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司诚信状况及管理水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意义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维护食品安全是食品工业企业的社会责任,遵守法律、履行承诺是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的标志,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加快推进我市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诚信经营行为,营造行业诚信环境,完善诚信社会监督机制,对于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道德为基础,以守法遵章为准绳,以企业自律为重点,培育食品工业企业的诚信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者行为,完善以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的诚信管理制度,通过政府指导和推动,逐步建立起企业责任为基础、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有制度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促进我市食品工业企业健康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制度建设与教育宣传相结合原则。建立健全企业诚信管理规章和诚信保障制度;加强企业诚实守信教育和宣传,营造诚信环境。
2.坚持企业责任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原则。加强企业自身诚信制度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县区经信(发)委,开发区经贸局负责监督、指导本辖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建设工作的开展。
3.坚持政府推动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原则。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坚持政府推动,行业分类指导实施;注重消费者的参与,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全面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4.坚持失信惩戒与诚信褒奖相结合原则。发挥惩戒约束作用,警示和惩治失信企业;鼓励和支持诚信企业,加大对诚信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四、工作目标
1.选择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的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先行试点。贯彻推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及《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准则》两项行业标准,使试点企业通过验收评审,成为诚信企业。
2.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全面进行推广。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食品工业企业中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诚信管理体系、诚信评价体系、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使其质量诚信和责任意识得到明显增强,职业道德和依法经营的诚信责任得到明显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得到稳步提高,从而全部通过验收评审,成为诚信企业。
五、主要任务
1、贯彻推行相关行业标准。加速《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及《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准则》等行业标准在食品工业企业中的推行进程,制订企业诚信建设实施细则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分值表。通过组织实施、自查自纠、改进完善,持续提升企业诚信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构建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以确保质量安全、防范失信风险为重点,主要包括:食品原料及其他原辅料进货管理制度,生产过程及仓储管理制度,产品检验、不合格品处理制度,企业广告宣传、合同管理、标识管理制度,产品追溯、召回、申投诉处理、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从业人员诚信教育及考核、关键岗位人员诚信信息等相关记录档案管理制度,诚信内部核查、诚信风险信息收集评估、诚信危机处理和预警制度等。
2、建立企业诚信评价分类制度。按照《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准则》,把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统一分成A、B、C、D、E五类,分类原则为:A类是评价为“双优”的企业,定为诚信企业;B类企业可能硬件条件存在不合格项、体系评价为优,或硬件均符合条件但体系评价为二级,且评估年度内无任何不良记录,定为信用企业;C类是体系评价为三级的企业,且评估年度内无任何违法、违规记录,定为守信企业;D类是体系评价为四级,或评估年度内有1-3项违反行业规范或规章,但不构成违法、未造成人身伤害等不良记录,定为信用提示企业;E类是体系评价为五级,评估年度内有违反法律法规不良记录的企业,定为失信企业。
3、构建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按照“主管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参与、诚信信息共享”的原则,建设公开、公正、科学的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完善诚信信息征集披露制度,规范企业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方式及内容,依法采集及披露企业诚信信息。在实现部门之间企业诚信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在市经信委网站设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建设窗口,收集、管理、通报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情况,公布相关诚信建设信息,建立行业退出机制。
