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视剧的艺术性

电视剧的艺术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视剧的艺术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视剧的艺术性

电视剧的艺术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转型

1以企业的角度认识数据

1.1实时性强。大数据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因为时间越长,数据的实际价值就会越小,换句话说说,数据在刚刚产生时,它的价值是最高的。

1.2数据数量巨大。近些年,数字网络技术迅猛提升,信息收集与储存也变得愈来愈快,而且数据的形成与储存形式愈来愈简易,此为数据的迅猛增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有一项调查显示,人类发展历程中总数据的八成五以上均是在近些年形成的。

1.3数据类型多元化。在大数据时期,数据类型的产生方式很多,数据的来源也很多,以至于数据的格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文字格式、图片格式、视频格式。

2企业对大数据信息的收集与挖掘

2.1数据的收集

首先,数据收集要有战略规划,重点作好企业信息中心建设,数据收集要以企业使命和经营战略为指引,以提升企业价值为目标。其次,数据收集要成体系、结构化,要把庞大杂乱的数据归类、分级收集,便于及时收集和数据分析挖掘。第三,数据收集要内外兼顾,外部数据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甚至商业模式的改变,政策信息和国内外市场数据为重点;企业内部数据反映了当前资源状况和运行情况,要通过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时快速收集运营管理数据信息、用户和市场信息。

2.2数据的存储

充分发挥数据资源价值前提条件就是构建良好的数据库。在硬件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计算机存储服务器技术水平已经可以很好地满足企业内部的数据存储技术要求;在软件方面,企业企业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对数据进行调整,有计划地规划设计好数据库结构,通过所存储数据的结构层级、要素分类和数据时间等方面展现财务管理的标准化和精细化,最终达到高效率地进行数据检索、分析和挖掘的目的。

2.3数据的整合分析和挖掘

作为未来企业的新能源,数据资料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挖掘,它的价值永远也不会体现,它也将成为无用之物,因此,必须学会对搜集来的数进行整理、分析,才能充分发挥它的资源价值。处于大数据时代的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就应当具备数据整理分析意识,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利用企业数据挖掘企业曾经的“历史足迹”,充分把握住企业经济活动“来龙去脉”和对企业未来的评估,为企业管理决策者提供可靠有用的信息,以推动创造长期价值。

3大数据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价值

3.1为企业商业模式转型提供支持

在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信息资源,为企业的顺利转型提供可靠地数据信息支持。财会管控者可以根据大数据信息分析对企业运营加以剖析,找出企业商业模式的不足之处,根据企业的现实资源状况和外部经济环境,寻求更能提高企业价值的商业模式,新的商业模式有全面的转换或是局部的调整。

3.2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大数据信息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企业整体竞争实力,通过企业内部运营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资源配置、管理效率、内部控制、技术开发、运营流程和系统整合等方面的缺陷,通过对缺陷的分析和改进,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技术开发能力,极大的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

3.3延伸企业产业链和产品链

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对企业业务数据、经济合同、用户需求及变化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商业机会,延伸企业产业链;根据客户需求及变化可发现更细分的市场,延伸企业产品链。通过对现有业务进行的产业链和产品链延伸,可最大限度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和技术,会用较少的代价获得更多的汇报。

4依托大数据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

4.1转变财务管理的视野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传统的财务事务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更不能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准确、系统有效的与决策相关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大数据时代,每天面对海量的数据信息,复杂变幻的经营环境,如果财务管理还只是停留在财务及相关层面上,财务为企业发展提供的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支持将持续弱化。作为企业的财会管理者,应当具有全局视野,战略性和系统性思维,从财务管理向经营管理转变,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系统有效的信息支撑,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确保企业稳健成长。

4.2转变财务管理职能

在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人员掌控着更多的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财务管理应当从资产运营、计量财会、基础财会,向战略财会转变;从事后报告向全流程管控转变;从业务管理组织向决策支持机构转变,全面介入企业运营体系、制度体系的制定和管控,支持企业的创新发展,优化整合企业价值链。

4.3转变财务管理内容

传统的财会管控内容大致包含资产管理、财会决策、资本管理与成本管控,目的是维持企业的资金链正常运转,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大数据时期,资源的范围已发生重大变化,信息资源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财务管理首要任务是通过大数据及相关工具对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从信息中获取价值。其次通过大数据及相关工具对经营业务管控、资源配置、盈利模式进行精准分析,进而优化业务控制和资源配置,发挥各类资源的最大效用,实现企业价值最优。

