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息安全的概念

企业信息安全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信息安全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信息安全的概念

企业信息安全的概念范文第1篇

企业经营信息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资源,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需要妥善管理自身企业的信息。近年来,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都逐渐开始通过计算机,网络开展,因此,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对于企业越来越重要。许多企业开始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以及制度改革,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稳定经营。在介绍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以及风险控制前必须厘清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与企业风险控制定义,因此,本节将着重介绍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以及企业风险控制的定义。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简单来说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来保护企业硬件和软件,保护网络存储中的各种数据不受偶然因素的破坏或者恶意的原因被攻击。对于信息安全的认定通过包括4个指标,即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保证信息数据不被泄露,保证信息数据能够正常使用,保证信息数据能够控制管理。要想做好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关于信息的传输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传递的方式越来越多,常见的信息传递方式主要有互联网传播,局域网传播,硬件传播等等。要想实现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在于保护信源、信号以及信息。信息安全管理是一项需要综合学科知识基础的工作,从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通过需要具有网络安全技术、计算机技术、密码技术、通信技术。从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来讲,最为关键的一项工作时保护企业内部经营信息数据的完整。经过近十年来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经验总结,企业信息安全不仅仅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更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控制体系来帮助企业实现更好地保护企业信息安全的目标。所以,怎样把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融合起来就是摆在企业经营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必须通过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安全风险体系实现。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控制是指企业在企业信息安全遭遇威胁之前,提前对企业的信息进行风险预估,并采取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活动降低企业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从而尽可能减少因为企业本身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漏洞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常见的企业信息安全风险体系建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建立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责任分配机制,明确企业各个部门对各自信息安全所应承担的责任,并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第二,设置规范的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标,对企业存在的可能威胁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漏洞予以风险定级,方便企业管理者对不同的信息安全管理漏洞采取有区别的对策。第三,企业要加强对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让企业内部从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让企业内部从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了解到规范自身行为,正确履行职责的重要性。第四,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有效融合,重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通过风险控制对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的管理方式进行正确评估,找出现行的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手段中存在容易忽视的地方。

二、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存在的不足

1.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而隐秘的工作,因此,必须增强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但是根据调查统计,目前很多企业对信息安全工作的管理仅仅停留在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上,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职业素养,风险意识并没有严格要求。此外,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意识开展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道德素质的教育培训,并没有通过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以及问责机制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实行监督,这无疑给别有用心或者立场不坚定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留下了危害企业信息安全的可乘之机。

2.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不过关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多许多技术,包括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密码技术,网络应用技术等等,应当说成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做好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但是,现实是许多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并不过关,一方面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硬件并不过关,在物理层面对企业信息缺乏保护,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没有及时更新,一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实践经验,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知识也并没有及时更新,从而导致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理论严重滞后,这种技术的落后很容易让企业成为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近年来网络病毒的传播越来越猖狂,很多服务器、系统提示安全补丁的下载更新以及客户端的时常更新成为一个恼人的问题。作为一个行业中的大中型企业,企业内部设备数量比较多,尤其是客户端数量占了较大比重,仅仅靠少数几个管理员进行管理是难以承担如此大量的工作量。另外,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不成熟也是一个重大的隐患。

3.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仅仅需要理论制度的完善,更加需要一系列配套监督机制保障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执行。通过调查分析,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但是通常情况下,这些制度只能流于形式,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缺少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缺乏执行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缺乏执行力常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员工对于信息安全管理的认识严重不足,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企业内部计算机系统安全的计算机防病毒软件并没有及时更新,使用,甚至企业内部计算机的防病毒软件还被企业员工卸载了。部分企业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不相关,认为做好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仅仅是企业信息安全部门的事。第二,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没有形成联动机制,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仅仅由企业信息安全部门“一人包干”,企业信息安全反映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反馈,一些企业领导对企业信息安全现状所了解的少之又少。

三、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常见的技术手段

1.OSI安全体系结构

OSI概念化的安全体系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它的设计初衷是面向客户的,提供给客户各种安全应用,安全应用必须依靠安全服务来实现,而安全服务又是由各种安全机制来保障的。所以,安全服务标志着一个安全系统的抗风险的能力,安全服务数量越多,系统就越安全。

