有较强的沟通技巧,协作和包容的能力,肯吃苦,不好高骛远。否则无法适应现在的企业环境,很难与人相处,无法得以发展。

(3)要有一定的文字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企业对大学生的期望值通常相对较高。因此,对来到企业的大学生,就要求其具有一定写总结、分析、报告等的文字处理能力,以及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研究情况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受大家的认可。(即:理论基础+动手能力+语言表达+交际能力=综合素质)

(4)学生在校时获得的各种奖励在应聘过程中很重要。对于企业招聘时,主要看重的还包括,应聘的学生在校时是否是学生干部、党员、以及受到过何种奖励。还要看学习成绩,在理工类的学生中,通常其高等数学的成绩,可以相对的评定其智力水平,即聪明与否。而外语的成绩,可以相对评定一个人的吃苦精神,最后专业课的成绩很重要,因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用到。

2企业应对新招聘就业的大学生进行相关管理

企业竞争日趋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在企业管理中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却并非易事。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把人放到了合适的位置上,让其在职权范围内大胆的开展工作,做到职、责、权三位一体,互相统一,使人在其位、有其权、负其责、尽其能。企业是以生产、经营来获取一定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如果企业员工三心二意,那么这个企业走的将是灭亡之路;而当员工与企业同心协力,荣辱与共时,这个企业将蒸蒸日上,前景一片光明。

要真正做到育人与企,成才与业。育人与企,说明企业要立足岗位培育人才,使所有员工都成为企业发展的有用之才。同时,企业要为员工搭建成就事业的平台。成才与业,说明人才要以工作业绩体现出来,通过绩效考核形成人才合理竞争的良好机制。同时企业也会因此加快发展的步伐,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3针对企业现状,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做好“90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

生活在这样一个发展迅猛、竞争激烈的时代,“90后”大学生既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酷的竞争。技能是可以培养的,企业看重的往往是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潜能是否能与其企业文化融合。对此,学生在思想上要有准备:

(1)通过社会实践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处事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要重视身心健康。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心理、生活、工作环境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具备适应能力,能较快地认识、了解和熟悉外部环境,并使主体与客体协调一致的能力素质,它主要包括:

①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与学校相比,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人际关系都有着很大变化,这些变化难免会使那些心存幻想、踌躇满志的毕业生造成心理反差和强烈冲突,这时,心理的承受能力是第一位的,要克服心理障碍,使自己在心理意识上与外部环境取得认同。

②独立生活能力。参加工作后,往往要自己处理衣、食、住、行等全部事务,对独立生活能力要求较高,这是毕业生无法回避的一种能力素质训练。

③人际交往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挥是适应环境的关键。不善于与人交往,就难以与人沟通,就难免将自己封闭起来,以致带来诸多烦恼与痛苦。

④应变能力。毕业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到工作岗位上所需的全部知识和能力,只有随时调整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思想行为方式,才能使自己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2)通过社会实践要使他们真正成为生活的强者,还需要有创造能力。

①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实际中,善于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即是实际工作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毕业生本人顺利成长的基本条件。

②动手操作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文字、图表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以理工科毕业生这种能力要求更突出。这也是检验一个毕业生创造能力优劣的重要手段。

③组织管理能力。把工作岗位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要素科学地组织起来并有效地完成所担负的任务,这种能力不仅领导干部应具备,毕业生作为高层次的人才也应具备,这是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必备的能力素质。

4高校培养相关专业高素质人才的管理模式与企业的管理模式如何接轨

在文化素质教育中,注意锻炼学生的个体人格,陶冶个体品性,修养个体身心,开发个体潜能。“玉不琢不成器”,只有磨练,才能提高文化修养、提高民族文化精神、崇尚道德情操、增强思维能力和进行开拓创新。做人、做事、做学问,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做人是强调对学生品质、基本思想、诚信态度、道德自律的教育和熏陶;做事是强调对学生的敬业精神、工作能力、合作态度的培养;做学问不仅具有学习知识的自觉性,而且具有社会实践的可操作性。

只要在理论上进行开创性研究,在具体应用中,相应加强体制建设、开设专题讲座、激发学生情智、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加强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建好“网上”文化、净化网络环境、开设辅修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利用舆论宣传和基金资助,促进学生在理论、实践、创造的切入和结合,就可以使高校面貌得到很大改观,使学校的管理模式与企业的管理模式相接轨,以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靳希武.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萨茹拉.“实践课堂”教学探索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民族教育研究,2004(3):24-28.

