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启发式教学案例

英语启发式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英语启发式教学案例

英语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法 岩石与土壤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断显现,在全国范围内正在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交流平台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思想也不断呈现多元化。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能够适应现代的教学环境,也不利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当前的社会要求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不仅拥有强大的知识后盾,还需要他们拥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好是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不断学习而且会学习的能力。

1 案例教学法及其注意事项

1.1 案例教学法简介

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佛·哥伦布·兰戴尔最先引入到学校教育中来的,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并很快地被多种学科所利用。案例教育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中国,并被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和应用。

1.2 案例教学法应用的注意事项

(1)教师角色的定位。由于受到教学目的的制约,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该扮演火车列车长的角色,注意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确保课堂这趟列车驶向预期的目的地。当学生的发言没有受到关注时要适时提出几个问题,要促使课堂的节奏能正常地进行下去;当关键性问题的讨论片面而肤浅时,要适当提出疑问引导学生的思维使讨论更加全面而深入。若是第一次应用案例教学,教师应当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去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在碰到现实案例时应该如何思考分析。

(2)正确对待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虽然能够非常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但是我们也不能过于夸大案例教学的作用。对于一些全新的知识体系的教学,就不太适合使用案例教学。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作为铺垫,就很难对案例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和讨论,这样会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极大的影响,也不利于教师以后案例教学的开展。

(3)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若是分组讨论,可以评选出优秀小组并给予加平时分的奖励。在讨论完成后还可以让各个小组上交一份关于该次讨论的论文,对于最优秀的论文也可以给予加平时分的奖励。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大家讨论的内容和自己小组课下准备的材料重新组合一下,以文章的形式展示小组成员对案例的认识。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案例教学在以后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4)正确认识“案例”。教师对“案例”的认识还存在偏差和错误。“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案例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这节课的品质。但是在现实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还对案例教学中“案例”的理解存在着误区。例如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往往会把“案例”当成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举例子”,这样就使得案例教学重新变成老师当主角的“灌输式”教学了;这是因为案例教学在部分教师那里出现水土不服造成的,他们仅仅把案例当成课堂教学中的调剂品,而没有真正理解案例教学的本质。

2 案例教学在岩石与土壤学教学中的应用

岩石与土壤学作为农学和地学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域治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建设等领域。在本科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论的束缚,使教师的讲授缺乏实际的案例对理论加以充实和反馈,使得教与学不能良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也不能很好地把理论与具体现实联系在一起,更加不利于对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是岩石与土壤学教学中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案例教学在土壤学中岩石的风化课程中的应用为例,来探讨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案例的编选

由于在进行本次课程之前学生们已经熟悉了土壤的定义和形成,并且鉴于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时要有目的性、典型性、知识涵盖、客观性等要求,所以本次的案例选用了“黄河石林”。 黄河石林大约形成于210万年前经过黄河水百万年的冲刷形成的,大约平均每1万年向下冲刷出1米。将黄河石林的平均高度是80米到200米之间,最高处是210米,比云南石林要雄伟壮观得多。黄河石林的石林奇观用图片的形4式展示出来更能给学生们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其典型的地址地貌特征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探索形成原因。

2.2 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在课程进行之前,将案例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向学生们介绍,并引导他们思考黄河石林形成的因素有哪些,以及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岩石风化的,哪种影响因素占据主导地位等问题。在问题提出后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让学生在小组内部交流,最后可以推选出一位代表到讲台发言把自己组内讨论的结果展示给大家。对于小组内部成员的分歧以及不能理解和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其他小组发言的时候提问,在都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再由老师做最后的总结和分析。在现代的高校学生手中,智能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在组内讨论时可以用手机的上网功能搜索相关的信息。当所有的小组发言完毕后可以由老师评选出最优秀的一个小组并给出加平时分的奖励。本次课的进行过程中可以给同学们播放岩石风化的相关视频,通过视频中的动画示意效果让学生对岩石的风化过程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2.3 点评

