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将鲜活的教学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充满了浓郁生活气息、时代气息,使课堂接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教学案例、生活化课堂,对学生而言充满着诱惑,有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善和丰富了原有的教学方式。
2.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基于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将教学案例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在对案例信息的分析与处理过程中,自主生成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思维的活跃性,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讨论、交流与分享对案例的理解过程中,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3.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性
育德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而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仅仅依靠说教,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基于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创设了各类真实情感体验的教学情境,例如奉献、诚信、尊师、孝老、遵纪、守法等。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自主探究,形成觉悟,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的设计
1.教学案例设计的原则
第一,教学案例要具有思想性。即要让教学案例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等具有一定的思想引领和导向作用。
第二,教学案例要具有时代性。即教学案例要紧跟时代性节奏与步伐,与社会发展相一致,过时的、落后的教学案例缺乏良好的教育性。
第三,教学案例要具有针对性。即要根据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和意识水平、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恰当地选择各类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第四,教学案例要具有可信性。即教学案例的信息真实可靠、公正全面,符合客观实际,不允许弄虚作假、吹牛撒谎。
2.教学案例素材的来源
教学案例的素材来源很多,教材、教参中可直接选用,文献资源中可查找,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上可选择。特别是当今处于信息时代,大众传媒特别发达,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如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今日说法等,提供的素材既典型,又生动,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果。当然,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泥沙俱在,良莠不齐,因此,在查找素材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识别虚假信息,不能让谣言进入课堂,让虚假信息编辑的教学案例,会对学生认为教师为了说明教材道理,骗自己,会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产生不良影响。
3.教学案例呈现的形式
教学案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文字、视频、音频、图表、表格、漫画等,可以根据素材本身的属性,根据课标、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工制作,根据不同的教学时机加以呈现。每种形式有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根据需要加以合理设计,相时呈现,才能使教学案例的功效发挥最大。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
1.教学案例的展示与呈现
基于教学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案例的出场方式是必经的、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何种方式出场,事关能否引起学生的关注,能否激发学生兴趣,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所需要的,选择适当的教学案例的呈现方式。如文字材料,可以教师朗读或学生朗读,视频或音频提醒学生注意观看或聆听,图表、表格、漫画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只有在现实世界的具体情景中,才会变得有效。因此,教学案例的展示,实质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事关教学问题的解决。
2.教学案例的阅读与分析
教学案例的信息点一般比较丰富,阅读的视角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要根据课标、教学目标、学生实际等情况,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学案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生可以根据问题,有目的地从教学案例中寻找、发现、分析相关信息,提高教学案例阅读和分析的效率。当然,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对案例信息进行解读、分析和推理,寻找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案例的讨论与交流奠定基础。
3.教学案例的讨论与交流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个体经过思考与分析不能解决或不能够完全解决的,必须要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来解决。讨论与交流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经验分享的过程,也是合作探究、深入研究的过程。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对教学案例设置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去,及时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讨论的进度、问题解决的程度。同时,教师要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当学生的讨论出现偏差或陷入瓶颈时,为了使讨论能够继续或深入,要对学生进行引导。绝不能出放任不管或越俎代庖。只有这样,学生群体的潜能才能得发展,合作精神才能得到培养。交流是讨论之后,小组在全班展示小组交流成果的过程。小组代表对本组讨论的情况对全班进行小结性发言,这一环节,可能会出现小组之间意见不一的情况。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扬民主,给学生充分说明小组意见的时间和机会,甚至可以开展小组间的辩论,目的是问题越辩越清楚。交流过程中,教师不得“打压”某一方,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这样的交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教师也必须做好调控,防止辩论失控。
案例教学法;思想品德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86-02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老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深化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的能力。而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认识到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以灌输道德理论为主,很空洞抽象,学生也觉得很枯燥,无法达到很深的情感体验。如今,我们的政治课程设置已经非常的贴近生活,学生学习起来明显要轻松许多,因为都是在与学生一起探讨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问题、实际事例作为主要素材进行教学尤为重要。通过几年来对新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我对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概述
