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常见信息安全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社会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已经在社会的各个行业领域当中都实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网络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系统而言,其与国家政府、企业公司和个人之间都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其经过传输和处理的信息会涉及到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资金管理和个人隐私等重要内容,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数据篡改、信息窃取和计算机病毒等形式的攻击,计算机犯罪的发生率也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基于此,要正确的认识到网络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1 网络信息系统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分析
网络信息安全所针对的是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的安全,保护其不会因偶然或恶意等原因而受到破坏、泄露、更改等,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然而,从我国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常见问题:
1.1 网络信息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
网络信息系统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了系统漏洞和移动存储介质两方面的问题。对于系统漏洞而言,由于系统自身的风险因素,使得程序处理文件等在时序和同步等方面出现了漏洞,直接导致非法人员获得了访问权限。例如将携带病毒的U盘插入到计算机当中,而网络系统中缺少对这些介质的认证和审计等程序,使得信息的安全无法得到保证。
1.2 外部对网络信息系统的攻击
计算机病毒侵害是网络信息系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外部攻击方式,且病毒具有蔓延速度快和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例如特洛伊木马程序能够直接侵入电脑并对其进行破坏,通常被伪装成工具程序或游戏等,诱使用户打开携带的邮件附件或从网上进行下载,当用户执行相关操作的同时,这些程序之后就会象古特洛伊人在敌人城外留下的藏满士兵的木马一样留在计算机当中。
1.3 网络信息系统管理方面的问题
网络信息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违反规章制度和故意泄密这两方面。由于一些人员对相关的规章制度不熟悉,在工作中出现疏忽等问题,都会造成文件的信息被泄露。故意泄密指的是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为了谋取利益等故意对系统进行破坏,将文件信息和资料数据向外部提供的行为。
2 网络信息系统常见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
2.1 完善对计算机网络的物理保护
完善对计算机网络的物理保护是提高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的首要措施,需要技术维护人员对网络应用的外部环境净化,主要包括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要保证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尽量选择地质稳定、弱噪音源等环境;
(2)要对网络应用环境中的空气湿度和温度进行必要的调节,控制空气腐蚀度;
(3)在网络应用中心的外部要设置防护圈,为其配备必要的防电磁干扰和防雷击等设备,以此来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2 强化对网络信息系统的技术保护
2.2.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的实质就是实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运用,在互联网和内部网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网关,防止非法用户的侵入。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全部的网络用户都适合安装防护墙,通常情况下,对于个体网络安全存在特别要求,以及需要与Internet进行联网的企业和公司会采取防火墙技术。
2.2.2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利用数字方法对数据进行重新组织,对传输过程中的数据流进行加密,保护信息数据不会受到合法受者之外人员的查看。当下,最为常见的数据加密技术包括了对称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运用同一个密匙进行加密和解密。
2.2.3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及时发现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存在的未授权和异常现象,并对其进行及时报告的技术,主要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是否存在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对用户和系统的活动进行监视和分析,找到合法用户和非法用户的越权操作行为;对系统配置的正确性和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必要的检测,向管理人员予以提示和报警等。
2.3 增强网络信息安全产品的合理应用
电子签证机构是通信系统中的第三方,其中的 CA和PKI产品能够为不同的服务提供可信任的认证服务。例如,CA能够向用户发行电子签证的证书,为用户提供成员身份验证和密钥管理的实际功能;而PKI产品则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服务,在今后将会成为计算基础结构的核心部件。另外,信息安全产品还包括了虚拟专用网(VPN)、安全路由器和安全管理中心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问题是一项十分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内容,其与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信息安全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多学科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在计算机技术实现不断发展的现阶段,网络信息系统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包括了系统自身漏洞、黑客攻击与威胁、木马病毒移植和用户非法操作等,为了对存在的实际问题实现有效的解决,需要重视对硬件和软件产品的研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以及强化防护技术等,以此来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070-01
