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设备配置方案

医疗设备配置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设备配置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设备配置方案

医疗设备配置方案范文第1篇

心脏起搏器、心电图记录仪、X射线断层扫描仪……20多种医械产品及组件的进口关税从之前的4%甚至更高降为零。9月3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关税减让表修正案》(下称“修正案”)的批准实施,国产医疗器械面临一场大规模的冲击。

不久前的《2015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约为3080亿元,为2007年的近6倍。虽然增长较快,但进口医疗器械仍然占据我国市场绝大部分份额。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以GPS(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在我国中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占据绝对优势,随着关税壁垒的突破,国内企业要想打破这一格局可能更加困难。

国产化率太低一直是医疗器械领域的硬伤。加快发展国产医疗器械,鼓励国产医疗机械走出去,近年来,政策端频频发力。就在“修正案”半月后的9月18日,国家卫计委和工信部联合召开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两部委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国产医疗设备产业创新发展、提高技术水平,扶持国产医疗设备行业发展。 一名医生正准备为病人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姜峰认为,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应重点关注产品创新和质量,稳扎稳打从低端医疗器械产品创新出发,增强自身竞争力,进而向高端医疗器械进军。

利润空间挤压

近期,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通知称,根据修正案,从今年9月15日起实施首次降税,涉及到心电图记录仪、B型超声波诊断仪、彩色超声波诊断仪、病员监护仪、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等30多种医疗器械产品和组件。

信息显示,这些产品和组件目前在中国的进口关税大多在4%左右。其中,大部分产品首次降税幅度为0.7%,心电图记录仪、紫外线及红线外装置、医疗用α、β、γ射线设备等5种产品和组件降税幅度为1%,X射线影像增强器的关税下降幅度最大,为1.5%。而核磁共振成像装置、X射线断层检查仪则并未参与此次降税。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降税的医疗器械,多属于中高端产品,目前依然以进口为主,国内企业受技术和品牌认可等方面的限制,很难进入大医院,主要通过进入民营医院和小医院诊所填补进口器械市场,尚未与跨国企业形成正面交锋。

例如,心电图记录仪、B型超声波诊断仪目前还没有国内企业自主生产。《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食药监总局官网查询的医疗器械注册信息显示,心电图记录仪仅有上海光电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系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在华的全资子公司)注册备案,B型超声波诊断仪仅有东芝大连有限公司注册备案。

但在一些中高端产品方面,中国企业已有突破。例如,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就有长庚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明基三丰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丹东东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注册备案;心脏起搏器则有陕西秦明医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备案。此次关税减让,两类产品关税分别下调0.6%和0.7%。

“目前,降税效应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对我们的影响不明显,但随着医疗设备国产化进度加快,行业还是会受冲击。”飞依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CEO奚水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其所在的飞依诺致力于数字化彩色超声诊断仪的研发和生产。

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华素认为,关税减让使得本就强大的跨国企业如虎添翼,价格竞争力增强,而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本就起步晚、底子弱,更难与进口产品抗衡。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国内厂商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上述业内人士也认为,在不违背修正案的前提下,应先行对小型医疗器械或组件减税,不宜马上对大型医疗器械设备实行减税,从而给予国内企业一两年发展和适应的空间。

此外,此次关税减让也给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带来机遇。朗润医疗董事长唐昕表示,一方面,关税减让为国内中高端医疗设备出口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国内厂家的高端医疗设备核心元器件主要依赖进口,取消关税将降低其进口成本。

落实还需“真功夫”

关税减让影响尚未完全释放之际,政策层面为医疗器械国产化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9月18日,国家卫计委和工信部联合召开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两部委分别在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提出多项扶持国产的思路。

其实,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应用会议并非首次,两部委从2014年开始已连续召开三年。2014年的主要举措包括推动三甲医院使用国产医疗设备、突破一批关键医疗设备和核心部件等,2015年则提出支持国产医疗设备走出国门、重点扶持一批国产龙头、提升国货的产业化能力和质量水平、建立一批国产医疗设备应用示范基地等。

政策驱动固然是好消息,但企业更关注的是具体落实情况。

“大医院医疗器械国产化提了很多年,但国产医疗器械在三甲医院的准入依然很难,占有率很低。”奚水表示。公开报道显示,三甲医院50%以上的中端产品依靠国外进口,高端的进口率甚至高达90%以上。

