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基地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强调的是能力综合与实用,而学生的实践过程主要是在实训基地中完成,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一个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技能、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必备条件,实训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学生就业和适应工作的能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高职高专院校办出特色的关键。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必然需要。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律是必须满足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数量、质量方面的要求,必须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理解和应用,必须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发展。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是建立在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并且是对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以及对经验进行的一定程度的思维抽象的结果。从科学角度上讲,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是指导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行动指南、依据或总则。有了科学原则的指导,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就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 先进性原则。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并具有丰富的高科技内涵和跟踪技术前沿的特征;建设方案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在建设方案的设计中,要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方案的开发要经历分析、设计、编制三个阶段。在整个设计过程当中,都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分析,能够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体现职业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现有行业中的高技术含量,代表本行业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在实训项目及实训内容的设置上。要超前本地区、行业、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明确职业群里不同专门方向或相关新职业发展的动向,从而建立一个与社会接轨,引领本职业技术发展的先进的实训基地,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需要。
2 现实性原则。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一定要按学校的实际需求来规划,要根据专业及课程的需求而建设,不应追求大而全。要适度考虑到校外实训基地的补充作用。实训设备的购置必须适合专业实践教学组织需要,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应盲目地追求高、精、尖。购置的设备和仪器要发挥使用功能的最大化,避免出现闲置和不方便使用的情况,不要追求一步到位、一劳永逸,要整体规划,分阶段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还要量力而行,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实训基地建设还要突出生产性,要营造出真实的生产环境,要符合标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使学生能够按照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做到“真题真做”,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
3 通用性原则。实训基地必须既是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场所,又是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单位,是高新技术开发、应用、推广基地,是终身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的依托。在基地建设总体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通用性。在设备、软件、师资、人员等方面要考虑到各专业能够相互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不要强调实训基地与校内所设专业一一对应。要以骨干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为基础并覆盖相关专业群。实训基地要将专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将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考核鉴定、创业就业训练和社会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综合功能。
4 开放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开放性。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师生、社会人员开放,而不能成为学校,甚至某个院系、专业的专用场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产生最大效益。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技能训练、竞赛、考核鉴定服务,还要为教师培训提高服务;不仅要为本校服务,而且要为其他院校服务;不仅要为教育系统服务,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使实训基地成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桥梁。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成为社会服务的科技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步骤
1 建设方案的制订。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基地的建设水平和今后的利用情况,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因此。方案的制订一定要科学、全面、合理和可操作。建设方案的制订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第一,对学院基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1)调查分析本院实训基地(实训室)现有的实训项目及设备情况。(2)学校师生要对现有实训基地(实训室)及规划的实训基地(实训室)进行评价与认识。(3)对全国有关同类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隋况进行调查分析。
第二,对社会需求情况进行调查。(1)要对实训基地建设的需求性进行分析。要广泛征询社会和各专业的不同对象。(2)要对职业岗位进行工作分析,吸纳行业专业及职教课程专家共同分析。
第三,专业技能的确定。(1)明确从事该职业工作的技术人员所有的工作内容,并对这些内容分析和总结,找出主要的工作任务和具体的操作项目。(2)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列出该职业工作任务分析表,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与工作多年的技术骨干、专家老师沟通,再作分析、筛选和补充。(3)最后进行列表整理,分析讨论,最终确定该岗位工作任务。
第四,实训项目和实训设备的确定。(1)通过课程专家和学术委员会,依据工作任务,确定学生在学校阶段的实训内容。(2)根据该项任务出现的频率和工作的难易程度确定实训基地的规模和仪器设备的数量。
第五,根据确定的实训内容和基地规模及设备数量,再结合现有基地条件及资金情况最终确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2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实施。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施,必须有严密的保障体系、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作保证,才能实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才能完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第一,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如成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确定各项目负责人,加强对项目的统筹和协调,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强化项目管理,特别是对建设过程的管理,确保项目按期完工,保证质量。专业教研室、高职教育研究室等部门要与建设项目负责人共同研究实训基地建设问题。
第二,学院要加强资金保障力度,要确保资金按时到位。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资金的投入,从而保证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学院要根据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多渠道吸纳资金,特别要寻求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第三,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检查、评价体系、验收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实现施工的科学化管理。从施工队伍的招标到现场的监管及设备仪器的集体采购,从基地项目的确立到项目竣工验收,学院建设领导小组在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全程跟踪,保证实训基地高质量完工。
