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完善管理制度

如何完善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完善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完善管理制度

如何完善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消防安全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全体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但目前众多民办幼儿园仍忽视校园消防安全,针对这些现状,探索解决办法刻不容缓。

幼儿园内消防安全存在的隐患

建园标准参差不齐,部分建筑消防安全条件差 由于需要,社会上兴建了很多民办幼儿园,其中不乏标准未达到者,这些幼儿园地点分布广泛,现状复杂多样,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制度规范,甚至一些民办幼儿园采用砖木结构,耐火等级低,消防设施不健全甚至没有,极易发生火灾事故,有的民办幼儿园被随意设置在居民住宅、简易建筑内,或由其他性质建筑改建的现象严重,造成消防通道不畅、防火间距不足、消防设施欠缺、电气线路陈旧老化、不便管理等现象。

人员密集、疏散困难 幼儿园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学生人数较多,活动室面积少,判断、应变和自救能力差,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极易恐慌、混乱,不易统一疏散,很难在短时间内组织起有效的救援措施,极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

校园内没有相应的安全防范事故预案 缺乏必要的消防器材,加上疏散通道不畅等,处置稍有不当,就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校园内违规用火用电 很多民办幼儿园内管理人员教育层次不高,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而且大多数人员都没有消防意识,随意拉接电线等,给消防安全埋下了极大隐患。

消防安全责任未落实 部分幼儿园负责人自身消防安全意识差,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对火灾事故持侥幸心理;没有建立相关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灭火疏散预案等制度,或者虽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未认真落到实处,或者相关制度理论与自身现状不符,没有可行性,让相关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消防的整改和预防方案

严格规范建园标准及准入政策机制 幼儿园在初建、改建或扩建时,必须严格执行现行的国家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负责,务必达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在选址、建筑材料、防火间距、安全疏散、应急照明等方面的设计都必须符合相应法律法规要求,做到依法通过消防验收或者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在具备法律规定的消防安全条件后,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提高负责人管理能力,强化校园硬件设施 幼儿园负责人应通过培训、考核,具备应有的综合管理能力,熟知相应法律法规,定期接受消防安全知识学习与培训,提高对校园消防安全的重视。

幼儿园定期开展消防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 对幼儿开展消防知识启蒙教育,对教职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使教职工对消防安全真正掌握“一懂三会”,切实全面提高校园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不断更新幼儿园内教学硬件设施 教室、宿舍、食堂等固定资产类设施,要定期检查、维修等,对校园自身而言,从基本设施上为孩子们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桌椅、床铺、教学电器等设备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要求规范等,保证质量从优,并定期维护保养;校园内大型娱乐设施、各类玩具是孩子们喜爱的对象,学校务必要严格按照采购程序,从源头保证物品的高质量、过硬的安全保障,充分考虑到与孩子们的年龄与接受,使用能力相符等因素。

全方位宣传教育,强化逃生能力 每学年组织师生开展疏散逃生演练、消防知识竞赛、消防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园内人员的逃生自救能力,以提高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家园共育”实施消防安全教育

除了在幼儿园内进行消防安全宣传外,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家园”一起加强幼儿消防安全教育。

第一,家长和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不要玩火,不要玩弄电器设备,否则会让自己受到伤害。

第二,教会孩子认识一些消防标志,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安全出口,什么是疏散的方向,哪些地方哪些东西不能玩,哪些东西是危险物品,等等。

第三,教会孩子如何弯腰匍匐前进,如何保护自己。教会孩子怎样拨打119火警电话,怎样报火警。

第四,告诉孩子火灾发生时,哪些地方不能待,身上着火了怎么办。

第五,告诉孩子在无法逃生时应该待在什么地方,如何让消防队员及时找到他们,等等。

第六,家长要起到榜样作用。家长是孩子第一任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因而,平时家长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孩子的表率。