业内人士表示,医院不买国产医疗器械的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企业对产品质量重视还不够,虽然有不少厂家号称技术、质量比肩进口,但实际品质可能未必过关。

“国内企业要真正通过研发投入、创新技术等途径寻求突破,增强自身竞争力。”姜峰说。

另一方面,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热衷于采购进口设备,国产品牌即便足够先进也难获认可。对此,去年5月以来,国家卫计委连续开展三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遴选工作,第三批遴选工作已经开始。遴选结果将成为各级医疗机构配备医疗设备的重要参考。

不少地方也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国产医疗器械,如湖南、河北等省在医改方案中都明确提出,公立医院优先配置国产医用设备。比如深圳就规定,如果同类型的国产设备已经能够满足临床应用需求,就不能再购买进口设备。奚水认为,政策层面单纯鼓励或要求公立医院配置国产医疗器械,引导力度有限,在国产医疗器械充分发展、有多家企业竞争的领域,应该明确国产设备采购金额比,让医院有可操作标准。

医疗设备配置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大型医疗设备;机房;安装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4-0100-02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大医院逐步引入许多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大型医疗设备具有资金投入量大、运行成本高、应用技术复杂、检查治疗收费价格较贵等特点[1],因此大型医疗设备机房的建设及安装执行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1 大型医疗设备的范围

大型医疗设备是指列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品目的医疗设备以及其他未列入管理品目、区域内首次配置的单价在500万元以上的医用设备,分为甲、乙两类。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以上设备须向相应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配置许可证,通过审批后方可购买安装。

1.1甲类

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具体包括:①X线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CT/PET)。②伽马射线立体定位治疗系统(γ刀)。③医用电子回旋加速器治疗系统(MM50)。④质子治疗系统。⑤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CyberKnife)等。

1.2 乙类

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具体包括:①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②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③800 mA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④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⑤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A)。

2 大型医疗设备机房的规划设计

购买设备之前应充分考虑所购医疗设备对机房的要求,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医院的长远发展需要,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 参照设备制造商提供详细的设备安装场地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2.1 长远性

大型医疗设备使用寿命较长,其机房一旦建成投入使用通常不会经常变更,因此,第一次选择合适的机房建设的位置至关重要,且机房的设置要符合医院的长远发展规划。

2.2 合理性

在最大限度地满足设备安装和使用的环境要求、方便患者诊疗、减少对非诊疗人群的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考虑机房的美观以及与周围的环境。

2.3 建筑空间要求

要求有足够的设备安装和应用空间、预留设备运输通道和维修空间、若设备安装在二层以上须考虑吊运通道进出位或电梯的尺寸,若在地下须考虑吊装口的预留。

2.4 电源及接地要求

应按照设备所需的额定功率、频率、电压、电流要求配置专用电源,并留有一定功率余量,必要时须配备专用配电柜和电源净化稳压器[2]。

2.5 射线防护及电磁屏蔽要求

重点考虑大型设备中属射线装置部分,尤其对机房的混凝土浇铸厚度和机房迷路结构有特殊的要求的一些放射治疗设备必须满足。在设计和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不容忽视。电磁屏蔽通常多采用导电良好的金属材料作屏蔽体,核磁共振和一些电生理设备对电磁屏蔽的要求相对比较高。

2.6 通讯网络及远程服务

随着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PACS系统的建设已是必然,在设计时应考虑铺设网线或光纤,另外,最好在检查室安装一条具有上网功能的直拨电话线。

3 安装项目执行

订单联系客户确认首次拜访日期 现场协调会供应商提供机房平面布局图及场地技术要求用户审核批准用户按照委托的建筑设计单位的施工图进行场地准备保持与公司沟通场地的进度,确认场地完成时间工程师场地检查确认设备运达医院负责联系商检以及卸车就位设备安装调试交付临床试用。

