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案例的作用

教学案例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案例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案例的作用

教学案例的作用范文第1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不仅表现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牢牢掌握,还体现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面极其有限,因此,语文教师想要促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相应的也将面临着更加巨大的教学压力。而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利于整个课堂教学氛围的改善,更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中,比较受欢迎的就是案例教学法。总之,能够加强对于语文教学管理,并充分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的方法,才既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也更加符合新时代的需求。

二、语文案例教学的定义

案例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模拟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进而展开相关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与此同时,它还更加强调将学生代人到案例场景之中,这样则更便于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探讨。现如今,这种教学形式已经被应用到了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了。

三、案例教学在语文教学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方式

(一)灵活运用教学案例

实际上,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案例教学的运用,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鉴于一些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将一些相对抽象的案例变得更加具体化。比如:课文中出现了“军国主义”这样一个词语,由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多数学生只能理解其本身的含义。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比如:日军侵华……这样则S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甚至还能将他们的生活积累唤醒,这时候,他们也必定能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军国主义”的真正含义。

(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的营造对语文教学管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情景教学法。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之上,教师一定要巧妙地挖掘教材,进而引出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展开案例情景教学活动:首先是创设一个逼真的情景,这样就能将教学案例与该堂课所要教学的内容结合起来。其次是创设一个具有情感的情境,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情感,如果能够从情感角度去创设情境,学生则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后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创设影像情境,主要还是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去营造出的一种情境,进而更加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感官。以《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词为例,鉴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且短短的诗词还难以让他们深刻的体会诗人的真实情感,所以教师就可以借助相应的多媒体技术或者手段播放相关的图片、视频,则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76又比如,在教学《郑和远航》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讲解郑和远航的历史,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郑和航行的路线表示出来,而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充分鼓励学生借助图书馆的资料对课文内容展开深人学习,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

(三)加强对案例的深人挖掘

案例教学的运用效果想要实现最大化,加强对案例的深人分析以及挖掘就显得尤为必要,因为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同样可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进而鼓励学生思考:“山谷中究竟有怎样的谜?’’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都还相对比较低下,因此,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探究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展开引导,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得到更加合理、准确的答案。除此之外,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相应的分析,这样学生才能明白自身在思考问题时所存在的不足,并且也更加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只是作为教师,在展开案例教学活动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对相关案例的深人挖掘。

四、结语

语文这门学科知识,无论在任何学生时代都是极其重要的。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管理的模式也开始发生了转变,而一个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地,而且也能更好的满足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通过研究调査发现,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合作性的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既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同时又利于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总体而言,小学语文课堂不能成为一潭死水,只有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能动作用,并将案例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到课堂之中,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满足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作者:段闵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昌东镇尤口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范蓓蕾.案例法:语文教育学教学的最佳选择[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2]张巧文.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教学案例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闻写作 案例教学 缄默知识

新闻写作教学的传统方法一般是首先介绍新闻写作知识与原理,然后举出典型新闻作品进行分析来验证知识与原理的正确性,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向学生展示新闻写作的思维规律和表达规律,从而提高学生新闻写作实践能力。然而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新闻写作知识,但有时连基本的新闻稿件也写不了,甚至出现即使纠正还是一错再错的现象。

1958年英国著名思想家、化学家迈克尔·波兰尼从哲学领域的角度首次提出了关于“缄默知识”的理论,有效的解释了对于上述有关新闻写作教学方法所导致的教学效果。波兰尼认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那么后一种知识就可以称为缄默知识。”①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缄默知识是人们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个人的不断实践中才能得以形成、开发应用和检验修正。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拥有大量的缄默知识,也需要应用与检验已有的缄默知识。将案例教学引入新闻写作课堂,能促进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习得并应用与检验修正新闻写作缄默知识,提高新闻写作水平。

