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平面设计的专业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平面设计专业 版式设计 课程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37-02
伴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示范、骨干院校建设进入关键时期,课程开发与建设已得到了积极推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起步较晚,仍有较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拟以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的版式设计课程为例,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一)基本理论
20世纪80年代,行为导向教学法开始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并广受推崇。目前,我国职教界所提及的“行动导向教学”主要强调对学生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可概述为:依据完成某工作任务所必须的行动及行动产生与维持所需的相关要素来构建、实施和评价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实践中认知,并经过反复实践上升到理性认知,最后在实际工作中融会贯通。它突出了“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中做,做中学”。行动导向教学法有两个基本理论:行动理论和教育学理论。行动理论突出的是学习者在主动及自我修正的过程中完成既定学习目标,强调学习者自我控制的过程。教育学理论则强调知识不是由简单的传授得来,而是把情境教学、团队协作、职业素养等作为要素,强调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
(二)应用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构建了以“企业标准为核心,真实项目为驱动”的课程体系,在教学目标、内容方面采取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重在使学生融入真实的生产过程,依据项目开展教学;教学方法、手段方面采取的是自主教学法,学生自主思考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上学生已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抽象理论的讲授者,也是导演、引导者;教学评价摒弃了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在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用行动导教学法,主要是有针对性地、系统化地组织学生在实际或虚拟的专业工作环境中,参与平面设计活动,发现、探讨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体验并反思学习行动的过程,最终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一)在版式设计课程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
版式设计是平面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将版式设计知识和各个设计领域里的具体案例相结合,使版式设计理论变得直观和具体,同时在课业训练中遵循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它为即将进入平面设计工作的学习者掌握特定专业领域的职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实践到认知到再实践再认知,周而复返,达到“知行合一”。
高职院校的版式设计课程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更能体现职业性,可以伴随技术的发展、师生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对培养掌握岗位技能、有职业素养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是必要的。
(二)应用方法与步骤
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帮助学生掌握版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通过真实案例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和审美修养,通过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个性化地展现理性思维,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产生视觉上的美感。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总体步骤如下:赴企业调研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论证、选定课程载体―教学中实际运用―反馈、修改―三方共同评价―持续改进。最终它所追求的是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高度统一。
1.岗位职业能力调研。根据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来确定岗位职业能力。首先,分析本专业学生主要面向的广告公司、输出公司及需要平面设计人才的企事业单位分布特点,确定具有代表性的调研企业并展开调研;其次,邀请相关企业的经理、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技术人员进行座谈,分析主要面向岗位及岗位任职要求(含职业素养);再次,明确企业进行版式设计的核心职业能力要求。
2.项目载体的设计。在前期对企业进行的详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把学生在完成版式设计工作必须具有的核心能力细分为不同的能力模块。在过程中,必须在前期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从事版式设计岗位的职业核心要求,选取典型工作任务。通过调研,可以发现这一职业人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职业能力要求,一是基本职业素养,包括与人沟通、合作及自我管理,它贯穿于整个设计项目的起始;二是核心职业能力,包括问题解决、处理信息、创新思维,它的重要基础是专业软件的运用及专业周延知识的掌握;三是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包括宏观规划领导、个人与团队管理、礼仪等。因此,在版式设计课程项目的载体选择上,应遵循岗位的职业核心要求。
在明确上述的职业能力要求后,选择“某旅游画册”、“某楼盘销售宣传单页”等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载体,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整个教学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呈现,全程以分组的形式围绕这些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制作及输出来开展教学。教师模拟客户,学生是实施项目的主体,以设计工作过程为依据结合职业能力要求按照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对载体进行重排,以求完整地再现版式设计的全过程。每个项目由学生主导完成,教师的讲授转化为启发,通过关键知识点讲授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学生以设计师的身份,在项目实施中体验完成一件作品的全过程,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典型任务。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学到了合作、交流与沟通,职业素养得到锻炼。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运用专业周延知识和方法能力、软件操作能力等得到提高;在扮演角色和协作项目的过程中,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练习技能,自始至终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载体为依托。
