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筝音乐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筝是一种民族乐器,而且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名族乐器。古代的音乐家利用这种乐器,创造出了非常多的脍炙人口的乐曲,被广泛流传于世间。不仅如此,这种乐器一直以来都被称之为抒情的乐器,也就是说,这种乐器既能够弹奏出悲伤的音乐,也能够弹奏出愉悦的气氛,而且比较容易被欣赏,这也是这种乐器与众不同之处。流传到现代之后,古筝已经成为了古音乐的象征,有很多学习音乐的年轻人不愿意去学习,但是在众多古筝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将古筝给现代社会音乐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乐律推广开来,出现了非常壮观的学习古筝的场面。无论是学习的人数,还是对古筝表示钟爱的人数,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场景。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场面的出现,古筝的教学也逐渐显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当今古筝教学中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现阶段古筝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古筝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古筝的时候,主要的心思还是放在“技术”的修养方面,希望可以通过正规的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事古筝教学的教师,也有很多这种情况的出现,在进行古筝教学的时候,将古筝弹奏的技术放在首位,并且只是单一的重视古筝的技术教学。但是经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这种思想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思想,或者说是一种不全面的思想,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古筝的音乐艺术并不仅仅是弹奏的“技术”这么简单,真正的古筝专家还需要对音乐演奏的内涵了解的更加详细。也就是说,现阶段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古筝的练习者对“技术”的追求过多,而忽略了对“音乐”深层意义的追求。
二、根据问题,探析推进古筝教学的有效方法
本文作者在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后认为,古筝教学中较为优秀的人才年轻的时候会供职于社会中的各个部门,但是经过多年对音乐的专研和修养之后,最后基本都是会进入到一种全新的音乐环境中,利用自身的音乐知识进行音乐知识的普及和表演,对于古筝的传播和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将这些古筝方面人才的综合素质合理的提高和改善,在对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之后发现,应该从以下两个主要方面入手,也可以形成一个流程和思路,将古筝的音乐和技术利用步骤进行融合。
(一)坚实的技术是古筝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
在古筝教学中,技术教学是基础部分,是培养古筝专业人才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只有先将技术部分纯熟的掌握,然后结合其他方面的专业技术,才能最终提高古筝的综合水平。古筝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在兼顾古筝音乐的同时,首先要抓住弹奏古筝的技术。让学员在学习古筝技术的时候,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入手,更快更好的掌握古筝的专业技术。
1.从古筝弹奏时所需要的肢体动作开始。有许多的乐器在弹奏时是需要肢体动作进行配合的,尤其像古琴和古筝这样的乐器,肢体的配合不仅能使弹奏者的精力更加全神贯注,融入到音乐的意境当中;而且能够有效增加古筝的艺术表现力。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的要点是:一定不能刻意的加入肢体动作的表达,一定要是非常自然的表现,才能够既不影响弹奏者的技术发挥,又达到增加表现力的效果。我们在一些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古筝的弹奏者摇头晃脑,自我沉醉在音乐的韵律当中,甚至还会出现哈哈大笑或者暗自哭泣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古筝弹奏者在弹奏时配合了肢体的动作,思想和意识也就自然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了音乐的世界,当发现自己依然在现实中时,就会感慨自己目前的情况,从而出现上述的状况。
2.学习古筝的时候注意聆听与思考相结合。有很多的古筝学习者一味的希望自己能够多加练习,以为这样是提高古筝技术唯一的手段。这自然也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在古筝练习到一定的阶段之后,放下手中的实践,转而选择聆听其他弹奏者的古筝韵律,尤其是一些古筝名家弹奏的音乐,认真的思考其中和自己弹奏之间的的差异,最终得出自身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是提高古筝技术的必要手段。这种方式是提高自身水平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却极少有人能够做到,这是因为当放下自己弹奏的双手时,需要很大的勇气,在聆听他人弹奏时,需要极大的耐心。这也是俗话说的“集众家之所长”,是提高音乐修养非常关键的一步,但是绝大部分古筝练习者会选择在中途退出,因为这其中的寂寞和苦闷是非常难以忍耐的。