一、新闻写作案例教学促进学生习得缄默知识

正规的教育渠道很难将缄默知识传递开去,要么通过实践中的个体在摸索顿悟中获得,要么通过同行之间的相互交流切磋来获得。换言之,一个人要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就必须在实训过程中形成连自己也不清楚的缄默知识。波兰尼认为实训的最佳方式是“学徒制”。就新闻写作教学而言,案例教学这种近似于“学徒制”的教学方式是学生习得缄默知识的最佳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来自“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这一经验主义哲学和“能力培养比单纯的知识传承更重要”的实效主义理论,其认知前提在于“智慧无法告知”,与缄默知识的理论一脉相承。“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既不能在教科书中找到,也不可能获得人人都赞同的‘正确答案’。案例方法为学习者设想了这样的一个世界,即通常在时间很短、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需要靠批判性思维技巧和能力来提出有说服力的论点。”②新闻写作案例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对一个真实具体的新闻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一新闻情境进行讨论、分析,判断,让学生参与到案例情境中,并据此进行正确的新闻写作思维和写作表达的一种教学方法。

新闻写作需要具备新闻敏感、新闻思维、新闻写作技巧等大量的缄默知识,在具体的写作实践活动中表现为对某种特定的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直觉或把握。这些新闻写作缄默知识的获得只有与一定特殊的问题或任务情景联系在一起才能获得与形成。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因此新闻写作的教学案例强调具体情境下发生的真实、典型的新闻事件。“具体情境”指的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和条件等背景信息;“典型事件”指的是在“具体情境”下发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因此新闻写作案例正是给学生提供了某种特定的问题和任务情景。

2007 年,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在John S. and James L. Knight 基金会的赞助下开始实施案例教学计划时指出其意义:“案例教学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学生将有机会检验自己在采编、伦理、传媒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深度与广度。”③他们把自己的案例称之为 “强制抉择型案例”,这些案例都收尾在一个抉择点上,即当案例的当事人面临关键抉择的时候,案例的相关叙述就终止了,学生将通过90 分钟的课堂讨论,来寻找可行的选择,并提出行动的建议。

新闻写作案例教学强调学生“做中学”,由学生自己动手、思考、发现新闻价值,并予以表达。新闻写作案例教学虽然不是让学生进行一种典型的亲验型学习,但可以说是一种准亲验型学习。新闻写作案例教学过程几乎就是学生的新闻实习过程,之所以强调案例的真实性与典型性,是为了让教学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通过写作案例提供的背景和情境使学生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学生借助于对案例的思考、分析与判断,通过“做的过程”来达到新闻写作智慧的内在化,在实践中建构自己的经验世界,习得新闻写作所必需的技能等缄默知识。

二、新闻写作案例教学激活学生开发应用缄默知识

知识的产生,不完全是一种客观和更改的过程,其中包括了大量个体缄默知识的参与,无论个体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它总是以其特有的方式发挥着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缄默知识是一种重要的课程教学资源,学生是带着他的人生经历中所获得的各种各样的缄默知识来到课堂上的。学生进入课程的缄默知识有四个特性:其一是存在的隐蔽性;其二是价值的内生性;其三是功能的正负两重性;其四是情境的依赖性。尽管学生的缄默知识是不完善、不清晰的,但它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如果与某种情景的“再现”或“类比”连接起来的话,其缄默知识就容易被开发与应用。

新闻写作案例是在具体情境下发生的真实典型新闻事件,有具体性的背景信息与主体信息,而主体信息的典型性可以给学生带来若干方面思考。一个好的新闻写作案例有三个特征:第一是包括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的典型事件;第二是一个真实且相对完整的故事;第三是对一个含有故事的典型事件的情景呈现。在新闻写作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呈现,学生要判断案例的新闻价值、选择最佳写作角度、提炼深刻的写作主题、最佳的写作体裁以及写作结构等等。新闻写作教学案例为学生设置的特定情景,会与学生在最初习得的某种缄默知识时的情境具有相似性和契合性,此时处于“缄默”状态的知识就很容易被激活,并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应用,从而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在新闻写作案例教学中,学生基于不同的生活背景而形成的极具差异性和个人化的缄默知识为独创性的新闻写作提供了潜在资源。对于给定的写作案例,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审美情趣、喜好厌恶来进行分析与处理。

三、新闻写作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批判修正缄默知识

显性知识是人们通过明确的定义、判断、推理等理性过程获得的,因此也能够通过这些理性过程而对其加以反思和批判。缄默知识是人们通过身体感官或直觉而获得的,又是不可言传的,而系统的批判形式只能被应用于言述的种种形式,因此缄默知识不能通过理性过程加以批判和反思。换言之,缄默知识自身是不可能具有批判与反思精神的。

