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在国外,认为“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生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套教学方法。该方法力图实现专业知识和行为技能的协调发展,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来解释现实问题;在八十年代初,案例教学在我国才得以推广,关于“案例教学”被定义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针对财政学类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了案例研讨型教学法的概念。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强调教学中引用案例需要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反复准备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究原因,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对财政学理论的理解并掌握理论精髓,从而提高理论学习水平和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跟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研讨型教学法有着很大的不同。案例研讨型教学更多的是启发和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增强师生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其次它能够极度开发学生的潜能,训练一种系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采取行动的勇气与决心;再次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共同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研究,可以由不同的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会对案例所反映出的问题持有各自具有不同的观点,并且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表现在通过对案例的思考,经过讨论得出对同一个问题的多个不同的但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这不仅充分挖掘了学生们的潜能,而且会提高他们走上社会以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可以从中获取收获,也实现了相互学习的目的。

二、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在《财政学》课程中的实施

一是精选案例:教师对财政学相关概念、原理进行讲解后,可以采用自己或者他人编写的案例,向学生提出本节课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采取的教学程序、教学时间的安排等等,但是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创设讨论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动力,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的学习讨论中。

二是分析讨论:学生可以通过个人发言、分组讨论、组织辩论的学习形式,对案例文本认真通读,对案例事实简要陈述,对案例情境进行模拟,最后对案例事实展开联想,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三是总结归纳:这就要求教师指出案例中存在的关键点,与学生一道对他们分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长处和不足进行客观认识,并做出案例分析报告,并互相对照学习,加深学生对案例结论的认识水准。

三、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在财政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反思

(一)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对案例研讨型教学方法的认识不精准。目前在高校案例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有不少教师依然认为“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举例说明原理或者理论”,更有甚者学生也是这样认为的。这样一来,案例研讨型教学的结果就丧失了该教学模式的主体性的改变、探究性的发挥、创造性的提升等教学理念。

2.对教学案例的选取不现实。据笔者了解,目前财政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案例仍然是沿用一些外来的案例集锦,自己编写的案例几乎没有,从教师层面来说缺乏创造性。其次即使教学过程中选择了一部分案例辅助教学,但是存在选择案例不充分、案例内容与教学目标不吻合、案例真实性程度与现实情况不相符等问题,因此,案例的选取,虽然能从某些方面反映典型问题,但是不能启发学生思考,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案例教学准备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没有安排学生进行充分准备,没有组织学生进行研究讨论,结果没有得出对案例的科学评价,直接导致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丧失。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适当把握案例研讨型教学法的实施进展,并且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保证研究重点突出、脉络清楚发挥案例研讨型教学法的启发作用。

(二)当前《财政学》课程教学的普遍现状

1.教材选择问题。目前,在各高校《财政学》教材主要有三种版本:一些由陈共主编的《财政学》;二是邓子基主编的《财政学》;三是本校教师自己编写的《财政学》。理论基石各有不同,有的以国家分配论作为分析起点,有的沿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解释主推公共财政思想,有的则强调财政的社会共同需要性,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教材中表述相差很大,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教师教学中选用教材和讲授内容的随意系统的教学资料。

2.教学方法问题。目前《财政学》课程的教学主线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组织方式,对案例教学、举例教学、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很少采用,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些学生常常抱怨财政学课程枯燥乏味,即使采用案例教学,也经常是重讲授教学、轻案例教学,重举例、轻案例,重经典案例、轻本土案例。

3.教学内容问题。在《财政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遵循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的逻辑推理方法,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原理的系统性、概念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一致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和对强化案例教学的重要性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因此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引导性。

(三)案例研讨型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1.恰当选择案例。《财政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一般从以下渠道产生:一是选取国内外典型性有影响力的现实案例;二是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真实的案例。然后,代课教师需要对案例进行再编写、再提炼,把本节课需要让学生掌握理解的内容通过对案例设问、疑点分析等方式插入案例中。

2.科学组织课堂。在课堂上,首先要让学生对案例做好充分阅读,并且结合财政学基础理论,对案例本身进行深度地分析,并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的答案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合理安排课堂讨论,灵活地进行个人发言、分组讨论、自由辩论等课堂教学形式,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认识的开创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要做好学生案例研究成果的点评,鼓励学生去模拟环境背景并试行提出的多种方案,最终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规范教师引导。案例研讨型教学法是难度性比较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力争做到引导到位,这取决于教师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事实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杜绝两类现象发生:一是教师没有对案例进行认真筛选,也不进行公开评讲,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后很难有所收获;二是教师在案例分析中依旧偏向于提供案例分析的答案,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这样,案例研讨型教学的目的就难以达到。