3.1 安装前期的技术支持

主要与项目执行工程师确认机房的布局及相关的空间要求、以及防辐射屏蔽要求、电源负载要求、环境的温湿度等要求等。

3.2 三方联合协调会

医疗设备安装工程师、设备科项目管理工程师、基建工程师三方举行现场联合协调会,与设备安装工程师及基建工程师对基建工程质量、进度进行监督和确认。

3.3 设备到货及吊装搬运

充分考虑对设备的运输通道情况,在吊装现场进行讲解和提出吊装的质量安全要求,根据获取的相关信息提出设计方案。

3.4 设备的安装调度

设备项目管理工程师配合安装工程师将设备搬运安装到位。同时安装工程师向用户提交项目安装进度表,严格执行设备安装手册要求,做好安装过程记录。

3.5 设备的检测验收及功能验证

按照国家颁布的设备系列标准为依据进行验收。对于要求有射线防护的设备要委托有资质的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后方可投入使用[3-5]。

3.6 设备档案的整理

设备档案整理是重要环节。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相关资料要收集齐全,有利于管理人员依据原始资料处理一些履行合同中未尽的事宜,有利于方便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查找说明书解决操作上和维修上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陈嬛,刘珍才,汪兴旺. 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思考和探讨[J]. 中国医学装备,2012,9(2):52-54.

[2] 罗洪平. 大型医疗设备安装工作探讨[J]. 医疗装备,2012,25(1):68-69.

[3] 郑忠伟,王婧. 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策略研究[J]. 四川医学,2012,33(1):162-164.

[4] 许鸣. 大型医疗设备机房建造要点[J]. 中国医学装备,2007,4(2):24-25.

医疗设备配置方案范文第3篇

LiangXH等人设计的移动医疗服务中的一种紧急呼救模式,用于在紧急状况中提取患者的基本数据,并发送给附近的搜救人员[3]。LiuC等人提出使用苹果公司推出的IOS系统作为医疗数据传输的平台,添加移动医疗的相关软件,供患者和医生接收信息[4]。HalterenAV等人设计出几种有效的监控设备BAN,他们通过患者佩戴的BAN终端传感器收集患者的医疗数据,例如:体温、脉搏频率等信息,并将其传输到患者的移动设备,然后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服务提供商的数据处理单元,并将其信息展现给专业人员查看[9]。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实践进展在实践中,移动医疗服务技术也处于技术研发的主要阶段,应用解决方案是目前热切关注的问题。欧洲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来开发移动医疗设备,主要使用计算机和无限网络技术,结合嵌入式解决方案,开发可以随身携带甚至直接穿戴的医疗监护系统[10]。很多知名公司已加入了研发的热潮,如诺基亚、飞利浦、爱立信等公司正在对移动医疗服务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10]。爱立信研制的MobiHealth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该系统通过在患者身体上佩带传感器,以获取病人的健康数据,然后通过蓝牙技术将数据传输给医生,供医生进行诊断与实时的医疗监护。飞利浦目前正在研究可以对心脏进行实时监护的衣服,由患者直接穿在身上,便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医生的医疗监护。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是目前移动医疗服务技术所处的主要阶段,而嵌入式是众多解决方案中的主要技术之一[10]。例如:嵌入医用传感器的衣服、手表、戒指等,病人穿戴在身上便可以轻松检测到各种生理参数。然而,由于移动应用涉及技术的多样性和实施的复杂性,移动医疗服务技术的解决方案仍然存在很多的障碍,导致产业链暂时还无法实现整体产品价值的创造和交付,技术研发仍处在不断的探索中[10]。移动医疗服务信息传送方式研究在医疗信息传送方式上也有几种不同的技术:1)信息的静态传送方式,将患者的实时医疗信息定期发送到一个固定的远程计算机上,由计算机记录处理数据,并展示给医生查看。该模式中信息的传送方式固定,接收端不变,由统一的主机接收并处理信息,有助于医疗资源的统一调度。2)信息的动态传送方式,将紧急的医疗数据传送到患者附近的局部区域,由患者最近的医护站点处理该医疗请求,信息的传送范围与接收对象都随着患者的移动而发生动态变化。该方式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减少了医疗救助的交通时间,提高了医疗效率[3]。3)信息的动静结合传送方式,结合了静态和动态两种特征,在产生医疗实时信息时,信息首先被传送到内部网络,在局部范围内寻找回应。若寻不到回应或因信息内容需要,信息会被内部网络传送出去,发送到医疗信息处理中心,由特定单位进行接收处理,并提供医护服务[2]。