4.4转变财务战略管理重点

在经济全球化和大数据时代,企业要制定明确可行的财务战略,服务于企业使命和经营战略。财务战略的重点聚焦于信息资源的获取、价值发现和企业的价值创造。财务战略实施控制立足于财务资源的创造与消耗,以及是否为内外部客户增加了价值。

5结束语

大数据背景下,财务风险评估更注重实用性,需要企业开发多维度、多信息层面的情景预测模型,这些模型可适用新产品、新市场、并购等多重投资风险,且这种手段也实现了传统数理模型与数据价值的结合,万达集团的“财务游戏要领”便是最好的例子。

参考文献:

[1]王志权.大数据时代与企业财务管理转型[J].财会审论坛,2014(06)

电视剧的艺术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姨多鹤》 主题 悲剧意识 不真实

电视剧《小姨多鹤》在各大卫视热播,获得较好口碑的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赚足了荧屏前观众的眼泪。

《小姨多鹤》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首先,它的选材十分优秀。改编自严歌苓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在主线叙事上延续了小说的风格,讲述了一个日本女人在中国发生的种种经历和磨难传奇式的故事。此类题材在中国的影视作品中还很少有人去表现,这个独特的切入点使得该剧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而将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时代特征浓缩在一男两女这样特殊组合的家庭上的创作方法,也使得本剧看点十足。对于一部电视剧而言,新颖的选材永远是获得成功的开始,在这一点上,《小姨多鹤》做的可圈可点。

其次在主题表现的侧重点上,小说更偏向于表现人性,电视剧则更侧重于奠定温情的基调。电视剧是通俗艺术,它的受众比小说更广泛,将如此复杂的人性探讨搬到荧屏上,观众可能很难接受。考虑到迎合普通观众的现实情况的需要,电视剧与小说表现手法的差异性和审查制度等因素,改变一些主题的侧重点,或许更加符合雅俗共赏的原则。

而然我们不得不注意的是,《小姨多鹤》成功和可取之处无法掩盖它主题的缺失,编剧在努力将电视剧改编为迎合大众口味的公众消费品的同时,也在将它塑造成为商品,大大降低了它的艺术性。原著中深刻表现的人性被抹杀,让该剧成为“日本遗孤中国受难记”。 编剧把原来书里能有的一点好都给切得整整齐齐四平八稳去迎合尺度了,终使该剧最终成为庸俗的苦情戏。

1.《小姨多鹤》主题的缺失首先表现在悲剧意识的缺失

原著中,悲剧的发生有着时代的原因。这部小说经历了抗战后、建国初期、、结束几个历史时期,不少人均以惨淡收尾。张俭翻案出狱但得骨髓癌去世,多鹤千辛万苦回到日本做了二等公民,女儿春美被退学回东北老家嫁了个普通人,夫妻俩最后去日本谋生,但也只是做做体力活。命运的身不由己,叹息和悲伤的情绪贯穿了整部小说,发人深省。而电视剧中,编剧把人物的悲剧归结于小环对日本人无休无止的仇恨和小彭对多鹤一家无休无止的陷害上,不仅使小环这个人物遭人厌恶,使电视剧落入好人坏人二元对立的大俗套之中,还大大降低电视剧的格调。而该剧主题上最大的缺失也正是编剧对“日本遗孤中国受难记”的创作,仿佛所有人都在欺负多鹤,多鹤一切一切的苦难都是源于中国人的敌意。这种创作如何能让中国人接受?期间中国遭受的无数苦难,难道只能这样转嫁到一个普通日本女人身上,才能表现我们所谓的民族自尊?更为可笑的事,该剧最后的“改国籍”事件,多鹤竟然是中国人!那岂不是一直都是中国人在欺负中国人?这让“日本遗孤中国受难记”再次降格为“中国遗孤中国受难记”,岂不是贻笑大方!此外,由于编剧“大团圆”思想和对观众的过分迎合,该剧的苦情戏又做的不彻底,大团圆的结局大大冲淡了悲剧氛围,使得该剧的艺术性又下降了一个层次。诚然,对于观众需求和审查制度的考虑是必须的,但完全不必做的如此过火,仿佛一下子苦难就完全过去了,春天立刻到来一般。

