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范文第1篇

2018年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的理念,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着力改善医院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规划服务行为,改进医德医风,以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现将上半年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              不断完善和落实医疗工作制度,总结和提高管理水平

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医院的实际,补充完善了我院的一些制度和实施方案,如: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对关键性医疗制度强化了环节管理,使医院各项制度的落实正在向规范化方面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              高度重视医疗安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1、     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病例书写基本规范》,《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等,增强法律意识。

2、     完善医院医疗纠纷防范预案,加强医疗缺陷管理,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医疗缺陷,因此应加强医疗缺陷的管理,减少和避免并发症、医疗意外的发生,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每周一次总结会议,并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应采取的预防措施;讲述如何防范纠纷,改善医患关系,今年上半年我院无一例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发生。

3、     加强病例管理,严格按照《病例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每月进行一次医疗文书质量监督检查,有效降低了病例缺陷例,要求病例每天及时打印,住院医士级上级医师及时签名;并强调医务人员在患者出入院、各种检查做到详细告知的同时,必须将告知内容完整的填写在病例中。

4、     持续改进,完善制度建设;医院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定期不定期深入科室,督促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了解检查、诊断、治疗情况,及时解决科室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分析会议,分析并总结病案质量及医疗质量问题,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医生质量。

三、             强化基础质量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

根据年初制定的三基培训计划,强化医务人员的“三基”学习,同时侧重医务人员实际工作水平的提高与应急能力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半年全院“三基”培训两次。

四、             各项医疗质量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1-6月,门诊量4802人次,出入院病人数为153人次,平均住院天数为7天;入出院诊断符合率100%。

主要存在问题

上半年虽然我院医疗质量管理较前改善,但工作中仍存在

不足,主要是:1、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2、医务人员未严格掌握指征存在抗菌素使用不规范;

下半年工作重点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范文第2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9)-02-0065-02

【关键词】医院管理 制度建设 措施

卫生部提出的“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在全国展开对医院质量管理,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持续改进,创建优秀二级医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医院质量管理得到全面提高.通过医院创建优秀二级医院的检查、督导和反馈,也发现医院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制约医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薄弱环节,成为影响医院寻求向前迈进的关键因素。为了创建优秀二级医院,使医院质量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认识,进一步分析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新方法,使优秀二级医院的管理得到持之以恒地落实与不断改进。

1 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规范医疗服务环节

用制度保证有效的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实行患者住院、出院、术前、术后的医患沟通制度,对患者需使用的贵重药品和进行大额费用的诊断治疗实行解释制度,对出院患者有随访制度。

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服务改善也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需要长期不懈地抓。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实施患者满意度管理,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了解其需求和建议。针对自身服务存在的差距进行改进,努力缩小与患者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尽可能提供超值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2 以质量改进为重点,夯实医护基础质量,规范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管理控制体系

2.1 完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必须要有健全的组织保证。建立了由院长办公会,各质量管理委员会,各科质量控制小组,自我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医院建立院、科、个人三级医疗质量管理网络。成立医疗质量管理、病案管理、输血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药事管理及医疗安全管理6大委员会,各委员会在工作中明确各自职责,及时发现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提出整改建议。临床科室设立医疗质量监控管理小组,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加强科室医疗质量自我监控能力,强化环节质量控制.实施医疗质量科室负责制,落实质量自主管理和自我监控,层层负责,逐级把关,从而形成了一个全员,全程质量管理网络。

2.2 坚持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每月召开会议,针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并发挥质量控制与改进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形成决定后由其负责传达,并组织督促科内实施。认真贯彻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每月由医务科通过实地检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记录,科室自查等方式来反映核心制度落实情况,以现场督控方式,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反馈科室及时整改。

2.3 建立医疗安全预警机制 加强医疗危机管理,完善医疗纠纷、事故的处理程序和流程,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3 完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以专科建设为契机,提升医院综合实力

3.1 搞好重点专科建设 强化医疗质量标准化管理和医疗质量监控、督查。加强重点专科、特色专科、特色技术、关键环节质量的自我监控与督查管理。以点带面,医院根据相关规定,制定并修改完善了一系列医院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在终末质量管理方面重点查找医疗护理缺陷,加强质量评价和信息反馈。制定了《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等质量考核标准》,《业务在查房》,《核心制度落实督查表》,三级医师查房,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检察内容。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研究后全面推行。

