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学科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研究过程
首先,任课教师在A、B两个平行班的教学法课程教学中,将B班作为参照组,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按教材体系编排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将A班作为实验组,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进行英语教学法的课程教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案例,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研究小组成员教师历年来在带领毕业生实习期间,深入中小学英语课堂实地考察记录实习生实际授课情况,并将其转写成案例;第二部分是从有经验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处收集其教学实例;第三部分是从网络资源中收集中小学英语精品课程、名师课堂等作为案例资源.案例形式分为文字和视频两种.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案例研究.授课教师将收集整理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案例作为教学材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教学过程,学习案例涉及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第二个阶段为微格教学.学生运用在案例教学中学习到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选取一个知识点,设计教学环节,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教学.任课教师会引导其余学生针对其教学过程展开讨论,并进行评述.
1.2研究结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案例教学之后,A、B两个班同时进行英语教学法课程的考核.考核分为笔试和实践两个环节,笔试环节以闭卷考试形式考查两个班级学生对教学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环节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教学法知识进行英语教学的能力,具体形式为每个学生就抽到的知识点进行十分钟的教学演示,由三位评委教师打分,以确定完成情况.考核结果显示,笔试环节,A班37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4.6,B班37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1.7;实践环节,A班平均成绩为88.4,B班平均成绩为80.3.笔试和实践两个环节,A班成绩均明显高于B班,尤其在实践环节上.
1.3案例教学的学生评价
为全面评估案例教学在教学法课程中的作用,在案例教学和考核之后,对A班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案例教学实施的有效性方面,86%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方式持肯定态度,支持案例教学的学生以为,案例教学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现教学过程,便于教学法的理解和运用;不支持案例教学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耗费更多时间,影响学习效率.在案例的类型选择方面,49%的学生支持书面案例和视频案例都作为教学内容,认为两者相互补充,各有优势;30%的学生更倾向于书面形式的案例,因为书面案例便于携带和翻阅,也便于批注和做笔记,而视频案例观看时间较长,设计到的知识点有限,学习效率不高;22%的学生更倾向于视频形式的案例,认为视频案例更加清晰直观,生动形象,而书面案例采用文字描述形式,不利于理解.在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方面,47%的学生支持只进行实践考核,认为教学法课程的学习意义更多地在于实践;32%的学生支持进行笔试和实践的双重考核,认为笔试和实践可以相互促进,以利于牢固地掌握教学法知识;19%的学生支持只进行笔试的考核,因为不习惯上台讲课的学生认为实践环节增加了负担.从问卷调查显示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的学习者认为案例教学对于教学法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但是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改进.
2案例教学研究结果反思
2.1案例教学效果方面,案例教学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法内容的实施
将课堂真实教学过程转写为教学案例,可以清晰直观地展现教学步骤及其贯彻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生在案例学习的过程中,避免了单纯理论输入的枯燥和抽象,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而课堂上的教学实践环节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收集和整理案例的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教学法课程的认识,促使教师在教学法的教学中不断反思与提升.
2.2案例内容方面,文本案例和视频案例互为补充,各取所长
研究结果显示,文本案例和视频案例各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因此,任课教师需要将二者结合,最大化地发挥案例在教学中的作用.文本案例的撰写要形象生动,突出重点,学生可以在阅后构建课堂情境,领会教学法的运用;视频案例的截取要提取精华,避免冗长,保证视频案例教学的效率.同时,选取的案例要真实细致,具备借鉴意义和可操作性,能体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的结合.
2.3案例实施方面,案例教学过程须精心策划,合理安排
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案例展开充分讨论,对案例中设计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鼓励学生身临其境,对案例中显现的教学现场进行剖析、反思,探讨案例中的教学方法使用上的优点和缺陷,从而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能够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法的理论教学.
