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科学教学案例

初中科学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科学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科学教学案例

初中科学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100-02

从1999年开始,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中职生源逐年减少,且质量急剧下滑,真可谓是“昔日百里挑一,今朝来者不拒”。他们的文化基础普遍薄弱,数学尤为明显。而随着现代科技和生产组织形式的不断发展,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数学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新要求。目前,中职学校大多采用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实际意义,对学习普遍失去兴趣。而以实践为主题、建模为主线,“用中学、学中用”为主体的应用案例教学模式,则打破了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的限制,消除了现有教材教法的约束,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初步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创设问题情景,恰当设置冲突,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尽可能创设问题情景,恰当地设置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牵引下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例如,讲授“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时,首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一个大富翁和一个年轻人订立了合同,一个月内年轻人每天需给富翁10万元,而富翁第一天需付给年轻人1分钱,第二天2分钱,第三天4分钱……以后每天富翁付给年轻人的钱都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一个月满(按30天计),请问这个合同对谁有利?问题提出后就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很急切地想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效果就像章回小说“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面分解”那样吸引着学生。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在兴奋中学完了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并迫不及待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计算,一个月后富翁得到300万元,而年轻人得到的是10737418.24元,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通过这个案例,不仅让学生很快地掌握了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生活实例,让抽象内容具体化

学习平面的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看一段录像:陈佩斯早期的小品《修椅子》。片中有一个椅子的腿特别长,椅子摆放不稳,陈佩斯用锯子把这条长的腿锯短,由于锯得太短,椅子还是不稳。于是,他再锯椅子的其他三只腿,如此反复折腾,椅子也没有修好,最后干脆把四条腿的椅子锯掉一条,剩下三条腿的椅子总算能放稳。看完小品片段后,笔者问:“原来放不平的椅子为什么锯掉一条腿剩下三条时,椅子就能放稳?”接着提出问题:“这里有几个点,几个点才能确定一个平面?”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两个点,三个点,四个点…”笔者接着举例,笔尖和纸板、翻开的书本、门打开和关上,从而引出公理三:不共线的3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导入新课时,数学教师注入浓厚的生活气息,使数学问题以生动具体的形式出现。

三、通过实践、合作,在活动中掌握新知

在学习“椭圆的定义”一课中,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人,要求每个小组在事先准备好的圆上画上圆心C,然后在圆内任取一点O(不同于点C),用笔在点O的位置上做记号。把圆纸片翻起一角,使圆周正好通过点O,再抹平纸片得到一条折痕,如图l,将折痕用笔画上颜色。这样继续折下去,就得到许多折痕。看谁折得最快,而且得到的图案最漂亮。一声令下后,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忙碌起来了,有的组先围在一起商量再动手画,而有的组则是先尝试再总结。学生都非常投入、团结地以最快速度,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作品,如图2。

在“巧手折椭圆”这个游戏活动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全身心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动手能力大大增强,打破以往学习概念时单调、枯燥的局面。同时,通过这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四、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讲解“排列组合”这一章时,先设计一个阿凡提的故事作为引入:阿凡提的几个穷朋友在一饭馆里吃饭,常遭到老板的嘲笑和戏弄,阿凡提帮他们出了个主意。一天,阿凡提带领他们又来吃饭,把钱袋摇得叮当响。饭毕,阿凡提跟老板说:“我们以后天天都在你这里吃饭,每天这样付饭钱太麻烦了,我们就一段时间结一次帐,等我们10个人又按照今天的位置坐时再结帐,并付双倍的钱。阿凡提是当地的名人,绝对不会赖帐,又听说是付双倍的钱,老板满口答应。可许多天过去了,还不见他们付钱。算算看,老板什么时候会拿到饭钱呢?”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中学到新知识。

五、巧设悬念,集中学生注意力

引入复数概念时,先让学生求解这个问题:已知x+ =1,求x2+ 的值。此时,学生会感到很容易,因为x2+ =(x+ )2-2=12-2=-1。但他们马上会发现:x2>0,x2+ =-1,可x2+ =-1为什么呢?这正是笔者有意设下的“陷阱”,实际上是由无实数根造成的。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数系――复数。通过巧设悬念,使得引入顺理成章、自然巧妙,为整个课堂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从讨论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的益处,而且能从讨论中学会与人沟通,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中的教学主体是全体学生,应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在案例所描述的特定环境中,对所提问题进行讨论、争辩并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促使学生刨根问底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加大数学案例教学的比重,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探究,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的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且教法无限,总在发展。任何一种方法,都要以所教对象为本,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不能总是用固定的模式,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只有不断创新,大胆改革,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大幅提高,让学生学有所得,达到为专业课教学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严循跃.课堂问题的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9,(1).

