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讨论法教学方法的案例

讨论法教学方法的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讨论法教学方法的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讨论法教学方法的案例

讨论法教学方法的案例范文第1篇

一、行政管理学常用的几种基本教学方法的评价及要求

在行政管理学的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专题讨论法、现场观摩和自学法。要做到优选教学方法,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这几种教学方法,明确它们各自的特点、局限性及在运用中的要求。

(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简练、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解释概念、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却是行政管理学课程中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解释、分析、论证时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讲授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系统性强,适用范围广。它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力求语言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把抽象枯燥的概念、理论讲得生动形象,把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行政管理学的各种教学方法,都必须辅以讲授法,使其相互配合。但是,讲授法不容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所以在运用讲授法时,一方面要求教师经常接触并了解政府工作实际和加强与政府部门联系,讲授紧密联系政府工作的实际,注重实践性。另一方面,讲授不能采用单一的注入式,要注意讲授与启发相结合,将讲授法变成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抓住重点、难点,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平铺直叙,照本宣科,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行政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指教师就实际中的某一典型的行政管理或公共政策问题,只为学生提供背景情况,并指出面临的困境或几种选择,但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机会。

案例分析法是由选择或编写案例、组织案例分析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总结等几个环节组成。案例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和学生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学效率较低,有时会使部分学生望而生畏,也很难确保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所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首先要求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准备较好的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其次,在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之前,教师要做些必要的说明与铺垫,使学生能尽快进入实质性的分析讨论,避免跑题、离题。再次,要求教师能够针对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综合分析、评讲。

(三)现场观摩。现场观摩就是让学生直接接触现场,了解政府部门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的实际工作情况,最大的优点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直接感受行政管理工作实际过程。现场观摩要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要建立起与政府有关部门的经常性联系,现场观摩要能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协作,并能聘请懂得行政管理理论和具有这方面实际工作经验公务员作为指导教师;第二,所选择观摩的政府部门的工作实际必须与教学的理论紧密结合;第三,教师必须熟悉所观摩的政府部门的基本工作性质。

(四)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是通过设定一定的工作场景,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开展相应的活动,使其体验到工作的情景和自己扮演角色的感觉,为他们将来从事相应的工作培训技能,积累经验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和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方面,成效明显。这种方法可以利用录像设备,使同学能通过看录像体会自己的表演,或开展讨论,教师学生一起对各种角色进行评论。在进行情景模拟教学时,要求指导老师懂得政府工作实际或具有这方面实际工作经历与经验,也可以聘请在政府有关部门工作的人员作兼职教师,参与情景模拟教学。

(五)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个中心问题,通过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并加以总结,从而获得知识、训练能力,达到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讨论法的模式是:提出问题,讨论发表意见和看法,分析、总结意见和看法。讨论法的特点是通过对教师布置问题的讨论,可以明辨是非、纠正错误、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主体的地位。

讨论法需要有充裕的时间作为保证,有时容易出现冷场或者讨论的主题不明确或离题太远失去控制的情况。所以,在运用讨论法时,教师要有较强的事前、事中控制能力和适时、适度控制能力。要求所布置讨论主题明确,讨论前教师也要作必要的启发与引导,使学生能紧扣主题,尽快进入实质性问题的讨论,避免由于冷场或扯得太远而浪费时间。

(六)自学法。自学法也称为自学辅导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写读书笔记、完成练习作用等任务,独立地进行学习以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自学法的模式是:提出提纲,阅读教材,解疑析难。自学法的特点是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能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地给予具体指导,如编写自学提纲、编拟思考题,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增强自学能力。

二、优选教学方法的程序

按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选择教学方法的程序,包括三个步骤:一是明确选择标准)二是尽可能广泛地提供有关考虑方法,便于教师考虑和选择)三是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

参考巴班斯基的理论,结合行政管理学的课程特点,可以将选择教学方法的程序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把握大纲,分析教材,确定目标。因为教学方法始终受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约,因此,选择教学方法,必须首先了解大纲的精神,理解教材的特点和编写意图。

第二步:列出可供选择的几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的组合。行政管理学的每一部分内容都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列出可以选用的几种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既可以直接考虑采用综合性教学方法,也可以将有关的教学方法加以组合的办法。特别是后一种情况,在行政管理学教学中往往被大多数教师采用,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一节课中教材知识呈现的先后顺序,分阶段来考虑选择教学方法。