2.4案例的考核方面,要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
学生教学法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教学法实际运用能力,在教学法课程的考核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考核内容,笔试部分的理论考核可以督促学生系统地学习教学法理论知识,实践部分的微格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教学法理论付诸实践,在课堂中得到评析和提高的机会.对于不喜欢理论考核的学生,任课教师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上可以更加简明生动,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避免学生对理论的死记硬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不喜欢微格教学的学生,任课教师要深入学生,细致了解情况.如果是由于这部分学生性格较为内向,不善于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任课教师需要对他们加以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把握在课堂上锻炼自己的机会;如果是由于学生感觉微格教学收获不大,因而激发不了学习兴趣,教师则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更合理地对微格教学过程加以安排,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机会,锻炼自己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能力.
2.5案例教学中师生角色方面,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肩负起组织,监督和引导的作用
案例教学实施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分析研究案例的过程中,发挥学习主动性,加深对教学法理论知识的认知,并得以逐步将理论学习成果付诸于实践.因此,案例教学过程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只有建立在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基础上的案例教学才是成果有效的.不过,教师的角色在案例教学中同样至关重要,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是案例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首先,教师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对案例教学过程的精心组织和认真策划,是案例教学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教师是案例教学过程的监督者.学生是否对案例进行了有效地分析和解读,是否在微格教学环节安排得当,是否对案例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和学习,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监督和规范.此外,教师还是案例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学生在案例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突况,都需要教师的解答和应对.只有当教师顺利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案例教学才不至于流于形式.因此,案例教学只有在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基础上,才会发挥最大功效.
3结语
主持人: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差错时,我们看到,这里有同学真诚的帮助和合理的建议,有学生勇敢的自纠和他人热情的奖励,有教师积极的引导和耐心的等待。课堂上,学生的心态是开放的,心情是愉悦的,师生情感是和谐融洽的。课堂给了学生安全感、愉悦感。难怪学生在错误面前,没有丝毫的羞涩,没有丝毫的退却。“宽松”带来“安全”,“安全”导致“开放”,“开放”培植“自信”,“自信”引发“勇气”,“勇气”造就“探索”——这种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正是课改实验所追求的目标。《汉语拼音·认识汉字》教学案例
一、激趣导入,复习音节
师:小朋友,这儿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它们的后面藏着我们学过的音节,你选择其中一种动物,就会出现一个音节。谁想当小老师拼读给大家听?如果读准了全班小朋友就跟道他读一遍。
生1:我选择小灰兔。(师点击课件小灰兔后出示音节jià)
生2:我来帮助他——jià。
生3:我可以读得更响亮些——jià。
全班齐读。
生1:我选择小毛驴——qí。
生2:老师我可以帮助他——qǐ。(读得不是很到位)
生3:我能读好它——qǐ。
生2:(自己站起来再读音节)qǐ。
生4:老师我愿意送给他一颗进步星。(学生自己动手做的)
……
二、看图认识汉字
师: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些汉字朋友,这些汉字朋友在哪里?老师先带小朋友到一户人家家里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你看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先自己看图说一说,再试着拼读图上的音节。现在请小朋友打开语文书第19页。
(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己看图说一说,并拼一拼图上的音节词)
师: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生1:我看到两个叔叔在下棋,我还看到一位阿姨在洗衣服,还看到一个哥哥在搭积木,还看到一个女孩在喂小鸡。
师:在这句话中只需要在后面用一个“还看到”就可以了。
生2:我看到两个叔叔在下棋,一位阿姨在洗衣服,一个哥哥在搭积木,还看到一个小女孩在喂小鸡。
生3:(拼读音节)xià qí。(再读词语)下棋。
师:你在哪里见过这个“下”字?
