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器械供货方案

医疗器械供货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器械供货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器械供货方案

医疗器械供货方案范文第1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整治责任

我局把深入开展医疗器械专项整治工作作为今年医疗器械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为确保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不走过场,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医疗器械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药械化监管科。同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下发了《区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宜伍食药监【2014】15号)文件,明确了整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整治目标、主要任务、整治措施和工作要求,对专项整治的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进行了细化,坚持做到工作有目标、监督有记录、查处有案卷、举报有回音。我局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专项整治推进中遇到的问题。

二、做好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

在市局“五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出台后,我局通过医疗机构监管和药店监管QQ群上通知、公告等形式,及时将专项行动时间、内容及要求告知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要求各单位增强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积极与新闻媒体沟通,通过多种方式报道专项行动工作进展。在专项检查中,执法人员以督促检查和教育培训相结合,注重加强对医疗器械从业人员《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示范、当场指导等形式,提高医疗器械从业人员管理使用水平,要求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建立医疗器械采购、验收、使用、养护、销售、销毁等制度,严格执行并做好记录,从源头上控制医疗器械的质量。通过检查与宣传、检查与服务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的用械质量安全意识和水平,切实保障了群众用械安全有效。

三、突出工作重点,开展集中整治

在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检查工作中,我局克服人员少、力量单薄等问题,坚持与中药饮片、终止妊娠药品、个体诊所药品等专项整治活动相结合,采取自查与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在辖区内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检查。

(一)组织辖区内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按照市局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和我局对专项整治工作的总体安排,要求辖区内的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对器械的购进渠道、验收记录、销售记录、销毁记录、《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上核准的经营范围、执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制度、购进医疗器械索要的合格证明以及从业人员体检等方面进行自查,并要求各器械经营、使用单位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相关法规要求整改到位,确保各自所经营、使用的医疗器械合法、安全、有效。

(二)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对辖区内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自查整改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监督检查。在专项整治过程中,对单位存在的一般性问题进行指导,督促整改到位,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调查处理。截至7月28日,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580人次,出动车210辆次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06家、使用单位120家,责令整改6家,群众投诉举报6件,立案1件,媒体宣传2次,罚没款2万元(还未结案)。

(三)加大案件的查办力度。我局2014年4月23日根据河南省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查函,对本辖区的区南北天城万隆口腔门诊部史军的经营场所进行检查,发现该门诊部购进120支牙科车针无注册证号、无供货单位资质证件和随货同行票据,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工作人员立案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当事人为了逃避处罚,不配合调查,设置重重障碍并诬陷和诽谤执法人员,我局并没有因为各种困难和阻力而放弃调查,进一步加大力度对此案进行查处,目前已对当事人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没收车针120支并罚款2万元。我局以此案件为契机,对辖区口腔诊所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情况要求其单位进行了整改,进一步规范了各医疗机构用械行为。

四、存在问题

(一)购进验收环节。部分医疗机构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普遍在购进医疗器械时不注意查验对方的资质证明,只索要供货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产品注册证和合格证明,未对资质进行详细的审核,导致部分资质证明文件过期或收集不全。

(二)无单独的医疗器械仓库和医疗器械陈列区。部分医疗机构没有医疗器械专用仓库,医疗器械一般都放在药品库房内,且无明显标志。

(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销毁记录不规范。在检查中发现,部分个体诊所都没有建立销毁记录,且建立的记录只写明了销毁的具体数量,其他内容信息记录不全。

(四)医疗器械经营、使用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医疗器械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五、下阶段工作要求

(一)要严格按照《市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抓好阶段性工作的推进,树立问题导向,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对违法行为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切实解决一些影响公众安全的突出问题,达到整治一类产品规范一种行为的目的,切实保障公众用械安全。

医疗器械供货方案范文第2篇

本方案所称“计生药械”是指用于生育调节的药品和妊娠控制的医疗器械,包括避孕、终止妊娠、促排卵等药品,以及宫内节育器、等医疗器械。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肃查处制售假劣计生药械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各单位制度完善,生产、经营、使用行为规范,从而有效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保障计生药械质量安全,维护群众健康权益。

二、整治内容

1、查处无《药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药品、医疗器械批准证明文件擅自生产计生药械的行为;

2、查处无《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擅自经营计生药械的行为;

3、查处药品生产企业受托违法生产生育调节药物行为;

4、开展计生药械产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的专项检查;