2.P2DR模型

P2DR模型包含四个部分:响应、安全策略、检测、防护。安全策略是信息安全的重点,为安全管理提供管理途径和保障手段。因此,要想实施动态网络安全循环过程,必须制定一个企业的安全模式。在安全策略的指导下实施所有的检测、防护、响应,防护通常是通过采用一些传统的静态安全技术或者方法来突破的,比如有防火墙、访问控制、加密、认证等方法,检测是动态响应的判断依据,同时也是有力落实安全策略的实施工具,通过监视来自网络的入侵行为,可以检测出骚扰行为或错误程序导致的网络不安全因素;经过不断地监测网络和系统来发现新的隐患和弱点。在安全系统中,应急响应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解决危险潜在性的最有效的办法。

3.HTP模型

HTP最为强调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在整个系统中的价值。企业信息安全工作人员企业信息安全最为关键的参与者,企业信息安全工作人员直接主导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企业信息安全工作人员不仅仅是企业信息安全的保障者,也是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威胁者。因此,HTP模型最为强调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与监督。另外,HTP模式同样是建立在企业信心安全体系,信息安全技术防范的基础上,HTP模式采取了丰富的安全技术手段确保企业的信息安全。最后,HTP强调动态管理,动态监督,对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始终保持高强度的监督与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通过HTP模型的应用,找出HTP模型中的漏洞并不断完善。

四、完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降低风险的建议

1.建设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1)充分调查和分析企业的安全系统,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的系统模型,安全系统被划分成各个子系统,明确实施步骤和功能摸块,将企业常规管理工作和安全管理联动协议相融合,实现信息安全监控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2)成立一个中央数据库,整合分布式数据库里的数据,把企业的所有数据上传到中央数据库,实现企业数据信息的集中管理与有效运用。

(3)设计优良的人机界面,通过对企业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运用,为企业管理阶层人员、各级领导及时提供各种信息,为企业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根本上提高信息数据的管理水平。

(4)简化企业内部的信息传输通道,对应用程序和数据库进行程序化设计,加强对提高企业内部信息处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设计企业信息安全管理风险体系

(1)确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目标

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风险体系的设计过程中,首要工作是设计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目标,只有明确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明确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要求和工作能容,才能建立相关围绕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为目标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才能顺利通过对风险控制的结果的定量考核,检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风险,定性定量地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找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工作办法。

(2)确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范围

不同企业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是有区别的,因此,对于不同的企业的特殊性应该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办法,其中,不同企业对于能够承受的信息安全风范围有所不同,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承受范围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能力来制定。不仅如此,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范围也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办法。

(3)组建适当的评估管理与实施团队

企业信息安全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网络安全;企业网络;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2

1 中小型企业网络安全

1.1 中小型企业网络安全概念。国际组织(ISO)对网络安全规定为在网络间进行数据处理系统建立是所采取的相应的安全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对网络进行时时监控和安全,并保证不让任何人使用的程序通过网络来进行计算机,并始终通过网络有效的保证计算机算硬件的安全,不通过网络泄露个人或者企业等单位的秘密。以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中小型企业网络安全为是通过采用各种高科技技术和一定的管理措施,使的中小企业网络系统能够进行正常运作,进而来保证中小企业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1.2 中小型企业网络职能。一个安全的中小企业网络职能应该是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和真实性等的。中小企业网络的安全不仅要保护企业内部的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安全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更重要的是要对企业数据安全的保护。所以对于一个中小型企业来说网络安全最终的职能就是保护企业重要的信息数据。