如何完善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摘要 财务管理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大背景下,如何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指标。笔者将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地位和内容出发,分析财务管理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并从财务鞥先预警机制、资金管理机制、财务激励机制以及财务组织机构的设置等方面重点阐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 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 制度建设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体制的概述

1.财务管理体制的地位

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共同构成了企业财务的两大板块,对于企业的运行有着深远的影响。会计的重点在于对企业的利润、资金等进行核算,而财务则是通过一系列手段对企业的筹资、投资等方面做相应的规划。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运行的主线,它是企业发展的导航灯。财务管理一般发生在资金使用之前,借助仪器或者是高素质人才对市场以及内部环境做相应的分析,再决定企业的投资方向和未来的主路线。

2.财务管理体制的内容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生产的需要,财务管理体制的内容不仅包括资金的管理,还涵盖了企业中设备的管理以及为减少企业风险,降低运行成本的风险管理。所以说,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被进一步扩大。以往的企业财务管理一般由审计部门完成,由于增加了新的内容,则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来对企业的资金和设备进行整合和调解,以获得企业的正常运行,而多方面的企业财务管理同时也是适应现代经济体制的市场化需要,适合自然生产和发展的规律。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体制的目标和原则

1.财务管理体制的目标

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而生产的目的是通过产品的出售来获得更多的利益,换句话说,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当然,总目标的实现不是一步到位的,它需要以各个具体的分目标作为基石。而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体制的具体目标则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有很多分类,如建立和完善财务规章制度,编制正确的现金流量表、损益表以及资产负债表,加强企业核算的内容,增强风险意识,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等。可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大同小异,总体可以归纳为开源节流,节约成本等方面。

2.财务管理体制应遵循的原则

原则是企业运行的纲领性文件,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企业的原则反映了企业的风气以及影响力。就目前而言,企业原则的含义被进一步扩大,除了可持续性发展、安全生产等常规性原则之外,根据部门分工的差异性,各部门的原则也有所不同。财务管理体制中应该遵循的原则主要有现金流原则。合理配比原则、货币时间价值原则等。

三、完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措施

1.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降低企业在经营中的风险的关键所在,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通过数据的分析,市场的获取以及为未来的预测,借助先进的数据分析仪器,完全有可能将风险转化为机遇。所以,企业需要集合高技术人才,对本企业的财务做一个系统的统计和分析,针对企业中存在的漏洞,对于企业在经营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相应的预防机制,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做到事前控制;企业在经营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此时需要启动风险机制,将预测的问题和实际问题做相应的比较,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做到事中控制;当风险过后,企业应该引以为戒,并将其作为一种经验,避免再次发生,做到事后控制。

2.健全资金管理机制

资金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命脉,资金运转的有效性是衡量企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增值。所以,现代企业在财务管理体制确立时,首先考虑企业资金的运转,将资金运转放在首要的位置。为此,企业不妨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在取得基础利润的前提下,通过资金管理方案的调整,进一步完善资金使用的约束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3.注重财务激励机制

实践证明,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大力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人们工作的热情,将工作状态调整到最佳,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然而,激励机制的建立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各项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各方面的比较,在公正和公平的前提下对企业重要部门以及骨干精英的绩效做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再以适当的物资奖励作为良好绩效成果的报酬。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人员的工作热情,并且通过合理的分析,为企业精简机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在成本上也有一定的节约。

4.完善财务组织机构

财务组织机构决定了企业财务的运行,而企业财务的运行又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完善企业财务组织机构能够对现代财务管理制度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应该适时调整财务组织机构,在此机构中保留足够的精英,为企业的经营降低风险。机构的设立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如财务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具体的职能等。

小结:在日益竞争的社会大浪潮下,企业既要保持现有的生产力,又需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那么就必须完善财务管理体制。良好的财务管理体制能够帮助企业在建立内部管理控制的同时,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冀琳.浅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党政干部论坛.2010(03).

[2]魏海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决策探索.2011(09).