[2]张建波.认知负荷理论:教学设计研究的新视角[J].上海教育科研,2006,(6).

初中科学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课堂效率;新课改

初中阶段是学生各门学科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好自己的基本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任课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接受基本的课本内容的程度,还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对此,任课教师能否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将针对初中化学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展开讨论。

一、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位任课教师在课堂的一开始都会设置一定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在学习中没有充足的耐心和毅力,任课教师要充分考虑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充足的耐心和毅力进行今后的化学学习。化学这门学科需要学生结合数学、生物等学科的综合知识进行科学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化学的学科特点,我认为任课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课堂情景、设置相关实验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来在课堂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设置适当的课堂情景

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并不单单是为了应付考试,主要还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本内容中的环节设置是以研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开始的,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一步步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开始前根据一定的生活情景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加以思考和研究,从而对课本知识加以理解,并对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学习解决办法。

比如说,在学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内容时,任课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取材,找出鸡蛋和白醋,可以通过一个短小的实验让学生猜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加深对碳酸物和酸类物质反应的理解。在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后,学生就会对生活中的情景加以细心观察,从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学习化学,加深对化学学习的理解。

(二)设置相关实验教学

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化学实验,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掌握能够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我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也得知,学生认为化学这门学科最有乐趣的地方就在于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的能力进行实验,从而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任课教师可以结合这样的情况,根据课本内容,在课堂设置适当的实验,既能让学生学习课本内容,也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兴趣。任课教师也可以安排一些安全、短小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能够亲身实践更能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科学的欲望,也会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

化学中存在一部分试验太过危险或者实验过程、步骤太过复杂导致任课教师无法在课堂中将实验呈现出来。对于这种情况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实验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通过细致的实验步骤增加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部分实验的精准操作从而保证今后的学习基础能够稳固,任课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也可以让学生关注实验步骤的细节,帮助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更加关注细节学习。

多媒体教学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面面俱到的将所有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化学体系非常繁杂,分类也较多。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分类教学,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将化学知识分类之间的联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更进一步。

二、建立合作竞争机制和奖惩机制

当今社会是一个合作与竞争同时存在的社会,任课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步入社会后应具备的能力,就要考虑如何在课堂上通过适当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学生的合作能力可以通过设置小组进行讨论、合作学习来提升,而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通过设置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学习进行提升。

(一)小组内讨论学习

任课教师没有办法随时都在学生周围,但学生与同学是可以长时间接触的,因此学生出现问题困难时通常会寻求同龄人的帮助。对此学生具备的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就决定了学生可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任课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讨论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中设置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活动,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学生也可以在与他人沟通交流中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学会倾听与表达。学生也可以通过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了解到其他人的想法,学习他人的优点,结合自身的能力及时进行取长补短。学生也可以通过借鉴他人的好的学习方法及时更新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小组之间比赛竞争

每个人处在社会中都必须学会如何与他人竞争,并且必须时时刻刻都具备竞争的意识和精神,从而使自己时刻保持着积极奋斗的状态。任课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设置小组之间的竞争排名形成课堂竞争的一种氛围,学生就会有一种积极竞争的状态,从而认真对待每一项课堂活动,也可以推动小组讨论、合作的顺利进行,学生具备的积极状态也会让课堂地教学进度和效率有所提高。同时,化学是一门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和研究能力的,而小组之间的竞争则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探索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锻炼学生的能力。

(三)适当设置奖惩制度

在建立竞争机制的同时,也需要配合适当的奖惩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保持一种积极的合作、竞争状态,时时刻刻注意任课教师的课堂安排并且积极配合任课教师的课堂任务,充分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同学之间更加密切的沟通、交流从而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初中科学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管理学基础 应用

案例教学是以客观事件为基础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需教师在依托教材的基础上,运用有效方式引导学生对客观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并要求学生理性提出自己的观点判断,从而提高学生客观理性分析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把案例教学的方法合理有效地运用到高职的《管理学基础》课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把理论基础知识运用到管理实践中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的方法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案例教学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增强学生配合课堂讲授的积极性,接受课程理论知识的主动性。案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多个切入点对案例进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堂基础性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突出体现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作用。