2 中小型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的困惑

2.1 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操作系统安全的困惑。中小型企业经常出现的困惑就是针对信息网络操作时出现的安全困惑,所谓中小型企业信息网络操作系统安全就是指通常是指进行信息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操作系统的某一合法用户可任意运行一段程序来修改该用户拥有的文件访问控制信息,而操作系统无法区别这种修改是用户自己的合法操作还是计算机病毒的非法操作;另外,也没有什么一般的方法能够防止计算机病毒将信息通过共享客体从一个进程传送给另一个进程。为此,中小型企业认识到必须采取更强有力的访问控制手段,这就是强制访问控制。在强制访问控制中,系统对主体与客体都分配一个特殊的一般不能更改的安全属性,系统通过比较主体与客体的安全属性来决定一个主体是否能够访问某个客体。中小型企业为某个目的而运行的程序,不能改变它自己及任何其它客体的安全属性,包括该用户自己拥有的客体。强制访问控制还可以阻止某个进程生成共享文件并通过这个共享文件向其它进程传递信息。目前来说中小型企业的信息网络操作系统多为Windows和UNIX操作系统,这些操作系统本身就有自身的网络安全漏洞,因为操作系统本身都是有后门的,而这些后门和安全漏洞都将存在重大的信息网络安全隐患,造成中小企业信息网络的安全困惑。所以这就要求在进行中小型企业信息网络系统安装时,不只要考虑到企业的自身需求,更多的时候要考虑到中小型企业的信息网络安全,不能因为系统的安装造成过大的中小型企业信息安全的困惑。

2.2 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应用安全的困惑。现阶段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网络安全应用仅网络系统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系统、应用和数据的安全存在较大的风险。目前,实施的安全方案是基于当时的认识进行的,主要工作集中于网络安全,对于系统和应用的安全防范缺乏技术和管理手段。如缺乏有效的身份认证,对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的访问都停留在用户名/密码的简单认证阶段,很容易被冒充;又如数据备份缺乏整体方案和制度规范,容易造成重要数据的丢失和泄露。当时的网络安全的基本是一种外部网络安全的概念,是基于这样一种信任模型的,即网络内部的用户都是可信的。在这种信任模型下,假设所有可能的对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的攻击者都来自于组织外部,并且是通过网络从外部使用各种攻击手段进入内部网络信息系统的。针对外部网络安全,人们提出了内部网络安全的概念,它基于这样一种信任模型:所有的用户都是不可信的。在这种信任模型中,假设所有用户都可能对信息安全造成威胁,并且可以各种更加方便的手段对信息安全造成威胁,比如内部人员可以直接对重要的服务器进行操控从而破坏信息,或者从内部网络访问服务器,下载重要的信息并盗取出去。内部网络安全的这种信任模型更符合现实的状况。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计算机安全机构(CSI)等权威机构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超过80%的信息安全隐患是来自组织内部,这些隐患直接导致了信息被内部人员所窃取和破坏。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是一个动态过程,某公司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也没有选用有关的安全服务。不能充分发挥安全产品的效能。

2.3 中小企业信息网络管理安全的困惑。中小型企业信息网络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困惑主要包括了,中小型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们或者是员工们图方便省事,对自身的计算机不进行密码的设置,没用自己的用户口令,或者是有些管理者和员工设置的密码和口令过短或者是过于简单,这样就导致密码和口令很容易被破解,这样来当出现了信息网络的安全问题时,容易责任不清,并且很难一下就找到问题出现的计算机,因为整个公司都使用相同的用户名和口令,使得整体信息网络的管理出现严重的混乱,并且容易出现企业重要信息的泄密。进行中小型企业信息网络管理是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保证中小型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以对外来病毒进行防止的重要环节,是中小型企业内部信息网络不被入侵必须的部分。也是中小型企业信息网络暗中的管理困惑,是普遍中小型企业都会存在的困惑之一。

3 如何进行中小型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的架构

3.1 中小型企业信息网络安全架构Internet的接入。中小型企业信息网络安全构架中Internet的接入,多是采用了PIX515作为外部边缘得防火墙设备,中小型企业内部的用户登录则是通过互联网时会经过NetEye防火墙,然后再由PIX映射到互联网。PIX与NetEye之间形成了DMZ映射区,这是一种需要进行提供互联网服务的邮件服务和Web服务器等防止在该DMZ区内。中小型企业进行此防火墙的安全策略步骤是:首先要从Internet上设置只能访问到DMZ内Web服务器的80端口和邮件服务器的25端口,其次,则是要从Internet和DMZ区设定出不能进行访问内部网任何资源,最后则是要从Internet进行访问内部网资源的时候只能通过VPN系统进行。