基金项目: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思想价值引领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44-0126-02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课程思政从提出到写进教育部文件,逐渐成为高校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的重要理念和创新实践。成人高校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投入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当中。会计专业担任着培养企业财务工作人员,为各个企业和员工向国家申报纳税的工作,为国家提供各个企业财经数据的工作,因此,加大会计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法基础课程简介

经济法基础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会计初级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会计专业设置该课程可以达到课程融通功能,即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既能获得一门课程的学分,获得会计专科文凭,又可以通过该课程学习,参加全国会计初级职业资格考试,获得初级会计证书,双证融通,毕业后顺利走向会计工作岗位。该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模块一:会计法律制度;模块二:支付结算法律制度;模块三:税收实体法律制度;模块四:税收征管法律制度;模块五: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等相关内容。本课程教学目标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能自觉遵守各种会计法规、税务法规、劳动合同法规、社会保险法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能掌握支付结算中各个单据的辨别和填写;树立依法纳税及时缴纳社会保险的良好意识,为国家及时获得财政收入作贡献。

二、经济法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一)有助于突破会计专业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集中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

进行经济法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将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效果,由于该课程属于考证课程,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课堂中结合最新的税法和会计法规进行教学,将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将学科、学术等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能够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进而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转型,尽力发挥经济法基础课程的育人作用。

(二)有助于带动在职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成人高校中,部分学员已经成人,成家立业,但由于工作繁忙、家务繁忙、工作压力大,对社会现象有了一些不正确理解,甚至出现负面情绪。所以在成人高校课程中,加入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教师在财务会计核算技能教学的同时应结合经济法基础课程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很有必要。

(三)经济法基础课程有助于带动会计专业其他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万事开头难,会计专业要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必然需要有一门课程带头进行教学改革。选择经济法基础课程,首先作为专业基础课,在第一学期就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在第一个学期就为学生扣好扣子,走正方向,为后续学期开展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经济法基础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也为其他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打开了思路。

三、经济法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思路

(一)教学大纲、教学方案以及设计课程教案等相关教学资源应充分融入课程思政

在制订经济法基础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等教学资源时,建立以党员教师为主的课程设计小组,教研组老师集体商量,并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指导,研究如何将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融入各个章节。首先教师要明确课程思政主要工作,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引导会计专业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自觉遵守各种财经法律制度,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我约束能力。其次,结合每个模块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合理设计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撰写教学方案、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二)打破传统的章节教学,进行模块式教学

要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必须要改变传统按照章节进行教学的方法,会计专业教研组老师经过商量,将经济法基础的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思政教学需要,按照树立依法治国、遵守职业道德、熟悉操作技能、正确计算税额、依法依规纳税、足额及时缴纳社保等方面,重新设计后的课程包括四个模块:模块一:会计法律制度,主要讲解会计法律制度、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模块二:支付结算法律制度,主要包括银行结算账户、票据、银行卡、网上支付、结算方式和其他支付工具、结算纪律与法律责任;模块三:税收实体法律制度,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印花税等相关税的法规与计算;模块四:税收征管法律制度,主要讲解税务管理、税款征收与税务检查、税务行政复议和税收法律责任;模块五: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等相关内容。

(三)打破传统满堂灌教学方法,进行案例式讨论式教学

经济法基础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结合案例教学,将思政内容恰当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将会计专业课的知识点、技能点,与价值引导、思想引领、政治方向和思政教育的知识点进行深层次融合,可以结合案例,但要结合课程思政最新要求进行重新编排,也可以结合最新的税法和社会保险改革编写新的案例。

(四)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服务技能

在模块二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教学中,针对结算法律中的支票、汇票、本票等票据结算,教师采取复印企业实际票据的方法,结合设计教学案例和数据,让学生上课填写票据,学生互相检查;让学生组成小组,模拟实际工作中出纳、会计、财务经理岗位进行票据传递的练习,通过不断练习,提高学生的技能。

采用实训教学法举例,实训教学案例:在讲解支票章节,让学生练习支票的填写。先给出实训案例公司采购材料,开出转账支票,打破传统教学中给学生具体采购材料的数量单价和金额的方法,给出学生实际工作的发票和空白支票。