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指教师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一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设置一个个案例,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质疑、分析和讨论,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领悟知识,陶冶情感意志,开启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目的,过对案例的选择性使用,组织学生参与案例的讨论,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案例”,真正意图在于帮助学生将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充分结合,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在心灵深处认可容纳某种良好品德。既落实了“以生活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宗旨”的学科教育理念,又提升了学生反思、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思想品德、文明礼仪等综合素质。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实施方法与步骤
想要使用案例教学方法达到一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关键在于案例使用的有效性。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是充分开发和研究利用每一个案例,采用最佳的呈现形式和方法;学生是案例教学法的参与主体,也是案例教学法的服务对象,学生对案例的探究和分析情况决定案例教学的成败。因此要想使用案例教学法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1、准备案例
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组织应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精心选择合适的案例来组织教学。案例的准备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案例的选择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教学所用的案例要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特别是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的案例,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二是案例的选择应服务于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需要具备针对性、实效性和强烈的时代性。三是按照教学的需要有效的整合利用所选择的案例,案例编选要短小精悍。总之,案例的选择和设计要做到:“例”“理”“德”相结合,寓“理”于“例”之中,寓“德”于“例”之中。
2、呈现和展示案例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案例的呈现和展示形式灵活多样,不同的呈现形式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比如可以将准备好的案例在课前印发给学生,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就接触到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案例,从而在上课时节约阅读案例所用的时间。这种形式适用于理论知识较强的课程内容,如:法律常识;也可以使用媒体呈现和展示案例,这种呈现案例的方法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可以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还可以将案例编成剧本,贯穿整个课堂,也可通过辨论会、小品、模拟法庭、记者采访等形式展现。
在呈现展示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做好展示案例前的准备工作,要吃透教材和案例,设计好案例的展示方式,确定案例的焦点或主题,以便上课时能详尽描述给学生。
(2)课前教师要根据案例和教材内容,设置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或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去感悟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由案例到教材内容,难度适中,有针对性。
3、探究分析案例
案例的探究和分析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想将案例的运用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掌握探究分析案例的方法和技能。首先,教师应按照课堂教学和案例的形式确定好探究和分析案例的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组竞赛等形式;其次,教师要发挥好案例教学的引导作用,以合适的语言,在合适的时机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问题。最后,注重对案例教学的归纳总结,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同时教师应进行适当的补充与提高性的讲授。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供思考、活动的空间,而且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中,单纯地告诉学生一些原理和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方法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而运用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则可以生动形象地诠释教材内容, 教师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在讨论中, 各抒己见。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种信息的交流, 学生会积极思考, 相互启发、讨论, 他们会觉得这一学习过程很有趣, 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 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能有更直观、透彻的理解。
2、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教学以其多样的呈现和展示形式,将教材中抽象的、枯燥的理论知识灵活的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对案例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讨论和评价,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白和掌握所学知识,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案例教学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师施展个人才华魅力,体现人生价值的直接舞台。教师积累每一个案例,研究每一个问题,就是在自己的成功路途上搭建一个个台阶,由此通向教育事业成功的彼岸和理想的境界。教师在撰写每一个案例的时候,都对课程目标的设立、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学习背景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设想,教师在对案例搜集、整理、加工、运用、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功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总之,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转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案例教学法必须掌握实施要领,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教法替代另一种教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经验,有效利用案例教学法辅助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2011
一、案例的收集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想要找到与教学内容相符且有鲜活性的案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平常多留心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做好相关的收集和摘录。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收集案例资料的方法。
1.网络搜集法
在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互联网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库,它可以提供来自各个方面的资料。同时,互联网不仅拥有巨大的信息量,并且查询起来方便快捷。例如,通过谷歌、百度等一系列搜索引擎来进行相关搜索,这样便能够很轻松地获取典型的案例。网络搜集最大的一个优点在于其更新速度快,所搜索的信息因此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2.报纸杂志查阅法
教师最为常用的收集资料方法之一便是阅读报纸、杂志等相关的材料。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可以使教师接触到大量具有实效性的新闻,特别是能引起社会、理论界关注且有争议的新闻案例,它不仅可以对一般的问题进行理论说明,同时还可以显示出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盲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得到强化。
