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籍测量技术论文

地籍测量技术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籍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籍测量技术论文

地籍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现阶段,卫星定位测量系统主要包括控制部分、空间部分和用户部分这三个方面。其中控制部分主要由主控站、监控站和注入站组成,主控站主要对监控站所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有效计算,来确定卫星的轨道参数,而注入站则主要用于纠正卫星的轨道信息,并对其控制命令,卫星定位测量的精确度较高具有明显的可靠性[2]。

2水下地形测量技术方案探讨

2.1水下地形测量技术的测量设备选择

(1)水下地形测量中测深仪的选择:传统的测深仪器与工具主要包括测深锤、测深杆和回声探测仪等,而现阶段这些设备通常被当作辅助工具来进行选用。现阶段的水深测量工作都是通过回声探测仪来完成的,测深仪的机型主要分为双频测深仪和单频测深仪两种,其中单频测深仪能够满足普通的深度测量需要,但一旦碰到需要进行土方计算的测量就显得比较困难,所以通常需要两个测深仪的配合使用才能更好的进行水深的测量工作。(2)水下地形测量中GPS的选择:在水下地形的测量设备中,GPS主要用于完成水上的导航与定位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照测图比例尺来进行GPS的机型选择工作,同时要对测距精度和定位精度等进行充分考虑,结合实际选用的应用系统和探测仪,来进一步提高所采用的技术线路的可操作性。(3)水下地形测量中测深船的选择:在波浪等的影响下,使得测深船容易形成前后与上下波动,导致架设在船体上的GPS天线也会受到一定的波动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垂直方向的测量结果。专业的测量船对于各个方位的波动情况都能够进行准确的仪器测定,如果测深船体积过大,虽然能够确保船体的稳定性,却影响到其灵活性,不能有效的进行浅水区的水深测量工作,因此,测量人员必须依据作业环境的实际情况,来对测深船进行有针对性的船型选择[3]。

2.2水下地形测量技术的测量线路选择

所有的测量工作都需要在技术确定之前,充分的结合客户需要以及测区的实际特点来进行测量线路的合理规划,进行水下地形的测量工作也不例外。在对大型的河道进行水下地形的测量工作时,受到水域面积与水域特征的影响,提高了测量工作的难度,加大了测量工程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测量人员对测量点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来确定出一条更加合理的测量路线,从而保障测量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3水下地形测量技术的测量软件选择

现阶段,一般的水下地形测量仪器都有与之配套的后处理软件系统,而依据测量仪的探头数量,我们又可以把测量系统划分为单波束测探系统和多波束测探系统这两种主要形式。多波束测量具有明显的测探速度更快,测探点更多,且测探覆盖范围更广泛等特点,有效的运用了旋转定向技术,提高了系统的测量效率与测量精度,降低了数据的处理时间,能够更好的保证测量的成图质量。

2.4水下地形测量技术的测量方式选择

我们常见的水下地形测量方式主要是踏勘测区,即运用先前掌握的数据资料来进行控制点的布设,在进行控制测量的计算之后,有效的利用全站仪岸上的观测,将测深数据整合成一份完整的操作报告,最后将数据输出到编辑软件中进行合理的修改,从而得到一副符合1:10000国际分幅的水下地形图。

3结语

地籍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全站仪论文,地籍测量论文,宗地图

中图分类号: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地籍测量的意义和作用

地籍测量是获取和表述宗地的权属、位置、形状、面积、用途等基本情况的工作。地籍调查测量的成果,是土地登记所必需的基础资料,查清土地权属关系,测定宗地界址点、线及面积,登记土地准确数据,发放合格土地使用证,建立完整地籍档案,是地籍管理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也是建立和健全现代化地籍管理的保证。数字化地籍测量是采用数字测量技术进行的地籍测量,它在野外是全数字采集,室内是在计算机上处理,它的成果主要是各种资料的数据光盘,非常便于用计算机来管理和今后计算机在土地管理中的使用,同时也是地理信息系统必备的基础。在测量同时得出的数字化地形图,也是其它各有关部门如城建、规划、邮电、水利、公路等单位进行计算机管理的一个基础图件资料。

二、测量方案的实施

以我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进行的地藉测量为例阐述全站仪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2.1全站仪的导线控制测量