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发展前景

移动医疗设备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护理服务,提升或维护患者的健康状态,并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11]。移动医疗服务在紧急事故处理[3],慢性疾病的日常护理和远程医疗服务[1]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移动医疗服务平台下,无论是非紧急情况(头疼,感冒,咳嗽等),还是紧急情况(交通事故,烧伤,急性胃痛等),用户都可以通过移动医疗设备与移动医疗服务中心取得及时联系,轻松地获取医疗帮助[12]。动通信网络的普及和低成本的手机、PAD等终端设备,为移动医疗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基础。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量的应用和服务都可以通过低成本的带宽接入通信网络,同时网络覆盖范围也不断扩展,这些现象都为移动医疗服务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帮助。紧急状况的处理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可以在患者遇到紧急的生命威胁状况时,通过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将患者的实时数据传送给附近的救助者或医疗服务中心。当紧急状况发生时,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可以迅速收集当时的有关信息,包括患者的地址、健康记录信息以及生理状况,供医护人员了解并及时施救[3]。目前,在医疗紧急事故中,因未获得及时拯救而丧命的人很多,移动医疗服务设备有助于缓解这一状况。根据医疗卫生统计年鉴[13],2009年,我国有166万的居民死于交通运输事故,若在发生交通运输事故时,患者能及时获得合理的救治,交通运输事故死亡率将大大降低。同样,我国每年急性病患病率很高,由于病情紧急和交通问题而延误就医,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丢失生命的病例也非常普遍。移动医疗服务可有效缓解紧急状况给患者带来的就医压力。使用信息传输方式中的动态方式,将紧急状况中患者的医疗信息发送给离患者最近的医疗点,可更高效地展开施救,并且为医院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慢性疾病的监控慢性疾病是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14],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恶劣影响。慢性病长期以来一直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防治不及时,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慢性病需要长期的医治,传统的医疗方式是住院治疗。但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教育限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往往给慢性病的长期治疗带来了很多障碍[1]。2003年,我国慢性病患病人数达到近1.6亿人,而2008年上升至2亿多人,可见慢性病在我国的分布比重非常大。慢性病的治疗导致医疗资源的长期占用,是造成医疗资源短缺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可以大幅度减轻慢性病的治疗压力。慢性病患者在佩戴移动医疗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接受远程医疗监控。BAN将患者的生物信号实时的发送给远程监控系统,医生查看发送过来的数据,当发生异常或病情加重时,再进行入院治疗。移动医疗终端设备可以替代医院的某些医疗设备,无需留院查看,即可获取医疗数据。这一技术不仅给慢性病患者带来了自由,减轻了住院的经济负担,而且为医院节约了医疗资源。特别是,与慢性病性质相似,老年人需要长期的医疗监控。由于老年人的患病率是所有年龄阶层中的最高者,因此,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关注。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每一个老年人都佩戴移动医疗设备,进行实时的医疗监控。为偏远地区就医提供帮助目前,解决偏远地区就医难的主要途径是使用流动医院,虽然给偏远地区的人们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流动医院的构建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医疗资源,就医成本依然较高[15]。移动医疗服务可以为偏远地区就医难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途径。远程医疗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移动医疗属于远程医疗的一种方式。偏远地区的居民可以借助移动医疗设备将医疗信息传输给远程的医疗中心,医疗中心也可以借助移动医疗设备为患者开展远程治疗。在很多情况下,偏远地区的居民无需前往医院即可获得医疗服务,移动医疗服务大大降低了偏远地区居民就医的医疗成本。

结束语

医疗设备配置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院 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

目前,我国全面推行了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根据新制度要求,医院要加强成本意识,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绩效,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但截至目前多数医院仍然未能构建起健全的内部会计成本控制体系,也同样只有少数医院对成本核算进行了相关详细的研究分析,由于传统管理工作的管理方式,也使管理职能在诸多会计工作管理环节中,不能有效发挥,受到严重制约,并且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目前我国医院成本会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医院经营成本意识相对匮乏。我国的医疗体系中,相对来说公益性公立医院占绝大多数,主要由政府拨款对医院医疗设备与相关建设进行整调与改进,这与私立医院在经营本质上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在行业竞争意识上的差异性就能体现出来。

2.医院成本控制管理方式滞后,缺乏科学管理机制。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需求,现代医院也逐步迈向于国际化发展趋势,其所涉猎的经营服务业务类型也愈加广泛、多元,这就使得目前医院科室的一切有效财务支出的费用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的工作难度大幅度提升了。

