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资料与方法
1.1环境和工具管理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废物管理经费的投入,增设专用通道和暂存间,规范医疗废物的收集与转运,要求两人以上的专职人员严格按照工作步骤,按规定的流程、线路、时间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和转运;设置专用密闭车由上到下每日到各科室收集转运医疗废物,收集前检查包装或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杜绝垃圾在运送过程中发生抛撒、渗漏;专职人员必须严格从收集箱拎起医疗废物直接到专用车或暂存间暂存,不得带往其他科室及其他清洁区域,更不能通过其他通道或者电梯进行转运,同时对暂存间的医疗废物要做到日产日清,保证本院医疗环境的安全,避免交叉感染或院内感染的出现。专职人员在每日结束转运工作后,需对密闭车、专用通道、暂存间等进行彻底消毒并详细记录。
1.2分类管理和标识管理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分类起着关键的作用[5]。目前许多医院医疗废物中混有相当数量的可回收的非医疗废物,据报道焚烧的医疗废物中非感染性医疗废物占的比例平均为37.8%[6],不但增加了医疗废物的处理费用,而且还污染了环境。本院将医疗工作中的可回收非医疗废物与医疗废物在初始处理时严格分开并统一回收。可回收非医疗废物统一存放在绿色包装袋内,医疗废物中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根据用量大小分别放置在不同规格的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塑料袋中,袋外有醒目的医疗废物警示标志,损伤性废物按医院感染规范要求放置在特制的利器盒内(黄色投放口,设计成只进不出)。同时在每个医疗废物收集桶上方贴上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表和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图,起到时刻警醒的效果,工作人员执行时也能一目了然,确保分类的正确率。
1.3做好交接登记交接是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7],各科室均建立医疗废物登记本,内附详细的医疗废物收集与院内转运登记状况,专职人员在每日到各科室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与转运的过程中,都会对科室医疗废物种类、重量、时间等进行详细的记录,科室相关负责人员核对无误后再签名确认,确保了医疗废物从产生的原始记录到终末回收处置,都有可追溯的记录,杜绝医疗废物回流社会[8]。
1.4定期组织联合稽查(1)每天上午科室护士长检查医疗废物处置分类是否正确,盛装垃圾袋是否标准,并登记检查结果;下午科室专人检查废物回收时袋口是否封扎紧密,标签是否齐全,数量登记是否正确,回收人员着装是否规范,回收路径是否正确,查看生活垃圾是否混有一次性医疗垃圾,并记录检查结果。(2)行政科全面负责对全院医疗废物规范管理中后勤保障及医疗废物转运的监督检查。感染管理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每周随机到各科室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贮存、规范运送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记录检查结果。(3)感染管理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行政科每季对全院医疗废物管理执行情况进行联合督查考核汇总评分,并详细记录。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找出主要问题并及时制订整改措施,做到奖惩分明,促进和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医疗废物管理水平。使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1.5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细节管理模式后医疗废物处理成本为38200元,与实施前46810元比较,处理成本降低了18.39%,节省了医疗废物处理成本的支出。实施细节管理模式前医务人员医疗废物刺伤发生率为20.22%(18/89),实施后为5.62%(5/89),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8,P=0.004)。实施前保洁人员医疗废物刺伤发生率为34.78%(8/23),实施后为8.70%(2/23),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P=0.032)。实施细节管理前后全院医疗废物执行管理效果比较见表1。
3讨论
3.1实施细节管理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结果显示,实施细节管理后,全院医疗废物执行管理效果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在实施细节管理前,医疗废物的管理采用科室护士长或责任人负责制,虽有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和督查,但在整个工作的流程中仍存在缺陷,实施细节管理后,通过各部门沟通协调、履行相应的职责、规范管理体制、改进工作流程,从而使每个细节成为日常工作规范的一部分,实现了医疗废物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院内感染[9-10]。
3.2实施细节管理有利于培养工作人员的节约意识,创建节约型医院国际上视医疗废物为“顶级危险”和“致命杀手”,其处理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11],医疗废物管理不仅是医院管理难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不仅是医疗机构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医疗废物焚烧产生的废气不但会污染环境,影响空气质量,而且也是对能源和资源的极大浪费[12-14]。在联合督查中,笔者发现部分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和非医疗废物的分类混淆不清,成本意识和环保意识较差,因此,本院提供了相应的可回收资源的设备,制作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表和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图,并将目录表和流程图上悬挂于医疗废物垃圾桶上方,起到了时刻警醒的效果,护理人员的参与是做好医疗废物管理源头的关键。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分类和收集大多由护理人员来完成,可回收非医疗废物与医疗废物分类的正确性,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医疗废物的数量[15]。结果表明,实施细节管理后医疗废物处理成本为38200元,与实施前46810元比较,成本降低了18.39%,这对建立节约型医院,培养医务人员节约意识,减少环境污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医院 口腔 医院感染 管理