教师在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首先要肯定其中正确的以及比较新颖的观点;再指出学生在讨论时的不足并给出建议或提出自己的答案,对于讨论得不够深入的方面给出适当的补充;最后明确该案例涵盖的理论知识,并带领学生对与本课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回顾,重新对本次的课的要点及难点进行回顾,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黄河石林大约形成于21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由于地壳运动、风化作用、雨蚀等地质作用,形成了以黄色砂砾岩为主,造型千姿百态的石林地貌奇观。石林景区有八个沟,是在地壳强烈的抬升之下,黄河河谷形成深切峡谷,使沟谷不断变宽,局部轻弱层在水及重力作用下迅速下切,沿沟谷两侧形成大量的石峰、石柱,同时又受到风蚀作用的改造,在崖壁上形成了许多如窗棂的构造,在水蚀、风蚀的强烈作用下形成了现在独特的景观。所以岩石风化作用是指地表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在教师的引导下弄清楚了造成岩石风化的因素有哪些,可以进一步地领着学生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类。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虽然所有的岩石都会风化,但并不是都按同一条路径或同一个速率发生变化。经过长年累月对不同条件下风化岩石的观察,我们知道岩石特征、气候和地形条件是控制岩石风化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不同矿物的溶解性差异很大。节理、层里和孔隙的分布状况和矿物的粒度,又决定了岩石的易碎性和表面积。在每一个问题讨论完成后教师都要针对学生的表现以及案例本身做出一个简单而精辟的评价和总结。要对各小组做出客观公正的有助于学生今后改进的评价。

3 总结

案例教学是一种成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力以及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及自我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案例教学的引入将改变以前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取适当的教学案例、设计相应的问题、预测学生的发问范围、组织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案例、对学生的讨论给予简洁准确的评价和总结,学生主动发现案例中涵盖的知识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案例进行讨论并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案例教学使得教与学的过程更加和谐,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

资助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07B38)

参考文献

[1] 王家军.案例教学:高师教育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11.20(11):23-25.

[2] 宋宝莉.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1.6.28(2):52-54.

[3] 周泽炯.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过程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5):126.

[4] 萧毅鸿,周献中,凌海风,唐建.案例教学:一种有效的教师教育方法.教育理论与实践:35-37.

[5] 张锡洲,王昌全,李廷轩.土壤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5.2.2:58-59.

[6] 谷思玉.农学专业土壤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7(2):93-95.

[7] 徐秋芳,孙向阳,姜培坤,姚 芳,叶正钱,王旭东,李永夫,徐涌,秦华.高等林业院校土壤学课程的创新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8.9.9:56-59.

[8] 徐秋芳,姜培坤,钱新标.高等林业院校土壤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4(5):64-65.

[9] 黄秀英,陈季,张武.地理科学专业基础课中案例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教法研究,2012.3:48-50.

[10] 黄运湘,廖超林,尹力初,张杨珠.《土壤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 实践[J].农业教育研究,2009(4)(总第61 期):22-24.

英语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一、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的实施意义

《财务管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是因为财务管理这门学科始终是欧美国家处在引领技变革以及学术研究的主导地位,双语教学对学生阅读学习英文资料、掌握财务发展的前沿动态以及培养语言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中英双语教学模式,目的是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手段、课程理念、教材及教学案例,强化学生的专业学科知识和外语语言水平,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专业英文术语,熟悉英文的思考模式和表达方式,学会用英文解决财务问题,训练和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使学生更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环境。

在以往传统的《财务管理》授课中,由于单纯使用中文授课,学生往往会对财务管理中的各种英文专业术语一知半解。例如在讲授WACC(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时,如果只是单纯用中文讲课,学生很难把WACC和公司整体平均资金成本联系起来。而采用中英双语授课,学生能够更顺畅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对财务管理的内容体系也能够把握得更好。双语授课可以使学生理解财务管理相关的英文用语,避免实践中遇到英文简写时不知所云的尴尬状况,还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英文财务着作和新闻的自信心,提升学生使用英文就财务领域的相关问题与同行进行书面和口头沟通的能力。相较单纯的中文授课,双语教学更与国际接轨,注重英语应用,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形势有较大的帮助。

二、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

《财务管理》双语课程作为金融保险、会计等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从报表分析入手,系统地学习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涉外财务技能,培养学生运用中英文进行财务决策的能力。

