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废物处理办法及条例

医疗废物处理办法及条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废物处理办法及条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废物处理办法及条例

医疗废物处理办法及条例范文第1篇

1措施及方法

1.1领导重视,确保《条例》贯彻实施

医院领导首先组织干部学习《条例》精神,成立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由法人任主任,副院长、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任副主任,委员为相关科室负责人,人财物到位,并根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及操作要点,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多次修改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其具有较强的人性化及可操作性。如:《医院感染管理科医疗废物管理职责》、《科室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医疗废物处置站工作规范》等。明确各级人员的相应职责,做到各尽其职,尽心尽力。为防止医疗废物在院内发生意外事故,制定《突发医疗废物事故应急方案》,对一旦发生各类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正确处理报告,预防控制、事故分析均作了具体规范要求,在具体运行工作中发现不规范、不合理,及时协调和整改,确保完好地执行。

1.2开展相关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法制观念

业务培训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科教处、医务处、护理部配合。医疗废物涉及医院内每位工作人员,但鉴于目前工作人员流动性大,认识模糊等客观因素,故采用多种形式,反复多次对全院各层次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职业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一系列业务培训,并对法律责任知晓和技术工作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人人过关。尤其针对工勤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的特点,对其进行现场指导,直到完全搞懂为止。强化全体员工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明确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知晓医疗废物分门别类收集方法、个人防护措施等。

1.3领会《条例》精神,确保工作正确性

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在认真领会《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精神基础上,学习外省市好的经验。 如2002年全国医院感染培训基地对医疗废物毁型消毒前后对比分析结果提示,毁形消毒并不能达到消毒效果,换言之,弊大于利[2]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寻找符合国家法规要求的锐器盒与包装袋的生产厂家,产品经反复试用和修改,直至达标并请相关执法机构进行认证,在操作过程中逐渐完善。与护理部多次协调,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收集箱放置位置,管理配合等问题达成共识,与消毒员共同拟定院内转运路线,配备合格的运输工具。

1.4强化医疗废物院内转运管理,防止院内二次污染

根据《条例》要求,使用后医疗废物直接投入符合规范要求的锐器盒及收集袋。医院配备了全封闭、防水、耐腐蚀、防渗漏的医疗废物运送车,收集人员在运输前后必须检查车辆完好程度,做好清洗、消毒工作。下科室收集时必须检查所收集容器及包装袋有无破损、渗漏或其他缺损,分类是否正确,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有权拒收,当场指令科室整改,并确定其重量流转双方签收。资料保存3年。对原有的暂时储存点进行了改建,墙面为墙砖,地面为地砖,安装防蚊、鼠设施,近门口处设一浅沟,以便清洗消毒水直接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不致于污染公共场所,墙面设有醒目的警示标志。一旦发生问题及时报告及时采取措施。

1.5做好职业防护,确保职工安全

根据《条例》为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储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 建立健全健康档案,每年体检加必要时体检,预防接种,制定相应制度上墙,既能指导正确的工作流程,又有自我提醒的作用。修建消毒员休息场所及个人卫生设施,配备必需的劳防用品及消毒药液,指导正确使用方法,一旦发生职业暴露,根据所暴露的种类,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及追踪随访。强化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知晓在处理医疗废物时极易被感染经血传播的疾病,熟知医疗废物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性,及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重要性[3]。

1.6加强现场指导和督查

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采取到临床科室指导、暗查、明查、考试等多种方法,及时发现《条例》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指导,加以整改。检查结果纳入医疗质量考核中,对多次教育不改的科室及个人进行必要的行政与经济处罚。遇到问题及时与相关的执法机构进行沟通,以确保《条例》的贯彻执行。

2成效与体会

通过近2年的工作实践,我院医疗废物规范管理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也体会到只有领导重视,确保人财物到位、学习到位、制度到位、职责到位、培训到位,制定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便捷合理的操作流程,严格督导才能确保医疗废物处理的安全性。预防医护人员被锐器伤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每月平均节约人民币5万元),真正达到医疗废物科学规范化管理。

3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范[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3.

[2]吴安华,黄昕,龚瑞娥, 等. 医疗废物浸泡消毒效果观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51-52.

医疗废物处理办法及条例范文第2篇

带着血液和体液的针头、输液管、棉球等号称头号危险废物,如果处置不当流传到社会上或被非法商贩所利用,其危害性不言而喻。我国将医疗废物都交给医疗废物处理厂进行焚烧发电,或是把医疗废物进行简单的加工,然后做成塑料产品销往社会,让人不堪设想。提高医院员工、患者及陪护人员的环保意识,人人参与医疗废物管理,制定安全有效地防范措施,实现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化、法制化,有效地控制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和处置流程,真正实现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禁止医疗废物进入社会刻不容缓。