3.课程学习成绩的评价。教学的评价结果并不是单一的考试成绩或描述性术语,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到,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到了什么、提高了什么能力、取得了什么成效。目的是突出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突出学习者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专业知识、岗位能力、职业素质的全方位协调发展。
教学成果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它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评价的实施应依照专业与行业、企业形成联动机制,在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构建基本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上下工夫,着力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依托产业经济的发展、合作企业的参与,改变以教师单方考评为主的考评方式,改革考评模式,通过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的建设工作,实行教考分离,课程教师、企业师傅、实践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实现“三方共评”。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的版式设计课程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应注意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加深校企融合程度
由于在行动导向教学中采用的项目是真实的生产项目,这就要求专业教学团队必须紧密地依托行业、企业,加强互动,并依据企业对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建立起校企“双主体”参与的课程建设执行小组和监督保障小组,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符合社会需求。应构建“校企深度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及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形成“行业协会为指导、校企共建、产学一体”的专业建设特色,实现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一体化、实践基地与生产一体化、教学内容与生产项目一体化、教师队伍与企业技术精英一体化、专业知识与技术进步一体化。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职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高低,而教师队伍的素质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培养。可采取引、培并举的形式加强专任教师对伍建设,采取派青年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建立兼职教师流动站等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兼职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促进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掌握现代先进教学手段,主动参与教学改革。
(三)完善实践条件
课程教学中,实践环境必须贴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以期对学生发展职业能力、构建职业知识有所帮助,这样一来实践环境建构对完成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应建立符合平面设计专业的“工作室制实训室”,这有利于教师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校内实训室按照岗位特点及工作流程,强化职业角色的仿真与模拟,增强学生的岗位职业动手能力。校外实习基地要按专业与产业双链对接的形式建设,重点拓展与业内知名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的深度合作,并在专业开发、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模式开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为教学提供完善的实践环境。
实践证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脱节的问题,使教学内容能够贴近岗位工作内容,增强了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职业能力。高职平面设计专业只有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认识到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重要性并充分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岗位任职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许世亮.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外贸客户开发与维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1(6)
[2]姜大源.信心、决心、恒心――与职校生谈成长观[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2003(16)
[3]韩茂源.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释义及实践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
[4]路建彩,褚建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
从“以赛代练、以展代考”的内涵分析了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主要分为“综合素质”核心课程与专业素质教育课程;以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海报设计>为例,论述了基础知识的教授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课程相关竞赛获奖作品的探讨和分析、设计竞赛实训和展览等三个阶段实训内容;从学生受益方面对“以赛代练、以展代考”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出“以赛代练、以展代考”适合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以赛代练” “以展代考” 课程体系 海报设计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5-0102-02
纵观全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陈旧、复杂,尤其是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下,部分专业教师仍然存在大锅饭现象,教学任务不明确、规划模糊、资源整合不足等问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另外,部分缺乏相应社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进入高职教学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从学生来说,在旧的课程体系下,学生毕业后无法立即参与到企业第一线的工作,往往要经历1-2年的实践才能完全与市场接轨。此外,学生在校期间的作业练习多为模拟项目,设计作品没有得到市场的检验。