5、查处药品经营企业违法销售假冒伪劣生育调节药物的行为,以及未按照GSP经营销售的行为;

6、查处违法经营终止妊娠药品、促排卵等药品的行为;

7、查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经营无产品注册证书、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妊娠控制类医疗器械;

8、查处计生药械经营企业出租《药品经营许可证》或允许他人挂靠经营等违法行为;

9、查处医疗机构、计生技术服务机构使用假冒伪劣计生药械的行为。

三、检查对象

全市计生药械生产、经营企业,全市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医疗机构和性保健品商店。

四、整治时间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从2009年5月上旬开始,至10月底结束。2009年9月-11月,市人口计生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局等7部门将开展专项整治情况督查活动。

五、整治领导组织

按照要求,市局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

*

专项整治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场科,负责报表收集、统计、上报等日常工作

六、监管要求

1、加强对终止妊娠药品的源头管理。按照“药品生产、批发企业不得将终止妊娠药品销售给未获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和个人”的规定,监督药品批发企业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终止妊娠药品购销管理、资质审核制度。

2、加强对药品零售企业销售计划生育药品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药品零售企业不得销售终止妊娠药品”的规定,要求药品零售企业一律不得购进、销售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除外)、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素、卡前列甲酯、天花粉蛋白、芫花萜等终止妊娠药品。药品零售企业购进避孕药品渠道合法、记录齐全、票据齐全,管理规范。

3、加大计生药械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监督医疗机构和计生服务机构合法使用终止妊娠药品;督促开展人工终止妊娠业务的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门建立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到药品的供货渠道合法、使用记录齐全、票据符合规定。特别要加大对药械使用部门计生器械监管,从严查处非法使用未经注册的医疗器械。

4、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性保健品商店监管,查处无证经营避孕药品、终止妊娠药品等药械行为。

5、加大对质量可疑的计生药械抽检工作,确保用药用械安全有效。

七、工作要求

1、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会议培训、集中宣传和执法检查等形式,积极深入地宣传《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安徽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规定》、《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2、突出重点,联合行动。各单位要把专项整治与规范药品市场秩序行动相结合,加大部门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同时要注意与相关部门加强信息互通,涉及需由计生、卫生部门处理的违法线索应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情况,移送处理。对专项检查中发现的制售假劣计划生育药品的案件要按照“五个不放过”的原则,依法严肃查处。

医疗器械供货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Excel VBA;导入;财务软件;供应链;凭证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7. 002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7- 0003- 06

在财务工作中经常与Excel打交道,如果再学习一些VBA知识,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VBA是Office组件(主要是Excel)的内置语言,是应用程序开发语言Visual Basic 的子集,它易于学习掌握,是一种自动化语言,使常用的程序自动化,创建自定义的解决方案,可以将Excel作为开发平台实现应用程序。许多财务软件都有Excel接口,将业务活动、采购活动等输入的信息自动导入,生成总账会计报表,取消输入凭证这一繁琐的过程,替代传统手工操作,实现数据准确、输入迅速快捷。使凭证操作员的录入工作简化,工作重心转移到财务管理的其他方面。

1 基础信息梳理

我院已有物资供应链软件,平时使用该软件管理物资收发存,每月结账后可以从该软件的数据库中导出符合要求的Excel数据。或者使用ADO数据库访问技术链接SQL数据库,取得所需的Excel数据。医院财务软件使用金蝶EAS,会计核算时要求物资数据入库要核算到应付账款——供应商,物资数据领用要能核算到使用科室。通过Excel VBA程序设计自动应用程序,将已有的数据生成符合金蝶EAS系统标准凭证导入要求的数据格式,可以满足会计核算要求。