所有的认识都包含有身处显性知识背后的缄默的认识模式,其中隐藏着一些没有表达出来、有时是不可表达的假设与信念,但又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总是借助缄默的认识模式来加工各种信息,而相比缄默的具体知识而言,对个体的认识与实践更易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新闻写作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总会在一些相同的问题上犯同样的错误、总是得不到纠正的原因。与显性的新闻写作知识、原理、技能相比,这种缄默的认识模式与学生的写作行为具有更大的亲和性。比如,新闻写作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用事实说话”,少议论抒情,可当学生写某某活动,某某场面,某某人物之时总会时不时抒发几句感慨,在稿件中时不时的穿插一些议论,这些新闻写作中的错误就与学生在长期的写作叙述性文章的缄默认识模式有关。再比如大多消息要求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按事实材料重要性递减原则来安排层次,可有些学生总是习惯于按事实发生的前后程序罗列,依照叙述性文章的写法依次写来。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所言:“缄默知识既能成为一种提高行为效率的资源,也能成为导致行为效率低下甚至是失败的根源。缄默知识的功效取决于人们对它们的接受及有效利用。”④

新闻写作案例教学理念可被看成是一种证伪主义哲学理念,通过富于挑战性的“五步思维法”可对不正确的缄默知识予以纠正:(1)发现新闻写作中的疑难问题;(2)给这些问题定位并定义;(3)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4)通过推理发展这一假设方案;(5)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来检验这一假设,从而得出信或不信的结论。从“五步思维法”可以看出新闻写作案例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经验改造的过程,是学生纠正错误的缄默知识的过程。

新闻写作案例教学能帮助学生检验、批判,反思自己拥有的缄默知识。“案例方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实用培训方法,它的主要优点是团队学习、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⑤新闻写作案例教学包含大量的对话与交流。学生的自我对话是一种内在的思维活动,是“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的对话,能促使学生把注意力聚焦于过去微弱的写作缄默知识资源上,是自我对过去的各种写作经验的反思。学生之间的对话是学生挖掘自我写作缄默知识资源并加以表达,实现个人知识向公共知识的转化,并在团队学习中检验这种缄默知识的正确与否。师生之间的对话主要是通过提问、反馈、点评、示范等显性化手段来检验修正学生错误的写作缄默知识。新闻写作案例教学通过各种交流对话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新闻写作缄默认识的领会与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重构已有的写作经验,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新闻写作缄默知识的能力。

【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新闻写作》课程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编号:JG1155】

参考文献

①石中英,《波兰尼的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义》,《华东师大学报》,2001(2)

②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③蔡雯,《论新闻传播的案例教学》,《国际新闻界》,2008(2)

④吴晓义,《国外缄默知识研究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05(9)

⑤郭晓来,《什么是案例教学》,《学习时报》,2007-12

教学案例的作用范文第3篇

自2008年以来,90后出生的学生陆续进入大学,一批80后出生的研究生,逐步进入高校教师队伍。这两个群体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着较大文化背景、知识体系的差异,作为新进入教师行列的青年教师,如何在新时期,更好地承担本科基础理论教学,则是青年教师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90后的大学生与往届大学生相比有着更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他们身上所呈现出来的新特征也为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更好的为他们提供教育服务,如何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是也是青年教师的最重要的课题。鉴于此,该文对青年教师在货币银行学这门专业必修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作用进行探讨。

