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个人如何缴纳养老保险

个人如何缴纳养老保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个人如何缴纳养老保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个人如何缴纳养老保险

个人如何缴纳养老保险范文第1篇

社会保险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指劳动者由于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暂不能劳动时,由国家或社会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按险种划分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2、什么是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亦称国家基本养老保险,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的政府行为,全体劳动者必须参加,其目的是解决劳动者达到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它具有强制性、普遍性、保障性、互济性等特征。

3、以个人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如何办理参保手续?

参保人持本人身份证及身份证复印件1份;居民户口薄及户口首页和户口本人页复印件各1份;本人近期小二吋照片2张。到户口所在地的县(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养老保险手续。

4、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如何确定?

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月缴费基数为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对缴费确有困难的,2006年,可按不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缴费,以后每年增长10%,到2010年按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具体缴费基数每年根据青海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下文确定。

5、参保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缴费比例如何确定?

参保单位缴费比例为20%,参保单位职工本人缴费比例为8%,两项合计缴费比例为28%。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等以个人身份参保人员的缴费比例为20%。

6、个人如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缴费?

缴费个人应当以货币形式全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为了简化业务操作,参保人每年在规定缴费期间内缴纳当年全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额。

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额=当年月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当年缴费月数

7、什么是滞纳金?

滞纳金是对推迟纳款的一种罚金。《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999]第259号)明确规定: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滞纳金是对企业滞纳行为的一种经济制裁措施,体现了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强制征收制度。

8、什么是个人帐户?

个人帐户是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记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职工按当地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金额、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从企业缴费中划转记入基本养老保险费金额,以及上述两部分的利息金额。个人账户是职工在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并办理了退休手续后,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主要依据。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等以个人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其个人账户是按国家及青海省相关政策为其建立的记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缴费基数、缴费月数以及按国家及青海省政策规定记入个人账户的缴费比例、缴费额及利息,是参保人在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并办理了退休手续后,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主要依据。

个人账户记入的内容主要包括:(1)当年缴费基数、缴费月数;(2)当年记入个人账户的缴费本金、生成的利息;(3)历年累计储存额生成的利息。

9、什么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帐利率?

因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按月记入的,且只有在建立个人账户的职工达到国家或我省规定的退休年龄,并办理了退休手续之后才可以领取,因此,个人账户储存额同银行存款一样应按月生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记帐利率就是专门为存储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而单独规定的基本年利率。

10、目前职工个人账户的比例是多少?

2005年12月31日之前,个人账户由个人缴费的全部和企业缴费划入两部分组成。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为本人缴费基数的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11、个人帐户的识别号码是什么?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识别号码即是社会保障号码(居民身份证号码)。

12、个人帐户对帐单有什么作用?

社会保险经办经办机构在缴费年度结束后,应根据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记录,为每个参保人员打印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对账单,发给参保本人,参保人在收到个人帐户对账单后,应根据自己的缴费工资基数,逐项核实对账单上的各项数据,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当地社保经办予以改正,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3、服刑或劳教期间,个人账户如何处理?

被判徒刑或劳教期间,个人账户可作如下处理:服刑或劳教期间不计算缴费年限,但个人帐户予以保留并照常计息;服刑或劳教之前的实际缴费年限予以承认。被判徒刑缓刑期间,个人账户的处理和缴费年限的计算与一般职工相同。

14、什么情况下个人帐户可以支付?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参保人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可以支付:

(1)参保人员退休的;

(2)未达退休年龄期间死亡或退休人员死亡的;

(3)参保期间出国定居的;

个人如何缴纳养老保险范文第2篇

我国自从1998年开始大力推行基本养老保险,要求企业必须为员工办理,由企业和员工共同缴费。目前,很多城市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都达到了97%以上的水平,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因为企业和员工众多,情况复杂,覆盖率稍低一些。但是,北京市政府也已经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实现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5%。也就是说,在保险公司锁定的潜在客户群中,绝大多数都享有基本养老保险。

也就是说,如何你想投保个人商业保险,有一门功课就必须提前完成――对自己未来的基本养老金水平进行合理的测算,并准确定位其在退休规划中所占的比例。

社保养老金的最新规定

最新的《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主要有两点:

1.进入个人账户的资金比例降低

在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进入个人账户的资金比例由11%降低到8%,换言之,只有个人自己交的那部分进入自己的个人账户,企业所交的20%全部进入统筹账户。

2.鼓励个人提高缴费额度,延长缴费年限

大家都知道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虽然新规定削弱了个人账户养老金,但是对于基础养老金不再是像过去那样一刀切,交的额度越高,缴费年限越长,可领取的基础养老金就越高。

数值测算:

每月1400元养老金

现行规定对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比过去复杂一些,但是,依然可以在给定条件下尽量准确地估算退休后可以领取的养老金数字。首先来看一下具体规定:

“第二十三条 1998年7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被保险人,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本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

这里有两个概念:

一是“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等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缴费指数”;“本人缴费指数”为“本人当月缴费工资”除“当月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后的历年算术平均值。通俗地讲,“本人缴费指数”就是衡量个人历年缴费数与历年社会平均缴费数的比值,如果一直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标准缴费,这个指数一定是1。

二是“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等于“(平均预期寿命-退休年龄)×12”

所谓“平均预期寿命”,又称“人口平均期望寿命”,是指在现阶段每个人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活到的年龄,其数值呈逐年上升趋势。

例如,北京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京社保发[2004]9号)通知“2003年4月1日至2004年3月31日期间,计算预提社会保险费用时,北京市人口平均寿命期望值以78岁作为计提参数;2004年4月1日至2005年3月31日期间,以80岁作为计提参数”。

退休金增长跟不上工资涨速

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工人,50岁退休,按30年工龄(折合缴费年限)领取退休金,目前每个月1300元左右,对应平均工资的替代率是45%。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增长迅速,而相应的退休金增长却比较慢,替代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我母亲1999年退休的时候,每个月退休金也将近1100元,对应当年平均工资的替代率超过90%(这也是她50岁就选择退休的主要原因之一),几乎和上班时拿的一样多。短短8年时间,退休金虽然长了些,但是和平均工资相比却低得多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近几年经济增长迅速,大幅提高了居民收入;另外一方面则是社保账户资金紧张,养老金的增长幅度难以跟上。从前面的数值分析可以看出,按现行政策将来可领取的养老金和现在的退休金水平基本一致,45%这个替代率也就是国家认可的比率,无论具体数字怎么改变,这个替代率可能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我们退休金的保障水平。

首先依据社保水平

首先依据社保水平

按照目前的规定,同样参加了社保的两个人,即使收入相同,但是由于选取的缴费基准不同,也可能会造成社保养老金的巨大差异。

目前,最低的缴费工资基数为社会平均工资的40%,比如很多创业者,或者是高收入的灵活就业人员,都会采用这一档的缴费标准,因为总费用最低,享有的医疗保障却是一样的;而很多外企管理层人员,工资超过了社会平均工资的300%,采用300%的最高交费标准,两者相差7.5倍。

也就是说,如果缴费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将来这两类人群的养老金可能相差数倍,影响还是很大的。在制定退休养老规划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充分满足自己的养老需求。

延长退休年龄

中国已经不可阻挡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特别是对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比较好的城市里面,421的家庭结构使得工作人口远远小于退休人口,这使得大多数家庭未来都可能面临养老金不足的风险,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显而易见,最容易被想到的解决方法有两个:提高缴费比例,或者推迟退休年龄。

目前北京社保养老金的缴费比例是员工缴纳8%,企业缴纳20%,合计28%。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国外同类制度的缴费比例来看。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CPF)规定,新加坡员工及其雇主按月缴纳中央公积金费用至以下三个账户:

> 普通账户:此部分储蓄可用于住房、保险、获准情况下的投资和教育支出。

> 特别账户:专为老年人、意外和与退休相关的金融投资而设。

> 医疗账户:此部分存款可用于住院费支出和获准情况下的医疗项目支出。

个人如何缴纳养老保险范文第3篇

“到2040年,中国老年人总数将达到9.7亿,超过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目前人口的总和”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研究报告《银发中国――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和经济分析》指出,随着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延长,到2015年中国老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5%,2030年这一比例升至24%,到2050年,将近1亿的中国人超过80岁而同时期的劳动力人口比例会下降约18%至35%。