经统计,我院目前有1.2万条四级明细物料。物料编码规则是四级9位,即第一级1位,第二级1位,第三级3位,第四级4位,相同类型的物料都归类到同一三级物料下。如果给最明细物料(即四级明细物料)添加上财务信息,程序运行时会影响其速度,而三级物料(约1 380条)已经归纳了相同的财务处理信息,因此可使用三级物料来作为程序的基础信息。此外,若同一物料的使用部门不同则核算的会计科目也有所不同。按照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以及《上海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汇编(2010版)》中的“可另收费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目录”中的明细分类和解释,会计科目“医疗业务成本”下设有“一次性医疗器械”,明细内容有:手术器械类、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各类介入器械、医用材料及高分子生物材料、口腔材料、其他。为能准确核算,在三级物料中将增设“手术器械类”等类别。对现有的四级明细物料进行校对,将相同的财务信息归类在同一三级物料下。建立《三级物料表》给物料明细中添加上财务信息,该表中有以下9列:“三级物料代码”、“三级物料名称”、“存货科目代码”、“管理费用科目代码”、“管理费用支出经济分类_编码”,“管理费用支出经济分类_名称”、“医疗业务成本科目”、“医疗业务成本支出经济分类_编码”、“医疗业务成本支出经济分类_名称”。其中“存货科目代码”是物料入库时的借方科目代码,领用时的贷方科目代码;“管理费用科目代码”、“医疗业务成本科目”是物料领用时借方科目代码;“管理费用支出经济分类_编码”、“医疗业务成本支出经济分类_编码”是借方科目辅助账核算项目编码。

此外,如果物资供应链软件中的科室设置与金蝶EAS系统中的核算单元不一致,还需做一个核算单元对应表。

经过梳理后的三级物料格式见表1(节选)。

2 生成物料入库凭证

生成物料入库凭证时涉及3个工作表,分别是“三级物料”、“供应链入库”、“凭证”。将物资供应软件中的入库数据导出后拷贝到“供应链入库”工作表中,物资供应链入库数据要包含“供货单位代码”、“供货单位名称”、“发票号”、“资产代码”、“金额”等数据项。

(1)对物资供应链入库数据中的“供货单位名称”和“发票号”进行排序,为以后同一家供货单位的相同发票号生成在同一张入库凭证内做准备。

Sheets("供应链入库").Range("A1:V"&p).SortKey1:=Range("E2"),Order1:=xlAscending,Key2:=Range("G2"),Order2:=xlAs

cending,Header:=xlGuess,OrderCustom:=1,MatchCase:=False,Or

ientation:=xlTopToBottom,SortMethod:=xlPinYin,DataOption1:=xl

SortNormal,DataOption2:=xlSortNormal

(2)为每条物料添加上存货科目代码,作用在于可以分清该物料入库时核算的库存物资科目。

m = Sheets("三级物料").Range("a65536").End(xlUp).Row’取“三级物料”数据表的记录数

p = Sheets("供应链入库").Range("a65536").End(xlUp).Row’取“供应链入库”数据表的记录数

Sheets("供应链入库").Range("W1").Value="存货科目代码"

For a = 2 To p

zcdm = CStr(Mid(Sheets("供应链入库").Range("P" & a).Value, 1, 5))

For b = 2 To m

sjdm = CStr(Sheets("三级物料").Range("A" & b).Value)

医疗器械供货方案范文第4篇

****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市县食安办的精心指导下,以创建“全国文明城”为抓手,以完善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机制、落实监管责任、提高监管效能为核心,以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为目标,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强化措施,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形势逐年向好,****年没有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创建

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年上半年,我县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为载体,采取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全面规范的工作思路,着力构建食品药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通过企业自律、志愿劝导和部门监管三管齐下,在全县餐饮服务企业开展了文明用餐行动的宣传活动,共计发放“文明用餐”“节约用水”、“严禁吸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等行动的宣传海报1000余份。电子屏宣传标语30余条。

二、扎实开展各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餐饮服务企业:

(一)****年至今开展春秋两季学校食堂及周边、幼儿园食堂专项检查。联合县教体局分别于3月初至3月末,9月初到9月末对全县范围的学校幼儿园食堂及周边进行了各1个月的春秋季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560人次,车辆168余台次,检查学校及幼儿园食堂46家,校园周边餐饮服务企业113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当场责令食堂负责人限期整改,并就检查结果以文件形式进行了通报。

(二)开展中高考、中考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为保障中高考考生饮食安全,进一步提升考生就餐安全环境,我局会同县教体局于6月7日至6月9日(县第一高级中学、县第二高级中学)对考点食堂和周边小餐馆以及考生集中就餐的酒店进行了专项检查。对考点此次检查,共出动检查人员72人次,检查24家餐饮单位。