第三步:综合比较,选择教学方法。对所列出的几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的组合,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教学效果较好的1-2种教学方法或组合。

以行政管理学中行政职能一章为例,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和步骤。一般行政管理学教材中该章内容分为行政职能概述、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三节。大纲要求“理解行政职能的含义、特点以及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掌握行政职能体系中的行政管理的一般职能和行政管理的特殊职能)了解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理解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的必然性和基本内容与方向。”教学的重点是行政职能的含义、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以及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的必然性和基本内容。因此该章节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使学生理解行政职能的含义和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理解并掌握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的必然性及方向,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的教学目标,可以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案。当然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不只这几种。从表中的四种教法的选择和设计中可以看出,方案一主要采用的是讲授法,并配合自学辅导法、练习法。方案二主要采用的是自学辅导法,配合练习法和讲授法)这两种方法体现了一法为主、多法为辅的思想。方案三、四则是将一些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加以有机结合,是被广泛采用的方案,也体现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思想。在暂不考虑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的前提下,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种方案都可以,但若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角度来看,选用方案四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优选教学方法的原则

基本教学方法和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选用教学方法,应当坚持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一)择优原则。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特点,亦有它的不足之处。教学实践表明,不同的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不相同的。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具体因素,选择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或几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当然,没有最优方案,只有满意方案。

(二)多样化、综合化原则。任何教学方法总是跟具体的实际条件联系着,在行政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每节课的内容互不相同,各班级学生知识基础、群体性格存在着差异,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水平和个人特征也存在差异,因此,不能把某一种教学方法奉为万能的法宝,应该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且使它们合理地和有效地相互组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不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只采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博采众长,加以综合运用。

(三)相关性原则。制约教学方法运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权衡利弊,抓住有利的主要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例如,有的课运用讨论法费时较多,但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好处,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就要用讨论法进行教学。如果教学时间实在难以调剂、安排,也可以采取其它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教学方法的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0-0048-04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

建构主义是由瑞士皮亚杰提出的一种认知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后经不断发展,建构主义理论被逐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主要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等六个方面。与传统教学观不同,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纯粹客观的反映,而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知识不是教师传递的,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学习者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途径,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其意义学习。教学活动从以教师的“教”为主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主,要求学生在复杂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相互交流和质疑,以完善知识的形成。

二、国际贸易理论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知识面广、理论性强等特点。传统教学模式以讲授法为主,是一种知识灌输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充当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教学方法有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国际贸易理论作为一门理论性课程,向来是较难被学生接受和喜欢的,因为学生首先会对其实用性提出质疑,认为所学的理论不能被运用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并且由于理论学习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如果再运用单纯的讲授法来教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很少,并且认识不到课程的实用性,更难以对课程产生兴趣,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意愿,结果就造成老师讲得辛苦、学生却不容易接受的局面。

(二)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使用讲授法教学,教师硬性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还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对知识并没有充分地理解,更谈不上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学目的难以实现。

三、建构主义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教师指导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起新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运用也日益普遍,将其运用于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教学,有助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都是可以较好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即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一般需经过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准备工作是决定教学能否成功的前提条件,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师首先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并具有一定理论价值的案例,将理论和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出教学内容。案例的难度应适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最好选择该领域的经典案例或近期发生的重大经济事件。以“反倾销”这一知识点为例,年内热点的“中国光伏产品遭遇欧美反倾销”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是迄今为止对我国最大规模的贸易诉讼,具有分析讨论价值。接下来,教师要设计针对案例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要能起到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结论的作用。如上文所说的案例,就可以从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出反倾销的定义、实施条件、我国目前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等知识点。另外,教师还要大致设定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时间,以便对教学进度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教师在选定及设计好案例之后,要提前一至两周将案例发放给学生,由学生做相关的准备工作。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因此要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每组人数大概为4―6人。分组原则以学生自愿为主,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如一组中男生和女生的数量要保持一定比例,平时比较活跃的学生和比较内向的学生也要搭配开,等等。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如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拿到案例后,学生要阅读案例,查阅相关资料,积极思考,通过小组内部汇总和讨论,初步形成案例中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写出发言提纲。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给予必要的指导,并对发言提纲进行检查及审批,以保证课堂发言的质量。