近些年来,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同时信息化也让人们得到了更多的物质和文化的享受。与此同时,网络的安全威胁也越来越严重,诸如黑客的侵袭、数据被盗、病毒的等。尽管我们也在使用复杂的软件技术如防火墙、各种杀毒软件、侵袭探测器等来规避安全问题的出现,但是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无法完全制止,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应用相关的常见信息安全问题、事例分析及详细解决方案进行研究,以提高我们控制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的能力。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安全威胁
(一)硬件系统和网络环境存在的威胁
电源故障、线路截获以及报警系统等其他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的发生很容易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造成影响,而且由于每个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都设置有后台管理系统,所以很难控制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安全隐患。计算机网络设计时是分散控制、资源共享以及分组交换的开放式,大跨度的环境,但是正是由于这种开放式、大跨度的网络环境造成黑客以及病毒的入侵,很容易对计算机网络带来严重的破坏。同时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对网络用户无法准确的识别真实身份,这也进一步增加计算机网络受到威胁。
(二)网络通信协议对网络安全造成的威胁
目前,计算机网络互联协议中,网络通信协议组是最重要的互联协议。其中网络通信协议组主要是为了能够使不同的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和计算机不同的操作系统相互连接在一起,并为计算机网络通信提供支持系统。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是一种互联且开放的协议,并且网络通信协议在设计的过程中,
由于没有充分全面考虑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相关问题,所以导致计算机网络安全因网络通信协议问题出现问题,并且由于网络通信协议自身存在一些漏洞,从而进一步导致黑客以及不法分子进入系统中利用TCP在连接的过程中进入内部盗取重要的信息和数据,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最终造成计算机网络无法正常工作。
(三)IP源路径不稳定性
由于计算机网络运行中IP源路径不稳定,所以很容易导致用户在利用计算机网络发送信息或者重要数据时,黑客以及不法分子进入系统中将IP原路基你改变,导致用户发送的重要信息以及数据发送到非法分子修改的IP地址获取用户重要的数据,从中获取非法利益。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防范及日常维护措施分析
(一)合理配置防火墙
在计算机网络中,通过进行配置防火墙,对网络通讯执行访问尺度进行控制计算机网络,明确访问人和数据才能进入到网络系统中,对于不允许或者其他非法分子以及数据能够及时拦截,从而能够有效防止黑客或者非法分子进入破坏网络。防火墙作为一种有效的网络安全机制,其已经广泛应用到网络系统中,最大限度防止计算机网络不安全因素的入侵。
(二)安全认证手段
保证实现电子商务中信息的保密性用的是数字信封技术;保证电子商务信息的完整性用的是Hash为函数的核心的数字摘要技术;保证电子商务信息的有效性是利用数字时间戳来完成的;保证电子商务中的通信不可否认、不可抵赖使用的是数字签名技术;保证电子商务交易中各方身份的认证使用的是建立CA认证体系,这样可以给电子商务交易各方发放数字认证,并且还必须要有安全协议的配合,常用的安全协议有安全套接层SSL协议和安全电子交易SET协议。并且由于Administrator账户拥有计算机网络最高系统权限,所以导致黑客经常盗取账户破坏电脑程序。为了能够预防这一网络威胁事件的发生,首先应该在Administrator账户上设定复杂且强大的密码或者重命名Administrator账户,最后还可以在系统中创建一个没有管理权限的Administrator账户以达到欺骗入侵者的目的,从而就会造成入侵者无法分清账号是否拥有管理员的权限,进而能够减少入侵者损害电计算机网络以及系统内重要的信息。
(三)加密技术
计算机网络加密技术的实施主要是为了防止网络信息以及数据泄露而研究设计的一种防范措施。加密技术主要是将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明文数据按照一定的转换方式而转换成为加密的数据。其中传统的加密技术主要是以报文为单位,这种加密技术与传统的加密技术相比,其不仅具有独特的要求,而且这种技术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是运用的Unix和WindowsNT,加密技术的操作系统的安全级别可以分为C1和C2,他们都具有识别用户、用户注册和控制的作用。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虽然DBES在OS的基础上能够为系统增加安全防范措施,但是对于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其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病毒和黑客一般都是从这些细微的漏洞而对数据库造成危害,而利用加密技术对敏感的数据进行加密则能够有效保证数据的安全,从而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三、总结
计算机网络安全和可靠性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问题,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直接影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虽然目前用于网络安全的产品和技术很多,仍有很多黑客的入侵、病毒感染等现象。所以,我们应该不断研究出新的计算机网络防范措施,实施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体系,同时加强计算机日常防护工作,这样才能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和信息数据安全,从而为计算机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真正享受到网络信息带来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陈中元.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及防范技术探讨[J].硅谷,2012(06):120-121.
[2]袁也婷,刘冲.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策略[J].华章,2011(15):79-80.
