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全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病历档案 管理 重要性{2}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252-01
一、充分认识病历档案管理的作用
随着国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和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病历档案管理也逐渐引起了医院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其管理幅度也从原来的单纯服务型向学术型、经营型和社会服务型转变。
1.病历档案是医院正常运转的工作基础。它记载了每个患者的疾病情况、诊疗方法和效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料,是主诊医师考核的重要依据,也是医院各项业务数据分析统计的最重要最原始资料之一。通过对档案信息的收集、分析、形成及工作质量分析,可以掌握医院的现状,了解医务人员的责任心,设备和医疗技术存在的问题,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评价医疗护理质量、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进而为医院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
2.病历档案是医院科研教学的“教材”{3}。病人的病情存在许多相似和相近的症状,特别是疑难杂症,因而一份内容完整的病历档案,是医生对疾病正确诊断和实施诊疗方案不可或缺的依据,通过病历档案分析,综合分析病情,从而制定完善合理的诊治方案,疗效更加明显,提高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据有关文献报道,70%左右的医学论文是根据病历档案资料完成的,临床医师还可以在众多的病历档案中对某特定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促进临床工作,也可以做一些前瞻性研究。
3.病历档案是法律文书。它是医疗纠纷处理、案件诉讼、伤残评定、保险理赔等事件的法律依据和要件,是各方利益维权的重要文书。在医疗诉讼案件举证倒置的司法解释{4}中,当发生医疗纠纷时医院就意味着要承担医疗举证的法律义务,医疗机构如无正当理由和按规定提供相关资料,导致医疗技术鉴定不能进行的,应当承担责任,这就更说明了病历档案是解决医疗纠纷真实有效的凭证和判定责任的重要依据。
二、多措并举促进病历档案规范化管理
1.加强法律意识。病历档案是一件重要的法律证据,在医疗事故或纠纷举证时,是法院做出支持或否定裁决的关键依据之一。所以医务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加强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提高预防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警觉性和责任感。
2.规范管理病历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归档病案资料,确保其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到分类清楚,组卷合理,装订规范;加强病案质量的在院和终末控制,保证病历书写的效率和效果;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各类资料输入计算机,实现病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把病案管理系统和电子病历对接,把患者的索引查询、病案检索和监控、医疗数据统计等功能实现对接,增加病历档案系统的全息功能。
3.完善病历档案系统平台的软件开发。首先,开发小组要由计算机工程师、病案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同时其开发要遵循国际国内规范的标准,便于日后系统的不断升级和完善,使得它能很好地和医院其他内外相关系统对接。其次,增强该系统的各项统计查询功能,一是赋予各使用方不同的权限,达到浏览和监督的目的;二是利用系统自动分析数据、辨别问题和生成参考意见和建议,以满足医院管理和科研教学的需要。还要提高病历档案信息的检索质量和效率效果,根据不同用途或目的,开发不同的检索模块,通过设置不同的检索关键词或条件,全文检索、模糊检索或全息检索所要查询的内容。
三、结语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要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把各项现代技术成果应用到病历档案管理的信息系统当中,逐步提高医院管理、医疗文书和技术的水平,进而为科研、教学、卫生管理、医疗管理等各个使用者提供宝贵的原始资料。
注释:
{1}浅谈医院病案信息管理.医学论文,2010
{2}陈智华,周永华.论病历档案的重要性及其科学管理.上海档案,2002(4)
{3}浅谈医院病案信息管理.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4}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摘要】目的:为了有效控制和防范手术室的安全隐患,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方法:分析影响手术室安全隐患护理管理因素,寻找系统内潜在的危机,将安全文化与护理管理相结合,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达到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的目的。结果:杜绝了手术意外事件和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3年来无一例医疗事故发生,一般护理差错事故 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均在95%以上。结论:将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室意外事件和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环境及物品的安全。
【关键词】安全文化 ;手术室;护理管理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Security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Room
He Xiao-min Li Jun
【Abstract】Object: Effectiv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security risks in operating room, to ensure the nursing security. Method: To analyze the nursing management which effect the security of operating room, reveal the potential crisis, and take a searies of precaution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ecurity and qualitative of operating nursing. Results: There is rare an operating accident or nursing error during lest 5 years, the incidence of general duty nuring distress is also obviously degrade,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is 95%.Conclusion: The probability of operating accident and nuring error may depress by the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security in the operating nursing management.