2.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主要指课堂讨论阶段,这一阶段以学生的陈述和讨论为主,每个小组由一名同学陈述本组的观点,发言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发言完毕,如果其他小组的同学有疑问,发言的同学及小组其他成员都可以做出解释。教师在大部分时间里要认真倾听,鼓励学生发言,暂不作评论,必要时给予适当提示和建议,保证讨论方向正确。

3.总结阶段

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性,对案例的分析可能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讨论结束后及时总结,对学生的分析和发言进行评价,将学生的各种意见进行比较,肯定其中正确的观点,同时对有偏颇的观点加以指正,进而引出案例中包含的知识点,必要时还可以和学生进行再讨论。

在听取教师的总结和意见后,学生要对自己的分析进行思考和总结。可以是规律和经验的总结,也可以是对获取这种经验和知识方式的总结,明确自己在案例分析中的所得和不足,以便在今后学习中不断进步。最后要形成书面总结报告,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

(二)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从实施过程来看,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比较类似,都是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解决问题,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以及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不过二者仍有明显的区别。

案例教学法是就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所得出的结论是针对该案例的解决方案,而讨论法一般不依附于具体案例,是就一般性问题展开讨论,所选问题往往是比较具有争议性的,容易产生不同意见,具有讨论价值,所得出的结论也更具有一般意义。

在实施讨论法时,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对讨论题目的选择。一个好的讨论题目应该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经济热点,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并且难度要适中,太难或太易都达不到预期效果。例如在学习了“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一章之后,可以“中国有‘世界工厂’之称,你如何看待?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如何?”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对我国在当前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及今后的发展道路有更深刻地认识。

有时还可以选择一些争议性比较大的题目,让学生产生不同意见,进而展开辩论,课堂气氛会更加热烈,效果也会更好。如“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大背景下,中国应该选择自由贸易还是保护贸易?”一部分学生会认为自由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更有利,而另一部分学生会主张实施保护贸易。通过辩论,学生必然会对不同贸易主张有更深刻地理解,也会对目前我国所处的经济形势和战略选择有更全面的了解。

(三)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创设真实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积极有效地运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完成既定任务的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法最根本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不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任务驱动法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创设情境

首先要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贴近现实的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会对知识有更直观生动的体会,这是知识构建的前提。例如,在讲到“关税”一章时,可创设“关税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这一学习情境,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和调查分析,了解关税的相关内容。

2.确定任务

在创设的情境下,教师需确定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具体任务,交由学生去完成。要根据教学需求,将总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将总任务分解成若干小任务,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如上述情境下,总任务是了解关税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可以将其分解成“我国拥有私家车的现状”、“我国拥有私家车状况变化的原因”、“进口关税下降对汽车价格的影响”等小任务,最后落脚到“关税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这一总任务上。

在确定任务时,要注意任务应该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同时任务难度要适中,要与学生知识储备相一致,并且要具有可操作性。要避免任务的形式化和简单化,不要出可以从课本上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如“什么是关税”、“关税有什么作用”等,这样的问题不需要学生研究探索,违背了教学初衷。

3.自主学习

在任务驱动法中,学生是主体,在确定任务后,就要把任务下发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指导,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但不要对学生的思考进行过多干预。任务驱动法与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一样,也是采用学生分组协作的形式,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分工合作完成。各小组完成后在课堂上进行陈述,之后小组之间还要进行交流,如有不同观点,可进行讨论甚至辩论,在此过程中使知识进一步得到完善。

4.总结评价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对任务完成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使学生对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更清晰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评价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任务本身的完成情况,即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自主学习、与同学协作等各方面能力的评价。

