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外阅读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 要]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好的书目和正确的阅读指导对健全中学生的心灵、提高中学生的素质有重大作用,它是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良好的课外阅读倾向无论是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和情感价值取向的形成,还是从学生开阔自身视野,获取及拓展知识来看,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调查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阅读的定义
阅读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505)对阅读作了定义性的界说:“阅读是一种从印的和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由一系列的行为和过程构成的总合。阅读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由此获得重要信息,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认知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许多观点都印证了多数英语学习者的尝试和经验:没有阅读,英语学习寸步难行;有了阅读,英语学习节节提高;阅读越少,进步越慢;阅读越多,进步越快。对于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是决定英语学习成败的关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研究来看,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阅读取向不合理。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课外阅读对提高成绩没有明显的帮助,甚至认为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很多学生因此认为没有必要购买阅读课外读物,即使购买,也只是一些与考试有关的辅导资料、参考书或试题集锦等。
2.阅读目标不明确。调查统计:90%的中学生认为应该有课外阅读,66.72%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70%的同学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有帮助,而能真正明确阅读目的的学生只有10%左右。一般来说,他们看课外书随意性大,阅读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对时尚的一种盲从。有的“想看啥,就看啥,和学习无关。”有的说“腻了课本,找课外书调剂。”
3.阅读策略不科学。在阅读方法上,不少学生毫无策略可言。在阅读中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精读、泛读、快读、慢读等方法,不动笔,不作笔记,不进行有意识的搜集、整理、消化,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三、分析问题成因
调查认为,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不喜欢、甚至排斥课外阅读,大致与以下因素有关:
1.视听文化的冲击。和广播、电视、网络等可以直接将信息作用于视听感官相比,书籍阅读就显得较为枯燥,人们不再也不愿花时间从书籍中获取信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众阅读的缺失。
2.老师和家长的干涉。许多家长都渴望子女将来能上大学,希望孩子“念学校里的书”。每当孩子在课余时间读课外书时,他们就会阻止。据统计:不干涉孩子阅读课外书的家长仅占8%,反对孩子阅读任何课外书的家长占33%。更有甚者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的课外书都称为“闲书”。这使得学生的读书热情不但未受到保护,反而遭到压抑甚至扼杀。
阅读条件的制约。调查显示,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黄金时间是寒暑假,首选者占48.9%;第一地点是家里,占78.2%;仅有14.9%的学生把学校图书馆作为阅读课外书籍的主要来源。理应是学生阅读的神圣殿堂的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在广大学生心目中却几乎没有位置。
4.应试教育的误导。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一项重在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措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许多学校评价教师教学优劣还常以升学率为唯一的依据,大多数教师追求的是“短期效益”,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阅读。
四、改进措施
要真正让学生读而有得,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普及对优秀书籍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长期只重课内学习而忽略课外阅读,为此,教师上课时应设法吸引学生,或旁征博引,或谈古论今,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逐渐培养阅读兴趣。
2.推荐有益读物,提高阅读品位。在课外阅读初期,学生大都有随意性和消遣性的阅读习惯,且贪多而不求甚解。教师不仅要引导他们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
3.提示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除了常用的泛读、略读、跳读、精读、细读、熟读成诵等方法外,还可以介绍其他的方法。要教育边读边思考、重感悟、重积淀、批判地吸收。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巩固阅读成果。为巩固和扩大阅读成果,教师应有计划组织一些活动来加以促进,如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效促进课外阅读活动。
5.家庭和社会各界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家长们应该意识到:“有爱看书的父母,才有爱看书的孩子。”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位老师的家长应该作出表率,自己多读书,也支持孩子读书。工作之余可以和孩子一起去书店、图书馆或在家中交流阅读经验和体会,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其次,新闻出版部门应规范、净化课外读物市场,为学生提供更多积极,健康的书籍。再次,公共文化机构如城市图书馆、社区或村镇图书室应积极向青少年学生开放,降低其阅读门槛,这也有助于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是一个人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学生必须凭借书籍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才能稳定地立足于社会。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去鼓励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之外,翱翔于读书的天地之间,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丰富营养,最大限度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他们智慧的源泉,精神的食粮,理想的阶梯。
参考文献
[1] 姜珍婷.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MA】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炜.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情况调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0年第5期
一、体会数学中的乐趣,激发阅读兴趣
