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道德素质修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066-02
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想要在求职与择业中获得更多的机会,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职业领域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社会所认可的职业素养。实践证明,谁在职业素养上占据高位,谁就在就业上占优势,谁也就能够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大学生职业素养缺失不仅影响高等院校的就业率,也影响到大学生个人的前途,更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1]其中,职业技能又称为显性职业素养,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而其他几项则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又称为隐性职业素养。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企业通常比较重视隐性的职业素养,而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2]这些素养从意识层面包括秩序意识、合作意识和尊重意识,从能力方面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大学教育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它在培养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教学当中,以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情景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职业道德、职业法律、职业行动等方面的培养。
1.通过“理想信念篇”进行职业理想信念的培养。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想象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即个人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它是人们实现个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手段,并受社会理想的制约。新生刚入校,面对的是大学生活的不适应以及对所学专业的迷茫。开学初,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对2013级新生基本情况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专业的填报,38.2%的学生是亲朋好友帮助选择,对于选择学医的目的,40%的学生认为好找工作,对于所学专业的了解,60%的学生不太清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新生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了解,缺乏职业意识,更不可能产生职业情感。因此,我们可以在绪论课进行入学适应教育,对大学生活以及学校概况进行介绍,并设计实践课环节,邀请资深的专业老师讲座,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开始培养职业意识。紧接着在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并为着理想不断奋斗,鼓励学生从进校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理想与职业之间搭建桥梁,让理想通过职场奋斗而梦想成真。
2.通过“人生价值篇”进行职业价值观的培养。职业价值观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职业价值观决定了人们的职业期望,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的选择,决定着人们就业后的工作态度和劳动绩效水平,从而决定了人们的职业发展情况。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第三章人生价值篇中,如果单纯地谈人生观,孤立地谈人生价值,则会使整个教学内容显得空洞,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教师将学生今后要从事的职业与实现人生价值联系在一起,教育学生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处理与他人的竞争与合作,尤其在工作岗位中培养与同事的团队合作精神,让职业成为个人发挥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载体,教学则会显得充实而有意义。
3.通过“道德修养篇”进行职业道德与作风的培养。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职业作风是指从业者在其职业实践和职业生活中所表现的一贯态度,是职业道德在从业者职业行为中的习惯性表现。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会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因此,在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与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的教学中除了要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更要在此基础上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整体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4.通过“法律篇”进行职业法律意识及维权观的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应主要从法律的知识、观点和思想三个方面加以培养,从而使大学生具备法律知识,形成对法律的信仰和公平、正义观念的养成。在第五章与第六章的法律专题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法律精神和法治观念,再结合第七章第二节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部分将职业法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引入真实生动的法律案例,比如,对“医闹”事件、“护士虐婴”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使大学生加深对法律的深刻理解,培养高尚的职业操守。
5.通过“实践活动”进行职业行为的培养。职业行为习惯与职业意识密不可分,树立职业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是统一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职业角色,规范职业行为。例如,笔者在实践课上让学生自编自演有关“医德”主题的小品,由学生扮演医生与护士的角色,要求学生必须使用符合医护身份的语言、动作,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医护岗位的行为规范。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立足专业特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所学知识为人民服务。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深化
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深化:
1.教师应具有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意识。按照教育学的一般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但教师的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程度,因此,教师应具有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意识。教师应对职业素养的内涵有深刻的把握和理解,要了解授课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包括职业道德、就业条件、行业前景以及国家的方针政策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效渗透职业素养的教育。目前,有些教师对学生所学专业一无所知,无法立足学生就业,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无法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教学缺乏实效性。
2.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深入。在教学中,应把党的方针政策融入到教学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应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融入到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行业的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备好课,拓展教学内容。比如,在谈职业理想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引导学生通过实现职业理想而最终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比如,十报告在推进社会保障及人民健康方面,提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我们在授课中就将党的十报告中关于医改的方针政策融入到教学中去,使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我们还分专业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法律条文的解读。比如,我们为护理专业的学生解读了《护士条例》,为药学专业的学生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这样,同学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行业法规,为以后更好地从事工作培养法律意识。