对职业素养的认识范文第2篇

P键词:职业素养;医德;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医学院校的教育培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学生毕业之后大多数是直接走向医疗的第一线。因此,作为我国医护人员的重要来源,他们职业素养的培养对我国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形象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高职医学院校的职业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以理论为主

高职医学院校的课程教学,一般是以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医德教育的课程时间很少,而所有的课程教学多在大一进行,大二以专业课程为主、以技能学习为辅;到了大三,多数学院是让学生实习,致使职业素养的培育不足,学生的职业素养时间不够,以至于步上工作岗位时,对于医德的认识也不足。并且许多学院的医德教育课程,皆是课堂讲学,学生以“听”为主,没有实践行动,也没有在课堂之后加深认识,使“医德”课程缺乏感染力和引导作用。

2.医德教育的考核以理论为主

高职医学院校的职业素养培育,本身教学程度就不足,而学院的课程考核多数是理论考核。单方面以理论成绩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认识,忽视了学生平时的道德行为和意识,包括平时技能实训时职业道德的体现也没有纳入成绩。这导致学生对医德的认识建立在理论分数上,而忽视了工作岗位甚至生活时的道德行为规范。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相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枯燥乏味,并且缺乏针对性,致使学生缺乏兴趣,上课不专心,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丧失意义。因此,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培育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的教育课程中加入医学职业教育,既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能使课程具有针对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并且达成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目的。两项结合既避免了两门课程同时开展浪费时间的情况,也促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关联性,在面对高素质岗位要求时能更快适应,具有可行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融合的途径

1.开展学院活动宣传

在医学院内开展学院文化活动,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职业素养要求,通过宣传资料或拉横幅等方式,全学院内宣传,促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之间的关系,两相结合,形成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引起共鸣,促进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快速建立。

2.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加入医学职业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加入医学职业的认识、医德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就业指导等职业方面的课题,可以树立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有助于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并且两个课题相结合避免了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3.适当开展课外活动

开展学院文化技能活动,如护士礼节活动、心肺复舒技能操作等活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4.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学院可以通过社区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开展义诊活动。比如,口腔爱护、职业病预防治疗和艾滋病宣传等活动。通过义诊、宣传的社会活动形式,加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且也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练习。

综上所述,高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培育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还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有所帮助,增强了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我国人才的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对职业素养的认识范文第3篇

1.1拓展大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教育的理念、培养模式

在当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检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效果的重要途径。作为占职业能力70%的隐性职业素养,其培养的好坏也关系着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通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了解社会所需,尽早确定职业目标,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提升学习创新能力的自觉性,不仅可以增长才干,也能因与社会加强联系,不断增长其社会经验和职业素养,以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高校需基于社会实践创新大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理念,探索出更科学、更合理、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培养模式。

1.2帮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提升隐性职业素养

当前,大学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包含着隐性职业素养在内的职业素养是竞争至关重要的内容。社会实践是指大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社会环境,参加具体的劳动和社会生活,并在这过程中转变观念、培养技能、提高个人素质,这也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接触和认识现实社会,了解社会各阶层,能促进其不断地调整职业心态,明确就业目标和发展方向,清楚社会对其除了知识储备、显性技能以外的隐性职业素养的需求,从而促使大学生提高自身隐性职业素养的自觉性。

1.3为社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有益尝试

个体隐性职业素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大学生稳定就业和职业顺畅发展的难度加大,使得本就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是“雪上添霜”。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能帮助长期在校园内的大学生逐步认识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锻炼其认识事物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作用明显,借力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是缓解未来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有力举措。

2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提升隐性职业素养的途径

2.1培养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增强大学生提升隐性职业素养的主动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的主体是大学生,提升隐性职业素养的根本也是大学生本人。要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提升隐性职业素养的自觉性,首先要解决的是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问题。当前,部分大学生因为缺乏对社会或是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认识,抑或是惰性使然,不会主动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隐性职业素养。因此,培养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对增强大学生提升隐性职业素养的主动性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系统的培训、考核、激励机制,转变以往压力下被动参与社会实践的不良状态。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咨询等措施,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二是根据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反馈体系,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进行约束;三是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等方式,及时总结并反馈实践效果等信息,让参与的大学生了解社会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和需求,激励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四是通过加大对社会实践的意义和职业发展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向上向善、积极参与实践的良好氛围。

2.2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建设,增强大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规范性