首先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合理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让学生体验数学中的美,体验学习数学成功的乐趣来激发阅读的兴趣。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阅读,例如在讲到根式的化简时,学生容易犯脱掉根号后漏掉绝对值符号的毛病,在讲课时不妨打一个比喻:屋子(根号)外很冷,出去后一定要穿上大衣(加上绝对值符号),这样学生易记而且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指导阅读方式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产生了读书兴趣是阅读的第一步,但究竟怎样阅读对学生来说还是很盲目,教师要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上狠下功夫。
(一)在阅读方式上抓“三读”,一是粗读,即对课本内容的通读;二是细读,即对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反复看、仔细想,对例题的思路、方法、格式认真琢磨;三是精读,即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知识结构认真推敲。
(二)在阅读方法上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指导:
1.阅读定义:要正确理解定义中的字、词、句和符号,对于较关键的词语要认真推敲,明确其含义;对相近定义要加以比较,分析其异同,并能根据定义概念举出实例。如在阅读“因式分解”定义时要反复推敲“几个整式的积”,而不是“几个因式的积”,同时要比较“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异同。
2.阅读定理:要注意定理的条件与结论,理解定理的证明思路,懂得定理的应用及推广。
3.阅读例题:要看懂例题的解题过程,理解新知识的应用,找出解题的关键。重视例题书写格式的示范性,除此之外,还要寻找新的解题思路,或让他们变换题设条件制造出新题,培养创新能力。
三、针对阅读内容,找准阅读重点
(一)数学教材的阅读
首先,概念、定义、公式的阅读。数学的阅读不像读小说,快速浏览就可知故事梗概。概念和定义等知识必须要反复咀嚼,准确理解。例如我在引导学生阅读《黄金分割》时,通过让学生仔细地阅读教材,在掌握黄金分割定义的同时了解生活中的黄金分割,起到了拓展延伸的作用。同时通过阅读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让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
其次,重要句段的阅读。在教学中,对于某一节课内容让学生自学时,采用初读、精读两个步骤,特别是对有些句段的精读显得尤为重要。如教学“船有触礁的危险吗”该例时,通过对“小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货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会有危险吗?”品读,让学生真正理解会有触礁危险的数学含义。
最后,“试一试”、“想一想”、“课外阅读”“课题学习”等阅读材料的阅读。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内容一般都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教师要给予指导,让学生达到通过阅读而提高的目的。
(二)应用题的阅读
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平时的应用题教学中,我注意从这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让学生把题目读完整。让学生把应用题的题目读完整才分析题意,找准数量关系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我改变了大多数教师喜欢亲自读题目的习惯,让学生齐读或者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并运用简短的词语表达复杂而抽象的数量关系。
2.注意找出题中的关键词。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关键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注意到某个字的存在,把本不应该错的题目做错了,所以在读题时一定要要求学生圈出题中的关键词。养成认真、细心的阅读习惯。如有这样一题:某商场销售一批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4元,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进行促销。经调查发现,销售价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5件。(1)若商场要尽快减少库存,又能平均每天盈利16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2)每件衬衫降价多少时,每天盈利最多?这个题目中的“尽快减少库存”,学生通过仔细地阅读知道这里的答案是唯一的,通过解答知道降价36元或降价4元都能保证平均每天盈利1600元,但很显然降价36元更有利于减少库存。另外第二问“要达到每天盈利最多”,通过仔细品味不难发现其实是求最值问题,因此解法也就比较明显了。
3.对于表格、图象式的应用题,让学生学会用语言将其叙述出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出现一些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开放题,这样的题目可能是以图表的形式出现的,这就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从中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这同样也要建立在一定的数学阅读基础之上。
(三)数学课外读物的阅读。
学生学习到一定的数学知识以后,就会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希望通过课外阅读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果
教师除培养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和方法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认真阅读的习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用心读书,做到眼到、心到、口到。阅读时要全神贯注,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
2.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读想结合,加深理解,养成“一阅即读加思维”的读书方式。同时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能力 培养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然而目前的中学英语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如教师只注重词汇、语法,不注重对篇章、内容的理解;没有把握好课堂的教学节奏,教学方式枯燥、单一;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分离等。以上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且影响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习惯,更谈不上用英语思考。就此,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和复习
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可以帮助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布置适量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阅读课文的同时自行标注并查阅课文中的重难点。这样学生积极主动地预习课文,提高了阅读的兴趣。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Reading部分,这是一个单元的核心,vocabulary,grammar,main task都是以其为中心编写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大声朗读Reading中的材料,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里放录音跟读;也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
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本内容。用朗读和背诵的方式复习课文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语言表达方式的领会,加强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的进步,并且对于提高口语能力、巩固词汇和提升读写能力更有着重要作用。
二、用诗歌强化学生的记忆
