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管理解决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对工程项目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项目本身的难度系数也在逐年增大,然而以往的管理模式大多以建设指挥部为中心,建设指挥部也是在工程开始时临时建立的,非但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也没有丰富的经验,由于建设的指挥部对于工程的不熟悉,再加上没有固定的规律和方法,不但造成了设计、施工等各个方面信息的脱节,而且导致工程的工期也受到了影响。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对比,采用信息化方式,通过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可以加快信息的传递,使得信息传递过程既快速又准确。有资料显示,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缩短建设周期,还可以降低工程的成本。与此同时,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会提高企业在建筑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建筑行业向更好地方向进一步发展。
2采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1)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工程项目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建立一个可以共享数据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随时对信息进行查询,完成信息的交流。对变化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的更新,这样不但可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与快捷,同时也为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提供依据,保证了工作的准确性,减少错误的次数,提高工作效率。(2)保障了信息的透明度工程项目信息公开、透明,是工程规范运行的前提,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建立信息平台,在平台上各个部门的信息都是公开的,且信息都是以项目为主线的,将信息串联在一起,可以使项目看上去非常直观和全面。同时,信息透明可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可以避免因为信息不准确导致的工程损失。(3)有助于整体的调度和管理利用信息化管理可以对工程整体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有很多信息都是在不断变化与更新的,采用信息化管理就可以使决策者在确定信息和数据之后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对项目的整体进行调度和有效的管理。
3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
由于建筑工程管理极其重要,所以必须要逐步实现与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近年来,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水平逐年提高,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也已经建立了局域网,方便内部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但是还不太完善,所以项目各参与方之间也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共享,仍然存在信息孤岛现象,造成了大量信息的浪费。对于信息化的软件方面,我国目前的信息化软件与国外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国外主流的项目管理软件主要有P3、MSProject等,我国现在仍然在采用许多国外翻译过来的软件,但是由于国内外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导致软件不适用,还需要进行一定的二次开发,才可以调整为适合我国的管理软件。大部分的企业目前也都已经应用了管理软件,用软件来辅助管理,其中有一部分企业还设计了适合本公司的管理软件,功能不全面,只能进行基本的管理,后期仍需要进一步开发。而在施工方面还是没有比较完善的软件进行管理,不能对施工的信息进行实时的掌握。总的来说,我国工程管理信息化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与开发。
4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遇到的问题
(1)各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同每个行业在提出新的想法、新的思路时,往往都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然,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也不例外。有些企业不敢尝试新的方法,所以并没有引入信息化,还是按照以往传统的管理方式。有些企业敢于接受新的挑战,但是由于公司规模小,引入信息化的软件就需要大量的资金,不得已放弃了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只有少数企业引入了信息化软件,走入信息化的轨道。但是由于我国刚刚引进信息化的理念,我们正在使用的很多软件都是国外的成品,在有些地方不能完全与我国的工程相匹配。(2)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由于国外软件开发比较早,现在在使用的软件也已经基本可以很好的应用在工程项目中,国外有着统一的数据标准,公共数据编码也基本一致,有着比较完整的数据库。而我国软件开发的比较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公共基础数据的编码也不一致,正是由于这种不一致,使不同软件在对接的过程中信息对接不上,造成管理的脱节现象发生。(3)缺少人才,工作人员素质低目前,在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中缺少既熟悉工程项目专业知识又熟悉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员工的综合素质也直接影响项目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企业储备一些既了解工程项目的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同时还可以熟练操作计算机的高科技人才。
5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1)大力宣传,不断推广信息化管理模式很多企业之所以没有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因为没有足够地了解信息化,不知道信息化的优势以及它可以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所以需要政府等相关部门对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进行推广宣传。加强企业对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视,保证信息化在项目中有效的开展,同时也需要引入或者设计一款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软件,加大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投资,促使数据和信息在管理平台上共享。(2)对信息化软件进行改进,使其效果达到最优我国现在有部分企业正在在使用与信息化相关的软件,其中大部分软件都是基于国外的工程项目而开发的,然而国外和国内的工程项目情况有较大差异,使用起来不能完全匹配。我国自己的项目管理软件市场还尚未成熟,仍处于开发探索阶段,虽然有一部分软件,匹配度也还好,但是和国外的软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仍然需要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对信息化软件进行不断的改进,通过对国外成熟的软件进行二次修改,使其与我国的项目相匹配,达到效果最优。(3)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缺少数据的统一标准,会导致软件及各参与方的大量数据和信息不能互相交换与共享,也正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才导致信息孤岛的产生,给各个部门信息数据共享和交换带来不便,造成一些信息和数据的反复录入,造成了不必要的重复。而国外的信息标准化已经基本实现,可以完成标准的数据输入输出,有利于数据和信息的交换。我国应该以国外为参考,设计建立一套符合我国的数据标准。(4)大力培养高科技人才,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人才可以推进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想要推进信息化管理模式,必不可少的就是培养人才,因此也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学校和企业进行鼓励,可以通过开设培训课堂,为大家提供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定期组织并开展信息化的学术交流和研讨,进一步的提高管理人才的素质。也可以对优秀的员工提供出国学习的机会,扩展员工的视野,为信息化管理提供新思路。
6总结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也有了新的突破,实行项目管理信息化,不但可以改变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传递不通畅的问题,也可以使企业对项目信息实现实时管理。从开始实施信息化管理到现在,我国在管理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信息化是新兴的管理模式,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我们必须不断突破,在探索中成长,早日真正实现建筑业中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陶庆,王红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23(1):77-80.