由于口腔诊疗操作过程中牙科器械与口腔组织接触频繁,污染机会多,更容易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1],因此口腔科感染问题越来越引起口腔医学界和牙病病人重视。为此我院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使口腔科工作达到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现就我们在2007年―2011年的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口腔科的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1 合理布局,配备专职护士,增添必要设备
口腔科有独立的器械清洗室和消毒室,候诊区和诊疗区设有实际屏障,采光通风良好。设置了足够的洗手池,配备了小型快速压力蒸汽灭菌锅、牙科手机养护仪、超声清洗机、封口机,增添了相应数量的手机及口腔器械等。配备专职消毒护士,及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2 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完善了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口腔科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流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操作流程等,进一步修订了《口腔科医院感染质量检查评分标准》,使医务人员有章可循。建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室监控小组随时做好自检,控感科每月检查、监测及不定期抽查、市疾控中心每季度做重点监测。每季度将检查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科室,并与科室奖惩挂钩。要求科室针对存在问题,做好整改,从而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3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及自我防护意识
由于口腔科工作的特殊性,医务人员与患者近距离的接触,器械运转造成的气溶胶,容易使医务人员成为HIV、HBV、HCV感染的高危人群[2]。为此我院利用岗前教育、业务学习、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进行全员培训,定期对医院感染知识进行考试考核,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及自我防护意识,预防和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
4 加强管理,切实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4.1 加强诊室环境管理①每日做好诊室清洁工作,加强通风换气②诊室按标准要求安装紫外线灯,每日2次用紫外线照射③对治疗区的操作台使用后及时进行消毒处理④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清洁消毒。
4.2 落实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医务人员应养成戴手套和勤洗手的习惯,在口腔治疗过程中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及佩戴防护镜,诊治每一位病人后认真洗手。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治疗过程中避免戴着污染手套去拿无菌物品,尽量使用脚控开关调节治疗椅,对于照明灯开关使用一次性覆盖物。
4.3 重视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手机是使用最多,污染最严重的口腔器械,手机表面和机头内部涡轮组件及管道系统在使用后均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病原体污染,具有高度的传播危险性[3],因此,必须严格执行一人一手机,用后的手机严格按《手机消毒灭菌流程》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其余手术治疗器械以及其他各种接触伤口和血液、口腔软组织或骨组织的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其他口腔诊疗以及检查器械,应做到一用一消毒。
4.4 做好监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科室每月做好环境卫生学监测,压力蒸汽灭菌锅要做好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定期对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消毒液进行监测。含氯消毒剂化学监测每日1次,保留监测试纸一个月,监测细菌含量必须
5 切实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及贮存工作。
一次性口腔器械盒内的器械,用后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内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废弃的针头、手术刀片等锐器,用后应置于标准的锐器盒中,密封后运送到医疗垃圾暂存点,统一运至医疗废物处理厂处理。
6 管理成效
通过实施以上管理方法,严格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三年共采样监测24次、166项,其中不合格仅3项,合格率达98.2%,无菌物品合格率达100%。
参考文献
[1] 陆玉娣。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基层医学论坛,2005,9(12):1129-1130。
[2] 卢爱工,李莉莉,刘东玲,李亚华。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90-192
关键词:医院;后勤成本;管理;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F40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医院是以治疗疾病、照护病人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其组织机构分为临床一线和行政后勤两大类。临床主要提供医疗技术和科研工作,行政后勤部门主要服务于临床一线和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作为医院与社会的纽带,后勤是医院这个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后勤的医院经不起消耗,没有后勤的医院没有保障。
一、医院后勤成本的涵义及特点
医院后勤成本是指后勤部门为保障医疗业务的正常运行所消耗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劳务费、卫生材料费、低值易耗品消耗费、燃料和电力费用、折旧费用、管理费用等。医院后勤成本的特点有:
1.从属性:医院后勤部门的工作是以医疗服务和病人作为服务对象,业务从属于医疗服务这个主体职能,其成本消耗也是围绕医疗服务而发生的。2.复杂性:医院后勤部门工作复杂,涉及面广,后勤成本所包含的内容也较多。3.特殊性:由于医院本身就是一个特殊行业,医院的后勤部门与其他许多企业相比,有很大的区别,致使医院后勤成本有其独特的一面。