1、采用中英文双语授课

课堂讲授过程的多媒体课件、板书、作业、试卷等均采用英文进行沟通和表达。但是由于教材内容为全英文,为了增加课堂效率以及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每次上课的两天前会把一些艰涩难懂的英文教材重点内容,辅以中文解释的讲义大纲,由课代表发给学生供其预习。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以英语表达的财务概念方法和财务理论、具备以英文进行专业交流和表达的同时,了解和熟悉国内相应的财务语言。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能力问题,必须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相关英文章节的阅读和预习,针对不懂的地方,结合讲义提前查阅,做好上课准备。

2、采用英文原版教材

由于财务管理的很多先进理念都来源于西方国家,因此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吸收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财务管理视野。同时辅助电子讲义,对难点和重点给出画龙点睛式的中文翻译,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原书内容。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是在财务金融学界知名教授Richard A.Brealey(理查德?A?布雷利)编写的经典着作Fundamentals of Corporate Finance(7th Edition)《公司理财(第七版)》。作者理查德?A?布雷利编写的这本教材,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权威性,又不至于难度太大。除此之外,本教材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可作为学生的辅助学习工具。

3、结合模块教学

课程针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在引进国外财务管理知识模块的基础上,结合本土化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整合,采用模块教学,构建了财务报表分析、资金的时间价值、证券投资、融资、收益分配、营运资本六大模块内容体系,再对每一个模块细化,根据不同的难易程度拟定相应的教学学时。教学内容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以风险与收益权衡为重点、以财务决策框架为主线来构造结构体系。

三、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努力促进师生互动,运用案例、启发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手段,以及图文并重的技巧,让学生主动学习,自发站到讲台上来抒发和探讨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进而对财务管理的主要概念、指标、模型以及应用进行有效整合,让这些知识能够真的深入学生的脑海中。

1、启发式教学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布置实训作业,比如让学生自己找一家感兴趣的公司,对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效率、现金生成能力、财富增值能力和资本市场表现能力进行分析,独立完成评估报告,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既是对上半学期的一个

总结,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财务管理这门课的实用性,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2、小组讨论式教学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对相关知识点和课程实践以小组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将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探索者”。教师讲课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二度改编”,使教材成为学生“可探讨”的对象,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结合中英文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通过案例,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以及加深对中国与西方国家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差异。

3、情景模拟

将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采用英文表达进行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看到一个信息时只能记住10%,听到一个信息时能记住20%,然而当其亲身经历时则能记住80%。因此本课程针对各章节知识要点都设有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亲身体验知识内容。

英语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一、弹性处理教材中的概念与编排体系

新课改后的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学科意识,但是还会出现一些学科中的概念与定律,这些概念与定律会与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形成一定的错位。比如在《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一课中,教材这样定义自尊:自尊即自我尊重,是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又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的定义委实难以让人理解,更不用说是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初一学生了。

新课改明确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如果囿于课本原有的知识体系,就会束缚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让教学变得僵硬死板与低效。因此教学一线工作者应本着解放思想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对教材的概念与编排体系作一定的调整。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自尊”,我在参阅心理学的基础上对自尊的概念进行了修正:自尊是自我欣赏与自我肯定的感觉。这样的定义容易与学生思想中大量的实例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获得自尊感受的同时理解自尊的含义。

弹性处理教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教材中的知识体系作重新整理,以适应课堂。《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一课中,我这样安排教学:第一个环节是理解自尊含义,第二个环节是是体验自尊感受,第三个环节是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第四个环节是处理好国家尊严与自尊感的关系,知耻与自尊的关系,自尊与虚荣的关系。另外,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教学案例与教学活动,也可根据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因素作一些调整。

二、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攻关

前已述及,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少不了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抽象概念最好的办法是呈现直观生动恰当的例子,要想在课堂上呈现与教学核心概念相匹配的直观生动恰当的例子,就必须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用生动的视频、案例来消化抽象的概念。为帮助学生理解自尊的概念,我引入了乔丹挨打的文字案例,乔丹身材高大却受同学欺负,长期受欺负使乔丹产生了不好的自我感觉,后来他的爸爸告诉他:要首先找到自尊,才能得到同学们的喜爱。通过这们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要找到自尊就必须产生自我欣赏的感觉。为了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人都可以树立自尊的道理,我播放了约翰・库提斯励志演讲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约翰・库提斯虽然高位截瘫却依然自尊自爱的事实,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明白,自尊是人人都可以树立的,不管我们出生在什么们的家庭,有什么样的缺陷,我们都需要而且可以树立自尊。