就如同前文所说,35年后的人口比例是一个成年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需要赡养2个老年人,如果还包括未成年人的抚养在内,下一代中国人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将可想而知。好消息是:这么重的担子不用我们来挑,坏消息是35年之后压在年轻人身上的重担很可能就是你我。中国传统文化中依靠子女来赡养晚年的局面恐怕不得不打破――不是因为孩子们不尽孝、也不是因为他们太忙,而是独生子女政策很可能让他们今后面对“4-2-1”问题,一个成年劳动力注定无法同时赡养父母加四个祖父母。出于需要,政府或许愿意替他们抚养子女,像日本现在的政策那样,鼓励多生育以增加未来的劳动人口供给。

除了注定无法改变的人口大面积老龄化之外,给当前中年人走向“幸福晚年”填堵的,还有来自社会和家庭甚至是我们自身的问题。

汹涌而来的老龄化浪潮

老龄化比我们想象的要来得快。尽管这样说像是种威胁,但事实是,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大批人口在迅速投到生产建设的第一线、人口红利发生效果的那一天起,就预示着有一天成为需要赡养的老人的数量会大幅增加。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7%。按照现代人口学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就可以称作人口老龄化。联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因此中国从2005年开始就可以算作是走进人口老龄化阶段。

“中国正处在加速老龄化的前夕”人民大学教授杜鹏提醒道,“我国在50和60年代分别有两次人口,受其影响,中国将在未来进入集中老龄化阶段,2010年到2012年期间是第一个老龄化高峰,第二次高峰将在2023年左右开始。”

第一个老龄化高峰的人口对象,正是目前领取社保养老金或是准备领取的一代,也就是说,在未来两到四年间,社保养老金还会面临第一波集中的领取高峰。

此外,杜鹏还介绍,我国现在的抚养率在43%~44%左右,小于50%,正处于劳动力负担较轻的阶段。在60、70年代时,抚养率约为70%~80% ,进入90年代降到50%以下;而到了2030年左右,抚养率又将超过50%。劳动力的抚养负担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而迅速加大。

与抚养重担相对的是劳动人口的减少,UBS报告《Asian Structural Themes》指出:从 2015 年起中国劳动人口的绝对数量下降,因此面临劳动力短缺。而中国的消费者日趋接近中年(中值约为 34)。同时,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和政府财政政策的负面影响在未来十年将趋于明显。

通常,人口结构变化至少将通过三个渠道影响政府的财政状况:政府税收、退休金支出及医疗保健支出。劳动力增长且抚养率下降的情况下,下一代人纳税来满足上一代人的退休金需求的机制运作良好,但如果劳动力增长显着放缓或是下降且抚养率上升,情况就不同了。

一环接一环的“为前人付帐”

日本曾经有以年轻人为主,不加入保险、不缴纳保险的情况急剧增多。除职员外,2004年日本其他人员的养老金未缴纳率达36.4%,这主要是此前日本采用征缴方式进行养老金运作,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给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政府计划快速提高保险费率,削减支付金额。这样一来,将造成不同代人之间的不公平待遇,因此出现了年轻人不愿“为前人付账”的局面。

来自东京学艺大学的铃木亘的研究表明,日本的经验可以为同样以征缴方式为主的中国提供借鉴,如果用现有缴费去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使个人养老金变成“虚拟帐户”,逃避交纳养老金的现象就会存在。《银发中国》的作者也警告说,“现收现付制依靠现有劳动力为社会退休人员提供养老金,如果银发中国还不是非常富裕,那么届时中国工人的微薄工资将难以支撑一个老龄社会的养老负担。”

资产管理公司美国普信集团的副总裁林弈介绍说,同很多国家一样,我国的养老金帐户也没有查询功能,企业和个人缴纳的费用虽然都在个人名下,但无法像银行帐户一样随时查询或进行支配,因此个人会对这个“帐户”缺乏信任,加上恨过国家的经验证明,“这不一是个最好的制度,在一些西方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已经产生了问题并且在进行改革,这些国家人均富裕度更高但仍不能满足养老的需要。”