健全的制度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运行的根本保障,加强制度建设有利于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规范化,保证社会实践体系中的各主体正常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到各司其责、协调统一,从而促使社会实践的功能有效发挥。一是建立完善的组织构架。健全的组织机制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动力与发生机制的关键,是社会实践有效运行机制的重要保证。组织机制构建要将就业能力培养的有关人员纳入领导架构中,并确定明晰的职责分工。二是做好顶层设计制度。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形式内容、方法途径、时间要求、考核评价、激励措施等方面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予以明确规定。三是规范动员过程。要让大学生认识到参加社会实践对自身发展成长的作用,尤其是隐性职业素养提升的内在要求;也要让就业指导教师认识到指导社会实践符合其职业发展的需求。四是制定科学规范的计划与方案。计划、方案的制定要突出导向性、前瞻性、全面性、操作性和完整性,并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为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提供保障。五是健全基地建设制度。通过健全明确的制度确保实践基地的稳定建立,为大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提供合理的形式的依据和保证。六是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成立考评小组,对社会实践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评奖评优等激励体系。

对职业素养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烹饪专业学生 职业素养 改观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长期以来一直担负着向企业输送合格劳动者的重任,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用要求也发生了许多改变,最明显的就是对于员工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他们知道,员工职业素养程度的高低将决定企业的未来发展和前进方向。 因此中职学校需要根据企业用人要求的改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从根本上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未来企业的用人需求,才能彻底摆脱当前烹饪行业就业难、岗位差、薪金低的尴尬境地,中职学校也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一、当前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

1. 自我认识不足,眼高手低,总认为自己的能力不错,觉得目前的工作与自己能力不符,工作付出和工作报酬不对应,自己应该能从事更好的岗位,缺乏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

2. 工作上提不得意见,经不起批评,受不得委屈,抵御挫折能力低。工作上一有失误或任务完成不了,就想当逃兵,一走了之,不敢面对困难。

3. 对工作不能快速适应,对实践操作流程缺乏了解,对工作相关情况的认知有一些偏差,工作主动性欠缺。

4. 部分学生在待人接物方面、与同事的交流方面缺乏技巧,见面从不主动问候领导或和同事打招呼,表现出社交能力、沟通能力欠缺及口头表达能力差等症状。

5. 只能干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一旦超越自己的专业范围便牢骚满腹,消极怠工,缺乏主动学习和大局意识。

二、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企业用人的要求差距产生的原因分析

1. 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大多局限于校园内及老师在课堂上的灌输,不能借助企业的力量有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这样关起门来搞教育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企业用人要求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经常出现不适应周围环境、频繁换岗、私自离职等情况。

2. 在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培养过程中不能与时俱进地改进方法,一成不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学生的年龄段、知识结构及认知能力等也一样。学校在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常规,举办的活动年复一年,往往按部就班,一成不变。而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知识结构及认知能力却在不断变化,势必会造成两者之间的距离。

3. 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过分注重教师在教学上的说教及各种活动对学生的教育,而忽视了企业文化与校园、学生之间的有效对接,学生的职业素养因处于职业情境的真空地带而收效甚微。

三、 根据中职烹饪专业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知识结构等状况,提出以下几条改观途径

1. 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管学习还是生活,或者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慢慢形成的,并且受一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也一样,与在校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因此,从新生入校开始,教师通过课堂渗透、集体活动、各种知识讲座等,抓住契机,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素养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守时、爱岗敬业、守信等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慢慢形成职业道德意识的同时,强化对职业的认识,进而在生活实践中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2. 遵循认知规律,有目的分层次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职生在校三年,认知也在发生着变化。一年级新生刚来,对职业学校、对职业等都是陌生的,需要更新观念、适应新环境,认识新事物;二年级则对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行为能力等方面也有提高;三年级则要进行顶岗实习,实际操作,达到企业要求的标准,融入企业文化。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一年级假期开展社会调查,认识社会;二年级第二学期到企业实践体验一个月,感受职场;三年级顶岗实习,适应职场。这种工学交替的育人模式让学生从传统知识课堂走向社会、走进企业课堂,使其更快地适应社会,符合企业需求,提升了就业层次。

3. 遵循实践原则,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层次。“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在任何的教育过程中少不了实践。因此,除日常课堂教育外,我们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例如,学校课间礼仪操、二年级商务活动、校园礼仪活动、值周活动以及各种集体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处处要求礼仪、时时用礼仪、各种活动体现礼仪。

4. 加强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确保职业素养的养成。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聘请企业专家、优秀毕业生等入校教育,加强学生对职场的认识和感受,校园活动中深入职业活动,强化学生的亲身实践。实习是学生进入企业、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以后就要正式面对企业的工作环境、接受企业的竞争压力,所以,在实习阶段,学生要努力学习各种工作技能,提高自己的实力,使自己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每天身边企业员工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学生都会在内心中作一比较,相互印证,以对照自身取长补短。这一阶段,他们思想变化最大,成长最快。学校应抓住这一教育时机,和企业多多互动,及时交流学生的表现,并根据他们的表现及时确定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对职业素养的认识范文第5篇