生1:地下室。
生2:录音机里听过这个“下”。
生3:下楼梯时看见墙壁上写着“上下楼梯靠右走”。
师:你观察很仔细。
生4:“厦师二附小”的“下”。
生5:“厦师二附小”的厦是厦门的“厦”。
师:放学的时候请你仔细看看校门口的牌子,“厦师二附小”到底是哪个“厦”。
生6:下车,下飞机,下楼梯。
(其余汉字教学同上)
……
师:小朋友真用心观察。其实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我们学过的汉字,只要小朋友多留意我们身边的汉字,我们就可以很快和汉字交上朋友。
三、巩固汉字
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卡片跟同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拿音节卡片的小朋友读准音节,拿汉字卡片的小朋友拿出相应的汉字卡片读准汉字的字音,再将汉字放在音节下面。
学生动口读一读,动手摆一摆。
生1:读xià qí。
生2读“下棋”。
师张贴卡片全班齐读。(其余音节、汉字的复习巩固同上)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摘苹果。这些“苹果”后面藏着我们今天学的音节、汉字,谁读准了,老师将“苹果”送给他。(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争先恐后。一双双小手高举过头,谁也不甘示弱)
生1:鸡。
生2:服。
师:这个字和“衣”组成词的时候读fu,单个字读什么?
生3:读第二声fú。
……
师:还有“独木桥”等着我们呢!桥上有一个词语,谁能读准这个词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就可以安全走过“独木桥”。
生1:下棋。
生2:我爸爸和叔叔爱下棋。
生3:下棋,我爸爸和我在下中国象棋。
生4:老师,我给××同学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他没有将“下棋”合在一起说。应该说我和爸爸在下棋,下棋很好玩。
(这是课件发出欢呼声,“你真棒!”)
生5:洗衣服,妈妈洗衣服很辛苦。
师:你理解妈妈洗衣服很辛苦,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讲卫生。
四、读儿歌
师:小朋友看这幅图,这群小鸡在干什么呢?请小朋友自己试着拼读儿歌,自己会拼的、会读的做个记号。
(学生读儿歌)
师:你们是怎么学会这首儿歌的?
生1:我认识一些汉字,遇到不懂的就借助拼音,或者听录音。
师:你的办法真好。
“文书与档案管理”是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长期以来,这门课程留给教师和学生的印象往往是枯燥乏味的。面对注册入学招生时代下的学生,运用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这门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的内容、教学现状以及教学改革的策略等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
高职文秘 文书与档案管理 课程改革
“文书与档案管理”是文秘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3学分,48课时。由于课程内容缺乏生动性,“枯燥乏味”便成为其专有名词。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一直致力于本门课程的改革探索,现就此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的内容
“文书与档案管理”是建立在文书学、档案学、管理学等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学科,也是文秘和人力资源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书学和档案管理学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逐步掌握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中各个环节的操作过程,从而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门课程为4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践为12学时。主要的课程内容包括:文书的概念;文种的概念;公务文书的种类、体式、稿本和行文制度;公务文书的处理程序、立卷归档;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检索、保管、统计、提供利用、编研等方面的实体管理以及对档案内容的开发利用等等。
二、“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技能的培养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内容的枯燥性使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也使得教师教学的兴趣大大降低。目前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1.缺乏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比较陈旧,主要表现在:自己一个人讲授得多,理论讲得比较多,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的比较多,而相对来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用得比较少。同时,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毕业,没有进入企业一线,直接到学校教书,自身的实践锻炼机会很有限,也缺少在档案馆一线工作的经验。这就造成了“双师”素质的缺乏,成为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2.“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材实践性不强
“文书与档案管理”的教材很多都缺乏实践性,还是以传统的内容居多,虽然近几年,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教材改革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教材里的传统理论痕迹还比较明显,真正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教材并不是很多;有的教材在编写体例上也尽量突出了“任务主导型”“项目驱动型”等特点,但是在教师具体的讲课过程中,真正贯彻执行的并不是很多。
3.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学生从小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长大,应试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上课过程中发现,虽然教师也会竭尽全力、想方设法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如任务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但是学生并不愿意或者说并不习惯参与进来,很多时候还是教师自己在唱独角戏。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三、“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改革策略
1.增强内容的趣味性,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只有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案例教学法。