导线控制测量是用于图根控制测量的一种基本手段,往往采用近似平差即可。由全站仪直接测定各导线点的近似坐标值,平差计算就不用像传统的导线近似平差计算那样,先进行角度闭合差计算和调整,然后推算方位角,再进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最后根据平差后的坐标增量计算导线点的坐标。全站仪导线控制测量可以直接按坐标平差计算,,采用坐标法进行导线近似平差,直接在已经测得导线点的坐标上进行改正,方法简单,易于掌握,避免了传统近似平差法的方位角的推算和改正,以及坐标增量的计算和改正,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不易出错。同时可以看出传统附和导线测量需要两条已知边,作为方位角的检核条件,而直接坐标法,只需要一条已知边和一个已知点即可,使导线的布网更加灵活。

2.2全站仪在地籍测量中的碎步测量

全站仪在地籍测量中的碎步测量主要采取极坐标法,用全站仪进行量测角度,距离,全站仪自动记录野外采集数据每个组三人组成:一名立镜,另一名观测员,第三名绘图员进行现场点号标注及野外草图绘制。

2.3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及内业成图

2.3.1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在外业测量中有些点无法用常规方法进行测量,所以必须运用全站仪的一些特殊方法并借助内业手段将图成功画出,下面就结合“全国二调”测量中遇到的几种测量方法介绍如下:

(1)距离交会

假设A、B为已知控制点,P为待定点,测量了边长DAP和DBP,根据A、B点的已知坐标及边长DAP和DBP,通过计算求出P点坐标,这就是距离交会。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定点的精度,避免边长测量错误的发生,一般要求从三个已知点A、B、C分别向P点测量三段水平距离DAP、DBP、DCP,作两组距离交会。计算出P点的两组坐标,当两组坐标较差满足要求时,取其平均值作为P点的最后坐标。

(2)偏心测量

假设A、B为已知点坐标分别为A(Xa,Ya)B(Xb,Yb),P点为待测点,由于棱镜无法到达P点,用全站仪中偏心测量的方法测量界址点P的坐标。运用全站仪中自带的偏心测量,在A点设站,将全站仪调到偏心测量,输入后视点B的坐标,输入CP之间的距离,并注明C点位于P点的左侧,然后照准后视B点,在C点立镜,在此情况下测得C点为P点坐标

2.3.2内业成图

对应于外业测量分组情况,内业工作配备了相应的计算机,采用CASS7.0绘图软件,可以进行图形编辑,最终生成地籍图和宗地图,并自动进行面积计算。野外采集的界址点和地物的原始数据,经传输设备发送到计算机,形成数据文件,有内业人员编辑后使之成为CASS7.0适用的数据文件,建立数据库计算界址点坐标,同时参照有关地籍调查图和外业测量时绘制的草图,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图形编辑,对宗地错,漏现象的检查及相邻图幅的接边工作,并对每个街坊内的界址点进行统一编号,经检查确认无误后,绘制成界址点及界址线等权属界址线宗地要素的组成的地籍图

(1)绘制宗地图

完成绘制地籍图后,在计算机屏幕上去掉相应的图层要素,只保留界址点。街坊划分,将同一街坊进行重新统一编号,在计算机上再定义一个个封闭的宗地,标注界址点的边长宗地号及地物类别等,形成包含宗地号,地类号,宗地面积和界址点号等项内容的宗地图。

(2)检查与验收

为了确保所有地籍图的质量,除了施测过程中加强检查外,在地籍图测完后,必须对成图质量作一次全面检查。首先是小组自查、互查的过程检查,然后是作业单位最终检查;一级验收:即甲方对测绘产品的一次性验收。质检工作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各级检查配备足够的技术力量,有计划有组织地工作,各级检查不得省略或代替,各级检查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和精度统计表。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应作为生产的工序,纳入到生产中。过程检查的时间间隔应短、批量应少,项目运行过程中质检组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过程产品上交期限,及时反馈质量信息,使得后续工作规范运行。最终检查项目要齐全,要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质量评定标准。确认测绘产品作业质量合格后,方可将最终成果交甲方验收。过程检查后评定成果作业质量,单位检查后,核定成果成图质量,不合格成果返工重测,一定保证提供给用户的都是优良产品。

三、结论

地籍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GPS技术;土地测绘;应用

GPS技术在当前发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也被应用到不同的领域中。对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GPS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相关应用,给相关人员提出建议,仅供参考。

