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器械灭菌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广西省柳州市卫生监督所,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 医院作为病患与病菌高度集中的场所,也是医源性感染的高发地区,特别是口腔科很多操作器械都与患者唾液和血液直接接触,医源性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为了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要求医院口腔科必须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提高口腔诊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本文就医院口腔科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感染控制对策。
[
关键词 ] 口腔科;感染;原因;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 R7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c)-0191-02
医院感染控制不仅关系到病患健康,同时与医疗质量密切相关。口腔科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科室,其感染控制质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口腔科医疗器械类型多样,周转快,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如果消毒不彻底,极易在病人之间发生交叉污染。其次,直弯机头及涡轮手机等医疗器械结构较为复杂、腔隙较多,普通器械的洗消方法难以达到彻底的消毒灭菌。再次,当涡轮手机设备停止运行时,机头处于负压状态,微生物、血液及唾液等容易进入到机体内部,甚至在机体死角滋生繁殖,当再次运行时,将引发交叉感染。因此,要求口腔科医务人员必须做好各项感染控制工作,以有效杜绝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1口腔科医院感染原因
1.1口腔科环境污染影响
环境污染因素主要有空气污染、设备污染及水污染,其中空气污染主要是在口腔治疗期间,容易形成一定量的气溶胶,或者在牙齿修复或者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粉末,对室内空气造成严重污染,依据某医院口腔科室在2012年共采集了68例空气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进26例分样本合格,合格率仅为38.2%,空气污染严重;设备污染,主要是X光机、牙椅、按钮、手柄、门把手及开关等设备在口腔治疗中成为感染介质。在口腔操作过程中,粉尘、唾液及血液等对医疗设备造成污染;水污染,主要是供水系统受到严重污染,或者医疗器械未能进行有效清洗,口腔科的污水排放前未进行有效消毒。
1.2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到位
某医院口腔科室在2012年对30份消毒医疗器械,30份灭菌医疗器械进行采样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仅12份消毒医疗器械样本,合格率为40%,16份灭菌医疗器械样本合格,合格率为53.3%。口腔科手机头及车针等医疗器械污染率相对较高,特别是涡轮手机在操作时容易被粉末、血液及唾液等物质污染,导致涡轮手机腔隙内存在很多的污染物,且难以进行清理。同时在牙齿打磨后,涡轮手机会产生回吸效应,将粉末、血液及唾液带入到机头内,在口腔治疗时容易引发交叉感染症状[1]。再者,钢丝、车针及牙钻等都由主治医师保管,未能进行规范性的消毒和灭菌,大大提高了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1.3医务人员受到严重感染
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能够与患者直接接触,容易受到患者体内血液及唾液的严重污染。临床研究表明,口腔科室工作人员出现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出2倍,因此要求口腔科医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并做好各项防护措施。通过采集某医院15名口腔科科室工作人员血液样本进行检查发现,其中10例工作人员HBsAb呈阳性(66.7%),7例工作人员HBeAg呈阳性(46.7%),8工作人员例抗-HCV呈阳性(53.3%)。
1.4医疗意外损伤感染
通过对某医院口腔科科室2010年—2012年医疗器械损伤感染事故进行调查发现,2010年共发生8起损伤感染事故,2011年共发生12起损伤感染事故,2012年共发生9起损伤感染事故。主要由于口腔科很多医疗器械都属于尖锐器械,在口腔治疗过程中,若医务人员未能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未能树立良好的防护意识,将发生切割或者针刺等损伤情况,大大提高了医源性感染发生率。
2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对策
2.1完善感染管理制度
为了减少医源性感染症状,要求医院口腔科必须完善感染管理制度。医院应严格按照相关的口腔感染管理规程要求,制定完善的清洁制度、洗手制度、防护制度及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等,确保感染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以使医院口腔科的感染管理行为更加规范化。同时建立一支感染控制小组,明确每个组员的职责,对口腔科各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2.2改善口腔医疗环境
首先,将口腔科室分为三个区域,即诊疗区、清洗消毒区及污染区,定期开窗通风,利用紫外线进行消毒,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其次,口腔医疗前,护理人员必须对治疗方案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术前应准备各种手术物品,避免治疗期间反复取物,对医疗物品或者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手术过程中要求医务人员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及手套,不可直接与物体表面相接触,避免医疗物品受到感染[2]。再次,在口腔治疗过程中,若诊疗物品表面受到污染,应及时用消毒液进行擦拭,且每日应用消毒剂清洁地面。最后,定期对口腔诊疗环境和诊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及时掌握口腔科消毒灭菌效果状况,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确保口腔医疗安全。