运用相关的案例,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比如在讲解“档案基础知识”一章时,讲解“是中国固有领土”这个热点问题,列举了大量的档案文献资料,在增强说服力的同时也扩大了学生视野,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运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难度。因为教师不仅仅是要讲授理论,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事实材料,精选案例,甚至自己撰写案例,这些无形中也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而“文书与档案管理学”的内容涉及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到档案的鉴定、保管、检索、提供利用等环节,因而对于教学案例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多维的、立体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勤于积累,善于发现,随时搜集与课堂相关的资料,只有这样才能使案例教学法真正落到实处。
(2)互动式教学法。
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力量。比如在讲授“专题案例———家庭档案”时,让学生把自己家庭和自己成长的珍贵档案资料(如小学的成绩单、学生证、出生时的照片等)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此过程中把枯燥的档案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懂得“档案就在身边”。
(3)参与式教学法。
就是让学生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如申请一个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秘书事务所”,有一部分工作就是让学生到学校各个系(院)的档案室参与实习,让他们在第一线锻炼,这样既可以为学院分担一部分工作,又为学生提供了实习的机会,一举两得。
2.强化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建立校内模拟的实训室。
对于文秘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够在模拟的档案室进行实训,也是提高自己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模拟档案室中,学生可以把课堂学到的知识用在实践当中,能够对如何操作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有直观的感受,熟悉档案室各种设备的操作以及档案的整理和保管方式等。
(2)利用学校这个大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可以把学校的综合档案馆(室)、校内各系部的教学办公室和机关各职能部门办公室作为校内实训基地,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帮忙做事情,接触实际的任务。同时,也可以从其他老师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比如,学校档案馆(室)的辅导老师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能给予学生更多实际的指导。同时,档案馆(室)里面有丰富的馆藏,包含了声像档案、电子档案、著名人物档案、学校校史档案等,这些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因此,可以安排学生去顶岗实践,使其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3.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双师素质
本门课程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要教师一点点去实践,应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使他们不仅会“讲”,更主要的还要会“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采取不同措施鼓励他们利用适当的时间,比如寒暑假到企业挂职锻炼,这样在企业一线通过实际工作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充实自己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想办法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兄弟院校等单位聘请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来做兼职教师,让他们在教学中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总之,“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改革和其他课程一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面都要做出很多努力。只有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运用各种有效的办法,才能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段赟 单位: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服务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儿童是天生的探索者,呵护和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探究能力是科学教师的崇高使命。为了培养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经研究决定,举办2015年小学生科学小论文竞赛。
一、参赛对象
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
二、征文内容
1.围绕生活中的科学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究所获得的发现、解释。
2.对自然事物、现象的观察分析报告,
3.小发明、小制作,自己设计的小实验.
4.小学生的奇思妙想。
三、注意事项
1.学生自愿参加小学生科学小论文竞赛。由老师集中组织进行电子投稿,清老师将所有参赛作品按中年级和高年级两个组分类,将学生姓名、作品名称、初评结果制作成“小论文竞赛初评表”(在表后注明指导教师姓名、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手机号码和电子信箱),和小论文一起发到小学生科学小论文竞赛投稿邮箱xxslw@126.com(如果教师本人参加教师论文或案例竞赛,请与学生论文一起打包发到该邮箱)。
2.科学小论文必须是小学生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家长不要加工。抄袭者一律取消评奖资格。
四、评选办法
1.分中年级和高年级两个组进行评比、设奖,按比例每类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2.本次竞赛设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组织奖。对各学校、县以上的教研部门或学会设组织奖,根据该地组织参加小论文竞赛的学生数量和获奖情况评定。
优秀指导教师奖。对组织小论文30篇以上,且小论文质量较高的指导老师,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3.对获奖的优秀科学小论文,在时机成熟时,将择优汇集成书,正式出版。
五、活动安排
1.本次科学小论文竞赛的起止日期为2015年3月10日至201 5年11月30日+以收到邮件的时问为准。
2.每篇小论文交评审费1O元。评审费寄至: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科学课编辑部陈文斌收(邮编:430079)。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德育渗透 “法” “度”
