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

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

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一、管理目标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由校长主管,下设分管领导。通过制定学校科研管理制度,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在课题申报、中期管理、具体实施、奖励等方面更加规范。

二、学习制度

1、加强理论学习,以理论学习促进自己的观念转变和认识的提高,指导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为自己的科研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2、学校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创造条件,聘请有关专家来校指导课题的研究。平时加强与图书馆的联系,及时为课题研究的进行提供相关的资料和书籍。

三、申报制度

1、学校及时区级课题的申报信息,并组织力量做好课题立项、论证等工作。

2、每年9、10月份,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并认真填写校级课题申报表,申报者要比较详细地写出课题研究的方案,由学校审核批准为校级重点和一般课题。

3、学校要求全体教师积极投入课题研究,特别是骨干教师、青年教师(40岁以下),要做到人人有课题。

4、申报课题的形式可个人申报,也可以教研组申报,个人参与合作共同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要贴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小而实,要服务于学校的重点课题。

5、一经申报,课题组的教师或个人要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上研究课。课题负责人对情报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课题一旦结题,要做好归档工作,按时完成结题报告。

6、课题实施时间超过一学期的,课题组要做好中期的自查及汇报。

7、学校每年拨出一部分经费用于教育科研,用于课题组购买图书资料、问卷及资料的复印等其它所需的支出。

四、奖励制度

1、为了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鼓励广大教职工参与课题研究,学校每一年举行一次校教育科研成果评奖,经有关专家及科研小组评审,获成果一、二、三等奖的,在考核中分别奖励120元、100元、80元,鼓励奖40元。

2、教育科研在市、区、校级课题立项成功,校方向课题参与者发放课题开题奖,奖额视参与人数而定。教科研荣获市、区级成果等第奖的课题组负责人奖400元、300元,其他组员视承担课题的多少奖200~100元不等。

3、在区、市、国家刊物上的奖励为100元、200元、300元,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评为先进。文章在区、市会议上交流的奖120~160元。在校级汇报交流的奖30~60元。

4、教育科研获奖的将记入教师本人的业务档案。

5、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学校将评选教科研个人先进。

6、学校每年组织一次科研研讨会,进行科研成果的交流。

7、教科研成果评奖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基本按时,案几划完成课题方案;论文符合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论文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可读性。

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二级学院 科研管理 现状分析 提高措施

随着高校逐渐由教学型为主向教学科研复合型过渡,科研工作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水平与科研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全校科研工作的安排和效率,有时还会对相关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促进学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下面我结合自己担任南京晓庄学院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践经历,找出并分析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为进一步提高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的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现状

(一)工作模式。

为了适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我国很多高校对科研工作都采用校、院二级科研管理机制。校级科研管理部门在学校党政领导下,设立科研处(一般分为科技处和社科处,分别负责理工科院系和文科院系),直接与国家、地方各级计划部门、科学基金会联系,掌握计划下达、外来经费的管理信息,把握学校的科研管理文件和政策;院级科研管理部门在院长负责下,设有科研秘书,负责具体工作,如各种项目的申请、评审、中期检查、结题申请及本院系科研工作者科研档案的采集、汇总等。

(二)科研管理中常遇到的问题。

1.院系科研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和素质培养表现重视不够。

学校科研工作全面下放,但下属院系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有些学校负责科研的职能部门都是在各二级学院(系)的办公室,而对于规模较大的分院而言,他们缺乏专业的知识,平时工作繁忙,很难静下心细细研读学校科研管理政策、条例及院系科研人员的档案等,他们仅仅起到上情下达、统计上报、填填表格、汇总材料的作用,很难真正实施和发挥科技管理的职能。

有些高校虽然配备了专职的科研秘书,但大多是非管理专业人员,专业型人才多,复合型管理人才少,一般没有系统学习过科研管理的业务知识,在具体操作中往往对上级文件精神和管理办法理解不透、把握不准,管理方法上缺乏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熟练的管理技能,造成办事效率低,成效不显著。

2.下达工作不太及时。

(1)科技处下发通知中有些申报条件存在二义性,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人员难以理解一时无法向相关科研人员传达,影响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整合和凝聚力量,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很多高校在几个学科相近的系的基础上,整合成新的学院。科研秘书对各个学科的特殊性不太了解,对本学院科研人员的学历、职称甚至学科专业等不够熟悉,难以将有关科研任务信息及时传递给更合适的相关人员,从而影响了科研管理的效率。