【Key Word】Security Clture; Oerating Room; Nursing Managment
近年来,由于患者自主意识的增强,在医疗领域中,患者安全被世界卫生组织(WTO)及欧美国家高度重视,自从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发表了题为《孰能无过:建立一个更加安全的医疗保障系统》(To Err Is Human: 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的报告[1],患者的安全问题已引起医学界、公众、许多国家政府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随着外科高、新、难手术的开展,手术室护理人员所担负的风险系数也越来越高。手术室安全隐患却无处不在,严重影响患者的安全与利益。针对手术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我院将安全文化与护理管理相结合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与利益。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是一所三级医院,开放床位700多张。手术室现有18人,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6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7名,护士4名。学历:本科3名,大专 12名,中专3名。
1.2 方法
1.2.1 分析手术室安全隐患的护理管理因素:黄祖瑚认为[2]引发安全事故的管理系统原因有:医务人员过度疲劳,工作时间延长;工作压力过大;临床医护人力不足;医疗仪器陈旧、落后;医务人员无危机感,对于危险(患者/器械/制度操作)后知后觉;对患者缺乏安全意识,沟通不足,团队合作精神不足。主要有安全教育薄弱,安全管理制度措施不健全,业务技术培训松懈,设备物资管理不完善,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不力等。其中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不认真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及各种查对制度,甚至,是目前医疗事故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医疗安全的最的大威胁[3]。实际工作中,管理监督不力是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4]。
1.2.2 防范措施
1.2.2.1 加强安全文化知识的培训: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与效益、安全行为和安全心理、人的安全素质、安全人格的塑造、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通过学习让大家充分认识到护理人员实施的安全护理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护理人员的安全水平,因而护理人员的安全行为表现出差异性。通过日常的安全教育手段使护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得到保证和提高。
1.2.2.2 加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的学习: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观看《护士行为规范》、《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等音像教材,学习《护士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安全意识,严防护理缺陷的发生。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及卫生行政法律、法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使护理人员懂法、用法、依法,把护理安全与有关法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1.2.2.3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科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手术室常见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流程,品、高频电刀、心电监护仪、C型臂、多功能电钻、各种腔镜、微量泵、电凝、显微镜、超声刀、等离子刀、护理人员自身安全等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常规。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参加学习、操作培训、理论考试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未掌握的知识进入下一轮的培训计划,对新参加工作,理论知识薄弱的个别护理人员,安排护理质量小组的成员实行一对一的辅导,直到掌握为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质量控制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护理管理者和各级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控制更加深入,使管理目标更加明确,也使护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有效的发挥质量控制中的职能作用。
1.2.2.4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知识培训:组织护士长、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的成员学习护理质量的概念、重要性、特点、原则,PDCA循环的概念、特点、步骤等相关知识,制定护理质量管理制度、职责、护理质量标准,使每个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成员认识到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掌握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掌握护理质量管理的实施方法,掌握护理质量管理内容及细则。