鉴于平面设计专业的相关设计竞赛众多,本文以理论学习结合实践,推行“以赛代练、以展代考”课程体系来探索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设计思路,并以海报设计课程为例具体来分析其实施过程。
一 “以赛代练、以展代考”课程体系的内涵与课程体系建设
1.“以赛代练、以展代考”的内涵
“以赛代练”、“以展代考”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以赛代练”指的是在课堂学习中组织学生组成参赛设计团队,在坚持学生主体定位的同时,选择具有大赛经验的教师进行教授和专门辅导,实现专业教师资源共享,并根据专业优势,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参赛思路。同时系部将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有一定影响力的职业技能赛事,并对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奖励。
“以展代考”指的是课程结束后课程作业将在系部展厅以展览的方式呈现,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学生课程成绩将由本专业教师组成评分团对学生课程作业展览效果进行打分,学生成绩取自专业教师所打分数的平均分。
2.“以赛代练、以展代考”的课程体系建设
新的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以赛代练、以展代考”分综合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两个模块。
“综合素质”核心课程由“品格育成与人生砺炼”、“形象塑造与自我展示”、“职业规划与创业体验”等课程组成,结合平面设计专业行业的特点,对原有的公共基础课进行整合,实现与高职院校现有公共课程有机融合,与后续专业技能培养课程有效衔接。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在技能培养中育成素质”的育人思路,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锤炼学生职业素养。
专业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以赛代练、以展代考”课程体系上。“以赛代练、以展代考”主要课程有“设计基础”、“图形语言”、“编排设计”、“字体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海报设计”等课程,对于没有设计竞赛支撑的课程采取“以展代考”,如“设计基础”、“图形语言”、“编排设计”等基础课程。
二 专业课程贯穿“以赛代练、以展代考”案例分析
以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海报设计>为例,本课程一般安排在高职院校第四学期,每周20课时,共六周计120课时。
《海报设计》课程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教授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第二阶段主要是对课程相关竞赛获奖作品的探讨和分析:第三阶段主要是设计竞赛实训和展览阶段。三个阶段应遵循按部就班的学习原则,不能颠倒或排除某个阶段。
第一阶段――海报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教学内容提纲如下:
(1)海报设计基础知识学习。在《海报设计》课程中,基础知识包括海报设计的概念、历史、分类以及重要的发展阶段。通过本阶段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海报设计基本常识和概念。
(2)海报设计表现手法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海报设计的表现技法,其中包括:直接展示法、合理夸张法、以小见大法、运用联想法、富于幽默法、借用比喻法、以情托物法、悬念安排法等,并通过实训对每种手法进行针对性训练。
(3)海报设计原则学习。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海报设计的原则,并通过海报设计原则实训,完成相应的作业练习。
第二阶段――海报设计竞赛获奖作品解读阶段。
本阶段的学习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要求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欣赏各大赛事的获奖作品,共同探讨作品的设计内涵和深意,目的是培养学生更高的理性视觉欣赏能力,为后期的实践奠定基础。第二部分:让学生自主赏析,要求学生在课后搜集获奖作品资料,制作成PPT,在课堂上扮演教师角色与其他学生进行作品分享。
具体的教学实践设计如下:在第一部分中,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对获奖作品进行全面的赏析,赏析类别涵盖公益海报、意识形态海报、政治海报、商业海报等,教师主要讲解和分析获奖作品的设计背景、设计思路、表现手法、设计内涵等方面。同时在讲解作品的同时应将作品设计者进行详细介绍,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自行制作玩转课堂视频,同时也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循环使用。
在第二部分中,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每位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搜集和整理获奖海报及设计者简介,制作成PPT且不少于20张,每位学生用时不能少于8分钟,每天抽取两名学生上台进行作品赏析。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对作品的赏析能力不仅得到很好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所加强。
第三阶段――设计竞赛实训与展览阶段。
著名台湾籍平面设计师蔡仕伟先生说:“海报设计的学习原则应该遵循多看、多想、多听、多问、多做”的步骤。“多看”指的是看一些作品展览、优秀设计师作品以及设计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多想”指的是在看作品的同时要懂得思考和品味,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多听”指的是多听老师的授课掌握基本知识、多听大师的讲座或视频拓展自己的视野:“多问”指的是在看或听的时候对于自己不解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或身边的同学;最后才是“多做”通过不断的练习让自己的技能得到训练。
通过第一、第二阶段的学习积累,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得到提高,对于原有的审美思维方式进行重新的定义,所以在第三阶段的设计实训可以很好避免一些低级设计方案和方案撞车情况。第三阶段主要是参加国内外的一些专业的海报设计竞赛。具体步骤如下:
(1)竞赛主题解读。竞赛主题解读非常容易让学生忽略,所以在前期竞赛教师应带领学生认真地分析比赛要求,而不是把竞赛要求直接扔给学生。尤其重要的是对竞赛主题的分解。例如安徽省科普创意设计大赛主题是“科普创意”,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对“科普创意”进行解读,“科普创意”包括多个方面,如环境问题、安全问题、人权问题等。环境问题又可以分解成水污染、雾霾污染、噪音污染、森林破坏、垃圾分类等;安全问题又可以分解成食品安全、酒驾安全、安全施工等;人权问题又可以分解成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尊老爱幼、关爱残疾人等。通过对主题的分析,学生很容易找到创意的切入点进行头脑风暴。
(2)相关竞赛获奖作品资料搜集并共享。相关竞赛获奖作品资料的搜集主要是两个目的。第一让学生全方位了解目此竞赛相关获奖作品的质量,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特别独特的手法或创意,学生在设计的同时可以借鉴。第二避免学生作品出现抄袭或“撞车”的情况。
(3)头脑风暴。头脑风暴阶段要求每位学生不少于10个创意方案,且创意角度应不同。方案制作成PPT在课程上进行汇报,只有进行大量的头脑风暴创意方案,才能有最好的设计方案诞生。
(4)方案筛选与修改。在头脑风暴进行的创意中,选择合理充分的创意方案进行完善和修整,通过学生方案的调整和完善,来培养学生的创意筛选和方案确定的能力。
(5)方案设计与调整。方案确定后主要是后期的执行,教师在方案的设计制作中应及时跟进,尽量在第一时间解决学生出现的技术问题或其他问题,确保设计方案的顺利进行。
(6)交稿。按照竞赛文件的要求,仔细填写报名表等相关文件,并按照递交要求进行作品格式调整,最后完成交稿。