2.《小姨多鹤》主题的缺失还表现在人物塑造的不真实

第一反派小彭,此人和许多电视剧中的反派一样,但凡有一个动机,就会无休无止的坏下去,给主人公设置无数的障碍和苦难。更讽刺的是,这第一反派的结局就在多鹤一家的饭桌上轻描淡写地被说出来了,这样的创作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其实,在原著中小彭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十分生动的,并不像电视剧里那样简单化和模式化。而主人公多鹤更是被塑造成为一个完人,在这个畸形的家庭里任劳任怨,做小环的受气包,严守自己是孩子生母的秘密,这哪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简直就是圣母玛利亚!对此,编剧林和平的解释是:这部戏主要突出的就是多鹤的善良、美好,为她设置另一面对剧情没有太多帮助。笔者认为,在影视艺术作品的创作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扁平化在当代电视剧中是不可取的,多鹤已经不是原著小说中有性格有脾气的真实的日本女人。其次,多鹤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既不符合艺术真实,也不符合生活真实。

总而言之,《小姨多鹤》的小说给人以震撼和思考,而电视剧只是众多荧屏“催泪瓦斯”中普普通通的一个。或许《小姨多鹤》凭借它大牌的演员、独特的选材、扣人心弦的人物命运和跌宕起伏的故事能够成为一部较为优秀的电视剧,但是主题的缺失让它很难成为经典。

电视剧的艺术性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剧已日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家庭伦理剧作为通俗电视剧的一种,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究其兴盛的原因,主要可以从受众方面和家庭伦理剧本身出发进行分析。

关键词:家庭伦理剧;受众

家庭伦理剧是一种以反映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为其主要内容的通俗剧,它构成了通俗剧创作的主要形态,或者说,它是以反映社会道德、伦理为内容的电视剧,主要采用的是通俗剧的形式。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伦理道德几乎是人人都会遇到的课题,因此,由它们构成的故事,最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和认同。

一、家庭剧受到受众喜爱的原因

家庭伦理剧以反映社会和家庭伦理道德为题材,它以广阔的社会为背景,以家庭为基本的表现对象,通过家庭中发生的各种事件,探讨爱情、婚姻、孝道等伦理道德问题,并将家庭伦理扩大到社会伦理。与一般主旋律电视剧将主人公在“公共空间”的活动作为叙事主干不同,家庭剧将镜头对准主人公的“私人活动空间”――家庭,以表现主人公在家庭生活中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情感纠葛以及在伦理亲情覆罩下的彼此间的情感故事。是一种写实的艺术形式。从其形式本身以及社会状况出发研究其兴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受众本身的差异。

电视剧作品是否被接受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其本身的质量,更主要的是观众先在的选择心理,即既定的期待视野。因此,不同的受众类型对电视剧的类型也有着不同的喜好。本文主要就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年龄差别。

受众年龄不同,对电视剧的选择、理解和评价就会有所不同。而家庭剧适合任何年龄段的观众观看。

2.性别和职业不同。

在日常生活,每个人都有家庭,而家庭剧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各类人群的喜爱。

3.地域分类,从宏观差别。

通俗电视剧可是分为海外通俗电视剧和大陆通俗电视剧。大陆电视剧的受众又可以分为京派、海派、西部、东北、岭南等类别,他们会选择与自己生长的环境更为亲切的电视剧类型来观看。各个地域都有其自身独有的家庭习俗,也正是这种特色使得本土人民感到亲切,其他地域的人民感到好奇而有兴趣去了解。

4.文化层次、艺术素养不同。

不懂视听语言的观众或许很难看懂影片的艺术性,但对于家庭伦理剧,观众即使看不懂其中的艺术性,也可能被其内容打动。

5.个性气质差异。

综上所述,由于家庭是关系到每个人的人生与生活的,因此,无论从哪种分类来看,它都能够植入到观众的生活中,因此也是受众最为广泛的一种电视剧类型之一。

(二)家庭伦理剧是最写实的电视剧类型。

首先,它的内容最贴近人们的家庭生活,最能使观众从中找到共鸣,触动受众的道德伦理底线,根据剧中人物的命运联系到自己的生活,迎合了受众的审美心理,从而为主人公出谋划策,为主人公的命运担忧。例如《王贵与安娜》这部电视剧,受到很多中老人朋友的钟爱,就是因为通过这部电视剧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人生,而我们这些晚辈也从中读出了自己的长辈的无奈与心酸,也体会到时代与伦理的变更。