第四,加快教师的培养,要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与基地建设同步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发挥实训基地功能的根本保证,学校需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深入企业生产实践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以法律法规建设为保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重点加强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并积极引进社会技术人才,可选派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及社会服务,也可通过老教师的帮带及聘请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等措施,为实训基地的建设及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基地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随着高职院校资金的不断投入,实训基地的规模和档次都有了显著的扩大和提升,保证了实训项目的实施,满足了学生实训的需要。但在建设的过程中,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1 更新建设理念,寻求多元投资途径。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平台,是提高教学质量、彰显职教特色的硬件依托,承载着实践教学、职业训导、研发生产、技术培训、社会服务、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等功能。但高职院校的建设资金有限,单靠学校的资金很难达到建设的要求,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寻求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要探讨和企业、行业共同建设,互利双赢,实现实训基地资源共享。
2 实训基地应注重职业文化的渗透。实训基地应该是实际工作岗位的模拟。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接触到职业的文化,了解本职业的特点。实训基地应是集理论与实践的专业能力培训和职业素质训练为一体的职业教育的场所,为职业现场输送既有能力又有强烈职业感的合格人才。
3 加强仿真模拟实训基地的建设。从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来看,学生的实训有三个阶段:课堂实训阶段、仿真模拟实训阶段和顶岗实习阶段。而仿真模拟实训一般都是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的。学院的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应是完成第二阶段的工作,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应重点加强仿真性和生产性的建设设计,绝不能是传统实验室的扩大。
4 加强实训基地的产业化进程。实训基地或实训室的功能不应只停留在单纯的学生实训方面,应加强与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建。学校办实体,既能解决学校学生实训问题,又能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最主要的是走出了一条学校培养双师型的道路。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产业化是实训基地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验收
摘 要:在教学体系中,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几乎所有软件系统都需要数据库支持。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
>> 关于即时通信软件数据库安全技术的研究 城校企三主体的软件技术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高职《网络数据库技术实训》课程教学研究 高职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铁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软件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项目实战的高职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计算机软件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原则研究 高职园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探讨 团队作业在高职《数据库应用》实训课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初步研究 高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实践 高职园林类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 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方向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与实训基地开发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物流快递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研究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是一家专门从事IT事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软件开发以及系统集成。使用情况:手指静脉技术在计划生育、煤矿、信息安全、金融、教育、社保等行业或部门的应用。接纳人数:10~15人/年,固定。
(5)浪潮服务器制造基地。浪潮集团()是中国领先的行业IT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中国最大的服务器制造商和服务器解决方案提供商。使用情况:服务器的生产、检验;Linux网络操作系统安装、配置、调试。接纳人数:100人/年,固定。
校外实习基地分布合理,功能明确,分顶岗实习基地和参观实习基地,每年开展13次参观性实习和7次顶岗实习活动,通过实习使学生接触了真实的工程环境,满足了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对学生提高实践技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山东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素质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如何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与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就业。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能力体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通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指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三级能力指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如图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11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一门学习领域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代表一个专向能力,因此形成11项专项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材料监测与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施工安全预防与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防水与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等。
(二)综合能力
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训练、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预算、项目实施监控、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顶岗能力
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顶岗训练,使学生具备顶岗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1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需求见表1。
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建设的实训室有工程招投标、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建造实训室。为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于是,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中心;(3)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我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既要考虑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控制建设成本。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以下建设方案: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
