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实务网络培训

会计实务网络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实务网络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实务网络培训

会计实务网络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实务;影响

由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会计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向信息化发展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表现。会计信息化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初期阶段,有取得重大成就的方面,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这是值得每一个相关工作人员关注与思考的,如何有效地解决现有的问题必须要提到我们的日程上来。本文将简要介绍会计信息化的内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会计信息化与会计实务

(一)会计信息化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使自身有立足之地,企业必须提高工作效率以提高竞争力,而现代企业的竞争,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归根结底就是信息的竞争,会计信息化便由此应运而生。会计信息化方便了企业之间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无形资产。会计信息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整体性、高效性、公开性、智能性等特点,它实现了资源的高度共享,企业若想在未来取得更佳的成就,必须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二)会计实务会计实务也称为会计做账,顾名思义,会计实务就是泛指会计工作中具体的事务,包括开始的填制凭证到最后完成报表的编制整个过程。通俗来说,就是会计的实际操作。众所周知,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会计实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会计实务显然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变,方能为企业更好地服务。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一)突破传统方式的限制,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现代会计工作受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大多都是基于会计信息系统形成的,此举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利用计算机的优点将会计人员从简单、重复、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这从另一方面也促使企业管理者转变工作重点,更多的思考企业未来发展等问题,同时也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会计人员能够通过分析相关的会计信息察觉到企业经营的问题,只有及时发现了这些问题,才能及时地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进而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会计人员通过分析客户的信息需求,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客户的信息并有选择性的存储与维护,还可以制定出信息处理中可能用到的方法技巧与模型,并将处理后的信息传达给有需求的客户。

(二)完善会计实务,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在会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化与传统的手工会计已经截然不同了,它主要是利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来改善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企业管理者可以任意使用各种电子化设备及生产系统,从而可以实时地记录企业业务的种种。这样方便简洁的方式使得会计实务更加灵活自由,同时也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三)减少会计实务纷杂的工作,促进会计组织扁平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信息化技术也会日渐成熟,会计工作也更加快捷简便,有效减少会计实务的工作量,这对企业结构优化有着巨大的作用。网络和信息技术也为会计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和高效率化提供了条件,这无疑大幅度地减少了会计实务的工作。工作量的减少会促进企业的部门优化,降低企业冗余,实现企业高效运转;另一方面,信息的共享使得部门管理更加方便,也使会计人员更好的监督和调用会计信息。通过会计信息化的过程,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会计控制智能体系,优化企业内部结构,保证企业会计组织能够向扁平化、高效化发展。

三、提升会计信息化作用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首先可以做的就是大力的宣传,通过宣传,提高人们对会计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促使相关工作人员掌握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努力钻研提升会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策略。同时,守法要依法,国家在会计信息化发展方面的立法工作也要跟上步伐,特别是目前存在问题比较多的方面,通过立法使得会计信息化发展更加平稳。

(二)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用于会计实务的计算机应当具备较高的防范设备。首先,需要加强对相应机房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使用的法律法规,提高机房信息维护的安全性。其次,要努力提高会计档案的安全性,避免会计信息的不真实性与易缺失性。对此,我们可以从内部控制的强化、系统防备能力的强化、权限的设定强化和数据保护的强化四个方面入手。明确会计实务的流程和分工,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提高网络安全性,降低因网络原因造成的损失;加强企业对网络安全的重视,提升他们保护数据与个人隐私的意识,对有关涉及重要信息的资料进行设密保护,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提高软件开发能力

在运用软件时,应综合考虑软件的适用性和综合性,通过引进新软件进行学习,再自行进行软件的个性化开发,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进步,为企业更好地服务。其次还要考虑软件的运行环境问题,要使会计软件顺利工作,就需要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网络环境和系统环境进行改善和净化,从而提升软件的实用性。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不仅是能力方面,思想方面也很关键。管理阶层要在加强对相关会计人员思想层面的工作,让会计信息化深入他们的内心,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到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的巨大革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适应历史潮流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断进行学习,促进他们积极学习会计电算化的新知识,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进行学习;学习过后要把它用到实际中来,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的目的,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才是我们的目标。当然,在这期间,我们不可盲目进行学习与培训,应根据企业的需要和自身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切不可盲目跟风,反倒适得其反。