(五)熟悉税法计算,依法依规足额纳税和社会保险

在模块三税收实体法律制度,以及在模块五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等相关内容教学中,通过举例讓学生不断练习各种税的计算过程,模拟纳税申报过程,特别是今年社会保险也纳入税务局进行统一征收。让学生遵守法规,及时足额缴纳税款和社会保险款项,为国家获得充足的财政收入和社会保险款,保证社会稳定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块内容的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工作技能,树立起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计算案例举例,以个人所得税为例,针对个人所得税法规,举例如下:2020年1月陈某当月工资18000元,2019年度年终奖30000元。个人承担的“三费一金”2500元,专项附加扣除预扣:子女教育1000元,赡养老人2000元。无其他免税收入。陈某年终奖选择享受过渡政策。

1.30000/12=2500(元),税率为3%。代扣代缴年终奖个人所得税=30000×3%=900(元)

2.累计应纳税所得额=18000-5000-2500-3000=7500(元)

3.累计预缴预扣税额=7500×3%=225(元)

4.企业应于2020年2月15日前申报应代扣代缴和预缴预扣税款。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C-0024-01

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责任,是开展思政教学的主要渠道,是加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工程的关键一环。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加强思政教学,完善教学方式,建立健全的思政教学机制,确保思政理论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打下基础。

一、教学现状及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思政理论教学较为落后,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课程吸引力不强,学生政治素养偏低、缺乏学习思政理论课程的兴趣,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致使思政理论课程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院校如果想要增强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分析课程,将思政理论实效性与课堂教学科学、有效、合理融合。

(一)学生素质不同

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思政理论教学并未达到理想效果,原因众多,但一定程度上与高职高专学生存在直接联系,主要体现在:学生思政理论基础并不相同,差别较大,教师开展思政理论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目的并不纯粹,缺乏深入了解并认识思政理论课程,仅仅关注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学科教育,轻视思政课程;在我国中学已经开展哲学、政治等学科教育,其内容与高职高专思政理论课程内容相似,学生难以对其燃起学习兴趣与热情。

除此以外,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分数差距较大,学生思维敏捷程度、学习理解能力存在差异,部分人较为懒散,学习没有规律性,缺课、逃课、迟到现象此起彼伏,屡禁不止,学生参与思政理论学习讨论、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交流意识以及主动性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听课时间较少,这都是思政理论教学难以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具体原因。

(二)教学方法有误

在思政理论教学中,教师通常无法合理地掌握思政理论教学内容,课堂中师生缺乏交流互动。传统思政理论教学单方面注重“教”,将教师当作思政教学工作主体,教师更加重视教学经验以及对知识的分析与讲解,忽视学生的“学”。这种教学方式并不合理,使学生对思政理论教学缺乏兴趣与热情,无法产生学习的主动性。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缺乏兴趣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感受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将理论知识“填鸭式灌输”给学生,没有明确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对“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彻底忽视。

除此以外,教师思政教学理念较为枯燥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实施思政理论教学工作难度。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思政理论教学,教师必须重视思政理论,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全面发展思政理论教育。

二、实效性措施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教师教学技能与理论水平直接影响思政理论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最大限度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学校可以重视教师学位学历,为教师深造提供经费与时间支持,鼓励教师再教育,提高思政理论教师专业素养与能力,加大骨干教师与学科领路人培养力度;除此以外,院校还可以安排教师前往其他院校参加教学经验实践交流,与其他思政理论教师交流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教学经验,学习先进教学方法,提高思政理论课堂教学水平。

(二)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院校思政理论教师如果想要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必须摒弃传统教学方式,重新出发,更加注重设计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选择针对性强的教学案例应用于思政理论教学,以此推动教学改革,由“教师教、学生听”转变为“学生问,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教学工作的中心,将学生的学习需求放在教学第一位,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提升思政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以外,思政教师还可以在创新思政理论课堂教学的同时将学生放在教学首位,将参与式教学应用于思政理论课堂,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与教师交流,增加沟通,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提供空间,确保学生可以产生学习热情,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并掌握思政理论课程的学习价值。

三、结束语

总之,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思政理论教学对学生三观养成方面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只有学生具备了优秀思政道德修养,才能适应时展与社会需求,因此,思政理论教师必须充分明确思政理论课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高职高专院校在当前时代下,必须转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提高思政理论教学实效性,更好地为我国社会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哲,陈占安.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3).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平台;医学院校;思政课专题教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众对医疗卫生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近年来在医药行业、就医看病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如因手术不精、不专业造成的医疗纠纷;个别从医人员道德败坏,出售假冒伪劣药品、乱开药、多收钱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更突出了加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性。