如何完善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资产;监管体制;问题;措施

一、现在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多头管理,穷于应付各种文山会海

现行各地方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都确立了主管单位,但这并不妨碍其他相关部门的插手,以各种文件的形式直接发到企业,要求开这会统计申报那数据,大大分散了企业经营的精力。如果能将任务集中到主管部门,统一由管理部门给企业布置任务,一方面会过滤掉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另一方面主管部门掌握着企业的情况,有些数据可以直接统计,减轻企业应付的压力。以上海为例,文化领域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领导小组由市委宣传部和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单位组成,这些部门必定经常“关照”文化企业,如能将相关的“关照”集中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由该办公室统一安排,将会大大减轻文化企业的压力。

2、各地的监管力度不一,未形成统一的监管制度和法规

各地对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力度在不断的加强,但还未能形成有力的监管,包括对企业管理者的监督,对企业经营的监控,对企业资产的管理,以及相关重大事项的管理,给予了企业过大的经营自,要靠企业自主申报重大事项,未能从制度上和法规上达到控制和管理,容易造成事后才追究责任的结果。既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创新,又要保证党管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进行政策引导、法律规范、行政调控,通过奖金鼓励和技术支持,结合行业自律,达到全方面的控制。

3、无明确的出资人机构,国有资产的代表缺位

自从开始提出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就已经有相关的研究提出出资人机构的问题,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些地方也纷纷设立了相关的机构,如广州市政府发文明确授权市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对市属国有文化企业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但还是存在有些国有文化企业出资人不明确的情况,造成监管不力,经营投资等的随意,容易造成国有文化资产的流失。

4、产权关系不明析,容易造成越位管理

需要明确划分两种关系,一是政府公共文化管理职权和出资人机构职权的关系,公共文化管理机构应该认为是一种服务性的机构,是为各类文化企业服务的,提供公共管理的,对各文化企业并不具备管理的职能,不能越位对文化企业进行“指导”,而出资人机构则是代表政府对文化企业的经营进行监督,负担的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责任,可以直接对国有文化企业的重大事项进行审批和监督。二是明确区分国有文化资产出资人所有权和企业法人所有权之间的关系。出资人负责企业投融资、资产重组、产权转让、经营者选聘等,形成的是国家股;企业法人通过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运营机构,运作企业经营获取营利,形成的是企业法人股。

5、缺乏多层次的投融资服务平台

文化产业是一个投入大,回收不及时,且风险较大的产业,很多项目需要通过融资解决,习惯性都通过银行贷款方式,但银行贷款受财政调控影响比较严重,如2011年收紧银根时,即使国务院明文要求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银行贷款难度增加,另一方面贷款利率上调至少10%,融资形成难题,也增加了财务风险。这种单一的融资方式严重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6、缺乏混合型管理人才

文化产业积聚的大多是文化人,文化人精通管理的却比较少,而人才市场上懂管理的却是学经济、数学较多,对文化懂的又比较少,严重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文化的混合型人才,需要国家在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考虑建立文化管理后备人才培训基地。

7、用人机制死板,容易形成经营风险

现在文化企业的经营者多为政府机关委派,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容易使文化企业变成公务员的养老之所,退休前拿奖金及退休金的好去处,如在企业经营失败,又回到公务员系统逃避责任。如此,既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还无法壮大文化产业,形成了腐败分子的避风港。如能将文化企业经营者通过市场招聘,入职签订“军令状”,在强大的压力下,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加强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建设的举措

1、明确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组织的职责定位

2003年《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企业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评估监管、清产核资、资产统计、综合评价等基础管理工作。如广东省,这个职责一直由广东省财政厅承担,但广东省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简称文资办)成立后,也承担了一部分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监督管理的职能。这样的管理机制造成了一定的职能重复与不清,同时缺乏具体的管理办法,也为两个管理机构带来困惑,更让企业在发生重大事项过程中无法准确判断该如何上报。因此本文认为必须明确划分权限,规范监管范围,定位清晰,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授予企业自。