3.2 中小型企业信息网络安全架构用户的认证。中小型企业信息网络安全架构的用户认证系统主要就是用于解决通过电话进行拨号时出现的安全问题和通过VPN进行接入时出现的安全问题,信息网络安全架构的用户认证系统是目前为止运用最为完善的系统用户认证系统、访问控制系统和使用审计系统方面的功能来增强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并采用了目前为止最为高端的ACS用户认证系统。中小型企业的ERP系统一般采用C/S(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架构于企业内网Intranet上。通常,VPN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通过它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VPN还可用于不断增长的移动用户的全球互联网接入,以实现安全连接;可用于实现企业网站之间安全通信的虚拟专用线路。在信息网络的主域服务器上安装Radius服务器,在Cisco拨号路由器和PIX防火墙上配置了Radius客户端。这样当任何人进行电话拨号和VPN用户身份认证时,就会在Radius的服务器上直接进行,这样一来用户账号就会集中的在主域服务器上进行开设。这样做就可以在系统中设置较为严格的用户访问策略和口令策略,能有效的强制使用用户进行定期的口令修改。

综上所述,中小型企业信息网络安全保障是开展其它一切业务往来与技术交流的关键,要想企业长足发展,必须重视信息网络安全的构建。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安全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云计算 电力企业信息 安全技术

伴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南网、国网、华电等大型的电力企业,它们的发展速度更是非常迅速的,目前,电力行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当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并且是确保整个社会稳定剂经济健康迅速发展的根本性要素,可是,最近几年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研发,电力企业信息开始面临着泄漏、不可掌控等一系列的安全性威胁,并且,自云计算出现,其依赖于自身优质的性能与全新的有效计算、存储模式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喜爱,云计算电力与以往的电力企业信息储存系统及运行性能相比具备非常明显的优势。为此,云计算环境下电力企业信息安全是目前整个电力行业急需探究的重要问题。

1 云计算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在分布式处理、并行式处理及先进网络计算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本前提下形成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式即云计算,其面对的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氛围,主要发挥着将供应数据储存及网络服务的作用,并且具体的实现平台、服务于应用程序都是在整个云计算环境下得以实现的。云计算能够把全部的计算资源融合在一起,通过具体软件促使自动化管理、无人为参与,并且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认为服务。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把相关的计算逐一分布在多个分布式计算机当中,在远程服务器的具体计算当中可以促使电力企业信息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有利于企业将资源更改为具体的需求得以运用,并且能够按照实际需求对计算机进行访问。云计算基本原理为一场历史性的转变创举。

2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结构状况

2.1 电力企业信息网络结构

随着电力企业逐渐进入网络自动化及智能化阶段,为此,目前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结构一般是以公共网络与专用网络有效综合的一种网络结构形式,其中,专用电力信息网络指的是在因特网进行连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及调度信息网络相互综合的形式。

2.2 电力信息安全系统结构

以信息中的信息性能及信息业务为出发点将电力企业信息划分为三种层面:自动化、生产管理、办公室自动化及电力企业信息管理。其中,办公室自动化及电力企业信息管理是与电力企业信息网络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形成的是一个安全工作区域,在这个安全区域当中SPDnet支撑的一种自动化,可具备监控性能的实时监控,譬如,配电自动化、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等,同时,安全生产管理区域同样也是SPDnet来作为基本支撑的。

3 云计算环境下电力企业信息安全技术的运用

3.1 数据传输-存储安全技术

在整个电力企业信息当中,涵盖了大量的有关电力企业发展的资料及所有数据信息,譬如:电力企业的财务信息、用户信息、经营管理信息等等,所以,对于整个电力企业而言,数据的传输-存储安全技术在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云计算环境下,严格加密技术可促使电力企业信息数据在具体的传输过程中将会处于非常安全的一种状态下,主要是由于云计算能够利用加密技术将那些潜存的非法访客完全的拒之门外,预防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窃取的事件。从电力企业信息数据存储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涵盖了数据恢复、数据分离、数据备份、数据存贮位置的选择等几方面内容,而云计算环境下,电力企业便能够利用私有云这一高度集中的存储技术把相关的数据信息以基本性能、重要系数为依据来选择不同的存贮方位,这样可以促使不同种类数据间隔离的实现,并且可起到预防数据信息泄露的作用。云计算的运用可促使电力企业信息能够实现实时备份,使得电力企业信息在有突况出现的时候能够在第一时间达到相关数据的及时恢复。