(二)案例教学的革新作用

案例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的一次至关革新。传统教学是让学生刻板接受理论概念和知识,然后用客观实例演绎论证课堂中的基础理论,这种方法对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滞后性明显。案例教学的方法是将在客观实践中得到的经验问题渗入课堂教学讲授中,把诸多经典案例运用到课堂知识概念中,并要求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案。这样使学生主动把接受的理论知识融入客观案例问题中,从而加强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巩固,真正对知识进行记忆和提高解决客观实践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颠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轴的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扮演主动角色的有效新型的教学方法。

(三)案例教学在具体实践中的作用

在《管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前提是使教学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在管理实践中得以应用,在实践中让理论知识得以巩固。但是学生用于管理实践的时间是有限的,在真正意义上从实践中得到理论基础巩固的机会也是有限的。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有效解决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实践中巩固基础的问题,因为案例教学是把客观的管理实践案例和管理活动情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解决客观管理实践中的问题,为学生进行管理实践提供真实的经验途径条件,做到在客观案例实践中巩固基础知识。

二、《管理学基础》的案例形式

(一)用客观案例引出问题

案例:讲述阿里巴巴公司提出未来五年对淘宝线上商品的假货率降低的质疑和材料,引出质疑问题和制定措施目标的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并制定对策。

(二)用案例巩固基础知识

案例:三鹿企业的衰亡,证明管理决策的错误给全局带来的消极后果及给整体格局带来的重大损失的基本原理,从而得到决策者的决策必须与整体目标保持一致。

三、案例教学在《管理学基础》中的实施

(一)课前案例整辑

客观案例在《管理学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占有核心地位,课前教师必须对相关管理案例进行搜集,筛选与本堂课程相关度最高的案例进行素材整合,提前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课前准备,整理出自己或小组的独到见解和分析思路。

客观管理实践案例的选择不仅要与需要教授的《管理学基础》中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相吻合,还要考虑到学生接受分析问题的能力程度和教师的知识储备、问题处理能力。管理案例所传达的内容应有其真实背景,不能编造和虚构。最后案例的选择应与课堂时间相结合,所以案例篇幅应简洁精准、信息合理,否则不利于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

(二)课中案例讨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组织学生对课堂管理实践案例的讨论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所以首先需要把课堂理论基础知识用传统讲授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这也是进行案例讨论分析的基础。如果是没有理论知识的超纲案例,则不仅不能使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反而会使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案例所述,误入歧途。分组是案例讨论的核心要素,分组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合作分析,这样使课堂讨论分析更加深入和多元。最后在讨论发言中,教师的配合和支持是课堂气氛组织的决定性因素,不能草率否定学生的讨论分析成果,因为案例没有限定答案标准。

(三)课后分析检验

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掌握程度,需要进行量化考核,这是衡量教学方法是否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检验学生是否进步的依据。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考核,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上是否进步及能够确立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总结的能力。

四、案例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认识到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不能刻板认知案例教学或者坚持传统教学拒绝教学方法革新。其次教师素质在案例教学中有很高要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实施案例教学。最后教学手段决定案例教学质量,应多以多媒体为讲授手段,避免一味地使用传统的讲授方式。

把案例教学这种现代教学的手段应用到教学课程当中,是管理类专业教学的一种重要事件教学方法。但是高职《管理学基础》在运用案例教学时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必须紧密吻合教学目标和任务,灵活应用案例教学,真正提高《管理学基础》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科学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 案例教学法 教学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方法也在经历着尝试、定型和成熟,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引人注目,受到了广大思品教师的青睐。它能将学生从单纯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变背会知识为会用理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枯燥乏味,并且理论知识需要记忆,对学生来说实在无兴趣可言。如果再不从教学方法上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将对这一学科彻底失去学习的兴趣。运用案例教学法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情况,通过生活中生动、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去探讨、交流,既能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又能学到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一定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这样学生就会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全面深入的探究,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的合作交流。这样的教学,学生的角色就发生了转变,由消极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积极主动的探究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所给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解释,再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即“案例――理论――案例”。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展示自己的结论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

1.精选案例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要以弘扬正能量为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与所学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案例。可以是新闻,也可以是一些经典的故事,但案例一定要真实,不能胡编乱造。