(五)加强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

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加强其制度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我们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和授权审批制度,只有拥有明确的分工和权责关系我们才能确保会计信息化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在日常的工作及管理中,我们要时时对相关重要信息进行存档与备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当然,加强网络环境管理,防止黑客与病毒也是相关工作人员所需要努力的。

四、结语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会计信息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会计实务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为社会的发展增添了光彩,因此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我们要始终坚信其发展前途是光明的,相关的工作人员与政府都该行动起来,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出谋划策,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始终坚信,在未来,会计信息化一定能够取得卓越的成就。

作者:郭颖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阳丽.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和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13,30:130+133.

会计实务网络培训范文第2篇

会计信息化会计工作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解脱出来,会计人员可以随时调阅和修改资料,提升了会计处理的效率及质量,减少了人工记账带来的偏误,也降低了报社的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会计信息化实现了会计业务联网,便于实施实时动态管理,而且提升了会计信息的开放程度,让数据信息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在报社内外价值链上不断流动,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共享和开放。而会计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了电子支付途径,会计人员无需耗费大量时间来去银行,极大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会计结算和支付从此变得简便、快捷和安全。实现会计信息化之后,财务预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被广泛用于报社管理之中,为管理规划、投资融资和战略决策提供了核心、宝贵的信息资源,满足了信息化时代报社的发展需求,使报社得以从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会计信息化对报社会计实务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拓展了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等工作的内涵和手段,转变了会计人员职能,使会计工作实现了从事后核算向事前管理的转变,从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不过,也难免给会计工作带来许多困扰。一些报社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会计信息化意识淡薄,以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工作的电算化过程。从《2015中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调查》可以看出,51.14%的财会人员不了解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只有22.56%的企业有独立的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甚至14.99%的企业不但没有相应的工作规范而且近期没有制定的计划。而且,报社对信息化资源投入力度不大,缺乏同时精通会计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软件标准性和通用性不足,管理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系统脱节,制约了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孤岛难以消除。此外,并未真正重视计算机保密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保障措施欠缺,导致会计信息极易遭受病毒、木马以及黑客的恶意攻击。

三、会计信息化环境下报社会计实务的应对策略

(一)增强会计信息化的意识

报社应以《会计法》和《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为标准,大力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员工充分了解有关的规定,普遍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督促会计人员紧跟时展的步伐,积极主动地学习会计信息化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及时应用到工作中去,并以法规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报社决策者必须转变对会计信息化内涵、作用和发展的认识,切实认识到会计工作信息化是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从而在软硬件方面加大资源投入,实现会计模式、工作过程、会计核算和管理手段的彻底转变。而且,管理者还需要转变思维定式,从价值链的角度认识到一些会计信息是需要开放、合作和共享的,与合作单位、税务部门、社保、医疗等管理部门共享会计信息并不意味着泄露报社机密,而是整个价值链的资源利用和合作共赢。

(二)完善会计工作管理制度

完善的会计制度是有效开展会计工作的重要基础,所以报社必须根据信息化背景下会计工作的特征,及时完善会计信息化岗位管理制度,并覆盖到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以规范会计工作模式和行为模式,充分保障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实施,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体现会计信息化的价值。在实际工作中,应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让会计人员明白财务工作目标和界限,理解自身的价值和责任。与此同时,对岗位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加强风险防范和管控,及时纠正会计工作的偏误,确保会计工作规范高效。此外,报社还应落实岗位薪资绩效管理,以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会计人员的热情和创造力,最终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绩效。

(三)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人才应精通会计专业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对此,报社领导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从战略高度看待会计信息化,认识到信息化、复合型会计人才对报社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对现有会计人员及时进行职业道德、信息技术和会计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据调查,95.07%的员工认可在职培训锻炼方式,对此报社应积极响应员工的需求,通过多种途径,组织会计人员参加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以鼓励和督促会计人员不断适应信息化环境,更新会计管理模式和理念,全面提升会计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另外,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和“校企联合”,不断引进新鲜血液,组织专家学者到报社交流,彻底走出缺少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困境。