3.2 规范医疗行为、诊疗常规、护理常规、操作规程,重视病历质量管理

病历是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抓好病历质量是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整体水平的提高的前提。病历质量的重点是审查病历的内在质量,包括诊断、鉴别诊断是否正确,检查是否及时、合理、正确;治疗是否正确、有效,医护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是否落实等,着重查找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医疗安全等存在的缺陷,提出整改建议并限期整改。

4 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

4.1 加强人才培训与考核 对新分配、调入或进修人员实行上岗前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以达到统一思想、文化传承作用。每年对各级医师技能进行综合考核,住院医师重点加强“三基”训练,考核病历书写、体格检查、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突出抓好“三新”教育,即新技术、新理论、新进展,考核急救技术、专科技术、疑难病历分析等。

4.2 完善考核与奖惩机制 制度的考核与落实必须有奖惩机制的监督,否则会落空。制定一个制度及考评细则,严格落实考评方案,要将医疗服务质量与薪酬分配、个人考核、评先评优和晋升晋级紧密挂钩,坚持用数据说话。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坚持奖惩结合。

5 以信息公示为手段,规范医疗收费行为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范文第3篇

一、工作目标

紧密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创先争优活动,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解决医疗服务和行业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推进医改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和谐。

二、工作内容

(一)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

1、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

将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作为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创新点和突破点,落实便民、利民措施,通过预约挂号、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逐步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推进同级医院部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积极探索、创新,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各项改善医疗服务的措施,做到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加强简易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建立主管护士负责的小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开展整体化护理,合理调配护士人力,根据科室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护理服务的质量、数量、技术难度和患者满意度相结合,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2.加强“三基三严”培训

以医务人员能力素质建设为出发点,夯实医疗基本功,加强医疗法规、传染病、合理用药等基本理论的培训,继续开展教学查房、急救技能、体格检查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严肃学习考核纪律,增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服务意识,规范医疗行为,使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3.健全“医疗纠纷投诉制度”

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接待流程”,认真落实医疗投诉处理办法,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

1.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严格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规范病历书写和手术安全核对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建立医疗质量三级质控小组工作制度,加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和医疗安全隐患的主动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科主任目标责任制度,对科室医疗质量考核方案进行细化、优化,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3.加强药品安全使用管理

认真落实临床路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章、规范,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检查,严格规范医师处方行为,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完善药事管理领导组织,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进一步加强处方点评力度,建立抗生素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开展抗生素药物培训,严格掌握适应症。建立临床药师制度,有明确的临床药师岗位职责和相应的临床药师工作与管理制度,明确其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责任和任务并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毒、麻药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建立不良药品反应及时上报制度。

4、推进临床路径的管理工作

开展急诊常见病病种的临床路径,逐步使医疗管理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5.加强院内感染管理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和指南,加强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建立医院感染信息报告制度,做到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三)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

1.继续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

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继续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加大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的宣传表彰力度,结合医疗卫生特点,深入开展宗旨意识、职业道德和纪律法制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增强爱民、便民、利民的自觉性,引导广大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自觉为群众健康服务。

2.制定完善医德医风制度规范

制定医务人员行为规范,签订医德医风责任书,完善服务承诺制度,强化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进一步细化工作指标和考核标准,认真做好医德考评落实工作,加大对医疗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戒处罚力度,建立领导问责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坚决查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案件

严肃查处乱收费、收受或索要“红包”、收受回扣、商业贿赂等不良事件,充分发挥查处的警示作用。按照全市部署,开展收受医药回扣专项治理活动,完善制度建设,堵塞漏洞,注意杜绝不正之风产生的根源,净化医疗环境。

(四)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1.针对不同的岗位设计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出院患者回访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使患者满意度逐步提升。

2.继续开展民主评议活动,以评促纠、注重整改。不定期召开社会行风监督员座谈会,了解社会上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评价、存在的问题、不满意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促进社会对急诊科评价的好转。

三、活动步骤和安排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临床路径;实施意义;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37-01

自我院2006年引入临床路径管理以来,先后已有160余种疾病纳入临床路径管理,通过五年来的实践,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在开发及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及困惑,因此、有必要对临床路径的定义,实施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变异的跟踪、处理和总结及如何建立系统的跟踪、监督、预警、保障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检讨和总结,以期使临床路径管理更好的实施下去。

