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保障三年行动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方面,政府推进医改的决心之大、投入之多及相关制度建设之快可谓前所未有,原计划投入医改的资金是8500亿元,实际投入却大大超过1万亿;另一方面,无论是从三大医疗保障制度覆盖95%的人口、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的客观事实,还是从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等出发,都表明三年医改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就。
然而,强调三年医改取得巨大成就,并不等于医改已经成功。
因为全民医保还面临着制度整合、管理与经办统一、继续提升补偿水平并走向公平等重大任务,基本药物制度与药品流通体制还面临着规范价格形成机制、药品流通秩序及集中采购机制等重大任务,而医疗服务体系更是面临着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社会办医、培养全科医生及巩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等艰巨任务。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滞后局面已经成为整个医改的短板。
因此,虽然以往三年的医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完成了阶段性任务,但它离城乡居民真正解除疾病医疗的后顾之忧和一个公平的、有效率的、可持续的制度建设目标还有着相当的距离。
当前医改所面临的局面,可概括为六个方面:
一是普惠全民易,实质公平难。因为实质公平牵涉到制度安排与投入规模及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几乎涉及到医疗制度的每一个环节。
二是建立制度易,整合制度难。因为按照医疗保险制度应遵循的大数法则与互助共济要求,原有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间的不同保险制度,必须朝着全民统一的医疗保险方向发展。这涉及资源配置与待遇调整,以及管理体制与经办机制等,将触及更多的部门利益与阶层利益。
三是加大投入易,提高效率难。近三年国家投向医改的资金、投入的规模不可谓不大,但这笔投入的效率尚不如人意,大量资金被医疗服务机构、医药流通部门分割。此外,三大医保制度的分割也造成大量重复参保现象,许多地方存在的双重经办机制,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四是单项推进易,多项协同难。仅有医疗保险覆盖面的扩展,没有实现公立医院与医药流通领域同步改革,参保人的疾病医疗代价仍然高昂,下一阶段医改必须将滞后的公立医院改革、医药流通领域改革加速推进。
五是硬件建设易,软件建设难。不少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已有了很大改善,乡镇卫生院更因合作医疗而大受其益,但医疗人员特别是全科医生、护理人员明显不足,欠发达地区、广大乡村更是极度短缺,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滞后,医保政策不尽合理等,所有这些软件均亟待改善。
六是满足一般参保的要求易,解决特殊群体的困难难。一般参保人只要有适当的医保就可以解除疾病医疗后的顾之忧,但是,要真正解决好重特大疾病、罕见病、老年病、慢性病患者和困难家庭患者,以及老少边穷地区居民的疾病后顾之忧却不那么容易。
我国的医改确实已进入了深水区,它不仅需要尽快打破体制性、机制,还需要有整合制度、缩小差距、化解特殊矛盾的勇气与智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四年医改特别需要在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方面下功夫。
在医疗保险方面,我们不能再抱着城乡分割、部门分割的传统不放,必须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推进制度整合、统一经办机制。
同时,改进医保支付制度,探索重特大疾病保障办法,完善医疗救助,还要避免经办机制走多元并举特别是让商业保险公司直接介入经办服务的弯路。
在基本药物制度方面,有必要扩大范围、完善目录,特别是需要规范采购机制,真正消除药价虚高、恶性竞争等现象,坚决杜绝药品流通领域中的腐败现象。
在医疗服务体系方面,更应当将公立医院的改革摆到首位,真正根治医药合谋的恶疾,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同时还要大力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
局属各单位、局管各民营医院、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
20*年全区医疗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打造“卫生强区”为目标,贯彻执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基层卫生工作任务,以扎实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均衡、普惠、优质化发展为主线,按照“注重创新、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要求,着力推进卫生设施布局调整,着力推进卫生服务设施、服务内涵、服务标准均衡化发展。
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一)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落实《*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20*年建设任务,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确保上报市卫生局的建设计划涉及的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9个(列入三年计划并列入区政府实事),改建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按时完成。(详见附表)。建立有效的补偿和考核机制,实施中心与站点一体化管理,实现无盲区管理。
(二)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吸取*、*等地一流社区卫生服务的先进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1.完善团队,深化内涵。探索责任医师团队日常运行机制,充实“四式化”管理模式。在科学分析中心特点的基础上确定年度工作重点,设计适宜载体,分步实施,务求实效。
2.加强考核,提升服务。建立医疗与社区相互制约的绩效考核方案,建立二级考核体系,建立责任医师团队公共卫生基本服务包,以项目管理简化考核方式,强化目标管理,即提高首诊率、管理率、控制率、满意率。
3.中医康复,打造品牌。以创建省级中医示范区为抓手,将中医元素渗透到健康管理的相关环节,全面推进中医进社区工作。落实《20*年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杭卫发[20*]282号要求,开展“社区康复示范站”创建活动。
4.信息建设,提高效率。各中心要配合市局做好信息化建设,提高健康档案电子化率及动态管理率,探索健康评估、绩效考核、健康教育信息化。
(三)提升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一是充分利用全科培训来改变队伍。二是充分利用名医强科来带动队伍。三是中心站点互动来激活队伍。四是充分利用区级医院资源来培育队伍。五是充分利用高等院校资源来提升队伍。六是充分利用省市专家来支援队伍。七是充分利用团队长骨干作用来夯实队伍。
(四)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探索和实践拆迁人口、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笕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中心剥离,并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医政工作要点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以质控为龙头,修订质控标准,将区级医院质控标准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分割开来,同时增加体检质控,加强针对性。加强监督检查,改变检查方法,增加随机检查次数,促使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