(7)展览。在对创意概念的执行完成后,所有学生按照授课教师的要求挑选三件海报作品,尺寸调整为120x80cm并打印,按照学号顺序排列在展厅张贴布展,标签贴在作品右下方。在展览的过程,由授课教师进行海报作品讲解和评价,将课程的效果再次升华。
三 “以赛代练、以展代考”教学效果评价
“以赛代练、以展代考”课程体系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的设计水平不仅得到提升,综合素质也得到发展。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而且作品获奖不仅给学生带来一些收入,还可以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作品集,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砝码。当然得奖的机会可能会特别小,所以声誉和奖金是伴随成功随之而来的额外奖励,而不是你的目标。“以赛代练”更是一种自我技能的修炼,通过“以赛代练”课程的实践,学生在国内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主要包括威尼斯双年展最佳国际设计奖、德国红点传达设计奖、河南公益广告大赛三等奖、方正字体设计竞赛三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安徽分赛区一等奖、乌克兰哈尔科夫“四方块”国际环境海报三年展优秀奖、第二届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大赛二等奖、第二届亚洲生肖设计大赛全场大奖等,学生在国内外获奖累计达100余项。“以展代考”有利于促进各个班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以赛代练、以展代考”课程体系的实践督促了专业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及时掌握设计动向。通过“以赛代练、以展代考”有利地提高了教师教学课程质量,带动了教师们的干劲,让教师真正把心放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上,同时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最终锻炼出一支干劲十足、业务熟练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角色扮演;中职;平面布局方案设计;课程研究
在中职装饰专业平面布局方案设计课程教学中,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大多数同学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却难以在实际的方案设计中施展。角色扮演模式结合课程特点和学习需要设计角色,扮演角色。角色扮演的课堂重点在课堂实践,其生命力在于多种理解和不同解读,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
一、中职学生及装饰专业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农村和郊区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知识基础相对较差,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学生群体。中职学生普遍不爱学习,且学习的自觉性很差,综合能力不太理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年纪偏小,思维不成熟,学生的美术基础相对较差,有的学生甚至没有美术基础。学生的品味和审美比较落后。装饰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的综合性的专业,集建筑、美学、结构、材料、电气、水暖、通讯、消防、心理、风水及智能各系统于一体,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点。
二、平面布局方案设计课程介绍
平面布局方案设计课程是装饰专业的重要课程,在三大构成、室内设计原理、家居设计等课程的基础上综合实践性的一门专业课程。在装饰专业课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以后的效果图制作,装修预算等课程做铺垫。平面布局是室内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任何一个空间,无论设计的多么奢侈豪华,多么时尚前卫,没有一个合理的平面布局注定是一个失败的空间。平面布局的设计,关联着室内空间的六个面,要保持空间整体性,连贯性,通透性。平面布局方案设计首先要满足空间的实用,其次是装饰性。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发挥空间的作用。
三、角色扮演的必要性
(1)课程实践性要求。
鉴于课程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点。课程教学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不能让学生设计一些理想化、概念性的、无法现实实际施工的作品。现阶段,许多专业课程教师都来自于艺术院校,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公司实践经验。对施工工艺、职业素养、谈单技巧等实践课程知识欠缺。对课程教学效果会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2)课程教学问题突出
平面布局方案设计课程是装饰专业的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涉及内容比较多,注重专业基础,与各类实践环节之间过于独立、没有交融,课程内容之间缺乏内在的、必要的联系,课程衔接不当,学生没有能力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接与整合,更谈不上融会贯通了。课程教学注重软件操作,不注重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轻视技能训练。
由于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教师如不打破以往常规的、单调的教学模式,机械的教学,还是以灌输为主,走填鸭式教学的老路,不仅课堂气氛沉闷,更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造成学生心理上厌倦情绪。
基于中职装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推动目标实现,课程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法是非常必要的。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所谓情景模拟就是指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根据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角色扮演法结合课程特点,让学生扮演相应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活动中去。
四、角色扮演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以住宅平面布局方案设计为例,现实生活中,装修公司设计师根据业主的要求,结合户型结构,利用设计专业知识对空间进行平面布局设计。在课程教学中,我们从以下几点展开:
首先对住宅平面布局方案设计的内容进行讲解。一般情况下,一套住宅空间包含客厅、餐厅、厨房、卧室、卫生间、阳台等空间。设计风格、家具尺寸,业主职业、性格爱好、装修预算、施工工艺、施工流程等都是进行平面布局方案设计需要考虑的内容。教师要把这些知识点提前梳理。