3.2 权限认证及身份管理安全技术

云计算能够成功的预防非工作人员使用非法用户对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进行访问,这主要是由于在私有云的内部全部的企业信息都能够实现禁止访问技术,电力企业信息管理工作者能够通过私有云进行身份管理、权限认证技术的相关设置,按照企业工作人员的级别及具体的规定对于相关数据及应用业务作出明确的规定及权限的划分,这样可成功的预防了非法访问的事件发生,同时实现合法用户根据个人权限来进行企业信息的具体操作。

3.3 网络安全隔离技术

对于整个电力企业信息来讲,云计算实则是互联网当中的一种内部性系统,通常情况下,电力企业信息网络能够从网络安全的被动保护层面来促使入侵检验技术、防火墙设置等安全防火技术得以实现,可是,云计算环境下,电力企业信息安全采用的是防火墙技术、物理隔离技术、协议隔离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其中,防火墙技术是对于企业外部网络及电力企业信息网络而创建的一道安全性保护屏障,通过对个人信息的严格检测、审核,将具有破坏性入侵的访客实施的一种有效防护,能够最大限度上将那些越过防火墙对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网络及正常运行造成破坏的数据流进行完全性的屏蔽;物理隔离技术指的是在云计算环境下对于电力企业内外部网络实施的一种分割,这样能够有效的将内外部网络系统的连接状态完全阻断;协议隔离技术指的是在云计算环境下利用网络配置隔离器对内外部网络进行的一种隔离,在协议隔离技术的支撑下,内外部网络是完全分离的一种状态,而唯有云计算环境下的电力企业信息进行相互交换的过程当中,内外部网络才能够通过协议由隔离的状态转变为正常连接状态。

4 结语

通过上文针对云计算环境下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的浅析,我们从当前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的状况进行分析,云计算环境下用户信息安全依然是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一部分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需要针对云计算环境下用户信息安全供应相应的帮助,这样才能够促使用户信息安全水平得到较为显著的提高。我们坚信,在未来的工作当中,云计算环境下的电力企业信息将会更加安全,用户信息的安全性能将会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曹勇,王口品,牒亮等.试析电力企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原则及思路[J].信息通信,2013(04).

[2]陈宇丹.电力企业信息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23).

[3]程风刚.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安全风险及防范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14(02).

作者单位

企业信息安全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安全文化;电力信息;信息安全;人员岗位调动;存储介质;计算机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4-0152-03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与信息系统有效支撑了公司各项业务的开展,全面提高了电网安全、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其基础性、全局性、全员性作用日益增强。信息安全作为信息化深入推进的重要保障,与电网安全生产密切相关,对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对电网安全有着重大影响,面临的形势严峻。

培育全员安全文化,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健康发展的理念。在信息安全管理中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坚决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升人员信息安全和保密意识,全面保障电力企业信息安全。

1 影响信息安全的人为因素分析

1.1 员工岗位调动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

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发生人员岗位调动的情况,尤其是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过程中,员工岗位调动较多。一方面,岗位的调动必然带来相关信息系统权限的变更,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信息系统权限的变更远远滞后于岗位变动,给信息系统带来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岗位交接过程如不严格把关,会产生企业生产、管理等信息丢失的风险。

1.2 未严格执行信息安全规章制度

企业员工信息安全意识淡薄、疏于防范,对已知的信息安全风险存在侥幸的心理,一些人员不遵循企业的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出现如计算机弱口令、无屏保或屏保时间过长、未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等现象,信息安全保密意识淡薄,对违规操作明知故犯。