1.2.2.5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安全质量控制网络,完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使各级人员职责明确,人人有安全管理意识,注重安全前瞻性管理,定期进行护理风险评估[5],做到事前预防,层层阻断,达到安全管理无死角[6]。成立手术室安全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感染控制管理小组、护理文件质量管理小组、专科质量管理小组、急救物品药品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每个质量管理小组设组长1名,各小组成员由科室护理人员担任,各组负责不同的检查内容,定期检查指导。根据手术室风险的种类,结合科室实际,制定相应的控制手段,作到事事有人管,层层抓落实,人人参与管理,使护理工作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全员参与管理。对高风险仪器设备,设专人负责,有安全操作规程及维修使用保养档案,并进行定期检测、定期维护。
1.2.2.6 加强过程质量管理和反馈:各质量管理小组成员根据护理质量标准、实施方法、内容及细则进行检查,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每周检查一次,质量管理小组成员每日对自己的工作回顾分析,每日对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自查、自评、自我完善。护士长在科室随机抽查监控护理质量,重点监控手术室安全管理、专科护理、查对、交接班、危重病人护理、护理记录、访视落实情况等。利用护理质量分析会全面掌握护理工作动态,每周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开反馈会一次,评议本周的护理质量情况,评议上周的护理质量问题是否解决,提出整改意见。科室每月召开质量管理分析会一次,以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1.2.2.7 建立不良事件自愿上报系统: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护理人员发生差错事故主动上报科室、科室上报护理部,原则上不处罚。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发现错误并从中学习的机制,鼓励护士暴露自己的错误,形成关心安全的良好氛围。
1.2.2.8 弹性排班:根据工作量配置护理人员,同时兼顾护理人员的职称、各层次护理人员比例,以及护理人员个人的特点,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
2 结果
通过营造护理安全文化,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价值取向,提高了手术室人员的安全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及敬业精神。手术室护理工作特殊,护理人员压力大,容易产生疲劳,人体一旦过度疲劳,不仅降低了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还容易出现不安全护理行为,我们通过成立护理管理质量管理小组,应用PDCA循环等手段,相互发现问题,指出对方工作的不足之处,并给予及时的帮助指导,及时纠正了不安全护理行为,从而杜绝差错,保证了护理安全。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发现缺陷、解决安全隐患的能力,又增进了护理人员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尽责的护理团队。降低了手术室意外事件和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5年来无一例医疗事故发生,一般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均在95%以上,圆满完成各项护理指标。提高了科室的护理安全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7]。
3 讨论
医院安全文化的概念是由Singer等于2003年首先提出的[8],它是医院文化的一个分支,同属组织文化的范畴。组织文化是组织内部理念的一种表现,是组织内部人员对人、事物和环境相互关系的一种共同而又根本的理解,这种理解可以使组织内部的每一个员工以一种共同的方式去理解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患者安全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文化建设达成共识。根据美国医学会调查显示:“向更加安全医疗体系转变的最大挑战是改变医院文化,即由医疗差错归咎于个体转变为医疗差错并不单纯地被认为是个人的失败,而是提高系统避免再次造成患者伤害的机会[9]”。手术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环境,随处都可能出现安全隐患,将积极的安全文化与护理管理相结合,才能在风险来临前提早处理,确保“安全的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中,执行“安全的医疗”,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环境及物品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s. Comprehensive Accreditation Manual for Hospitals: The Official Handbook.2002.
[2] 黄祖瑚,医疗安全与患者安全文化.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7(4): 1-3.
[3] 史自强 马永祥 史浩波,医院管理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9.
[4] 毛喜绒,供应室安全隐患的防范.护理学杂志,2008,23(13): 56-57.
[5] 陈燕,重视风险评估 加强安全管理.护理管理杂志,2002,2(4): 9-10.
[6] 黄荔红 李小京 王红,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网络 提高护理风险干预能力.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 67-68.
[7] 易永红 胡腊先 叶天惠,安全文化在儿科监护管理中的应用.现代护理,2006,12(14): 1351-1352.
[8] Singer SJ, Gaba DM, Geppert JJ, et al. The culture of safety: Results of an organization-wide survey in 15 California hospitals. Quality in Health Care, 2003, 12:112-118.