三、合理利用学生资源,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品德课不是空洞的说教课,一味的灌输大道理;也不是语文课,在咬文嚼字上作足文章。思想品德课要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要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把学生的思想、情感、经验直观的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元素,扩大教学容量,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用身边的事教育学生,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当我们经历以下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语文课上的我的答案最有新意,同学们不由自主地为我鼓掌。”

“我英语发音标准,老师叫我每天早上带领同学们朗读英语。”

“我护送盲人过马路时,周围的人投来赞许的目光”

“我在体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登上了领奖台。”

“我的建议被老师采纳,当众受到表扬”

英语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许昌学院与加拿大荷兰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于2007年开始正式招生,现有在校生700多人,完成全部课程学习的学生可以获得许昌学院和荷兰学院大专毕业证。合作办学项目CIS(计算机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规范的教学管理模式。

一、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专业课程现状及问题

1.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源的引进较为困难

一是教材选用存在的问题。合作课程应由外方提供原版教材样本和相关教学资料。然而,加方提供的原版教材价格昂贵,国内又没有引进影印版本,因此中方教师不得不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收集和整理自己的教学资料,选用替代教材,编写适合中国学生使用的教学辅导书。

二是教学辅助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加方为中方提供的教学资料不够完整和齐备,中方教师只能根据加方提供的大纲要求,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开发课程教学案例,设计课程作业,建立自己的合作课程教学资料库。

2.学生起点低,学习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学生高考成绩不太理想,学习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对学习普遍缺乏自信,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自信心,是中方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3.双语教学开展比较困难

合作课程要求进行双语教学,选用英文教材,但是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阅读英语材料存在一定的困难;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使用英语,作业、考卷均采用英文,而大部分中方任课教师英语阅读能力较强,英语应用能力欠缺,英语口语水平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进行全英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二、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教材选用及教学辅助资源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在明确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教材的选用。无法使用原版教材的课程,可以选用内容相近的可读性强的影印教材,每门课程由任课教师指定一本中文参考书。教材要以案例组织章节,图文配合,可操作性强。任课教师负责课程网站建设,并将它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网站下载课件和教学视频,参加主题讨论。

2.多种教学方式的比较及结合

一是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二是多用类比式教学,降低学习难度。计算机科学中的很多编程思想、方法都来自于客观世界的抽象和总结,在教学中用现实中相似的实际例子来类比讲解复杂、枯燥的编程理论,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轻松接受。

三是以“任务驱动”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力求以任务为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和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以“案例教学”使前后知识点连贯起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章节知识点都是局部的、分散的,学生往往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因此教师可以在讲完若干章节后设计一个“大作业”,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锻炼动手能力。通过几个“大作业”,学生可以将前后分散的知识点连贯起来,形成稳固的知识结构,动手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五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计算机课程大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既要求学生掌握概念,又要求学生动手编程、上机调试运行,并通过调试程序发现和暴露编程过程中的一些习惯性错误,进而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对教学计划作出调整。教师还要注重严格实验考核,要求学生在上机前弄清实验的指导思想和要求,编好程序;上机时输入程序并调试执行,同时记录下在程序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上机结束后应完成实验报告,重点是调试程序的过程及经验总结,逐步积累调试程序的经验。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查阅资料等进行解决,这样就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独立调试程序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教师还要提出改进算法的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优化自己的算法和程序。

3.双语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基于合作专业课程对学生的语言要求,大一、大二学生均应开设英语课程。在一年级对学生的英语进行强化,开设包括精读、听力、口语、写作等近20学时的英语强化课程,部分课程由外教主讲,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二年级开展专业双语教学打下基础。国内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全外型、半外型、混合型。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用混合型,使用英文教材,中文教材作为参考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汉英交替授课。双语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课程初期主要采用中文授课,到课程后期则视学生的接受程度逐渐加大英语授课的比重。

4.引入学生成绩标准化评价体系

彻底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成绩评定方法,每门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定都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课堂参与、作业、项目、考试。其中,考试部分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小,一般为20%,而考查学生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的作业(大多是实践类作业)及项目一般占60%以上的比重。侧重实践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自主性、创造性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和智力潜能得到迅速发展。

