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征信管理的重要性

征信管理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征信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征信管理的重要性

征信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在企业现代化管理当中,行政管理属于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有助于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增强,从而促进企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为此,实现企业行政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行政管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因此,本文重点阐述了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创新路径。

关键词:

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重要性;创新路径

企业所有的发展与生产工作都跟生产管理密切相关,以及企业的管理事项会基于企业生产发展内容的改变与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变化,而企业的行政管理也是如此。尽管企业行政管理的范畴是行政事务,可是基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下而有所侧重的方面。当前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亟需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从而实现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存在不少跟当前企业发展相悖之处,对企业而言务必实施创新,通过更加科学化与现代化的模式奠定企业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新时期,社会的经济结构出现了改变,这对企业发展非常关键的行政管理也需要持续地优化与创新,确保其符合企业的管理理念,引导企业积极地应对挑战与机遇。

1企业行政管理的涵义

1.1企业行政管理概述

行政管理指的是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为了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以制度、法律、其它方式开展的职能性管理的总和。以定义作为视角而言,能够划分企业的行政管理为两种,而狭义的行政管理是指企业在实际生产中,行政工作者对企业执行的行政环节和其它有关的管理事项,而广义的行政管理是企业的领导负责、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事项。

1.2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

一是企业行政管理的实时性特点。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行政管理的模式常常较为直接,可以对企业的管理体现最为直接的作用。二是企业行政管理的强制性特点。在通常的时候,企业行政管理都具备强制性的特点,而如此的强制性特点意味着其有着实时性的特点。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碰到问题的情况下,企业行政部门会下达一些命令,从而对企业的利益进行保护,而员工跟下级部门务必执行,如此才可以确保一系列事务的正常进行。三是企业行政管理的纵向性特点。企业行政组织通常都是从上至下来领导,这意味着下级部门务必遵守上级部门的指示,而不具备商量的余地,从而体现出一种垂直的管理方式;四是企业行政管理的盈利性特点。企业行政管理的终极目的是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确保企业盈利。

2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2.1企业注重行政管理可以使自身的发展目标更容易实现

一般来讲,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行政管理具备下面的作用:一是计划的作用,所谓的企业行政管理计划作用是确定管理的目标以及怎样实现目标;二是组织的作用,所谓的企业行政管理组织作用是对企业各种级别间的职责关系进行完善,以及注重一系列程序简单的协作,从而确保行政管理事务的正常开展;三是指挥的作用,所谓的企业行政管理的指挥作用是借助具体的对策,要求行政管理工作者根据标准完成一系列的事务;四是控制的作用,所谓的行政管理的控制作用是控制、监测、协调指挥工作的一系列对策。企业的行政管理系统为了可以推动企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借助相应的方法、制度、原则、法律等开展职能管理,在有效统一上述一系列作用的基础上,可以使企业的发展目标更好地实现。

2.2企业注重行政管理可以实现自身综合竞争优势的增强

近些年以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与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影响下,国内的企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大量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等,而这一系列企业要想取得竞争和发展中的优势地位,就务必借助行政管理的方式,积极地建设学习型的企业,注重企业员工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从而确保企业科学技术、运营理念、管理理念的先进性,以及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与生产,最终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增强。

2.3企业注重行政管理可以实现自身适应与发展能力的提升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行政管理是核心环节,具备重大的现实意义。企业行政管理跟企业运营的全过程联系密切,属于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者跟员工进行交流的纽带。基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行政管理会不断地创新理念,从而推动企业适应与发展能力的提升,从而奠定企业的良好发展基础。

3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创新路径

3.1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应用先进的企业行政管理方式

在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管理方式体现着非常关键的功能。因为当今不少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大都面临管理方式不灵活和滞后性的不足,所以完善与创新管理方式,应用先进的管理方式,是新时期企业性管理能力得有提升的一种有效途径。应用先进的管理方式,需要注重目标管理方式的创新,这样不但可以推动企业的后期管理与生产过程,而且也可以实现企业行政管理方式的优化。在应用目标管理方式前,先是统计市场中企业产品的应用率,对市场的现状进行有效地把握,立足于市场当中产品的应用率,然后对企业后期在市场应用率方面的目标的实现进行确定。除此之外,在企业的行政管理过程中,通过应用目标管理方式,在企业不改进固有的行政管理方式的前提条件下,制定管理目标,且在评价的过程中立足于事故解决率、风险控制程度等指标,从而有利于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提高自身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难题,最终推动企业的迅速发展。