3.上传工作有时不符合要求。

当科研秘书按照要求可下达完通知后,进入接收相关科研材料并整理、上报科技处的阶段时,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1)科研人员没有认真研读具体通知,有些项目申报有很多限制,科研秘书没有将每项要求体现在通知上,一些科研工作者花了大量的精力进行准备,上交材料时才发现自己不符合条件。

(2)部分科研人员提供的材料不符合规范。以一年一次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为例,科研人员十分重视此项工作的申报,但有时由于科研人员的多次更改,经常会出现提交的纸质版与电子版的版本号不一致,导致申报困难。

(3)很多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往往十分重视项目的前期管理,包括项目的申请、评审和批准,将重心偏向于高层次的立项,而对项目的中后期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忽视科研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对高质量、创新性的科研成果的取得产生了一定影响。而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的进度管理力度不够,项目延期问题越来越突出,个别教师在执行项目的进程中存在敷衍了事、草草结题的现象。

二、提高科研院校二级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加强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1.增设专职科研秘书岗位。

科研秘书主要负责组织学院教师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管理,协调项目实施;组织科研成果申报;处理科研工作日常事务,包括计划任务的通知落实、档案的整理、项目的常规管理、学术交流活动的计划管理、科研设备管理及协助开展科技服务、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工作内容繁多,院系应该设置专门的科研秘书,有利于各司其职,把工作做精、做细,以充分发挥管理的功能。

2.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对学院科研工作的质量有很大影响。科研管理具有业务性强和事务性多的性质,要求比较高。首先,要重视科研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倡敬业爱岗精神,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性工作能力。其次,采取多种途径开展有计划、系统的科技管理岗位培训,如定期举办各类有关科研申报、知识产权、专利申请等专业培训班、研讨会。此外,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文书处理和写作能力;增强协调和社交能力,做好内部事务的管家;增强对办公设备的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学会建立和使用数据库和网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适应形势发展,更好地为科研管理服务。

3.制订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缩小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地位及待遇上的差距,对在科技管理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设立优秀管理奖进行表扬。对提出管理创新举措并取得实效或发表高水平管理论文的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引进合理的竞争和流动机制,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实现合理流动,淘汰缺乏责任心、办事推诿拖沓的人员。

(二)建立科学化科研管理体系。

1.时序化管理。

科研管理工作有自己的流程或时序,每年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审批都有时间要求。申报过程也需经过成果鉴定评审、报奖、申请专利等程序。有些环节的时间性非常强,要求科研秘书在平日工作中,注重积累,根据往年的申报信息,按照时间顺序(比如按照申报月份)提供一个申报时间表,让科研工作者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把握每次机会,在竞争中取胜,达到预期的目的。

2.信息化管理。

科研管理过程中,信息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灵敏、准确、有力的信息支撑,有效的科学管理就无从谈起。以前因为二级院系数据、资源库的不完善,每次在申报一些重大项目的时候都要重新整理相关科研人员的科研信息和相关成果材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二级学院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数据库,内容包括:系(院)内成员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成果使用或转让的情况、获奖纪录及各种科研活动的纪录(包括较大的实验、各类研讨班、举办各种学术会议的纪录),此外还应包括与外单位及学术交流或学术合作(包括产研结合)等内容。可建立一个资源库,将科研人员所获得的一些成果确认后扫描,最终转化成PDF格式,进入资源库,通过查看科研资源库确认科研人员的成果。

3.建立院系二级科研管理制度。

根据学校的科研发展规划、科研管理制度,学院应建立相应的二级科研管理制度。根据学校每年分解下达的科研目标,根据本院的学科发展状况、资源配置情况,进一步分解落实到每个学科团队、每一位教师,让他们都能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从团队到个人,实施目标管理,定期检查目标的进展情况,按目标完成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绩效考核,以保证学校科研目标的实现。在建立院系二级科研管理制度时,还应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团队在学院科研管理中的作用。学院可以建立院系分学术委员会,在科研项目申报中发挥指导和咨询作用,对限项申报的一些科研项目进行决策、论证和协调,以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在学院建立学科团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是保证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实现的一项重要举措。鼓励学科团队积极申报科研研究平台,利用平台资源更好地开展科研活动。鼓励学科团队和个人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及其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转化为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