3.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大多数医院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构设置和经验式的管理方式,在这种运行方式下,实行差额预算,经营上少有压力,疏于成本管理;在大中型医疗设备购置时,对成本效率考虑不够,致使医疗设备资源利用率较低;医院管理者业绩考核是以经济收入增长和医疗质量提高为目标,轻视成本控制考核。没有明确建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组织体系,工作制度和标准规范;没有通过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明确反映医院经营成果,以挖掘低成本的潜力。

二、加强医院总成本控制

1.医院领导提升管理意识,更新会计控制成本观念。医院领导所下发的命令与相关施行决策是奠定医院自身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决定要素。这就需要相关部署决策管理层的有关负责人,加强自身经济管理观念,树立积极先进的成本控制大局观,坚持成本与投资效益的合理匹配方针政策与原则,充分发挥出正确、科学的决策职能效用。

2.加强资产管理,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益。医院的资产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为了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率,既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又要加强流动资产管理。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是指价值较高的医疗设备管理。医院为了扩大再生产,每年都会有较大的资金用于添置医疗设备,同样为了病人提供更优、更新、更好的医疗服务,每年也会更新一些医疗设备。如果不考虑医疗设备投入产出的回报率,一方面会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会使医院固定资本增加。为了提高医疗设备的投入产出的回报率,要改革设备投入机制,谁申请投入谁负责,风险和责任共担的投入机制,使资本性支出科学合理。

3.强化医院全面预算管理。预算是根据发展计划和任务而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预算的编制必须遵循确保实现原则和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原则。医院预算是医院根据发展计划和任务而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在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下,对医院资金运用给予合理的安排和适当的调整,目标是为了实现医院资源的科学配置。

4.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控制人力成本。医院应坚持以人为本,在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还要根据医院实际合理设置岗位和科室,避免因人员配置不当造成不必要的资源耗费。人员费用是医院成本费用的重要内容,严格控制人员费用在医院成本管理中占有突出位置。逐步完善因事设岗、以岗定员、逐级聘用、竞争上岗的人事制度,降低人员费用,实现减员增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此外,医院还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双向竞聘的用人机制,制定合理的人员配置定额,做到人力成本与医院的经济效益相适应。改革分配制度,医院人事部门还应会同财务等相关部门确定适应医院发展的人事方案,把隐性收入、福利收入、灰色收入明朗化,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及学科发展的需要选择最优的方案,达到成本最低化的目的。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克服平均分配的缺陷,消除攀比心理。建立严格的临时用工制度,减少临时用工开支。改革医院内部组织结构,简化管理层次,减少管理人员,降低管理费用,实现高效管理。

5.借鉴与吸纳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医院可以通过分析和考查各项工作的标准产出效率与实际值的差异,寻找解决对策,进一步完善服务程序,提高服务质量。而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充分考虑这一点而展开积极部署,来降低成本为主要思路去实践的,该思路的出发点是高质量产品所获得的收益远大于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获得的收益,所以医院应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设计服务产品,通过保证服务令患者满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将资源用在更有效率的地方,创造更多的经营价值。

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促使医院的管理模式从“政策依赖型”转向“市场导向型”。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只有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加强以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有效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能增强医院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奕龙.加强医院成本控制的探讨[J].广东审计,2006(3).

医疗设备配置方案范文第5篇

(一)审计目标

对医疗设备相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审查和客观评价,优化医疗设备运行的有效途径,及时发现医疗设备在投资决策、使用管理、维护与保养、运行调配、报废等环节上的薄弱点;提高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医院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审计范围

单价50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纳入审计范围,审查一年中经济运行、设备管理等情况,以此来评价其运行能力的真实性、经济性、效益性。

二、审计方法

(一)常规审计

以医院设备采购、管理和使用中涉及的设备科、财务科、临床科室等部门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使用的流程和环节,对临床资源配置、资金取得、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由相关部门提供书面材料,包括设备名称、编号、购置日期、折旧年限、购置价格等基本信息;设备购置、维修等管理制度;设备有关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从成本核算体系及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调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医疗设备样本的医疗收入、工作量和各项支出(主要是折旧费、人员工资、水电气费、耗材费等)、设备采购价、折旧年限等相关资料。按年统计汇总每台设备的收入、使用次数、折旧费、维修成本、耗材费等,进行数据处理与核实(主要是检查治疗人次、收入指标)。对于存疑的数据,要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查,以避免分析结论有误。