1.职业素养培育的针对性有待增强

当前,广大中等职校认真围绕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但人们还缺少针对具体专业类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由于不同专业、不同岗位职业素养的内涵丰富、特征明显,如果人们不能密切联系具体专业类型,对接学生未来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最终将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职业素养培育的层次性有待明晰

当前,人们普遍认为需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人们对职业素养内涵认识存在差异,既有抽象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行为和习惯等认识,也有具体的工作责任心、耐心,严谨、踏实作风,公平法制观念等非常具体的认识。因此,人们对职业素养培育的认识五花八门,导致职业素养培育的层次性不清晰,影响了职业素养培育的成效。人们需要建立整体的职业素养培育架构,明晰职业素养培育范畴,同时要明晰面向具体专业、具体职业、具体岗位的职业素养内涵。

3.职业素养培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当前,人们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普遍开展职业素养培育,课堂教学、顶岗实习、校园活动等多途径、多渠道展开,但职业素养培育的实效性有待检验与反思。虽然职业素养培育的理想目标是促进学生职业活动中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讲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但实际上,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对学生全面的、综合的考验,需要职业教育过程长期的、反复的培育。因此,职业学校要注重校内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奠定职业素养基础;要注重引导学生在顶岗实习、实际职业活动中勤学苦练、自我修炼、主动提升,最终达到理想的境界。

4.职业素养培育的时代感有待对接

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相协调,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行各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也发生重大变化,如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广大中职生走向社会,面向的往往是全新的世界,陌生的天地。因此,职业学校在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要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高职业素养培育的时代感,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

二、基于专业类型培育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对策

针对当前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积极地、主动地寻求职业素养培育的对策,切实提高广大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1.加强专业类型研究,明晰职业素养培育目标

当前中等职校开设的专业一般都对接市场需求,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们需要通过加强具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等诸多环节,深入研究具体专业的特征,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中,我们要全面贯穿学生职业素养有效培育宗旨。事实上,面对具体专业类型,我们要明晰的职业素养培育内容,目标越具体越好,越细化越好。通过职业素养培育目标的确立,促进学生树立职业素养所需的观念意识,形成职业素养所需的情感态度,建立职业素养所需的思维方式,养成职业素养所需的行为习惯。

2.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夯实职业素养培育基础

中等职校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需要具备诸多方面的客观条件。一是要加强校园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对接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建设专业实训基地,为加强学生专业实习,促进学生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准备物质条件;二是要加强理实一体化技能教室建设,加强现代信息化手段应用,如多媒体教室、理实一体教室、电子录播系统等现代教学设施,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三是丰富校企合作形式,通过引企入校、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合作形式,搭建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平台。

3.加强企业学习调研,深化职业素养培育对接

职业教育需要实现学校与企业、课堂与车间、课程与岗位对接,中等职校广大教师要主动走进企业调查研究、学习参观,更新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专业课程教学对接市场需求的吻合度。同时要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全面优化学生职业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结构,更要把企业优秀文化吸纳到学校教学过程。加强企业调研,既要选择规模较大、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的企业调研,也要选择广大职校生最可能就业的行业企业调研,切实提高职校生职业素养培育与企业的对接程度。

4.加强全员育人实践,充实职业素养培育力量

为切实提高广大中职生职业素养,中等职校要建立全员化育人队伍,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班主任队伍、任课教师等是责无旁贷的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主力军。而宿舍生活指导老师、车间实习指导老师、食堂工作人员、校园安保人员等,也要参与到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全员化育人实践,首先是要以己为范,率先垂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其次要有意识、有目标地教育与引导学生提高职业素养,修炼职业素养,涵养职业素养。

5.加强有效途径探索,提升职业素养培育实效

中等职校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是比较艰难的事情,一是由于职业素养内涵丰富,学校难以面面俱到,二是学生对象众多,中等职校学生规模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培育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因此,中等职校要积极寻求有效的途径,以整体性职业素养架构为引领,既要注重公共职业素养培育,也要密切联系专业实际加强行业职业素养培育、岗位职业素养培育。要充分利用公共基础课程点滴式培育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课程浸润式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实习实训课程仿真式培育学生职业素养,顶岗实习实境式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明方向、选途径、增实效。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浓郁职业素养培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