四、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特点

相比于传统讲授法,上述几种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是开放式、互动式的,在提升教学效果方面有其自身特点和优势。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讲授法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只需要知道“是什么”,只注重结果却忽视了过程,久而久之,学生懒于思考,甚至丧失思考能力。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中,教师不会直接将结果告诉学生,而是给出一个具体案例、问题或任务,通过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结论。因此,学生独立思考是决定这类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念将发生转变,由注重知识变为注重能力,使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很好锻炼,这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国际贸易理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生本来学习兴趣就不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讲授,学生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而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由于大部分案例和任务并没有统一答案,学生在思考和讨论过程中可以多角度理解问题,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使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重视双向交流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中,不仅强调学生积极参与,而且教师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要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设计出与学生实际水平相契合的问题;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地提示和引导,以确保讨论的正确走向;必要时还需要和学生共同思考;如学生提出疑惑或反对意见,老师要正确解答;最后还要就学生的发言和讨论做出评价。因此,实施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以及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四)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不仅枯燥,而且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理论包含于具体情境中,让理论在实践中得以运用。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学生会切身体会到理论不是空而无用的东西,并且会对理论有更具象化的理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的本质和内涵,而且由于是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印象会尤为深刻。

(五)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参与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要做大量工作,每个环节都对他们能力的提高有显著帮助。首先,学生要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这就需要明确每个人在小组中的分工,并协调大家的行动,从而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在分析和讨论中,学生需要积极发言,从而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最后要将分析结果形成文字,这要求他们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而整个教学又是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过程,因此,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中,学生们最终得到的不只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这些能力的培养。

(六)集思广益

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会展开激烈的探讨甚至争论,一些新观点往往在这种探讨和争论中诞生,而这些是在教师单一讲授的课堂上难以得到的。建构主义教学方法调动的是集体的思想和智慧,更容易打开思路,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同时会让学生认识到:教科书上的不一定全是正确的,正确的也不一定全部能在教科书上找到,由此也将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五、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尽管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面优势明显,但现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困难。

(一)时间和精力的限制

相比于讲授法,建构主义教学方法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包括课前准备、课上讨论以及课后总结,都非常费时费力。如果课时数比较少,要实施这些教学方法就会占用更多教学时间,影响正常教学进度。建构主义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更多精力,做更多工作,如果学生因为繁琐而不积极主动参与,就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效果难以控制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对教师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教师要结合理论创设适合的情境,对理论和案例要非常熟悉,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案例做出较为深入和细致的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掌控讨论进展和方向,调节课堂气氛,使讨论在热烈、友好而积极的氛围中进行。对新教师来说,要达到这些要求有一定难度。另外,在教学评价时会带有更多的教师主观意见,使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影响。

(三)学生参与热情不高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课堂主角的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然而,因为习惯了长期以来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表现机会,所以对于新教学方法会有些不适应,不敢或不好意思发言和参与讨论,可能会使课堂出现冷场的局面。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本身对理论课就没有兴趣,认为在以后工作中用不到这些理论,所以对新教学方法也缺乏热情。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师的积极性。

六、更好地实施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建议

鉴于上述种种局限性,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不能被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补充,手段适时适量地使用。当然,其中一些问题也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解决,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使用尚不普遍,学生对其也不是很了解,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做充分说明和介绍,让学生了解这些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和教学安排,明确其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应制定好考核机制,以分数作为激励手段,根据每位同学所做的工作来判定其应得到的分数,并将分数作为期末总评的一部分。

(二)提高教师的水平和能力

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因此,教师水平和能力提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方面取决于教师本人的努力,另一方面需要学校扶持。在有些院校,只有一名教师讲授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缺乏和其他教师交流的机会,使其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学校应组织教师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加强对教学科研扶持力度,同时加强与其他院校的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 欧阳芬.多元智能与建构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 刘二丽.《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8,(8):232-234.

[3] 胡萍.国际贸易学教学改革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5上):123-124.

[4] 王成林.《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高教论坛,2010,(6):84-86.

[5] 闫云仙,马利锋.高等农业院校《国际贸易》案例教学的探讨[J].吉林农业,2012,(3):243-244.

[6] 李媛娜.对《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消费导刊,2010,(5):181.

[7] 李兴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4):239-240.