[2]胡涂难.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初探[J].智富时代.2016,(10):163.
[3]喻颂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96-99
[4]郭鲁.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探讨[J].企业经济,2012,(1):52-54
[5]欧阳真.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1,32(1):50-53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集中运维平台;解决方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3. 013
[中图分类号] F270.7;T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3- 0023- 02
1 背景
1.1 目前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维模式
利用管理信息化来提高企业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已成为现代企业提升竞争力,支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维是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多数大型集团性企业已进行了不同程度与规模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由于建设的系统大多采取总公司牵头,分省、市投资建设的模式,因此项目在转入维护期后,绝大多数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还采用传统模式,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交由非原厂商运维团队承接,并与相应承接运维的团队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同时,如果有需要则由原厂商提供技术支撑(需额外签订合同)。
(2)原厂商直接派人至用户现场驻点,承接维护任务,签订维护合同,提供系统维护服务。
1.2 存在的问题
由于企业级的管理信息系统几乎将与企业相关的所有业务都包括起来,业务复杂,且系统厂商众多,导致运维中存在以下问题:
(1)维护总成本高,人员复用率低。建设单位需支付运维承接团队及原厂商技术支持两笔服务费用,运维承接商及原厂商都需保持人员专职负责相关工作,导致人员复用率较低,总成本高。
(2)用户、运维承接团队、原厂商运维团队沟通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用户总体满意度不高。由于运维承接团队对于非本团队开发的产品只能负责现场用户的答疑及常规问题的处理,因此遇到复杂问题时经常需要协调原厂商进行相应处理,往往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多方进行沟通,使沟通成本上升,相应的工作效率降低,有时因商务原因(原厂商不直面客户,客户没有感知,造成技术支持合同签订困难),造成三方责任难以界定,最终影响维护服务的用户满意度。
(3)非原厂商承接系统运维人员的更迭,由于知识传递不到位,往往对维护服务的质量造成影响。非原厂商承接运维服务团队由于受规模、技术能力限制,在当今IT业人员流动性较大的背景下,应对人员变动风险能力不足,如发生人员离职,由于财务、采购等管理信息系统存在业务复杂等特性,在短期内难以保证交接工作的质量,从而影响服务质量。
(4)原厂商直接承接运维服务时,存在很多异地驻点服务的情况,异地人员管理存在稳定性不高、能力培养无法持续等问题,也给运维服务的质量带来影响。
2 集中运维平台解决方案
针对分散运维效率低、成本高、管理困难的现状,需将运维进行集中管理,建设集中运维团队(可根据企业情况成立集中运维中心),实现维护集中。并通过建设集中运维IT平台,对运维服务进行流程规范以及管理标准的导入,保障服务提供的专业化、规范化,同时将标准化与个性化的服务相结合,进行服务跟踪的全过程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与用户满意度。集中运维管理平台(MAAS)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运维团队集中建设后,需要一套完整的信息平台为其提供支撑和保障,信息平台主要由呼叫中心系统、运维管理系统、在线客服系统、知识库等子系统构成,下面对解决方案中各系统的功能分布进行描述。
(1)运维管理系统:统一调度运维资源,集中管理任务,将职责明确到具体的责任人,简化流程处理环节,缩短响应时间,提高处理效率。建设运维管理系统可对运维产品所涉及的工单、投诉、设备、需求及考核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与呼叫中心、知识库系统进行对接,形成全过程集中运维管理平台,对运维相关过程、结果进行合理监控与预警,提前识别运维风险,保证服务质量及用户满意度。
(2)呼叫中心系统:呼叫中心作为集中运维的源头环节,直接面对系统用户,受理用户问题,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客户满意度,也关联到后续问题的处理效率。通过呼叫中心的建立,对座席统一培训,遵从同样的服务标准,保障客户服务的专业性、规范性,同时通过系统内部接口,借助运维管理平台将客户问题及时、无差异地转向公司后端技术部门或二线厂商进行处理。