1 GPS技术应用原理及现状

GPS技术简单的说是通过装置在接收过程中对无线信号进行测量所得出的时间,来对距离进行测量,进而对卫星在太空中的所处位置进行了准确判定。主要使用了基本三角定位的相关原理,GPS卫星定位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内容:一点是拥有全球性的精准型GPS网,主要在精准度很高的坐标框架中对地球的运行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另一点GPS卫星定位系统不但具有GPS相关的城市网,而且建立的目的是给经济建设提供了便利。因为GPS的载波以及相关调制码可以进行测量,因此在测量时主要是对距离或者载波的位置采取测量的方式。根据地籍测绘的基本情况,GPS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RTK定位测量;另一种是差分GPS定位测量。RTK定位测量主要是通过载波的相应数值从而进行实时动态的一种定位技术,能够将精确度体现到厘米的效果。差分GPS定位可以理解是通过基准站发出的数值进行改正,然后在移动站接收过程中与修正结果采取精确定位的方式。

在20世纪的80年代时间,我国就已经存在很多高品质的测量仪器,例如:电子经纬仪等相关仪器。这些仪器的诞生促进我国工程测量的不断进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保障。在1994年期间,GPS在美国完成,通过读该技术的使用给测绘带来了重要的变化,因为GPS定位技术具有很多的优势,比如:节约成本、测量速度快等,在相关的领域中得到普遍认可。我国的GPS定位技术不但在国家大地网得到应用,而且在城市相关控制网中也得到了应用。随着GPS的测量种类的不断发展,定位的准确度在大幅度提高,GPS技术在石油物探点等多种领域使用中同样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2 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2.1 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随着GPS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较多的益处。主要让地籍测绘工作量发生了质的变化,GPS的发展给地籍控制测量带来重要的影响。由于GPS网状结构不能对网精度造成干扰,所以GPS技术在测量时不需要通视,避免在选择点位时出现问题。因为GPS技术存在了较多的优势,因此在相关领域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根据国家土地局所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则》里要求到:地籍平面控制网设有二、三、四等三角网、三边网和边角网,一、二级导线网及相应等级的GPS网,和一、二级小三角网。在各个地籍平面的控制点,均可根据城镇规模作为首级控制。

2.2 GPS地籍控制网点的密度和精度

地籍控制网点的密度和精度,是为了满足土地权属范围内的特征点,也是俗成的界址点服务。作为地籍测量的主要任务,全区的控制测量是制作宗地图、测绘地籍图的首要数据基础条件。网点的密度根据测区范围和先后次序分为首级控制网以及加密控制网两大类。局限于城镇地区界址点密度加大的特点,在保证网点点位精度条件下,控制点密度需要增大至便于测定界址点,有时还需在GPS网下增加一级图根导线。方便直接在图根点测量界址点。由于GPS网各边要比常规网编长兵器长短边结合灵活方便,因此,各级网根据需要可分期布设,抑或是一次性混合布设到需要的密度下。

2.3 位置基准点对GPS网的影响

GPS网的基准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尺寸基准;第二,位置基准;第三,方向基准。相关人员采取普遍的方式对地籍控制网进行建设,通常将假定坐标当做起算点,从而建立相关的坐标系。相关人员在使用GPS定位技术过程中,因为定位测得的结果是三位坐标差,所以将GPS网的相关网形位置作为基准是有必要的。在经度的位置上,位置出现偏差的现象会对GPS网整体带来一定的影响,以高差不大的GPS网为例,在经纬方向上出现的差异不需要计算。只有存在较大差距时的GPS网可以进行精确测量。倘若位置基准投影会给GPS网带来影响,那么可以使用常规的手段对高程进行准确测量。

2.4 GPS技术在地籍细部测量的应用

通过GPS技术对地籍细部进行测量时是为了让每一寸土地上中的位置、形状等进行详细测定,在地籍勘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地籍调查规则指出,相关人员在对地籍细部进行测量时,应当对界质点和有关界址点之间出现的距离可以出现10厘米左右的误差。而对于隐蔽界址点以及相关内部界址点可以出现15厘米左右的误差。相关人员在对GPSRTK的技术的使用下,可以将精度的标准性达到理想效果。

3 GPS测量技术的特点及优越性

GPS测量系统目前是在导航定位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相比于其他测量技术具有多功能、全天候、高效率、操作简便、精度高、应用广泛等诸多优点,有较强的发展优势。

GPS的测量自动化程度高,在观察中的测量员主要只需按照和开关仪器、采集环境的气象数据、量取天线高、监视仪器工作状态等简单操作。其余的如卫星的跟踪观察、记录、捕获等都可由仪器自动完成。GPS用户接收机通常质量轻、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野外测量时,甚至只需一键开关,方便使用和携带。