六、实施步骤
1、制定方案(2011年3月31日前)。市食品诚信办制定《市食品工业企业诚信建设体系实施方案》和《市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实施细则》。
2、试点实施(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选择八宝食品公司、月亮食品公司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主要是宣传和推广《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准则》,探索建立诚信管理、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诚信评价等相关体系,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为在全市食品工业企业中全面铺开奠定基础。
3、全面实施(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总结试点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经验,在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中开展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贯彻《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准则》,增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意识,完善诚信评价体系,提高食品质量水平。
4、评审验收。由市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组织评审组对我市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评审验收,对相关企业进行诚信评价分类,对达不到标准,未通过评审验收的企业要加大工作力度,限期进行整改,尽快提高诚信水平,直至通过验收。
5、总结提高(2013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各相关部门、各食品工业企业对各自开展诚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发现问题,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及评价标准;对诚信企业进行表彰,对失信企业通过各类媒体进行。
七、保障措施
1、建立诚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一是建立由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监察局、农委、商务局、卫生局、人行、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县区经信(发)委、开发区经贸局等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的协调小组,确定任务分工,共同指导和推进我市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二是成立市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食品企业诚信办),设在市经信委,承担制定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和评价分值表,指导企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试点、组织开展企业诚信评价等工作。
2、积极履行职责,严格依法行政。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要依据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状况,依法加强对食品工业企业建立诚信体系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依据企业守法和诚信状况,实施企业分类监管,预防各类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利用诚信提示、警示等方式对失信企业实行惩戒;严格依法征集、披露和使用诚信信息,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从而形成政府宏观指导有力、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各协调小组单位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县域保险市场问题策略
县域保险是指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保险。大力发展县域保险对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和构建新农村社会保险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农业大省,县域人口占总人口的80%,县域GDP占全省GDP总量的58%。2004年,县及县以下保费收入达39.39亿元,占全省总保费的32.14%。近年来,**省县域保险市场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同其他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2004年,河北省县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88.9亿元,县域保险保费在全省总保费收入中占比为43.2%,在全国属较高水平;处于中部地区的湖南省2004年县域人身保险保费收人为33.52亿元,占全省人身保险总保费收入的36.8%。这表明,**县域保险市场的发展不仅与本省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而且还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其他省份。本文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从营销学的角度探讨**县域保险市场营销中的问题及策略。
一、**县域保险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一)营销观念滞后
调查表明,不少保险公司在开拓县域保险市场的过程中,并不是按照现代营销思想去做的,而是按照传统的供给导向型的营销思想去开发市场,即根据企业计划的保费和利润目标,扩张大经营网点,招聘保险员工,从保险公司便利出发选择业务种类与产品供给,建立营销渠道,为客户提品和服务。营销观念的滞后,使得保险公司在开拓县域保险市场的过程中进展缓慢,效率低下。
(二)市场定位不准