通过编制apdl程序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达到如下的预期目标: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型,包括基础垫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真实地显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各种钢筋的形状、弯勾位置的定位、钢筋弯弧内半径、钢筋的锚固、钢筋的层次关系等,都必须与真实的结构完全一致;能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能统计混凝土的体积;能统计不同种类钢筋的体积;能显示施工缝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独特性,不仅受季节、场地限制,而且技术含量高的还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多为不可见。数字式三维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为蓝本,进行1∶1的全真建模;可设置混凝土为透明的而钢筋则为彩色非透明;可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训或进行建筑翻样。
仿真建模系统将提供一个巨大的仿真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施工、预算等功能,使建筑视图与施工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系已与武汉广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在石家庄周边承揽检测任务,同时为我系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该中心成员以武汉广益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系教师指导配合,以后实行以我院优秀毕业生为该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系教师为指导的模式,同时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并且可以聘请广益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系进行授课与实训指导,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开拓了渠道。
建设目标与实训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专项技能训练需求。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学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力学性能试验等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质检测、混凝土基本性质检测、砂浆拌和物基本性质检测、常见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材拉伸、冷弯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等检测内容;能够满足本系建工、造价、监理、钢结构、建装、室内六个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强化施工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建造实训项目。利用该检测中心开发施工建造取样与成品检测、工程质量与施工现场检测等实训项目,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场地,武汉广益咨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设备,设备调试已完成,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将于近期在此中心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主要实训室建设方案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已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工作,因此,我们力争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与质监总站合作将建筑工程检测实训中心建成质检员、取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在我院设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基地建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企业达38家。
校企双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各委员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聘请成员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导下,进一步扩大基地成员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员企业达到100家,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需要。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三级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我院三维数字化建筑结构模型软件、校企合作生产性检测中心以及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36-03
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随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争取企业和学校高度融合、转变实训基地建设方式、创新实训教学模式,成为高职院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如何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建设实训基地建什么、如何建,一直困扰着高职教育工作者[1]。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充分发挥示范专业优势,与国内外企业高度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于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高职高专院校与企业间展开合作,创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既作为校内教学课堂的拓展,同时也实践了教学体系的创新,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找到了一个不错的模式与平台[2]。形成一定规模、运行机制规范、教学体系独具特色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可以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在高职高专的实训基地建设中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办出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坚持面向市场、着眼当前、培养受社会欢迎的有较强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实训基地建设则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3]。与企I高度融合,建设生产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训教学内容源自于企业的真实生产项目,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一致,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完成工作项目。
2.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与行业企业合作,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考核标准,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技术标准和生产项目组织教学实现了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资格标准一致,课程内容与企业最新技术发展的一致,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
3.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企业的生产条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实践能力,为企业提供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优秀人才。
4.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与企业紧密结合,联合承接生产应用课题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项目,将科技成果产品化,为社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整体水平。
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
(一)工学结合,内外并举
1.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工学结合的要求,创新高职人才培养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教学安排有机衔接,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在学校学习,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室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生产制造的基础能力和职业道德;在真实生产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真实的生产任务的完成,具备准企业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第三学年上学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具备企业人的生产现场操作、管理与组织能力。在第三学年下学期回到学校完成毕业设计,具备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这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企业人的顺利转变,实现零距离就业,如图1所示。