在我们的课本中,诗歌虽然所占比例较小,但因为它的内容简明生动,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我们不可以忽视它的作用。巧妙利用课本上的一些小诗,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课堂上诗歌的引用。如在学习代词时,老师可以编一首简单的小诗:You and I, me and you, you are my friend and I am your friend. He and she, her and him, she is his friend and he is her friend. They and we, we are all friends. 学生在阅读小诗的同时会很快记住这些代词。
三、注重阅读中的策略
在平常的自主阅读、课堂阅读及课外练习中,教师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是提高学生阅读效果的关键。
英语阅读常用的阅读策略包括:1.预测:根据题目、上下文内容、关键词、连词等信息对文章的主题、体裁、结构及相关词汇进行预测。2.略读:以跳跃式的方式阅读,主要包括:通读文章的起始和结尾段;细读各段主题句,并浏览与主题句相关的词语。
3.寻读:利用关键词、标题、图表等信息快速从较长的文章中查找特定的内容。4.猜测生词意思:根据同义词、反义词、构词法、定义线索等猜测词义。
四、指导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一种更加灵活、范围更广的阅读方式,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材料。材料的选择由浅入深,注意题材的多样化,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推荐简易英语读物或刊物,甚至课本里的材料,指定阅读份量,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另外要注意的是,朗读可以增强语感、加深理解,而默读可以克服心读和有声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在课外阅读中可根据情况采取合适的阅读方式。
阅读能力是一步步积累形成的,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同时教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指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
【关键词】小学阶段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87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阶段,也是为学生们以后各个阶段的语文学习打基础做铺垫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们一定要严阵以待,努力为学生们各门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努力培养学生们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课外阅读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助力学生提升语文阅读修养和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阅读素养,培养学生们的语感,让其在徜徉知识海洋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神奇和博大精深,为其个人语文素养的提升助力。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落实到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又该怎样更好地引导学生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培养其自觉加强课外阅读的习惯呢?在本论文中笔者将主要针对这个问题与大家一同探究,希望接下来笔者所提出的几点教学措施能够于大家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启发。
第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书籍,肯定学生们在阅读中所取得的种种积极性的感悟和阅读心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相对比较小,对很多事情缺乏理性且全面的分析能力,而且他们往往会凭借主观判断对一些事情下定义和结论,因此,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我们要想使得学生们能够自觉地加强阅读的强度和力度,提升学生们阅读的效果,就需要培养起学生们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让其能够带着兴趣积极地投入到阅读中,继而获得相应的阅读体验。那么怎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们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呢?
作为教师而言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去助力语文教学工作,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们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出即将让学生们阅读的书籍,让其对某本书或者某个故事情节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在此基础上他们往往会比较积极地参与到阅读环节中去。比如,我们想要让学生们阅读《西游记》这本书,可以仅仅口头上要求对学生们的吸引力并不大,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出其中某部分的故事情节,讲出其中某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如“三打白骨精”等,以这种方式吸引学生们的关注对于更好地引导学生们加强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是比较好的策略。
此外,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到更多作家励志的故事或者是与某位作家相关的生活小故事,通过幻灯片的方式让同学们对作品或者是作家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们进行某方面的阅读其效果往往会比直接要求要好得多,这样的方式也会使得学生们能够在对某个作家或者作品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自愿地去加强阅读的强度,其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当然,为了使得学生们能够对课外阅读产生持久的兴趣并且养成热爱阅读好习惯,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地肯定学生们的观点,鼓励学生们能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并与大家分享。在教师们的鼓励和带动下,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习惯的养成也将变成现实。
第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及其爱好投其所好推荐适合其阅读的书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考虑到大多数同学的利益,同时也要考虑到个体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阅读习惯,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热爱课外阅读的兴趣,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积极地了解学生们在校内外各方面的表现及其各方面的情况,及时加强与其他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了解到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及其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地给不同爱好的学生群体布置不同的课外阅读书单,尽量考虑到学生们个人内心的阅读需求,为其量体裁衣寻找和推荐最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这样对于学生们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效果的提升也是非常有效的。当然,作为教师而言我们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自身内在的心理感受,不能强加给学生他们自身不想要的东西,争取在其能够接受且能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更好地为他们推荐最适合的阅读书籍,继而助力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到更多有营养价值的阅读财富。