1新时期加强医学院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必要性

医学院校是为社会输送医疗卫生人才的主阵地,而随着社会对医疗卫生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层出不穷的医患纠纷,加强医学院校学生的思政专题教学显得尤为必要。

1.1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医者德行的赞美,医护人员不同于其他的社会工作者,他们在工作中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对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并利用自己精湛的医疗技术,减轻患者病痛,减轻家属的精神负担,医德的提升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思政专题教育就是希望通过系统的思想教育,提高医学院学生对工作、患者的责任感。

1.2有利于提高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

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要求,已经不再仅限于教学成绩的保证,而是拓展到人文理念的输出,医学院校通过思想专题课程可以及时了解国家社会医疗卫生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有效改善学校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活动,进而通过改善自身的教学质量,提高社会影响力。

1.3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近年来,医患纠纷屡屡见诸报纸、网络,这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也会让民众对社会的医疗服务失去信心,而医学院通过强化思政教育,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在其走上工作岗位后,正确处理工作中的纠纷,为改善社会医疗卫生贡献力量,更好的满足民众的需求,促进社会和谐。

1.4有利于丰富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通过思政专题教育,医学院校不仅可以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够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实际以及医学院特殊的职业要求,增添更多的理论内容,从而不断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开展。

2网络教学平台背景下医学院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特征

所谓思政课专题教学,就是教师从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出发,整合课程的重难点,结合社会实例、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主题,从而突破常规教学中,按章节推进进度的模式,实现集中教学。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网络教学与专题教学的结合,使医学院的思政教学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2.1重点突出,内容系统

在专题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主题为线索,将章节的知识进行分析、提炼、整合,从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学生通过这一教学系统的学习,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思政教学脉络,还可以从细节入手,理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强化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2.2突破限制,注重探索

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在思政专题教学中,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资源实现自主学习,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进度,这不仅扩大了思政课教学的影响力,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3风格多样,形式活泼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专题教学基本上还延续着教师一个人教授全部教学内容的情况,而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加强与其他专业教师的合作,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课堂教学插入不同风格的讲授方式,这不仅丰富了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内容,更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4主题深化,提升学术

医学院校不仅要开展教育实践,还需要开展临床研究。因此,在专业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丰富学生的医学理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更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思政课专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网络教育资源,提出问题,为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并鼓励学生开展互动交流,集思广益,强化学术研究的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3网络教学平台下提升医学院校思政课专题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3.1提供资料,布置任务

在医学院思政课专题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结合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学生的客观条件,设计专题内容,并结合专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在问题设置时,要坚持启发性原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思考空间;然后,教师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些辅助教学的参考资料网站,让学生能够通过查询网络资源,主动丰富专题内容,深化对专题的理解;最后,教师还应该利用专题讨论群,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案例,如某一引发广泛社会关注的医疗纠纷,并通过图片视频等信息的上传,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以避免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的错误导向。

3.2运用资源,自主学习

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优化医学院思政课专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设置教学任务,并通过问题的引导,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索兴趣。在实践中,教师安排好任务后,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料收集、问题思索、方案优化的时间,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通常情况下,医学院校思政课程的人数比较多,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并让小组长展示合作讨论结果,其他组员可以进行适当补充,最后在每个小组发言后,教师还要鼓励其他小组对此进行讨论,从而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3知识总结,网上拓展

在完成课上互动讨论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在总结中,教师一方面要结合教学目标,对思政专题中的重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明晰学生的学习思路;另一方面要重视对专题的理论深化,如教师可以以学生的讨论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深化思想。此外,在运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交流优势,在论坛中提出与主题相关的教学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这不仅可以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还可以促进师生的情感沟通。

3.4网上检测,教学反思

在思政专题教学结束后,教师应通过教学验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并收集教学反馈意见,进而做出教学反思,推动教学模式的调整。在网络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调取不同的检测题目,这样的教学考核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在教学评价中,教师不应将目光仅限于问题的解答或论文的内容,而应该从学习过程入手,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进行评价,从而实现思政课专题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4结语

医学院校的思政课内容丰富、涵盖领域广泛、指导性强,要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践指导中,相关人员就必须要认识到思政专题教学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将课堂上的专题教学和课后的网络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医学院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实效性,进而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医学理论和医学技能的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谷炜江,汝秀梅.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优化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效果[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9).