一些保险公司单纯地把市场营销当作市场竞争的一般手段,为了取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对几乎所有的业务领域、所有的市场机会都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参与竞争。这种脱离实际、漫无边际和缺乏针对性的经营方式,没有将竞争建立在系统、科学的市场分析基础上,忽视了竞争者的定位状况和目标客户对保险产品的评价;没有通过市场细分来发现市场机会,确立明确的市场定位,并没有将保险公司经营重心放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最终必然导致在市场竞争中无的放矢。
(三)产品开发不够
在调查中可以发现,目前保险公司销往县级市场的保险产品基本上都是从城市到农村的简单转移,没有针对县域居民的专门险种,导致在广大县域销售的保险产品缺乏城乡差异、地域差异和经济发展状况差异。具体表现在:保险险种结构单一,为“三农”量身打造的险种少;产品同质性高,针对性不强,卖点不突出;内容陈旧,创新能力不足;部分保险条款冗长晦涩,使县域居民望而生畏,严重影响到产品的销售。
(四)销售渠道不畅
近年来,**省的保险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主要是依靠保险公司机构和人员的扩展,没有重视多元化销售渠道的建立、健全及维护。目前我省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主要是保险公司的推销人员和保险人,电视、电话、银行、邮政、网络及保险经纪人等销售渠道较少。这样一种单一的销售渠道存在着明显的结构失衡缺陷,保险推销人员和保险人素质不高,市场行为不规范,一些保险机构具有明显的行业垄断行为,从而成为阻碍保险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五)人员素质不高
一是结构不合理。保险从业人员中,经过专门训练,拥有较高素质的人员较少,绝大多数是保险公司聘请的临时人员,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文化程度不高,素质偏低,特别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保险训练;二是保险从业人员专业技能不高,缺少专门针对县域居民的销售策略与技巧;三是部分保险从业人员在从事保险营销活动中只顾赚钱,而不注重客户的实际需求,坑蒙拐骗,说假话,不履行承诺的行为和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严重影响到公司的形象;四是保险人员流失率较高,给企业及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成本过高、服务质量无法提升、严重影响组织绩效、企业口碑不佳等。
(六)服务体系不全
相关研究表明,保险服务水平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客户购买保险产品的积极性。从**省情况来看,保险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服务网络不健全。乡镇是县域保险的重要支撑点。但是,目前除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外,其余公司很少在乡镇设立分支机构。即使是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许多乡镇营销服务部也只是一个营销员开会、领据和交单的地方,缺乏必要的电脑网络、服务队伍,无法满足县域保险的客户服务需要,山区及边缘地区的出单、理赔服务无法保证,续期收费没有专职队伍,主要依靠业务人员代收,既容易导致保单欠费甚至失效,也不利于公司加强管理。服务内容不完整。过分注重保险推销过程中的服务工作,而忽视保险销售前及销售后的服务工作。服务方式较为落后。传统的服务方式使用得多,现代的服务方式使用得少。
(七)管理水平欠佳
从调查情况来看,保险公司在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重点不突出以及管理方法过于简单。其中最明显的是忽视企业的诚信管理。一是保险公司诚信管理的意识淡薄。大多数保险公司对诚信及诚信管理的内涵及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也极少制定有关企业诚信管理的计划与方案。二是对诚信管理的预期值低。三是缺乏诚信管理的机构和管理的技术与手段。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国内还没有哪家保险公司设有专门的诚信管理部门和配备专门的人员,也没有明确的有关诚信管理的方案和制度,这样就导致诚信管理处于一种“失控”状态,各种失信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从而对公司市场的开拓带来极大的危害。
(八)营销环境不好
保险意识不强。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上缺乏保险知识,广大县域居民购买保险意识薄弱。诚信的缺失。部分保险营销业务人员为了谋取自身利益,在开展业务活动中,欺诈、误导客户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挫伤了投保者购买保险的积极性。政策扶持不够。县域保险市场的开发需要很多成本,且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予以扶持,但目前还缺少这方面的政策措施,导致县域保险市场的开拓进展缓慢。
二、**县域保险市场拓展的营销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加快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激活县域保险市场为主线,以保险公司为主体,以优化环境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政府推动、全方位互动的县域保险新型营销体系,通过营销策略创新,大力推进全省县域保险市场的发展。
(一)加大保险体制改革力度,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要充分认识到保险公司是开发**县域保险市场的主力军,应发挥保险公司在**县域保险市场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表现在: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引导县域保险公司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强化股东义务、加强董事会建设、发挥监事会作用、规范管理层运作、加强关联交易和信息披露管理;完善治理结构监管,并通过严格的问责体系,使保险公司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决策和控制机制,切实防范经营风险,保护被保险人、投资者及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提升公司整体素质。广大企业家要树立学习意识,不断地加强学习,使自己视野开阔,意识开放,以及文化素质,管理素质和政治素质等全面提高,保证自己在管理理念和方法上不落后,从而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科学管理,大力推进管理的现代化,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加强企业保险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二)创新营销观念,引入先进的营销观念为指导