GPS卫星很多,在均匀的分布下保证了全球地面覆盖率,任何时候在地球上的任何地点都可进行观测工作,通常只在雷雨天气下不适宜观测,多数情况不受天气的影响。可以说,GPS定位技术的发展是经典测量技术的一次打突破。它不仅是经典的测量理论及方法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还使得测量学和其他学科之间有了渗透性的交流,促进了测绘科学的发展。

GPS接收机与红外仪器的标称分辨率可谓旗鼓相当,并且随着间隙距离的进一步增加,GPS的测量更具有优越性和可操作性。同时GPS能够提供全球统一的三维地心坐标。测量中,不仅可以精确测出观测站平面位置,还可以准确测量观测站的大地高程,这一特点,为研究大地准面的性质和确立地面点高程开辟了新途径,也为航空摄影等提供了重要的高程数据。

结束语

由于GPS技术的使用,给不同种类的测绘带来了新型的技术和手段,让人们的思维模式,视野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GPS系统具有一定的特色、速到快、效率高的特点促进了工程测量的发展,给工程施工的整体品质得到了保障。因此,相关人员应当将GPS技术应用到不同的领域中,同样也将该技术应用到未来的发展建设中,让其功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除此之外,相关人员掌握该技术的使用方式以及注意事项,从而在实际测量中能够游刃有余,给工程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建宇.浅谈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构建[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6).

[2]还欣.浅析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J].城市地理,2015(10).

[3]胡仁辉.关于地籍测量内容及作用的具体分析[J].民营科技,2014(1).

地籍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地籍要素;地籍编码;地籍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C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1-0000-00

随着地籍和地籍管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建国以来,我国已开展了多次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形成了各级土地管理机构,并生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土地管理体系,全国大部分省、市县已完成了土地利用整体规划,但是随着土地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传统的地籍信息分类与编码的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地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要。所以,对地籍信息进行分类并编制代码,也就成为最为迫切的任务。本论文从地籍信息代码的属性特征入手,在全国统一的规范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唯一性、适用性、合理性、可扩充性、简单性、规范性和完整性等基本原则,在制定符合国家规定和国家标准的基于属性的地籍信息分类代码的同时,分析分类内部、分类与分类之间的关系,给出分类和属性的完整描述。并总结基于属性的地籍信息分类代码表在建立地籍数据库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各项数据库流程中的应用。

1 地籍信息分类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在地籍信息系统中,把地籍信息按一定的方法和原则进行分类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经济地籍信息系统必须建立统一、合理的分类体系,而这样一个分类体系必须要做到科学性、系统性、兼容性、可延性以及综合实用性。

信息分类有两种基本的方法,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线分类法也叫层级分类法,它是将初始的分类对象按照所选定的属性,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类目。

2 地籍要素分类与代码表

制定统一的标准化的地籍信息分类与编码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地籍信息编码分层分类编码主要参照国家土地的行业标准,测量规程及地图规范等。既要考虑到科学性、可扩展性,唯一性、规范性、稳定性和兼容性又便于操作。新的地籍信息编码表是在《土地信息学》中地籍信息编码表,结合《新的土地利用分类》,并参照《地籍测量规范》、《地籍图图式》、GB-14804-9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编码》和《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为依据,采用线性分类法,编制出一套完整的地籍信息分类与编码,如下,该类代码采用数字码组成,该数字码由四位数字组成,逐次的排成的一个有层次,有顺序的代码,结构如下。

X X X X

| | | |

大 小 一 二

类 类 级 级

码 码 码 码

其中:

1)大类码、小类码、一级码、二级码用一位数字顺序排列。

2)一级类以下的代码可以用二级码进行扩充。

3)二级码一般为0。

该分类体系是以原有的《土地信息学》—地籍信息分类表为基础,分类代码由四位数字码组成,要素代码项首位数字为大类码;第二位数字为小类码;第三位数字为一级代码;第四位数字为二级代码,大类码、小类码、一级代码和二级代码分别用一位十进制数字表示。本设计地籍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连续性原则、多途径满足土地管理,地籍管理需要的原则、精简协调的原则,编码字符采用的是四位数字编码的方法。