1.1国内护理差错事故的相关概念
医疗(护理)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1]。护理差错:凡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差错、对病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称为差错[2]。护理差错分为一般差错和严重差错。一般差错是指未对病人造成影响,或对病人有轻度影响,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严重差错是指护理人员的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护理缺点(陷):在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是虽然有某一环节的错误,但被发现后得到及时纠正,并未发生在病人身上(如错抄医嘱,但未执行)的现象,称为护理缺点[3]。护理缺点往往是构成护理差错的危险因素,而护理差错又是构成护理事故的危险因素。因此,对护理差错、护理缺陷的有效管理是防范、杜绝护理事故的重要手段。
1.2国外相关概念
国外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概念,但有几个概念与之密切相关。错误(error):是没实施原定正确的计划或采取不正确的措施去达到目标。错误不一定都导致伤害后果[4]。未遂过失(nearmiss):在医疗过程中,的确存在了某些错误或异常事件,由于有意或无意的实时介入,错误的结果并未真正发生于病人身上[4]。临床异常事件(clinicalincident):任何对病人、探视人员或工作人员导致伤害、或有伤害可能的事件,或任何导致设备或财产的功能障碍、损害或丢失的事件,或任何可能导致投诉的事件[4]。
医疗不良事件(medicaladverseevent):是指非有意的伤害或并发症导致病人出院时的失能(disability)、死亡或住院时间延长,它是由医疗卫生处置而非病人的疾病过程所导致的[4]。可以看出,国外所指的未导致病人伤害后果的错误、因医务人员的错误导致的对病人有伤害可能的临床异常事件、未遂过失等则可以称为医疗差错。有伤害后果的错误即为医疗不良事件,也就是我国所定义的医疗或护理事故。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对护理错误及相关内容的管理范围大于我国的护理差错、事故等。这是我们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时应考虑的问题。
2国外差错事故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2.1护理差错事故管理的理论基础
对差错如何进行管理取决于人们对差错原因的认识。英国心理学家Reason[5]提出了两种不同观点,即个人观(person-alapproach)和系统观(systemapproach)。个人观认为错误主要是个人原因引起的,是由于人们的心理失常如遗忘、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积极性、粗心大意、疏忽、轻率等。因此,防范错误的对策就是处罚犯错误的人,如点名批评、教育、罚款、甚至威胁等,以提醒当事人和其他人更加小心,减少个人非正常行为的发生。而系统观认为,是人就会犯错误,即使最好机构内的最优秀的工作人员都有可能犯错误。错误的原因主要在于系统的问题而非人的行为失常。这些因素包括工作环境中错误反复发生的隐患以及引起这些错误的组织程序。当错误发生后,事情的关键不是追究谁犯了这个错误,而是弄清系统出了什么问题以及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防范错误的对策是,从组织机构的角度系统设计防御错误的机制,减少人犯错误的环境和机会[5]。
个人观与系统观在对错误发生的原因与处理方法上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个人观注重惩罚犯错误的人。它有两个主要弊端。其一是将个人的错误与整个系统的问题隔离开来,事实上,很少有错误完全是个人的原因引起的。若不重视对系统问题的分析和改进,即使惩处了错误的当事人,同样的错误可能会再次发生。另一弊端是犯错误的人因害怕受责备或羞辱,便有可能将大量可以隐瞒的错误都隐瞒下来,这样使相关部门或管理者失去了从差错中进行学习的机会。因此,很多高风险行业如民航、核电等在错误管理方面就采取了系统观[6]。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病人安全专家Leap博士[7]提出,发生差错后担心被惩罚是当今医疗机构内病人安全促进的惟一最大障碍。在医疗机构内,很多错误重复发生,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管理的方式存在问题。
2.2国外护理差错事故管理的实践
2.2.1基于错误管理系统观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个人和群体对待安全及安全管理的价值、态度、观念、能力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医疗机构应改变传统的“责备与羞辱”的文化,构建积极的安全文化。积极的安全文化包含四个方面:报告文化(reportingculture)、公平文化(justculture)、弹性文化(flexibleculture)和学习文化(learningculture)。如果一个机构具有积极的安全文化,就会在组织内形成一种氛围,人们都愿意报告异常事件及未遂过失并从错误中进行学习[8]。“针对系统+非惩罚性环境”是医院先进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积极的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灵魂,是安全管理成功与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8]。