2.3规范医务人员行为
首先,要求医院口腔科做好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感染控制及无菌操作等知识教育培训工作,让医务人员能够正确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并树立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掌握口腔科室感染控制知识。其次,在口腔医疗操作时,医务人员可能与患者口腔黏膜、血液及唾液等直接接触,从而引发交叉感染现象,因此要求医务人员在口腔医疗操作期间必须佩戴一次性手套、帽子及口罩。患者体液或者血液可能会喷溅到医务人员眼部,要求医务人员要佩戴防护镜,同时严格遵守术前洗手消毒的要求。若手套严重破损或者手部受到污染,应立即将手套脱出,并用流动水和肥皂水清洗手部。再者,器械消毒室必须与口腔诊疗室分开设立,器械消毒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在对口腔诊疗器械清洁、消毒及灭菌时,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各项防护措施,即佩戴帽子、手套、袖套、口罩、防护镜及防护裙,在清洗消毒结束后及时进行手卫生。
2.4医疗器械消毒及灭菌
口腔科医疗器械数量较多,类型多样,使用频繁,且与患者体液、血液及唾液等直接接触,成为疾病感染的重要介质。因此,要求医院口腔科必须对各种医疗器械进行有效清洁、消毒及灭菌,以阻断感染路径。同时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医疗器械危险性及材质特性,以采取针对性的消毒方法及灭菌方法。首先,与患者黏膜、血液、唾液及伤口直接接触的口腔医疗器械,主要有拔牙器、牙科手机、根管诊疗器、牙周诊疗器、车针及各种手术器械等,在操作前都要消毒灭菌。车针和手机使用后应在空中旋转30s,再拆卸车针和手机,并用酒精对手机表面进行消毒,然后用酶洗剂清洗,再在流动水下进行冲洗,然后将手机水渍擦干放油后装入灭菌袋,最后进行高压灭菌[3]。车针与口腔黏膜接触频繁,容易受到血液污染,是医院口腔科感染的危险器械,使用后需及时清洁、消毒及灭菌,以避免医源性感染现象的发生。其次,与患者皮肤、口腔黏膜直接接触的诊疗器械,主要有镊子、印模托盘、口镜、测量仪器、探针等,在操作前都要消毒和灭菌,才能减少医院感染机会[4]。再者,做好口腔科室医疗器械消毒工作,其工作流程主要为医疗器械清洗—医疗器械保养—医疗器械消毒及灭菌—医疗器械贮存,这些工作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程标准进行,才能确保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质量[5]。口腔医疗操作结束后,需用酶洗剂将医疗器械上的污垢进行清洗,然后在流动水下进行冲洗,擦干放油后,可高压灭菌。若有些医疗器械无法高压灭菌,可将医疗器械放入2%的戊二醛溶液中进行浸泡消毒,然后用无菌水冲洗。
2.5做好医疗废物和医院污水处理工作
按照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结合医院口腔科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口腔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以规范口腔医疗废物处置行为。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口腔科医疗废物进行严格分类,做好标记,规范储存、运输及处置,避免医疗废物的流失和泄漏。一次性诊疗物品不可反复使用,并对其进行严格管理,使领用数量与废弃数量相吻合,避免重复使用[6]。未建立污水处理系统的医院口腔科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达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2.6加大口腔科医院感染监测力度
医院口腔科必须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对口腔科环境卫生学和诊疗器械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监测项目包括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表面、诊疗器械、无菌保存液使用中消毒剂等。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实现医院感染监测的制度化和经常化,以实时掌握口腔科消毒灭菌效果状况,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降低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率,为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3结语
口腔科诊疗器械由于消毒灭菌不彻底极易发生医源性感染,尤其基层医院口腔科诊疗空间较小,布局缺乏合理性,医疗器械消毒不够规范,容易被污染,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口腔科室感染管理工作滞后现象较为严重,大大提高了口腔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因此,要求医院必须加大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配备充足的诊疗器械和物品,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流程进行严格控制,定期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时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同时制定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以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操作行为,降低口腔科医源性感染发生率,提高口腔科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
参考文献]
[1] 黄美琴,许笑华,陈淑良.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基层医学论坛,2010,11(3):78-80.