(四)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靠

《企业CTO安全调查报告》的数据表明,过去三年超过45%的企业发生过不同等级的信息安全事故。可见,确保信息系统安全是会计信息化的保障和基础。报社必须加大信息系统投入,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且不断提高会计管理软件性能,确保软件的实用性与通用性。在日常工作中,报社要建立信息系统保护机制,对用户进行分级授权管理,对会计信息访问进行有条件的限制,以防范非法用户入侵。为了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落实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例如,对内部网络设置密钥、定期进行安全测试、安装防火墙、修复系统漏洞、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密等,以防范网络攻击和威胁,防止病毒、黑客入侵。同时,报社要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于重要的会计信息必须定期进行备份,以切实保障会计信息安全。

四、结语

会计实务网络培训范文第3篇

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界定,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整合,使学生整体得到进步,能够更好的掌握和应用会计知识,在实务操作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验证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标准和进步程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从提高教师的整体能力入手,也行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正确的面对会计实务课程,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技能。高职院校在对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同时,应适应整体的教学体制,加强对会计实务教学的重视程度,挖掘学生的潜力,通过对会计知识进行更新,来保证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提高会计实务教学的有效性。

2.高职会计实务课堂教学现状

2.1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在进行会计实务教学时,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讲授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偏向于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缺乏重视。会计选择及相关规定不断变化,教师应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改编,做到与时俱进,保证学生所得到的知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课堂教学中,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在教学效果上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对于会计实务的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之外,还应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提高,高校中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对于知识并不能进行灵活的应用,无法掌握会计工作的具体流程。2.2缺少会计电算化实训。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推动,在会计行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会计记账工作由传统的人工处理转为计算机,因此,会计人员必须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相关功能,明确会计软件的相关使用原则。虽然部分高校采用实践教学方式,但在财务软件方面较为落后,不能与企业进行接轨,与企业的实际应用软件存在差别。同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本身课时有限,教师更为注重理论的讲解,使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较为短暂,无法达到训练的目的。由于实训方面的缺陷,使学生在会计实务的操作实践方面存在欠缺,不能熟练的应用财务软件,在专业技能方面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2.3会计教学体系可行性较差。高职学生的培养主要注重职业技术和能力,对于会计行业,尤其需要从业者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计算机软件熟练的进行记账审核等基础性工作,将企业的财务理清,并通过财务报告将其显示给相应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并不能接触到实际工作涉及到的流程,只是在对账务处理进行书面上的学习,对于不同的事件,如企业的销货收入、应付职工薪酬、货币资金等,学生只是掌握基本的记账原理,明确借贷双方所记录的事项。在进行学习时,更多的是想我账务处理原则和要求,而对于企业日常发生的实际情况,并不具有明确的会计概念。因此,学生在就业时,专业技能方面缺少一定的锻炼,不能立刻进行会计工作,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工作,在工作的选择上不具有优势。

3.会计实务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3.1会计实务是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延伸。会计理论教学是给学生进行一定的知识梳理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侧重于对概念性知识进行介绍,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一步步分析,但并不清楚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会计是一种具有实践性的学科,理论的学习是为了实际操作打基础,通过会计实务的学习,可以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对会计实务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深化会计基础知识,明确会计理论的形成,更好的掌握相应的结构框架,对会计理论中无法讲解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完善,保证会计信息的全面性,优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通过实践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自己欠缺的知识进行完善。3.2纠正和规范学生的会计工作行为。在进行会计实务教学时,既涵盖了会计职业道德实务,也涵盖了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实务,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和道德意识,避免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进行纠正,避免学生养成习惯,违背职业道德即相关法规。通过会计实务的教学,是对实际工作情况的模拟,按照一定的从业标准要求学生进行实践,可以对学生的相关会计行为进行约束,教师做好一定的指导工作,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违规现象进行提醒和纠正,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会计本身涉及企业的财务,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因此,对于从业人员的道德要求就更加值得重视,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涉及到法律的制裁。3.3有助于学生提前掌握工作要求。会计实务的教学,是通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和相关技术,模拟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相关的财务工作,使学生提前接触企业的会计工作,更好的明确相应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快速的掌握相关技能,从学习中挖掘工作重点,对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方向进行分析,补充和提高自己的相关能力,使自己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适应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会计实务教学是对会计理论学习与企业会计工作进行连接,有效的使二者之间的距离缩短,提高学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保证学生的相关实践技能,缩短学生上岗后的培训时间,减少企业的培训工作。