(3)在线客服系统:通过搭建在线客服系统实现用户与客服人员即时交流,大大降低客户的沟通门槛,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并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应用在线语音、远程桌面协助、在线会议等功能提高运维效率,降低用户使用门槛。
(4)知识库:建立知识库管理系统,积累与系统相关的业务及技术方面的知识,用户可将自己的经验在此,与其他用户共享,运维团队也可通过平台将处理问题与需求的经验形成知识记录,并为员工制订学习、培训和考试计划,实现对企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不断提高员工业务知识水平,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一)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
我国信息化管理企业的模式发展较为缓慢,有多种因素的存在阻碍着信息化作用的发挥,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企业中管理人员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到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重要性或是还没有足够的掌握到信息化管理方法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在日常管理和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对于信息化技术简便了企业管理工作的这一特性并没有被企业中的工作人员意识到,以至于某一些企业对于这样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持有反对意见,即使在同类型的企业中运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并取得显著的效果后,他们仍然是拒绝接纳和使用的,这也就造成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由于他们的管理水平与其他企业相比较低,因此,逐渐在竞争中失去了竞争力。
(二)基础管理设备较差
起步晚,发展慢是我国企业管理中信息化运用的一大特征,企业管理的基础信息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很多硬件设施并不在企业管理中具备,以致不能够顺利的将先进的管理手段运用在企业管理中。
(三)信息管理的专业人才缺乏
阻碍着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手段应用的最主要的弊端是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很少有优秀的人才能够同时满足企业管理素养高以及企业管理经验丰富的条件,而这正是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时所必须满足的要求。由于专业管理人才的不具备,非专业的人才又难以将信息技术合理的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因此,信息化企业管理的方法就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二、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改善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环境
在运用信息化技术管理企业之前,首先需要的是营造出全新的管理环境,便于信息化手段的作用能够充分的进行发挥。一般能够分为两个部分将管理信息化的环境,分别是内部和外部环境,以便能够全面的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水平提高。当企业在生产经营时,不仅需要满足我国政府出台的相关法律文件的规范要求,而且还要满足在同等类型企业竞争当中拥有竞争力。因此,在信息化管理企业的过程里,首先需要进行的是外部信息化管理的良好构建,然后能够进行经营生产的活动,最终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整体的水平。
(二)增强管理人员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识
在企业的管理中,若想要全面的进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推进,首先需要进行的是增强管理人员对企业管理信息化手段运用的必要性的认识,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随时对内部的员工进行信息化的宣传和培训的工作,使得工作者能够全面的了解到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以便积极、主动的认同和接受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同时也利于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流程进行完善