3.反向思维的训练尤为重要。在正常的情况下,人的思维指正向的,比如说古筝的学习,基本都是由浅至深的学习,最后达到较高的水平。如果我们反向思维,就是先要把自己当做是古筝的大师,然后站在大师的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去弹奏和掌握古筝的弹奏技术。这种思维是提高古筝技术最为快捷的方式,这是因为所站的位置高了,心理的想法自然不一样了,行动力也就提高了。但是对于这种思维的培养却并不是很简单,需要老师不断的创造意境让学生换位思考,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坚实的技术与传统音乐有机的结合
古筝的表达主要是民间音乐的表达,因此,要想把古筝的艺术表现力表现的更好,就必须追根溯源,还要从传统音乐中寻找灵感。在古代,古筝弹奏者会利用各种场景,现场发挥,制作出一些影响深远的音乐,这主要是因为创作音乐的背景和自身的心情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没有多余的想法,让音乐完美的传达的意境。也就是说,传统音乐创作的背景、风格等是直接影响古筝表达效果的因素,对于这些因素的了解,可以让古筝的弹奏者在弹奏的时候有真实感情的表达,效果自然是非常好的。
技术是基础,传统音乐是上升的阶梯,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最为简单的系统,将这个系统不断的完善,就可以得到最后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古筝的练习者对传统的音乐做详细的了解,也就相当于学习古筝音乐的理论知识,对于相当一部分古筝练习者来说,这个过程是枯燥和乏味的。这就相当于让一名飞行员去了解飞机零件的制造工艺,其过程有多么的复杂可想而知。
所以说,“技术”和“音乐”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首先要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做为铺垫,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也是在接触“音乐”之前就需要完成的。其次是对音乐的理解力,这种理解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程序,而是需要较为复杂的了解和领悟的过程。资料显示,优秀的艺术家在听音乐之前,对音乐的背景不做了解,先认真的、反复的聆听这首音乐,直到听出这首音乐的制作者创作的背景、心情和目的等,这个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当前提就需要古筝练习者对古筝的弹奏技术非常的了解,并且能够耐得住寂寞,数百遍甚至数千遍的聆听音乐的节奏,感受创作者弹奏时的心境。即使对音乐有较高天赋的前提下,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中间是枯燥和乏味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绝大部分学习者在进入到这一阶段的时候,刚开始就认为自己已经真正了解的音乐,或者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受不了这种漫长的煎熬而放弃了。最终剩下的人数是非常少的,也是这些少数的练习者才能最终成为古筝界的人才。
而且即使成为了人们公认的古筝人才之后,对于音乐的追求依然是不可间断的,因为在不断的理解中,会逐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层次,而且音乐的层次是深不见底的。理解的越深,只能说是把技术和音乐相结合的程度越紧密,对于古筝来说,最为优秀的水平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人筝合一”。
三、古筝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对于古筝了解和学习的程度如何,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握,这也是灌输式教育的重点。学生在接触古筝之处,接受知识的先后顺序一般是由教师决定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古筝音乐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是对教师培养水平的考核,在最后学生是否能够成为古筝界的一名新秀,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最终评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注意以下三点:
(一)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注意学生个人水平的差异性。每一名学生学习进度一定是不一样的,就像是吃饭,每一个人的速度都是不一样的,这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很多,甚至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是不适合学习古筝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天赋和资质做最初的评定,这个时候的评定不一定是准确的,但是至少可以给学生一些压力或者动力,让学生快速的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对于下一步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这个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在教学的进度逐渐的推进中,发现学生中个人天赋的不同,针对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对于天赋较强的学生进行重点的培养,以便尽快的成就古筝的专业性人才,对于天赋较为平凡的学生进行鼓励,让想成为人才的学生对自己不失去信心,也能够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教学时间不是衡量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俗话说:“时间是可以衡量一切”,这句话并不是绝对的,比如初中毕业生去清华大学学学课程,这就不是单纯的时间问题。同样,对于古筝的学习也是如此,一起学习的学生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最终成才的情况更是不尽相同,这也不仅仅是因为学设学习的天赋不同,还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自我努力的程度等等。