1 90后学生的新特点对教学提出的新挑战

许多教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对90后的心理现象进行研究认为:竞争社会的“千斤顶”、信息社会的“迷途羊”、读图时代的“右脑人”、升学竞争的“受害者”;在认知上:反应敏捷、学习能力强、拥有一技之长等。这些心理特征都给高校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诸多方面的挑战。(1)教学内容中信息含量必须增加。信息社会中的呈几何式增长的信息数量,使他们早就习惯于沉浸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海洋中,而学校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量的支撑,也很难在他们心中形成一种权威的震慑性。虽然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教育体系中只占到了其中一个较小的部分,但是基础理论的扎实以及基础概念当前清晰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尽可能的汲取百家之长,让他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满足他们对较大信息量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对一些理论观点用自己的大脑进行信息处理后得出一些有益的思考,由此在较短时间内认同教学内容;(2)教学工具选择上要兼顾逻辑性思维的锻炼。习惯用右脑思考的他们不再满足于满是文字的教材,更喜欢看到新鲜多样的图片和视频,这样的思维习惯很难适应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毕竟学习是需要经历一个长时间的历练,不能因为学习负担重而减少了思想的深度,除了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及实验室教学方法外,逻辑性紧密、推理过程严谨而深刻的左脑思维锻炼也同样可以带来许多学习的乐趣;(3)教学方案中留给学生一分自由。极力希望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和敢于质疑的特征让他们更希望将课堂交还给他们,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出较好的教学方案,以给他们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展示自己在学习上的与众不同,同时也兼顾了运用自己较强的学习能力达到较好学习效果的心理满足程度。

2 青年教师的教学现状与不足

许多传统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对现代学生的教学管理。面对90后的大学生,在与学生沟通上有着一定的挑战性。货币银行学在整个金融学课程体系中具有统帅性地位。货币银行学就像是一张公园门口的“导游图”,通过了解这张“导游图”就会使学生对于金融学的整个知识体系有一个概要性的了解,从全局角度把握金融学。内容涉及多方面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在我国,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深入,教师知识结构得到了系统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陈向明教授根据教师知识实际存在方式的不同,把教师知识分为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理论性知识呈外显状态,可以为教师和专业理论工作者共享,具有可表述性,较易把握。而“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它呈内隐状态,基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个性特征,镶嵌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情境中,具有隐蔽性、非系统性、缄默性,很难把握。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指教师个体基于其日常生活经验和教学实践而生成的、运用并体现于教学中的对教育教学的个体化认识。但青年教师的教学特点呈现出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知识欠缺。

3 青年教师而言,案例教学法在货币银行学教学中的价值

货币银行学在整个金融学课程体系中具有统帅性地位。货币银行学就像是一张公园门口的“导游图”,通过了解这张“导游图”就会使学生对于金融学的整个知识体系有一个概要性的了解,从全局角度把握金融学。内容涉及的多方面就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知识积累。一门课程的内容能够得到完美演绎是必须要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不断补充教学资料才能够完成的。货币银行学内容涉及广泛,各种教材中的理论深度不一致,对于学生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不停的去探索每一章节中的内容全景,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其中的精华精准的表述出来。比如说,利率决定理论这一节,在备课过程中,许多教材内容涉及不深,对于理论的逻辑思维推理不够严谨,只是对理论观点的一个客观表述,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他们目前的教育背景,是无法体会到利率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因此就必须对这部分内容的逻辑思路给梳理清晰,查阅足够资料,才能够站在一定理论高度给予学生以指导。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基础课,与其他基础课程一样,虽然经济和金融形势不断变化,但是货币银行学有着自己不变的核心体系。但并不意味着无须改变。在案例教学中不推行固定的模式,画地为牢,从而将本课程自有的一套核心概念和原理,在现实经济中进行演绎,形象的案例虽然可以让学生获益,但是学生通过运用和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货币银行学知识的掌握学习过程是不能被取代的,也是不符合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的。

对于青年教师而言,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教学中加深自己对于该课程的理解。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1)促进教师将理论知识内化,使其实践知识得以生成。以往的教师培训都采用讲授法,注重将知识平铺直叙地传递,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一种机械的“接受学习”,理论知识并未同化到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中,没有被学生真正理解。而“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是‘做中学’获得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是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而不再像传统教学下获得的抽象的、过度概括化的生硬知识,它能立即被用到类似教学实践情境中去解决处理类似的疑难教学问题”。案例教学通过把活生生的典型教学事件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直面教学实践。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案例教学,通过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将所学理论知识真正吸收、内化,成为自己头脑中的实践知识,并在将来指导教学实践。