其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角色扮演。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可以扮演公司的角色。一般装饰设计公司含有业务部、设计部、项目施工管理等部门。根据课程的需要,我们可以进行两种类型的角色扮演,一种是由学生扮演设计师角色,教师扮演设计总监。教师选择一套户型案例,告诉学生业主资料及要求,给学生展现量房实景图,由学生分别对每个空间进行设计讨论。在这个设计讨论的过程中,有意见统一,有激烈对峙。作为“设计总监”的教师要做好参谋和引导作用,是引导者而非命令者。主体角色扮演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衔接和疏导作用,针对学生个体和群体出现的问题,采用适当的方式引导自我分析、自我探究、合作探讨等。在指导的过程中,学生有了问题,不是被讲懂的,不是听懂的,而是通过教师指导悟懂的。另一种角色类型是学生之间的角色变化。在平面布局方案设计中,业主资料是设计的前提,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模拟客户资料,由一部分学生来扮演业主,另一部分学生扮演设计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分组。扮演业主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向设计师提出要求,扮演设计师的学生根据业主的需要,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全面分析,与主业深入交流,设计平面布局方案。由于学生缺乏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时指导,但不能横加干预,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通过教师指导和角色扮演,学生在进行平面布局方案时,能够对业主心理及方案进行更加全面充分的考虑,提高设计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再次,在课程进行到一定阶段,要善于停止角色扮演活动。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沉浸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中,热烈的课堂气氛有时会偏离课程主题。如果不能适时叫停,掌控课堂就会变成一个好的开端,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因此尺度的把握是关键。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要把装饰材料、施工工艺、工程造价、室内陈设等等课程的知识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掌握知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今后学生再遇到类似问题,能够很好地解决。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布局两房、三房、四房到复式楼、别墅的住宅设计,再到休闲娱乐、酒店办公等工装装修逐步递进,循序渐进。让学生处于一个发现者的角色,激发学习动机,达到学习目的,实现教学目标。
五、结束语
角色扮演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重要的是大家共同完成的过程。通过角色扮演,可以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从而使厌学变为爱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驱力。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探求知识的无穷奥妙和无穷乐趣,感受到智慧的灵动和生命的张力,享受学习的乐趣、进步的喜悦,同时教师角色的变换可以使教师减少职业倦怠,与学生一起共同进步。当然,角色扮演在课堂教学中页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角色扮演的表面化,人数多的班级,角色扮演的实践性效果差等。让学生担任一定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们应该把教学要求转变为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所在,尊重、呵护,诱导学生学习的欲望,那样,我们的教学才有价值,素质教育才能体现。
作者简介:彭文静(1985-),女,研究生,山东邹城人,广西城市建设学校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建筑装饰设计。
参考文献:
[1]闫德明.用“角色扮演”改革课堂教学的实例(一) 梁恕俭博客“撰稿人,在路上”
[2]骆华超. 浅谈室内设计之平面布局 骆华超的博客
发展现状培养目标教学改革主动学习契诃夫说过:“书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的加温,传授越多,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学校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培养出的学生将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平面设计专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在商业宣传、产品销售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产品到广告、从销售到形象设计影响着社会的各行各业。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职学生整体素质的变化,以往的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努力打破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给学生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笔者通过分析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现状,对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实施办法和建议。
一、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发展现状
笔者调查了目前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发展存在四方面因素。第一,现阶段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入学门槛比较低,一般的初中和往届毕业生都有机会就读中等学校,所以总体生源比较差,基础参差不齐。相当多的学生对学习,特别是课堂学习和繁难的书本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或者感到厌烦。按以往教学模式,不仅教学效率低,也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目前中职校很多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师是从计算机专业转行过来,缺乏一定的艺术专业涵养、课题及作品实际操作经验。第三,有些中职校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除了基本的机房外,没有平面设计专业实训室,激光打印机、数码喷绘机、冷裱机、刻字机、扫描仪等设备不齐,这给学生的实训带来一定的影响。第四,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考核评价和企业人员参与评价的机制不能有效实施,学生实习完后,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反馈与改进。鉴于以上几点,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二、确定培养目标,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笔者进行了大量走访,目前在广告、装饰公司、出版社、影视动画、印刷厂等单位需要大量的图像处理及平面设计人员。对于中职阶段平面设计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一定的平面广告设计能力,培养出图像处理和平面设计中、高级技术型人才。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对原来教学课程不断整合、完善,制订出具有科学与实际性的教学计划,打破以往“学习――实践”的教学体系,构建一个从“学习――实践――学习”的一个循环性的教学新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激发学生学习与参与的积极性。