2、明确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的具体职责

虽然未出台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法,但参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已对文化企业监督管理的内容进行了框架性规定,各省可在规定职责框架下,制定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的具体管理制度和办法,以进一步明确监督管理的具体内容和程序。

3、尽快完善法规建设

法规是行为准则,有了相关的法规,企业的经营才会受到规范,行业自律、经营者自觉还需要以法规来维持。需要尽快拟定的有独立董事、监事委派制度,国有文化资产经营预算与决算体系,企业负责人考核与奖惩制度,国有文化企业营运导向纲要等。

如何完善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一、网络借贷平台在我国兴起的原因

网络借贷平台,又称为p2p借贷平台,是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要约、承诺,建立借款合同关系以及履行借款合同的第三方平台。这种模式起源于英国,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兴起。据网贷之家统计,2013年,整个网贷行业的网贷平台己超过800家,成交规模达1058亿元,是2012年的5倍,更是2011年的20倍,贷款存量达268亿元,出借人数大于20万人。网络借贷平台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我国民间借货的传统

民间借贷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的信用形式,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经济越来越活跃,社会的金融需求不断增加,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暂时的资金周转困难。但借款人出于好面子、害怕被拒绝等种种原因,往往不愿意向熟人借钱,在网络借贷平台上借钱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网络借贷平台上借贷双方可能相隔千里,素未蒙面。这就很好的避免了向熟人借钱羞于启齿的情形。

(二)大量的闲散资金和投资渠道不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手中的闲散资金越来越多,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形成了大量的资金供给方。但是,对于金融市场,我国一直保持了谨慎开放的态度。再加上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投资渠道减少,客观上推动了民间借贷的发展。目前,投资渠道依然受到限制,回报较高的房地产也受到抑制。因此,利率普遍偏高的网络借贷就吸引了大量社会闲散资金注入。

(三)网络借货能够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为创业者提供资金

一方面,出于风险和金融安全的考虑,银行一般都愿意给大型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合作,因为这些单位自身实力强,管理规范,且有健全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贷款给这些单位,银行呆账坏账的风险大大减少。相反,小规模企业信用能力低,银行均不愿意贷款给小规模企业,导致小规模的企业融资困难,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但网络借贷对于借款的条件远远没有银行严格,小规模企业可以此种方式融资。另一方面,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提倡学生自主创业并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但是力度还不大。此外,很多人虽有创业的梦想但缺乏资金,这些人的远远无法成为银行的服务对象。创业需要资金作为的基础和支撑,导致资金需求方数量剧增。

二、建立网络借贷平台市场准入制度的必要性

市场准入制度是指国家规制市场主体和交易对象进入市场的相关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具有门槛的意义,目的在于保证市场主体具有从事市场活动的基本能力要求,以保障交易相对人和利益相关者的交易安全和利益。我国对网络借贷平台设立市场准入制度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一)网络借货平台存在的法律问题

1.法律主体的合法性问题

网络借贷平台进入市场几乎没有任何限制,且大多数网络借贷平台根本没有在工商局进行注册登记。且在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借贷平台己经突破了传统的业务,己经从原来的单纯的中介转变为从事投资咨询、甚至金融信贷业务的公司,其经营主体的合法性无法得到确认。

2.放贷方的资金安全问题

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真正属于陌生人社会,借贷双方可能相隔甚远,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难以判断,对借款的用途的真实性也难以核实。因此,容易产生欺诈和欠款不还的违约纠纷,如果借款人恶意拖欠,最终贷款人将遭受损失。

3.容易滋生各类经济金融犯罪

首先,借贷双方的身份信息、交易信息容易泄露,从而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其次,有些网络借贷平台是以贷款公司、融资公司等名义对外发放贷款。但只有经国家批准的金融机构才能从事融资等金融业务,擅自从事金融活动扰乱金融管理秩序,属于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行为。再次,网络借贷极易成为犯罪分子洗钱的新工具。网络借贷比较分散且借款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完全取决于双方的意思自治。犯罪分子完全可以将大额的赃款被分割成若干小额资金赃款分批分次地贷给平台上的借款人,这样,贷出后收回摇身一变,转变为合法财产。