(二)加强人员培训。在继续做好全科、继续教育、厂矿企事业单位及民营医疗机构等培训的基础上,以区级医院为基地,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的临床技能培训。联合*师范大学医学院,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适宜技术培训。
(三)规范医疗服务。选择部分病种,探索制定医院临床、社区管理的临床路径,提高医疗安全水平。严格遵循卫生部颁布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版)》指标体系要求,加快医疗质量保障和持续改进体系建设。
(四)严格准入和监管。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合理布局,依法设置和执业审批,加强新设机构、诊疗科目、人员的准入管理。认真执行技术项目准入规定,把好技术准入关。继续做好中心医疗机构分级监管工作并纳入机构校验。继续深化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治理活动。
(五)加强惠民服务。进一步深化“爱心门诊、惠民病房”工作。加大医疗费用减免力度,严格执行市卫生局新推行的优惠减免措施。
(六)依法加强血液管理,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
(七)科研活动。鼓励医疗卫生单位积极开展医学科研活动。
(八)人才培训。提高我区医学学科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开展“名医强科”建设,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九)抓好行风建设。树立卫生良好形象,继续抓好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做好药品和一次性医用耗材跟标采购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加强追踪督查。
(十)药事管理。继续抓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加强品和特殊药品的管理,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
(十一)巩固和推进创建绿色医院工作。结合生态市创建工作,深化创建“绿色医院”活动。进一步监督和指导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装置的使用和监测工作。
(十二)计量工作。继续做好医院计量认证工作,已完成的医疗机构持续改进,促进提高。
(十三)认真做好医疗投诉和来信来访工作。积极做好医疗争议事件行政调解等工作,及时回复各类医疗投诉。
——在救灾工作方面
我旗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灾、霜冻和洪涝灾害,而旱灾基本!上年年发生,几十年来在救灾上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一是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如在20__年原赛汉乡王官梁村发生的龙卷风,灾害发生后,能够及时地转移安置群众,保证生命安全,同时转移群众的物资和财产,让损失降到最低;二是有效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的社会稳定,在灾害发生后,能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所,有医疗救治点;三是确立了救灾工作分级管理体制,救灾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救灾工作分级管理体制的确立,进一步明确了各级的救灾责任,进一步增强了安排灾区群众生活的资金实力,充分保障了救灾工作的有效开展。列入救灾资金逐年增长,1998年市级列支救灾资金47万元,旗级列支救灾资金3万元,到了20__年底,市级122万元,旗级12万元。四是救灾工作应急反映能力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应急预案的出台,为突发性灾害发生做了充分的准备,是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五是救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迈出可喜的步伐,救灾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明确了救灾资金的使用范围,开展救灾捐赠活动的管理,制定了接收发放救灾捐款物的制度,规范了救灾款物发放程序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了规范化、制度化。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党的十五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__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我旗于20__年启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当时重点保障“三无”员,保障人数为人,之后又在年和年进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扩面工作,逐步把在职、下岗、失业和退休人员中的贫困人口纳入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截止到20__年底,享受城镇低保的人数达到了5268人,占城镇总人口的12%,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保障标准逐年增长,最高的每人每月可享受158元,最低的每人每月可享受83元。城镇低保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各2完善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城镇的社会稳定,进一步提高了民政工作的地位。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是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后的又一项重大惠民政策。我旗在20__年开始实施,当年纳入农村低保对象5310人,保障标准为年人均360元。在20__年进行两次扩面并提标,截止20__年底,纳入农村低保对象为15934人,占农村总人口的8.2%,保障标准提高到年人均438元。今年,农村低保工作进入了规范化管理,继续扩面并实行分类施保,这一惠民政策正在逐步完善,农村困难居民也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
——五保供养
全旗现有五保对象1871人,占全旗农业人口的0.96%。其中老年人1021人,占五保对象的54%。女性189人,孤儿157人,残疾人504人.敬老院8所,集中供养五保对象380人,分散供养对象1491人,集中供养率20%,有入院意愿的分散五保对象230人。在五保供养经费上,按照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发改委《关于加强农村牧区五保敬老院实施意见》要求,逐年增加五保供养经费,到20__年,集中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年1300元,分散供养达到每人每年900元,20__年,共支出集中供养五保资金49.4万元,分散五保供养资金134万元。近年来我们在敬老院建设上,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对原有敬3老院作了进一步修缮,大部分敬老院改造了厨房,增加了炊事员,为部分敬老院新打了机电井,同时改善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生活条件,每年为敬老院院民从里到外更换衣服,并购置棉被、棉衣。对全旗分散五保户的住房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对20多名住房条件差且不愿意入住敬老院的分散五保户,选择安全的闲置空房入住。
——医疗救助
20__年下半年,我旗启动了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制定了《__旗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尝试大病医疗救助。从20__年起,在做好大病救助的同时,为农村五保户、低保户代交合作医疗参保金个人部分。在20__年,我们在实行大病医疗救助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和完善了农村医疗救助办法,取消了起付线,提高封顶线,改过去的大病救助为主,为以常见病、慢性病为主与大病救助相结合的办法,同时对五保户和优抚对象也制定了相应的医疗救助办法,使弱势群体在就医看病方面得到一定救助。20__年,我们对1050人实施医疗救助,支出救助资金60万元,其中农村低保户70名,农村五保户980人,在这些救助对象中,大病医疗救助支出25万元,常见病、慢性病支出35万元。在城镇,按照市民政局要求,统一将有需要手术治疗的城镇低保户介绍到市中心医院治疗,共为25名患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手术治疗。