5.重视双语教学师资的培养

在双语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四种形式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一是建立合作教师制度。对于由加方教师讲授的课程,学校指定一名或多名专业教师全程听课,同时协助加方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二是利用寒暑假聘请加方专家来学院为相关教师作教学技能专题培训。三是每年选派外语水平较好的专业教师去荷兰学院参加相关专业的一个完整学期的学习培训,自双方合作办学以来,已培训教师12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与国内其他与荷兰学院合作的院校进行教学交流和专题讨论。这些措施有效地缓解了学校双语教学师资不足的问题,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校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应特别注意的工作。合作办学项目CIS(计算机信息系统)专业课程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了学习效果,又锻炼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证明它是可行的、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雷东升,郑全英.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研讨[J].黑龙江教育,2006,(10).

[2]郑宇,吴悦等.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研讨[J].计算机教育,2008,(8).

[3]吴悦,沈云付.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研讨[J].上海大学学报,2003,(9).

英语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C++;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C++程序设计”现已成为大多数院校理工科学生必修的程序设计基础课。非计算机专业对程序设计的要求不同、学时不同,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基础知识结构要求也不同,所以教师不能只是沿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C++具有繁多的数据类型以及复杂、灵活多变的语法结构,对于第一次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这些概念比较困难,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编程的积极性,因此应对C++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删减,以满足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

目前开设的“C++程序设计”课程,大部分教师还是沿用“C程序设计”的讲授方法,对面向对象的知识只是局限于教材上的例子,例子只局限于某个知识点,不利于面向对象概念的理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此,必须找到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C++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C++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的实践课教学存在很多弊端。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程序实验环节只是配合每一章所学的内容进行实践,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只是孤立地了解程序设计的知识,所涉及的知识面较窄,缺少学科的综合性,造成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很差,无法将实际的具体问题和程序设计知识联系起来。因此我们应对“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实践,将教学的目的变为理论和实践并重,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2教学内容的改革

C++语言内容繁多,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所以教师要有效地组织教学、突出重点、把握难点,不要过多钻研语法细节,而要把握C++程序设计的算法思想、基本原理,由整体到具体,培养学生对C++语言的兴趣及正确的思维模式。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式时,要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专业背景、学习目标来安排。我们首先尝试将课程重点划分为三个层次:

基础层重点:数据类型、C++运算符、逻辑表达式及常用的C++内部函数;

中间层重点:控制结构、数组、指针、结构等知识及基本应用;

核心层重点:函数、类及构造、继承、多态、C++流。

三层重点教学体系更加科学地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有效地学习C++基础知识,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有重点地加强了对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

其次,我们将课程内部结构进行了改革:弱化指针,将指针内容浅化,并移到函数之前讲授;面向过程部分占60%比重,面向对象部分占40%比重。

再次,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式教学,教学内容应围绕教学案例进行划分,每一知识点内容均通过生动、有效的示例讲授相关知识点内容,我们将教学案例一般划分为三个层次:

(1) 基础案例:采用简洁案例验证基础知识,此类案例着重于较高的教学效率,使学生以直接的方式掌握基础语句使用格式及系统内部函数使用格式,理解相关基础知识。

(2) 简单程序案例:包含多个知识点的小型程序示例。

(3) 单元综合案例:每一章主要知识点及已学内容的综合案例。其示例内容为实际应用程序设计内容的某一模块或某一功能部分,使学生所学内容紧密地结合实际应用。

基本型案例、设计型案例及综合型案例相辅相成,使学生更快速、更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内容。

3教学方法的改革

“C++程序设计”中很多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学生不容易接受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化繁为简,以实例引导,讲解语法规则。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尝试采用案例式教学,在每一章节、甚至每一节课均以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主导,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按教材的顺序授课,而是以精选出的程序设计案例为中心,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具体案例的讲述上,把要学习的语法和概念融入到具体案例中讲解。每一案例的教学方法采用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提出实际问题;

第二步: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步:归纳出一般规律和概念。

采用“提出问题――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出一般规律和概念”的新教学三部曲,使学生在学习每个新知识点时都有一个完整的、实际的、具体和有形的项目作为知识的联想和应用载体,进一步介绍C++程序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它不同于以前教学中“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传统三部曲,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在应用中学习,从而避免了枯燥、繁杂的理论说教,这不仅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大有帮助。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教学方法改革的第二点是将学习C++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教师应以演示编程为主,学生模仿编程训练的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详细地讲解程序设计思路、程序设计方法及程序设计步骤;