[2]杨延琼.新时期医学院校思政课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34).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方法 问题 对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支撑的,将道德与法律有机融为一体的,具有特定定位、内涵和任务的新课程。此教材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实践发展,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着力从证明回答大学生关心的问题,比较贴近大学生的需求,因此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在整个教学过程实施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学效果甚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依然没有改变,隐性教育和探究性教学等有待整合等等,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思想道德实效性的提高。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门课程采用什么教学方法与课程本身的教学设内容、教学目标与要求和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是分不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年轻”学科,它在我国各高等院校普遍开设还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它的教材体系结构模式经历了伦理学浓缩结构,成才学改编结构,人生哲理学结构三个阶段。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设计教学法、谈论式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教学法。

1.设计式教学法。设计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自主解决问题。设计式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引下,创设场景,学生则自己策划和组织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活动,这样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议论问题的得失,从而进行自我重构的过程。从具体方法上来说,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品、实话实说、演讲、辩论等形式主动参与教学,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3.案例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强调“案例中心,参与教学”,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式教学法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一种比较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的一般规律要求。有些教师认为运用案例式教学法不仅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而且有利于师生思想的沟通和交流, 以及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因素

1.高校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虽然大部分高校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行了关注并制定和实施了相应的办法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并且其中部分院校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现实的实际情况是,仍然有一些学校对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支教师队伍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把着力点放在与学生专业对口或者是学生将来就业相关的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觉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无关紧要, 甚至有压缩课时的现象,分单双周上课,甚至把压缩的课时称为教学实践课,由于课时量的减少,使得思政课教师无心研究教学方法。

2.思政课教学考核效果不突出

对思政课的教学考核不仅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和稳定教学秩序的一种手段,更是教学工作信息反馈和评价教学得失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学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考核仍流于形式,偏重于理论考试、课堂考核和结果考核,忽视了对学生的课外考核、过程考核和实践考核。在理论考核方面多以开卷、半开卷和闭卷的形式开展,这种考核形式受影响因素较多,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考核主要侧重上课出勤率、课堂表现情况、平时作业、期中考试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这里面的社会实践也多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开展,往往也流于形式。这样的教学考核方式,对教师而言,只是证明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对学生而言,考试合格获得一门公共课学分,使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考试成绩上,忽略了“育人”的作用。

(二)学生自身的特殊性

当前,高校的学生都是“90后”,他们接受新事物快、思维敏捷、知识面广、学习能力较强,面对这样的工作对象,如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自身没有较高的知识文化素质或者知识水平不高,就很难让大学生接受,就更难在他们面前树立威信。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所需的文化知识素质具体包括基础的理论知识即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业务相关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最后还要具有与思政工作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辅助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三)教师自身因素

高校的思政课教师,一方面,既承受着沉重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又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大部分教师将自己的职业认同为“谋生”的手段而不是“谋事”谋求个人的发展。思政课教师只有对职业建立起基本信任关系,才能够从职业与教育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感受和道德价值。同时,高校教师科研压力的增大,使得部分老师将自己的经历都放在科研能力上,无心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三、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对策

根据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断推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和学科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整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从而推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科学发展。

(一)合理构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体系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程。实际情况是大学生群体不仅在性别、年龄、地区、年级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反映在他们的需求层次上也具有多样性。首先,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要对受教育者需求的差异化进行细分。通过建立信息档案,研究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在实施共性教育的基础上,提供差异化的思想道德相关课程,进行差异化的引领和教育,赢得大学生的认同。其次,要树立关爱不同层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的观念。要用科学的价值观和正确的审美情趣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重视做好不同层次学生个性需求的细化工作。再次,要积极引导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学会体验。引导学生讲出自己对各种各样的非主流文化的理解,通过谈论或者座谈的方式,让学生从自己、他人或者社会各个层面的故事中,体验什么是道德,从而构建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二)进行思想道德课程教学法改革的探讨

当前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应主要集中在对学生自我实践、学生自主探究、暗示引导学生三个方面。

1.实践教学

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常识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在实践中存在和发展,其价值也在实践中创生。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法为:通过建立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积极性的体制并创新实践教学的组织作为依托,实现两支德育工作队伍的有机结合。

2.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是通过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引导、鼓励和帮助大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在问题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培养技能。探究型教学能够从具体的生活实践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对学生亲自的亲身体验进行讨论和分析,从心理学上说符合了大学生的思维特点,也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就是那种不露痕迹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课的教育,它是行为主体在某种环境中,有意或无意地获得非预期的某种经验的过程。隐性德育的作用在于它具有潜在性、载体的分散性、影响的广泛性、内容的实践性、主体的自觉性和效果的长期性等特征。隐性教育的主要功能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陶冶功能、审美功能、发展功能和完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