——教育救助
为确保城乡低保家庭考上大学的子女顺利入学,制定了《__旗贫困大
学生救助方案》,通过广泛宣传深入细致摸底,严格审查,张榜公布等有关程序,三年来,共救助贫困大学生480名,每人最低领到600元,最高每人领到1000元的一次性入学路费和生活补助。此外,在实施城乡低保过程中,对子女就读高中、大学的特困家庭优先纳入低保。与此同时,为家庭困难的贫困大学生出具贫困证明,使其在各大院校内享受减免学费或入学补助等优惠政策。——基层政权建设
在农村,我旗从20__年村委会换届以来,把推行村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作为村民自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对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要求各乡镇及时向村民公开,同时,为提高村委会干部素质,每年举行两次培训班,对村委会干部进行系统培训。结合全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旗集中建设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试点村14个。在城镇社区建设方面,对原有的两个星光计划项目“光明社区、红卫社区”进行重新整修,增补综合配套设施,并对其他6个社区进行整顿。一一优抚工作我旗现有各类优抚对象5041人,其中重点优抚对象771人;军属310户,1080人;退伍军人3190人。在重点优抚对象中,有“三属”30户31人,各类伤残人员169人(其中残疾军人152人,5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1人,伤残人民警察5人,伤残民兵民工1人),在乡老复员军人492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69人,参战退役人员10人。
在优抚事业费的使用上,我旗严格执行上级优抚经费使用的有关规定,根据上级的调标政策,足额、按时地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
在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经费上,我旗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问题,一直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对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和带病回乡老复员军人的医疗保障由每月发放医疗处方的办法改由旗财政和民政共同补贴的形式交旗医保中心管理,使他们享受与国家离休干部同样的待遇。对患有绝症,突发性重病或久病不愈的困难对象,以及六级以下残疾军人旧伤复发,就医困难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医疗补助,由卫生部门给予医疗费减免,民政部门从优抚经费中给予生活困难补助,全年支付医疗生活补助经费近5万余元。20__年上级下拨我旗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资金31万元,按照文件规定的补贴标准,直接下拨给优抚对象,作为一次性医疗补助。
在优抚对象自然增长机制方面,根据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20__)178号《关于建立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的通知》和市民政局、财政局(20__)191号《关于下达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标准的通知》要求,我旗20__年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自然增长为14元,20__年又增加6元,两年每人每月共增6长20元,补助人员主要是在乡老复员军人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自然增长资金全部由旗财政负担。对各类伤残人员、“三属”等人员的抚恤标准按文件规定的标准执行;对在乡老复员军人每人每月补助176元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60元,自然增长6元,实际发放每人每月242元;抗日时期在乡的老复员军人每人每月补助203元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60元,自然增长6元,实际发放每人每月269元;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每人每月补助105元的基础上,提高到每人每月120元。
——在安置工作方面
我旗从20__一-20__年共接收安置退役士兵(含转业士官)199人,其中,农业户口退伍回乡110人,符合安置条件已安置的人,全部安置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城镇户口安置率达到100%。
——婚姻管理工作
婚姻管理是社会事务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管理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一项传统的民政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以后,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婚姻管理的法律体系逐步建立,为民政部门加强婚姻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使婚姻管理工作逐步纳入法律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婚姻登记队伍专业化,基本上实现了婚姻管理专人专职。推进了婚姻管理办公自动化建设,从人工操作到办公自动化,是婚姻管理的一大进步,避免了人工操作的失误,防止了无效婚姻的产生,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婚姻管理水平,争创“文明窗口”。在操作上实行政务公接受群众监督,在婚姻登记档案上实行规范化档案管理。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将是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发展改革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至关重要。今年我省发展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突出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自主创新,着力推进城乡、区域、陆海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职能转变和服务提升,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具体要着力做好以下八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要按照“稳定优化一产、主攻调整二产、提升扩展三产”的要求,充分运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力求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要按照生产性与生活业并重、传统与现代服务业并重,突出重点产业、区域、平台、企业和重大项目,不断提升服务业总量和质量的思路,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快重点行业发展。组织编制服务业10大重点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突出抓好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产业。二是积极培育服务业集聚区。实施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大力培育30个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和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尤其要加快构建产业集群区域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生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三是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编制实施2010年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积极推进一批规模大、带动性强的服务业项目建设,切实发挥重大项目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力争限额以上服务业投资增速达到18%左右。四是加快重点服务企业发展。鼓励和引导重点服务业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服务业品牌建设,力争新增40个省级以上服务业品牌,培育100家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服务业企业。五是积极做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申报和争取工作。