加强营销观念的创新,大力推行现代营销思想是保险公司成功开拓县域保险市场的前提。
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营销观念。要根据不同县域的消费水平和需求特点,根据农民的实际购买力和缴费习惯,有针对性开发一些保费低廉、方便购买、适合县域市场消费需求、条款通俗易懂、具有亲和力的保险产品。要选准产品的市场切入点,避免产品投放“一刀切”。另一方面要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引导客户需求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为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
诚信营销观念。诚信营销是企业将诚信原则贯彻到营销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坚持诚信理念,在整个营销过程中顾及社会、公司、客户以及内部员工的利益,诚实守信,注重长远发展。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也是保险公司稳步发展的基础。开展诚信营销不仅可以增强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可以帮助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还是创造客户、赢得人才的有效手段。
关系营销观念。关系营销是以建立和巩固客户的关系为目的,通过集中关注和连续服务,与客户建立一个互动的长期性关系,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一种营销观念。在关系营销理念中,企业重视的是与客户的关系而非单纯的交易过程,企业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客户的价值过渡以争取客户对企业的忠诚。保险公司运用关系营销理念是市场竞争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创新营销管理,完善县域保险营销管理体系
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既是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
完善县域保险公司营销组织机构。一是要按照目标客户群的不同,设立营销机构。各级保险公司,包括总公司、分公司、支公司,都应该设立独立的营销组织,配备一定数量的既懂保险又懂营销的人员进行对营销员的管理与指导;二是要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这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的迫切需要;三是要加强对营销人员的管理。
加强县域保险客户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强基层网点信息化建设,使现代科学技术为县域保险客户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在保证风险管控的前提下,从方便广大客户的角度出发,适当简化承保、保全、理赔等手续;建立完善的客户回访制度。要创新服务手段。要改变“等客上门”的传统服务方式,不仅要以良好的服务环境和先进的服务设施赢得客户的满意,而且要积极主动地派出营销人员深入目标客户群中,开展保险宣传,咨询服务等活动,使客户切身体会到保险公司服务的便捷,进而起到扩大和稳定客户群的作用。
不断完善质量标准。保险公司要紧跟保险业发展趋势,在广泛调查、准确研究和掌握客户需求的前提下,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质量标准。同时,也要加强与改善诚信管理。
(四)加强渠道创新,建立与完善销售网络
根据**省的实际情况,在渠道创新、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大力发展县域保险机构,完善网络布局。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在县域设立支公司、营销服务部等分支机构,简化县域营销服务部设立审批的手续,加快审批速度,对县及县以下分支机构高管任职资格适当放宽;鼓励和支持专业保险机构在县域延伸机构和业务,放宽县以下兼业机构设立条件,允许农机站、畜牧站等完成企业化改革的涉农事业单位,开展与主营业务相关的保险兼业业务。
创新销售模式,拓展业务渠道。在继续发挥直销、、营销等传统销售渠道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建立和健全兼职个人人和单位人制度,充分利用县域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局、农电所、学校以及农民协会、专业协会等渠道,建立多层次的营销模式,促进保险产品的销售。
根据全省各地经济发展及保险客户的特点及实际需求,积极借鉴国外保险渠道中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大力发展其他形式的保险营销渠道。这些渠道有:直接反应渠道、定点销售渠道、保险经代渠道及保险经纪人制度等。
(五)重视人才培养,造就高素质保险队伍
保险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能否培养一支道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县域保险营销队伍,直接关系到整个县域保险发展的成败。因此,在建立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方面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努力:建立广泛的教育合作机制,多方面的培养保险人才。做好人才的引进工作。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搞好企业的培训工作。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和从业准入制度,提高从业人员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以及道德修养水平和诚信素质,使每位保险员自觉做到诚实守信、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真诚正直。新晨
(六)争取政府支持,完善政策体系
县域保险市场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政府、企业、行业主管、农民及社会的共同参与,全力推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政府要按照“多予,少取,搞活”的原则,为县域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政策倾斜和舆论支持。