如在教学《做诚信的人》一课时:下岗职工张丽华借钱在镇上开了家鞋店,为了招揽顾客,她在店门口贴了一张海报,公开承诺本店所有鞋子全镇最低价,否则退还差价。开业当天生意火暴,卖出好几双皮鞋。可是第二天就有顾客来反映另一家鞋店同型号、同品牌的鞋子只卖110元,而昨天花了118元,要求退还差价。张丽华为难了,这款鞋的进价就是112元,退还差价可就赔本了。同学们,怎么看这件事情?谈谈意见。通过本案例可以让学生在诚信与亏本之间做出选择,孰轻孰重,各表见解。

2.理论支持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案例找出对应的理论知识,从理论高度来解决问题。在上例中,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发表各自的见解,理越辩越明,这就要求学生从理论的角度规范问题的解答。

3.拓展延伸

在完成前两个环节之后,可以给学生出示这样一个案例:一名在德国求学的留学生,毕业时各项成绩都很优异,但是求职时处处碰壁。不仅大公司拒绝了他,就是小公司也不给他机会。当一次应聘仍被拒绝后,他忍无可忍质问原因时,对方给他看了一份记录,他乘公共汽车逃票被抓过三次。

(1)这名留学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2)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通过案例拓展延伸,可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三、案例教学法还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案例的选择要与时俱进

在选择案例时不能一成不变,要本着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更新,把最新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如一些新的法律、法规,新的会议精神等,通过这样的选择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更灵活,以不变应万变。

2.案例教学法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所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新课改的方向。在案例教学法中,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案例去思考、讨论、交流、展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不能越俎代庖,学生会用知识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3.案例教学不可冲淡对理论的掌握

案例教学法不能只为了课堂的活跃、形式的新颖而忽视了教学的根本。学会才是硬道理,假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出现了偏离,应及时纠正,不可放任自流,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程。

在思想品德课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能使课堂具有更大的活力,也能使学生投入到理论的探究交流中。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案例教学法将会成为思品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董瑞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改的几点尝试.教育教学论坛,2011(27)

初中科学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呢?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简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关系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化为探究的引导者。教师按照案例教学所提供的步骤进行教学,一改那种教师既当“导演”、又是“演员”,学生只是“观众”而被动接收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教学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展示案例,学生阅读感知

展示案例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中,一般而言是在教师导入了“主题”之后进行。案例展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给每个学生发放文字材料。(2)播放案例录音材料。(3)教师或学生生动形象地描述材料。(4)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影到屏幕上,或直接播放视频材料。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渲染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的情境之中。

例如,我在教学鲁人版八年级第十课第二部分“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时,利用了下列案例:

挖矿致富导致环境问题

张家沟村是我国北方的的一个小山村,全村有近500口人,此村背靠大山,村民一直以种田为生,生活较为贫困。近几年,随着钢铁需求量的增大,有人在村边建立了选矿厂,很多村民为了增加收入,到山上随处乱挖矿石,导致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而选矿厂的尾矿也随意排放。

我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上述案例,尽力渲染了挖矿排污导致的环境问题,学生似乎来到了现场。

二、设疑问难指导,学生个体自主探究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设疑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设疑之后,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要巡回检查和个别指导,为后面的讨论打好基础。

上述案例,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

(1)张家沟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这些环境问题是如何引起的?带来了哪些危害?

这是浅层性设问,属于知识性探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探究,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环境问题的概念、表现、危害。由案例入手,进行探究,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正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所在。

(2)部分村民挖矿致富的行为合法吗?为什么?假如你是该村村民之一,你该如何做?

这是对前一层次的提升,要求学生将前一层次的认识提升到法律的角度,通过角色的置换,要求学生探究出行为倾向,因此属于行为性探究。

(3)请为该村村民走上致富之路出谋划策。

这一层次的设问,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属于创新性探究。

三、组织小组讨论,学生群体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自己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潜能,培养合作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规模应以4―6人为最佳,选出一名成员担任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切磋、补充,具体做法灵活掌握,可以不拘一格。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地发挥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存在,无需达成共识。

四、组织班级交流,学生自主学习互补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和深入,主要任务是,一方面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巩固和强化大家业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它的重要意义在于:(1) 肯定每个学生及每个小组自主探究的成果,给学生展示自己、欣赏自己的机会,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2)学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一阶段的讨论,教师要力保其沿着预期的轨道运行,把讨论引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而且要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五、总结评价,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