其次,家庭伦理剧的时代性和地域性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性。因此对受众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例如《蜗居》,囊括着房奴、第三者、官员腐败的现实时代社会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以及上海这个典型的地域元素,触动着人们的道德底线,而正是这种时代性和地域性,使得观众更能理解电视剧,也更易被电视剧吸引。

最后,家庭伦理剧的形式也是最为真实的,家庭伦理剧采用平民化的创作姿态,更加注重叙事和情节的设置,同电影的高雅艺术性有所不同,电视剧的结构与叙事较为朴素。同时,家庭伦理剧中幽默风格的注入也是其兴盛的一个因素。

(三)家庭伦理剧中塑造的典型的人物形象也是其受欢迎的原因。

以《王贵与安娜》为例,安娜出生于上海,是大城市的人,在70年代,户口有时候就是身份的象征。王贵经人介绍和安娜相识并展开追求,可在那时,安娜对王贵的态度不光是没有好感那么简单,还有一种从骨子里的鄙视。安娜在初恋对象刘波和自己并不看好的追求者王贵之间犹豫着。王贵出生于乡下,同样在那个年代,这户口也就成了王贵的身份象征。作为一名老实的大学老师,王贵似乎注定要在这场不知对手的追求战中扮演一匹黑马。他憨厚纯朴的品质得到未来丈母娘的力挺。安娜妈把王贵当成女婿,甚至还自己倒贴嫁妆给王贵让王贵来充好人。安娜就这样被连哄带骗带强行的与王贵闪电成婚了。也正是由于这几个鲜明的人物特色构成了剧中的矛盾冲突,推动着情节的不断发展,这正是这样开起来并不和谐的结合适中老年观众追忆曾经那个年代的自己,而我们这代也仿佛看到了自己父母一带曾经的生活。又如韩国电视剧《妻子的诱惑》中,主人公具恩才是一个善良贤惠的小女人,因为太老实和男主角郑乔彬结婚,而成为郑家的免费女佣,处处受气。而申爱利,是一个心理阴暗的女人,总把责任推在别人身上,憎恨具恩才,是个自私自利的女人,但她身上有着天下女人最光辉的人性优点――母爱。为了孩子,她可以承受委屈,承受痛苦,做尽坏事,最终患上绝症。也正是因为申爱利的阴暗,改变了具恩才以往儒弱的性格,从此变得自立自强,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女人,也使申爱利受到了不少的折磨,但她本性依然是善良的,在她复仇的过程中得到了剧中完美男人闵建宇的深爱。而郑乔彬是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处处留情,同时又是一个窝囊的男人,被父亲瞧不起,被女人摆布。也正是这典型的人物形象以及鲜明的人物性格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以至于使观众对于129集的剧情也恨不得一口气看完。

(四)家庭伦理剧中所表现伦理亲情和在现实社会已经逐渐离我们远去的传统道德,实际上为当下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精神乐园。

也就是说,社会公众对社会中过度政治化的不满和对过度物语化的反感的失衡心理在家庭伦理剧中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宣泄”和“补偿”。特别像是在韩国的电视剧中,家庭观念被提炼出来,每个电视剧都很注重家庭成员的关系与矛盾,很多电视剧也主要是围绕各个家庭之间的纠葛而展开故事的。像《爱情是什么》、《看了又看》、《人鱼小姐》等,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展开故事的。而这种家庭的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开始慢慢变淡了,电视剧编导也正是借助伦理剧给大众一个传统家庭观念中的理想世界。

三、家庭剧对受众的影响

电视剧的终极接受效果是对观众的感觉方式、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进行模塑,是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的集中体现。是在迎合了观众的期待视野后,又以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和创新精神,打破受众原有的期待视野,从而获得新的超越。

(一)家庭伦理剧丰富了受众的日常生活。

就像《渴望》热播的时候,几乎是万人空巷,很多人都把下班后观看《渴望》当做那段时间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又如一些新的家庭伦理剧包括韩剧和美剧热播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朋友在追看,每出一集都会立刻上网观看。追电视剧似乎已经成为了当今的一种娱乐方式。