我国现行的养老政策中有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也就是所谓的“三大支柱”中,只有基本养老保险是在国家法律强制下执行,杜鹏指出,现行养老机制仍旧存在很多漏洞:

1、 国家现行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仍不高,在老龄人口和城市几乎持平的农村尚未建立有效的养老机制。

2、 现行的养老金并不能完全保证人们在退休后保持现有的生活水平。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目前,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确定为58.5%。

3、 针对慢性病的医疗保险出现了空缺。有限的养老金,在不保证原有生活水平的前提下,还要负担慢性疾病的长期支出风险。

模糊的养老金帐户资产、可能被透支用于赡养上一代人、有限的养老金水平,这就是摆在你面前的事实。

资产“缩水”危机+投资机会减少

《Asian Structural Themes》报告指出,老龄化带来的相关支出激增将给个人储蓄和财政赤字带来较大压力;劳动力和熟练工紧缺会导致收入分配从利润流向薪资,恐将带来通胀压力。在即将到来的连续两次老龄化中,储蓄式养老方法已经将这些“养老金”推向了缩水的边缘。

目前看来,全球性的通胀如果持续,养老金的购买能力将降至更低水平,而数据表明,亚洲的年金及退休金渗透率低于全球。

造成这样差距的主要原因如下:

经济欠发达,可支配收入较低,导致年金和退休金市场落后。

许多亚洲人不在企业结构中工作,退休年龄对其而言没有意义。

即使对于那些在企业结构中工作的亚洲人来说,以前亚洲的人均寿命较短,很多人在没有达到退休年龄时就已然去世,因此能够在退休后享受很多年退休生活的人更寥寥无几。

家庭规模一般较大,由家庭承担养老责任。

亚洲的政府老年社保网络覆盖范围较小。目前,只有澳大利亚、日本和新西兰有政府出资统筹安排的退休金计划。

养老的问题只能依靠政府+个人的力量来共同解决,除寄希望于政策的改变外,最重要就是个人如何使养老资产增值的问题。如今,见过了股票牛市的投资者可能认为很简单――只要再有两个大牛市到来,就可以实现足够收益率的梦想了吧?

事实不然,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仰仗于此前半个世纪全球性的劳动人口增加和抚养率低的事实,在西方主要发达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全世界的经济增长都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的“金砖四国”乃至“金砖十一国”之所以受到全球投资者的极大追捧,就是全球的投资需求仍然旺盛但有投资价值的经济体却越来越少的原因,或者说,能保持一定增长或一定投资收益的经济体已经越来来越少。当亚洲进入全面老龄化之后,全球性的投资机会将会更少,保持稳定的投资收益将会更难。20年后,在全球的版图上,还能划出几个经济增长超过10%的国家和地区?

你还没开始准备?

如果你将个人养老完全寄希望于国家政策或是企业行为,恐怕是过于天真的做法。研究数据表明,包括当事人在内的社会并对未老龄化的威胁做出足够的应对措施。

瑞银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尽管认识到了老龄化的重要性,但在决策者对老龄化趋势的重视与其所在企业的实际行动之间还存在差距(见下方调查表)。2007 年3 月,麦肯锡访问了全球3693 名公司决策者(其中37%为首席执行官,其余为C 级决策者或董事),结果表明,虽然受访者中有71%认为发达国家老龄化在未来几年将对全球商业产生非常重要或重要影响,有54%认为老龄化将对其公司盈利能力产生直接影响,但只有30%的受访者采取积极行动应对。

有人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既然养老金是社会性的问题,就应该交由社会来解决,个人无需为此过分操心。刚刚遭遇的全球次贷危机似乎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全世界的金融机构似乎都受到了影响,但最惨不过贝尔斯登,百年老牌毁于一旦,那些在去年此时还在媒体上夸夸其谈的分析师、投资银行家们,今天即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尽管行业协会在敦促华尔街接收这些员工,但大环境注定了他们中的一部分很难再就业。即使这是小概率事件,但你愿意成为其中的牺牲者么?

现在又回到了我们开篇时的那个问题:20年之后,你将如何度过自己的退休生活?