通常,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性规划和具体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步骤这两部分都属于完善信息化企业管理的流程中。对于企业中相关的量化标准的制定需要根据实际企业发展的状况进行,当要总体性的进行管理规划时,对于管理信息化手段的措施应当先简后难,一步一步的执行。在每一步中需要详细的制定出具体的管理细节,包括了企业生产中所使用到的原材料的采购、企业资金的流入、搜集相关企业的商业信息、物流方向等内容。这样集成管理的方式,能够充分的将信息化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在进行信息化企业管理工作的完善当中,需要注意到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其不仅能够快捷方便的将企业内部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提高,而且在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当中还能够明显得的将自身管理的优势突出来,让工作人员意识到信息化管理企业的方式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便于企业管理水平得到进步,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四)专业管理人才的引进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水平是否较高最主要是受到专业化管理人才的影响。而在现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中,信息化管理手段发展缓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专业管理的人才较缺乏,这是由于我国信息化管理技术起步较晚,很多管理经验较为缺乏,信息化专业的管理人才大多是在发达国家接受的教育或积累的经验,因此就造成了他们的劳动成本较高,而在我国的企业管理者严重,他们大多数的出发点是建立于节约成本上,对于专业管理者的引进就较为忽视。所以,国家政府和企业管理者应当倡导企业中对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引进,提高管理者的待遇水平。
新时期,为了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物联网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它的出现整合了人类社会和物理系统的各种资源,极大的提高了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1] 。物联网技术是利用局域网(有线,无线)、广域网和互联网等通讯技术手段把具备计算、通讯的智能感知传感器潜入到机器、人和物体中,然后按照物联网标准协议将其互联起来,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和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交换、远程操控、模式识别、跟踪监控和智能化管理的一种网络[2]。云计算则是将虚拟化的计算资源通过互联网提供出来的服务,其特点是超大规模、虚拟化和安全可靠。
从某种意义上说,物联网和云计算是对互联网的重要补充,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3]。云计算在物联网运营管理当中的应用,极大的拓展了物联网的资源空间,以更好的满足日益增长资源需求,为广大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对电信企业而言,在行业应用平台及各类终端之间建立一个物联网云平台应用管理系统,可以降低物联网应用开发、部署、维护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并为不同行业应用间提供有效的数据联动共享服务,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建设需求分析和平台定位
2.1建设需求分析
当前,不同物联网企业的行业应用平台主要采用垂直孤立的建设模式,行业应用平台与各类物联网终端直接完成对接。该建设模式不仅对企业应用平台的开发、部署及运维方面均会产生较高的成本,也会造成行业应用间的数据割裂,在业务模式多元化发展方面形成了诸多瓶颈。
垂直建设模式下的物联网业务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主要如下:
(1)垂直的行业应用平台需直接面向行业接入不同类型终端,需要同时适配多种协议,导致开发成本较高。
(2)终端数量的不断扩充导致终端并发连接处理能力及数据存储需求逐步增大,行业应用平台在后期的IT硬件资源建设及运维投入将不断累增。
(3)基于海量物联网终端设备的监控管理需求增加了应用平台建设的复杂性。
基于上述行业垂直建设平台存在的问题,某电信企业依靠自身网络优势在行业应用平台及各类终端之间建立一个旨在帮助各类物联网应用系统解决连接管理、设备管理维护、海量数据存储与共享等共性问题的应用管理系统,从而达到降低物联网应用开发、部署、维护成本的目的,并为不同行业应用间提供有效的数据联动共享服务。
2.2平台定位
该物联网云平台应用管理系统位于各类物联网终端与第三方应用之间。其中,系统南向通过多协议的适配,实现各类传感器和智能硬件的接入,北向通过对外提供应用开发API接口的方式实现物联网应用的规范化应用接入并提供数据共享服务,从而降低终端和应用的接入门槛和成本。此外,系统在远期可为不同行业应用间丰富的业务合作模式直接提供基础数据共享支撑能力。
三、物联网云平台应用管理系统建设解决方案
该物联网云平台应用管理系统位于各类物联网终端与第三方应用之间,可以满足应用开发需求及多种终端、多种应用接入的管理。平台可以减少了用户在应用平台侧建设方面投入的开发及维护成本,并缩短开发周期,有利于打造电信企业低成本、标准化、开放的移动物联网业务体系。对推动电信企业物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1物联网云平台应用管理系统功能架构
该物联网云平台通过引入物联网公司OneNet平台相关技术,建设一个具备设备接入、应用接入、数据集成、管控,能力集成、系统维护等功能物联网云平台应用管理系统。