相关资料显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劳逸结合”,这是学习艺术的一个必经阶段。就像体力劳动者休息一会恢复体力一样,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次或者几次瓶颈,这时候应该对学习采取放松式的教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领悟和理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注意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教师也是从学生阶段走过去的,也是经历了不断学习之后得来的结果。作为教师,尤其是古筝的教师,就要对学生负责,对音乐负责,对艺术负责!要做到这些,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的学习,完善自我。无论是哪一种知识的教学,教学方法都是不断改进的,或者说,没有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只有目前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古筝教学中也是如此,经历了从古到今的时代变迁,教学方法也更新了无数次,在这些教学方法更新的过程中,唯一没有变的是--都是不断学习和总结的结果。因为只有学习才能有更多的经验积累,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只有学习才能创新,创造出更新更实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马欢.关于高校师范专业古筝教学思路拓展问题的探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06).
[2]周耘著.古筝音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
[3]陈晶瑞.浅析古筝教学[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1,(02).
关键词:古筝教学;音乐;技术;融合
0 引言
古筝的音色优美,清脆,对于听众而言,古筝演奏是一种精神享受。古筝和部分传统乐器一样,既适合独奏,也适合合奏。在练习古筝的过程中,弹奏者不仅要掌握古筝的演奏技巧,还要对古筝的音乐性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于在实际演奏过程中能够提升古筝练习的水平。
1 当前我国古筝教学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古筝演奏作为传统音乐艺术中的一项技艺,也逐渐被人们所喜爱。在古筝教学过程中,音乐与技术的融合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了提高古筝演奏者的水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还要重视对学生古筝演奏技巧的培养。不过,目前我国的古筝教学现状是教师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技术与音乐的融合,进而导致学生在演奏古筝的过程中,无法将古筝表演的艺术气息展示出来。
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学生掌握的常规古筝演奏方法对其进行规范化训练,但因为在培养学生规范化演奏的同时,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艺术内涵,导致学生对古筝音乐性的欣赏能力不高。所以,想要提高学生古筝演奏的艺术水平,处理要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演奏技术外,还要使学生对古筝音乐有深刻的理解,从而促进古筝技术和音乐的融合,增强古筝演奏艺术的魅力。
2 加强古筝教学音乐与技术融合的重要性
2.1 增强古筝课堂教学的有趣性
一直以来,我国古筝教学的方式除了远程教学外,只有面授教学两种教学方式,相对于其他艺术教学方式而言,古筝教学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而且,社会上一些基础性的、小型文化交流活动比较少,但是古筝考级和竞赛活动,却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在这种教学环境的影响下,古筝教学变得更加重视演奏的技巧,而演奏技术又比较枯燥,学生对此并无学习兴趣。所以,如果能够将古筝教学的音乐和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增加古筝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使学生对此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古筝教学的质量。
2.2 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在古筝教学中将音乐与古筝演奏技术融合到一起,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作品背后故事的了解。比如,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在弹奏古筝的时候,肢体语言和音乐的情感融合,不但能使学生将古筝曲本身的音乐性展现出来,还能使音乐产生更强的感染力,从而增强古筝弹奏者演奏古筝曲时的艺术表现力。
3 增强古筝教学音乐与技术融合的方法
3.1 借助传统音乐来促进古筝教学音乐与技术的融合
传统的乐器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筝作为传统乐器之一,大多数的古筝演奏曲也是传统音乐。比如我们所熟悉的《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名曲,直到今天还在传统的艺术领域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古筝教学者还要利用传统艺术的优势,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充分理解古筝这种传统文化艺术,进而更好的演奏古筝曲目,掌握古筝乐曲中的精华部分,将音乐与技术融合起来。同时,还要在掌握古筝演奏技术的基础上演奏古筝乐曲。从传统的音乐中吸取养分,以提高古筝演奏者的演奏技术水平。
3.2 强化肢体语言的教学