[2] 索英,李美兰.加强口腔科感染管理及控制措施[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2,12(10):76-78.
[3] 钱瑛,张淑军,邢媛.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12,15(1):98-99.
[4] 金顺贞,袁季华.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原因及控制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1,7(18):90-93.
[5] 魏新社,代灿灿.基层医院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11(30).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管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的改变,医院感染越来越被重视,2009年卫生部3个行业标准,其中《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3个规范于2009年12月1日强制执行,为此医院感染管理科要求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的器械一体化管理,即手术室的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由消毒供应中心完成。我们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2009)对手术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后,其灭菌效果全部符合要求,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护士的专业培训 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的护士进行轮岗,每次2人,每个周期1个月,使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的护士都能熟练掌握手术器械包的用途、包装方法以及清洗、消毒、灭菌流程与质量控制。
1.2 清洗和包装设备的补充 针对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筑和人员实际情况制订改进方案。同时购置了超声清洗机1部、切纸机1台、干燥箱2台、水枪1把、高压气枪1把、洗眼装置1套、光源放大镜1台及各种清洗手术器械不锈钢框,操作台面加宽,清洗槽重新更换成整体不锈钢槽,更换和增加了清洗防护用具。
1.3 建立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 重新修订各班岗位责任制度、医疗器械回收制度、下收下送制度及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流程及质量标准,严格划分去污区、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
1.4 手术器械的清洗流程 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接到手术室的器械后,按器械物品材质、精密程度、清洗的难易程度装入器械洗涤框,选择手工、机器或超声机器等清洗。手工清洗的步骤分4步。①冲洗:将器械和物品置于流动水下冲洗,初步去除污染物。②洗涤:冲洗后应用酶清洁剂浸泡后刷洗、擦洗。洗涤水温15℃~30℃,按卫生部颁发的《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手术器械属于高度危险物品,加入鲁沃夫酶清洁剂水溶液中,水与酶清洁剂比例为100:1。浸泡5min~10min后洗涤。对手术器械中的齿、槽、轴节、管道类、腔隙进行彻底的手工刷洗,棉拭子控查,压力注水灌洗等进行初洗后再和其他器械一道浸入多酶液中。达到浸泡时间才超声清洗,最后使用水枪,以除去管道里多酶清洗液和松脱的污物,从而保证清洗质量。对经血传播的病原体如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手术器械采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1]后全手工彻底清洗。据文献报道,乙型肝炎病毒的灭活和抗原性并非一致,如煮沸10min使乙型肝炎病毒灭活,其抗原性仍然存在[2]。由此可见对于重复使用的器械彻底消毒与清洗是切断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重要方法。③漂洗:洗涤后用流动水冲洗或擦洗。④终末漂洗:应用纯化水进行冲洗。常规器械在流动水冲洗后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精密、复杂器械用流动水冲洗后再用超声波清洗器洗涤,超声清洗操作遵循厂家的使用说明,最后所有机洗的器械用纯化水终末漂洗。8h外的手术器械由手术室的护士进行保湿处理,以免手术器械上有机物千结,次日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按正规清洗流程清洗。
1.5 器械的运送 消毒供应中心准备两辆密封的不锈钢车。分别标有“回收”与“发放”标志。专车专用,按规定线路进行回收和发放。
2 体会