(二)重点分析

对医疗设备运行成本和运行效益的绩效审计,按照审计项目所需评价效益事项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通过年现金净流量、单位边际贡献,年保本人次、安全边际量、净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等指标进行设备成本和运行效益的分析,对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对设备购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审计评价。

三、审计过程

(一)审计步骤

一是审前准备。初步了解医院医疗设备总体概况、大型医疗设备总台数、总金额、占医疗设备比例、分布科室。二是选择重点。根据重要性、敏感性、典型性原则,选择投资金额大、对诊疗水平和经济效益影响大、对医疗科研比较重要、经营状况有一定代表性的设备作为审计重点。三是收集资料,拟订方案。收集设备管理制度、设备运行统计资料及相关数据,通过筛选、数据整理,拟定详细的审计实施方案。四是内控测试核实资料。通过内控测试,审阅设备收支数据,核实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完整性。五是测算评价分析原因。通过对设备全面绩效评价,观察效益指标完成情况,选择评价标准,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影响设备效益原因,综合评价后作出结论,提出建议,形成内审报告初稿。六是落实措施。及时反映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效益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递交主管领导,为医院决策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二)审计结果分析

审计部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医疗设备样本进行绩效审计评价,分别为A、B、C和D设备的统计资料及相关数据,并通过年现金净流量、单位边际贡献、年保本人次、安全边际量、净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等指标进行绩效分析。A设备全年检查1793人次即可保本,而实际检查3715人次,超过保本人次,营运经济效益尚可;根据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计算,A设备运行3.04年收回投资成本,而A设备折旧年限为8年,投资收益率为20.04%。B设备全年检查20567人次即可保本,而实际检查34987人次,超过保本人次,营运经济效益尚可;根据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计算,B设备运行3.97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而折旧年限为8年,投资收益率为12.47%。C设备全年检查27.61人次即可保本,而实际检查21人次,没有达到保本人次,设备利用率较低,营运效益较差;根据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计算,C设备要运行7.56年才可收回投资成本,高于折旧年限6年,投资收益率为-4.16%。D设备全年检查231.61人次即可保本,而实际检查311人次,超过保本人次,营运经济效益一般;根据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计算,D设备运行4.28年收回投资成本,D设备折旧年限为6年,投资收益率为6%。

四、审计结论及建议

(一)审计结论

通过对选择的医疗设备绩效审计项目的审计,发现:一是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总体良好。从投资回收期来看,常见且使用率很高的大型设备回收周期较短,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设备回收年限小于其使用年限。二是部分医疗设备利用率不高。由于设备购置后预期使用病人数与实际相差甚远、使用条件发生变化等原因导致部分医疗设备使用率不高,造成投资回收期等指标都远远低于预期值。三是在单位收费水平已定的情况下,安全边际量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高低。在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情况下,可通过降低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来提高医疗设备运行的经济效益。在安全边际量不变的前提下,工作量决定利润。因此,应充分开拓医疗市场,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以提高设备运行的经济效益。

(二)审计建议

一是加强对新购医疗设备的可行性研究。在充分考虑设备先进性、适用性、科研作用、教学作用的同时,还要从财务角度分析现金流量、投资回收期,对大型设备投资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二是切实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加强医疗设备使用管理的基础工作。对现存的效益不高或闲置的医疗设备,要分析原因,研究解决方法,并统筹调剂。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增加开机时间,开展新的检查项目;加强科室间的横向联合,提高设备使用率,实现资源统筹和共享,提高效益。三是控制大型设备购置成本和维修成本。大型医疗设备投资金额大,回收慢,更新周期长,维修费用高。因此,对高、新、尖的大型设备的引进要反复论证,对于同种大型医疗设备拥有多种型号和价格的,应当多方调查,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诊疗特点进行多方调查,注意控制大型设备的购置成本;要对医疗设备维护进行重点管理,健全设备管理制度,严格设备使用规定,防止人为造成仪器损害,努力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效益。同时在选择维修策略时,应根据各设备结构特点、效益、工作状况、是否有替代设备、备件供应以及维修工程师水平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并量化处理,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优维修策略。

五、审计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