3.2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应用与普及信息化技术

在应用与推广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有效地统一行政管理与信息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为此,在企业的行政管理过程中,需要应用与推广信息技术,借助信息系统升级与优化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在企业的行政管理当中,应用信息技术需要注意下面的一些事项:一是实现企业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建设企业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先是应当立足于企业行政管理的具体任务,根据实际工作内容系统化与科学化地分析数据,进而将有效的数据提供给行政管理工作者。二是实现行政管理工作者信息化能力的提升。为了让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者可以高效与熟练地应用有关的计算机软件,企业需要立足于行政管理的软件平台,让专业的软件人才定期地培训行政管理工作者的信息化能力。三是对于决策系统来讲,要紧紧地围绕人机交互的模式,在升级系统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数据库与模型库的优化,从而大大地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

3.3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创新企业行政管理体系

创新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重点涵盖创新企业的事务体系、创新企业的技术体系、创新企业的权利体系。具体来讲,一是创新企业的事务体系。在对企业行政管理事务体系进行创新前,需要对有关的工作事项加以完善,重点涵盖会议管理与档案管理这两项内容,以及真正地明确企业中事务工作的职责,且清楚重点工作内容,从而促进企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二是创新企业的技术体系。为了有效地贯彻实施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务必注重从技术上支持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例如,能够借助Excel软件记录该部门工作过程中经常存在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一般涵盖责任人、原因、问题情况、处理问题的对策等等,在数据库中输入这一系列的内容,从而能够简化与实时地处理这一系列的问题,最终更加容易地把握管理事项。三是创新企业的权利体系。在当前的企业行政管理体系当中,能够在设计企业行政管理框架的基础上,明确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者的工作事项、行为规范等,从而确保更加合理与科学地实施行政管理工作,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3.4在企业行政管理中注重应用激励的艺术

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水平的一种关键方式是激励艺术的有效应用。为了确保企业的行政管理跟企业新时期的发展需要相符合,就务必合理地应用激励艺术。在激励艺术的应用中,先应确保激励的公平性,即制定激励的原则和内容,且明确进行激励的项目,从而调动行政管理工作者的热情。在具体应用的时候,能够执行班组工作模式,划分行政管理工作者为一些小组,评价的指标基于小组工作的成效,这样在处理和优化工作环节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强行政管理工作者的协作观念。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的行政管理面临挑战和机遇,为了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务必不断地创新行政管理。具体来讲,需要应用先进的行政管理方式、应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创新行政管理体系,以及应用激励艺术等创新路径。只有如此,才能够实现企业综合管理能力与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井启成.企业行政管理现状以及创新改革途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1).

[2]彭黎明.企业行政管理的创新与具体措施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10).

征信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制药行业、GMP、物流中心、计算机系统验证

近十多年来,国内实力较为雄厚的制药企业如利君、三精、石家庄四药等,相继建设了现代化物流中心,引入了自动化物流技术与设备,以及计算机管理系统,基本上实现了物流运作与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但有些实现了物流自动化的制药企业,在物流中心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国家GMP规范进行计算机系统的验证工作。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药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更为关键的是影响了药品质量,对人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在物流系统中采用自动化技术,并且对自动化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何对自动化系统进行验证,使之符合GMP规范的要求,已引起药品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制药企业、系统供应商等各方面的重视。

计算机系统验证的概念

计算机系统应用于制药行业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最初仅用于药品生产的实时监控。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制药企业的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相对于技术是否先进、成本是否超支、实施进度是否延误等问题,制药企业更关心计算机系统是否满足其功能需求,而监管机构关心的是计算机系统是否符合GMP规范。

在制药行业,计算机系统验证(ComputerSystem Validation)是指论证计算机系统符合GMP规范的过程。验证不仅要求计算机系统在功能上必须符合用户需求和GMP要求,还要求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运维、引退等涵盖整个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过程必须符合质量工程的原则。验证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在使用计算机系统以后,药品能够严格按照既定的质量方针进行研发、生产、存储、分销,保证药品具有稳定的质量特性,保障最终用户的用药安全。验证的手段是建立可靠的文档来证明验证过程。

进行计算机系统验证的必要性

以笔者接触的多个自动化物流中心为例,企业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投资,包括前期的设计、开发、实施以及后期的运维费用,约占整个项目总投资的10%~20%,甚至更多。对于如此巨大的投资,企业必然要求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包括:

1 提高药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2 加强管理,保障或提高药品质量;