讨论法教学方法的案例范文第3篇

一、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就业教育起步较晚,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对其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具体落实效果不够好。首先,许多学生存在功利主义,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就业过程中起不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又不像专业课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因而不想学、不爱学;其次,学校在课程建设上的力度不够大,平时还是更多地考虑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提高,导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课时少,教师不专业;第三,大部分家庭更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清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性;第四,国家虽然从不同层面强调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措施。

2.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上,多数高职院校起步较晚、师资力量薄弱,缺少专门人员研究教学;教学以讲座或理论课的形式进行,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多数教师本身没有做职业规划的实际经验;对于课程的评价形式也更多体现在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上,而作为最重要的作业――职业生涯规划书,其质量很难保证。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常用教学方法

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短时间迅速产生大量想法的一种群体决策方法。这种方法有效摆脱了过去群体决策中易于屈从权威和大多数人意见的不利影响,能够有效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头脑风暴法在应用过程中最好分组进行,一般8~12人一组效果最佳。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巧妙地控制学生思维方向,引导学生对提出问题进行简短表达,并在学生回答的同时记录学生回答的信息,不管学生回答问题是否客观、是否符合实际,教师决不能批评学生,要鼓励学生发言,而后对发言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2.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通过对现实或模拟情景中事件的分析、研讨和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该方法学生的参与性较高,学生能够在没有实际生活压力的情况下练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要点的理解。在实施过程中,案例分析法需要老师在案例选取上下工夫,深入了解案例并准备好应对学生可能会提出的各种问题,一般按照介绍案例、分析案例、针对问题讨论发言、总结等几个过程进行组织。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控制发言方向。

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套剧本,由学生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角色扮演法具有有效利用资源、模拟环境安全、学生积极性高等优点,但要想利用好这一教学方法,需要提前做好大量准备工作,如准备剧本、找“演员”、提前演练等,表演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值得注意的是,角色扮演是经过精心准备和模拟演练过的场景,与现实生活有一定差距。

4.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访谈者与受访者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受访者相关情况的方法。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引入对自己崇拜的或者认可的职业人士的访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目标行业、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目标职位的胜任条件与资历要求等。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做好访谈准备,如如何选择访谈对象、制订访谈提纲、如何选择访谈方式等等,在访谈过程中做好访谈记录,访谈结束及时撰写访谈总结。

5.讨论法

讨论法教学方法的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药事管理学;学生参与;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a)-0135-02

Application of students' engagement teaching methods on Pharmay Administration

LI Wei-nie

Hainan Medical College,Hainan Province,Haikou 571101,China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content of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has strong applicability and practicality,we must explore th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pharmaceutical activities. In this paper,through continuous exploration, we put forward four kinds of student's engagement teaching methods,including:social investigation method,research and discussion method,case analysis method,the real demonstration method.Application of four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has achieved good teaching effect,and has been approved by the students.

[Key words] Pharmacy administration;Students' engagement;Teaching method

《药事管理学》课程是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医药市场营销方向)的必修课,但由于《药事管理学》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单纯基于教材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方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考后即忘,缺乏对药事政策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因此,必须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1-4]。为了促进学生参与课程教学,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药事管理学》课程总结出了四种教学方法:社会调查法、研究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物展示法。

1 促进学生参与《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方法

1.1 社会调查法

社会调查法是指在讲解药事法规基本内容后,教师选定与药事法规相关的调查主题,指导学生完成调查问卷,制定调查方案,执行实地调查,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完成社会调查报告的一系列过程。如在《药品广告管理》一节,在讲解了《药品管理法》、《药品广告审查标准》、《药品广告审查办法》等对药品广告的审批规定、禁止性内容规定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调查问卷《海口市消费者虚假违法药品广告态度、行为、认知状况的调查》,学生利用假期到海口南站、明珠广场、百汇广场等人群密集的地方进行了抽样调查,共获得了1041份有效问卷,形成了数据详实、内容完整的调查报告,得出了以下结论:消费者总的知晓度较低;消费者对不同变量的知晓度不一致;文化程度是影响消费者知晓度的重要因素;职业对消费者知晓度影响显著等。针对违法药品广告屡禁不止、消费者知晓度低这一难题提出了3条具体措施:加强药品广告监管,从经济罚、资格罚、名誉罚三方面加大对违法医药企业和广告媒体的惩罚力度;普及消费者的药品广告知识,提高消费者辨别虚假违法药品广告的能力;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宣传系统性机制,将药监资源、媒体资源、大学生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共同促进药品广告科普知识宣传的实效性。