3.将实践课与学生专业见习相结合。专业见习是大学教学计划的一个有机部分,是大学学习阶段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专业实习的前奏。通过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探讨,专业教师的协助与指导,学生逐步获得实践工作的能力。可见,专业见习能使学生近距离感受职业的魅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以利用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来开展思政课教学,寻找二者的结合点。同时,这两者的结合还有一个优势:既可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教学资源,将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质养成有机地融合,另一方面又可以减轻思政课教师寻找实践教学场所的压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职校生 职业道德 素质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improving students' occupation moral quality from two aspects of occupation moral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moral cultiva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quality
职校生毕业以后面临就业,当前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普遍要求“以德为先,德才兼备”,而职业道德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职校生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将来的职业发展前景。所以,学校应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提高职校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
1 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人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都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能促进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和提高。
1.1 领导和教师高度重视,率先垂范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职校生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做到勤政廉洁、公正无私、爱岗敬业,充分起到表率作用;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扬善祛邪,勇于抨击那些不良的道德表现,给职校生以积极的导向,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提供好的氛围,并常抓不懈。
1.2 加强对职校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人的道德品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只有通过外在道德教育和内在的道德修养,才能形成良好的品德,所以要加强对职校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认识。正确的道德认识是推动人们采取相应的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巨大精神力量,是使良好道德转化为个人内在品质的首要因素。因此,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讲解职校生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概念,提高道德判断力。同时加深对道德情感的体验和陶冶,锻炼和提高道德意志,增强克服困难和障碍的力量和勇气,理智的战胜欲望,排除干扰,进而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最终将正确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经过长期的培养和锻炼,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才能达到完善的地步,良好的道德素质才得以定型。
1.3 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由于个人素质、思想基础不同,个人的自觉性和接受教育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因而在职业道德行为方面的约束能力不同,单靠教育不够,必须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在某些情况下,没有纪律约束就不能纠正不良习惯,而激励政策有利于激发内在的积极性,所以,学校和实习单位应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与实施细则,并照章办事,使职业道德行为与荣誉挂钩,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奖优罚劣, 以进一步规范职业行为。
2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修养是个人职业道德素质提高的内因,是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决定因素。职校生所获得的职业道德知识,只有通过自我努力,自觉地转化为个人内心的要求和坚定的信念,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才能成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人。
2.1 培养职业情感
职业情感是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好恶、倾慕和鄙夷的情绪和态度。热爱我们所从事的职业,就意味着对他有一种崇高的职业尊严感和荣誉感,明确的事业心和成就感,有自信心和自尊心,从内心深处确信自己的工作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对工作才能满腔热情,刻苦努力,尽职尽责,把工作当成乐趣。所以爱岗敬业历来都是国家对每个从业者最基本的期待,也是人们对从业者工作态度的普遍要求。长期以来,由于许多人认为职校生都是落榜生,造成部分职校生感觉地位低,因而不安心学习,对自己要求不严,不求上进。新时期职校生应充分认识到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劳动者应有的重要作用,无论在专业理论学习还是实践中都要充分了解职业,了解自我,有意识地进行体验,明确自己肩负的重要责任和神圣使命,明确社会对职校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陶冶职业情感,培养对职业的正义感、热爱感、荣誉感等情感,积极进取,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2 自觉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职校生要自觉主动地系统学习职业道德的理论体系,对理论理解得越彻底,认识越正确,进行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就越高,还可减少盲目性,增强识别能力,自觉抵制消极影响,坚持正确方向,因此职校生要自觉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按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把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 (下转第185页)(上接第173页)情感、意志和信念,外化为行为习惯,从而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促进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完善。
2.3 在实践中强化职业道德行为
职校生有大量的实习时间,无论从事产品生产还是服务,工作实践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根本途径。离开专业工作实践就无法深刻领会职业道德的内涵,也无法将职业道德品质转化为实际行动。只有通过工作实践才能深刻体会客户对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要求,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学到的职业道德知识落实到职业道德行为中,以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工作实践也是检验职校生职业道德品质的试金石,一个优秀的员工不仅要说得好更重要的是做得好,所以,在实习工作实践中应强化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的运用,强化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与遵守,真正把职业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在工作中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始终不渝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和义务,积极进取,刻苦学习,精益求精,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并且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合作,顾全大局,共同努力,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4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职校生首先要通过学习和体验了解一个合格的员工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了解客户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对照自己的行为,找出差距,敢于自我检讨,自我批评,努力改进自己的缺点,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其次,新时期各行各业涌现出了大量的职业道德先进人物,他们的事迹和言行集中表现了时代的精神风貌,体现着他们的优秀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职校生要善于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把自己将来的工作岗位作为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点,按照优秀员工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加强道德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再者,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一个职校生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有效地为社会服务。目前的职校生中多数缺乏基础理论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单一,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工作内容的变化,而且当今世界知识积累和更新的速度加快,需要职校生们认清自身业务素质方面的不足,积极进取,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操作技能,这是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 王立新,郑宽明,王文礼.大学生素质教育简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76-79.