三、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平面设计专业是技术与艺术双并重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体系、课程设计的改进,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技能,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1.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条件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从艺术设计和技能操作的实际出发,引入一些实际应用作品讲解,培养他们对平面设计的兴趣。在新生入学时,邀请校企合作的公司,包括与校方有业务往来的单位,如学校企划公司、设计与印制宣传招生简章的公司等,到校进行平面行业特点与所需人才介绍,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大的广告、网站、印刷公司,让学生认识平面设计这个专业在社会上实际的地位与应用。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邀请一些公司平面设计专业技术骨干到校开展技术讲座,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理论内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兴趣。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增强专业学习的信心
一节课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方法,心理学一般认为“听觉+视觉+说+做”的学习方法,可以让这个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效果达到90%。笔者认为,德国教学法中的行为导向教学――项目法、小组练习法,头脑风暴法、辩论法,在平面设计专业中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它们同样在这门学科中适用。教师可采用全班讨论、同桌活动、小组互动、采访介绍等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时时感到有新意,使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平面设计软件课程(如photoshop、coreldraw)中,可以很好地引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包装袋(例如学生生活中的零食包装:糖果、花生等),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项目设计,以此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沟通交际能力、社会能力等。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增强学习的信心。
3.模块化中的分层次与阶梯式教学
依托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这是从古代到现代教学所崇尚的一个教育理念,也是对目前中职生学习瓶颈的一个突破。实行宽基础、活模块,对学生进行模块化中的分层次与阶梯式教学(见下表格)。
每个模块既是独立又是相连的,每个学生能力与个性都不同,有的学生计算机使用能力强,有的美术能力强,有的整体能力较强,因材施教,让学生按自身优势,重点掌握好切合自己能力的模块,教师依照学生能力与学习过程表现的情况,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模块的学习。
4.课堂教学的时间与时效性
平面设计专业的设计课程一般都在电脑室进行,笔者在教学一线岗位上工作多年,也有着和大多数在机房上课的教师一样的苦恼,学生一进电脑室,就爱玩电脑游戏。而现在的中职生自制能力普遍较差,有部分特别爱玩游戏的学生痴迷于游戏世界里,学习完全不顾。在讲究课堂时效性的今天,笔者觉得,课堂的45分钟里,如果有的学生只要花30~35分钟就要可以掌握,剩下的10来分钟学生自己安排,不是不可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推崇的课堂时效性。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学习的任务,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把剩余的时间奖励给学生自己掌握。但每节课不能剩余太多时间,大概10分钟左右。让学生感觉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得很好,想玩游戏的心理又得到满足,增加了专业学习的自信,加大了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
5.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实用化改革
传统的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细分,与企业的最终产品相距甚远,这种系统的学习已不能适应中职校的实际需求,现对专业课程进行实用化改革。
以前的学生每个平面设计软件都有学,学得多,但不精。改革后,要求学生会使用多门设计软件,但要精通1~2门设计软件(如Photoshop或coreldraw)。在课程改革中调整了教学计划,设计软件课程进行了2个学期学习,目的让学生精通掌握一门设计软件。在此基础上,引入实际项目(商业产品设计等)到课堂,聘请公司技术员担任技术顾问,让学生在项目制作过程中,完成“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商业运用”的过程,将所学专业知识真正应用到社会生产中,全面提高专业素质。
平面设计作品往往有涉及印刷,印刷会产生变色、偏色,可打破以往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开设到印刷厂去,将课堂所学与实际所用很好的相结合。
在专业课程的改革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综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图形图像制作”认证。
6.加强相关理论、关联性课程教学,提高个人综合能力,提高自学能力
按目前中职生现状,让60%~70%学生掌握专业已是理想值。30%~40%的学生对自己本专业学习并不感兴趣,他们因为一些外在因素,而选择了这个专业,所以在中职教育阶段中,注重技能培养之外,教师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关联性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衍生学科兴趣的培养,让部分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的同学未来能胜任相关行业的工作,例如平面广告营销等,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首先,在专业课全程过程中,课堂教学中加入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的劳动纪律观念培养,让学生在学会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
其次,平面设计专业涉及到新闻传播、社会学、心理学、营销学等,多方位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它能影响到学生未来的从业与个人职业发展。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他并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但他完成了英语到网络再到物流行业的完美转身。
最后,多开展一些营销学、心理学讲座,这对学生未来从业或与他人交流是具有极大的帮助的。
7.加强校企合作
一方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多元对接,通过实施“按需施教”订单人才培养,把企业的工作室开设到学校,引进企业带设备、技术、人员和项目进驻学校。顶岗实习,进行专业对口,并启动企业参评制。邀请企业负责人到校与学生、老师座谈,这样有便于我们更能了解学生到企业所出现的问题,对我们教师在未来教育教学上所需的改进与努力的方向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参考。
另一方面,依托企业合作学校,开展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活动,促进教师与专业最新技术的接触。
总之,在中职阶段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上,只有明确了培养目标,制订好与现阶段相适应的教学计划与大纲,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推进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创新素养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浅析高职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外资,2008,(12).