1 临床路径的定义

临床路径的定义很多,叫法不一,在这里不一一赘述,综合各定义之长和我院临床路径的特点,最适宜的描述为:临床路径,是医院某治疗专业的一组人员针对本专业某一病种诊断、监测、治疗、护理及康复,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的、有准确时间要求的诊疗、康复计划,它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及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使服务对象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2 临床路径实施的意义

通过五年多的实践,我们认为临床路径对医疗管理有较好地推动作用,符合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的管理要求,是规范医院管理非常的有效的办法。

2.1 规范了诊疗行为:临床路径使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更加适用于医疗服务领域。它作为一个标准的作业流程有效地规范了诊疗行为、避免了诊疗过程的随意性及盲目性。

2.2 提高了医疗质量:由于临床路径是一种诊疗标准化方法,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设计好用药方案供医生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来选用。规范代替了随意,因而改善了医疗质量,降低了医疗费用,预防了错误的发生错,避免了不恰当的处理,从而使医疗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

2.3 保障了医疗安全:路径实施后,我院设立了主管院长、医务处、临床科室三级检查制度。定期对照临床路径,检查执行情况。患者入院后,只要属于临床路径管理范畴,医生就与患者沟通预期住院天数,预期医疗费用,要做的相关检查和治疗,使医患沟通更加顺畅,减少了因医患沟通不好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和投诉(这是医疗投诉中比例最高的一类)。

2.4 有效利用了医疗资源、医疗消费更趋合理:临床路径具有理顺医疗护理程序、规范诊疗行为、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保障医疗安全、缩短住院日期、节约医疗成本、减少病人住院费用等特点。它可以通过“以最合理的收费让病人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

2.5 提高教学效果:让实习医师获取现代诊治模式的知识。使实习医师更客观了解与掌握疾病的诊治处理。缩短了实习医师在病房扮演角色的时间。

2.6 为管理者的督导检查,质量改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一是管理者不仅可以在参与临床路径制定的过程中使路径体现医疗管理的一些核心制度,将一些管理的内容纳入临床路径,是临床路径体现出医院的管理观念,而且可以定期检查结果质量,并可以根据路径执行情况,随时监控各环节的质量;二是定期总结分析评估结果变异,及时发现变异原因,修改和完善临床路径,从而使医疗护理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1]。

3临床路径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临床路径在实施过程中,治疗单元及管理单元均存在一些问题现分析如下:

3.1有些实施单元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理解不够,没有全员参与,学习临床路径,在制定临床路径时没有对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考虑,也没有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目的和意义形成共识,并认为临床路径不知从何入手进行设计开发。

此问题的解决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要定期后不定期进行全员的培训,二是实施单元的负责人应了解临床路径的概念极其深刻的内涵,应真正成为临床路径制定和实施的领头人,三是要定期组织讨论,着实解决临床路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加深对临床路径的认识,真正做到持续改进。成功的临床路径有必要让大家知道, 同时让所有的人有共识, 施行临床路径不是要限制医师的治疗行为, 而是要以一个多数可以接受的医疗行为模式来提醒医师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浪费, 同时增进医疗的质量。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最后要形成“变抓领导为领导抓,变要为我要干”的局面。

3.2 它使医疗服务凝固化,可能会影响临床试验,限制了医生的自主性及独立思考,会对医生产生消极影响。

在路径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一部分人可能会感到路径减少了医护人员实践的自主性,可能会影响临床试验; 另一部分人可能会采用“简单化”的医疗处置方式执行临床路径, 对医生的工作和患者治疗产生消极的影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则只是单纯管理手段,实际意义不大等。其实临床路径是专家小组设计的最佳、最具普遍性的治疗护理计划, 避免了由于医护人员水平不同造成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同, 减少临床处置的随意性,可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安全医疗。它是一种常规的指导并不针对某一个医生或患者,而是为某一病种的通常情况设计开发的,用以建立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最佳流程。考虑到疾病的复杂性,临床路径允许有20%左右的病例偏离路径的安排。因此,应加强教育, 强调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出现变异时经讨论后的自主决策,以保证医疗过程的安全可靠。