个人如何缴纳养老保险范文第4篇

经济增速由高速下降为中高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作为我国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的财政,也面临着新常态。十八届三中全会赋予财政新的定位,即财政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财政在国家治理中地位的提升,是财政新常态的集中体现。收入方面,实行结构性减税,重视规范非税收入,减少收费项目,包括“营改增”改革、非税收改革、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支出方面,首先要求政府“瘦身”,表现在行政经费的减少,其次是社会保障领域支出不断加大,特别是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一系列提高社会保障的部署: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推进综合医院改革等。

1 经济新常态下财政在社会保障中的定位

1.1 财政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缺陷和不足,而财政主要发挥作用的领域就是市场失灵领域,市场不能有效解决的,就需要财政发挥作用。在市场经济下,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成员无法获得必要的生活用品,需要由社会保障来解决,由于社会保障的巨大需求,最终只能来自国民收入,即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同时,社会保障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泛,也没有任何个人和企业可以完全提供,所以,为了保障需求,只能由国家财政参与分配资金,进而由财政在社会保障中发挥主导作用。

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有三个重要的责任主体即政府、企业和个人。而财政发挥着主导作用,代表政府发挥宏观管理职能。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对完善社会保障缺乏积极性;个人仅履行缴费的义务,无法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主导。因此,财政天然在社会保障中发挥主导作用,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其只是发挥主导作用而不是承担全部责任,特别是新常态下,发挥财政在社会保障中的主导地位,把真正该管的管好,该负责的负责好显得尤为重要。

1.2财政是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桥梁和纽带

财政的一个重要基本职能在于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后续经营运转。社保资金的收支是财政分配的重要部分,无论资金的来源和去向如何,整个资金的运行都不能缺少财政,收缴的社会保障费用经过财政预算将其拨付给有关部门,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同时财政还发挥着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如通过建立财政专户,实施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等。这都体现了财政在社会保障资金运转运行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1.3财政是社会保障事业的经济支撑

社会保障制度的高效运行离不开财政经常性预算的财力支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享有财政的补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未成年人等医疗保险所需个人缴费的部分也由政府财政补贴;国企和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前的视同缴费的部分也由财政支付。其次是中央财政拨款设立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2007年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总支出5447.1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10.94%,2012年财政社会保障总支出12541.79亿元,到2015年财政社会保障总支出19001亿元,不断增长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表明财政对社会保障的财力支持。

2 经济新常态下财政在社会保障中的职责

2.1 财政政策支持责任

财政政策的支持责任体现在财税政策对社会保障费用的减免、优惠和补贴责任,包括社保缴费的税前扣除、对吸纳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等。财政应在政策上对社会保障提供优惠。

2.2财政资金支持责任

财政资金支持责任体现在政府通过财政预算的形式对社会保障一定比例费用的支付责任,财政资金的支持责任是财政对社会保障承担职责的核心表现。政府作为社会保障的主体,应当积极承担社会保障的资金保障责任,具体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中承担的职责各不相同:

2.2.1 财政的社会保险责任

社会保险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坚持政府、企业、个人三方负担原则,以参保者缴费为前提,强调权责对等,体现出社会成员之间的责任共担和相互接济。由于社会保险基金是一种公共基金,理应实现集中管理,从而稀释风险,增强基金应对风险的能力。基金集中管理的最高形式就是国家管理。财政在此项目中承担资金补充和兜底的职责,并保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费用支付和相关工作人员待遇的发放。

2.2.2 财政的社会救助责任

社会救助是政府对遭受灾害以及因各种原因导致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物?|帮助、保障其基本生存的制度性安排。灾害救助方面,依据其受灾范围和程度差别,分别由个人、单位和政府实施不同的救助方式。对于涉及范围广或者危害程度大的自然灾害,超出一般单位和组织分担化解损失的能力,只能由政府负责筹集资金来实施社会救助。贫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无法通过收费的方式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而社会慈善和私人募捐只能作为补充性手段。解决贫困问题的责任最终落在了财政上,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保障,是财政责任的最后底线,财政为社会救助提供资金支持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2.3 财政的社会福利责任