大力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升级。要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努力提高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是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的实施。抓紧制订各个规划的年度实施计划,明确今年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努力把规划实施的重点放在调整优化产品、技术、组织结构上,放在强化集聚、集群发展上,放在通过优化投资增量促进存量的调整提升上。二是大力支持大项目大企业。编制实施2010年重大工业项目计划,推进千亿产业提升项目建设。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动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大,深化第一批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试点工作,推进第二批示范区试点建设。三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用足用好国家和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引导中小企业走“精、专、特、新”之路,着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四是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加快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能耗高、污染重、安全生产没有保障的产能、产品和工艺技术,抑制部分新兴产业的重复建设倾向。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一是要认真研究和选择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类型和优先领域。国家提出了生物科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生物育种、信息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我省实际,要突出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信息网络、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二是制定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抓紧研究起草《关于大力培育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方案》、《关于加快培育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三是研究制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引导我省具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兴办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基地建设。
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要坚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走精品农业的路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以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及时编制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新增5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开发等规划。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的各项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直接增加农民源自政策支持的收入。积极推进“千万亩标准农田提升工程”,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着力提升单产水平。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积极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推动设施农业、精深加工业等资本密集型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和中央资金补助,重点支持农村沼气、沿海防护林、粮食工程、标准海塘、农村安全饮用水等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改善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面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和“农产品品质提升”工程,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努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着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二)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等工作,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必须紧抓不放。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要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突出抓好构筑创新平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创业投资管理几个重点,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密切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健全区域创新体系。积极扶持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提高自主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能力。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合作,提升创新平台服务功能。二是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争取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资金,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抓好一批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支柱产业重大项目,推进一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三是推进创业投资发展。有效利用政府引导基金,加强省市联动,通过参股、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股权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运作好浙商产业投资基金,使之成为吸引金融人才和境外资金的重要平台。四是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完善激励机制,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配合做好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工作。