2.2.2不良事件或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系统。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已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它包括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外部报告报又包括自愿报告与非自愿报告[9]。自愿报告是目前大力提倡的。病人安全报告的形式有多种,包括网络报告、电话报告、书面报告等。报告者可以报告自己发生的问题,也可以报告所见他人发生的问题。自愿报告系统采取了匿名的形式,对报告人严格保密。所报告的资料不得作为法院官司的证据。有关部门对报告的人给予鼓励甚至奖励。一些地区建立了异常事件自愿报告系统,如:某医院护理事件的报告包括药物不良事件通报系统、针刺伤通报系统、跌倒通报系统、管道滑脱通报系统、不明发热通报系统、给药异常通报系统。报告系统鼓励对涉及到病人安全的各种事件资料的收集,并组织专业人员对所报告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给相关部门及临床提供反馈,必要时提供及时干预,减轻事件后果的严重性。
2.3不良事件或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系统实施后的效果
实施病人安全通报系统的国家或地区,所通报的医疗不良事件数量都有很大增加。如美国某医院在实施这种新的报告制度后,第1年的错误报告率增加了60%。这样使原来一些隐藏在冰山一角下面的错误浮出水面,便于进行分析和改进[9]。美国健康服务组织认证联合委员会(JCAHO)的前哨事件报告项目将易致人死亡的高浓度氯化钾撤出了护士治疗室[9]。澳大利亚病人安全基金会建立的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系统(clinicalincidentreportingsystem),2年内医务人员报告了280起病人跌倒事件。作为对跌倒事件的反应,人们设计了一个跌倒危险性评估表,对每一位65岁以上的病人住院时进行跌倒风险性的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由此,病人在医院因跌倒而致骨折的人数得到了明显降低[10]。
3我国护理差错事故管理现状
3.1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我国护理差错管理方式仍遵循1982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工作制度和医院工作人员职责》的相关规定。主要内容有“各科室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由本人及时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护士长及时组织讨论与总结。差错、事故发生后,按其性质与情节,分别组织全科或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发生差错、事故的单位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时,须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11]对于医疗(护理)事故的报告,以我国2002年9月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三、十四条关于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为主[2]。从有关规定可以看出,护理差错或事故的报告仍为强制性的,至少是非自愿性的。对差错的处理以找出责任人为主,对责任人或科室进行相应的处理。处理方法包括检讨、批评教育、罚款、、降职、停职、甚至吊销执业证书等。不难看出,处理的原则还是找出犯错误的人、弄清其责任的大小并对个人或科室进行批评处罚。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因为害怕受批评处罚、害怕曝光等,只得报告那些不得不报的事件。本质上还属于责备与羞辱的文化状态,且现有的通报系统缺乏对上报资料的分析和利用。
3.2护理质量控制中对护理差错事故管理的有关规定
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中提出了不同等级医院严重护理差错、护理事故发生的次数规定,如三甲医院百张床年严重差错次数不超过0.5次,事故为零[12]。这显然是注重终末管理而非过程管理。不排除为了达到这一标准,科室有意减少上报差错次数的情况。从过程管理的角度来讲,应该是错误暴露得越充分越好,差错报告的次数不代表病人安全的程度。相反,它反映安全文化先进的程度。
4对我国护理差错事故管理方法的改进设想
改革传统文化,重视对系统的改进而非对个人的处罚,建立有效的病人安全事件通报系统是护理差错事故管理改革的方向。
4.1改进安全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安全管理要将重点转移到过程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并实施。不能以差错报告的次数来评价病房安全管理的水平。
4.2改进对差错事故管理的方法
要在医院内创建一种氛围,人人重视病人安全,讨论病人安全,对差错事故的当事人减轻或免于处罚。这就需要医院从最高层领导到各临床人员观点的转变。对于没有引起伤害后果或纠纷的差错,可免除当事人的处罚。如果引起了纠纷或诉讼,需要赔偿或赔礼的,医务人员需承担相应的责任。一律免责或一律追究都是不妥的。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做法,如周立宁[13]介绍了对一起护理差错的原因从整个系统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的方法,但这还处于局部。在一种无惩罚的环境中,人们才愿意暴露更多的问题,从而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关键词 医疗纠纷 预警 干预 时机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处理后果及原因认定存在分歧。数据表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有增高趋势〔1.2〕,严重地影响医院的正常秩序和声誉,也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医疗纠纷造成医护人员伤害的恶性刑事案件给人们敲响警钟[3],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本院3年来医院处理医疗纠纷中,有85.7%在医院最终得到解决,只有14.3%是由卫生行政机构和法院调解或进入司法程序。本文对我院在医疗纠纷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干预介入时机等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