3 确保遵从GMP法规的要求。

由此可见,对于制药企业来说,无论是基于自身的业务需要。还是基于对GMP法规的遵从,都必须对计算机系统进行验证。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计算机系统验证存在种种误解,如认为验证就是制作大量的文档,验证工作是否有效取决于文档的厚度是否足够。实际上,所有文档都要有明确的编制目标,必须能体现其在“保障药品质量”过程中的存在价值。如果忽视“保障药品质量”这个目标,验证过程将变成机械的、无意义的文档编制工作。很多企业在验证工作上投入了很大精力,然而结果并不一定令人满意,因此,如同进行适度的、有效的验证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办法,首先需要了解GMP对物流中心管理系统的要求;然后再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明确参与项目的各个相关方的职责,并选择一种恰当的实施理论。

物流中心管理系统的验证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系统,GMP有不同的要求。按照GAMP(Good Automated ManufacturingPractice,自动化生产规范)的定义,计算机系统可分为5大类:

1 操作系统,如DOS、UNIX、Novell、Windows等;

2 固件,指写入EROM或EPROM的程序,通俗理解就是“固化的软件”;

3 标准软件包,如电子制表软件、标准化学分析软件等;

4 可配置的软件包,如SAP、Oracle等支持配置和二次开发的系统;

5 客户定制软件,即按照用户需求定制开发的软件。

按照GAMP标准,对于自动化物流中心管理系统的验证,首先需要做到:制定详细的用户需求规范说明(URS)、对系统供应商的审计、制定详细的功能规范说明书、规范用户操作流程、用户培训、软硬件的设计说明书、对部分或全部代码的审核、单元/模块测试、集成/系统测试、系统安装确认、系统运行确认、系统性能确认。

其次,对不同用途的计算机系统,GMP有不同的要求和关注点。以FDA为例,药品监管机构对制药企业的现场检查主要包括六大系统:质量、设施与设备、物料、生产、包装与标签、实验室/化验室。

物流中心管理系统属于物料系统,对于这类系统,GMP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

1 物料处理的可追溯性,如物料从什么地方来,被用作什么用途;

2 原材料的抽样、质量状态、不同属性的隔离存放;

3 物料的存储管理,如常温、阴凉、低温、冷库等存储环境的管理;

4 容器的管理,如保证容器的清洁;

5 产成品的销售配送记录以及召回管理:

6 其他要求,如对电子记录与电子签名、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方面的要求。物流中心管理系统的验证方法

生命周期方法(Lire-Cycle Approach)是制药行业在实施计算机系统项目时普遍采用的方法。这里包含两个概念:系统发展生命周期(SDLC)和系统验证生命周期(SVLC)。SDLC从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开始,经历需求定义、设计、开发/制造、测试、验收、运行、维护等各个阶段,直至引退或被替换。而SVLC始于系统初期的定义和设计阶段,终止于系统无使用价值阶段,伴随着整个SDLC。

图1表示的是制药企业通常使用的生命周期方法,其中有些过程在不同行业或企业中可能有不同的名称,或者有些企业采用了更多的过程,但是所有要进行计算机系统验证的制药企业,其验证生命周期必须涵盖图1中的所有过程。

需要明确的是,制药企业必须自行组织对计算机系统的验证工作,这就要求其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知识:

1 熟悉GMP规范,尤其是其中关于对物料系统的要求;

2 了解现代物流中心的理念,包括主要自动化设备及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3 了解软件工程原理,具备项目管理知识。

在项目管理知识方面,建议制药企业与系统供应商通力合作,最大程度利用供应商的过程文档。但系统供应商使用的系统开发过程或管理过程有可能是按照实际需要进行过裁剪,不一定涵盖GMP验证指导规范中包括的所有内容。所以,制药企业在项目开始之前必须定义好验证生命周期,并与供应商沟通。

另外,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知识的应用:

风险管理

这里的风险指使用系统可能对药品质量产生影响的事件。首先要尽可能地识别风险(专家判断、头脑风暴法等),然后评估风险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定性和定量),制定风险应对策略(转移、减轻)。在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内,要做好对风险的监控工作,即重复的“识别、分析、策略”。

需求管理

将用户需求细分到可控范围,建立需求跟踪矩阵(RTM)管理需求的设计、实现、测试与确认。

变更控制

建立严格的变更报告、审批与确认制度。软件工程的变更控制,需要管理所有对系统范围、进度、费用、质量等方面造成影响的变更,而应用在医药行业,需要进一步管理可能对药品质量带来影响的变更,建议委派熟悉GMP的人员专门负责变更的审核与确认。

征信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常态 地方本科院校 转型发展 基础关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029-02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数是由专科学校升格而来,多数学校存在办学历史短、本科经验弱、管理欠规范、质量待提高、债务需化解等诸多问题。经过几年的大规模建设和发展,大多数院校通过教育部合格评估,标志着由过去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过渡已经基本完成。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在新的一轮发展中办出特色和提高人才质量,如何在经济新常态发展中提高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围绕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面临的基础问题,提出需要正确处理七大基础关系。