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决战之年,要突出重点,加大攻坚力度,确保任务如期完成。一是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分解节能减排目标,严格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考核。二是支持重点节能减排项目的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积极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大对“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改造和能源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淘汰小火电等落后产能。
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一是大力实施《浙江省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加快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全面启动25个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100项重点项目。二是尽早启动《浙江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的制订,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推动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三是认真做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组织实施国家《总体方案》和我省《实施方案》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实施《浙江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项目2010年度实施计划》。加快推进我省太湖治理“三大清水环境工程”前期工作。
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组织实施《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制定工作计划,强化工作推进机制,共同推进我省方案的实施。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进一步研究“十二五”时期我省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加快研究我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法规,积极宣传和大力引导发展低碳经济。
(三)着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积极扩投资,促消费,有效化解外贸依存度过高的风险,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努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一是大力推动社会投资。认真落实国家促进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抓紧出台我省的配套措施,进一步消除限制民间投资进入的不合理障碍。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导企业投向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力争今年民间投资总额达6000亿元,增长15%以上。二是确保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持续较快增长。编制实施2010年度全省重大建设项目行动计划、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计划、全省重点建设计划、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等重点计划。加快以“七线两枢纽”为重点的铁路项目和一批公路、航道项目建设,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风电、核电等电源项目和电网建设。三是加强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各类国家专项资金,继续抓好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编报衔接工作,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加强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管理,完善项目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提高建设效率,保证建设质量,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稽察制度和监管工作,继续做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相关工作。同时,抓好浙江省对口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及援疆、年度援建计划的实施工作。四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编制实施2010年上报国家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前期计划和2010年省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前期计划。尽早编制出台 “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不断完善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五是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要求,继续推出一批重大对外招商项目,开展一批重大引资活动,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服务业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等领域,努力稳定利用外资规模和优化外资结构。努力用好国外优惠贷款,积极引进国际产业投资基金,进一步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支持我省主导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跨国并购。进一步做好与央企的对接工作,扩大合作签约,推动签约项目落地。
努力促进消费持续较快增长。一是全面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切实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二是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完善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公用设施三大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消除居民后顾之忧,努力稳定居民消费预期。三是完善城乡消费设施,加快农村商业便利连锁和商品配送中心建设,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四是认真落实国家扩大居民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五是加强住房市场分类管理,加快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度,有效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支持和鼓励普通自住住房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机性购房,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四)努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推动浙江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战略举措。抓紧完善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加强与国家层面的沟通衔接,努力争取将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重点。