1 预警流程及管理办法
建立医疗纠纷预警机制,制定医疗纠纷的处理预案。医院根据医疗纠纷易发环节、隐患的严重程度、演变成纠纷的可能性,一旦形成医疗纠纷的处理方法等制定相应的对策。预警中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院内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流程(见图1)。
1.1 医院对不良事件的等级进行划分,对报告原则、报告人的责任和义务、流程和奖惩措施作出明文规定。
1.1.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等级划分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丧失。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 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伤病员机体与功能损害。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 虽然发生错误事实,但未给伤病员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Ⅳ级事件(隐患事件)— 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1.1.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 (1)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2) 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1.1.3 奖惩 (1)对于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个人,根据报告的先后顺序、事件是否能促进质量获得重大改进,给予相应的奖励;(2)每个季度以科室为单位评定并颁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质量优秀奖。评定标准:1.主动报告Ⅲ级、Ⅳ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达到3例以上或Ⅰ级、Ⅱ级事件达到1例以上,并且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对流程再造有显著帮助,实现流程再造达到3项以上的科室;2.发生Ⅰ级、Ⅱ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的科室取消评选资格;(3)当事人或科室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未及时上报导致事件进一步发展的;机关、职能部门从其它途径获知的,虽未对患者造成人身损害,但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延长治疗时间或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的,予当事人或科室相应的处理;(4)引发医疗纠纷或已构成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医院综合目标奖惩实施方案》相关条款处罚;(5)对于已经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医疗缺陷,医院将根据情况酌情减免处罚;(6)影响恶劣或损失巨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由院办公会决定处罚措施。
1.2 实施医疗纠纷“零报告”制度
对预计手术或治疗效果不佳;发生院内感染或并发症;病情复杂或突然发生意外变化等;对医生交代病情难以理解;交通事故、故意伤害、灾难(害)事故、打架斗殴或伤者,对医疗行为有抵触不满情绪;自杀倾向及精神异常;对收治入院过程和科室服务存在抱怨;子女众多,对治疗满意度不一致;病人或家属复印病历时提出要全部复印或非正常时间段来复印等情况的伤病员极易产生医疗争议,以上情况可视为易产生医疗纠纷的苗头。规定各科室的值班员在每天下午下班前,将当天本科室的医疗投诉、争议、纠纷苗头和纠纷情况汇总,填写“零报告”登记表,经主任、副主任或护士长签字后,立即交医疗值班室。报告的内容包括患者姓名、身份、ID号、入院日期、简要诊疗经过、患方反映的主要问题和诉求、科室初步处理意见等。
1.3 强化循证医学整合。国家为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疗安全,现已出台一些符合“循证”原则的“路径”或“指南”[7]。但要将其很好地应用于临床,必须依靠良好的学习型组织氛围。组织应努力学习循证医学知识,并将其整合至日常工作中[8~10]。我院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要求各科将本专业的2~3常见病和多发病制定出单病种辅助检查和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临床路径,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保证医疗安全。
1.4 医院每半个月的周会和每半年召开医疗形式分析会,通报医院医疗安全情况,收集典型投诉案例进行分析和点评。通过案例分析和点评,提出存在问题,警示警示医务人员,建立风险意识,规避医疗风险。
2 医疗纠纷的处理机制及干预时机选择
2.1 建立医疗纠纷处理的三级机构
医疗纠纷处理的三级机构:(1)科室设立医疗纠纷监督员,发现医疗纠纷苗头及时作出处理并报告主任和护士长;(2)医院成立医疗纠纷鉴定委员会,由医院科委会成员组成,主要负责判断医疗纠纷的责任,为医疗纠纷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3)设立医院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人员组成除医院人员参与外,有条件的还应邀请具有法律知识人员或聘请的法律顾问参加;具体负责医疗纠纷的接待、调查和处理。
各科室的医疗纠纷监督员、主任和护士长为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现纠纷苗头,立即启动相关预警机制,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协调,力争将可能发生的纠纷消灭在萌芽当中。如科室内部处理有困难,再将投诉上交医院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处理相关责任科室予以配合。而患者直接投诉到医疗纠纷办的案例则由医院直接负责处理。