4.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有效性建议

4.1采用反复会计实务实训教学模式。会计实务内容复杂,对不同的经济业务的处理选择不同,由于会计准则、会计法规等行业相关政策不断发生变化,在进行教学时,应逐渐渗透和修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本身存在一定的遗忘的可能,因此,应进行反复的训练,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会计实务实训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随学随练的方式,进行系统的讲解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性训练,提高对业务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期中或者期末时,可以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实训,将知识串连在一起,对前段时间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加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4.2拓宽会计实务知识的涵盖范围。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关联性,知识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在进行会计实务教学时,可以在内容中结合税务、事务所、财务、工商等政府行政部门及监督部门的相关实务工作,对会计工作中涉及的各个行业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更好的配合各部门的工作。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教学内容应进行一定的扩充,避免局限于书本,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作用能力,将课外与课内知识串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对整个知识框架的理解。同时,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办公能力以及职场能力也行进行一定的训练,工作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进行会计实务教学中应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挖掘和训练。4.3提高会计教师对于的整体素质。对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培训,鼓励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呼吁教师进行进修或者脱产学习,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实时更新,同时积累一定的行业经验,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通过创新性思维进行教学模式的更新。另外,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企业资深的会计人才到校园进行指导,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完善教师的实务操作经验,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保证教师之间的知识体系趋近相同,聘请会计师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或者报告会,对企业在会计实务工作中的信息进行分享,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培训。

综上所述,会计实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身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在完善教师队伍的同时,对学生也行进行一定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会计实务的认识,正确的对待会计实务课堂教学,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互动,按照教师的思路和计划进行学习。同时,对自己欠缺的地方及时进行改善,提高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并进行一定的运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整个会计实务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作者:汤婵娟 单位: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会计实务网络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 会计教师 职业素质 提升途径

一、调查背景与概况

(一)调查背景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目前职业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然而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与教师职业素质密切相关,教师职业素质日益成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会计专业而言,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已成为影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制约会计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会计教师的职业素质涉及师德、教育能力、会计专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科研能力和再学习的能力等多个方面。为了了解会计教师职业素质现状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探索教师职业素质提升途径,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提升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组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方式

本次问卷调查的发放对象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所属职业院校在职财会类专业教师和学校行政领导。被调查者以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非正式的访谈进行。

(三)调查内容

经过多次讨论,最终形成的调查问卷共16个问题,内容包括教师基本情况、职业能力情况、职业素质提升途径现状等。希望能够通过此次调查,探索高职会计教师职业素质提升途径,为提升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打造高水平的会计专业师资队伍,进而提高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调查过程中得到了各有关单位和专业教师的积极支持和大力配合,调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调查情况整理与分析

本次共发出调查问卷92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84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1%。本次调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被调查者的职业素质情况,第三部分是对于职业素质提升途径等问题。

(一)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在本次所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在教师基本情况方面,主要有这样几项调查内容:

1.教师年龄和教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30岁以下、31-40岁、41-50岁、50岁以上的教师分别占调研人数的28.57%、44.05%、26.19%和1.19%。教龄在3年以下、4-10年、11-20年、20年以上的教师分别占调研人数的27.38%、29.76%、30.95%和11.9%。其中,中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大,说明近年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各校会计专业中青年教师比重较大。

2.学历及职称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学历方面,没有专科和博士学历,本科学历占77.38%,研究生占22.62%,本科学历占大多数,研究生学历也超过了五分之一,说明本专业教师队伍整体学历水平较高。职称方面,助教占15.48%、讲师占45.24%、副教授占17.86%,其他中学职称教师占21.43%,说明被调查的大部分会计教师都拥有中级以上职称。