3.生活实践搜集法
思想品德课最具有生命力的教学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它也是我们进行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就要善于将生活实践融入教学中,在收集案例的各种方法中生活实践便是最有效的渠道。因为在具体案例的经历过程中,能够切身体会到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样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便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将知识讲解出来,进而使教学与实际的结合更为紧凑。此种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比如,学习《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就可以收集一些自己或学生亲身经历的消费故事。
二、案例的选择与使用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学生可以从中展现出自我的思维能力,从而将自己融入案例中以成为案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对问题作出一系列具有说服力的分析。这样一来,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要做的就是确立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所选案例内容不仅要与课程的目标相符合,还要使之能够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所选案例要隐含丰富的知识与基本技能,并且该案例能够将知识与技能做出有效的拓展与延伸。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慎重选择和使用案例。
1.案例的选取要注意其真实性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劳伦斯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案例是一个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好的案例才可以将课堂讨论围绕着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展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案例的真实性,提高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切身体验到教材中的知识点。如在学习《做意志坚强的人》这一课时,可以用中国达人刘伟的事迹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刘伟10岁时因一次触电事故而失去了双臂,打破了他当足球运动员的梦想。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失去双臂的他热爱上了钢琴,没有双手,只好用双脚来弹奏乐曲,那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的,但是,刘伟却克服了重重困难,练成了这个特殊的本领,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通过对这一真实案例的探讨,教师可以引出意志坚强的人具有哪些表现、坚强意志的意义以及如何磨砺坚强的意志等知识点。同时通过这个案例的生动形象的讲解或多媒体视频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在对案例的细细品味中感受到真实生活中人性的光辉。注重案例教学的真实性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德育课堂上受到启发,同时也能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2.选取时效性强的时事为案例
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所选案例要紧跟当前形势,要具有时代感和新鲜感,不要总是反复提起陈年旧事。学生往往会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参与讨论的热情。比如,在学习《责任与角色同在》这一课时,可以选取“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进行案例教学。2012年5月29日的中午,吴斌驾驶大巴客车载着24名乘客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一块数斤重的铁片从天而降,击碎前挡风玻璃后直接砸中他的腹部。
此后1分16秒里,吴师傅强忍剧痛将大客车缓缓减速、靠边停车,拉好手刹、打起双闪灯、打开车门疏散旅客。最后一刻,他还不忘叮嘱乘客“别乱跑,注意安全”。因为伤势过重,6月1日,48岁的吴师傅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他的事迹感动了数万网民,吴斌被赞为“最美司机”,多家媒体报道了他的感人事迹。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吴师傅最后一刻的视频,在短短的几分钟视频播放中,
学生已经被深深震撼了。老师适时抛出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探讨:一般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是什么反应?是什么力量促使吴斌去完成常人所不能做到的事情呢?吴斌的事迹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在学生探讨分析的基础上引出责任的含义、责任的来源、责任与角色的关系、履行责任的意义等相关知识。
3.灵活使用正反面案例
案例选取应该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由于初中学生判断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如果课堂上过多地使用社会中的阴暗面、丑恶的反面例子,容易迷惑和动摇学生思想,从而吸收一些有害的东西,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正面的案例教学有利于给学生树立榜样,弘扬社会正气,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例如,在学习《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这一课的时候,在教学中可以列举东南网9月17日刊登的一则新闻:有一位大概七十岁的老爷爷拿了一个麻袋和一个竹席准备上车,却被司机制止。当时,车上乘客都认为应该让老人上车,但司机却表示,老人是捡垃极的,手里提的是垃圾,乘客表示不介意,可司机却说:“如果他上车,我就走!”随后有乘客把老人扶上了公交,这时司机当即弃车离去。从总体上看来,这是一个反面案例,反应了当前社会所存在的冷漠,弱势群体遭受不平等待遇,甚至不被尊重的情形。教师先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在学生分析出此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后再由教师引出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即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不可辱,侮辱罪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分析完这个案例中所反映的课题后,教师还要适时向学生指出案例中积极的一面,例如许多热心乘客都愿意帮助拾荒老人,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正确使用正反面案例,有利于提高学生辨别、分析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1针对课堂教学不良状况进行重塑:
在一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尚存在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它忽视了直接生活经验的实际作用,忽略了学生对于现实世界和实际生活的个性化感悟,使思想品德教育丧失了人与人心灵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宗旨相悖,极大地挫败了初中生的好奇欲望和思想品德学习兴趣,起不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目的。因而,只有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社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即教学”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和体验,帮助学生回归生活,用实际的生活案例和情感体验为索引,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新课程要求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体现: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之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是一门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密切相联的学科,它不但包含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蕴含有极强的现实时代性特征,因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将其知识性内容与生活现实性内容紧密相联,不断拓宽教学资源,广泛地引入生活元素,用真实的案例吸引学生,用融合的生活体验感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集理论与生活相统一,获得真正的政治价值观学习。