各级政府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宣传与引导,为县域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加大财政与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建立县域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解决困扰县域保险市场发展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各地政府要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保险业的有关精神,把县域保险发展纳入到当地政府的总体发展规划体系,要加强和改善保险监管,把事前预防与事后检查、正面引导与处罚违规行为、政府监督与行业自律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标本兼治,促进县域保险业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强与农业、救灾、救济、财政等部门合作,积极整合支农资金,发挥保险的“放大效应”,支持帮助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相关部门要依法行政,坚决打击保险诈骗和侵占、挪用保险资金等犯罪活动,切实维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保险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县域保险市场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信企业;内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1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消费行为发生显著变化,信息服务产业价值从基础电信服务商到综合信息服务商转移,电信企业为适应行业变化,主动实施去“电信化”转型,目前已经进入转型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战略转型和业务转型同步进行,新业务层出不穷,业务流程变化频繁。如何增强内控管理,服务企业转型,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是每一位财务工作者应该深入探讨研究的问题。
近几年,国家财政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国资委制定全面风险管理规范,内控已经被国家监管层机构和企业界作为管理企业的重要手段。对于电信企业而言,以内控工作作为突破口,通过合理设计内控流程、严格执行内控流程,对于提升电信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降低公司运营风险,顺利实现企业转型意义重大。下面笔者从基层电信企业视角谈谈如何加强电信企业内控。
一、将内控融入企业文化,营造人人注重内控、注重价值的内控环境
内控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而良好的内部环境建立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否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合理的组织架构和权责分配体系。
杰克、韦尔奇的自传中讲述了他为了在公司中实施“6西格玛”总共进行了6000多次公开演讲和报告。可见一项重大的基本制度建立和落实需要最高层一个长期而坚持不懈的推行过程。自从电信企业实施内控制度以来,电信企业提出了“企业价值意识、诚信经营意识”,并且高层管理者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地宣贯,现在企业价值意识、诚信经营意识基本已经深入人心了,内控环境已经极大改善了。但诚信只是内控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他重要的有关企业价值提升的关键控制点需要各级管理者作为日常重要工作来抓,因此对于内控工作,我们应该向重视价值、重视诚信一样,电信企业各级管理层站在企业文化的高度不断灌输内控意识,进而形成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创建良好的内控内部环境。
二、建立合理的内控流程体系,融入企业日常管理
根据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公司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公司应根据内控流程设计的五个重要原则,基于去电信化转型后业务特点重新梳理、设计内控流程,摒弃那些低风险、高执行成本的控制点,突出管理重点,使内控流程真正有效、操作性强。
三、重建内控监督检查考核体制,严格执行内控
前些年部分分公司仍存在背离价值,违反诚信的事例,说明我们的内控并没有全面贯彻执行。这与公司上下不真正重视内控有很大关系,但实质上是公司对于内控执行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督检查考核机制,每年内控自我评估走过场的多,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也仅仅是通报通报而已,整改和考核力度不大,考核导向注定内控不会得到有效的执行。因此,要使内控理念真正融入企业文化需要重构内控监督检查考核体制,需要通过严格的内控监督检查来推动内控执行工作。
(1)开展持续性内控监督检查工作。公司要对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进行连续、全面的、系统的、动态的检查监督。具体组织方式是各单位先自我评估,后审计部门牵头组织内控审计。特别是对内控基础较差单位,必须每年度组织1-2次内控审计,通过内控审计检查是否严格执行,发现管理漏洞,帮助整改提升内控管理。
(2)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公司日常应对重要的风险领域、风险点进行不定期的、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机构为省、市分公司专业管理部门、如财务部、审计部等。通过监督检查不断优化内控流程,降低运营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在日常性检查工作之外,对于公司运营存在较大风险的或新业务管理领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一是通过专项检查,建立起新业务内控流程评估机制,如2009年对移动终端管理检查,通过检查发现的问题,制定终端管理内控流程手册,理顺了管理流程,强化内控执行。建议对不通过营业系统受理的高风险的业务管理流程进行监督检查,如对于目前互联网平台充值业务,根据风险评估制定内控流程规范,加强管理。二是对于重点风险项目强化监督管理,降低运营风险,如对于用户欠费会业合拢、存货盘点、光进铜退物资管理等。