(二)教师职业素质现状分析

1.在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缺乏专家引领”居第一位占61.9%,“知识结构狭窄”居第二位占39.29%,“教学方法单一”位居第三占34.52%,教学观念陈旧及有的教师提到职校学生的特点,求知欲不强,所学知识不实用等问题,也是目前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2.在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上,调查结果显示:“缺乏专业指导”居第一位占61.3%,“没有充足的时间”居第二位占55.95%,“缺乏良好的环境”位居第三占46.43%。

3.在教师认为目前较欠缺的方面,调查显示:“与企业的合作能力”居第一位占63.1%,“实践教学能力”占41.67%,“教育科研能力”占36.9%,此外还有多媒体、信息网络应用能力,创新教育能力,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等均有欠缺。

4.在专业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及重要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

5.在专业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及重要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电算化软件操作技能、仿真学习平台操作技能、手工记账技能、会计文书书写技能、点钞技能、传票翻打技能和珠算技能。

(三)教师职业素质提升途径分析

1.在“自己目前亟需提高的职业能力”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实践技能居第一位占78.57%,专业理论占50%,教学方法占39.29%,课程开发占32.14%。

2.在“您希望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调查结果显示:财会专业教师想要提高的职业能力从高到地依次为:会计实务前沿理论的学习、参与会计记账工作室、会计实务教学的专题讲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的创新、开发会计实务及技能资源库、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等。

3.在“您认为教师培训中最适合的形式是”的调查结果显示:实践操作位居第一占82.14%,观摩教学(听课、观课、议课)居第二占64.29%,名师引领居第三占46.43%,此外依次还有研讨互动、网络培训、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

三、调查结果的启示与对策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课题组成员深受启发。从会计专业教师和学校行政领导的反馈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师普遍专业实践经验不足,与行业企业交流欠深入,缺乏专家引领和专业指导三个方面。在调研过程中,许多老师反映平时工作压力较大,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身能力的提升,教师除了能够自学会计师、经济师、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等以外,缺乏与行业企业的交流,仅仅具备理论知识,缺乏专业实践,这大大影响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根据目前中高职校会计教师职业素质现状,本文对中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职业能力教育制度化

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把扶持地方职业院校的发展作为企业的一项社会职能,并在某些方面给予履行该职能的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为会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便利。职业院校也应制定教师参加相关职业技术考试、学历学位深造、下企业锻炼、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等一系列发展教师职业素质的相应政策、管理制度,规范专业教师能力的培养,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引导会计教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素质提升途径。

2.搭建内外合作平台,开展职业素质提升活动

(1)会计教师职业素质校本培训。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专家为会计教师进行会计实务知识培训,使会计教师能了解职业教育发展和会计的前沿信息,熟悉会计实务操作,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使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拓展和提升,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得到增强,进一步增强参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并运用到如何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职业技能上,以满足现代职教要求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2)校企合作,携手共建会计记账工作室。为了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对接,增强教师的实务操作能力,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缩短理论教学与职业岗位的差距,培养和提升师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会计师事务所携手共建财会系会计记账工作室。

(3)会计技能教学能力提升与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委托企业进行技术服务的形式,为会计教师进行会计教学方面的专题讲座,提升会计教师的教学能力,合作开发会计实务及技能资源库。

(4)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技能比赛。“强技能”是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之一,是评价教师专业水平的指标,是学生上岗就业的本领。一个优秀的会计教师不仅要会讲业务,更要会做账;不仅要会进课堂,更要会进赛场。我们江苏省的财会技能比赛项目是手工实务(电算化实务)、点钞、小键盘录入。每位参赛选手都要同时完成三个项目的比赛,以综合成绩定名次。这种项目组合对会计教师的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针对不同年龄结构,打造专业化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在专业建设上,而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专业教师,除了教师自身能力提升以外,也应全面提升专业教师团队整体素质,有计划、有组织的根据教师的自身特点,让团队内的专业教师各有所长,完善老中青结合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数量充足、梯队合理、双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学团队。

4.坚持“规划―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路径,持之以恒

不仅外部环境对教师职业素质提升有重要影响,教师本身的态度也起了一定作用。在与老师们的交流中,部分老师觉得缺乏动力与激情,要想办法克服这种职业倦怠,就要做好时间和精力管理,要充分认识、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职业需求,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职业能力。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主动获取有关的新知识信息,掌握新的教学动态,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除了参加学校、系部、教研室相关的培训外,个人也要多利用网络和远程教育手段,自我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2]杨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持续提升的途径[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3]朱冰.“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与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2).