关键词: 平面设计专业;改革;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207-02
0引言
面对我国设计教育当前的形势,平面设计专业应以整体、客观、发展的理念,立足于国内经济、地域经济及艺术院校的教学规律,从设计资源、设计生态、设计能力等方面出发,按照一定课程设计理论和一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建立的,是在特定条件下课程设置转换的组织形式。其目的是使平面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服务的岗位要求相结合,并以能否适应社会服务岗位的设计素质要求、专业课设置能否解决实际操作问题、能否顺利实施课程体系的实用性和合理性等因素来确定平面设计课程改革工作的发展之路。其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现实意义。
1平面设计专业的课题研究
平面设计专业是全国艺术类院校设置时间较早、建制时间较长、社会影响较大的一个专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及精神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对产品和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迫切需要平面设计行业在商品包装装潢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产品展示、广告设计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大幅度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升文化品位和改善环境,促进轻工业的良好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根据社会对平面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对目前平面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出符合平面设计行业要求的艺术人才。
2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整个社会对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堪了解,传统精英教育的价值观、质量关顽固地存在于行业内外,而人文教育的被忽视现象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这些问题将在一定时间内困扰着设计教育工作。带着这些思考,我在平常的教学和同行交流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设计知识吸收率,对学生几年的专业学习而言,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到底有多少收获。二是学生毕业率,如果严格按照标准来衡量毕业生的话,达不到教学要求不能毕业的学生至少在10%左右,但是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除非有休学、出国等特殊情况不能毕业外,其他学生均能顺利毕业。三是专业对口率,每年毕业的学生不少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对口,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涉及的面相当广,主要涉及专业定位、专业结构、专业能力、教学方法、专业实践等各个方面。学生进入社会初始阶段,肯定会出现一些客观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和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3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要解决好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了解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结合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根据现代人才素质的基本结构要求,平面设计专业的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既有其专业特殊性,也有与其它相关专业的共性。
①平面设计专业培养的目标应是面向各级各类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广告设计制作、出版社和印刷生产制作部门的一线岗位,具有正确的社会意识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②平面设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实现设计过程中,最需要的是新的创意,构思出别人没有想到的创意,这是设计师所具备的能力体现。因为,设计的生命力源于创造,创造是实现设计差异性的重要途径。③要具备一定的现代技术、技能,掌握新科技的能力。熟练掌握运用设计软件技术和手绘的表现能力。不断学习掌握新的工艺、新的技术,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思考能力和判断力以及正确的思维方式。④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平面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程序决定了设计项目的多重性,每一个程序的顺利完成都可能需要很多不同相关专业人才的相互配合来完成,所以,应具备协调合作的能力。
4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尽管教育专家和专业老师对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理解,但都认为专业课程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还应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来理解它的内涵,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概念和操作的措施。
4.1 课程质量课程是对一定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学习培养过程,包括课堂专业知识讲授、课外自学、创意设计、实训制作及专业考试等环节,课程的质量是通过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来体现的。
4.2 课程原则专业技术优先,动手能力优先,学生参与优先,技术教育与考证相结合。另外,注重人文素质与科技知识综合的培养及传授。