[2] 唐凯麟,蒋乃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0-130.
[3] 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305.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 素质教育
人类要把历代长期积累的社会精神财富,包括文化科学知识、文学、艺术、社会思想、哲学思想等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不能没有教育,不能没有教师,否则人类文化遗产的传递就会中断,人类社会也就无法延续和发展,所以,教师在人类社会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桥梁”的教师自身的质量――职业道德素质,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性――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人物跟新一代的中介……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人类有了这个环节,才拥有光辉的未来。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传播者,教师同时又是年轻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加里宁曾说过:“教育是什么意义?这就是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和道德面貌,要在整整十年的学生期间内,从一定方向上影响学生,就是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人。”
总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刻地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教师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人的素质主要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固然是重要的,但思想道德素质同样不容忽视。一个人如果缺乏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就不能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形成利己主义和唯利是图的自私主义。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必须彻底改变那种只重视科学文化的传播而忽视加强思想道德的应试教育。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在实践中不断进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努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健康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二、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心中充满爱
由于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由于教育部门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在近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们必须看到,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诸如不安心教育事业,不能为人师表,只教书不育人等不良现象还普遍存在,这些都与教师个人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有关。它们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养和才能,影响到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未来。所以,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就显得尤为紧迫。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认识到肩负职责的重要性,把职业道德修养看成是自身的需要,增强职业道德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自觉完善道德修养,逐步增强道德行为的选择能力和履行职业义务的自觉性、习惯性,使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最重要的是,教师心中要充满爱。爱是行动的最佳动力。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就得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
教师只有心中充满爱,才会爱岗敬业,勇于奉献。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所以教师必须有为教育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的信念,有着为教育改革躬身实践、淡薄名利、甘为他人成功基石的决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的使命就在于奉献,教师必须一切以学校事业的发展为重,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重,勇于牺牲,勇于奉献。
[关键词]职业道德培养的现状 意义 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214-01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高职教育生源素质明显下降
伴随国内高等教育的大批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几乎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遗漏梯队,无论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方法等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本身的发展使得此类院校不断降低门槛追求数量,这使得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道德基础参差不齐。
(二)知识经济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挑战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有一技之长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甚至成为高职学生个人发展的瓶颈。而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进取的职业操守、较高的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的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这是知识经济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考验,也是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挑战。
(三)职业教育本身的发展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教育是培养蓝领人才的主要阵地,而社会的平衡发展不仅仅需要高精尖人才,高职学生将有广阔的用武之地与发展空间。虽然高职是学生学习生涯的最后一站,却无疑成为磨练意志、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克服不良思想倾向、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关键时期。所以,职业教育必须实现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可以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其次,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可以拓展学生的职业生涯,为毕业生入行后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再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生活,为自身的发展储备良好的基础。
最后,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可以提高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社会地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职业道德教育要充分发展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使学生了解专业特点与未来发展方向,更要将专业知识有效地与职业规划结合起来,根据专业特点在教学中渗透职业观念,培养职业良心与职业情感,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作用于无形之中,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意识。