3 地籍信息代码分类的分析与评价

3.1 地籍信息编码在地籍数据库中的意义

地籍信息编码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涉及到很多要素,怎么样把它们有机地进行管理和应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数据库乃至整个城镇土地信息系统的应用效率,只有将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分类与编码,有序的输入到计算机中,才能把它们按类别存贮、按代码检索,以满足各种应用分析的需求。否则,这些代码进入数据库后,会成为一堆毫无规律可循的代码,不是无法找到,就是检索出的数据与要求不一定,甚至有可能使数据库完全失去使用价值,因此对地籍信息编码对于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有重要意义。

3.2 属性的地籍信息编码在数据库流程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发展,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业务量急剧增大,因此,数据独立性、系统灵活性和伸缩性是数据库建设所需要考虑到的方面。其次土地管理部门各个业务,科室之间,既有较强的联系,又有较强的独立性,表现在数据处理流程上,就要对数据集中管理,又要突出数据的独立性。

在采集数据时,利用地籍信息代码来作为用户标识码(即ID),要素属性码的输入方式有手工输入和属性码菜单输入两种。前者通过键盘用手工方式输入,后者则是在数字化板上设计一种由相互垂直的网格线分割成许多小方格的属性菜单码,每个小方格代表某一属性码,数字化时将手扶跟踪器在小方格内取点,所得点位坐标,经计算机处理,便可得属性码然后赋给相应的要素,实现土地利用现状资料由手工操作到计算机操作,由纸质到电子化的重大转变,方便了成果资料的应用。

在维护数据时,地籍信息代码可以用于检查数据的精度和完整性,同时也可以对数据层次进行调整和重新组织。在对地籍数据进行修改和更新时,也需要地籍信息分类代码;同时还可以通过地籍信息分类代码与符号库连接,显示输出符号化的地图;在信息服务与共享时,地籍信息分类代码是非常重要的;总之它是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数据共享的重要依据。

4 结束语

目前,对于基于属性的地籍信息要素代码编制的研究与分析而言,我所做的工作只是全部地籍信息编码分析研究的一部分,当前已经完成的工作还有不足,比如地籍信息编码在地籍数据库和地籍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没有深入介绍,以及地籍信息编码在土地调查和地籍管理中的应用没有分析,随着技术发展,我们的对于基于属性的地籍编码的研究也会逐步完善和强化,我们会在此基础上,把基于几何形状的地籍信息编码纳入此来,建立更加完善的地籍信息编码系统.要让国土管理部门的所有人员体验到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工作中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宋其友,杨喜敏,李泰轩,李正华.土地信息学第1版[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7.

[2]乔仰文,武文波,赵刚,杨贵军,宋伟东.数字地籍测量第1版[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

地籍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字:地籍入库;地籍图;坐标文本;登记面积

中图分类号: P27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城镇地籍是用来记载城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界址、类型、数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地籍已成为国家依法管理土地、巩固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地籍图形最为土地权益证明材料中具有重要法律效益的证明材料,历来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所重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计算机辅助制图的地籍图形数据处理模式正在兴起。但是这种数据管理模式多采用文件管理模式,在数据管理、数据时效性及历史信息的保护等方面不能很好兼顾,时空数据库技术应运而生。地籍数据不同于一般地形数据,其对数据的各类关系,如拓扑关系,历史变更关系等及精度等都具有很高的要求。特别自物权法颁布后,地籍数据作为物权证明材料,它的客观准确及各种社会关系等,必须客观准确。因此如何满足社会对地籍数据的各种要求,又能在技术上实现数据的顺利入库,研究地籍数据的各种特点, 将其与数据入库过程结合,实现科学合理、精准高效的地籍数据入库模式就很有必要。

1 地籍数据特点分析

地籍是指一个国家记载土地基本状况的簿册。其内容一般包括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质量、数量和用途等,有时还包括土地等级、地价及有关文件、数据和图件。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其核心内容就是土地的权属。宗地是地籍的最小单元,是指以权属界线组成的封闭地块,是地球表面一块有确定边界、有确定权属的土地,其面积不包括公用的道路、公共绿地、大型市政及公共设施用地等。以宗地为基本单位统一编号,叫宗地号,又称地号,其有四层含义,称为:区、带、片、宗,从大范围逐级体现其所在的地理位置。

如前所述,地籍数据的基本单位为宗地,是一个由界址线封闭而成的地块。它具有以下特点:

宗地是一个闭合的面;

宗地之间不能有重叠;

宗地的权属、地类等信息必须完整;