4.3 课堂文化大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多种建议,其目的就是要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的弊端。实际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包含着更多的、更深的意义。现在提出的“课堂文化”,就是指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其它相关信息和教育,也就是说课堂文化有时比专业知识授课本身更重要。
4.4 课程衔接一方面是指一个课程的各项环节顺序安排,另方面是指课程中的讲授、课程设计、考试之间的时间间隔如何安排得最佳。由于平面设计专业每门课的性质和要求不一样,因此在讲课前特别要做好准备和安排。
4.5 课程细节课程细节是指不仅注重课程的目标,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课程各个细节的具体要求,包括如何收集资料、市场调查、创意构思、讨论、设计制作、表达自我设计意念和意见等方面。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参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积极设立创造学、广告学、美学、印刷技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讲座等系列课程,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科技素养。
4.6 课程形式将课堂上课桌围绕着一圈或摆成设计工作室的形式。让学生提出相互独立的设计项目进行创意讨论,锻炼学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4.7 课堂记录教师必须在授课过程中把相关信息记录下来,其中包括讲课计划、重点难关、采用方式、作品分析、点评以及学生考勤和成绩登录、接受课外指导、考试分析等等,等课程结束后交相关部门存储信息,并随时接受上一级部门的检查。
5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解决方案
专业课程解决方案的提出,有利于科学的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平面设计专业人才,有利于课程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实现发展。
5.1 就业方向面向专业广告设计公司、包装设计公司、印刷公司等;报纸、杂志、出版社、图片社等;电视台、视频制作、节目制作公司以及品牌公司、企业等单位从事平面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工作。
5.2 专业能力根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分析,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应具备和掌握一定的专业核心能力。包括两方面:第一,公共素质方面有政治理论表现、身体素质、信息交流素质、技术素质、职业素质等;第二,专业核心能力方面有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及创意制作能力;视觉传达设计和网页设计、创意制作的能力;包装设计与VI设计及创意制作能力等。
5.3 培养体系培养体系的核心是课程体系框架,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设计构成、设计软件的应用、图形创意、手绘和绘画技法、摄影摄像技术等;第二阶段,标志和字体设计、图案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版面编排设计、设计软件技巧运用、网页设计技术等;第三阶段,印刷技术及工艺、广告设计、商品包装设计等;第四阶段,包装造型设计、VI设计、展示设计、网页设计等。此外还包括和权威认证机构合作,推出职业培训证书体系,如平面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国际设计师等相关设计师证书。
5.4 实践教学体系专业设计实践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低层次的技能实践,还应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将课堂设计开发实践引入课堂教学中,这种方法无论对应性课题或实验性课题都适合,使设计理论与实践、设计教学与高层次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实践体系包括:用于专业训练的校内实验室、工作室的完成,对专业岗位的职业体验则多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构建系列实践教学制度,保障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如:毕业实践指导书、基地管理制度、考证考试制度等。
6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主要课程介绍
①设计构成主要内容: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基础上,通过实例训练进一步提高设计技巧和方法。能力:掌握设计构成的技法。②计算机平面设计主要内容:在学习设计软件的基础上,掌握Photoshop、Coreldaw、PageMaker等操作方法。能力:熟练掌握设计软件技术。③广告设计主要内容:广告设计概论、广告设计创意、广告文字编排、图形创意表现、广告文案策划等。能力:掌握各类广告设计创意、制作。④包装设计主要内容:包装设计基本知识、包装容器造型设计、包装材料及工艺、中外包装设计作品欣赏。能力:掌握包装设计创意制作。⑤书籍装帧设计主要内容:书籍的封面、版式与插图设计编排、装饰材料与印刷工艺等。能力:胜任封面设计、版式设计的工作。⑥VI设计主要内容:对企业品牌VI设计中的要素、构成、技法等各方面进行分析、整理,对所需图文信息、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进行创意的设计训练及实际的应用。能力:完成专业核心任务,获得综合专业能力推广宣传工作。
7专业教学改革应突出区域经济和产业优势
平面设计毕竟是以物质文化产品层面为主要对象,设计教育的设置和改革应积极地与当地经济和区域产业结构相结合,是设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必然。它可以使专业教学和建设建立在强有力的市场经济支撑之上,并可有效解决诸如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使专业建设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专业特色定位上也有更多的发展和完善的空间。
8结语
总之,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与改革需从多方面、多视角来进行,既要考虑它的历史沿革,又要考虑它的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艺术专业的共性,又要考虑平面设计专业的特性。艺术院校的平面设计专业应根据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陈瑞林.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牛晓牧.生态艺术教育案例与解析[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