3.3临床路径在具体实施时,变异较多,执行难度较大,且对变异的记录、跟踪不到位,并缺乏一个有效的记录手段。

详细记录路径执行过程中变异的发生及其处置对持续评价和不断完善路径至关重要。分析变异以帮助改进临床路径。实施临床路径时会产生变异, 即出现的任何可能改变患者住院时间的情况。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治疗结果的不可预测性, 发生变异是正常的,是允许的。但在发生变异时, 医务人员必须对变异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记录。变异有正负之分, 正性变异是指虽然不符合路径的计划, 但其发生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使患者提前完成路径。负性变异是指不符合路径的计划, 虽然其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会导致住院天数的延长; 或其发生不合理, 属于管理的失误, 最终导致病人治疗时间延长或费用增加。对于正性变异应积极分析其合理性并在临床运用,对于负性变异应及时纠正和处理, 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变异发生的原因可以有疾病转归造成的变异、医务人员造成的变异、病人需求所造成的变异。对于医务人员造成的变异, 应认真分析发生原因, 如果合理, 可以作为修改路径的参考; 不合理的应进行纠正, 避免再次发生。对于病人需求所造成的变异, 应分析不同人群对医疗护理服务的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而疾病转归造成的变异, 如果经常发生, 应作为修改路径内容的依据。

3.4认为临床路径只是再造的诊疗规范,没有开发的意义。诊疗规范是一种诊疗原则上的描述,是一种医学普遍意义上的框架,而临床路径是在参照和不违反诊疗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医院的特点对诊疗规范的一种细化,它融入了新的循证医学的成果,是一种可实施的临床疾病诊疗详细参考;它是预先制订的诊疗过程具体实施的“医嘱”,执行者必须严格执行。例如,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

3.5 有的执行单元制定临床路径后完成率不高,病人例数较少,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临床路径标准的制订一定要符合医院实际和患者疾病的客观规律。一定要充分论证和循证, 特别是要作大量临床数据分析, 保证路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6 对临床路径的管理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监管、保障机制。在五年多的实践中,虽然在管理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制定了如临床路径管理办法,临床路径药物使用指导原则,药品评审批制度等保障措施,取得了一定管理方面的经验,但还要进一步完善跟踪、监督、预警、保障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今后相应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临床路径有效管理机制的探索,争取进一步完善适合本院的系统科学的管理机制。

4 如何实施临床路径

4.1 领导重视是临床路径方法应用的前提研究和应用临床路径牵涉面广,涉及人员多。所以,领导重视是其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决定因素。①医院管理部门的领导要重视。把开展临床路径作为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效率、扩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从而达到提高医院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的目的。②科室领导要重视。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既是CP 流程的设计者,又是执行者,科室领导在实施过程中又要兼任管理者的角色,所以,科室领导对临床路径方法的理解、认可和支持程度,直接关系到所制订的临床路径是否科学合理以及诊疗服务的内容能否顺利得到落实。

4.2 科室积极参与是临床路径应用的关键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不仅要参与临床路径的制订,还是诊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他们的参与态度及程度会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开展临床路径的过程中,要重点做好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为什么要开展临床路径、如何开展临床路径、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各级各类人员应担任什么样的角色等问题上,从而使所有人员对临床路径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4.3 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是临床路径应用的保证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作为其顺利实施的组织保证,从设计、培训到组织实施乃至临床路径的持续改进,都需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保证了本研究以及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4.4 持续改进是保持临床路径实施科学性的有效手段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它更加注重过程管理,更加注重环节质量的控制。在开展临床路径过程中,尤其是实施临床路径时,必须将持续质量改进的思想融入其中,从文本设计到实施再到诊疗流程的修订,按照“制订-执行-检查-修正”循环( Plan-Do-Check-Act Cycle) 的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总结不足、修订流程、完善临床路径,从而保持其科学性[2]。

4.5 基于HIS 系统的计算机CP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开发:做到上述四条,在临床路径应用基本成熟后,基于HIS 系统的计算机CP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开发事在必行。

通过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对诊疗过程中继诊疗过程后的实时监控来确保临床路径的有效实行。在诊疗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一是实时地提供临床路径、医嘱套餐等辅助信息,引导、辅导、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二是针对各过程质控点,对住院诊疗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监测。三是对于不符合路径的诊疗服务内容(变异)进行实时监测、筛查、提示,以促进诊疗行为的规范。在诊疗过程后,利用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对住院诊疗过程存在的各种质量偏差及其原因,进行定期的总结、分析、评价,以反馈控制住院诊疗过程,并促进住院诊疗及CP 的持续性改进。

总之,我们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应适时总结经验和不足,以利于更好的实施临床路径,真正体现的临床路径的基本内涵。