具体流程如下:预警—科室医疗纠纷监督员—科主任—医院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医院纠纷鉴定委员会—院领导—第三方机构介入—诉讼。
2.2 把握医疗纠纷最佳干预期
处理医疗纠纷贵在“早”,应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一起典型医疗纠纷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分期特点。按照王亚平教授[11]观点,医疗纠纷分为潜伏期(纠纷形成早期)、显露期(纠纷形成中期)和暴发期(纠纷形成期)。越早做工作,阻断成功的把握性就越大。医疗纠纷阻断最佳时机或介入期是潜伏期。在这个时期,阻断工作的目标是:融洽医患关系,消除患者不满和疑虑,从而化解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
2.3 充分发挥科室医疗纠纷监督员和科主任在处理医疗纠纷中的作用。凡发现医疗纠纷苗头,科室医疗纠纷监督员要及时了解情况,第一时间作出处理。科主任和护士长接到报告后要组织认真调查、分析,明确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性质,采取相应对策,将可能出现的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之中。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按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沟通等对策外,并及时向医院相关部门报告。
2.4 医院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接到医疗纠纷报告后立即按预定程序进行处理,组织医疗纠纷鉴定委员会对医疗纠纷的性质、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作出实事求是的判定,并提出处理对策。
2.5 医院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根据医疗纠纷鉴定委员会的意见,与机关和科室密切配合,在公平、公正、合理、合法地维护医患双方权益的原则下,使医疗纠纷得到有效地解决。医患双方和解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最佳选择,在没有第三方主持的情况下,纠纷当事人就争执的问题进行协商并达成协议的纠纷解决方式[12]。医患双方协商后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制作协议书,双方签字。必要时可通过担保等形式,以增强协议的法律效力。
我院对医疗纠纷处理的体会是:(1)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并将其诠释为各级人员共同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4]。(2)将医疗安全为第一,甚至以牺牲生产和效率为代价。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医院及每个科室年初建立全年的安全目标,年初签定安全责任书,明确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跟科室建设挂钩。(3) 公开对待缺陷和问题,当出现缺陷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5]。(4) 建立学习型组织,对待问题的态度应首先着眼于改进系统和流程,而不仅仅对有关责任人单纯的进行处罚。Nolan等[6]
认为,虽然我们难以对导致人犯错误的人本原因加以改进,但可以对系统过程加以改进,减少缺陷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5)良好的团队协作可以有效防止缺陷和医疗纠纷的发生,而良好团队的形成取决于组织成员之间的身份的认同、相互尊重和有效交流。(6)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使安全承诺得以付诸实施。
医院作为处理医疗纠纷的中间或和终末环节,应充分发挥医院自身在处理医疗纠纷中的主导作用。
据统计本院3年来医院处理医疗纠纷中,有85.7%的医疗纠纷是在医院最终得到解决。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处理机制方式灵活、程序简单、省时省力、经济便捷、能充分体现双方意愿的特点,是处理医疗纠纷的主要形式之一。
参考文献
[1] 吕陈刚. 对医院安全卫生管理的思考[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 (19):454-4552.
[2] 鹿均先, 张道义.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防范医疗缺陷[J]. 中华医院故那里杂志, 1998, (14):619.
[3] 潘海玉. 医疗纠纷的产生原因和对策研究[J]. 海南医学, 2009, (1):117-120.
[4] 韩光曙. 医院安全文化与医疗安全[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4, 20(3):129-130.
[5] 郭述真, 杨晋英. 浅谈医疗缺陷的管理[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8, (14):477.
[6] NoLan TW.system changes to improve patient safety.BMJ,2000,320:771-773.
[7] 朱士俊. 临床路径在医疗质量实时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19):594-595.
[8] 屈会起, 张金钟, 邱明才. 如何在我国发展循证医学[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0,(11):325-327.
[9] 屈会起, 张金钟, 邱明才. 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0,(16):330-331.