(三)加强科研项目全程管理。

1.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上各个环节都十分重要,中期管理包括项目的计划编制、组织实施、检查督促和阶段总结,后期管理包括研究工作结题总结、和专著的出版及被引用情况的信息收集、分析评价等。各管理工作在科研管理中所处的阶段不同,但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因此科研秘书要转变观念,积极配合学校科技处,认真执行学校关于科研项目的中后期管理制度,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科研经费,提高绩效,注重科研成果管理。

2.避免项目延期,一方面学校要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完善科研项目管理的激励与约束功能,另一方面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要按时提醒科研人员严格按照任务书执行,在科研人员中做好宣传工作,克服“重申报,轻研究”的思想观念。

(四)校院两级共同努力,加强科研团队的合作与建设

学校科研管理应重在管理中服务和在服务中管理,要创新管理理念,调整学院科研管理方面的权限设置,真正做到管理重心下移。在放权过程中,明确校院二级管理责任制,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院的主动性,充分利用学院各类形式的委员会(如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充分发挥学院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学术群体的作用。通过院级科研管理的协调、沟通,加强课题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使课题组在申请项目的过程中,敢于承担自己不同难度的课题,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为争取重大项目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张荣梅.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改革与实践总结与反思——以浙师大数理信息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57-60.

[2]潘端莲.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构建探讨.[J]教育园地,2012(9):111-112.

[3]田珍.关于高校科研管理观念变革的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2001(18):110-112.

[4]徐虹.加强科研校院二级管理的体会和思考[J]科技信息,2008(35):57-60.

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1.科研经费申报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科研经费管理活动在申请金额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课题在申报科研经费方面没有依据,不实事求是按照经费客观使用情况来申报经费,而是过多的依靠主观猜想来申报经费。其次,在课题经费申报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存在一些费用支出较多,甚至基本都是一个项目,而另一些经费项目支出却非常少,甚至是零的情况。应当科学合理设计课题经费使用项目表格,不能够将申报经费表视为可有可无的部分,必须科学设计,严格执行。

2.科研经费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下拨环节存在问题。目前科研经费使用必须按照项目审批机构的下拨额度予以落实。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限制了首期经费的下拨额度,反而在结项后才讲经费落实,从使用的角度来看,会对整个课题的进行产生限制。我们认为,这一问题具有普遍性,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2)科研经费使用清零的制度使目前人文社科研究领域存在着弄虚造假的情况。一些理论研究问题往往不太需要过多的经费支出,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依靠研究者自身的思考与创作。科研项目经费应当保证专款专用,弄虚作假是一种必须予以修正的行为。

二、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成因

1.国家政策制定层面上的原因。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法律建设,2006年财政部和科技部先后制定并颁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对科研经费的配置、使用、绩效等进行有效规范。高校所采纳的一般是引导及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文件,如教财【2005】11号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11】1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等。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对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未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及办法,纵向课题管理办法基本依据政府部门制定的管理制度来制定,有相对严格的支出范围及标准,而横向课题管理制度方面则相对灵活。

2.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项目依托单位在项目的申请环节付出了较大的努力,而经费到账之后不能视同自身经费进行严格管理,有些高校为了鼓励大家去争取项目经费,有时会对项目申请部门放松限制。而部分科研人员把科研项目经费作为自己收入的主要来源,只要经费一到位,就全权归自己支配,导致经费支出上的各种问题,在软课题经费支出上面更容易降低要求,较容易产生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3.高校科研经费监管不到位。

高校科研经费采用课题负责制,在扣除了部分的管理费用之后,课题负责人有较大的经费使用权,但对其财务及项目管理缺乏较深入的了解。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不同侧重交叉管理科研经费的情况下,科研人员较为不情愿的接受财务人员对项目经费的审核。尽管这种审核只是限于票据外观的形式性的审核,而没有深究该票据的真实性及经费使用合理性。这些通常容易导致经费使用管理上的随意性和违规现象。

4.各职能部门之间合作不密切。

科研项目均要求财务人员参与财务预算编制,但实际工作中,由于科研项目的专业性强,通常会以科研人员为主导,或全部由科研人员完成,而财务人员的参与程度不高,更谈不上经费预算编制的精细化。在预算的执行环节,普遍存在科研部门人员与财务部门人员沟通缺乏的问题,科研人员不了解财务部门的制度,财务部门的人员不了解科研部门业务,经费管理与研究工作不能有机结合,导致项目经费的投入、运用、耗费与补偿缺乏综合的管理与绩效。