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编制并实施宁波―舟山港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将宁波―舟山港打造成我国重要的大宗散货物流枢纽港,大力发展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重点构筑大宗散货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抓紧研究提出组织运作模式和推进机制,建设一批港口物流园区、集装箱和大型油品、矿石、粮油、LNG等大宗商品及战略物资储运基地以及若干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促进港口物流业发展上新水平。
有序发展临港工业。一是依托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建设的基础,编制宁波石化、台州医药化工园区发展规划,着力建设国家级宁波石化产业基地和台州医药化工园区。二是支持开展船舶生产设计、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人才培训等服务,推动船舶工业整合提升,控制低水平造船,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大型船舶,努力做强特种船舶。扶持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水淡化设备等海洋装备业。三是大力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以争取建设舟山国家级海洋旅游发展试验区为契机,重点开发海洋运动休闲、海岛度假体验、海鲜饮食等特色产品,探索开发邮轮、游艇俱乐部等高端产品,引进、培育国际知名酒店连锁管理集团、国际旅游商和旅游资讯集成商,建成我国海洋旅游高端产品先发地。
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一批涉海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港口、航道及锚地等建设,大力发展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公用码头。优化港口集疏运通道,加大疏港高速公路、铁路、内河航道、油气管道等项目建设和统筹力度,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网络化综合运输体系。加快梅山保税港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在2010年上半年按计划闭关运行。
(五)积极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要着眼长远,统筹城乡发展,着力优化产业、城镇空间布局,努力构筑一批空间开发新平台,加速城市化进程,切实提高集约、集聚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科学规划建设空间开发新平台。要突出抓好规划编制、平台建设、政策支撑三个关键环节。一是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抓紧编制空间开发新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总体规划,选择一批区位基础设施较好、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优势明显、产业和项目支撑能力较强,具有创新、集约、绿色、协调发展潜力的区域,纳入省级层面统筹规划。二是扎实推进新平台建设。协调相关部门,充分保障新平台建设的土地、资金、人才、环境容量等要素需求,并做好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工作。引导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省级政策性投资公司参与新平台建设。借鉴天津滨海科技生态城等建设经验,大力吸引有关国家政府和国际财团参与我省新平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建设具有产业集聚效应、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空间开发新平台。三是强化政策支撑。按照统分结合,以所在地方为主的原则,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新平台建设的重大问题,形成跨行政区的联合开发机制、投融资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省级新平台的评价、统计机制。加强政企联动,形成开放互动、良性发展的新格局。
加大中心镇培育力度。一是加大对中心镇的扶持力度。抓紧出台加快中心镇发展提升的相关政策,公布第二批中心镇名单。组织实施公共设施、产业集聚等重点项目,全面提升中心镇城镇功能,增强中心镇集聚集约发展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选择20个人口数量多、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带动能力强的中心镇,通过设定目标体系、制定实施方案、出台政策文件,深入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加快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三是提高中心镇管理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完善中心镇社会管理职能。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加快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与中心镇、中心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支持农民饮用水、农村污水处理、村内道路硬化等项目建设。二是进一步落实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各方面的扶持力度。做好新一轮结对帮扶工作。
深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长三角《指导意见》和《区域规划》,按照“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的新合作机制,着力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10个重点专题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长三角地区开发开放水平,加快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二是加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尽快研究出台2010年改革指导意见。
加快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制定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安排年度重点任务,在各设区市及义乌市全面启动实施11个方面的改革试点,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积极争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列为国家试点。