参考文献

[1] 张新华实施临床路径提高服务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04(4)2:32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病历管理;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旨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更注重过程环节质量控制的新的质量管理。护理病历是医疗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是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资料之一;不仅反映了护士的业务素质,也是维护护理活动中合法权益的法律性文件[1]。任何随心所欲加的记录都是危险的[2]。为了提高护理病历质量,我院进行了持续质量改进,加强了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10月~2012年9月归档病历900份作为对照组,其中一级护理病历369份;2012年10月~2013年9月归档病历900份作为观察组,其中一级护理病历403份。两组病历均为我院住院病区的归档病历,书写人员均为我院在编且经过培训的执业护士,考核标准均参照四川省卫生厅2006年《护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和我院的《护理病历书写规范》。考核组成员相同。

1.2方法

1.2.1检查分析2012年护理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2.1.1体温单存在的共性问题包括页面不整洁、楣栏错填、图像绘制不规范、生命体征与护理记录不一致、出院时间与医嘱不一致等。

1.2.1.2 医嘱单存在的共性问题包括执行无资质医生开具的医嘱(未经过带教老师审签)、临时医嘱执行时间不准确等。

1.2.1.3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包括:医护记录不一致,记录缺乏及时性、真实性,观察重点不突出,书写缺乏连续性,医学术语运用不确切等。

1.2.2制定目标及改进措施。

1.2.2.1建立和完善护理病历质控体系 自2012年9月开始,护理质量管理组专门增设了护理病历质控员2名,专门从事护理病历的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建立多重护理质控组织,实行从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到终末质量的多重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体系,即责任护士分床质控-质控护士每日检查-护士长随机抽查及归档前终末质控-护理部质控组每天轮流抽查各科室运行病历进行质控以及每月归档病历的终末质控。

1.2.2.2根据《四川省护理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制定了符合我院院情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完善了护理文件质量评定标准和奖惩制定。对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格式、记录原则、内容要求、记录方法、频次等做了详细的规定。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书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25号),增加了《入院评估单》、《健康教育计划单》、《手术安全核查表》等表格。

1.2.2.3根据本院的护理病历评分标准,从基本情况、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计划单五大方面进行检查评分。护理病历质控组成员针对存在问题评价当前质量现状、影响因素,制定质量改进方案。

1.2.2.4进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法律意识。针对我院年轻护士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缺点,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等卫生法规的学习。

1.2.2.5进行护士全员培训,提高书写质量。护理部将质控组成员送至上级医院进行护理病历书写的培训;质控组成员对全院护士进行为期1个月的专项培训,并及时解答书写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1.2.3监督及评价措施的执行情况。护理病历质控组不定期抽查各病区的运行病历,统计当月病历质量,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召开全院护士会议进行通报,采取必要的奖惩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经统计软件SPSS16.0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α=0.05。

2结果

3讨论

运行病历指的是正在住院诊疗的患者病历[3]。护理病历记载了患者治疗护理的全过程,是重要的法律依据。通过对病案质量的全程监控管理,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4]。

3.1建立和完善了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增设了2名护理病历质控员,建立多重护理质控组织,实行从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到终末质量的多重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体系,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了护理安全。

3.2 病历质控组成员应通过评估、计划、实施、评价、改进、再实施、再评价的循环过程,不断提高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监测与评价是持续质量改进增强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5]。通过院科两级质控组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质量管理,能够从检查中掌握护士的书写情况,确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

3.3保证了运行病历的时效性和真实性 责任护士分床质控护理病历及护士长每周不定期抽查,能有效发现护理病历中的缺陷,及时纠正了医护记录不一致、观察重点不突出、书写缺乏及时性、真实性、连续性,执行无资质医生开具的医嘱等问题;做到及时整改、及时完善、确保病历质量,提高了护理病历的甲级率。

3.4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和《法律法规》培训,使护理人员明确了规范要求,提高了法律意识,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防范了医疗安全隐患。

3.5有效提高了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 通过质量持续改进,对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组织实施整改措施,使病历质量得到持续有效的改进,达到管理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静,董燕鸿.提高护理病历质量的措施和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2010,13(12):6838.

[2]张映红,黎萍,盛文俊,等."闭环式管理"运用于护理病历质控方法及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0,7(19):119.

[3]震林,沙震宇.运行病历质量持续改进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病案,2010,11(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