1.3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综合素质发展:
单纯、空洞的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是一种学科化的理性主义教学形式,它最大的缺陷是改造了一批“真空”式的学生,他们在现实的复杂社会情境下却无所适从,因而,融入生活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学生通过大量的模拟性实践活动,可以真切地感知生活中所蕴含的政治要素关系,并在不断学习的前提下,发现社会生活问题,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用个性化的思考,剖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实现真正价值意义上的综合素质发展。
2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运用及案例教学思考
2.1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我为什么要学”、“我学了有什么用”,为了使学生清晰地对这门课程进行了解性学习,必须帮助学生确立生活化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由认知目标向“生活化”的思绪进行转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要基础理论体系,而是要在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探究,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现实问题融会贯通,建构基本的主动性知识架构。
2.2其次,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充实是教学的前提:
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为了提升“生活化”内容,要不断挖掘活用教材,讲究“生命叙事”,以学生的眼光、话题、范例为载体,对课本内容进行生活化的“二次开发”;其次,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了解学生的感悟,帮助学生强化和认知这些生活经验,用理论充实学生的知识。尤其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课导入环节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可以导入生活化的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如:开展课前5-10分钟的时事播报、新闻开讲、时事点评等,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素材为索引,通过电视、广播、读报等活动为手段,获得生动而丰富的生活素材,突出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活化和可操作化特征。另外,教师还要引入生活中丰富的社会信息,打造趣味读物课堂,使学生融入在新鲜而生动的内容之中,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如:可以组织学生探究身边发生的不良行为原因,如沉溺于上网、痴迷于暴力倾向等,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明确作为公民所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2.3采用生活化的案例教学为手段: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方式选择,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生活化运用,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的知识。在运用案例教学的生活化运用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搜集案例,通过自己的观察选取适宜的生活化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精心的准备和编制,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详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个性化的案例分析,在对案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必局限于案例的呈现时间,而可以根据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深入到案例的分析当中去,教师用设疑问难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思考,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案例视频;用做游戏、讲故事、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形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最后,案例教学最适于进行分组讨论,其重要的环节便是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环节,它可以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发表出自己个人的见解,在共同参与的讨论中思考、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
3结语
一、利用案例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案例的类型有很多,案例可以给实际教学带来的辅助效果也非常多元。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来引导学生真实的感受生活,利用这些生活情境来加深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感悟。生活中发生的很多事情学生其实天天看到,但是,对于很多问题学生并没有用心看,也没有尝试分析其后折射出的社会现象,领会这些案例或者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师在讲到一些相关内容时,可以首先找寻一些案例资料,将那些有针对性的案例引入课堂,以案例的观看为切入首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于案例陈述的问题或者现象进行自己的分析,让学生间进行充分的交互,让大家的思维多样性可以呈现出来。当这个环节结束后,教师再来将学生得出的想法、结论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并且可以适当地在学生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发散与拓宽,形成和教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对于案例实质的剖析,让学生能够真正透过这个案例理解社会现象,感受生活实质。
在进行《成长在社会》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看一个多媒体视频,这个多媒体视频记录着当公交车开过来的时候,一些乘客一捅而上,他们在捅挤的时候丑态百出;在公交车上,孕妇、老人没有座位,很多人把头一侧,当作没有看见,这些孕妇和老人被挤得东倒西歪;有一名女士在车上不小心弄破了另一名女士的丝袜,那名女士破口大骂,对弄坏她丝袜的女士不依不饶。这些现象学生其实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但是,学生通常只是对于这些现象一笑而过,并没有真正对于社会生活有所反思。正如在给学生呈现这部分视频时,大部分学生都看得哈哈大笑,尤其是看到最后两位女士争吵时,学生觉得特别有趣。学生观看?Y束后,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谈谈感受,分享自己对于这种生活中场景的相应思考。在教师的逐渐引导下,不少学生能够意识到,社会上人和人之间应当有更多尊重与相互理解,社会应当是一个大家庭,在这种好的状态下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和睦,文明程度也会更高。
二、借助案例让学生思考自身问题
初中思品课程中探究的很多问题都是学生自身身上会存在的问题,这些知识的教学正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和他人相处,更好地融入社会乃至更好的独处。在教学这类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典型案例来引发学生对于自身存在问题的思考,以这样的方式构建学生的自我认知,让学生意识到原来自己身上有这么多需要改善的问题。
在教学《学会合作》这一课时,课堂上我提出带学生去多媒体教室唱卡啦OK。学生的兴致马上被激起,一听到可以唱卡拉OK不用待在教师,学生都相当活跃。当学生唱完歌以后,教师让学生们在多媒体教室中思索,刚才学生分别唱了几支歌?有几位学生一直抢着话筒不给别人唱?有几位学生根本没轮到唱一首歌?有哪些学生在唱歌的时候,被其它学生嫌弃,根本就没有人愿意跟他们合唱?此时这些学生才意识到,他们在玩的时候,只顾自己开心,却没有注意到其他人是否玩得很开心。学生没有想到,一次在他们看来轻松的娱乐活动中原来可以折射出自己身上的这么多问题,最重要的是,这些问题自己从前几乎从来没有意识到。教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带给了一些学生极为强烈的自我反思,学生深深感受到,应当进行自我检讨。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来引出本堂课的教学主题,透过有效地联系的构建来让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自我认知有所改变,并且积极地解决与更正自身存在的问题。
三、应用案例指导学生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