1.3 员工抵触情绪产生的计算机“裸奔”隐患

企业要求必须安装指定的防病毒软件和桌面管控系统,因此会造成计算机运行速度变慢,使用性能下降,部分员工主观上不愿接受技术防范安全管理,造成部分安全产品客户端软件安装不全,甚至出现没有安装的现象,使得计算机出现“裸奔”现象,成为计算机病毒、木马等各种黑客软件攻击的对象。更为严重的是,这会给整个电力系统内网带来安全威胁。

1.4 内网计算机存在违规外联隐患

部分员工通过USB接口将手机接入内网计算机,给手机充电或将手机上的照片导入计算机,导致违规外联;还有极个别员工企图用内网计算机插入无线网卡或直接接入互联网下载资料、升级软件等,同样导致违规外联。目前还存在对外来人员和新进人员的宣传教育不足,造成这些人员使用内网计算机时构成违规外联的安全隐患。

1.5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部分员工在使用安全移动存储介质时,未按要求进行注册或未修改初始密码,在企业信息内外网间及因特网数据交换的过程中,未将涉及企业秘密的信息放在保密区。同时还存在将安全移动存储介质随意乱放,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维修工作由非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出现故障报废的存储介质未及时销毁等现象。

1.6 笔记本电脑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部分员工由于工作需要在笔记本电脑上处理、存储工作信息,在用完后未及时删除重要信息,造成信息泄露,或笔记本电脑故障外送维修时,未考虑到是否存有或工作信息,忽略监督维修过程,从而构成了泄密隐患。

1.7 员工的无意失误

人为的无意失误,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将自己的帐号密码随意转借他人等都会给网络信息安全带来威胁。

2 培育全员安全文化的途径

2.1 加强机构变动及人员岗位调动后信息安全管理

严格做好机构变动、人员岗位调动后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网络设备安全运行。一方面加强对制度的宣贯。机构变动后要及时组织全员学习相关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全员严格遵守信息安全相关规定。另一方面及时梳理更新用户。根据人员调动情况,对内网终端计算机用户进行排查,及时增加新用户,删除岗位调离的用户,在新计算机入网前,要按照计算机管理办法履行接入申请手续后方可接入信息内网,并按照计算机管理办法和计算机加固指南,对原有用户或原计算机先进行注销,后进行注册,确保信息安全管理规范、有序进行。

2.2 加强安全组织管理,提高全员信息安全意识

要切实提高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充分发挥安全组织机构的管理作用,进一步强化三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工作做到逐级负责、落实到人,提高全员信息安全意识。首先,要成立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及岗位的变化,适时调整小组成员,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解决信息安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其次,要设立信息安全专职管理员,规定相应的岗位职责,明确信息安全工作要求,为信息安全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最后,要明确各级员工的信息安全职责,并由信息部门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促使其规范地使用计算机。

2.3 重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落实

企业管理制度是基于企业组织结构之下的,企业为求得利益最大化,在生产与经营实践活动中制定的强制性规范。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是电力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安全目标的强制性措施,是员工从事安全生产的行为规范。重视企业信息安全文化建设就要重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落实。

2.4 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促进企业信息安全

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是促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信息安全管理中要加强日常检查和指导,并定期地开展各项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使各项规章制度渗透到日常的工作中,从而强化规章制度的约束力。通过检查,及时发现信息安全隐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清除安全隐患,促使员工不断提高信息安全的意识,自觉有效地降低人为的信息安全风险,将可能出现的信息安全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2.5 建立信息安全培训长效机制

信息安全管理应建立信息安全培训的长效机制,保证信息安全管理的动态推进和持续改进。每年要制定切合实际的信息安全培训计划,并把安全培训与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以安全培训为契机,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安全文化意识。培训内容除有关安全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包括对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的理解以及个人安全职责的重要意义等。

2.6 加强宣传,营造“保障信息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信息运维人员在日常运维工作中,要坚持服务与传授计算机应用知识相结合,不断提高全员计算机操作水平。另外还可以利用公告、网站、协同办公平台、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有针对性地宣传上级有关信息安全的工作方针、政策;有选择性地公告一些安全技术、安全常识、事故案例等,供企业员工讨论学习,使员工真正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努力营造“保障信息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让全员为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构筑一道坚实的职业道德防护屏障。