三、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绩效机制的对策

1.前提条件。

1.1完善原则。

(1)要有利于科研事业发展。合理配置科研资源,增强创新能力,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提高整体科研水平。(2)改革创新。积极进行研究探索和创新,促进科研工作向更好方向发展。(3)注重绩效。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办法,根据科研工作的要求和不同层次科研工作的特点,对各类科研项目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增强成本意识,加强成本核算,优化资金配置,使有限的科研经费投入获得更多的科研产出,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兼顾各方利益。在确保实现委托人利益的前提下,注意保护学校利益,使各种形式的科研投入得到应有的成效。

1.2完善制度保证。

现有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由于经费来源的渠道越来越多,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多种多样,国家主管部门只对一些国家拨款的科学基金等出台了管理办法,对其他渠道来源的科研经费没有具体规定。一般是由经费管理单位参照国家管理办法自行制定。由此造成了同一来源的科研项目经费在不同的单位执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同样的项目在有的单位可以列支而在其它单位就不能列支,使得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有失公正。

1.3完善组织保障

。高校应正确处理科研与行政的关系,管理部门间协调配合。科研活动是高智能高风险的创新性活动,有自身的特殊性规则。正常开展科研活动并取得预期成果的关键是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减少行政化对科研活动的干扰和阻碍。因此科研经费管理应以“科研”为中心,经费管理规则的制定、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有科研人员的参与,双方充分沟通以达成共识。科研项目从申报、执行、验收、结题到成果转化的全部过程,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科研处、财务处、审计处、纪委等部门协调合作。

2.建立经费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考评。预算考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项目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预警,起到持续控制、信息沟通和激励作用;二是项目结题结账后整体预算完成情况的评价,实现事后的激励。

3.建立科研经费绩效管理责任分担机制。

(1)制定科研经费成本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定。成本制度应明确成本范围,对不允许开支的费用明确予以禁止。(2)建立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体系。科研项目管理的成本核算应以整个科研项目研究期间作为成本计算期间。如果一个课题组同时承担有多个项目,其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应在所属项目间进行分摊。

4.建立科研经费监管绩效评价机制。

绩效评价的结果将成为单位和个人今后申请立项的重要依据,使有限的科研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5.建立科研经费绩效管理信息共享机制。

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绩效机制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要建立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充分的信息沟通可以降低委托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是解决委托问题的有效途径。

6.建立科研经费绩效管理奖惩机制。

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通俗的说,制度即“游戏规则”,作为规则的制度具有自身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能对游戏的参与者和游戏过程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制度是项目参与者必须遵循的游戏规则,其约束机制主要表现其对制度管理对象的控制功能,目的在于降低出版基金项目申报的不确定性,抑制项目申报者和项目执行的任意性和投机性,从而促使基金管理目标的实现。

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制度对项目的控制主要体现在:①对项目申报主体的控制。《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申报主体只限于经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正式批准的合法出版机构。除此其他组织机构还未取得申报的资格。②对项目选题的控制。原新闻出版总署基金办在每年下发的《××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中对下一年度资助项目的选题方向、选题类型和申报数量都有详细的说明和规定,但对各种类型选题的结构和比例还没有统筹性的规划和精细化的设计。③对项目过程的控制。国家出版基金通过《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暂行办法》《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对项目评审过程、项目实施过程、项目质量、项目结果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其要旨在于通过规范项目申报、评审、监管机制,促成项目计划的实现。④对经费资助的控制。《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出版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对基金的性质、资助定额、经费使用作出明确的规定。国家出版基金仅限于对生产环节的直接成本进行资助,且对经费的使用有着严格的限制和要求,以此确保基金的规范使用。