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工业用地分阶段出让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建设用地退出机制。积极推进宅基地换住房、生产生活用房相分离等改革试点。研究制定我省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建立阶梯式水价和水权交易制度,推进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改革,全面推进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四减少”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制定出台加快中心镇培育的政策意见,探索开展中心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健全行政效能和行政监督机制。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全省医改工作会议精神和三年实施计划。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努力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开展医保异地结算制度改革试点。分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30个县(市、区)的改革试点,加快探索基本药物生产、定价、招标等七个环节的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好23个县的改革试点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嘉兴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新启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项目”、“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和“公共气象服务项目”等10大均等化项目。继续推进联系点工作,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评估监测报告制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形成合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良好氛围。
加快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改革。实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工程,启动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试点工程,深入开展基层卫生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大力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牵头组织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大对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意见,扎实推进红色旅游等旅游业发展。加大对中职教育、基层医疗卫生等中央专项资金的争取力度,努力改善职业教育、农村卫生、民政计生等基础服务设施条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开展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课题研究。
突出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出台适合我省农民工特点的参保方式。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努力扩大社会救助范围。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加强市场监管,严格落实市场价格监督调查巡视制度,深入开展“十小行业”整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切实落实重点项目风险评估制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重点工程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
(八)坚持抓当前与谋长远相结合,认真做好经济形势分析和“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进一步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经济形势分析制度,深入研究涉及全局性、战略性、宏观性的重大问题,力求分析调研见事早、反应快,判断准、谋划深,建议实、质量高,成为党委、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代建制、公共资源集中交易场所管理办法等立法工作,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开展信用浙江建设,进一步完善征信平台功能,不断提高征信平台服务水平。
加强社保经办能力建设,是全面提升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劳动保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去年年初,我市结合人力资源市场的整合,将提升社会保险经办能力作为近年来要重点突破的一项重要课题,组织专门班子进行调研攻关,我们先后到上海、深圳、西安等先进城市学习调研,结合我市实际,拟定了初步的建设方案,部社保中心、省劳动保障厅对我市的初步设想和工作思路给予充分的肯定。去年,我们还与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合作,就我市社保经办能力建设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完善。现在,我们发给各位专家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已经是第五次修改,但我们仍然觉得还有很多不到的地方。今天,部省领导、兄弟城市的同行和专家学者,来XX参加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总体方案论证,是对我市这项工作的一次极大促进,必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保经办能力建设总体方案,推动我市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在此,我代表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各位领导、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市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总体方案的起草特点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加强社保经办能力建设,是提高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近年来,我市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在制度层面上,我市形成了以“城保、地保、新农保”为主要内容、以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为补充的“三层次一补充”的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三层次、全覆盖”的医疗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工伤和生育保险也全面覆盖城乡各类劳动者,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较好地解决了城乡部分人群在社会保障方面制度缺失、供给不足的问题。在基金征收上,我市从19*年开始经办企业养老保险业务,20*年实行“五险合一”征缴模式。通过统一基数、一票征收、分账管理和信息共享,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基础管理和促进社保业务快速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管理体制上,我市按照“统一制度、统一支付项目、统一计发办法、统一管理规程”的原则,对全市七个区实现了市级统筹管理,逐步实现了政策、机构和管理的三统一。在信息化建设上,随着我市“金保工程”的全面运行,社会保险业务信息处理系统已全面上线,统一的数据库和信息平台,为业务的相互融合和支持提供了便利。社会保障卡的运用,已经使对参保人员的各项服务,包括登记、变更、就医、待遇支付和金融功能融汇一体,实现了货币的数字化支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矛盾和深层次的问题。