(三)圆满完成各类重大活动保障。****年,共开展“4.18庙会”、 “****中小学生运动会”、“****年高考考”等多次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每次保障工作均成立了保障组,确定专人进驻现场负责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的相关事宜,对接待单位的食品加工场所进行了认真细致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现场下达监督意见书,并责令立即整改。通过完善的制度和充足的人力投入,保障期间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四)为了进一步推进明厨亮灶工作,提升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按照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文件要求,我局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以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为目标,以创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为核心,鼓励餐饮服务单位积极打造“透明厨房”,实现“阳光操作”。此项工作开展以来我县餐饮服务企业共计有3家以由老式厨房改建为“透明厨房”,现共计有明厨亮灶的餐饮服务企业19家。

(五)开展了针对第三方网络平台提供餐饮服务的监督检查,对“饿了么”“美团”在***县的配送企业未按照《食品安全法》对入网的餐饮服务企业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进行审核,我局执法人员依据《食品安全法》对其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并作出了相应的行政处罚。

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及使用单位:

(一)按照市里《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

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开展了疫苗专项检查。我局执法人员将对县内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家医院、3家农场医院、18家农场卫生服务站、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乡镇卫生院、173个村级接种点进行拉网式检查。重点检查各医疗机构所使用疫苗及其它冷藏药品的来源渠道、供货方资质、到货验收制度落实情况和冷链管理情况。截止目前,我局本共计出动执法人员69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3车次,对县内的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家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乡镇卫生院、13个村级接种点进行检查。未发现违法情况。

(二)按照市里《***市中药材中药饮片流通使用环节专项检

查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开展了中药饮片流通环节专项检查。截至目前我局共计出动执法人员98人次,执法车辆32台次,检查了中药饮片经营企业23家,中药饮片使用单位9家。未发现违法案件。

(三)按照市里文件《关于加强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督检查

的通知》的要求开展了无菌及植入性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及使用单位的专项检查。截止到目前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38 人次,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1家、医疗机构2家。

三、日常监管工作

(一)、主要检查了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药品(包括中药饮片、疫苗)

的质量、购进渠道、索证索票、销售记录、贮存条件等内容。

医疗器械供货方案范文第5篇

公立医院改革成重点,筹资机制发生了变化,随着民营资本的不断介入,民营医疗机构过渡注重短期投资效益的问题凸现。卫生部数据显示,中国医疗服务机构94.8%床位是非营利的,其中私营机构床位只占 6.16%,卫生人员只有12.34%;从医生来看,私营机构只占3.05%。从投资者和企业家角度来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医疗服务需求巨大,医疗健康产业极具潜力。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医疗健康行业投资热度保持上升态势,2011年投资金额更是创下历史新高,投资金额达41.37亿美元,较前三年投资金额总和还多。去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式低迷,但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案例数仍保持增长,达到188起,显示出医疗健康行业对资本的强大吸引力。自2009年国家提出新医改相关政策,医疗服务行业投资潜力显现,民间资本在医疗领域活跃度有所上升。去年,医疗服务领域投资案例18起,已披露投资案例17起,投资金额213.47百万美元,是过去五年投资活跃度最高的年份。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徐志鹏预计,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化,政府投入的加大、医保覆盖人群的增加以及人口城镇化、老龄化,医疗服务市场容量将持续扩大,民间资本将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在推动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的同时获得丰厚回报。

新医改带来新机遇

新医改已经有了充分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深圳市源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向阳认为,医改是很难的事,动不动就说改革进入深水区。他的理解,所谓深水区就是要触动很多人的利益。医疗健康产业的目的是让民众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并且是在收入水平能够承受的情况下,享受到应有的医疗服务。这是医改的目标。现有的医院体制对医生的收入、待遇是非常不公平的,所以一定要改革。将来医院会出现多元化。

IDG资本合伙人章苏阳认为,对于投资人而言,医疗健康领域既有公共产品的特征,也有私人产品的特征。医疗行业需要国家进行一些管制和限制,以保证公平。IDG资本在医疗健康领域投了十七八个项目,有5家已经上市,其中有两家已完全退出,都是被兼并。“我们挺看好这个行业,希望能够与同行和企业家合作。”他说道。

怡德医疗投资管理集团董事长周大为介绍道,40年前台湾医疗服务量的80%是公立医院,私立只有20%,现在台湾医疗服务量76%是非公医院。大陆现在的数据,公立医院占医疗服务量92%,民营只有8%。他认为,这说明该行业的未来将会很光明。

杨向阳认为会出现几个必然变化:医院数量一定会增加,医院性质一定会改变,会多元化,不会都是国有。创业者、投资者可以从变化中发现机会。还有就是收入与投入变化,将这些问题解决好以后,医改才能够成功。现在的问题是牵扯到了利益。他还表示,不管是从投资者还是从创业者角度,都应该对医生给予理解和包容。