一、正确处理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与教育理念创新的关系

当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第一,国家在发展新思路、新模式上进行战略调整,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旋律,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包容性增长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追求的目标。第二,区域协调发展,“主体功能区”规划彰显国家区域发展的新战略,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近年来,国家相继批准实施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环渤海、海峡西岸、东北三省、中部和西部等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着眼于未来的国家战略利益,克服过去采用非均衡发展方式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第三,规模庞大、类型多样、功能强大的高等教育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服务区域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在这些深刻的变化中必须创新发展理念,学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地方发展的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责任感、使命感,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调整的力度,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服务区域发展中不断地获取创新资源和发展动力。

二、正确处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

地方本科院校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正确处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真正认识到科学发展就是两个“建设”的统一。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前期由于原来办学条件比较薄弱,在校园基本建设、图书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等硬件方面加快建设是必须的,这也是办学的基础。现在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在校园建设上都高度重视学校发展的整体布局、建设风格、建筑设计、建筑质量,精心设计,精心实施,突出特色和不同的风格,努力建设极具品位、环境优美、适于学生生活和成长的现代化校园。但在学校的建设中往往容易存在重硬件建设,而忽视如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师德、学风、校风等文化建设的倾向,在软件建设投入上很少,与硬件投入极不对称。大学是文化传承创新主要载体,而大学的人才培养正是传承创新人类优秀文化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径,人才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园学术环境、学术风气等软环境的文化熏陶。因此,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转型发展更应该注重软环境建设,使学校真正成为服务区域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科学研究高地、服务社会的经济阵地。

三、正确处理加大投入与规避风险的关系

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数是近十年来新组建升格的高校,原有的基本建设满足不了本科办学条件的要求。因此,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必要的,但有些学校负债严重,校舍建设和景观景点过于奢华,浪费严重,影响了教职工的基本生活。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数处在负债运营的状况,据有关统计,地方本科院校95%存在不同程度负债,少的几千万,多的达到数亿元,严重影响到学校正常运营,影响到教职工生活待遇提高。因此,在新的一轮发展中,一定要控制学校投入规模,把投资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确保学校教职工收入稳步增长,不解决好教职工生活,就会影响学校健康发展。

四、正确处理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关系

高校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关系比较复杂,二者在功能上相互统一、相互辅助,在实际管理运行过程中相互交织、相互矛盾。一般来讲,大学行政管理主要指管理主体依据国家法律、政府政策、学校规则以及上级赋予的职权,有效运用管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对学校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带领师生员工有效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学校规划目标的组织活动。大学学术管理特指学术事务的管理,是指管理者依靠专家教授对大学内部学术性工作开展的管理活动。学术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大学与其他社会管理的重要区别。

地方本科院校要处理好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关系。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普遍特点是行政管理处于强势地位,干部教师热衷于“行政级别”,其原因是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初期各项工作主要靠行政管理来推进,行政管理表现出较高的效能;而学术管理一般处于弱势地位,其原因是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初期缺乏公认的学术权威专家、教授,学校的学术组织不健全、学术活动不活跃、学术风气不浓厚,同时由于学术活动具有自由性和探索性的显著特点,其效果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而,两者的地位在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初期是不对等的,人们的印象中地方本科院校学术性不强。但随着学校发展,专家教授的增多,学术活动在学校发展中的需求越来越强,作为一个学术性的社会组织机构,学术管理在学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需要很好地协调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关系,这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正确处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关系

应用技术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才。一般认为,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学术型人才、应用技术型人才和技能技艺型人才。在我国,三种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有其自身规律,而且分别由不同类型高校来完成。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普遍定位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所培养人才既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够更好地面向地方,服务基层。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从地方本科院校本身的长远发展来看,随着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应适度培养学术型人才,发展研究生教育,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思维,这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因突出应用使专业设置缺乏学科支撑而发展后劲不足;另一方面从发展观来看,地方高校本科自身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地方本科院校中也一定会有一批学校异军突起后来居上,也要向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在重视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同时,也要兼顾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这有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