第三,传授学生阅读技巧,注重积累,在让学生明白阅读重要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策略有方法的开展阅读活动,分享读书体验,让学生们带着“任务”读书。阅读并非没有技巧可言,也并不是任何书籍都有让小学生阅读的必要,也并非任何书籍都需要精读,阅读也是有所选择的。
【关键词】英语 阅读教学 语言能力 阅读量 阅读技能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Frank Smith指出:“阅读不是一种消极的活动。读者要想获得知识,必须做出贡献,至少要做出与作者同样大的贡献。”他所说的“贡献”就是指读者积极的思维活动。他的观点明确指出了阅读的正确过程。即从识别单词、领悟句意到理解篇章乃至摄取知识。实际上就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排疑解难的思维过程。为了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加符合学习规律,并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发展能力,学会学习,笔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下几方面。
一、重视语言能力的教学
语言能力包括会阅读和会理解两个方面。语言能力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学生不能识别文章中的词、短语和句子,当然也就谈不上对文章的理解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重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感知内容,为后面的理解加工阶段做准备。
1.重视词汇教学
词汇是最基本的语言材料,学生的词汇量越大,理解语言的范围就越广。词汇的记忆与储存不够,就会造成在阅读过程中因“生词障碍”而“处处碰壁”的现象,无法理解句意。可以说,掌握足够的词汇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有6种:同类记忆法、对比记忆法、读音记忆法、图表记忆法、同音异形记忆法和搭配记忆法。教师平时要培养学生养成归纳同义词、近义词、同类词、反义词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尽可能多记忆一些有用的词组、短语、搭配,将词扩展为更大的语义单位,这样不但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而且有助于在阅读中把握文脉。同时,教师还应教授学生猜测生词的方法,如:构词法、定义解释法、对比关系法、因果关系法、上下文暗示法等,尽可能地训练学生的猜词能力。让他们明白这些生词既不是孤立存在,也并非高深莫测,碰到生词切勿惊慌。
2.重视句式识别能力的培养
掌握了足够的单词,还不足以完全理解文章的意思。文章中的难句,常令人望而生畏。高考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难句增多、句子类型多变。不但测试考生的阅读技能。也测试考生的心理素质。例如NMET 2000阅读理解C篇的首句:Decision-thinking is not unlike pokerit oftenmatters not only what you think,but also what others think you think and what you think they think you think.这是开篇句,也是主题旬,有28个单词,语法结构复杂。但是。如果能够抓住关键词not on1y.but also,what,what,and what,再确定各个主谓语,这个句子的意识也就不难理解了。人们在理解过程中。实际上并不需要逐词逐句“尽收眼底”。熟练的阅读能使学生往往抓住一句话中的关键词语即可领悟句子大意。其实,这就是句式识别能力。
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句式识别能力,教师可以从动词的五种基本句型抓起:注重教学并列连词and,but,for等连接的并列句;认真抓好主从复合句的教学;注意辨别一些修辞性句式。学生只有在识别句式的基础上,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捕捉句子的关键词并促进意义的理解。
二、扩大阅读量
掌握了语言文字。并不等于掌握了文章内容。现在的阅读理解题在选材上非常注重蕴含时代气息和具有可读性,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有正确理解该语言所属的社会及其文化背景,才能真正运用好这种语言。对此,教师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注重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锐性
众所周知,学习语言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然而,目前我们教学生学习英语,不可能向他们提供像母语一样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师要设法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锐性,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有意识地将英美文化的特点介绍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学生们只有了解了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才能正确理解并合理运用所学语言。
2.扩充学生的背景知识
有的学生英语知识掌握得不错,却仍然看不懂文章,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背景知识的积累。可以说。生活是教师组织教学取之不尽的素材源泉。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把枯燥的语法讲解变得生动有趣。谈论的话题可以从学生身边的轶闻趣事扩展到国内外的大事。通过各种各样的话题,我们就可以拉近学生与外界的距离,丰富他们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
3.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要学好外语,必须依靠大量的输入和实践。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客观、更深刻地了解异域文化,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份量。要搞好课外阅读教学,主要靠激励和指导,用于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最好是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一些原著或经过改写的原著,包括世界名著、故事、幽默、时政、科技文章等。通过阅读原汁原味的著作。学生可以体会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感受到异国的历史文化氛围,这样他们就不难读懂一个民族、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了。
三、区别文章体裁
如果理解了文章的词、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必须结合不同体裁的文章,系统地讲授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分析文章的结构,使他们懂得怎样利用文章中的线索,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意图,达到对所读材料的充分理解,保证准确完整地获取信息。
四、加强学习指导,提高阅读技能
掌握语言知识并不等于具备阅读能力。只有掌握并运用一系列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将习得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具有个性心理特征的阅读技能。
1.培养快速阅读整体文章的能力
高考要求的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个单词左右。因此,必须对学生加强阅读速度的训练。教师要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相应地缩短规定的阅读时间。这一训练方法可以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理解文章大意,提高阅读速度。
2.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
课外阅读大多体现为泛读。泛读,不言而喻,贵在于“泛”。“泛”不仅要求阅读的量要大,也要求阅读的题材、体裁要宽。与精读相比,泛读的阅读速度要快.同时也要把握好对语篇的理解。泛读也可以与课内的精读内容相结合,教师可以为课文配上同类题材的姊妹篇作为泛读材料,使精读和泛读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