(2)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真实教学情境的机会,使其积累实践知识。案例作为一个真实描述的充满问题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真实教学情境的机会。在案例教学中,真实的具有典型性的教学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使他们在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就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大量教学实际问题。通过设身处地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学生不仅可以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分析问题,而且可以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积累一定的实践知识。正如舒尔曼所言:“对师范教育来讲,案例可以变成教育团体的经验。因为案例介乎于理论与实践之间、观念与经验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案例把特定的问题带给学生,要求他们在道德判定和实际行动中把理论和实践的距离接近。学生通过案例可以储存、交换、重组他们的经验。如此,案例就变成了既是个人专业学习的基础,又是专业团体的专题”。

(3)为教师提供了反思机会,使实践知识得到发展。案例教学是对案例所描述的个别教育教学过程的分析、思考和评价等,它本身就蕴含着反思的因素。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技术熟练者”而是“反思性实践者”,教师被允许暂时离开眼前的实践,对案例进行系统讨论、分析与评价,从而促进教师从案例中学习和借鉴一些别人的经验,并且“由此观彼”地对自己已有的实践知识进行审视、反思,揭示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和“惯习”,有意识地改造发展自己的实践知识,最终使自身得到成长。

教学案例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项目小组 团队学习 案例教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教师对知识的理解,以讲解的方式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如果对于一个相对单一的世界,知识之间没有太多交叉,很多问题都可以找到定论,那么这种传授方式是可以被接受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很多现实存在的问题,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多维度分析。如果依旧把教师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依旧通过教师的“耳提面授”进行知识单向给予,那么这样的知识传输方式就过于陈旧,知识传输效率就过于低下,即便教师疲于奔命,收到的教学效果也是微乎甚微。最好的教学,是要学生知道“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道理,知识来之于实践,你掌握的知识必须要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使学生养成在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之间寻找联系的习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九种教学方法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后,发现案例教学在包括知识传授、分析力培养、态度转变、人际技巧、接受度和知识保留力六个方面综合效果第一。国外的研究机构对商学院的调查结果显示了案例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高达50%的学时配置在案例教学环节。我国的MBA学生对案例教学比重期望值的均值是57.7%,有78.9%的MBA学生期望案例教学的比重在50.0%以上,其中34.2%的学生期望在70.0%以上,说明学生们对案例教学的期望值很高。

一、对案例教学的分析

案例教学主张以案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解析、理论学习、个体陈述、群体讨论,调动和发挥学生独立自主的理论求知能力和积极创新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和控制者;教师不再是知识传输的发散源,而是引导知识传输方向的控制开关。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的工作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组织学生有效参与讨论,并且把握讨论的方向,使讨论的核心紧紧围绕在教材的知识范畴之内,不能过于发散,以免使讨论空泛化。现代教育理论也在一直强调教学活动中施教者和受教者的关系,但无论关系如何发展,塑造学生的独立学习精神和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必将是理论研究的方向。

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启发式教学的实现,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在现有文献查询中,案例教学的过程描述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案例选取。教师根据章节内容选取合适的案例,并分析设置与所授课程章节内容相一致的问题,以供学生讨论。二是阅读案例。把案例分发给学生(或提前布置),让学生仔细阅读案例,最好能够自己写出完整的案例综述。三是个人分析。根据设置的问题,分析案例蕴含的知识内容,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四是小组讨论。通过与周边学生的交流或者组员的交流,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补充,形成共识。五是课堂发言。面对全班学生,进行案例陈述,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六是全班交流。在课堂发言后或发言中,允许学生进行自由发言,给出不同的观点。七是总结评述。对所有的解决方案进行评讲,结合书本知识,明确案例所涉及的问题与课本知识的关联性,给学生讲解问题的分析方法,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学界对案例教学过程并没有太多的研究,如果仔细分析上述的案例教学的各个方面,也并没有什么突出的逻辑问题。但在案例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很满意。何志毅等对中国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研究发现:在案例教学满意度方面,只有14.4%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表示比较满意和0.6%的学生表示满意。他们认为满意度偏低的主要原因为课程的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以及对操作性技能培养不够重视。其它导致案例教学效果低下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第一,案例质量。多数学者认为我国的教学案例为外来案例,本土案例比例偏低,导致了案例在教学中的不适应性,使老师和学生都难以把握案例的精髓。第二,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许多教师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自身没有接受过案例教学的浸染,当面对开放的课堂氛围、交叉的知识结构时,不能画龙点睛式的精确评析案例,影响了案例教学的质量。第三,案例教学方式。集中在案例教学的过程组织上,案例准备时间上,学生参与度等。第四,保障。集中在机构保障、制度保障、设施保障和经费保障方面,教育机构并没有把案例教学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如果定性的分析影响案例教学质量低下的因素,保障因素是不能通过个体教师的努力可以改变的,因此这个因素本文就不再讨论。在现有研究结果中查询,大部分的学者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对单一而直接的方法,例如:加强本土案例的编写,提升案例库的质量;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和交流,提升自己的案例教学水平;积极准备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组织课堂活动;提升案例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比重,加强对案例教学的政策投入和经济投入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解决现有案例教学水平低下的努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源的投入,联系到上层设计,个体教师并不能在短时间改变现有的教学环境。从近几年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笔者认为,学生项目小组(project team)的构建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上述的一些问题,提升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项目小组”的作用及意义