强化肢体语言是演奏古筝曲目时,一项主要的内容。但是,在目前的古筝教学中,很多人都忽略了肢体语言在古筝演奏过程中的应用意义。或者有些教授古筝演奏的人员,也借用了肢体语言进行教学,但是因为教学方法过于刻板,导致古筝演奏过程出现了僵化的现象。但实际上肢体语言既是音乐教学的表达方法,也是一种演奏技术。所以,作为古筝演奏的技术语言,灵活运用肢体语言对于提高古筝演奏者的技艺是很有帮助的。另外,肢体语言是音乐表达方式之一,也是人们真实情感流露的方式,所以在弹奏古筝曲目时,运用肢体语言能够很好地促进音乐和技术的融合,让人们通过肢体语言来更好的理解音乐。因此,肢体语言不仅是古筝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古筝教学音乐与技术融合的一大途径。
3.3 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在进行古筝教学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听一些古筝乐曲,来深入的理解音乐艺术。而且,反复欣赏音乐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学习的一个过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古筝的音乐鉴赏能力,加深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古筝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赏他人的古筝演奏,在观看他人演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进行学习,对其演奏经验进行总结,从而深化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进一步推动古筝教学中国音乐与技术的融合。
3.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在古筝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态,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所以,在进行古筝教学时,教师还要端正教学态度,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而且,有实践调查表明,部分古筝学习者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出现过表演失误的情况。而导致演奏者出现失误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身的心态不佳。为了使古筝学习者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日常状态以及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分析自身心态不佳的原因,解决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心理出现障碍的问题,使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在这种良好的学习心态下,增强自身的音乐素养,进而提升古筝教学音乐与技术融合的水平。
3.5 加强对古筝技术的领悟
在练习古筝演奏过程中,放慢练习速度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是指古筝练习者在弹奏古筝乐曲的过程中,用慢于乐曲正常节奏的速度,练习古筝曲目的一种方法。慢速练习不仅是指速度上要放慢,也要去演奏者在放慢弹奏速度的同时,用心去品味古筝乐曲的内在情感,从而更好地体会古筝乐曲的艺术魅力。古筝慢速练习法不但有助于古筝学习人员对乐曲的理解,也有利于古筝学习者对古筝演奏技巧的掌握。比如,在练习古筝曲目时,演奏者可以通过放慢速度来改变弹奏的策略,从而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而且,在接触一首古筝乐曲时,演奏者也只有通过放慢练习速度,才能对乐曲中的各种音乐术语有准确的掌握,从而降低出错频率。并且在放慢演奏速度的同时,还可以更好的控制手指的弹奏动作和指法。总之,采用放慢演奏速度的方法进行古筝弹奏,不仅有助于提高弹奏者的演奏水平,还能促进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自然融合,使古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更强。
4 结语
古筝作为传统的乐器,不但可以提升演奏者的艺术修养,还能展现出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而在古筝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演奏者的弹奏水平,除了要加强日常练习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弹奏技巧。但目前的古筝教学因为不注重音乐与技术的融合,导致整体的教学水平不高。因此,教师还要在教学当中,将音乐与古筝演奏技术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古筝演奏过程中,将古筝艺术的魅力展示出来。
参考文献:
古筝教学常见问题解决建议“筝”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流行于甘陕一带,人们习惯于在筝前加上“古”字彰显其历史的久远。古筝是一种弹弦乐器,形制优美且音色清雅、委婉富有神韵,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在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乐器中,古筝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古典高雅且简单易学,既能陶冶性情,又能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受到音乐爱好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在当前各种专业及业余的艺术培训中,学古筝的人非常多,古筝教育的推广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全民素质的提升。纵观各类音乐培训中的古筝教学,也在发展的背后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古筝音乐的发展。
一、当前古筝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1.注重技能训练,忽视音乐素质培养