2.1 有利于手术室器械管理和保养,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 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经过专业培训上岗,掌握正确的清洗流程。根据器械的结构、物品污染的危险程度进行分类清洗并及时给器械上油、保养,使得器械延长使用寿命[3]。器械清洗后由规定的班次负责检查器械的性能、包装、灭菌,确保重复使用器械的质量[3]。
2.2 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 手术器械使用完后属于污染物品,及时通过污染通道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清洗,能减少手术室被污染的机会,又有利于器械的专业化的清洗和管理,是预防热原反应、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和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2.3 提升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为了达到专业化的清洗,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清洗标准、消毒规范、灭菌知识,同时每年都要参加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新增加的设备和器械也促使每个护士要不断学习。另一方面,手术室护士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为病人服务。
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的器械实施一体化管理后,手术器械得到专业化的清洗、管理和保养,确保了再生医疗器械安全使用,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节约原来手术室重复买消毒设备等资源,为医院增收节支。同时促使两个科室的护士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也使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提高,避免医患纠纷,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灾害救援;护士;消毒供应室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水灾、洪水、公共卫生事件等,人为灾害包括了各种战争、恐怖袭击、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等[1]。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都会造成大批人员的伤亡和经济损失,我院作为军队医院针对不同灾害任务需求,反应迅速组织卫勤保障人员,配置装配力量奔赴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受人员编制限制,抽组时充分考虑了护理成员素质,以专科护理与全科护理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全科互补的专业团队[2]。抽组人员严格筛选专科护理能力强,工作年限长,主要以急诊科、重症ICU为主,配备维修技师、护理装配人员、从器材科、消毒供应室分别抽出1~2人护理装备的质量,保障器械与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1 卫生应急护士的参与条件
具有全科医学背景,具有急救技能的急诊或ICU护士,具有良好体魄与坚强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安慰他人,调适自己,接受过卫生应急培训并合格的人员。
2 卫生应急人员的培训与演练
灾后瞬间可能出现大批伤员,拯救生命,分秒必争。这就要求救灾医务人员平时训练有素,除有精湛医疗救护技术以外,还应懂得灾害医学知识,以便适应灾区的紧张工作。而未经训练的救援人员是相当危险的,比如脊柱受伤的伤员未经固定而被搬动可能会导致截瘫,一个不懂防护的救援人员可能会身陷险境并染病。因而卫生应急人员应进行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鉴于灾害情况的多样性,突发事件的多变性,所接受的培训必须要全面,应包括:检伤分类、徒手心肺复苏、骨伤固定包扎止血、转运、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清创、缝合、饮用水消毒、防护技术及防核、生、化恐怖袭击卫生应急等技能。所有接受培训的人员都必须以严谨及负责任的态度去完成培训,在实际的救援当中每一个细小的错误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这些培训都应该由权威的机构组织,以确保培训内容的正确性,如:急诊等专业学会举办的学习班、各种内容的练习坊、政府部门组织的灾害应急演习等。为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及培训人员的熟练程度,培训还应定期有计划地反复进行并考核。
3 救援的方法