(二)设立市场准入制度可以对网络借货平台进行一定的监管

市场准入制度是国家对市场基本的、初始的干预,是政府管理市场、干预经济的制度安排,是国家意志干预市场的表现,是国家管理经济职能的组成部分。

目前,网络借贷行业门槛太低,而且还有法律、政策上的模糊性,导致整个网络借贷平台行业角龙混杂,参差不齐。通过立法规定网络借贷平台市场主体资格的条件及取得程序,实现国家对网络借贷市场主体资格的确立、审核和确认,从而提高网络借贷平台进入市场的门槛。在其进入市场时,严格把关,让正规健康发展的平台将逐渐脱颖而出,违规操作,浑水摸鱼的企业也将在监管之后被淘汰。

同时,建立网络借贷平台的市场准入,能够让国家及政府及时掌握网络借贷平台的基本情况,以便为国家对网络借贷平台实施有效的监管,为获取相关统计数据、控制税源、采取调控措施提供便利,为防止利用网络借贷平台实施金融犯罪和防范金融风险奠定基础。

三、网络借贷平台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

目前,我国没有针对网络借贷平台专门的市场准入法律,对于网络借贷平台的市场准入,仅仅适用《公司法》等法律中的一般规定。但法律对于网络借贷平台的合法地位和性质没有规定,导致了法律中的一般规定也没有在网络借贷平台中使用。而且,网络借贷平台属于新生事物,有其独自的特点,在市场准入方面,应当有针对性的规定。

(一)网络借货平台市场准入的形式

首先,应当将网络借贷平台纳入法律监管的范围,明确其是否属于金融机构的性质和合法地位,改变其处于法律的边缘地带的局面。其次,要建立网络借贷平台的行政审批制度,对从事网络借贷业务的企业依法进行审查和审批,通过事前控制主体进入市场交易的资格和机会,确保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者具有必要的经营能力和业务素质。最后,要建立网络借贷平台登记制度,确立网络借贷平台进入市场的组织形式,即是以个体经营、合伙企业、公司的哪种方式进入市场,还是无论哪种形式都可以?对于经行政审批的网络借贷平台发放营业执照,并通过公示,提供查询服务等,以便于公众了解和掌握情况,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二)网络借货平台市场准入的条件

市场准入条件是指市场主体进入市场必须要具备的条件。就网络借贷平台而言,应当设置其进入市场时应当具备的条件。除了《公司法》规定的一般条件,如:符合法律规定的名称、章程、协议,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符合法定要求的注册资本等之外,还应当设置其进入市场的特别条件,包括风险控制制度、保证金制度、信息纰漏制度等防范资金风险。此外,还有必要的技术方案和手段,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和资金转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网络借贷平台的注册资本,应当适当规定较高,并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经营范围设置不同数额的注册资本。网络借贷平台高管的任职资格应当比公司法中要求的要高,确保其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和道德素质。通过设置网络借贷平台市场准入的条件,将实力不足的小平台淘汰出市场,留下实力雄厚的,有控制风险能力的平台参与市场竞争。

(三)网络借货平台市场准入的程序

一般来说,市场主体的准入程序主要分为筹建和开业两个阶段。筹建阶段包括申请、批准和筹建三个步骤。申请筹建网络借贷平台,应当规定提交申请书、章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注册资本、业务范围、主要负责人名单及简历等文件便于主管部门审查和批准。主管部门收到申请之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进行实质性审查,作出是否同意设立的答复。主管部门批准设立之后,应当向网络借贷平台颁发批准文件。申请筹建者收到文件之后,便可以开始实施机构筹建工作。