2.7 加强计算机实体安全管理

加强对计算机实体的管理,防止信息资料的泄露。加强密码与口令管理,密码设置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并定期更换,确保口令、密码的有效性。注重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防治,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漏洞补丁程序,安装桌面管控、防病毒等必需的信息安全产品,坚决杜绝内网计算机以任何形式的违规外联。

3 结语

建立信息安全文化意味着每一个员工都是保证安全的重要执行者,要增强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知道相关的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并承担责任和采取措施。不能仅仅把信息安全视为技术层面的概念,而应当把它深化到全员意识中,将信息安全文化融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全面普及信息安全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为电力安全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燕辉,李南阳.全员安全文化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有效手段[J].金融科技时代,2011,(10):72-74.

[2] 王淑英.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J].企业研究,2011,(8):61-63.

企业信息安全的概念范文第5篇

计算机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也可以根据计算机通信网络特性,通过相应的安全技术和措施,对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数据等加以保护,防止遭到破坏或窃取,其实质就是要保护计算机通讯系统和通信网络中的各种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是指挥、控制信息安全的重要保证。总之,我们必须加强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范手段。

2信息安全的内容

2.1硬件安全

即网络硬件和存储媒休的安全。要保护这些硬设施不受损害,能够正常工作。

2.2软件安全

即计算机及其网络各种软件不被篡改或破坏,不被非法操作或误操作,功能不会失效,不被非法复。

2.3运行服务安全

即网络中的各个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能正常地通过网络交流信息。通过对网络系统中的各种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测,发现不安全因素能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改变不安全状态,保障网络系统正常运行。

2.4数据安全

即网络中存在及流通数据的安全。要保护网络中的数据不被篡改、非法增删、复制、解密、显示、使用等。它是保障网络安全最根本的目的。

3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3.1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企业网络环境的日趋成熟和企业网络应用的增多。病毒感染、传播的能力和途径也由原来的单一、简单变得复杂、隐蔽,尤其是Internet环境和企业网络环境为病毒传播、生存提供了环境。

3.2黑客攻击

黑客攻击已经成为近年来经常出现的问题。黑客利用计算机系统、网络协议及数据库等方面的漏洞和缺陷,采用后门程序、信息炸弹、拒绝服务、网络监听、密码破解等手段侵入计算机系统,盗窃系统保密信息,进行信息破坏或占用系统资源。

3.3信息传递的安全风险

企业和外部单位,以及国外有关公司有着广泛的工作联系,许多日常信息、数据都需要通过互联网来传输。网络中传输的这些信息面临着各种安全风险,例如:①被非法用户截取从而泄露企业机密;②被非法篡改,造成数据混乱、信息错误从而造成工作失误;③非法用户假冒合法身份,发送虚假信息,给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带来混乱,造成破坏和损失。因此,信息传递的安全性日益成为企业信息安全中重要的一环。

3.4软件的漏洞或“后门”

随着软件系统规模的不断增大,系统中的安全漏洞或“后门”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比如我们常用的操作系统,无论是Windows还是UNIX几乎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漏洞,众多的各类服务器、浏览器、一些桌面软件、等等都被发现过存在安全隐患。大家熟悉的尼母达,中国黑客等病毒都是利用微软系统的漏洞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可以说任何一个软件系统都可能会因为程序员的一个疏忽、设计中的一个缺陷等原因而存在漏洞,这也是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3.5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存在的问题

企业中的信息系统一般供特定范围的用户使用,信息系统中包含的信息和数据也只对一定范围的用户开放,没有得到授权的用户不能访问。为此各个信息系统中都设计了用户管理功能,在系统中建立用户、设置权限、管理和控制用户对信息系统的访问。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系统的安全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应用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功能过于简单,不能灵活实现更详细的权限控制;各应用系统没有一个统一的用户管理,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不能确保账号的有效管理和使用安全。

4信息安全的对策

4.1安全技术

为了保障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必须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这些技术手段是信息安全体系中直观的部分,任何一方面薄弱都会产生巨大的危险。因此,应该合理部署、互相联动,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的技术介绍如下:

4.1.1加解密技术在传输过程或存储过程中进行信息数据的加解密,典型的加密体制可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4.1.2VPN技术VPN即虚拟专用网,通过一个公用网络(通常是因特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通常VPN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

4.1.3防火墙技术防火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访问控制产品。它在内部网络与不安全的外部网络之间设置障碍,防止外界对内部资源的非法访问,以及内部对外部的不安全访问。

4.1.4入侵检测技术人侵检测技术IDS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防御网络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人侵检测技术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检查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

4.1.5防病毒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高级,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构成极大的威胁。在病毒防范中普遍使用的防病毒软件,从功能上可以分为网络防病毒软件和单机防病毒软件两大类。单机防病毒软件一般安装在单台PC上,即对本地和本地工作站连接的远程资源采用分析扫描的方式检测、清除病毒。网络防病毒软件则主要注重网络防病毒,一旦病毒入侵网络或者从网络向其它资源传染,网络防病毒软件会立刻检测到并加以删除。

4.1.6安全审计技术包含日志审计和行为审计。日志审计协助管理员在受到攻击后察看网络日志,从而评估网络配置的合理性和安全策略的有效性,追溯、分析安全攻击轨迹。并能为实时防御提供手段。通过对员工或用户的网络行为审计,可确认行为的规范性,确保管理的安全。

4.2安全管理

只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将信息安全管理自始至终贯彻落实于信息系统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信息安全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具体技术包括以下几方面。

4.2.1开展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员工信息安全意识的高低是一个企业信息安全体系是否能够最终成功实施的决定性因素。据不完全统计,信息安全的威胁除了外部的(占20%),主要还是内部的(占8O%)。在企业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对员工开展信息安全教育,例如:①可以通过培训、宣传等形式,采用适当的奖惩措施,强化技术人员对信息安全的重视,提升使用人员的安全观念;②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意识宣传教育,同时对在安全方面存在问题的用户进行提醒并督促改进,逐渐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

4.2.2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完整的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即建立由行政领导、IT技术主管、信息安全主管、系统用户代表和安全顾问等组成的安全决策机构,完成制定并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和建立信息安全管理组织等工作,从管理层面和执行层面上统一协调项目实施进程。克服实施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保障信息安全措施的落实以及信息安全体系自身的不断完善。

4.2.3及时备份重要数据在实际的运行环境中,数据备份与恢复是十分重要的。即使从预防、防护、加密、检测等方面加强了安全措施,但也无法保证系统不会出现安全故障,应该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企业最好采用统一的备份系统和备份软件,将所有需要备份的数据按照备份策略进行增量和完全备份。要有专人负责和专人检查,保障数据备份的严格进行及可靠、完整性,并定期安排数据恢复测试,检验其可用性,及时调整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目前,虚拟存储技术已日趋成熟,可在异地安装一套存储设备进行异地备份,不具备该条件的,则必须保证备份介质异地存放,所有的备份介质必须有专人保管。

5信息安全的方法

从信息安全属性的角度来看,每个信息安全层面具有相应的处置方法。

5.1物理安全

指对网络与信息系统的物理装备的保护,主要的保护方式有干扰处理、电磁屏蔽、数据校验、冗余和系统备份等。

5.2运行安全

指对网络与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和运行状态的保护,主要的保护方式有防火墙与物理隔离、风险分析与漏洞扫描、应急响应、病毒防治、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入侵检测、源路由过滤、降级使用以及数据备份等。

5.3数据安全

指对信息在数据收集、处理、存储、检索、传输、交换、显示和扩散等过程中的保护,使得在数据处理层面保障信息依据授权使用,不被非法冒充、窃取、篡改、抵赖,主要的保护方式有加密、认证、非对称密钥、完整性验证、鉴别、数字签名和秘密共享等。

5.4内容安全

指对信息在网络内流动中的选择性阻断,以保证信息流动的可控能力,主要的处置手段是密文解析或形态解析、流动信息的裁剪、信息的阻断、信息的替换、信息的过滤以及系统的控制等。

5.5信息对抗

指在信息的利用过程中,对信息真实性的隐藏与保护,或者攻击与分析,主要的处置手段是消除重要的局部信息、加大信息获取能力以及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等。

6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