学生项目小组的构建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准备时间不足。由于知识的局限性和传统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思维损伤,学生并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剖析案例、分析原因、联系理论、组织语言、精确陈述。通过项目小组的方式,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交流得越充分,发现的问题越多,分析的问题越深入,那么小组的分数就越高。学生可以把任务进行分割,每个组员负责其中一部分,每一部分联系课本某一章节的知识,通过小组讨论,每个成员都需要进行情况说明,无形间增加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知识的相互交流。

如果有些章节内容对应的案例过于陈旧,不能找到合适的案例进行讲述,那么教师可以规定相应的题目,使项目小组自己收集信息,编撰研究报告,这样可以解决案例陈旧或者水土不服的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信息采集能力,并且在大量信息面前分离出有用的信息,这个活动本身的知识纳入量就远超过课堂讲述。

对于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组织问题,项目小组的组建可以大大降低组织的难度。由于项目小组的设立,实际上就是降低了案例讨论的参与基数,由以前的个体变成了现在的团体。小组之间的竞争牵涉到了“荣誉”感,小组成员会在讨论中极力维护自己的观点,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潜力。另外,项目小组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所以在课堂讨论环节,不会存在无的放矢的情况,项目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补充,也会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

项目小组的组建除了对案例教学的促进作用外,还有其他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为新时期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的依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要求组织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例如:图书馆是否提供团队学习的房间,教室的布置结构是否进行调整,教师的考核标准是否进行修改等),以适应学生团队学习的需要。第二,打破了知识传输的单向渠道,使学生能够自己构建和发现新的知识平台。第三,促进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使学生明白知识的汲取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学习的本质不仅仅是去获取知识,而是养成学习的能力。

三、学生“项目小组”的实施

学生项目小组实质上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团队作业(team work)。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几个学生(3-5名)可以自由组成项目团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指定的项目,这里的项目可以是一个案例,也可以是一个报告。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自己完成的结果以书面的形式提交给教师,并且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小组的研究结果。项目小组自己选择出一个组长,由组长组织小组各项学习活动,并且在提交报告时,需要附带活动记录清单一并提交。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自愿对其他成员进行贡献度评分,按比例进行成绩分配,不合格成员不能获得平时成绩和报告成绩,促使学生积极参加团队学习活动。

教师的任务与案例教学的角色基本一致,但需要对学生的项目进行整体的规划、指导、监督和评估。课程开始前期,教师需要规划适合学生操作的具体项目,并且项目的设计必须要与课本的知识相一致,尽可能地能够覆盖全部章节,增加项目的执行难度,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多地阅读书本知识。同时,教师需要负责学生团队的组建,原则上鼓励学生自由结合,形成一个良好的团队环境。开课的前两周,教师需要把不同的项目分配给不同的小组,规定在3周之内完成自己小组的研究报告。这样在授课环节,教师可以不断地依据书本的知识,向不同的小组进行发问,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项目进展情况,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和完善自己的研究项目。