网络借贷平台筹建工作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开业阶段。筹建工作完成后,应当向主管部门提出开业申请,主管部门主要审核一以下文件和资料来判断网络借贷平台是否符合开业的要求:筹建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权威机构作出的安全性评估报告、营业场所安全设施等。主管部门批准开业的,向网络借贷平台颁发营业牌照,并予以公告。网络借贷平台收到营业牌照之后应当在法定的期限内在工商登记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这些手续办理完毕之后,方可进行营业。

(四)网络借货平台市场准入的范围

如何完善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发展战略;高校财务;制度安排

高校财务制度安排需要依据高校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校财务制度是高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规范高校财务行为管理、如何为高校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是高校财务制度安排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高校财务制度安排的最终目的是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高校事业平稳发展。

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涵义及特征

(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涵义

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不断推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关注度也大大地提高。财务管理制度与其他制度一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财务管理制度的广义部分和狭义部分相应地被归为宏观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微观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广义上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是指国家层面上的财经法律、法规、制度等。而狭义上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是指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它标志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高校财务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讲,广义上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法、审计法、税法、经济合同法、票据管理法、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经法规、通知文件等,这些财务管理制度都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不同的作用。狭义上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内部审计、内部预算管理、费用收支管理、学费收缴管理、高校资金运转管理等。广义上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狭义上的财务管理制度共同维护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发展。

(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

在高度集权管理体制的实行之下,高等学校逐渐形成了统一化、标准化的基本特点。过去的计划体制导致政府的行政权力泛滥使用化、高等教育管理的滋生、高校教育成本扩大化、检查评估腐败化、资金调剂困难化。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粗放特征导致内部管理混乱化。另外形式重于实质特征,给以后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留下了隐患。

二、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责、权、利不统一

责、权、利不统一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中,也存在于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实施中。当责、权、利脱节,就会出现问题、造成损失,此时各部门却相互推卸责任,很多能够认定责任的事故都无法得到处理,刘伟认为:在社会制度变迁之中,责。权、利三者失去平衡,既没有效率也没有秩序,这是一个很大的漏洞。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由于经济责任弱化而无法顺利实施。

(二)绩效拨款的力度不够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高等教育经费的使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把产出拨款机制引进高等教育资源当中是财政拨款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产出拨款机制的引入是为了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避免教育资源的破坏。当前,绩效拨款模式很少被我国政府使用。

(三)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缺乏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

当前高校的预算管理仅仅限于年度预算,根本没有与高校发展战略相对应的长期预算,年度预算的内容无法保证高校业务活动和资金运转活动的有效统一,也无法保证高校财务管理的计划实施。这就说明高校的预算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缺少绩效考评机制。

(四)高校资产使用与所得收入的分配不均衡

资产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主要组成要素,没有资产,就无法带来收益。高校资产使用与所得收入的分配不均衡,会严重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内部普遍利用手中资产进行个人收益活动,例如利用学生宿舍、实验室等设施进行外部开放,以此来获取租金。这种行为在资产有限的情况下,会造成部分资源浪费、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等。

三、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安排

在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当中,政府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具有很大的作用。高校教学财政拨款涉及政府和高校的双重责任权利关系,所以在确立高教财政拨款制度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出高教财政拨款的效益。另外,财政拨款的决策机构要执行国家政府的意志,保护高等学校的办学独立性。在对高校经费管理办法的改革中,要对在校学生定额拨款,另外在收费标准的审查批准上,要给予高校一定的定价独立权。在对学费收取的管理上,应取消“非税收入”的管理制度,应改革高等院校经费的拨付办法,降低财务风险。此外,还要完善财务环境,建立起正常的制度治理机制,创造制度环境是制度治理的关键。

结语

随着教育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现代大学制度逐渐成为高校管理者们关注的焦点。如何使高等大学独立运作和自我监管体制日益成熟是我国大学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完善高校财务制度、降低财务风险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相信随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更多的学生进入世界一流大学不再是空想。

参考文献:

[1]叶青松,赵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及整体改进研究[J].会计之友,2013,9:104-107.

[2]李国俊,廖宏伟.基于高校发展战略的高校财务制度安排[J].中国高教研究,2009,5: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