(3)加强内控审计成果,将内控工作融入各专业管理中。 现在审计部门每年审计项目很多,审计人员也付出了辛苦的劳动,但每次审计,通过层层协调,往往最后审计报告成了审计部门的自娱自乐的报告,很少能为公司决策提供重大决策参考依据,事实上形成审计资源的严重浪费。对比工程审计,是审计成果利用率最高的审计项目,审计人员有成就感,而财务和内控审计成果往往是雷声很大、雨点很小。长此以往,形成了基层审计人员热衷于工程审计而不重视财务和内控审计的现状。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城乡经济的发展影响明显,各地都将交通运输物流的发展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其中打造城乡物流中心和加强对涉农物流的扶持是发展的两个重点,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交通;物流业;发展;地方;区域;经济;促进
一、交通物流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交通运输物流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不少决策者对交通运输物流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缺乏统一统筹的规划,物流公司处于分散自发状态或由企业自办物流,缺乏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涉及工商、交通运输、铁路等方方面面,缺乏组织、信息及运行能力的具体指导。缺乏对物流市场的有效监管,存在伪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二)物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较低
(1)物流企业以传统仓储、运输业务为主,且处于散、小、多、弱的状况,集约化、规模化程度很低。(2)物流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专业化、网络化程度低,无法为客户提供包括物流设计、包装等一揽子的物流解决方案。(3)部分乡镇公路、干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物流车辆等技术装备落后,作业主要采用人工搬运装卸,机械化程度低。
二、提高交通运输物流业管理的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提高物流业管理水平,打造区域物流中心
深化交通运输企业改革。以经营集约化、规模化为目标,积极引导交通运输企业,发展新的经营模式,走经营集约化、管理组织化、发展规模化、运输专业化的道路,彻底扭转经营主体多、小、弱、散的局面。重点抓好交通运输企业改制工作,把企业改制同结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把工作的着力点切实转到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力求在结构完善、产业升级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下是河北省的实例: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出台《关于促进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交通运输物流发展的目标任务: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打造一批引领河北省全省物流业集聚发展的运输枢纽站场(物流园区)和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交通运输物流企业品牌;搭建起干线运输网、城市配送网和农村物流网,三网融合,覆盖河北省全省的交通运输物流服务网络;构筑起功能完善、流程顺畅、使用便捷、运作高效的河北省全省交通运输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形成机构健全、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交通运输物流管理体系。
同时,鼓励货运场站加快向现代综合物流园区转型,依托主要港口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加快发展内陆无水港,建立国际陆海联运物流通道,完善交通运输物流通道网络,加大高速公路、国省道、农村公路的建设和改造力度,继续完善集疏港公路和机场路的建设,统筹内河港口、航道、船闸的建设,加快传统交通运输企业优化升级的步伐,支持、鼓励传统货运企业和现代化交通运输企业做大做强。
同时,进一步完善以“县级分拨中心、乡镇物流站场、农村物流网点”为特色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立起数据共享、互联互通的农村交通运输物流信息网络,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与邮政的合作,鼓励有实力的交通运输物流企业发展班车物流和货运公交,开展鲜活农产品的直达运输,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以及农村日用品、农资物流中先进物流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工作。
(二)加强涉农交通运输物流管理水平,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1.加强涉农交通运输物流管理水平的一些实例。各地交通运输和物流发展部门在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物流园区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实现城乡对接,加快农副产品、农资、生活用品流通。
(1)2011年7月,总投资1300多万元,集农村客运、货物集散、仓储服务、农副产品交易、综合信息以及连接货运中心与村级服务站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河北省村村通交通运输物流综合服务站正式投入运行。该站按照统筹规划,集中投资,避免重复建设的思路进行建设,充分发挥了交通运输部门县级货运中心及乡镇综合服务站、邮政部门邮政所及村级三农服务站、商贸部门万村千户农家网店、供销部门乡镇供销社及村级综合服务社的优势,“四点合一”,进一步探索了整合资源推动农村物流发展之路。
(2)2012年3月,石家庄市首家农村综合物流服务站投入运行,拥有近100平方米的专用仓储用房和200平方米的仓储配送场地,为周边近20万人和相关企业提供集客货运输、农产品运输、小件快运、农资配送、物流信息等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
2.加强涉农交通运输物流管理水平措施。对于涉农物流应重点发展一是提高乡村公路的等级,县乡公路老旧油路比重大,农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油路,但建设标准较低,还未实现村村互联互通,因此需要加以改造提高。二是提高物流的装备水平,因为涉农物流的装备水平往往低于城市物流的装备水平。对于涉农物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四个坚持”,为发展农村交通运输物流提供坚强保障。即坚持政府主导,把部门行为上升到政府行为,把发展农村物流作为当地党委、政府为民办的实事来推动;坚持规划先行,聘请高校物流专家对农村物流发展规划进行科学编制,确定各阶段发展目标;坚持科学定位,按照“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把握好发展重心;坚持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采取试点引路、分类推进的方法实现农村交通运输物流可持续发展。