当前的古筝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古筝弹奏技能的训练,通过规范化、重复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演奏古筝的方法,一味追求曲目的难度与古筝演奏的技巧,忽视让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艺术的鉴赏,从而影响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学生虽然能够经过技能训练达到演奏古筝的基本技术要求,但是对演奏背后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难以精确把握乐曲蕴含的人文背景与风格特征,也就无法在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具体音乐汇灵活驾驭演奏技术,难以做到演奏正确的音乐。
2.注重单曲演奏,忽视综合技能提高
古筝教学主要分为音乐学院里的专业学习、高师院校里的普及教育以及社会上的业余艺术培训班几种教学模式。很多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参加音乐考级或一些场合的现场演奏,严重存在着重单项专项、轻综合技能的倾向。在很多古筝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从易到难的规律,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固定的几首古筝乐曲,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来达到一定的演奏效果,忽视古筝知识、古筝音乐的学习,不重视舞台排练、演奏经验的积累和综合表现能力的提高,更不重视乐队编配能力的训练,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更会限制其音乐审美鉴赏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一对一教学,忽视集体协作精神的培养。很多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时,大多采用的是一对一教学,对学生进行单独教学。个别教学能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会大量耗费教师的时间与精力,并且令学生缺少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不利于学生集体协作精神的培养和演奏个性的发挥。
二、改进古筝教学的对策建议
1.正确认识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传承民族音乐,古筝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学会演奏几首常见曲目,更要让学生在古筝学习中体会民族音乐的魅力,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提高音乐素养。包括古筝在内的中国民族音乐艺术是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有着数千年的优良传统,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古筝演奏技巧的训练,更要让学生了解古筝音乐的历史,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古筝之外的乐器和一般音乐知识,了解民族音乐魅力,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综合素养。
2.丰富古筝教学的形式
当前,各种教学模式的古筝教学正在社会上兴起,音乐专业学生、高等师范学校学生以及少年儿童及成人古筝爱好者成为古筝教学的对象。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学识水平、音乐修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突破一对一的口传心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相结合,技能训练与音乐知识学习相结合,将演奏练习与舞台表演相结合,丰富教学形式,广泛开展古筝音乐教育,全面提高专业学生和业余爱好者的音乐素养。
3.重视学生演奏个性的培养
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古筝学习中,简单机械地对他人的演奏进行模仿,无论模仿得再像、技巧再娴熟,充其量都只是浅薄的弹奏匠,缺少个人的情感体验和表达,也无法在具体的演奏中驾轻就熟,也称不上真正的演奏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告诉学生如何弹奏,进行弹奏的练习,更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弹,进行弹奏过程中的思考。例如,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问学生:“你觉得这段音乐应该如何表现?你觉得自己弹奏有哪些优点与不足?”在对演奏不再停留在简单模仿、机械练习的时候,学生对演奏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表达,教师也要肯定与鼓励学生适当的个性发挥,重视学生演奏个性的培养。
4.将古筝演奏与智力开发、德育培养并重。古筝音乐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古筝演奏需要一定的文化艺术水平,反过来也会提高演奏者的文化艺术修养。在古筝教学中要将古筝演奏与智力开发、德育培养结合起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一方面,古筝的练习和表演需要双手具备较高的演奏技巧与密切配合,是一个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另一方面,古筝演奏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古筝音乐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中蕴含着的思想内容与伦理道德内涵能让学生心灵的净化和道德情操的升华,完善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总之,古筝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人们的喜爱,广大古筝教学从业者要正视当前古筝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结合教学实际,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发扬民族音乐的角度出发,积极进行教学的研究改进,推进古筝音乐的发展,让古筝这朵来自久远历史岁月之中的艺术奇葩在新时代里绽放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鲜.浅谈古筝学习和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一、古筝审美教育的价值