怎么才能将医疗卫生做得更好?北京傲锐东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为无上世纪80年代就去了美国,一直在医院工作,刚到美国时的第一个感觉是美国的医疗服务确实非常好,就像五星级宾馆,而且医生都很谦虚,对病人都很尊重。20多年来他经常回国,看到中国的医疗也在多元化,很多投资人都在研究怎样投资医疗资源。

现在是全球性的医疗社会,中国对世界医学做过很多贡献,也有很多医疗资源实际是为全球服务,而美国、欧洲开发药的成本越来越高。何无为相信,中国与国外的交流会越来越多,从医院服务、外包到新药研发,中国对全球医疗行业都会做出更大贡献,这对投资人而言就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医疗产业该如何发展?这是让众多企业感到困惑的问题。医疗行业存在着企业多、小、散、低的特点,同质化竞争制约着医疗行业的发展。未来医疗制造领域及医疗流通领域行业集中度提升,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走差异化道路是最好的选择。

创新与核心技术

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领域都有很多人在创新。另一方面,国内的行业格局还是“小多散”,而跨国企业在一些核心药品领域的中国市场份额,在过去5到10年并没有下降,在某些领域还是上升的。

何为无认为还是奖励机制的问题。“我很理解投资人的心情。他们之所以愿意把钱投入到基金里,是因为基金的回报率比买美国债券的回报率高。如果社会对某一产业的奖励不够,就不会有人去投资。这是人性。”他说道。

为什么美国总有新药出来?美国真正的FDA新药是药厂定价,新药一旦批准以后,对投资人、研发人员、工厂的奖励是巨大的。如果没有这种机制,或者很多药的价格完全由政府控制,就不会有新药出来。他表示,只要有了奖励机制,敢于创新的人就会无穷无尽地冒出来。

章苏阳认为,真正的创新比10年前多了,包括在新药和器械方面已有一些创新,如心脏支架。预期再过5到10年,创新会越来越多。他认为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并不比国外差。

创新是需要奖励的,这种奖励其实就是市场机制。杨向阳说道:“在中国如果做一个创新药出来,需不需要去做大力推广?需不需要利益再分配?还是需要。在创新药做出来之前,可能需要8到10年的时间,期间已经拿到了一期临床的结果,这样能够融到资金,能够上市吗?不能。所以这个链条是不存在的。”他总结出两条:一个是产品市场不支持,另一个是资本市场不支持。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不支持的行业,怎么进行创新?

杨向阳1998年就开始在中国做创新,对创新的体会特别深刻。他认为投资者本身也要反思,应该怎样看待创新,怎样看待医疗投资。要清楚所投的领域是医疗医药领域,是靠市场能力去赢得利润和发展,还是靠核心技术?如果真要投医疗健康领域,首先就要关注核心技术。如果有了核心技术,投资若干年以后,价值就会越来越高,就不会没有明天了。所以一定要关注核心技术。

对于创业者杨向阳也有建议,要明确第一期做到什么地步,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是什么样,这样确定融资策略和方案就会容易很多。

如果不靠创新而是靠市场化能力,就要很会打广告,很会做渠道,这种企业也可以不做医疗健康产业。医疗产业的发展最终一定要回归到拥有核心技术,这样才能够走到头。杨向阳建议PE/VC去看真正的战略投资者和跨国药厂的走向。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与发展未来前景很可以期望的,但是必须客观冷静。别拿创新说事,创新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心态,对投资者也是一样的。

医药行业机会良多

制药行业在过去20多年发展一直很好,每年都有20%左右增长,产品极大丰富,百分之九十多的药物都有了。下一步医药行业的发展动力在哪里?除了拼价格之外,从投资人来看有什么可以帮助行业成长,获得投资收益?

医药行业的投资过去5年确实发生了很多事情,从业人员越来越多,看上去很美好。启明创投合伙人胡旭波问道,医疗行业是不是想象的那么美好,是否真的能够赚很多钱?这两年看到很多基金进来,投资在不断上涨。未来几年会不会有几十亿的退出?