(2)突出“四个重点”,提升农村物流后续力。即突出“设施”这个重点,充分利用乡镇交管所、邮政、供销等系统网点,建立物流设施体系;突出“企业”这个重点,通过成立专业物流企业、寻求战略合作伙伴联营以及实体网络和信息网络委托经营三种形式培育农村物流龙头企业;突出“信息化”这个重点,建立信息平台,设立村点物流信息员、乡镇物流信息调度员,提高农村交通运输物流的信息化水平;突出“人才”这个重点,通过定期举办农村交通运输物流培训班、引进物流专业人才、外送深造、组织调研考察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富有现代物流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农村物流管理人才。
(3)完善各种综合协调机制,提升农村物流带动力。即建立多部门参与的综合协调机制,各地成立多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建立多领域发展的市场运转机制,充分发挥交通运输行业资源、网络和服务优势,打造具有交通运输特色的农资产品配送“绿色”通道,形成灵活、高效的农村交通运输物流运作模式;建立多层次监督的诚信考核机制,确保农村物流产业稳健发展。
总之,加快城乡物流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为推手,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运输政策研究,提出具有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产业政策,加强和改进运输市场监管,推进运输企业物流服务标准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方能确保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地方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原因分析
1,面临的主要困境
随着中小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张,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不断增加。而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且结构单一。主板市场对企业上市的准人标准较高。为中小企业提供上市融资机会的创业板市场发展相当滞后。此外,我国的创业投资体制很不健全,而债券市场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直接融资渠道不畅将融资压力更集中于间接融资,融资风险过度积聚于银行。而中小企业规模小、数量大,贷款业务普遍存在笔数大而金额小的特点,不具备规模优势,使贷款的管理成本大大提高。男一方面,中小企业又普遍存在自有资金不足,自身经营风险大,抗风险能力弱,信用等级较低且没有充足的资产作为抵押,贷款的风险大。银行出于自身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原则出发,对中小企业这类高风险高成本业务相当谨慎。由此出现银行“惜贷”,存贷差大,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2,陷入困境的原因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目前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单一,过多的依赖于银行贷款,而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对称问题。这种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融资难的主要原因。而造成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财务状况不透明。中小企业的经营信息、财务信息等公开化程度低,披露不充分,信息基本上不透明。中小企业很难向金融机构提供证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
(2)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调查体系发育程度低。比较完善的国家社会信用诚信体系没有构建,信用管理商业化运作的诚信体系也不存在。
(3)中小企业信誉评估体系发育不健全。现有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远远不能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及企业融资的需要。缺少权威性的大型信用评级机构,只是由一些规模很小的会计师事务所等按照执业要求部分地承担信用评级职能。
(4)信用担保体系发展不良。现存信用担保机构存在很多问题:担保机构基金来源少,很难满足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要求;担保公司贷款担保倍数较低。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再支持功能受到限制和制约;中小企业抵押问题十分突出,抵押登记评估的手续繁杂,环节多,费用高,随意性大,使中小企业不堪重负,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特别是其中的反担保条款使得一大批中小企还是很难获得贷款。我国前尚没有建立担保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造成现有从业人员能力和素质偏低。从内部管理来看,很多担保机构缺乏规范的集体审核制度,风险内控制度,运行临测制度,代偿制度和债务追偿制度等,担保过程中存在行政指令担保、人情担保现象,使得担保机构信用度降低,风险加大。
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的作用及意义
贷款信用保险是国内信用保险的一种,是为避免坏账风险而设置的金融担保上具。对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合同进行投保并承保其信用风险。即银行作为权利人要求保险公司为被保险人提供信用的保险,保险的标的是被债务人的还款信用,风险即债务人不遵守契约的行为。保险公司的保险责任包括决策失误、政府干预、市场竞争造成的风险,只要不是投保人的故意行为或违法行为造成的贷款无法收回均可承保。它实质上也是对现有信贷担保的一种有效补充,同时它还具有现有信贷担保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的重要意义及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中小企业拓宽了贷款信用担保的渠道,为保险公司提供了开展新险种的有效途径,为银行分担了信用风险。实际上相对的降低了银行的货款风险和管理成本,使银行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从而开辟了银行、保险公司、企业三方多赢的新途径。