1.2 研究讨论法

研究讨论法是指以教材知识点为基本研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质疑、讨论、解疑的机会,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将学生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5-6]。如在讲授、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形成、作用、具体措施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了目前部分零售药店为了扩大销量,在销售处方药时不凭处方销售的现象,要求学生查阅文献及网络资源,结合自己思考找出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在课堂讨论上,大多数学生都找出了问题的根源,即医院对药品处方权的垄断和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量受阻这一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处方药销售利益链上医院、药店、消费者三方博弈的市场模型。然后提出了使医药分家、医生和药品销售之间的利益脱钩,医院药品销售和药店药品销售两个市场合二为一,促使不同疗效和价格的药品在市场形成充分竞争等解决措施。

1.3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在讲授《药品管理法》相应的条款规定及法律责任后,将药品生产、药品经营、药品监管执法等案例交给学生进行案情梳理、案件定性、法律责任处理[7-8]。这是《药事管理学》课程中应用最为频繁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收集既包括社会上实际发生的大案要案,如“齐二药事件”、“亮菌甲素事件”、“欣弗事件”等,也应根据特定知识点编写一些小案例,如“无证经营”这一知识点就专门编写了“某药店负责人袁某涉嫌无证照经营药品案”。因为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发现刚开始学生往往存在一种心理障碍,认为断案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自己没有分析案情的专业水平。如果一开始分析案情就比较综合、复杂,学生会感到非常困难、无从下手。所以,刚开始教师分析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涵盖知识点比较单一的小案例。当学生建立了自信心和一定的分析能力之后再让其分析综合性的案例。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通过教师逐步的提问式的启发和引导,发现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生活经验对案情进行比较详细和透彻的分析。

1.4 实物演示法

实物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向学生演示实物和对实物进行描绘,传播知识的方法。由于《药事管理学》课程中所涉及到的许多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实物来进行证实,强化学生对知识直观的记忆和判别,所以实物演示法也是相对应用得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讲解《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管理规定》内容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合格和不合格的两种空药盒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让其根据法规要求一一进行对比辨别,找出不合格空药盒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不符合规定之处。由于实物教学法是让学生根据自己亲眼所见将知识点和实物进行对比得出结论,所以对知识点的掌握比较牢固。

2 四种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

2.1 分班对照实验

为了了解四种教学方法所获得的教学效果,教师进行了对照实验。分别抽取了本校药学专业本科1班和2班作为空白组和实验组,讲授《药品信息管理》一章中关于《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管理规定》,空白组以教师理论讲解为主,实验组采用了研究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物演示法。采用同一份试卷笔试统计不同组得分,空白组49名学生,平均分为77.91分,标准差为12.27。实验组52名学生,平均分为85.79分,标准差为4.59。两组间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调查问卷

为了考察学生对四种方法的评价,教师针对实验组设计了调查问卷,考察学生认为四种方法对相关能力的提高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分别为作用较大、作用一般、没有作用,统计结果为选择该项的人数及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共获得有效问卷52份(表1)。

统计结果表明,社会调查法在加深学生对社会现状的了解、培养论文撰写技能上帮助很大;研究讨论法对于学生增加对社会现状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上帮助很大;案例分析法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上帮助较大;实物演示法对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上帮助很大。由此可见,学生对四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还是比较肯定和认可的,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对于个性鲜明、渴望展现自我的当今大学生来说,单纯教师讲授学生听的传统方式往往比较枯燥和乏味。高校课堂教学必须积极探索并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参与课程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蓬,杨世民.药事管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

[2] 雷志钧,雷琳,桂卉,等.《药事管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齐鲁药事,2010,29(10):627.

[3] 杨晓莉.药事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药业,2009,18(18):18.

[4] 陈洁.浅谈药事管理学几点教学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1):48-49.

[5] 崔晓鸽,杨金枝.药事管理学课堂教学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3(2):113.

[6] 丛军兹,王景欣,王广伟,等.药事管理学的教学体会与教学方法探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31(3):108.

[7] 陈静,储文功.建立《药事管理学》案例库的几点思考[J].药学实践杂志,2006,24(4):243.