3.1消毒供应室护士接到抽组通知后,迅速备齐常用医用诊疗包和各种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纱布棉球及一次性治疗巾等装箱,运送至灾区。消毒灭菌工作应由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承担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处理不当,易引发医源性感染。在医疗器械的处理中,要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中"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如: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根据污染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在医疗器械的处理中,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基本程序建立并落实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的规章制度,严格保证直接进入人体的器械、物品的无菌。发生各种灾害时都是伤员多,伤情需要立即处理,这就需要大量的手术器械和各种敷料。应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消毒供应室的护士要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消毒灭菌工作,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保证伤病员的手术和治疗需要。
3.2在灾区环境下,消毒供应室护士应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对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物品进行统一清洗、消毒、灭菌和发放。正确的清洗过程必须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受条件限制也要保证器械清洗干净,否则将导致灭菌失败。进入无菌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器械应灭菌,受条件限制可使用手提式、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灭菌;煮沸消毒法应将水加热到100℃,煮沸60min;浸泡消毒法使用2%戊二醛浸泡10h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也可使用蒸熏消毒法和火焰消毒法等。敷料因使用数量多,清洗不容易干,条件允许情况下一般使用一次性敷料和手术衣。
3.3原则 先救命,后治疗,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在红黄两区,你的角色是ICU、急诊抢救室及手术室护士,生命支持,体液复苏,协助医生止血、包扎、复位、固定胸腔引流,留置胃管、尿管等。在绿区,你可能要做门急诊全科护士,你的患者网罗了所有常见创伤、多发病、头晕、腹痛、流泪、皮肤擦伤感染、皮疹、感冒、发热、咳嗽、水电解缺失甚至惊恐发作等。在分流区,危重症患者经过必须的医学处置后转运,如脊柱受到保护,开放性伤口经过止血包扎,骨折部位经已固定,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扩容条件下才可进行转运。转运途中的监护和院中救治:监测生命体征,维持生理功能,延续现场救护,保证伤者安全。当患者出现心跳呼吸停止时,需展开基础生命支持,转运途中随时与接收医院联系,报告伤情及通知多学科协作会诊,回院后快速展开治疗。大型医院的专科病房,ICU是危重创伤患者救治基地,也需要接收"核、化、生"恐怖袭击的轻症患者,由于院中救护是伤员完成整个治疗过程的场所,因而参与救援医护人员应根据灾害性质进行即时针对性培训。
3.4发放药物及防护用品 在灾难现场,护士通常也兼任药剂师,负责发放药物和防护用品,发放过程严格遵守药疗制度,三查七对及辅导用药防护用品,注意使用时的安全。
3.5心理支持 针对与应激相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表现为持续的呆滞,哀伤,抑郁状态,紧张性头痛等。心理支持在灾害现场开始,在治疗伤情的同时展开心理干预,调动伤员心理自卫和调节机制。严重者给予药物调节,如失眠者给予镇静催眠药物。
3.6卫生宣教 针对灾害本身性质进行,灾后灾区食物及饮水短缺,环境严重污染,媒介昆虫大量孳生,卫生条件差,灾民个体免疫力降低,容易引发相关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重点是教育灾民注重饮用水和食物卫生,如何对垃圾和粪便进行卫生学处理,对腹泻、发热患者进行排查,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4 讨论
灾害救援中,医生根据灾害性质而选派,而护士大部分由急诊科护士组成,经过培训与演练,应急能力与水平全面提升,也表现出很多不足,具体表现在灾区防护物品、急救药物、抗生素等药物,以及消毒物品紧急调配困难和缺乏。受灾情况条件艰苦,供应室护士配合医疗团队,提供即可靠又安全的消毒灭菌及物品供应工作,以防止医源性感染,为伤病员治疗和后送打好基础,从而提高伤病员抢救的成功率[3]。
参考文献:
[1]代志敏,方琳,傅敏,等.我国救援护士培养的思考和探讨[J].当代医学,2010,33:94.