叶圣陶先生曾言:“教学生读书,为的是让学生从所读的书里懂得做人的道理。”要在语文学科中有效渗透德育,就必须把握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之“度”,探究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之“法”,从而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语文重要的教化作用,生成情智双赢的课堂。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需把握好几个“度”
1.“文”“道”不分离
语文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对学生教育不能只是空洞的说教,而将德育教育融进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渗透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每篇课文背后,作者都将自身的思想内容与他所采用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结合在一起,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处理好“文”与“道”的辩证关系,这就要在分析教材中找准“道”,创设情境引发“道”,针对实际强化“道”,自然地也给小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知识,又得到情感的陶冶、思想的升华,从而达到文道统一的效果。
2.既不“牵强附会”又不“标准统一”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地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或接一条德育“尾巴”。殊不知,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态度的培养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种倾向转为另一种倾向。不能一说重视德育,对学生错误就以点带面,抓其一点不及其余,上纲上线,深挖思想根源,严而无格,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重视德育。
3.既要“关注主体”又要适度“引领”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经常会有集体性“失语”现象。著名学者王福仁先生在谈到当今的语文教育时说:“最大的弊病就是脱离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造成学生说出来的话,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
在强调了学生的“首席”地位的同时,教师的“平等地位”同样不能缺失。如在《钓鱼的启示》一课教学中,有孩子提出“这条鱼可以不放掉,因为可以先将鲈鱼放在篓中,等到了两个小时之后再拎回家”,老师竟也表扬学生“真会动脑子”。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只是片面理解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片面理解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这种无原则的宽容只会导致学生的价值判断的偏差。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之“法”的探寻
1.渗入法——滋润心灵细无声
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组组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唤醒”学生,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司马迁发奋写〈史记〉》一课中,老师在带领学生感悟、体会司马迁的“发愤”之后,并没就此罢手,而是告诉学生:学到这里,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用心灵聆听文字后面的声音。随后,让学生默读,展开想象。“不知不觉中,司马迁似乎想到了谁?你似乎想到了谁?”至此,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保尔、海伦、张海迪等不屈不挠的人物形象呈现于学生的脑海,构建了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
2.拓展法——既“立言”又“立人”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的情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增强德育效果的保证。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有意义的情境或组织有意义的活动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语文学科的概念不局限于一个小小的语文课堂,语文最大的本体价值是它的交际性,语文学科最具拓展性的育人价值,就在于学科综合活动射透出的育人价值。如在学完《莫高窟》一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了解莫高窟的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自主调查研究,在更广阔的知识空间中获得更多的价值信息,从而更加坚定“护遗决心”,有效地弥补了教学时空的相对局限性,构建了一个丰富的情感、知识世界,实现了“立言”与“立人”的和谐共生。
3.激趣法——横看成岭侧成峰
如今学生的思想越来越趋于开放、多元、复杂,我们在课堂上的教学和德育教育是否真正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与他们产生共鸣了呢?我认为,渗透德育时,应注意营造良好气氛,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要民主一点,幽默一点,热情一点,客观一点,才能增强德育效果。
在引导学生欣赏阅读《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故事后,我问:“你最喜欢故事里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学生们有赞赏孙悟空的勇敢顽强;也有喜欢猪八戒的憨厚可爱;还有感念唐僧的菩萨心肠。而一位男生标新立异,说喜欢白骨精的“聪明”和“坚持”。
我充分抓住生成,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首先表扬他有自己的想法,随即话锋一转:“思考问题时,要切记不要只站在一人一己的角度,要学会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才更有价值。如果换做你是唐僧师徒,你还喜欢白骨精的‘聪明’和‘坚持’吗?”他听了,陷入了思考。我趁热打铁:“要张扬个性必须要有道德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对他人生命和自由的尊重,害人者必自害。当白骨精‘坚持不懈’地要吃唐僧时,更坚忍不拔的孙悟空出现了,白骨精最终被正义消灭了。”
教育不在于能告诉学生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真理。激发学生最真、最善、最美的情感和最大的潜能。让学生在经历“叩问”、“体验”、“发现”等过程中获得“思维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发展。
总之,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其实“度”与不“度”,关键看一个教师的“文化”修为;“法”与不“法”,取决于一个教师的教学智慧。先“忘记”要教他们什么,“自然”地对事物进行审美和学习,结合学生的实际,巧妙掌握运用“度”与“法”,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