(二)家庭伦理剧对受众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

优秀的电视剧作品思想进步,观念健康,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能够充当受众的精神食粮。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塑造和改变受众既定的价值观念。像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它留给受众的是一种对于家庭与理想追求如何共存的思考,这就上升到了人生观的角度。像是《蜗居》中,姐妹两个海萍和海藻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追求也使得人物最后有着不同的结局,它也指引着人们去思考这两种生活方式的是非,从而改变自己关于人生的某些看法。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婚姻、爱情的理解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家庭伦理剧的影响。

可以想象,家庭伦理剧创作初期,高大全形象的创作也或多或少的考虑到了家庭伦理剧对受众价值观的影响。人们渴望成为那种完美性格的人物,而对这种道德伦理的弘扬也包含在人物性格中使受众得到教育。

(三)家庭伦理剧改变了受众的行为和风尚。

荀子在《乐论》中说,“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贺拉斯的“寓教于乐”都是在强调文艺对人和社会的效果。

通俗电视剧制造并扩大着流行,充当着公众行为方式的同一行样本,引领着时尚潮流。表现在衣着打扮、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可以说是对受众思想价值观念影响的重要表现形式。例如《蜗居》中,女主人公海藻在送爸妈去车站时穿的那件枣红色的亮皮马甲,在电视剧播出后在淘宝网上热卖,店主都纷纷表明是与海藻穿的同一款以吸引顾客购买。日韩剧的热播,使得很多年轻人竞相模仿剧中人,学韩语、染发、穿韩式服装;当今社会韩装在中国的盛行以及哈韩族的出现在很大意义是上取决于韩国电视剧的影响。而这一点也可以看作是受众思想价值观念改变的一种表现。

家庭伦理剧中的一些故事情节可能会给受众带来负面影响。像是剧中家庭暴力场面的存在,会使青少年对婚姻产生恐惧,对于物质生活的过度美化容易萌发社会的拜金主义等等。这也是国家广电总局对一些电视剧进行删减和禁播的初衷。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家庭伦理剧对受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家庭伦理剧的创作必须遵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将高尚的思想道德注入到家庭伦理剧中。倡导一种健康的格调,歌颂美好的人伦情感,展现生活的亮面,在大力弘扬新型家庭伦理的同时,引导人们建立和谐圆满的家庭关系。

参考文献:

[1]白小易.新语境中的中国电视剧创作[J].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电视剧的艺术性范文第4篇

一、引言

 

现如今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大众对现实世界的洞察能力与参与过程。然而,对于电影艺术与电视剧艺术的模糊认识,让人们对影视艺术做出了不同的反应与判断,如随着电视剧《红高粱》的播出,引发了观众对电影版与电视版《红高粱》的各种争论与不同的观点。

 

二、通过影视艺术的审美差异来分析《红高粱》

 

从艺术样式的规律看,电影与电视剧的相同点显而易见。作为电视节目之一的种类,电视剧的审美与电影有所不同,他们之间的不同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电视剧一般所反映的内容是大众所熟知或很容易被大众所理解与接受的,基本上是借助画面的运动来讲故事,重视情节的曲折复杂和故事的层层递进展开,所反映内容很容易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电视剧里面不少的对白或旁白都是大众化语言,所以它比电影更通俗易懂,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并广泛传播。

 

相比而言,电影比电视剧更含蓄地“说故事”,镜头语言较内敛,更注意拍摄技巧的运用,更高雅、精致地阐释对生命意义、人文关怀的理解,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精神领悟。电影是浓缩的经典,叙事手法复杂,观众要从开始到结束对影片有深刻了解才能明白其中揭示的社会现象、文化含义、人性异同等。

 

根据电视剧艺术的要求,电视剧版的《红高粱》一改电影版的思路,选择从“九儿”的女性视角出发,而并非男主角余占鳌,对九的童年往事也有了一个更完整的交代。故事主线变成了“一个女人的成长史诗”,九儿的大部分戏份不在单单是跟余占鳌的爱情较量上,新创朱豪三、大少奶奶、张俊杰这些角色、不仅丰满了那个年代的众生相,更起到了补充九儿的社会关系和人物性格的作用,赋予了九儿很多的智谋与性格。

 

电影《红高粱》是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重要作品,它通过大气磅礴、富于个性化风格化的电影语言,尽情展现了创作主体对敢爱、敢恨、敢生、敢死的自由精神与生命气度的独特感受和热情礼赞。电影中,方圆百亩的高粱地里随风摇曳的株株高粱,人迹罕至、充满神奇色彩的十八里坡,血的太阳血的天空血的高粱交织中与侵略者血战的造型画面,都迸射出电影语言特有的美学张力和艺术感染力,使观众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源于生命活力的冲动和对人的自由精神的讴歌。