面对巨大的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现有的经办模式、前台服务和系统管理等已不适应形势的要求,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办工作量成倍增加导致工作压力过大。到2008年底,市区五大保险累计参保人数已达到427万人,基金规模96.75亿元,分别为2002年的253.48%和464.42%。我市的社保经办人员与受益人数的人头比达1:30000,参照国内1:5000的基准人头比,我市社保经办工作压力之大也可见一斑。二是传统的业务经办模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我市社会保险业务发展的23年中,一直延续传统的经办模式,即每增加一个险种,就要建立独立的业务流程和数据系统,业务的增加是积木式的叠加,各险种业务之间是相互分割的,没有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这种传统的经办模式,已经成为制约业务快速发展和经办能力提高的瓶颈。三是现有的工作平台无法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市现有高度集中的社会保险服务体系是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载体建立的,当时的指导思想和服务对象主要是为城镇企业职工服务。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参保对象由企业职工向各类人群集扩展,区域由城镇向广大农村延伸,现有集中式的工作平台已不能满足职工群众的需要。这些矛盾和问题,带来的是经办环节多、手续繁琐、工作效率不高,带来的是工作人员高负荷、设备运行超负荷、工作质量下降,带来的是行政沟通困难、费用成本加大、群众意见大。经办能力问题已成为直接影响群众对劳动保障工作满意度的焦点问题。
要提高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提升社会保险经办工作能力。在目前的法律环境和机制和体制下,开展提升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是一项全新的探索。矛盾需要解决,服务必须提升。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积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坚持不等不靠,挖掘自身潜力,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所以,我们在谋划经办能力建设的工作方案时,时刻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方向,以职工群众满意为标准,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业务流程的再造、标准体系的确立、监控体系的完善、服务手段的提升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全面提升社保经办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应对社会保险工作中不断扩大的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社保经办能力建设,必须在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上进行全面创新
自从我们下定决心要进行这一场变革的时候,我们就清醒地知道,这一变革决不是小打小闹,而是一场全面的系统工程。从某种程度讲,我们几乎是在革自己的命,当然,革命的目的最后是为了解放自己。因此,我们在确定总体方案的过程中,既考虑经办工作的现状,也前瞻了未来的发展,用新的思想和理念来设计每一项建设方案,坚持以思想的创新,来带动管理的创新和服务的创新,推动提升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这一创新实践的全面落实。
(一)在思维方式上强化“三个理念”。首先,强化人本化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理念,是加强社保经办能力建设的核心环节,只有将服务理念贯穿于经办能力建设的全过程,才能真正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思维惯性,改变原来“姜太公钓鱼”的工作方式。当然,强化服务理念不是一句口号,需要通过机构设置、操作流程、管理模式等多方面体现出来。其次,强化企业化的管理理念。我们将借鉴金融等服务行业扁平式、宝塔型的组织结构,改变目前偏重行政管理的机关化的层级科室模式,科学设置岗位和配置相关人员,形成对外服务能力最大化的组织格局。第三,强化社会化的工作理念。社保经办机构是服务型政府的执行机构,受托管理国家公益项目,随着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服务内容的不断增加,不可能事事都通过增加编制、增加投入,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必须利用社会力量和市场竞争机制推动社保服务项目外包,建立以社保机构为主,以定点服务机构为辅,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的社会化管理与服务体制。
(二)在管理方式上推进“三大转变”。社保经办管理的变革几乎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组织架构、岗位职能、业务流程、运行机制、信息系统和内控体系等各个方面。一是在管理模式上,要由原来的“一统式”管理向“分层式”管理转变。形成领导决策、业务运行、专业管理、综合服务式的管理体系,实现重大决策在领导层,政策落实在业务运行层,监督管理在专业管理层,对外服务在综合服务层,彻底改变“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管理模式。二是在管理质量上,要由原来的粗放型管理向标准化管理转变。我们设想标准化主要包括业务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依据社会保险的相关法律规定,制定各项业务的办理标准和实现目标,依据企业和职工对经办服务的现场电子测评,制定相应服务达标的评定标准,依据对经办业务的数据统计、结果抽查、责任落实和追究等设置,制定规范管理的工作标准,实现“经办有依据、服务达标准、管理讲科学”的工作目标。三是在管理控制上,要由原来的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全程管理转变。通过综合内控模式的措施落实,基本实现对经办业务中各类风险的有效控制,实现效能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三)在服务方式上实现“三大突破”。一是在前台服务全能化上有所突破。通过建设“综合服务窗口”,实现所有业务可在一个窗口“一站式”办理。二是在服务平台网络化上有所突破。推行分散式、下沉式的服务形式,实现经办服务功能向街道和社区延伸,使服务离服务对象更近,服务更方便。三是在服务手段多样化上有所突破。改变原来单一的服务手段,使网上办理、就近办理、一站式办理、“一卡通”办理成为现实。
三、加强社保经办能力建设,就是要积极探索社保经办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正如各位领导和专家已经了解的一样,从去年年初开始,我市从不断提升经办能力、更好地服务广大参保单位和参保职工,推进社保事业发展的要求出发,围绕制定科学战略、理顺管理体制、建设扁平组织、完善运行机制、再造服务流程和实施绩效评价等方案,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工作思路。我市提升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争取用一到两年时间,全面推进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的“四个一工程”建设,即:一个综合服务窗口,所有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实现一站式办理;一张社会保障卡,所有社会保险业务的结算都可以用一张社会保障卡来实现;一个工作网络,在全市七区每区设立一个社保办事处,逐步建设由市服务中心、区办事处、街道劳动保障所和社区工作站为主体的四级办事网络,参保企业和群众不出社区就能办理社保业务;一个全新的社保经办管理体系,实现行政统一管理、业务统一口径、经办统一流程、服务分处实现的管理模式。我们在总体方案中,又确定了当前必须抓好的六个方面具体内容,即:窗口服务集中化、经办工作扁平化、工作流程标准化、内部管理科学化、数据处理信息化,员工队伍全能化。XX市委市政府将提升社保经办能力建设“四个一工程”,列入“全市社会建设三年行动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