中期阶段:教师演示部分难度较大的代码编写过程,学生在教师启发下完成其余的代码编写过程;

后期阶段:以教师简介程序设计思路、程序功能模块设计特点及主要技术运用特点,学生完成全部代码编写,教师则起辅导学生作用,教师充分注意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改革的第三点是采用“三语”教学并用,“三语”教学是指以中、英及C++三种语言描述程序代码功能及实现方式,使学生易于理解每一代码行,从而理解整个程序。

“中”是指用我们正常的语言描述某一代码行;

“英”是指在对代码行中每一个英文单词正确发音基础上,讲解其单词原义及在代码行中的意义;

“C++语言”是指在中、英语言讲解的基础上用C++语言实现代码行,并解析其功能特点等。

4实践教学的改革

“C++程序设计”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首要目的。因此,在授课的同时,如何引导学生利用上机实验来加强实践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为学生安排1:1的上机实验课时,其中2/3的上机实验是有老师辅导的,其余1/3由学生自主完成。上机作业要求与课堂内容有很好的衔接性,并且难易程度有机结合。在上机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内容与算法,布置相关的编程作业,由学生单独动手编写程序,上机调试,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上机时要发挥其主导地位,可以提出改进算法的思路,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完毕,教师对实验结果加以检查,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讨论和讲解。

“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的目的应是:(1)紧密配合理论教学,通过相关实验,帮助和加深对语句功能的理解;(2)通过实验可以将各门课程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思考利用C++程序设计语言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们将实践教学训练体系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基本实验:占整个实验学时的60%。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验证操作,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学生直接操作验证的内容,如C++语句语法基本格式、C++系统函数的基本验证,约占整个课程学时数的25%以上。二是验证型实验,对C++语法和函数的基本应用,要求掌握程序的基本调试技能。

设计型实验:占整个实验学时的30%。例如循环应用、数组应用、排序问题、类与对象应用等,要求能编写简单应用程序。

综合设计型实验:例如结构化方法编程应用、面向对象方法编程应用、C++流应用等,约占整个实验学时的10%。

综合设计型实验由教师布置或由学生结合本人的兴趣,从实际应用中选择有具体应用背景的实验题目,安排学生分组共同完成。综合设计型实验的具体内容如下:

(1) 教师给学生讲解综合设计型实验的题目要求,要求学生在选好题目的基础上,认真研究题目要求,自行查阅有关资料,写出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框架设计。

(2) 将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框架设计交给教师批阅,师生一起讨论,确定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

(3) 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C++语言的代码设计,完成各个功能单元的实现和调试。

(4) 联编调试,要求把各个功能块联编起来进行调试。

(5) 写出相关的系统分析、设计、实现等实验报告。

综合设计型实验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强了他们交流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能力。

另外,我们建立了互动式教学体系,通过建设“C++程序设计”课程网站,包括课程资料、实验指导、网上答疑、知识自测等子系统,形成功能强大、教学资源丰富的网络教学环境,开辟新的教学与复习手段,使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的渠道多样化,进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课程资料提供了包括章节重点、教学课件等,用于配合课堂教学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网上答疑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新思想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知识自测提供了试题的在线考试和模拟训练,试题类型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问答题,学生在学完相应章节的内容后,可自行选择测试内容和题型进行在线测试。

5结论

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一门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本质,包括基本结构和基本算法等,从而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C++程序设计”首先应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将课程重点划分为基础层、中间层和重点层三个层次,我们对课程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式教学,对教学案例划分为基础案例、简单程序案例和单元综合案例,采用“提出问题――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出一般规律和概念”的新教学三部曲,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中文、英文及C++三种语言共同教学,强调学生实际应用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注重启发式教学与综合作业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

进行“C++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主要是将现代计算机程序开发的主要手段传授给学生,淡化程序设计理论,强化实验及实训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训练学生初步的编程能力,强化训练调试程序技能,使其具有一定的程序开发能力,有利于学生将计算机这种现代化工具运用于今后的学习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 C++程序设计[M]. 1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刁成嘉. C++面向对象编程基础[M]. 1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 金丽. 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版,2007(3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