九鼎投资合伙人兼医药基金总裁禹勃认为,这个行业创新的动力足够。未来中国医药板块大的机会在哪里?他预计未来5到10年里,中国会成为全球药品的供货中心,这是基本判断。

胡旭波表示,制药行业在西方是创新驱动,但美国过去10年医药投资的回报几乎是零,投进去多少钱,最后出来多少钱。过去一两年美国很多专门做医疗的基金关门了,或者将企业缩小了。

光大控股医疗健康基金董事总经理陈鹏辉指出,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有利于中国创新药物的根本性因素改变。中国资本市场虽然没有给临床一期、二期这样的企业创造很好的退出通道,但如果到各地园区去看看,不管是苏州还是武汉、天津,政府对初创的创新性制药企业,从资本到政策上的扶持比前几年有很大提高。在中国做药的周期虽然没有缩短,审批还要等很长时间,但是药的成本有所下降。中国消费者对于高价创新药的接受度在慢慢提高。这些是未来推动中国新药创新研发的动力和新增长点。

创新药是未来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热点。陈鹏辉相信中国创新药的企业会走到世界前列。“这也是我们基金投资理念,我们觉得在中国创新药一定是不能忽视的投资领域。”他说道。

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医疗行业有哪些影响?君联资本合伙人、执行董事蔡大庆表示,医疗行业对生物技术有很大需求,生物技术为满足这种需求提供了可能。主要看到几个大的浪潮。第一个是单抗技术,单抗药以及诊断技术是几千亿的市场,横扫了医疗领域,不管是诊断还是药品,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还有一个大浪潮就是人类基因组科学,以及相关的科学所带来各种各样的巨大机会。

“中国很多基金,尤其是美元基金在过去一两年大幅度提高了对医药的配置。我们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合作。”胡旭波表示。

中医药领域也很有发展潜力。博济医疗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延春表示,很多西医对中医抵触,但是中医药博大精深,发展了几千年,有些东西还没完全搞清楚。很多人以前都认为中药是无毒的,中药是非常安全的,没有毒性。这肯定是错的。中药也会有毒性,也会有不良反应。有一味补肾的中药,提取单体做临床实验,出现了很严重的不良事件,被国家药监局叫停。

“中药的不良反应是不是就是洪水猛兽?不是这样。我们做过很多药也是用化学药对照。我们明显地发现,中药如果用的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远远低于西药。这也是客观存在。中药的不良反应要比化学药低。”王延春说道。从疗效来说,很多人觉得中药是安慰剂或者是心理治疗,实际上从临床实验的角度来看,并不是这样的。像传统的脉络宁、银杏制剂,效果更好。从疗效来讲,中医在某些病方面具有优势。他表示,产品的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好的项目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而一些中药项目也非常好。从投资角度希望更多关注中医药。

怎样看待医药领域的投资机会?建银医疗基金投资总监姚元杰表示,医药行业的机会是产业变迁和升级的机会。改革开放后,一大批民营企业进入制药领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产能逐步变为营销。医疗服务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变迁带来的投资机会,制度变迁的机会值得投资者长期关注。

医疗器械创新升级

医疗器械行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学科覆盖面广、产业综合性强及资金密集等特点,中国高端医疗器械逾80%依赖进口,应如何推动高端医疗设备研发?作为健康投资,医疗器械走进了家庭中,家用医疗器械领域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中国没有强势的品牌,怎样依靠国内的资源和人才迎头赶上?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新兴业务资深副总裁刘道志认为,迎头赶上完全有可能。15年前心脏支架在欧洲、美国非常普遍,那时中国还没有实力去开发这种很新的东西,但是现在具备了实力。

同创伟业副总裁陆潇波认为,医疗器械与医药行业相比,目前在国内的比例较低,未来医疗器械的成长空间很大。医疗器械较复杂,产品非常细分,如果只是投某一个产品,很难像心脏支架这种靠单一产品做得很好。医药行业某个单一产品可以撑出一家上市公司,但医疗器械很难以这样做。

很多国内公司在做技术创新,但难度很大,模式创新、渠道创新还是能够立竿见影,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清科创投董事总经理冯苏强指出,企业创新要四个条件:资金、技术、人才、政策。从资金角度看,按照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去年医疗行业投了188家,19亿美元。目前的投资还是中后端投资多一些,早期投资比较少。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数量较多,平均只有几百万收入,企业融资压力比较大,企业发展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

刘道志认为,中国医疗器械特别是高端的医疗器械创新,最大问题是政策,不是没有能力,中国医疗企业能够创造出世界最先进的医疗器械,关键问题就在于政策不鼓励创新。当然,现在已有一定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