会计实务网络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岗位职业能力 学习领域 课程体系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才培养的挑战

(一)会计职业岗位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体现层次性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代,随着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关系的日益密切,会计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和深入,会计工作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面向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与面向中小型企业的会计职业岗位对会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业务规模大,组织机构庞杂,具有海量会计数据,数据处理体现跨区域、多元、快捷、个性化特征。为了满足报告使用者深度分析的需求,随着大型数据库技术及高级语言的发展,企业已从单纯使用财务系统转变为在整个企业范围内使用面向供需链管理的ERP系统,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日趋融合。同时,随着国家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作为一种在互联网环境下披露企业信息的标准化语言将在大型企业全面采用,财务报告的内容将大为扩展,并实现资源共享与实时披露,会计岗位也将以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过程的复杂多变的复合型工作为主。反观相当一部分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却由于管理观念陈旧、资源有限、管理基础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决策过程随意,加上本身业务规模小、会计数据量少、实时性要求不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信息化步伐依然缓慢,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仅仅停留在手工模拟的EDP阶段。有些小型企业甚至刚刚实现由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的转变,会计岗位仍以简单重复的技能型工作为主。正是由于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在会计信息化技术平台、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距,对会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要求。大型企业ERP系统功能结构的集成化需要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该类人员必须要熟悉各业务部门具体的运作流程,要能从传统的对数据进行输入、分类、报告提升到从海量会计信息中快速选择与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动态性与多元化披露。因此,这种复合型会计人才需要充实更多的软件操作知识,除应具备传统会计人员和一般电算化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外,还应具备会计信息化的专项工作技能,还要增加必要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贸易往来等相关领域知识,从而完成使会计信息资源创造价值的重任。而中小型企业需要的则是中高级会计电算化应用型人才,该类人员需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娴熟的会计业务操作技能、较为熟练的电子会计档案维护与管理能力、一定的职业判断力,以及熟练的office办公系统处理能力。