讨论法教学方法的案例范文第5篇

1.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教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最早被运用于法律教学,后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定义,学者说法不一。哈佛工商学院曾将案例教学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有学者认为,案例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对象和重要参与者,依托基础知识点,选取典型案例分步骤、有层次地开展的一项基础教学活动,它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延伸,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进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也有学者认为,案例教学是教师为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课堂理论教学质量及检验理论教学成果而设计的围绕案例展开讲授、互动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及教师点评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称。无论哪种定义都认可案例教学法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缩短理论与实践距离的作用,认为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是所有行为学科、应用学科中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就经侦教学而言,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结合具体教学情境,选择和引入经侦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探讨,从而培养学生的经侦思维和经侦意识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总和。

2.案例教学的分类。

学者关于案例教学分类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林维业认为,案例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六种,即案例讲解式、案例播映式、案例讨论式、案例实验式、案例模拟式和案例研究式;宫路则指出,哈佛的教学经验通常将案例教学分为问题评审型、分析决策型和发展理论型三类。结合经侦课程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经侦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案例教学操作模式主要有三种:案例讲解法、案例讨论法和案例模拟法。

2.1案例讲解法。

传统授课过程中,教师通常以知识点为框架,通过理论讲授的方式进行讲解释义。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通常会选用某个案例适当讲解以引出或说明某个知识点,这便是案例讲解法。在经侦授课中,这种方法被普遍采用。如在讲解集资诈骗案件的认定与侦查时,针对“不特定多数人”开展集资行为是认定该罪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案件的侦办过程中必须注意收集这方面的证据,准确对行为进行认定。传统理论授课方法不易使学生理解、掌握并引起共鸣,可通过案例讲解法选取当前发生的热门案例对集资诈骗中的“不特定多数人”要素进行阐释和印证,将“不特定多数人”这一抽象概念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使之具体化,让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感性认识,正解理解和把握集资诈骗认定中的界限,最终达到真正掌握课堂理论教学的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和牢固掌握经侦理论知识的作用。

2.2案例讨论法。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选取某一典型案例并对其关键性问题进行归纳,而后组织学生围绕案例针对关键性问题展开讨论的教学活动。这种方法在经侦授课中使用率也较高。通常两种情形下可采取此教学方法:一是为引出某个重要的知识点而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往往此类知识点在教学内容中属于重点、难点问题;二是为检验过去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已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讨论的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经侦理论分析具体案件。如在洗钱犯罪案件侦查的讲解过程中,可以精挑案例、合理设计,引导学生对洗钱犯罪的主观“明知”问题进行讨论,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正确认识“明知”内容,把握在侦查过程中如何证明行为人的“明知”状态,需要收集哪些证据、证据规格如何等。通过这一系列设计与讨论,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认真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和实际办案能力。

2.3案例模拟法。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教学方法最接近于哈佛案例教学,实质就是一种全真模拟办案。教师通常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典型案例,通过合理地再加工和编排,要求学生按照给定的案情和办案条件,结合实际办案流程进行模拟办案。由于经侦案件的复杂性和教学条件的有限,这一方法运用并不多但并不代表在经侦教学中毫无用武之地,通过合理挑选案例、精心设计环节仍可在经侦教学中使用这一方法并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如在讲解合同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时,可选择当下高发常见的典型合同诈骗案件,精心编排、设计,分配角色、准备角本、设计场景、准备道具等,通过小情景剧的形式展现案情,并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模拟办案程序各环节,侦查办案。这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高、锻炼程度最大,对学生巩固经侦理论知识、提升综合办案能力的作用也最为明显。通常,在模拟演练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过去所学知识的不足,主动寻求解决办法;模拟演练结束后,通过学生反馈可看出案例模拟法对提升学生的侦查技能、巩固经侦理论知识大有裨益。

二、案例教学在经侦授课中的作用和价值

1.案例教学在经侦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经济案件藏身于大量的经济事务之中,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经济知识与社会经验,引入案例的形式可让学生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有更多的认识和体验,达到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案例讨论法和案例模拟法中,学生要做大量课下工作,包括查阅资料、整理课堂发言讲稿、及时记录不同意见、对不同观点提出质疑、摆事实讲道理、对己方观点进行陈述并详细说明理由与依据、对办案环节中所涉及的所有法律文书要进行制作与整理、对重要的影响定罪量刑的案件事实部分要通过合适的方式予以固定和呈现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查询检索能力、证据提取和固定能力等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案例教学在经侦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案例都经过授课教师的精心选择,较为形象生动,有具体的人物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有扣人心弦的办案过程,与专业课相对抽象、枯燥的概念和原则相比,更容易引起学生关注、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