古筝曲目资源丰富、表现力强大,具备进行审美教育的先天优势。通过审美教育,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和鉴赏古筝的美学内涵,并自主展开古筝音乐的美学创造。对美的感受能够有效激起人们的感情共鸣,让人在美的感受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以著名古筝曲《渔舟唱晚》为例子,这首曲子的旋律清新优美,节奏张弛相继,加上古筝特有的浑厚音乐,让人在开阔的意境中获得一种忘情山水的美感。古筝音乐典雅柔和,悦耳动听,但筝体结构本身较为复杂,对演奏者的技艺要求非常高。这使得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古筝教学的重点一直集中在技术传授,形成了重技术、轻审美的教学惯性。但这种以技术训练为唯一目标的教学理念虽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古筝本身的发扬传承,技术与审美文化的共同发展的才是古筝教学的科学目标。当然,技艺对古筝演奏的重要性不容否定,它依然是古筝教学的重要部分,但技术的学习必须为音乐的美感服务,技术与情感的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才能使古筝演奏更为完善。同时,古筝审美教育有利于人人格情操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它能够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观察力、想象力、手脑协调能力,以及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二、审美教育在古筝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在古筝教学中,审美因素应始终贯穿其中。教师必须将引导学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有意识地推动学生美学鉴赏能力的发展。只有在具备一定审美能力的前提下,学生才能真正体悟古筝演奏的深层次内涵,并在展示自身技艺、抒发自身情感的过程中带给其它人美的享受。
(一)教师须提供正确的演奏示范
音乐属于抽象艺术,没有直观的实体造型。在古筝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演奏的节奏、力度和速度变化准确示范出来。具体来说,教师要将挑、抹、按、吟等技巧的教学与同审美教育串联起来,使之相互渗透,在提升其演奏技巧的同时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唤起他们对美的追求。古筝基本技巧的教授非常关键,古筝演奏的很多动作都以腕关节为中心,腕关节的灵活性直接决定了演奏动作能否到位、古筝发声是否精准。再以颤音的示范为例,颤音的运用与曲目的情感关系密切。在优美舒缓的情感中,颤音均匀而振幅较小;在激烈悲愤的情感中,颤音频率快而振幅较大。同类例子还有很多,但总结地说,古筝表演非常考验演奏者的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教学示范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同时,教师应当在演奏中融入充足的情感,这样能够更好地感染学生,给他们提供更加美好的视觉和情感体验,继而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促进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古筝学习中。
(二)不断强化古筝艺术实践
“回课”是古筝教学的常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方法。在实际情况中,教师经常会在回课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如怯场、情感不足等问题。这说明,学生需要更多的艺术实践来提升演奏的审美表现力。强化艺术实践的方法非常多,情境教学、音乐表演观摩、小型音乐会演奏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在对音乐的欣赏和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如沉浸在诗意的流水中,这有利于他们体会音乐情感,丰富自身在演奏中的情感表现。可见,加强艺术实践不但能帮助学生缓解演奏中的各类心理及情感问题,还能激发其学习热情,提升其审美体验。
(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筝音乐文化
为了丰富学生的古筝演奏表现力,教师应积极向学生们介绍古筝音乐文化。如古筝及其音乐的文化起源、发展历程、代表人物等。通过对古筝音乐文化的学习,学生们能更好理解古筝及其音乐的丰富内涵,从准确地把握古筝表演的情感走向。以古筝曲《寒鸦戏水》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介绍作品背景,让学生们了解到这是一首潮州筝曲,然后进一步向他们阐释潮州音乐文化的特点,特别是当地语言对筝曲本身的影响。在这种影响的作用下,潮州筝曲大多音程跳动较小,风格华丽旖旎,按滑音变化细腻。在了深入学习这些知识后,学生大多能较准确地把握《寒鸦戏水》演奏的风格、情感和韵味,将表演的美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由此可见,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笔者作为一名古筝教师,在本文中将浅谈如何在儿童古筝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以此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使他们始终保持对古筝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一、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