(二)层次性的信息化人才需求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标准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通过5年至10年左右的努力,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XBRL分类标准〕,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基地,要顺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开展会计信息化教育。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几乎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建立了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作为工学结合的教学场所。该课程既是会计从业资格准入的必备课程,也体现了社会对信息化会计人才的需求。但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财政部会计电算化证,甚至初级会计职称证的学生进入企业会计信息化岗位后,其胜任能力并不理想,根本原因在于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仅定位于对初级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侧重于对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的传授,教学做过程中主要讲授对会计数据进行电算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信息化下会计职业岗位的变化性需求。高职会计教育并非只是让学生成为具有相应专业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依据主要是社会的现实需求。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软硬件环境的变化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减少教学与实务的差距,在人才培养中体现不同类型企业对信息化人才需求的层次性,除注重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还应加强对学生岗位复合和职业转换的方法能力培养,以及对学生职业素养、自主学习意识、往来应对的社会能力培养。信息化社会对会计岗位人才需求状况的这种变化带来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势必对高职院校原有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提出新的挑战。如何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不仅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职业发展,也是关系到高职会计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以下简称“我院”),在分析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才必备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拓展性设计思路。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我院会计专业提出了以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关键能力为本位,结合对学生的身心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共有2个平台,即职业素质课程平台、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平台。前一个平台由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财经职业入门、管理学基础等在内的13门通识课程构成,后一个平台由包括会计基础操作、初级会计实务、财务软件应用、税收基础操作等在内的12门专业通识课程、包括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审计实务、税务会计实务等在内的15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以及包括毕业设计(校内)、毕业实习(校外)等在内的5项综合实践训练三大模块构成。该课程体系中涉及会计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见(表1)所示。我院会计专业这种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目标和方向是正确的。现行课程设置主要有三个创新点。一是,增设《财经职业入门》课程(第一学期,2节/周),向刚入校门的学生介绍财会专业性质、财务岗位设置、财务工作所面临的环境、技术发展及就业前景,帮助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使学生能尽早感受职业氛围,及时把握会计职业岗位发展动态。二是,将阶段性实训调整为同步式训练课程。例如:在《会计基础操作》课程(第一学期,4节/周)的同期增设了《会计基础操作实训》(第一学期,2节/周),在《成本会计实务》课程(第三学期,3节/周)的同期增设了《成本会计实训》(第三学期,2节/周),改变了传统的将实训单独安排在课程结束后、学期结束前最后2周进行的阶段性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协同一致,有助于学生及时理解并消化理论知识,摆脱了因提早求职、扎堆考证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窘境。三是,针对信息技术在会计实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增强了会计与审计、税务等相关领域的衔接。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基础上,在《税法实务》课程的同期增设了《纳税申报软件实训》(第四学期,2节/周),以网上纳税申报系统为背景,模拟企业包括流转税在内的各税种的税费计算和完成申报资料的全过程;在《审计实务》课程的同期增设了《审计软件实训》(第五学期,2节/周),运用相关知识对软件中的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并形成审计工作报告。这些调整反映出专业教育对信息化认识的提高,既体现了会计电算化基本业务流程的训练,也考虑到了相关复杂业务的岗位实训。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中没有充分体现会计信息化人才分层次职业能力的培养。围绕信息化会计职业岗位,我院会计专业只开设了《财务软件应用》、《财务软件技能实训》两门课程,以某一个特定版本的主流财务软件为蓝本让学生进行功能认识和操作流程学习,教具基本是单机式,教学内容基本上定位于对系统初始化以及账务、报表等常用财务模块的应用,缺乏对网络财务软件、ERP集成管理系统的深入阐述和实战演练;未能充分实现会计信息化课程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信息化教学侧重于围绕出纳岗位、基本会计业务岗位,还没有有效地渗透到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其他执行或管理等岗位中去;也缺乏针对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能力拓展课程,无法体现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的全面信息化特征。然而,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对专门的会计软件操作员岗位需求已经逐步减少甚至消失,对会计电算化初级人才的培养已经失去了专门化的必要性。此外,信息技术类基础课开设较少,只开设了一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生对于网络、数据库系统,以及Word、Excel等常用办公软件应用能力明显不足,也没有开设资料查询与信息检索等方面的课程以加强对学生会计资讯能力的培养。(2)缺乏与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领域课程体系的整合。我院会计专业虽然已经意识到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转换能力和岗位复合性的培养,但缺乏与电子商务、工商管理、金融管理、投资与理财等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在现行课程体系中没有设置适当的课程或者实践训练项目,以实现对学生基本的管理操作实务能力,制定销售、成本计划和现金流量计划的能力,利用电子商务平成在线款项结算、商品销售及客户管理的能力,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业务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述问题的存在归根到底在于将会计信息化教学简单地等同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粗浅地将会计信息化理解为财务软件操作。

三、高职会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一)主要就业岗位和服务面向对应的职业能力分析 我院会计专业应将会计信息化能力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之中,结合信息化社会对会计岗位人才的现实需求、会计信息化工作任务及学生的就业去向,将培养适应会计信息化要求的,系统掌握现代会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第一线工作所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基础上,确定了会计信息化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专业能力。即主要就业岗位应有的信息化职业操作的专业能力,达到相应的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职称考试所要求的能力。(2)方法能力。即应有的计算机与网络的基本操作、管理和维护能力,在海量数据中收集、归纳、整理关键数据和有用数据的能力,经济统计与分析的能力,安排工作过程和评价工作结果的能力,系统化思考、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等方法能力。(2)社会能力。即具备责任、团队、法律、探索等社会能力,并明确了与能力要求相匹配的包含通用知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知识要求。

(二)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与目标 我院会计专业应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设计理念,从会计信息化工作岗位入手,以就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课程体系总体目标,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设计方法,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将达到会计信息化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整合形成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建立起与上述方面能力相匹配的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发展课程构成,见(图1)所示。