国家出版基金管理的信息机制

制度的信息机制表现为信息导向功能,促使一定的行为选择。国家出版基金的整个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通过其信息机制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参与者的项目决策及项目执行发生重要的导向作用。制度作为一种“广义上形式的博弈”,是各种主体之间的寻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安排。目前国家出版基金制度的显性利益相关方主要涉及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地方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各出版单位。还有一个隐性利益相关者就是社会公众,国家出版基金的价值依归是让社会受益,让公众受益。具体分析,主管部门的利益指向为通过财政支持的手段创造高质量的能体现国家水平、意志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地方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利益指向为通过组织、指导辖区各出版单位尽可能多地获取基金的资助,创造良好的地方政府工作绩效。出版单位的利益指向为通过组织高质量的选题尽可能多的获取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以谋取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制度的信息机制效能在于通过创设一种尽可能满足政府、出版单位、社会公众等各方利益最优的制度安排,引导各方协同努力实现国家出版基金的管理目标。国家出版基金管理通过不断完善的制度建设和规范运行,其导向作用日趋显著,影响越来越大,地方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和出版单位也越来越重视基金项目的策划和申报。基金对资助项目的低定价要求以及将部分项目成果免费向相关公共服务机构赠送的举措即在于照顾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但目前国家出版基金只用于项目生产的直接成本补助;资助项目的实施和经费使用受到严格的监管和控制,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出版单位和地方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能动性,容易产生“搭便车”现象的出现。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MancurLloydOlson,Jr)认为:任何时候,一个人只要不被排斥在分享由他人努力所带来的利益之外,就没有动力为共同的利益作贡献,而只会选择搭便车。

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出版单位经历了转企改制的变革后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同时也具备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自然属性。出版单位改制后对员工的经济绩效考核也成为一种常态机制。出版基金项目的完全公益性以及现行拨款机制对出版单位及项目承担者可能会产生“项目不好拿,钱不好用,费力不赚钱”的导向,这在客观上会强化出版者对于出版基金项目申报和实施的风险意识,从而可能使出版单位和编辑策划人员对基金项目的申报采取“搭便车”的策略。“搭便车的诱惑如果支配了决策的进程,最终的结局将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的。另一种情况是,有些人可能提供集体物品而另一些人搭便车,这会导致集体利益的供给达不到最优水平。”如果出版者被这种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申报和组织采取搭便车的策略所支配,最终会使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传承文化、服务当代、惠及后世的公共利益诉求遭受损害。

国家出版基金管理的激励机制

制度最重要的功能是激励。制度的激励功能体现为,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经济主体的潜能和创造力,使社会资源及其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制度激励的实质就是通过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一定的利益机制,充分激发社会组织与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将这种动机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图书出版业是典型的创意产业,一般的图书生产包含策划、选题论证、写作、审读、编辑加工、整体设计、印制、发行等诸多环节。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相对一般图书来说在选题水平、书稿质量及生产控制上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地方出版行政部门和出版者更大更多的成本投入,这种成本投入既包含编辑、作者等相关人员的人力资源投入,还包含出版者的生产成本、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当前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制度的激励对象仅限于出版单位,而对相关编辑、作者等项目主创人员未有涉及;出版基金资助的环节仅限于直接生产阶段,而对前期投入和后期成果传播未有涉及;国家出版基金的经费使用办法对项目实施单位降低生产成本未产生积极性的影响;国家出版基金制度体系对鼓励地方新闻出版部门和出版单位出台配套的鼓励性政策未有明确的指导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出版基金项目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基金管理实施的绩效以及基金管理目标的实现。强化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制度的激励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基金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出版基金“国家级”的制度层级为基金顶层设计的完善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何建立涵盖作者、策划编辑、出版者、地方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等项目参与者和项目前期创意投入与后期成果传播的综合激励体系,是基金管理面临的重大课题。

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制度的完善

国家出版基金制度从宏观方面讲是为国家的文化发展服务,从微观的角度讲是为出版单位服务。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制度的完善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深化的过程。结合以上思考,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优化基金的项目设计

从项目策划—论证—立项—书稿组织—项目申报,出版单位需先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管理成本。而策划出版重大出版项目的高成本投入与出版基金的申报成功率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经济风险。因此,国家出版基金拟资助项目整体设计的科学性和精细化对于指导出版单位如何结合自身出版资源的优势和项目实施的能力、更有针对性地申报国家出版基金产生积极而显著的影响。

《××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是对出版单位进行项目申报进行引导和规范的最重要的依据。纵观近三年的申报指南,当前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对拟资助选题的结构、比例和投入预算还缺乏统筹性的规划和设计。建议出版基金管理机构根据出版基金“坚持面向社会、坚持扶持精品、坚持突出重点、坚持公开透明、坚持厚今薄古、坚持内外统筹、坚持鼓励创新、坚持多样性”的原则,结合国家文化、教育、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对拟资助的项目范围和重点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对各类选题的比例和拟投入经费进行科学的论证和统筹,同时做好项目选题管理的年度、中期、长期规划。