【关键词】 内部审计; 植入类耗材; 职能管理; 作用
我国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其中植入人体的医疗器械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是指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目前,进口医疗器械在我国大医院占有率超过70%,且价格居高不下,加剧了百姓的“看病贵”。同时,医疗器械收支总额占医院全部收支总额的比例也很大,几乎能达到或超过年度金额的20%,其中因单位价值高而被称作“植入类耗材”的植入类医疗器械所占比重极大。
植入类医疗器械的使用涉及到患者的人身健康、经济利益、医疗安全、医院资产管理、民族产业的振兴等方方面面,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应按照内部控制原则设置不同的职能科室对植入类耗材的申请、采购、验收入库、出库、结算、销毁等各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各科室应制定完备的工作制度,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内部岗位。植入类耗材专项审计就是对各职能科室的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率性进行审计,促进植入类耗材的管理。
一、植入类耗材专项审计的政策依据
植入类耗材审计属于业务性较强的专项审计,应参照的法律基础及政策依据除了会计、审计、招投标方面的以外,还应包括:《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6号,2000年)、《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暂行)》(药监局令第24号,2000年)、《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药监局令第10号,2004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国食药监械[2008]766号)、《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试行)》(卫生部令第82号,2011年)等,在审计任务实施前,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以上文件精神,并熟练掌握相关内容。
二、植入类耗材专项审计的具体实施
(一)对采购部的工作进行审计
采购部的主要职责是组织院内植入类耗材的招标采购;将中标产品价格录入“HIS”系统并维护系统价格,随时对降价产品进行价格调整;签订产品成交合同。
1.对采购档案进行审计
通过抽查采购档案,对其采购流程的合规性进行审计。首先,采购申请是否实现授权审批控制,是否存在无审批自行采购的现象。采购申请必须由使用科室的负责人签字确认,然后由主管植入类耗材采购的院级领导签字确认;临时使用耗材的采购申请必须由患者本人或其授权人签字确认。其次,采购申请理由是否充分。采购品种是否为临床工作必需,如果目前HIS系统中已有品种完全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则不予增加新品种的采购。最后,采购工作记录是否详实。采购工作记录是采购工作的真实反映,通过采购工作记录能够了解采购流程是否完备,采购前是否有询价记录、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厂商参与采购活动、是否组成采购专家委员会、采购过程是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合同条款签订是否合理。
2.对中标产品的价格进行审计
每年卫生部及各省、地方都会对植入类耗材组织集中招标,因此很多植入类耗材的价格都是透明的。运用网络搜索引擎,很容易就能查询到各省或地方通过招标公布的中标价格。在医院“HIS”系统中随机选择品种,与网络可询价格进行对照,审计是否存在高于现时市场价格的情况。
3.对“HIS”系统中植入类耗材的“身份记录”进行审计
由于植入类耗材品种多、价格变化频率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因此采取抽查的方式,随机选择品种。主要审计是否存在未经招标擅自购入植入类耗材的情况,即产品是否存在“身份记录”。
(二)对物管部的工作进行审计
物管部的主要职责是对中标产品进行验收;根据临床科室的“报备单”储备库存;库存产品管理;材料明细账会计核算、财务报账;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不良事件进行详细记录。
1.对物管部内部岗位分工进行审计
物管部应设置验收入库、二级库管理、会计、复核四个岗位,并明确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审计过程中应关注其岗位职责是否明确,岗位分工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复核岗位设置是否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2.对验收入库环节进行审计