(二)规范日常管理,强调制度约束与习惯的养成教育
规范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强调制度的落实,提高制度约束力与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创建良好的班集体,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其次,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推进健康、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寓教于管。从新生入学抓起,引导学生养成努力学习、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并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与热爱,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准确掌握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并树立合理的职业理想,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三)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强大推力
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自发成立的文学社、舞蹈社、摄影协会等,使学生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提高创新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校园运动会、各类文化节以及各专业技能竞赛,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社会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专业的乐趣,体会职业的高尚,发现自我价值,挖掘职业发展潜力。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提高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与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组织寒暑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与实习实训,使学生广泛参与社会活动,在社会生活中了解职业并深刻体会从业者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知与热爱,并了解基本职业规范。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提高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良心。
(五)加强法制教育,规范职业行为
加强法制教育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法制法规是约束从业人员的硬性标尺,只有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与行业法规,才能自觉维护职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帮助学生在内心树立良好的职业准则,并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在法制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将自觉维护职业道德作为履行职业操守的义务,树立行业正气,做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与持有良好职业风范的优秀从业者。
【参考文献】
[1]唐宏.就业效应对高职教育发展导向作用的探讨.教育与职业.
[2]梁晶.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7期.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
(一)高职扩招使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大大下降国内高等教育目前正在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伴随着独生子女的成长以及全国性大范围的高职扩招,能够吃苦耐劳的学生已不多见。再加上部分院校只强调数量,而忽视质量,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道德水平参差不齐。
(二)社会结构调整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正在促进社会结构的调整,这些调整迫切需要一大批技能型、懂管理、会经营、能服务的实用人才。要求他们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具备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较高的职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及善于与他人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其他走进高校的学生相比,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知识薄弱,不同程度存在自卑心理。加之社会上的一些偏见,使高职院校的学生比较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倾向和思想倾向,觉得在高职读书没什么前途,对自己今后的就业比较悲观等等。所以,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更应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二、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各科教学中去。各任课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要结合自己所教学科,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根据专业特点和就业需要,培养其相关的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良心、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使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去。
(二)规范日常教育管理,加强养成教育,寓教于管。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教育阶段基本上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因此要严格日常管理,注重养成教育。首先,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规范教学与管理,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其次,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推进健康、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寓教于管。从新生入学抓起,引导学生养成努力学习、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的优势和发展方向,让学生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从而产生学习的内动力,初步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三)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自发成立的文学社、舞蹈社、摄影协会等,使学生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运动会、文化节、专业技能竞赛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使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专业的乐趣,体会职业的高尚,发现自我价值,挖掘职业发展潜力。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丰富的社会实践是指导学生发展、成才的基础,是职业素质培育的根本途径。在专业实习、社会调查中有意识地了解职业、熟悉职业、体验职业。培养对职业的正义感、热爱感和责任感。
(五)将职业道德评价作为实习实训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实习实训评定办法中加入职业道德评价内容,并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在考评指标的设定上,要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体会到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根据考评指标在就业前实现道德的实践。
(六)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法制法规教育中去。职业道德与法律制度的联系密不可分,都是规范人们职业行为的准则,维护职业活动的健康开展。在对学生进行日常法制教育时,加强与其密切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心有敬畏、行有原则,养成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良好习惯。
(七)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职业的意义,使学生懂得职业并不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它更是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施展个人聪明智慧的场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清楚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使自我教育成为强烈的内在需求,在不断修正自己的奋斗目标过程中挖掘自身潜能,修炼职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