六、正确处理师资队伍培养与引进的关系

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关系,是地方本科院校遇到的又一个问题。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问题都成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关键要素。在部分学校高生师比的情况下,有些新进教师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走上讲台,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因此,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必须注意正确处理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关系。一是完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人才工作调研,完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二是要抓好师资引进和培养工作。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教师引进是学校师资总量扩大的前提,在引进教师工作中,学校领导一定要求贤若渴,爱才如命,倾注超常规的精力,采取超常规的措施,通过公开招聘、“上门求才”等多种方式、途径,不惜超常规的代价,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全力建设好教师队伍。此外,学校要采取面向社会聘请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研究机构和企业高管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但在引进教师同时,不能忽视现有教师的培养,要针对地方本科院校中青年教师比重较大的特点,建立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培训、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等一系列制度;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外出进修、访问、讲学、进行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拓宽教师交流、学习的空间,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同时,也要平衡好现有教师与引进教师的政策待遇,否则,现有教师感到不公就会离开学校,这在地方本科院校实例是很多的。

七、正确处理教育国际化与区域社会文化融合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给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积极参与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地方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要处理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区域社会文化融合的关系,借鉴外国高等教育先进的经验应和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取长补短,在教育国际化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

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在进行教育国际交流的同时,不能盲目“西化”,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对国外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进行本土化研究消化,为我所用。要立足于学校所在地区的实际和学校现有教育的发展和自身特点,以批判的态度吸纳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前提下,注重挖掘地方特色浓郁民族文化资源,积极融入地方文化建设,把学校建设成区域内先进文化发展中心,将先进的文化理念、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辐射和渗透到区域社会各个领域,成为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的辐射源。

【参考文献】

[1]杜玉波.把握新常态下的高教发展[N].光明日报,2015-03-02

[2]潘懋元,车如山.做强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与特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

[3]柳友荣.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EB/OL].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2008-09-18

[4]王守伦吴明王忠山.突出地方特色服务区域发展――基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3)

【基金项目】2013年新世纪广西教改工程立项项目(2013JGA470);2012年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CTF120630)

征信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个人征信系统;个人信用评级系统;信用报告;征信立法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2.3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90-03

近几年来,我国的个人征信系统发展非常快,个人征信服务系统已经初具规模。该系统本着提供个人信息综合服务的原则,以个人基本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充分利用数据库中的银行以及非银行信息,加以一定的整合,向广大民众提供综合服务。目前,该系统已经被广泛用于申办企业、个人资信证明及个人融资等各方面领域,是我国公民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从应用的实际看来,个人征信查询系统仍存有缺陷。只有弥补这些应用缺陷,才能使得个人征信系统在经济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来弥补这些应用缺陷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根据多番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多方面来入手进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这些方面包括积极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吸取国外的一些教训,扩大个人征信系统的范畴,考虑在系统中增加新的功能,满足消费者更多的需求。

一、个人征信系统的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缺陷

截至2011年底,接入个人征信系统的机构已多达693家,据统计,该系统中已收录自然人数约达到7.9亿人。而在这7.9亿人中的2.38亿自然人有信贷记录,占收录的自然人数的30%。数据来源包括:商业银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全国社保中心、电信运营商、路政管理部门。收录的信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能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业务数据,二是个人基本信息。由于目前个人申请贷款,甚至评选人大代表等许多方面都需要用到个人信贷记录,个人征信查询系统的利用范围不断扩大,进而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量与日俱增,据初步统计在2011年度中,全国的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次数已达到1.81亿次。由此看来,个人信用报告的应用广泛,同时个人信用报告对商业银行也带来很大影响,通过查询个人征信系统,商业银行利用信用报告来防范风险、清收转化不良贷款,也有利于执行二套房贷政策等国家政策。

上述看来,个人征信系统给商业银行的工作带来诸多便捷与好处,同时,也为社会公众了解自己的信用信息提供方便渠道。但是从实际应用来看,现阶段的个人征信查询系统也存在着以下几点不完善的地方:

(一)个人信用信息不全面

目前,我国大多数居民能提供的信用文件包括人事档案、身份证明等自然情况,以及与经济有关的存、贷款情况,但缺乏个人资产评估的基础数据,商业银行无法掌握其收入来源及稳定性,个人实物资产状况等。同时,各个商业银行中信息分散,且对于个人的信用评估缺乏统一标准,各机构中的信息分散,不利于整合,没有形成良性的共享机制,各类机构的信息参差不齐,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

(二)个人信用报告展示形式不够简洁

由于信用报告过于专业,很容易导致个人在查询个人信用时看不明白,或费时费力。现有的个人信用报告主要由两个要素组成:一是基本信息。主要有个人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性别、出生日期、最高学历、最高学位、参加工作日期、退休日期、户籍地址、电话、地址、邮编、配偶等信息;二是信用交易信息。包含信用卡的明细及其最近24个月中每月还款状态记录、贷款明细及其最近24个月还款状态记录,以及该被查询者的信用报告查询记录。同时,报告中采用不同的符号来表达个人最关注的个人信用等级,但即使是某些专门从事信贷查询的专业人士也需经过仔细查看才能明白。就普通个人而言,他们仅仅需要通过该信用报告查询得知个人信用的好坏就够了。因而,如何将信用报告做得更简洁、更人性化是当务之急。