2.完善评审制度,建立更加科学、微观的指标体系

评审制度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是出版基金项目能否实现主旨的关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目的是通过评审,对确有重大价值的图书予以资助,因此项目评审的核心是对项目价值的评判,其次是对出版单位项目组织、实施能力的评判。而对项目价值、出版单位实施能力的评判还需建立更加科学、微观的指标体系。

(1)改革评审办法。将目前实施的初评、复评、终评三个轮次变更为初评、综合评价、经费核定三个环节。初评环节只限于学术专家参加,根据国家出版基金确立的价值标准,如学术性、科学性、思想性、创新性、传承价值、社会效益等,对项目的出版价值把关;综合评价环节由学术专家和出版专家参加,主要是对项目的出版价值进行复评和对出版单位的项目承担能力进行评价。经费核定环节由基金管理机关先期制定统一的成本预算标准,然后聘请熟悉印制流程和成本的财务专家根据相关标准对项目申报单位的经费预算进行核定,并提出拟资助经费的额度,这一环节不再纳入是否立项的考量要素,同时还能有效避免由于预算不合理而导致有重大价值的优质项目的落选。

(2)建立微观评价体系。①参与评审的学术专家和出版专家应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确定相对固定的人数比例,原则上学术专家的人数须多于出版专家。②对不同环节的专家评分,对不同类别专家的评分、对不同考评内容的评分要科学测定合理的权重。③对出版单位项目组织、实施能力的评判也应从出版单位的评级、与项目相关学科的编辑力量、出版单位品牌等方面逐步建立操作性强、更加微观的评分指标体系。

3.建立鼓励编辑、著作者策划和承担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长效激励机制

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对象是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的项目。编辑的出版活动和作者的写作活动是重大项目实施的两大要素。充分调动项目编辑开发策划重大选题和高水平的著作者承担写作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项目实施的关键。因此,需要从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制度的激励功能设计的角度,建立鼓励编辑、著作者策划和承担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长效激励机制。建议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充分借鉴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科基金的相关规定,加强与人事、科研、教育等相关部门的政策协调和整合,联合出台相应鼓励性政策:①将项目的选题策划和调研纳入基金的资助环节。②结合编辑和作者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需要,对承担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编辑和作者,从职称评审、工作绩效考核、成果认定、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激励。

4.鼓励项目成果的传播和发行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公益属性与转企改制后出版单位的经济属性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此,还需出台相应政策来鼓励出版单位积极宣传、传播、发行基金资助项目成果,既让项目成果更广泛地惠及社会公众,同时让出版者分享成果传播带来的经济利益。①利用国内国际各种大型书业展会集中展示,加大面向大众的舆论宣传力度,扩大成果影响。如利用文博会、全国图书博览会、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等。②联合相关部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科研机构优先装备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图书;鼓励农家书屋、中小学图书馆装备等政府图书采购工程中优先采购出版基金项目中知识普及型的品种。③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列支栏目中可考虑按适当比例增拨宣传费用。

5.建立与国家重点图书选题出版规划项目相结合的共评机制

重大出版项目从规划到实施需要出版单位、项目编辑、著作者长时间持续的投入。基于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与国家重点图书选题出版规划项目在主旨上的相融性,尤其考虑到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要能体现国家意志,代表国家水平的要求以及图书出版活动归属创意活动的特殊性,在国家出版基金管理中应逐步建立与国家五年规划相结合的共评机制:只有列入国家重点图书规划的项目才能取得申报国家出版基金的资格。出版单位策划的项目先期获得国家重点规划项目的立项,当项目完成了书稿写作部分后可根据国家出版基金的相关要求和条件争取资助。这样做既有利于出版单位降低申报国家级重大出版项目的前期成本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项目评审成本、提升基金项目申报的针对性;同时能有效缓解重大出版项目的策划、出版的高成本投入与国家出版基金的申报风险之间的矛盾。自2012年开始,国家出版基金申报指南明确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的可优先申报,表明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在和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衔接共评上有了实质性的举措。

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医院财政项目预算管理是医院预算管理的组成部分, 根据财政部门宏观经济政策和预算管理要求及主管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并结合本单位事业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收支计划。

近年来, 随着我国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等公共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 财政资金运行的新机制已基本确立, 在加强医院财政项目预算管理, 保证预算执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如何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 精细化, 对于加强医院财政项目预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已成为医院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1]。

2 目前医院财政项目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项目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相关责任不明确