(二) 电视剧的造型的艺术性要求不像电影那么丰富、精致与严谨,投入的制作成本往往也低于电影。在相同长度内,电视剧的镜头通常少于电影,在连续的集数中蒙太奇的节奏相对偏慢,镜头的表现如同日常生活那般平缓有序,慢慢展开,从一个场景缓缓步入另外一种场景或气氛。

 

在电影的创作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呈现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并创造了感人的艺术力。在流动的画面结构里面,蒙太奇成了最有效的创作方法,通过蒙太奇手段,电影的叙述在时间空间的运用上取得极大的自由,通过浓缩、跳跃、突变等,运用全景、远景来变现空间感,或者运用瞬间情调、场景的转换来使故事显得更加惊险刺激。

 

剧版《红高粱》设置了众多的人物,因而事件的发展也围绕着这些人物慢慢展开。人物的不同特点,随着剧情的发展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剧中“九儿”一出场就遭遇了人生的几大悲剧:亲爹不争气、亲娘被逼死、青梅竹马不能嫁、被土匪掠走、跟奄奄一息的麻风病人成亲……密集的矛盾冲突将观众牢牢抓住,同时也突出了“九儿”顽强、坚韧、不屈不挠的山东女人的气质。

 

而电影版《红高粱》在表现“我奶奶”独特性格魅力时,是运用电影的蒙太奇等手法来体现。片中“颠轿”一场,被誉为绝唱。迎亲途中,通过画面的组合剪切,体现轿夫颠轿的动作及神情,与“我奶奶”在轿中的动作画面剪切到一起,在隐隐中透露出“我奶奶”那不屈于命运与成规礼仪的个性。

 

(三)电视剧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它的情节安排与时空发展变化的随机性强,可以是短片、短剧,也可以是中长篇的连续剧,编导的主动性更强,电视剧的创作更贴近生活,并可以根据观众的审美需求与反应做出适当调整或延续。所以,电视剧比电影艺术更接近大众,观众也有更大的主动性与随意性,大众的生活心理节奏与电视剧更趋于同步。

 

电影基本上都是一种可以看完的单个剧本,其长度多为一两个小时,时空转换非常紧凑,在讲故事上比电视剧来得更紧凑与集中,矛盾冲突爆发的更快,所以,在同等时间里,电影展现的信息量远远大于电视剧,电影艺术比电视艺术更富于戏剧化。

 

剧版《红高粱》虽是根据原著改编,但又不同于原著。原著成功地创造了去政治化的主体,使高密东北乡借助“人道主义”变成了一处闪耀人性的圣地。而现今,随着《甄嬛传》等一系列“宫斗剧”的播出,《红高粱》也被顺时的改成“宫斗”,九儿跑到单家大院跟嫂子斗来斗去,这种改变,可以说成是顺应时下“宫斗”剧的改变趋势,迎合部分观众的口味,把今天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理念融取其中,但同时可能体现出的还是编剧想象的匮乏和保守。

 

电影版对原著做了大胆的精简,通过九十多分钟的剧情,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塑造了一批中国普通的老百姓群像,歌颂了他们敢生、敢死、敢爱、敢恨可贵的民族精神,同时也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格、心理、文化以及生存方式做出的思考。

 

三、结语

 

在影视一体化走向、影视互动的今天,电视剧与电影正自觉地相互渗透、多元交叉,电视剧和电影题材、内容等方面的重合,使他们原有许多共有的特性也相互融合。《红高粱》剧版的播出,虽引起了热议,使之不禁拿电影版与之相互比较。但从影视艺术审美差异方面考虑,艺术是朝多样性发展的,我们要客观的去看待在当今观众对影视审美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编剧及导演所作出的迎合观众口味的改编行为,让影视艺术相互学习相互渗透,去其槽粕取其精华,实现双方 “共赢”。

电视剧的艺术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视艺术;创造潜能;电子技术

        电视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和载体,而电视艺术是被电视传播的艺术形态,以审美为中心目的的电视文艺、纪实艺术,所以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造型,运用艺术审美思维把握表现客观条件,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审美为终极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称之为电视艺术。我们可以把现在荧屏上的节目主要分为三大类: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纪实),电视文艺(艺术)。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电视专题是用审美手段表现真实课题。电视文艺则是审美的艺术,是“诗意的栖息”。