2,开展贷款信用保险可以降低信用市场交易成本。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介入可以有效的兜服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防范由此产生的信用风险,降低交易费用。提供贷款信用保险的保险公司作为以信用为服务内容的机构,以对中小企业的履约能力的深入调查为基础来向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信用保险,通过提升这些企业的资信改善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规模的扩大。
3,增加了风险承担的丰体,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州风险。通过贷款信用保险的风险管理和损失补偿机制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增强银行对中小企业还款能力的信心,提高融资效率。
4,贷款信的发展会促进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促进社会信用信息收集和管理体系的发展,提高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三、目前开展贷款信用保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缺乏相应的法律政策保障。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贷款信用保险方面法律法规,使得贷款信用保险的透明度低,操作不够规范。国家政策上给予的扶持力度缺乏,使其发展速度不高。
2,目前国内信用保险市场刚刚起步,险种类别少、专业化程度相当低。目前发展较快的信用保险只有出口信用保险,贷款信用保险方面的个人住房贷款信用保险,与日益多样化的保险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3,银行与保险公司存在利益上的矛盾。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银行希望只对信用等级低、信用风险大的企业投保;而保险公司更愿意承保信用等级高、信用风险小的企业。
4,保险公司对企业信用评估能力不高。中小企业经营业务的不透明,资信体系的发育不完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缺失等都制约了保险公司对企业的信用评估能力。
四、关于如何开展贷款信用保险的思路
贷款信用保险涉及的参与主体包括保险公司、银行、企业及政府等。各个主体都应该各尽所能,相互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赢。
1,政府方面
应该提供法律、政策保障支持。尽快制定信用保险专门法规,加快立法进程并进一步完善保险条款,增加保险的透明度,公
开操作程序,明确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增加投保企业的知情权,确保信用保险在我国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在税收等方面提供政策上的优惠扶持,促进贷款信用市场的培育、开发。
2,保险公司方面
(1)与其他财产保险相区分,走专业化经营道路。贷款信用保险属于国内信用保险的一种,而目前国内信用保险业务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都与其他财险在一起混合经营。实质上,国内信用保险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商业保险市场。若要在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上发展贷款信用保险应该实现其专业化经营。否则,各保险机构都会争相开发相对优质的保险资源,而往往忽略了最急需信用保险的中小企业,这就违背了开发此险种的初衷,导致最终很难形成对信用保险市场的开发性培育。要实现贷款信用保险的专业化经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第一,实现经营机构专业化。从目前的开发培育阶段出发,通过实行较高的门槛准人限制,可考虑发放专营贷款信用保险的牌照。对具备国内信用保险的专业化经营条件的机构可重点扶持。提高其市场渗透率,形成规模优势。
第二,实现管理制度专业化。建立健全有利于贷款信用保险发展及风险控制的专业化管理制度,防范来自各个环节的经营风险,实现与效益相匹配。
第三,培养经营管理贷款信保险的专业化人才。使其深入了解信用交易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实现对渗透整个交易过程的风险的有效控制。
第四,资信来源渠道专业化。贷款信用保险的经营基础是充分、详实、不断更新的资信信息。实现资信来源渠道专业化,提高对资信信息的掌握能力。更有利于加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对信用风险的控制。
最后,贷款信用保险定价的专业化。贷款信用保险的精算定价和准备金计算成本、提取等方面不同于其他财产保险,不能简单根据大数定律来确定,应实行专业化运作。针对广大中小企业各自的经营状况和信用等级的不同,实行不同等级的保险费率。
(2)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诚信是保险公司的生命线。目前保险市场上保险双方都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贷款信用保险作为一个新兴的险种,其正处于市场开发培育阶段,因此加强诚信建设更显得必要。贷款信用保险涉及到银行、企业等参与主体,必须遵守最起码的诚信才可能实现共赢。因此,保险公司必须率先加强诚信建设,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在实践中不折不扣地实现诚信,才能树立起良好的企、品牌形象,在这一新兴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3)通过再保险等途径分散风险。当前,受保险公司对企业信用评估能力不高、社会资信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保险公司开展贷款信用保险面临着很大的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投保时也会考虑到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因此,保险公司可通过再保险或保险机构之间的相互保险来分散风险,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增强投保人的信心。同时,还可以通过将保单打包进行证券化处理等金融创新方式来分散风险。
3,银行方面
银行应该提高与保险机构合作的积极性。借鉴其他银保合作业务开展的经验,致力于贷款信用保险这一新兴业务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