关键词:信息安全漏洞挖掘漏洞利用病毒云安全保障模式变革
一、引言
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的概念正在与时俱进,它从早期的通信保密发展到关注信息的保密、完整、可用、可控和不可否认的信息安全,再到如今的信息保障和信息保障体系。单纯的保密和静态的保障模式都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需要。信息安全保障依赖人、操作和技术实现组织的业务运作,稳健的信息保障模式意味着信息保障和政策、步骤、技术与机制在整个组织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所有层面上均能得以实施。
近年以来,我国的信息安全形势发生着影响深远的变化,透过种种纷繁芜杂的现象,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和趋势,一些未来信息安全保障模式变革初现端倪。
二、信息安全形势及分析
据英国《简氏战略报告》和其它网络组织对世界各国信息防护能力的评估,我国被列入防护能力最低的国家之一,排名大大低于美国、俄罗斯和以色列等信息安全强国,排在印度、韩国之后。我国已成为信息安全恶性事件的重灾区,国内与网络有关的各类违法行为以每年高于30%的速度递增。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响应中心的监测结果,目前我国95%与互联网相联的网络管理中心都遭受过境内外黑客的攻击或侵入,其中银行、金融和证券机构是黑客攻击的重点。
在互联网的催化下,计算机病毒领域正发生着深刻变革,病毒产业化经营的趋势日益显现。一条可怕的病毒产业链正悄然生成。
传统的黑客寻找安全漏洞、编写漏洞利用工具、传播病毒、操控受害主机等环节都需要自己手工完成。然而,现在由于整个链条通过互联网运作,从挖掘漏洞、漏洞利用、病毒传播到受害主机的操控,已经形成了一个高效的流水线,不同的黑客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环节运作并牟取利润,从而使得整个病毒产业的运作效率更高。黑客产业化经营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首先,病毒产业链的形成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效率。一些经验丰富的黑客甚至可以编写出自动化的处理程序对已有的病毒进行变形,从而生产出大量新种类的病毒。面对井喷式的病毒增长,当前的病毒防范技术存在以下三大局限:①新样本巨量增加、单个样本的生存期缩短,现有技术无法及时截获新样本。②即使能够截获,则每天高达数十万的新样本数量,也在严重考验着对于样本的分析、处理能力。③即使能够分析处理,则如何能够让中断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新的病毒样本库,成为重要的问题。
其次,病毒产业链的形成意味着更多的未知漏洞被发现。在互联网的协作模式下,黑客间通过共享技术和成果,漏洞挖掘能力大幅提升,速度远远超过了操作系统和软件生产商的补丁速度。
再次,黑客通过租用更好的服务器、更大的带宽,为漏洞利用和病毒传播提供硬件上的便利;利用互联网论坛、博客等,高级黑客雇佣“软件民工”来编写更强的驱动程序,加入病毒中加强对抗功能。大量软件民工的加入,使得病毒产业链条更趋“正规化、专业化”,效率也进一步提高。
最后,黑客通过使用自动化的“肉鸡”管理工具,达到控制海量的受害主机并且利用其作为继续牟取商业利润的目的。至此整个黑客产业内部形成了一个封闭的以黑客养黑客的“良性循环”圈。
三、漏洞挖捆与利用
病毒产业能有今天的局面,与其突破了漏洞挖掘的瓶颈息息相关。而漏洞挖掘也是我们寻找漏洞、弥补漏洞的有利工具,这是一柄双刃剑。
3.1漏洞存在的必然性
首先,由于Internet中存在着大量早期的系统,包括低级设备、旧的系统等,拥有这些早期系统的组织没有足够的资源去维护、升级,从而保留了大量己知的未被修补的漏洞。其次,不断升级中的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由于要尽快推向市场,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测试,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再次,在软件开发中,由于开发成本、开发周期、系统规模过分庞大等等原因,Bug的存在有其固有性,这些Bug往往是安全隐患的源头。另外,过分庞大的网络在连接、组织、管理等方面涉及到很多因素,不同的硬件平台、不同的系统平台、不同的应用服务交织在一起,在某种特定限制下安全的网络,由于限制条件改变,也会漏洞百出。
3.2漏洞挖掘技术
漏洞挖掘技术并不单纯的只使用一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应用有选择地使用自下而上或者自上而下技术,发挥每种技术的优势,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下面是常用的漏洞挖掘方法:
(1)安全扫描技术。安全扫描也称为脆弱性评估,其基本原理是采用模拟攻击的方式对目标系统可能存在的已知安全漏洞进行逐项检测。借助于安全扫描技术,人们可以发现主机和网络系统存在的对外开放的端口、提供的服务、某些系统信息、错误的配置等,从而检测出已知的安全漏洞,探查主机和网络系统的入侵点。
(2)手工分析。针对开源软件,手工分析一般是通过源码阅读工具,例如sourceinsight等,来提高源码检索和查询的速度。简单的分析一般都是先在系统中寻找strcpy0之类不安全的库函数调用进行审查,进一步地审核安全库函数和循环之类的使用。非开源软件与开源软件相比又有些不同,非开源软件的主要局限性是由于只能在反汇编获得的汇编代码基础上进行分析。在针对非开源软件的漏洞分析中,反编引擎和调试器扮演了最蘑要的角色,如IDAPro是目前性能较好的反汇编工具。