[10] 徐嘉玲, 周东, 文黎敏, 等. 循证医学在神经内科的应用[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1,(17):41.
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人员因素主要由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物业公司员工素质的原因不能满足工作要求而造成安全隐患。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入和经济意识的增强,各医疗机构引人竞争机制,管理者们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尽量压缩医务人员的编制。由于传统上重医轻护观念的影响,首当其冲的便是护理人员缩减。护士人数远没达到卫生部的编制要求,护士加班过多,超负荷工作,易造成身心疲劳。有研究表明如果护理人员不足将会导致更多的院内感染和其它不良反应,不利于病人的预后。卫生员由物业公司承担,人员文化低,素质差,频繁轮换培训不够,容易发生安全问题。
2.技术因素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室各种先进设备的大量使用,各专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各种腔镜手术开展及多器官联合移植获得成功。手术室护理工作复杂程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如果护士业务知识缺乏或经验不足,医护沟通不够,与医生配合差。比如:不能正确使用和保养仪器设备造成毁损,手术前器械物品准备不足延误手术。新开展的手术或手术中需重新修改手术方案,护士不熟练手术步骤,不熟悉医生习惯,手术配合忙乱,易发生器械清点错误,医生切下的组织标本忘记存放而造成标本丢失。违反操作规程将会导致操作失误或错误而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
3.药物因素病人手术中病情变化快,用药品种多,且要求及时。尤其是体外循环及器官移植手术,病人输液路径多,护士缺乏药品知识,加上不熟悉病人病情,易发生用药错误,造成不安全因素。
4.管理因素由于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量高尖技术用于临床;手术病人年龄放宽,病情重而复杂,更要求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原来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难以适应现代手术室的管理。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医护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比如:术前洗手方法多,不按程序洗手,甚至违反无菌操作规程,可导致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增加,护士培训不到位,不会使用新的仪器设备,工作不到位,缺乏责任心,手术开始前不知仪器设备是否良好使用延误手术。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1.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减轻超负荷工作的压力,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目前现有人力资源情况下,可实行弹性排班制,比如:移植手术难以保证准时手术,实行付班制,随叫随到。调整各种班次,减少护士过度超时工作负荷。建立合理的劳务费分配制度,根据工作质量与超时数,实施每日工作计分制发放劳务费。加强与物业公司的合作,调肯干、能吃苦、有文化的工人到手术室工作。
2.重视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提高科室全体员工素质。由于手术技术不断向更细微、更复杂方向发展,各种新器械层出不穷,以及无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等原因,促使护理人员专科技术向更专业化或一专多能方向发展,护士配合手术的方式已从过去的随意性全面参与型向专科性定人参与型转变,以适应外科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护士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各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才能有效地保证护理安全,预防差错事故。全面抓好护理业务质量,科室专人负责教学管理,制定各级护士培训计划,新难复杂手术参加术前讨论,鼓励护士参与各种学历教育。加强物业公司员工培训,要求公司先进行工人培训,进入手术室后指派组长带班工作一周,护士长定期召开工人会,强调服务态度,接送病人安全管理程序,接电话礼仪等培训,全面提高科室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
3.重新修订护理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分析手术室现存和潜在不安全的护理问题,重新制定护理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比如:制定手术预防差错事故制度,手术病人严格查对至少两次,静脉注射前、手术开始前两次查对,防止输液过多、过快。洗手护士认真清点器械,必须检查器械的完好性。
4.加强医护沟通与合作,营造安全护理文化。手术室是医院中进行多科协作、集中治疗的一个特殊科室。由于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来自于各个科室,且人数众多,各科室各类人员之间的协作就显得至关重要,不但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影响工作人员情绪和团队士气,最终会影响到我们共同的服务对象—手术病人。安全行为是一个机构的社会信仰及对安全的态度所影响的。而这些信仰和态度可约束从业者的思想和行为,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我们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即在日常工作中着力培养和影响对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以促使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强调安全护理既是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是护理道德的基本要求。加强相互间的信息沟通,鼓励医护之间、护士之间的团队协作,调控负责情绪,唤起有意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