(三)个人信用报告的模式不够多元化

从目前社会现状来看,在不同的行业中的个人信用侧重点不同,存在着差异性,而目前我们的个人信用报告采用的是同样一种模式,无法突出其查询的关注点。比如对于税务类、银行、生活以及其他行业的个人信用报告的模板应当有所侧重。

(四)征信系统建设缺乏法律保障

随着征信系统应用进一步加强,征信系统自身的法律制度缺失、非银行信用信息共享、数据质量问题日益显现。借鉴和吸收美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在征信系统建设有关数据采集、数据征集、数据质量、法律制度建设上的成功经验尤为关键。我国的征信立法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建立社会征信体系方面的法律框架和系列法规,对信用信息征集、使用和管理的权利与义务没有作出法律规定,这使得整个征信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监管部门责任不明确,领导不统一,协调不一致,建设不到位。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成为制约我国征信业发展的瓶颈。一是征信机构开展业务的法律依据不充足,使得征信机构在信息采集、披露和行业管理等环节上无法可依。二是人民银行实施行业监管缺乏法律依据。国务院“三定”方案虽然赋予了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的职能,但并没有以法律形式进行明确,使得人民银行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开展工作存在困难。尽管2009年10月,国务院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征信立法工作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但从另一角度而言,立法工作是一项长期过程。从《条例》的出台,到形成较为完备的各类法律规范,从征信立法的基本制度框架,到不断完善的制度规范,尚需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二、国外个人征信评级借鉴

国外的征信管理已经推广很久,其个人信用管理相对较为成熟;而国内的征信管理在很多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要不断完善。因而可以向在个人信用管理发展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来学习借鉴关于对个人信用信息管理的经验。

其一,个人信用资料数据库相对完善和成熟。在美国,是由信用局对消费者进行信用评估并面向公众提供个人信用服务,信用局在经过长期发展逐渐成为个人信用市场的中介与主体,著名的三大信用局有益百利(Experian)公司、环联(Transunion)公司以及艾可飞(Equifax)公司,他们都分别有建立覆盖全美的数据库体系,这三家公司相对垄断也相对权威,信用局大多数附属于这三家公司,即便不附属于他们,也与他们在业务上保持密切联系。总而言之,美国的个人信用资料包含的范围较为丰富,他们将个人信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消费者身份信息、信贷信息和公开信息,同时将以上信息分为两类指标,分别为广度指标与深度指标。再者,民营征信机构的信息来源广泛。在美国,消费者信用调查机构的信用信息来自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渠道,信用信息的来源包括了银行和相关的金融机构,信贷协会以及其它各类协会、财务公司或租赁公司、信用卡发行公司和商业零售机构等等,其方式是由征信公司与上述机构自愿签订协议,由后者按协议约定向征信机构定期提供信用信息。企业征信公司搜集的数据来源与消费者征信有所不同,主要是美国各公司定期提供的公司内部信用信息和一些政府公共信息,而不是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的信息。

其二,采用FICO信用分数量化个人信用等级。对散乱的个人信用数据进行评估是衡量个人信用的关键。美国普遍使用客观经济计量模型量化法来进行个人信用评估,其FICO信用分数普及度最高,并被三大公司采用。该模型的方法是,利用大样本数据,分别将消费者的5C指标具体量化,同时使用深度指标进行分档计分,并加权取得最终分。当然,不同机构其分段定级标准也不尽相同。在实际风险管理中,贷款者一般对个人信用报告的细节并不太关心,最终的信用分数才是他们所乐于关注的。

其三,征信法制体系的建设与内容。美国不仅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和政府监管体系,而且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伴随,形成了独立、客观、公正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方式而建立并依据市场化原则运作的征信服务主体。美国的征信服务机构,都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民营征信机构。征信部门在信息征集以及信用评级等活动中担任着重要角色。不合理的征信方法有害于公众的信心,不准确的信用报告会降低银行系统效率。《公平信用报告法》的建立要求信用报告机构在从事征信活动中做到客观、公正,同时要做到充分保护个人隐私。美国已经形成了以《公平信用信息披露法》为核心、15项相关法规为辅助的信用法律体系。这一法律体系的重点是规范征信、授信、平等授信以及保护个人隐私权等几个方面。