学习古筝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那些初学者,更要采用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求孩子在愉悦的情绪下,逐渐提高古筝的演奏水平,并将审美教育贯穿始终。我们都知道,音乐审美教育的起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较弱,还无法感知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等音乐语言要素中的美感,针对这一特殊情形,笔者采取先向学生讲授古筝相关音乐知识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古筝相关音乐知识的时候,笔者是从两方面入手的:一是从古筝的外形和传说入手,二是从古筝作品入手。
任何一个孩子都喜欢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有“东方钢琴”之称的古筝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关于古筝的起源,并有一个古老动人的传说。笔者抓住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先从古筝的传说入手,再详解其外形的来历,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该种乐器的感知,使他们对所学乐器产生兴趣。
另一方面就是关于音乐背景知识的介绍,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个性以及具体作品的创作意图等。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音乐知识,进一步了解和体验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而更好地弹奏和领会音乐作品。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在给学生传授音乐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式。
二、培养审美感知力
在学生对相关的音乐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再进行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主要表现为感知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等音乐语言要素中的美感,辨别生活中各种音乐现象的美与丑,体验音乐享受的感情等方面的能力。古筝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是指学生对古筝音乐的理解能力,这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才能在演奏古筝的同时,在心理上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在头脑中产生美的音乐形象。这样,学生演奏古筝的过程就成为一种直接表现美、创造美的形式,而不仅仅只是演奏技能的简单重复。
因此,在儿童古筝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结合典型的乐曲,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去感觉不同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上的不同作用。如在表现激动、热烈的情绪时,往往力度加强;在表现优美、抒情的情绪时,则力度减弱。快节奏表现出热烈、欢快的气氛;慢节奏表现出抒情、忧伤的气氛。
笔者在教授学生《战台风》这一古筝曲时,向学生讲述古筝曲第一部分节奏快速强烈,曲调热情洋溢,表现了码头工人生气勃勃,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第二部分采用左右手在筝柱两侧反向刮奏,发出混乱而强烈的音响,渲染了强台风袭击码头的惊险气氛;第三部分用筝模拟呼啸的台风滚滚而来,描绘工人与台风的博斗,激昂向上,隐含着必胜的信念;第四部分以悠扬的旋律,抒发工人胜利的豪情。最后是第一段的再现,工人们重新投入紧张而热情的劳动。通过笔者的一边讲述一边示范,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了码头工人英勇奋战台风的英雄形象,学生在演练这首曲子的时候也变得激情澎湃,仿佛自己就是正在与台风搏斗的勇士一般。
古筝音乐的表现力是由诸多要素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任何一种单一的要素都不可能形成音乐。同时,相同的音乐要素,不同的学生演奏出来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最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凭自己的感受去明确地体会、理解音乐。因此,培养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古筝教师坚持把对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儿童古筝教学之中。
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想象是审美反映的枢纽,不管是创作音乐还是感知音乐,音乐想象力的培养都是极为重要的。
在古筝教学中应不断引导学生提高对音乐的领悟能力,以此不断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领悟能力,而音乐想象力又是音乐审美领悟能力提升的关键。如《渔舟唱晚》是一首优美、典雅而富有情趣的曲子,它描写的是美景如画的湖面、夕阳西下辛苦了一天的渔民满载而归的情景。在教授该曲时,应当把这种境界讲出来,让学生们去体会,去想象。但是由于学生感性经验的贫乏,思维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音乐学习中,想象的材料也就比较缺乏,想象的空间也会受到影响。而网络资源的介入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想象材料,为展开丰富联想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