彼德?圣吉明确了团队学习的概念,并认为团体学习的过程是协调成员能力与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培养成员间的协同意识,促进团队绩效,达成同一目标,最终使组织与个体利益最大化。项目小组的构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全新的学习环境中加强沟通和交流。在团队学习的过程中,更多隐性的知识会在团体成员间进行转化和置换,学生之间形成了另外一种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每个学生都可以深度挖掘自己擅长的领域,通过交流,促使团队成员间的知识积累达到平衡,起到共同学习、相得益彰、集体进步的作用。综合国外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团队学习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团队学习是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需要不断地进行尝试革新。

四、结论

传统的教学理念偏重于知识的单向传递,依据教师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通过点到面的方式传递到学生那里,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淡化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由于学生接收知识的过程是被动的,导致了学生学习态度萎靡、分析能力降低、知识保留时间短暂。尽管借助案例教学的方法传授知识,可以打破传统的知识传递的单向渠道,转化为点对点的知识传输平台,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知识交流,提升知识传递的效率,但在案例实践教学中依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参与度不够,案例教学的实际功用不能很好地发挥。通过学生项目小组的设立,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发地群体性研究案例,促使案例教学的顺利展开;通过案例教学团队化克服了过去学生各自为主、分散学习的状态,使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项目小组的设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强度,在相同的单元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促使学生更好地做好课前准备,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团队学习中;项目小组的设立降低了课堂讨论的组织强度,使课堂的案例分析能够高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何志毅,孙梦.中国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1:91-95

[2]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法的本质和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62

[3]宋华明,杨慧,马义中.本科生管理案例分时段教学法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1:30-33

教学案例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市场营销;实践性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适应教学目标,针对教材的重难点,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它将完整的案例作为教学主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处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市场营销的实践性很强,而且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的发展。这就需要对市场和企业的实际状况非常的了解,这样才能对市场营销具备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中应用广泛,而且非常重要。营销案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实际消费与营销案例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可以为市场营销教学提供相关案例指导。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是对商业环境进行模拟,学生可以将自己代入角色,从而对企业进行分析,从而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除此之外,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其创造力也得到了提升。在案例教学课堂上,教师将主体地位放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去,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另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案例教学需要分工合作完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以提升沟通交流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准。因为案例教学的选择、收集,分类整理和总结,都需要较高的水平。因此教师经常对案例进行总结,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并且可以从学生的分析中得到启发,相互补益。其次,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充分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既加深了知识理解,又达到了相互补充,共同提高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挖掘学生潜在的智慧。

四、市场营销案例的选择

好的营销案例是教学的基础,因此选择营销案例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其一,要选择对理论和教学对象都具备针对性的案例,围绕教学内容,同时满足教学对象,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二,贴近性,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都是从一个校园到另外一个校园,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因此案例中所涉及的资料要贴近生活,被大家所熟悉的产品。其三,启发性,所选择的案例要预留分析和思考的空间。案例分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选取适当的案例,让学生对其作出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帮助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五、市场营销课程中案例教学过程

完整地案例教学过程包括课堂准备,课堂组织,案例考试和课堂总结。课堂准备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参与,教师准备的是否充分,关系着案例教学的最终成果。因此教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认真选择所需案例,在上课之前要对案例进行全面的剖析,将其涉及到的知识进行列出和补充,将案例引入伸出,才能抓住案例的精髓,给学生做好引导。将案例分析完毕之后,要做好课堂涉及,包括课堂的组织形式和问题设计。案例涉及面很广,教师在理清案例的思路之后,要对问题进行分析,需要提出哪些问题,每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需要到达一个什么样的深度,取得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只有做好这些,才能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达到教学目的。学生需要在课前查找与案例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成相关的分析报告。毕竟课堂时间有限,所以需要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堂组织在教学中也占据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课堂中,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换,将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反问等多种手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同学进行思考,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同时,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但是我国的学生,大多数不愿意参与讨论,因此想要提高教学成果,需要对学生进行考核。市场营销跟其他的科目不同,他们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因此在考核中,教师应该对其分析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分析,对其逻辑性方面进行考察。一次又效的考试,可以观察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找到一个能够概况教学目的的考试案例是非常有必要的。每一个完整的案例教学,都需要对其分析总结。总结主要从基础知识的理解是深度,语言的表达技巧,学生的整体情况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对策加以改进。

六、结语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带来诸多便利,但是也不能过分重视而忽略其他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是以理论作为主要依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健安市场营销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李杰如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