        一、电视文学

        电视文学是指被电视化了的文学,其类型主要有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电视报告文学。

        电视小说的创作形态主要有两种:电视剧和电视的小说。电视剧改编时应强化戏剧性、冲突性并由导演完成改编,所以电视剧艺术本质上是导演的艺术。我们现在荧屏上看到的《红楼梦》《三国演义》《围城》等影视作品都是由著名小说改编而来。

        电视报告文学是将真实和虚构融为一体,兼具新闻性和文学性的体裁。它具有鲜明的新闻性,报告的对象皆为真人真事,伴随当事人现身说法的同期声和生活复原的现场声,并不时有长镜头的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典型形象的塑造,乃至抓拍转瞬即逝的细节捕捉都体现了其浓郁的文学性;最后,它还具有深刻的论辩性,要求创作者对生活做判断,包括是或非的自然判断、善或恶的社会判断、美或丑的艺术判断。例如1989年郑明作品《半个世纪的爱》,在各种思潮入侵的拍摄背景下,描写了十四对金婚夫妇一种人类生活的美,体现了艺术作品最终关注的是生命。

        二、电视艺术片

        电视艺术片广义上指凡是具有艺术性、审美价值的作品。狭义上是指一种独立的艺术片种。其类型包括:电视风光艺术片、电视风情艺术片、电视音乐艺术片、电视舞蹈艺术片、电视专题艺术片、电视文献艺术片。

        电视风光艺术片是主观的、表现的、审美的。它营造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社会情状等客观存在和思想感情、观念意识等主观看法的融汇达到一种美趣境界从而悦耳悦目(如《西藏的诱惑》中佛光绿洲净土所体现的朝圣精神);它抒发感情,通过造型语言、音乐语言、诗话解说达到悦心悦神的情趣目的。它蕴育哲理,思想深蕴含蓄而不外露,体现了悦意悦志的理趣精神(如《西藏的诱惑》中宗教苦行僧代表艺术圣殿艺术教)。

        电视音乐艺术片相对于电视音乐节目原艺术、一次性、短命的特征来说,是电视化视听再创作的永恒作品。它以音乐艺术为母体,以符号语言为依托,完成音画的组合。

        电视舞蹈艺术片通过电视化的手段展现了舞蹈、音乐、电视、数字特技多元的美。

        三、电视剧

        电视剧是指运用电视艺术和技术手段,融文学、戏剧、电影的诸多表现元素,构成故事性较强,易于在电视屏幕上播出,以家庭传播方式为主的视听叙事形态。其主要类型有:电视小品、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 

        电视剧观念的变化和演递:1958年直播电视小戏《一口菜饼子》标志着电视剧的诞生,这时的直播电视小戏还是遵循戏剧创作模式体现戏剧美学。1976年电视单本剧的出现使电视剧发生了质的变化,其由室内转向室外、演播室大景转向实景、三维空间转向多维空间、时空束缚转向时间自由体现了电影美学。1980年电视连续剧的出现使电视剧更新为电视美学,其具有审美特征长,以及多极艺术形态、体现了广阔社会内容和漫长人生命运满足观众长期收看、跨越模仿戏剧电影阶段的创作特征。1985年电视剧的题材样式风格拓展,具有诸多美学形态兼容的特征,多元形态电视剧形成多元美学。而电视剧真正成熟时期是伴随1990年长篇电视剧《渴望》的出现,至此电视美学得以完善。

  四、电视综艺节目 

        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近些年走入规范化、模式化、定势化的困境,必然导致走向死亡。要进行挽救必需走电视化道路给予电视化处理,如由纪录传播转化为电子创造的手段电视化;由语言单一转化为语言多元的语言电视化;由时空束缚转化为时空自由的时空电视化;由线性思维转化为场性思维的思维电视化。

        电视综艺节目的主要类型有:电视综艺晚会、电视文艺节目、电视综艺栏目、电视选秀节目。电视文艺节目的主要特征是走向自然时空、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场信息的艺术体现。电视综艺栏目的主要特征为发挥栏目化的优势、文艺样式的多元化和节目主持人的风采展现(如《魅力12·阿诗玛》中的主持人董卿就是美的化身)。

        五、电视纪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