设备数据接入模块将依据不同的物联网终端设备数据通讯连接方式,提供包括JT/T808-2011、MQTT等常用的行业协议,实现对物联网感应层的各类型终端设备的大规模接入。同时,根据设备种类建立不同的数据通讯网关,集中处理该类型设备的上行、下行数据通讯,完成对业务数据的原始采集工作。
消息总线主要实现终端数据的缓存、路由分发及负载均衡功能。平台可依据业务数据的订阅关系实现数据的快速分发,支持复杂的数据结构的高速缓存,为业务高峰时期大流量终端业务数据并发接入场景提供数据缓冲服务。
应用接入功能将通过数据API接口和能力开放API接口的方式对外提供应用接入服务。该物联网云平台为上层应用建立有数据API接口和能力开放API接口,分别对应相应的功能和服务。除了上述API接口开发以外,平台后期还可以为一些标准化的行业应用平台(如电力、能源等)提供一站式的托管服务。实现应用平台的软硬件一体化快速部署,为物联网企业提供一揽子的IT解决方案。
3.2物联网云平台应用管理系统硬件组网结构
该物联网云平台采用多?_X86架构的服务器,主要包括:计算型服务器,缓存型服务器,存储类型服务器,考虑到物联网云平台应用管理系统接入各类终端数量会逐渐增加。因此,建议在平台终端接入侧单独设置专属防火墙,接入方式与网管资源池防火墙分离,在满足物联网海量终端接入的同时保证资源池其他业务系统的平稳运行。
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的今天,每天都有1830亿多封电子邮件发出。在商业领域,85%的沟通都是通过电子邮件。你能否想象,如果是一家运营在全球53个国家的航运公司丢失了关键交易记录和信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中远集运)是全球综合集装箱航运服务供应商之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全球综合集装箱航运服务。截至2009年6月,中远集运拥有140多艘全集装箱船,总箱位超过50万标准箱。公司经营着80条国际航线,以及21条国内航线。船舶在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以及155个港口挂靠。集装箱运输业务遍及全球,在全球拥有400多个及分支机构。在中国本土拥有货运机构近300个。
暗礁还是灯塔
作为物流集运行业的先行者,中远集运一直非常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也使中远集运受益匪浅,不仅显著提升了企业在生产采购、财务决策、成本控制等业务环节的效率,也增强了企业快速应变市场变化的能力。然而,像很多企业一样,中远集运也面临着企业信息管理方面的困扰。
首先,随着中远集运提供的业务种类的不断增加,它愈加依赖电子邮件进行商务活动,例如通过电子邮件提供对单、托单查询,并给客户发送到货通知等等。可想而知,这些电子邮件和文件储存了大量的商业信息,需要实现快速查找,并保留更长的时间以备查用。
此外,各个国家对企业合规的要求不断增多,电子邮件已经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档。除了著名的塞班斯法案外,国内即将推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给企业信息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公司运用“细致入微”的存取控制和保护手段,防止非授权或因疏忽而更改、毁坏或破坏业务记录和财务信息。同时,确保用于保留要求记录的存档和存储系统和介质将支持长期可靠存取。
保存大量电子邮件所造成的必然后果是邮件数据库越来越大,运行速度被严重拖慢。如何归档保存这些邮件数据,如何减少因软硬件故障、病毒感染等原因导致邮件系统崩溃带来的损失等都是包括中远集运在内的众多企业都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邮件管理的导航仪
面对市场上众多的解决方案,中远集运在选择邮件归档解决方案时有诸多考虑,例如是否具有电子邮件和数据文件的法律归档功能,能否提供强大的数据检索功能,能否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性价比等等。
经过与多家信息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综合比较,惠普软件集成归档平台IAP成为中远集运电子邮件归档解决方案的最佳选择。该解决方案集成了惠普服务器、网格存储技术以及本地内容索引、搜索和策略管理软件,可以长期保存电子邮件、文件和已打印的(扫描)数据流以及其他数据。
通过采用具有分布式索引技术的新一代网格架构,惠普集成归档平台可以在几秒内搜索数十亿个对象,当归档文件逐渐增多时,也不会出现性能下降的问题,而“保存查询条件”、“保存查询结果”等功能也可以使中远集运的用户更轻松地重复常用搜索。
此外,该平台采用了备受客户青睐的HP ProLiant服务器和StorageWorks 存储技术,所有数据和Smartcell均进行物理镜像,以实现冗余。它还具有平台间的复制功能,可以将归档数据从一个平台复制到另一个平台。另外在逻辑安全性方面,它自带防火墙,能够对所有写入数据执行CRC 校验,对所有操作进行审计追踪、具备防篡改功能(WORM磁盘)、专为法规遵从取证人员提供安全访问的“一次登录”功能、数据加密和唯一数字签名功能。
最后,惠普集成归档平台可以将人工流程自动化,避免出现人为错误而造成的损失。
为企业业务护航
中远集运在惠普集成归档平台演示测试后3天就完成了安装测试,从上线至今运行正常。中远集运在部署了惠普电子邮件归档解决方案之后,实现了对所有进出邮件和文件的法律归档。对于用户丢失的个别邮件可以迅速从惠普集成归档平台中获得,减缓了过去需要从磁带恢复数据的工作压力,降低因软硬件故障、病毒感染等原因导致邮件系统崩溃带来的业务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