三、对国内个人征信建设的思考

针对我国个人征信查询系统应用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参考以上案例,笔者认为在我国不但应该更加宽泛的收取个人基本信用资料,考虑在个人征信系统中加入更多元素,比如信用评分系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服务,形成针对不同行业查询主体的不同信用报告,使查询主体可以明晰地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更直观的认识到自己的信用等级处于什么层次上,是优秀还是正常,是关注还是禁入。

(一)加大个人资料采集的广度和深度

现在对资料的采集主要局限于个人的基本信息及其银行业务的记录,但是个人品行、融资历史记录以及毁誉状况等都应采集记录,并尽可能的有一定的深度挖掘。个人征信系统应对已收集的客户基本信息进行整合,为每个人建立一份个人身份信息档案,记录个人的各种证件,以及学历、通讯、婚姻、职业、居住等信息的变化历史,形成完整可用的个人身份基础信息库。然后,一方面向商业银行提供个人身份信息档案查询服务,另一方面积累经验、开发反欺诈模型。同时,方便消费者直接修改自己的身份信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并且,考虑邀请社会力量进行有偿采集,对个人信用报告进行有偿鉴定,并加强对业务管理与准入退出管理,深入市场化运作,必然可以提高个人信用报告的质量。

(二)在个人信用报告中加入评分系统

随着数据信息的增大,其个人信用报告也越来越复杂,本文建议将不同信息可分为生活类、税务类、银行类与其他信息。

1.生活类信息。即个人在生活中缴纳通信费与水电费等情况,缴纳公积金与社保基金的情况,以及一些违规情况等等。

2.税务类信息。需记录个人与所控公司的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

3.银行类信息。建议详细列出该个人所有的银行账户信息及以其为法人代表的企业信息,同时列出其个人或企业账户中存在的不良记录,甚至可以注明何时何处因何原因所至不良记录,以便个体申请异议时使用。而良好信用记录则只需简单说明,不必列举。

4.其他信息。如是否存在个人财务与信用纠纷,或在生活中是否因为信用状况而被等。

将以上4类信息根据其在生活中的权重设定不同的分值,最后统计求和得出该个人的信用评分。同时,可以根据不同行业阶层,统计并衡量出个人在其阶层中所占位置,可根据统计学原理划分成5个等级:优秀、良好、正常、关注、禁入。查询人能够直观通过这五个等级了解到其预期授信程度,对评级等级较高的客户定义为优质客户,对其给予相关政策的优惠,比如贷款金额额度较高,在利率上也有一定的优惠;对于正常等级的客户,可在信用报告中对其进行书面提示,告知其建立个人信用的重要性,注意累积良好信用,提升个人信用等级;对于评级等级较低,比如关注与禁入等级的客户,可在信用报告的醒目位置将其个人信用不良明细分类说明,同时告知信用不良的严重后果,甚至可列出各银行贷款禁入标准。如此一来,可以让查询个体能够明确地了解其信用等级及其后果,对其以后的信贷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目前,个人征信系统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评分系统,并已在部分商业银行试点,反映较好,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针对不同的信用报告需求,制定不同模板的个人信用报告

对于不同行业,有时候需要征信机构制作成侧重点迥异的报告,对于上文所提及的4种不同类别的客户可生成有所侧重的生活版本、税务版本、银行版本等,例如对于税务类的查询主体,最好突出该被查询者是否存在偷税、漏税等不良记录的情况,这种有针对性的报告更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

(四)加快我国征信立法进程

完备的信用管理法律体系是信用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基础和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有关征信的法律、法规建设严重滞后,只有《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办法(试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暂行)》部门规章,尚未制定有关征信信用法律制度,这使得构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基础薄弱,征信业的发展和监管处于无法可依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征信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应加快征信立法进程,尽快出台《信贷征信管理条例》,制定和推广全国统一的征信标准,使征信业发展与管理有法可依。

(五)加强监督,提高征信质量

加强对征信系统制度的数据报送与制度执行的检查力度,规范数据质量与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同时建立信贷业务的数据质量情况通报制度。对于征信数据质量存在较多问题、执行不规范、整改不到位的金融机构,及时约见负责人谈话、通报批评或者现场检查等措施来督促整改,对于严重违规的机构必须严肃处理,以促进金融机构的业务操作规范,从而提高征信系统的质量。

四、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越来越重视信用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个人征信系统的查询数量不断增加,个人征信查询系统在人民的经济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刻不容缓。我国不但应该完整而公正的多渠道记录个人基本信用信息,完善个人征信系统的功能,利用客观的信用监督部门,使个人信用展示更加科学和规范。

参考文献:

[1] 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R].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2009-10.