2.与企业高度融合,建设内外并举、校企共享的实训基地。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进行密切的校企双向合作。利用学校所拥有的科研、技术优势为校外实习单位提供相应的服务,为校外实习单位开展相应的培训。学校聘请校外实习单位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为学生作报告,参加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使学校和校外实习单位双方的合作能真正实现双赢,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型人才。
(二)基于真实生产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内涵[4]。学院根据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校内实训基地具有真实的生产环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包含引进企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实施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建立长效运营机制等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5]。
1.依托行业企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充分利用武汉城市圈工业制造基地和发挥城市圈优势制造业的能力,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为原则选择合作企业。与博世力士乐公司共建了具有企业氛围和先进管理模式的“现代传动与控制技术实验实训中心”,在校内还建设了具有真实生产环境的省级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满足各专业实训教学的需求。
2.深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按照实训基地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岗位要求,逐步形成“以满足行业需求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教理念和高职课程体系,从而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图2所示为《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
3.建立长效运营管理机制。在校内实训基地运行管理上,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优质资源效能。建立技术能力精湛、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通过这支高素质团队,保证实训设备高效运作。开发具有职业特色适合教学及培训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材、课件、教学项目、实训指导书、项目实施评价标准等。同时,以项目为契机,逐步建立和完善集生产性实训、职业培训、师资培训、技术服务和产品研发于一体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管理机制。
(三)基于职业发展的区域性发散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基地除了作为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平台外,还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6]。
1.扩大校企合作基地规模,丰富顶岗实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整合省内外企业资源,建立区域发散性校外实训基地。在湖北省内,以挂靠湖北省知名机械类、制造类、机电类、电气类、工程机械类等相关企业建设基地为主线,重点建设机械制造类、机电一体化类的实训基地建设,为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建设培养急需人才。另一方面,面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跨省建立省外实训基地,积极与相关行业联系,筹建培养型、就业型的实训基地。
区域发散性校外实训基地的形成使得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更加丰富。顶岗实习内容涉及数控机床操作、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编程、电气控制设备安装与调试、机械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维护维修、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维修、液压与气动设备安装与调试等方面,较好地满足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的普工工种顶岗实习、中高级工技能岗位顶岗实习及胜任中高级工岗位工作的三阶段技能提升要求,促使学生顺利适应企业的生产状况及生产要求,增强就业竞争力。
2.校企共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为规范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与合作企业协商,制订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明确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内容、M程。制订专业实训教学文件,包括实训教学课程标准、实训教学方法、考核办法、质量检查等内容。建立校企双方合作制度,包括订单培养制度、毕业生安排制度、教学资源共享互用制度、教师挂职锻炼制度、聘请兼职教师讲学制度、合作开发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了学生能在校企合作基地正常地开展顶岗实习学习活动。
三、结语
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果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实现校企双赢的有效途径和基本方向。在今后,我们将会更加深入地研究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建设,并不断探索整合教育资源的机制,建立与企业互动互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创新实训基地管理机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薛叙明.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3-17.
[2]李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及过程研究[J].成人教育,2011,(7):39-40.
[3]姚丽梅,王玉生.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49-50.
[4]汪临伟,李良仁.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1,(8):44-45.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高职院校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强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由此可见,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职业素质养成为根本任务,融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科技服务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的目标。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及专业群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国家级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同年,学院又被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级专业群以此为契机,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一中心,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以国家级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为例,探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
一、建设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岗位适应能力。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条件,在建设中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最终目标,注重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在方案设计和建设时,要坚持教学、实训、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建设理念。基地建设还要尽可能将教育要素、训练要素、职业要素和企业要素有机融合,努力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氛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训基地建设还要与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与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相适应。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国家级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始终围绕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这一目标。通过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改善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提高教学改革水平、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并带动工学结合教材建设,保持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及专业群的良性发展。