3.案例教学在经侦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最终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案例讲解法、案例讨论法、案例模拟法均是因有更生动的展现方式、更具体的呈现内容,使得学生在对理论知识点的把握上理解更深刻,记忆更准确、牢固,摆脱了过去一味地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活学活用,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学生参与程度较高的后两种案例教学模式中,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逼迫”学生不断巩固过去所学知识,主动弥补知识盲点和薄弱环节,以用促学、以用促记,最终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来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案例教学在经侦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在有限课堂时间内“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程度高、教学互动性强,学生不再是“填鸭”的对象,而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这种角色的转换不仅有利于学生参与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潜能的发挥,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识,形成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案例教学在经侦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切实提高实际办案能力。

传统教学更强调知识的体系性,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难免为顾及知识结构的体系性和完整性而减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忙于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灌输”“填鸭”;而案例教学更为重视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教学特别是模拟教学法的运用,让学生全真模拟办案,按照实际的办案工作流程,全程介入、亲力亲为,其接报案能力、案件审查能力与侦办能力、卷宗制作能力、指挥能力等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6.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发现理论教学的不足,实现教学相长。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案例讨论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往往能从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分析、争辩中发现亮点,某些问题可能是过去未曾关注或思考的环节,在学生讨论中这些问题被提及或放大,促进教师对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研究与探讨,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在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关于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最核心的要素是案例,所选用的案例质量直接决定案例教学的成效。要想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的,所选择的案例应具备真实性、启发性、针对性、时效性、代表性、综合性和多样性。强调案例的真实性,就是指所引用的案例不能是虚构的、编造的、假想的,必须是来源于经侦实践的真实发生的案件;强调案例的启发性,就是指所引用的案例应有利于激发学员对其产生兴趣和思考更深层次问题;强调案例的针对性,是指所引用的案例既要密切联系经侦专业实际,紧跟经侦工作发展趋势,解决经侦工作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又要与教师所讲述的知识点紧密关联,案例引用可达到引出或论证课程中的理论观点作用;强调案例的时效性,是指所引用的案例不能太旧、太久、太过时,应当是最近几年发生的案件,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体现出犯罪的时代特征和现代侦查手段与理念的变化;强调案例的代表性,通常是指所选用的案例必须能够突出反映经侦理论某方面的共性问题或覆盖经侦理论某个问题的重要特征,案例的运用能集中体现、揭示共性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反映经侦工作中的普适性规律;强调案例的综合性,是指所选用的案例应涉及多种侦查措施与手段的综合运用,所反映和涉及知识点也应是多方面知识内容的整合,只有具备这一要素,才能保证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体系性和知识运用的整体性;强调案例的多样性,是指所引用的案例既要有已有确切答案的案例,也要有争议较大、尚无定论的案例,既要有成功侦破的案例,也要有在侦查过程中遭受挫折的案例。实践证明,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错案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更能达到发人深省、启发思维的作用,能促使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分析案情、处理案件,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

2.教学过程的设计。

与传统授课形式不同,案例教学在授课内容、方式和程序上也有特殊的教学设计要求,能否取得预期教学效果与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有紧密联系。在案例讲解法中,教师主要根据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选择合适案例,在厘清案情的基础上对所要讲解案例的内容和讲授环节、方法进行设计,既要达到运用案例引出或论证理论知识的作用,又要防止拖泥带水的长篇大论;在案例讨论法中,教师应重点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包括指导学生进行有重点的课前准备、学生分组、设计案例的介绍内容、归纳案例的重点问题或争议焦点、组织学生围绕案例所提出的重点问题或争议焦点进行集中讨论。在此过程中,既要注意做到学生广泛参与、代表集中发言,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后教师要进行总结评析,对学生的讨论最后给予评判、总结,肯定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表现和正确观点,并对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原因进行剖析,对不完整、不准确的地方给予补充和更正;在案例模拟法中,前期教师主要工作是选择合适的案例,精心编排和设计,准备脚本、设计场景、分配角色、准备道具、组织排练等;中期教师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模拟办案程序各环节侦查办案,对办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后期教师的主要工作则是对学生的办案成果及办案质量进行点评,肯定其成绩,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

3.案例教学不能替论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