社会福利制度是政府为实现自身执政目标,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而实施的政策,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责任,因此社会福利费用主要应由财政来拨付。财政对社会福利的责任主要是为社会福利的有效实施配置相应的人、财、物资源,为具体实施社会福利业务的社会机构提供资源保障。社会福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更多发挥着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政府要根据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分配资金,财政根据自身的财力相机抉择,适度调整资金支持,高效率地实现社会目标。

2.2.4 财政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中的职责

我国2000年建立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用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费用支付的补充、调剂,发挥着化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转轨成本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高峰的重要职责,对维系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乃至社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截至2015年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中财政性净拨入累计达7259.0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拨款2698.36亿元,国有股减转持资金和股份净额2549.61亿元,彩票公益金2017.85亿元,用于四川地震灾区工伤保险金补助财政调回6.80亿元。财政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增长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随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的扩大,其对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作用也将日益重要,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压舱石”,财政也将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中承担更为关键的职责。

2.2.5 财政在承担制度转制成本中的职责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后,建立起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以1997年为分界线,将职工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三类,1997年前已经退休的老人没有积累,1997年前参加工作但未退休的中人积累严重不足,这是由制度转轨导致的,理应由财政担负起制度转轨成本和充实个人账户的责任。新人如果按照统账结合的制度设计,个人账户是有相应积累的,但由于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巨大,政府将新人个人账户的资金挪用以应对当前的支付危机,使得新人账户出现空账问题,这部分资金的偿还也需要财政履行应尽的职责。

解决转制成本的措施有:第一大类是依靠养老金体系内的增收节支来消化养老金转制成本。其中包括提高缴费率、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退休年龄等;第二大类是养老保险体系外的筹资方式,其中包括划拨部分国有资产或进行国有资产分割、发行特种政府债券进行债券融资等。体系内与体系外措施同时实施,才能真正解决转制成本的问题,财政无疑应当担负起重要的职责。

3 经济新常态下财政充分履行职责的保障措施

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对财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发挥财政对社会保障的基础性支撑作用,需要财税制度进一步调整改革。

3.1完善?政参与社会保障的顶层设计

将财政参与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纳入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总体设计中,科学定位社会保障体系及其功能。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角度看待财政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厘清社会保障发展的方向与路径,这方面还需要加强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政策支持机制以及财政对社会保障基金筹资的支持机制。

3.2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需求呈现出刚性上涨趋势,但受限于经济发展程度,政府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不能覆盖到全体国民,仍有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于社会保障制度之外,没有共享到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相比OECD国家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要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待遇水平,需要财政增加资金投入,提高国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发挥财政的社会保障资金支持责任,

3.3提高财政在社会保障中的支出比例

在OECD等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中,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而我国由于长期财政体制不完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只有10%。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应该逐步将这一比重提高到20%左右,实现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例与国民的刚性社会保障需求相协调。

3.4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责任分担机制

厘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责任边界,改革目前的财政分权制度,加快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社会保障经费投入不仅反映了政府和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还反映了政府之间事权和财权关系,从当前的财政制度来看,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划分不合理。加快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划分,完善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机制,适度加强中央的事权,真正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3.5加大监管力度,保证社会保障资金安全

个人如何缴纳养老保险范文第5篇

30%。

我们懂的,在收入与债务的问题上,“就是开不了口让他知道”。为了减少痛苦,我们特意为你准备了“谈钱”指南,教你在感情的每个阶段如何跟他好好算账。

约会期――买单识人

《财务裸奔》作者之一玛丽莎・泰克建议,可以在约会时观察他对账单的态度。“经济稳定的人会查看收据,钱包告急的家伙却往往抛出信用卡,一刷了之。”

亮出家底

专家指出,当你和他决定在一起时,应该开启分享模式,包括交换彼此的收入与债务状况(有调查显示。44%的情侣在约会6个月内开始财务对话)。心理治疗专家、《生活提示卡》作者克瑞斯蒂娜・斯特诺斯称:“约会是为了考察你们是否志趣相投,包括经济能力与消费观是否一致。”

借还是不借?