(3)静态检查。静态检查根据软件类型分为两类,针对开源软件的静态检查和针对非开源软件的静态检查。前者主要使用编译技术在代码扫描或者编译期间确定相关的判断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对特定的漏洞模型进行检查。而后者主要是基于反汇编平台IDAPro,使用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对二进制文件中的库函数调用,循环操作等做检查,其侧重点主要在于静态的数据流回溯和对软件的逆向工程。
(4)动态检查。动态检查也称为运行时检查,基本的原理就是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资源监视接口和调试接口获取运行时目标程序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数据。目前常用的动态检查方法主要有环境错误注入法和数据流分析法。以上介绍的各种漏洞挖掘技术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各种技术往往通过融合来互相弥补缺陷,从而构造功能强大的漏洞挖掘工具。
3.3漏洞利用
漏洞的价值体现在利用,如果一个漏洞没有得到广泛的利用便失去了意义。通常,从技术层面上讲,黑客可以通过远程/本地溢出、脚本注入等手段,利用漏洞对目标主机进行渗透,包括对主机信息和敏感文件的获取、获得主机控制权、监视主机活动、破坏系统、暗藏后门等,而当前漏洞利用的主要趋势是更趋向于Web攻击,其最终日标是要在日标主机(主要针对服务器)上植入可以综合利用上面的几种挖掘技术的复合型病毒,达到其各种目的。
4新型信息安全模式分析
最近的两三年间,在与病毒产业此消彼涨的较量中,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格局,包括相关技术、架构、形态发生了一些深远、重大的变化,大致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细分和拓展。信息安全的功能和应用正在从过去简单的攻击行为和病毒防范开始向各种各样新的联网应用业务拓展,开始向网络周边拓展。如现在常见的对于帐号的安全保护、密码的安全保护、游戏的安全保护、电子商务支付过程的安全保护等,都是信息安全功能和应用的细分与拓展。
第二,信息安全保障一体化的趋向。从终端用户来说,他们希望信息安全保障除了能够专业化地解决他们具体应用环节里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之外,更希望整体的、一体化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贯穿业务的全过程,贯穿IT企业架构的全流程。因此,许多不同的安全厂商都在进行自身的安全产品、体系架构的整合,针对性地应用到个人客户的方方面面,表现出信息安全保障一体化的趋向。
第三,安全分布结构的变化。在服务器端,不管是相关市场的投入还是企业的需要,乃至相关的企业对服务器市场的重视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对安全的分布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方面,各个安全厂商无论在服务器安全还是客户端安全都加入了许多新型功能,甚至都在从体系结构方面提出一些新模式。
透过技术、架构、形态的新发展,我们看到了·些规律和趋势,吏看到了一些未来信息安伞保障模式变节的端倪。既然客在互联的催化下实现产业化,那么信息安全保障呢?将互联网上的每个终端用户的力量调动起来,使整个互联网就将成为一个安全保障工具,这样的模式就是未来信息安全保障的模式,被一些机构和安全厂商命名为“云安全”。
在“云安全”模式中,参与安全保障的不仅是安全机构和安全产品生产商,更有终端用户——客户端的参与。“云安全”并不是一种安全技术,而是一种将安全互联网化的理念。
“云安全”的客户端区别于通常意义的单机客户端,而是一个传统的客户端进行互联网化改造的客户端,它是感知、捕获、抵御互联网威胁的前端,除了具有传统单机客户端的检测功能以外还有基于互联网协作的行为特征检测和基于互联网协作的资源防护功能,因此它可以在感知到威胁的同时,迅速把威胁传递给“云安全”的威胁信息数据中心。威胁信息数据中心是收集威胁信息并提供给客户端协作信息的机构,它具有两个功能:一是收集威胁信息;二是客户端协作信息的查询和反馈。首先,从“云安全”的客户端收集、截获的恶意威胁信息,及时传递给数据中心,然后传递给来源挖掘和挖掘服务集群,来源挖掘和挖掘服务集群会根据这些数据来挖掘恶意威胁的来源,通过协作分析找到源头,进而对源头进行控制,如果不能控制,则至少可以对源头进行检测。然后,将所有收集到的信息集中到自动分析处理系统,由其形成一个解决方案,传递给服务器,服务器再回传客户端,或者是形成一个互联网的基础服务,传递给所有安全合作伙伴,形成一个互联网技术服务,使整个网络都享受该安全解决方案。
概括而言,“云安全”模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快速感知,快速捕获新的威胁。“云安全”的数据中心可以并行服务,通过互联网大大提高威胁捕获效率。第二,“云安全”的客户端具有专业的感知能力。通过威胁挖掘集群的及时检测,可以从源头监控互联网威胁。:
互联网已经进入Web2.O时代,Web2.0的特点就是重在用户参与,而“云安全”模式已经让用户进入了安全的2.O时代。在黑客产业化经营的新威胁的形势下,也只有互联网化的“云安全”保障模式才能与之对抗。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