征信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一、工作成绩方面

我的XX年,可以用10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既默默无闻,又轰轰烈烈。默默无闻表现在:信贷管理系统、企业征信系统、个人征信系统、在线审批、信贷报表及部门的综合管理等几项工作特别需要深入,需要细致,需要默默无闻;轰轰烈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客户进入退出标准诞生了。根据我行情况,结合市场实际,我组织有关人员制订了授信客户的进入与退出标准,明确了房地产、汽车、商品流通等几个重点行业的客户选择标准,明确了支行进行客户选择的目标和方向。

二是风险承包责任制推行了。目前,由于我行的信贷文化比较落后,推行风险承包责任制后,既提高了支行客户经理的风险意识,又增强了授信审查人员的责任意识。

三是39个信贷诚信企业产生了。经过半年的细致筛选、推荐及交叉评选,我行客户xx集团有限公司、汽车内饰件有限责任公司、电子有限公司等39家企业获得xx银行业首届“信贷诚信单位”称号,这是我行诞生的第一批信贷诚信企业,对扩大我行影响、壮大我行的优质客户群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是企业征信系统正式上线了。按照人总行全面征信管理工作的要求,我部配合科技部平稳地淘汰了信贷咨询系统,成功完成了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与全国企业征信系统接口程序的开发、存量客户信息的整理和有关数据的报送工作,经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验收,我行客户信息正式提交全国企业征信系统入库,为全行查询授信客户信息、防范信用风险提供了信息保障。

五是在线审批开始推进了。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之下,经过反复磋商、协调和测试,我行远郊支行的部分授信业务已经推行了在线审批,审批方式和审批效率进一步改善,也标志着我行授信业务的电子化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六是综合管理工作基本迈入了正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责分工基本明确;二是信贷管理系统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是信贷档案完成了一期交接;四是完成了引资上市所需信贷资料的准备工作;五是迎接了各种专项检查6次;六是组织了全行的信贷培训5期。

二、廉洁自律方面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深刻认识到廉洁自律的重要性,并以推进案防工作为契机,认真学习银监会的“十三条军规”,坚持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在具体的工作中严格遵守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了廉洁奉公,忠于职守,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没有私自从事营利活动的行为;遵守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没有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的行为;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做到了勤俭节约,没有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同时,为了防范商业贿赂,还拟订了《授信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暂行规定》,签订了《反商业贿赂承诺书》,做到了警钟常鸣,进一步规范了自己的行为。

三、存在的不足

一年来,本人在思想素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组织和协调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工作中还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与我行当前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应该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理论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习不够刻苦,思想上存有“惰性”,有时借口工作忙、事务多,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缺乏刻苦钻研的劲头。有时认为自己从事银行工作年限长,有一定的理论功底,满足于浅尝辄止、浅显认识,缺乏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忽视了金融理论的不断更新。

(二)思想还不够成熟。在工作创新上做得还不够,缺乏新点子、新办法,有时工作中存在懒惰和急躁情绪,在改革创新和锐意进取方面存在不足。

(三)工作还不够深入。工作方法有时简单,遇事不够冷静,缺乏一抓到底的作风和精、细、准的工作方法,工作布置得多,检查得少。

四、我的三点体会

(一)和谐是一种生产力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切身感受到:信贷部是一个和谐、务实、高效的团队,在这个团队里,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在这样的团队里工作,心情舒畅,干劲很足。

(二)团队是力量的源泉

从资料库建设到案件综合治理,从迎接有关部门的检查到整改报告,从结构调整到考核任务的完成,时间紧,人手少,任务重,但我们都圆满地完成了,这全靠团队的力量,整体作战能力强大的团队是我们能够完成如此巨大工作量的力量源泉。

(三)无私的奉献最感人

为了配合全行档案管理的移交工作,xx在同志们的配合之下,集中2个月的时间,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了8年信贷档案的移交工作,没有出过任何差错···为了确保企业征信系统如期上线,在6、7、8三个月,xx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全年所有的信贷报表都是在月初报出的,然而,每一个节日都在月初,但是,在他那里,没有听到过一声怨气,在他身上,没有看到过一丝不满。为了维护和优化企业征信系统,为了组织和协调档案移交以及迎接银监局的教育贷款等专项检查工作,xx带起甲板上班。这些事情,在综合管理工作中,只是众多默默无闻工作中的一小部分···

在此,感谢信贷部这个和谐的团队,感谢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各位同事,特别是敢于在综合管理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者,谢谢你们!XX年,我们继续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