审计关键点:科室“报备单”是否经科主任签字确认;“验收单”记录是否完整、项目是否填写齐全;是否存在未经验收擅自使用的情况,尤其是急诊使用耗材;进口产品是否查验“报关单”;是否对验收产品的数量、二级库转出产品数量、结存数量进行详细、及时的记录;接受会计人员复核后,生成材料明细账。
3.对二级库管理工作进行审计
二级库是分别设置在各临床科室的耗材储备库,直接面对临床。
审计关键点:与二级库管理员交接手续是否齐备;是否存在已经验收入库的耗材又经供应商传送的情况;转运至消毒中心的耗材交接手续是否齐备,消毒材料的数量统计是否全面、真实;二级库的库存管理是否规范,如:是否建立材料明细账、明细账统计是否及时、是否与患者处方进行核对、月末是否进行盘点、盘点记录是否完整等。
4.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审计
审计关键点:会计人员是否对验收入库环节的工作进行复核,生成材料明细账;是否对厂家发票进行审核,并与材料明细账进行核对,以确保报账金额正确;财务报账、领取支票、交厂家环节是否做好详细登记;是否如期与财务总账进行对账;会计核算工作是否接受复核岗位监督,是否存在未经复核擅自进行会计处理的情况;抽查患者收费记录,是否存在“漏收”现象。
5.对库存环境进行审计
审计关键点:是否按照相关规定设计存放空间;是否分类存放;是否设置安全监控系统;是否建立“四防”安全管理制度及责任人制度。
(三)对消毒中心的工作进行审计
消毒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在术前对耗材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并做好各厂家的灭菌工作量记录作为其到财务交款的依据;对手术室返回的耗材及器械做灭菌处理;对植入人体后取出的耗材做销毁处理。
审计关键点:“待灭菌耗材接收单”记录内容是否齐全;灭菌工作量记录是否全面、及时;是否按期与物管部核对灭菌工作量,是否存在无工作量记录、私收现金情况,是否存在“小金库”;对应销毁的耗材是否做到接收、销毁各流程记录全面、及时,是否存在随意丢弃、重复使用或二次销售的情况;急诊手术器械灭菌工作记录是否全面,是否存在私收现金情况。
(四)对财务部的工作进行审计
财务部在耗材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建立耗材总账、明细账、资金往来账,对耗材的入、出库进行核算,根据年度、月度计划付款。
审计关键点:是否制定年度、月度还款计划,还款计划是否经主管领导审批;是否严格按照还款计划进行还款,是否存在计划外还款情况;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如实进行耗材入、出、存库及往来账款挂、销的会计处理;是否按期与物管部会计对账,是否账账相符;是否参与库存盘点及资产清查,是否账实相符;对于更换名称的债权人的资质审核及权利义务关系转移证明文件的审核是否严格。
(五)对经济管理部的工作进行审计
经管部的工作是对耗材收费进行控制,按照规定进行加价,并随着产品价格的变动对收费进行调整;根据各类植入类耗材的使用情况进行科室成本核算及经济效益分析并出具经济分析报告。
审计关键点:是否按照规定对耗材进行加价,是否存在违价现象;是否按照规定合理计算科室成本;是否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是否有具体方案应对违规使用耗材的行为。
三、结论
可见,植入类耗材专项审计的工作主要是对各职能科室的履职情况进行审计,选择各职能科室的“关键职能”进行审计,在关键环节设置审计关键点。在审计过程中使用控制测试、风险评估、分析性程序、审计抽样等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参与医院的经营管理,洞察风险,帮助医院实现管理目标,促使内部审计由单纯监督检查的保护性职能向咨询服务的建设性职能转变。在医院开展植入类耗材的专项审计是内部审计内容的创新,扩大了内部审计的适用性,实现了审计价值的增值。
【关键词】供应室器械;清洗;养护
供应室可谓是整个医院控制感染的重要场所,它承担着每个科室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存储以及发放等重要工作。清洗是对供应室器械进行杀菌消毒的重要前期工作,由于医疗器械在使用过后存在残留血迹、粘液以及分泌物等带菌性微生物,如不彻底清洗,将会影响到器械的再次使用,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此,为了有效控制因医疗器械给患者带来二次感染,我院对供应室器械的清洗加大管理,制定了相应的清洗及养护方法,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洁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1 清洗方法
1.1 清洗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对使用完的器械进行清洗处理,清洗方法若不规范将直接影响清洗效果。清洗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分为:对待洗器械进行分类,特殊器械需用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检查器械清洁度,对于一些器械表明污渍已干枯的,需先进行加湿处理,加湿的方法一般是将器械浸于水温为40℃的多酶清洗液中,浸泡时间在1~2小时内,然后再进行清洗。还有一些器械,其结构相对较为复杂的,应在浸泡前对其结构进行拆分,这样有利于清洗隐藏的污渍。对于有管腔的器械需要先把管芯,再全面清洗。