约会几个月后,如果他找你借几百块钱,你该怎么做?相信直觉。与丈夫斯科特合著《五大金钱人格》的贝瑟尼・帕尔默表示,如果你打算慷慨解囊,务必搞定细节问题:怎么还,什么时候还(假如交往才两周,男友就打你钱包的主意,用帕尔默的话说,你“能跑多快跑多快”)。

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假期到了,你不想给对方留下铁公鸡的印象,可是看着300美元的圣诞礼物,实在囊中羞涩。不妨勇敢说出你的预算紧张,与男友制定消费上限。泰克建议:“寻找一个双方都能满足的方法。”

同居期――快乐地分享账单

一些情侣的做法是把生活开支分成你、我、我们三份;另一些则更愿意将AA制进行到底,或者按收入比例分担。最重要的是什么?在搬进爱情新窝之前,研究出一套经济方案。

花钱也要约法三章

同居意味着分享空间。然而是否代表对彼此的大笔开销拥有发言权?斯特诺斯介绍:“相互尊重的情H会确立一个支出标准。一旦超标,首先通通气。”如果男友阻拦你买买买,问问他为什么感觉不爽。

房子我代言

泰克称:“婚前与对方共同买房,是一件很复杂的事。你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分担责任,在房产证上写下两人的名字。此外,你们还应该找律师起草具体的文件,说明如果分手,双方如何承担费用,例如谁还贷,谁缴纳财产税,卖房费用谁出。在房产的问题上,没有浪漫可言。

结婚后――心在一起,哪怕账户分开

调查发现,三分之二的夫妻拥有联名支票账户,不过专家表示,这并非婚后标配。不管你们是独立账户还是联名账户,或者两者兼有,关键在于配偶之间做到百分百的财务透明。每年至少讨论一次财务问题;在面对重大生活改变之时,谈钱也是必须环节。

拥有同样的梦想

制定家庭经济目标。你想还清信用卡,他却希望存钱旅行?相互妥协。斯特诺斯推荐,各自写下前5项目标,交换意见,然后协商一份兼顾双方的清单。

借钱有度

某一天,亲戚或朋友开口借钱,你会给吗?斯特诺斯称,关键是两人好商量。如果同意,“商量一个你们可以接受的金额,确定支付事项,以及是否需要签订还款合同”。

展望未来

幸福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总有一天将面临退休。希望退休后继续拥有幸福?你们需要提早做计划――走上红毯之后就着手。帕尔默表示:“向财务规划师咨询。

然后你们可以一边享受大好年华,一边为退休大计携手努力。”

你有小三吗?

小三的名字叫“金钱”。刚入手一双高跟鞋,你却告诉他“买了好多年了”。这可能是一个信号:你正经历“金钱出轨”,对支出、投资、债务隐瞒或撒谎都属于金钱出轨。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一项调查显示,大约600万美国人有秘密的小金库。其中,女性更有可能隐藏存款账户或信用卡。《金钱隐私》作者杰奎特・M・蒂姆斯解释:“出于焦虑,人们倾向于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撒谎,不过这种焦虑有多种形式:羞愧、内疚、尴尬,想占据一定程度的经济优势,甚至迁怒。”

情侣夫妻之间金钱处理5大误区

错误一:从来不谈

为什么这是错的?一旦热恋期度过,情侣们无可避免地遭遇现实问题,那时他们心中就开始算账了。

最好的解决办法:在金钱问题开始困扰日常生活之前就明确地谈论它,明确各项开支两人如何支付。

错误二:收入不同,但实行AA制

为什么这是错的?因为即使是公平的AA制原则,却越来越难被收入少的一方所承受。

最好的解决办法:在收入有差距的情侣间按照收入的比例来确定承担日常开销的比例。无疑,这才是最公平的原则。

错误三:一个人负责还房贷,另一个人负担日常开销

为什么这是错的?没有从经济上参与两个人的重大投资决定,一定会带来日后的遗憾。

最好的解决办法:如果两个人想共同投资,房子是最好的选择:在一处各自拥有权利的房子里共同生活能带来精神上的平等感受。

错误四:一个人管理两个人的钱

为什么这是错的?因为对金钱的管理会成为一种权利。

最好的解决办法:女性更细心,是更好的管理者,但条件是尊重对方的自由,不加评论,毕竟每个人的价值观多少有些差异。

错误五:一个人负担所有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