(三)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拓展性设计方案解析 (1)对部分现有课程进行调整。将《财务软件应用》和《财务软件技能实训》重新整合为《财务软件应用Ⅰ》和《财务软件应用Ⅱ》,分设在连续的两个学期,分别以不同软件公司的财务软件为蓝本,使学生发现并掌握不同财务软件相同的操作流程和设计原理,旨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主动思考能力。将《计算机应用基础》改为《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基础》,增加有关计算机及网络常见故障解决、网络互联、网络资源共享、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等基本知识和技术。在《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基础》之后增设《职业格式文档处理》课程,以常用商务文档的电子化处理为主线,主要涉及office应用能力培训内容,培养学生熟练使用office套件制作、编辑会计、商务、贸易、工商行业中相关文档和表格;掌握数据操作和图表制作技巧,以及函数应用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掌握更多快捷而实用的办公软件应用技能和方法。(2)增设适应层次性岗位需求的课程。针对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设置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建议增设ERP系统相关的课程。第一,增设《ERP系统应用》课程,重点填补学生面向Web的,在财务管理及分析、全面预算、资金运作、成本控制、审计及内控,购销存管理、项目管理以及ERP软件全方位应用等方面的能力缺口;第二,增设《企业ERP沙盘模拟实训与竞赛》课程,通过角色分派和职能定位、模拟企业基本情况描述、对抗规则约定、沙盘初始状态设定、企业经营竞争模拟、模拟企业剖析与总结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在企业资源有限条件下企业的经营运作,培养学生用战略眼光解决问题及做出有效的资源规划及决策的方法,分析不同决策方案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同时将XBRL技术应用到信息化教学环节中,可以增设《网络财务报告XBRL化》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或者采用讲座的形式,通过XBRL的技术基础、规范、分类标准、财务报告解决方案等内容,培养学生对XBRL的基本认知,以及利用XBRL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能力。针对中小型企业对财务人员的技能要求,应当设置Excel应用能力系列课程。现有的诸如《成本会计实训》、《财务管理实训》等实训课程在从事手工训练的同时增加Excel建模与应用项目。但不是只设置一门Excel财务应用的课程,而是要将Excel与统计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甚至纳税实务与筹划等多门课程中的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成本会计实训》改为《Excel成本会计建模与应用》,增设《Excel财务管理建模与应用》、《Excel管理会计建模与应用》,使学生能够利用Excel建立财务比率分析、投资决策、流动资金管理、筹资分析与决策、财务计划等各种分析与决策模型,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用人单位灵活、实用的需求,弥补通用的财务软件难以满足不同企业具体或特殊要求的缺陷。(3)加强与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在《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基础》之后增设《电子商务实务》课程,主要使学生能够建立起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框架,掌握基本业务处理流程和操作技能,应用互联网完成基本的网络信息收集、、推广,网店开设、商品销售、安全支付结算及客户管理等工作。在《银行会计实务》同期增设《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主要介绍银行柜台业务组织和管理、银行柜台业务规范,让学生模拟银行柜台储蓄、对公等业务操作,并传授点钞、小键盘等银行柜台基础业务技能。在《管理学基础》之后增设《企业运作仿真(中小企业管理方向)》课程,让学生模拟企业创建时风险计划制定、经营场所和设备选择、资金需求确定和筹集,企业运行时如何进行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存货管理和财务管理等。重构后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学习安排见(表2)所示。课程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重构后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打破了专业之间、课程之间的传统界限,把会计信息化教育融入到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并贯穿于整个教学周期,强调专业核心课程深度,职业拓展课程适度,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也为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和落实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结论

高职会计专业为了适应并满足市场对会计人才信息化能力的要求,应当在了解ERP环境下会计的工作模式以及会计人才必备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及时更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重塑工学结合新课程,积极主动顺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当然,优化的教学项目体系还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复合型师资队伍、实用配套的教学资源,规范化的教育管理,以及校内、校外两大实训基地的坚实保障相互配合,才能把人才培养规格落到实处。

*本文系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信息化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SJM201006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吴小蕾:《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职教论坛》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