1.2 清洗器械水质的选取原则
水是溶剂和转运的介质,在清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水质的种类有很多,例如:自来水、蒸馏水、去离子水及软化水等,不同的清洗程序选用的水质也大不相同。初步对器械进行冲洗时选用的是自来水,漂洗和进一步清洗时则用软化水,而最后漂洗时选用的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水温的高低也会对清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初步对器械冲洗时要选用冷水,这是因为冷水可以有效去除残片,而热水会使血渍凝固,不利于清洗。最理想的水温应控制在30~40℃之间,这是因为此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1]
1.3 清洁剂的选取原则
本着与污染物质种类相匹配的原则对清洁剂进行选择,以达到有效的去污效果。一般碱性洗液对脂类有机物清洗效果较好,而无机物适合用酸性清洁剂清洗,多酶清洗剂具有分解蛋白质、多糖以及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质的作用,因此,对清洗有机物成分较多的器械效果显著。
1.4 器械的清洗设备及方法
1.4.1 清洗所需的设备
对器械进行清洗时需要用到的专用设备包含:篮筐、清洗水槽、器械架子、烘干装置、超声波清洗器、高压水枪和气枪、喷淋清洗机、针头洗涤器、管道清洗器和软性海绵与清洗毛刷等。
1.4.2 器械清洗方法
目前,医院对供应室器械清洗有两种方法:手工清洗和机械自动清洗法。手工清洗即为工作人员利用清洗刷或抹布在相应的清洗溶液中将器械表面上的污渍清洗干净。医疗器械中有一些是不能用机器清洗的,例如:精密仪器、带细小管腔的、器械比较尖锐的、用电不能沾水的、不能承受高温的、残留血迹和分泌物过多等污染严重的,这些器械必须采用手工清洗法进行清洗。对于一些比较难清洗的器械,如:关节轴承带缝隙的、有齿槽管道的以及表面粗糙的,这些器械需要用不同型号的清洗刷进行手工清洗,有的器械附有病原微生物的,可以用高压喷枪对其进行清洗。机械自动清洗法就是利用自动消毒机或超声波清洗消毒机对一些可机洗器械进行自动清洗,自动消毒清洗机是采用热力学为原理,以蒸汽为消毒介质,对清洗架上的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的几个步骤如下:首先进行预洗,第二步用高压水流冲洗,第三步加入清洁剂或酶,第四步用适当的温水漂洗,第五步加热水漂洗,第六步蒸汽法消毒,最后一步用干燥机进行干燥冷却。超声波清洗机是采用高频率的水振动为原理,将残留的血液、分泌物等粉成细小颗粒,借助流动水,使污渍与器械分离,实现彻底清洗的目的,这种方法适合坚硬材质的器械,像金属器械和玻璃器皿等。[2]
2 养护措施
待器械清洗完成后,需用干燥箱将其烘干,这样不会因为水分的存在影响到灭菌因子的穿透力,若器械未经干燥处理,残留的水分会将化学消毒剂稀释,进而会影响到消毒效果。器械的保养尤为重要,医学专用的水溶性油主要由三种天然硅树脂组成的,具有无粘性和无毒性等优点,这种油可以在器械表面形成保护膜,灭菌因子可以穿透保护膜,不会影响消毒效果,保护膜可以预防器械在空气中氧化,对器械有保护的功效。传统保养方法是使用石蜡油作剂,但石蜡油属于非水溶性液体,灭菌因子很难穿透石蜡油,严重影响消毒效果。特殊器械需要特殊保养,例如腹腔镜应将其固定好位置,对其涂抹专用保养油,还要定时去除灰尘,避免腔镜生锈腐蚀,缩短使用寿命。使用腹腔镜时,要轻拿轻放,以免发生磕碰情况,尽量不要一手多拿,避免发生摩擦,损伤腔镜,放置腔镜时,镜面要与尖锐的器械分开,防止锐利器械损伤镜面。对于一些不经常用的器械要定时进行保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3]
3 注意事项
由于各科室手术器械回收站和供应室没设在同一地点,这样难免会发生器械丢失的情况。对此,需要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清点好医疗器械,一旦发现器械性能有问题或者数量不对,要及时告知器械回收站护士,并做好记录。所有科室做好协调交接工作,确保每个环节都可以有序进行,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避免影响后续手术工作安排,保障下次手术可以顺利进行。
4 小结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发展,先进的医疗器械不断引进,使得我院的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供应室器械的清洗和养护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对内科手术用到的腹腔镜等器械的清洗并不彻底,这样很容易让二次使用患者感染,影响治疗效果。除了彻底清洗消毒外,平时对器械还要注重保养,以延长器械使用寿命,节约医院有限资源。此外,还要加强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其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林珲.手术室腔镜仪器管理与器械清洗保养探讨[J].健康之路,2013,12(10):61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