二、建设原则
(一)先进性原则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在方案设计和具体的设施设备选用时,非常注重方案与设备的先进性,尽可能体现主流的新技术、新工艺。针对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和计算机产品更新快的特点,在坚持先进性原则的同时,还要统筹考虑成本效益均衡的原则,最大可能地保证教学改革的需要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机平衡。
(二)整体性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最终是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务的,它是实现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也是开展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将方案设计、设备配置、实训项目开发、职业环境营造、配套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各方面要相互协调、同时建设。
(三)职业性原则
从技术方案、设备配置、布局设计和基地管理等各方面都要尽可能贴近生产实际,让学生在比较接近未来就业岗位的真实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如在实训基地的软件开发实训室设计时,学院就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符合教学要求的软件开发流程和设计文档规范,并以此要求学生,让学生能清楚了解软件开发企业的项目开发实际情况。
(四)服务性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还要在满足学生课程教学、完成实训项目任务的同时,不断强化基地的服务功能。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及专业群以基地为依托,对内积极开展针对学生和社会人员的技能鉴定和认证服务,对外则通过组建项目开发团队,开展技术服务和软件开发等社会服务工作。在服务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
三、建设内容
(一)基地功能设计
为了满足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和改革的需要,国家级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实训基地共分为4个实训室,分别为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软件开发技术实训室、信息安全技术实训室、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等。每个实训室100平方米,能满足50名学生同时进行实训,同时,容纳200名学生的实训基地。其中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主要是满足学生计算机硬件组装、计算机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安装、计算机系统优化和安全防范、计算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等生产性实训的需要;软件开发技术实训室主要满足学生应用软件开发、数据库程序设计、网页设计制作、网站建设、平面图形设计、多媒体制作等生产性实训的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主要满足学生实现网络综合布线工程、Windows组网及管理、服务器配置与维护、网络优化及系统安全等生产性实训的需要;信息安全技术实训室主要满足学生网络方案设计、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防火墙配置;服务器配置等中大型网络组建与管理的生产性实训的需要,信息安全技术实训室配备了先进的Cisco网络设备和中软吉大安全管理系统,依托思考网络学院的强大后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实训基地除了满足常规项目课程教学和实训需要之外,在设计和建设时还考虑了职业资格认证的需要。国家级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可开展多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服务工作,如劳动部颁发的中级、高级网络管理员、程序员等职业资格认证;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网页设计师、多媒体制作员资格认证;趋势科技颁发的网络安全工程师资格认证;思科公司颁发的CCNA、CCNP职业资格认证等,从而为课证融合教学改革和学生的技能鉴定提供服务。另外,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及专业群还积极组建学生创新团队,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开展各类学生创新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大赛、浙江省大学生ACM程序设计大赛和网络大赛等各类赛事,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以赛促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及专业群还依托实训基地,积极拓展市场对外提供培训支持服务。另外,积极鼓励教师设立个人工作室,或者与企业合作,共同对外提供软件产品开发和提术支持等各类服务。#p#分页标题#e#
(二)布局结构设计
在国家级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设计时,始终坚持教学、实训、技能鉴定和科技开发四位一体的设计理念。在布局结构设计时,努力将教育要素、训练要素、职业要素和企业要素有机融合,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氛围。例如,在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设计时就将其分为三个不同功能区域:一是项目课程教学的实训区域;二是针对学生创新活动的专门指导区域。三是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产品和作品展示区域;而在软件开发技术实训室设计时,则单独划分一个独立的区域作为教师工作室和学生竞赛培训基地。该区域的环境布置与实际软件开发企业的布局基本相同,主要为教师的科技项目申报、软件开发等提供支持。同时,也作为学科竞赛团队的训练基地。另外,在实训基地的环境设计过程中,还非常注重职业化和企业化的软环境建设,将企业的操作流程、技术原理、管理制度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展示。尽可能地构建真实的职业化氛围。
(三)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及专业群依托国家级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聘请行业专家与专任教师一起共同进行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例如,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的建设中,聘请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参与相关的生产性实训项目设计,围绕学生的组网、用网和管网的职业能力培养,形成一系列的生产性实训项目案例集。同时,行业兼职教师还将参与实践课程教学和指导。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全面提升了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建设成效
国家级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也很好地促进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项目课程建设、工学结合教材建设和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目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共有“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共计出版《局域网组建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等7本项目化教材;多名教师分别入选省高职高专带头人、省151人才第三层次、省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等人才培养工程;学生的双证书获取率超过98%;就业率和签约率也稳定保持在95%以上。学生在各类各级技能竞赛中均取得较好的成绩。依托实训基地,教师共申请国家专利1项,开发软件产品2套;多名教师被聘为省市各级的中小企业创业指导师。
五、体会思考
(一)加强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强化教师的项目开发能力。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一方面,专任教师深入企业实习或挂职锻炼,参与企业项目开发或技术服务,不断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强化其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要聘请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实践教学指导。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是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坚持教学做一体化理念
在实训基地建设全过程中,都要始终坚持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在实训基地功能设计和课程教学改革中,都应该坚持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实训基地建设要与课程体系设计相结合,要与课程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改革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