二、加强医院后勤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一)医院后勤部门是医院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是医院的基础工作部门,它是一切技术工作、服务活动支付保障部门,缺之不可,一所好的医院必然有一个好的后勤保障系统。医院后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医院的目标和任务,为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服务,特别是为临床一线服务。下收下送,上门服务,及时有效地保证各项供应,做好设备维修,水、电、暖通、房物修缮及外环境绿化、污水排放、医疗废物处理、洗衣保洁等各项工作,为医疗工作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其成本消耗必不可少。
(二)医院增收节支的重点应在后勤成本控制。医院要想取得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能够稳步发展壮大,就必须全方位多渠道、合理合法地增加收入,一点一滴地压缩开支。在医院的整体工作中,后勤对开源节流、资产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卫生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提高“物”、“财”资源的使用效益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后勤成本在医院管理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而且这是医院直接与市场经济接轨的部门。医院运营成本的变化大都与这一部门的支出水平有关。后勤部门如能将水电、燃料费用、物资消耗、人工费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将使医院总成本降低不少。因此,医院在有效控制医疗技术成本的同时特别要控制医院管理成本和后勤成本,节支管理的重点应在后勤部门。
三、医院后勤成本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库存物资占用大量资金,造成成本费用增加。医院后勤工作主要是物资供应,因此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等直接反映了服务质量,这是管理的重心之所在。物资是医院正常运作的物质基础,医疗工作的急迫性决定了医院必须建立某些物资的应急储备以备不时之需,还需要对这些储备进行常规检查和补充,保证其质量。并且医院工作所涉及的物资种类非常多。现代医院的收入中,60%-80%需要补偿在医疗工作中所消耗的药品、材料、能源以及各种医疗仪器的购置、维修保养费用,这一些都占用了医院大量的资金,造成流动资金占用量的上升和周转速度的减慢,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二)实物管理不规范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资产管理粗放传统管理方法中,资产管理仅限于财务人员和专业人员对资产信息的基本管理,缺乏对资产的动态以及全员、全过程的管理。所以,实物资产的真实状态、真实价值很难确定。后勤部门的固定资产多为医疗上提供服务,公共财产居多,但这部分资产没有专人管理,也没有落实到个人,容易造成实物的使用寿命缩短,没有充分利用其价值;并且这部分固定资产基本上都没有计提折旧,更没有将费用分摊至科室,容易造成成本核算的不准确和不完整。
四、医院后勤成本改革思路
(一)更新观念,使全体后勤人员充分认识到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后勤全体工作人员应该更新观念,增强经济意识,认识到成本核算是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全体工作人员的重视和支持是成本核算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且成本核算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系统工作,需要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配合。通过加强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的应用机制融入至后勤全体员工头脑之中,将成本管理措施融合到具体的业务过程和管理过程之中,运用成本源流管理的思想,制定具体的成本管理策略,使员工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促进医院走向良性循环、健康持久的发展之路。
(二)加强物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物资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对医院后勤成本对象进行核算是为了进行成本控制,使医院成本最小化,因此,加强医院资产管理尤其是确保流动物资高效、安全的周转,对减少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意义。规范实物管理,加强库房建设,对所有物资进行全程管理,打好成本核算的基础。
我国医院后勤管理发展趋势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医院后勤服务部门向社会开放,成立后勤劳动服务公司,在保证医院需要的前提下为社会提供服务,提高后勤资源的使用效率。这是一种完全与医院脱离的后勤服务体系,类似机构有被服洗涤供应中心、卫生绿化公司等,后勤服务公司作为独立企(事)业法人,在产品开发,服务内容与方式、经营管理方面具有自,在经济方面自负盈亏,自主发展。二是社会办医院,由社会专门力量为医院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它有助于消减医院负担,且能提高后勤工作质量,有的可以采取部分社会化方式进行管理,如食堂供应可把采购、净菜、配餐等工序集中搞社会化大工业生产,而烹调、供应可以分散管理,形成连锁服务。车辆运输、设备维修等也可采取统一管理分散使用,与分单位目标任务负责的双重管理办法来操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医疗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与之相适应,深化医疗机构内部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增强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医院后勤部门应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以病人满意为目标的服务宗旨,加强后勤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各班组的组织领导,做好职工劳动组织的调配,高效优质地为病人和医疗工作提供后勤服务。同时,作为医院节能降耗的重点部门,后勤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进行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减少浪费,降低消耗,不断提升医院经济管理的效率;将后勤部门逐渐社会化,形成企业式的管理,减轻医院的负担,让医院轻装上阵,从根本上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减轻社会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真正体现救死扶伤,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人道精神,造福全人类。
参考文献:
[1]于树彪.最新医院领导管理创新百科全书[M].吉林: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1209-1222.
[2]陈国辉.会计理论研究[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32-36.
[3]张培莉,王俊秋.新编成本会计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