部分医院没有制定财政项目预算编制、 执行、 绩效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这就导致了发生问题后无法追究, 各个部门相互推诿扯皮, 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责任的落实[2]。

2.2 项目预算编制存在盲目性 , 缺乏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及效益分析

部分医院没有结合自身的事业发展规划认真研究论证项目,尚未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在项目申报时匆忙拼凑,也未聘请专家对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充分有效的论证, 待项目预算批复后迟迟不能执行, 影响了本单位的资金执行进度, 同时也影响了下一年度财政项目资金的拨付[3]。

2.3 对政府采购的范围和内涵模糊, 操作流程不规范

部分医院对政府采购的概念和政府采购产品的标准认识模糊, 不了解哪些产品需要履行进口产品审批手续等, 采购流程也没有严格遵守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 (试)》 (财预 〔2004〕 84 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 (财库 〔2008〕 1号) 等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一旦上级主管部门来检查就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 影响了医院的整体工作[4]。

2.4 项目投入使用后缺乏绩效考核和跟踪分析

部分医院在项目申报时临时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简单评审, 套用一些现有的测算公式, 未进行科学合理的指标论证分析, 仓促上报。 在项目批复后执行困难, 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将项目执行完毕后, 没有相关部门对项目投产后的效果进行绩效考核分析, 项目负责人也不再对项目投产后的使用效益负责[5]。

2.5 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工作效率较低

目前,各医院的项目预算编制、执行等所有信息都是通过手工上报的方法来实现, 这样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及数据的准确性,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整体进展情况进行动态监管[6]。

3 我院进一步加强医院财政项目预算管理的方法

3.1 健全医院预算管理控制制度, 实现规范化管理

我院根据国家卫生部关于印发 《卫生部部门预算执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卫规财发[2010] 51 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院关于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暂行办法, 经院长办公会研究, 决定成立医院预算执行管理委员会,由院级领导及财务、审计、医工、总务、信息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先后制定了 《预算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项目预算管理办法》、 《项目用款计划申报制度》、 《项目预算执行管理办法及通报制度》 等制度。通过制度来明确责任主体、 责任部门、 责任人, 约束其操作行为, 从而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

3.2 建立医院的滚动项目库

每年4 月份开始, 科室根据医院下一年度发展方向及科室内部重点支持领域编制项目预算申报书,组织科内专家对项目投入产出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 包括项目前期论证、 可行性分析、 预算资金是否合理、 用款计划时间安排、 采购招标审批、 流程及时间进度等, 并要动员科内全体人员进行参与。 将经过科室内部充分论证后的项目预算申报书,上报相应的主管职能部门进行审阅。 主管职能部门要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组织本科室内部专家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如通过即组织外部专家及社会中介机构对项目进行评审。 通过上述程序的项目预算申报书, 由主管职能部门提交院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 医院将批准同意后的项目放入滚动项目库中进行管理, 并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 同时分清项目预算的资金来源: 财政拨款和自筹资金两类。 在卫生部下发项目预算编报通知后, 医院就可以根据发展需要在项目库中挑选适合的项目进行论证分析后上报, 这样就可以避免拼凑项目和项目预算批复后执行困难的现象发生。

3.3 完善政府采购操作规范及流程

项目预算批复后资金到位前, 根据财政部关于进口产品审批制度的要求对申报项目中涉及到的所有进口产品进行分类打包汇总, 按照类别撰写进口设备审批报告及组织专家论证。 项目预算资金到位后, 执行部门可以根据进口产品批复结果、 项目预算执行进度、 资金计划等工作安排, 确定招标采购方式, 如公开招标、 单一来源采购、 竞争性谈判等, 并根据相关规定, 按照项目进度要求对采购的产品进行分类打包, 开展撰写标书等各项工作。 项目执行部门要按照政府采购制度要求, 对采购的所有产品进行分类, 确定具体采购产品, 并按照政府采购流程操作。 财务处根据项目预算资金安排计划和执行部门完成的采购合同、中标通知书等审批材料, 办理资金支付审批手续。3.4 加强绩效考核管理在项目投产后对其进行绩效考核跟踪评审,建立项目绩效考评制度及机制。经管办、财务处及相应职能部门对项目开展后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分析, 具体分析指标为产出指标和效益指标,其中产出指标有工作量指标、质量指标等;效益指标有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等, 并定期向院预算委员会提交绩效分析报告, 作为以后审批该科室项目申报的依据。

3.5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