地籍信息是具有法律效益的用户合法权益的体现,它的入库不同于以往地形入库或土地利用入库。入库的过程对图形信息、界址点信息及权属信息具有严格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要求,具体如下:

宗地的特征点由界址点构成;

界址点计算面积必须与宗地面积一致;

宗地面积必须与土地登记面积一致。

因此地籍数据入库必须满足三者的协调一致,才能正确入库。

宗地主要由闭合的面图形表示,宗地界址点主要以文本格式,土地登记主要以土地使用面积属性记录,三者关系图如下:

图 三种面积关系图

2 地籍数据入库过程

地籍数据入库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地籍图入库构面;

获取地籍图中宗地的图形面积;

获取由界址点构成的宗地地块面积;

获取土地登记中对应地块的土地登记面积;

以登记面积为主,对三者进行判断,将产生如下4种可能:

图形面积、文本面积与登记面积相同;

图形面积与登记面积相同,与文本面积不同;

文本面积与登记面积相同,与图形面积不同;

文本面积、图形面积与登记面积皆不相同;

因此,针对这四种情形分别作如下处理:对于第一种,直接入库;对于第二种情况,若文本面积与登记面积相差不大,图形直接入库,反之则查档分析原因,但图形给予入库;对于第三种情况,作如下分析,若通过界址点展绘的图形在空间上不与其他宗地交叉重叠,则以文本构建新的宗地图形入库,若存在交叉重叠,查档分析原因或提交业务会解决;对于第四种情况,直接提交业务会处理。

具体的实现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AreaAnalyse( GraphicArea as double, TextArea as double,RegisterArea as double, TempRegion as soGeoRegion)

'数据容差默认设置为0.1平方米

Dim BOverlap as boolean

Ifabs(GraphicArea-RegisterArea)

UpdateRegionToDataBaseTempRegion

End if

If abs(GraphicArea-RegisterArea)0.1 then

Msgbox "本宗地文本面积超限,请检查!"

UpdateRegionToDataBaseTempRegion

End if

If abs(GraphicArea-RegisterArea)>0.1 and (TextArea-RegisterArea)

Msgbox "本宗地图形面积超限,请检查!"

BOverlap=OverlapRegion(TempRegion)

If BOverlap=False then

'不存在宗地重叠

UpdateRegionToDataBaseTempRegion

Else

Msgbox "本宗地文本展绘图形与周边

宗地存在重叠,请检查!"

End if

End if

If abs(GraphicArea-RegisterArea)>0.1 and (TextArea-RegisterArea)>0.1 then

Msgbox "本宗地图形面积、文本面积超限,请检查!"

End if

End sub

3 案例分析

某国土局拟对全市五十个街坊约一万宗宗地进行入库,拟定工期为三个月。为了保证工期,又能保证数据入库的质量,本项目拟采用如下模式进行:

前期数据检查工具的开发,预计5至10个工作日;

按照以上思路,对数据进行编辑处理,初步入库,约需20-30个工作日;

对不能入库的数据分类,提交业务会处理;

数据整理,正式入库,约需20个工作日。

通过这种模式,某国土局在3个月内,完成了全市宗地图形入库,大大提升了该局地籍信息化管理水平,并在全国地籍大会上获得许多兄弟单位的高度评价,社会影响良好。

4 结论

地籍入库是具有严肃法律效益的地籍管理活动,其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地籍数据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随着金土工程与二次调查成果应用的推进,高质量的地籍数据必将为地籍管理提供更快捷、高效、优质的数据服务。

参考文献

[1]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SuperMap 2008 联机帮助文件,2008

[2] Microsoft LTD,VB6.0 联机帮助文件,1998

[3] 卢有勋 建设城镇地籍数据库中数据质量控制的关键性 [期刊论文] -甘肃科技2008(10)

[4] 刘庆元;韦建超;左廷英 城镇地籍建库的数据质量控制 [期刊论文] -城市勘测2007(02)

[5] 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属性数据录入方法探讨 - 测绘技术装备 - 2009, 11(4)

作者简介

韦俊部(1979----),男,工程师,工程测量、地籍测量、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空间数据库。

地址:广西南宁市建政东路88号

E_mail:

电话:13878857031

Research of Plot Data Input in Cadastral Management

WEI Jin-zhan1 TANG Yuan2

(2.Nanning Explore and Survey Geoinformation Insititute, NanningGuangxi, 530021; 2.Nanning city real estat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ervice center,Nanning, 5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