关键词 医疗废物危害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医疗垃圾的来源及危害

医疗垃圾又称医疗废弃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传染病病人及疑似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与医疗物相关的危险常见的针头、刀片等锐器造成的危害。一旦锐器被HIV、HBV、HCV污染,被刺者就有可能发生相关传染病的感染。医院医疗废物不仅对医院医护人员有危害,也对其他人群如垃圾工、清洁工、甚至是玩耍的儿童都可能造成威胁。所以医疗废物不仅是传染病的重要感染源之一,而且是由化学或放射性物质产生的其他事故来源之一。医疗垃圾不同程度地含有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及其他有害物质,其本身还含有微生物繁殖所需的水分和营养成分,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排放或处理不当,造成对水土、空气的污染及对人体的直接危害。相当一部分的肝炎和艾滋病的传播源于注射器、输液器等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重复使用。部分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造成“二次污染”威胁人民的健康。70年代就曾发生过医疗垃圾处理不当引起乙肝传播流行的事件。2003年春天,SARS暴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教训。以香港淘大花园SARS暴发流行为例,329名居民被感染,42人死亡的事件触目惊心。为此,无论是从疾病预防控制还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加强对医疗垃圾处理,加强医疗废物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类健康,成为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

医疗垃圾的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和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各个环节都有严格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在危险废物焚烧技术上有突破性进展。我国的医疗垃圾管理和处理与世界各国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法律法规制定滞后;二是管理和监管体系不完善,运行机制不合理;三是医疗垃圾分类收集贮存、运输体系及管理制度不完善;四是医疗垃圾处理、处置设施落后;五是公众对医疗垃圾管理知识不了解,缺乏环保意识。

二、医疗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公众卫生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医疗垃圾的无害化管理和处理受到各级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全国各地在医疗垃圾管理上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在此之前,沈阳市率先建立了医疗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广州市于1998年建立的生活环境无害化处理中心集中焚烧处理医疗垃圾,杭州市人民政府于1999年下发了《杭州市有害固体废物管理暂行办法》,目前北京、哈尔滨、无锡、天津、深圳、武汉、青岛、湛江等市已将医疗垃圾集中处理、处置纳入议事日程,并开始积极筹备集中处理、处置中心的建设。

市直大型医院每年向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环卫处交纳一定的费用,由环卫处到各医院集中将医院分装的医疗垃圾取运至各城区医疗废弃物处理场地进行集中焚烧。中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垃圾处理还未实行分类管理及集中焚烧。医疗垃圾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未进行规范管理;二是医疗垃圾管理及监管体系不完善;三是医疗垃圾处理、处置的管理和监管不到位,设备及处理能力不足。

三、医疗垃圾的处理对策

(一)健全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和制度

1、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结构,医院成立感染管理领导委员会;设专门管理组织,制定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科内成立感染管理小组,由主任、病房医师、护士长及护士组成设专人上报问题。院内在每个病区设立感染报箱,方便临床的工作。

2、各科根据临床疾病护理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感染管理工作制度.突出专科特点。制定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同时制定医疗工作规章制度、制定新业务新技术准入流程,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及应急流程等。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应急应变处理能力 。

(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认识自我防护教育和法制、法规教育是医院员工必须接受的基本教育。采取多种方式在医院营造防范医疗废物污染的学习氛围,针对不同部门的特点进行定期、不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和“标准预防”意识,促进人们积极地配合医疗废物管理。

(三)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培训。医疗废物管理不仅是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提高公众意识是最重要的。但公众对医疗废物管理的了解却知之甚少,有对门诊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的调查显示,95%的患者不知道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不能混装,90%的医务人员认为政府和新闻媒体对医疗废物相关知识和危害性宣传不够。因此宣传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患者入院时、住院间、出院时由责任护士负责宣传教育;其次,门诊导医设一名负责宣传教育,让进入医院的人们了解存放医疗废物的地点,将贮存容器及标识告知大家,教会丢弃各类垃圾的方法,让患者及陪护人员清楚废弃物怎样处理,了解医疗垃圾流入社会对大众的危害,形成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医疗垃圾管理的法制建设。首先要借鉴全国先进城市的经验,根据国家现行和近期出台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医疗垃圾(废物)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符合各地实际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医疗垃圾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以规范医疗垃圾从产生到处置整个过程。

(五)建立完善的医疗垃圾管理及监管体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医疗垃圾从产生到处置的完整的管理和监管体系,明确医疗垃圾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及监督管理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加强医疗垃圾处理、处置后产生的废气、残渣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及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的监管。

(六)建立专业化、企业化医疗垃圾处理中心。医疗垃圾污染治理要实行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走集中、专业处理的道路。建立专业化、企业化的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引进环保高新技术,使医疗垃圾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回收利用其余热,实现其资源化。医疗垃圾处理中心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对各家医院医疗垃圾进行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理,便于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把医疗垃圾从产生到最后治理,统一管理和监管起来,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七)努力提高公众卫生和环保意识。通过媒体大力宜传新出台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使公众对医疗垃圾的产生到处置及其危害性有充分的认识,切实提高公众的卫生和环保意识,推动全面的环境无害化管理。

医疗废物属于高危险性废弃物,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只要采取有效的持续改进措施,形成人人参与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实现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就会有效地避免医院感染及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 1 ]赵由才,张全,蒲敏. 医疗废物管理与污染控制技术[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36.

[ 2 ]肖西平,张建莉,黄利虹,等.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探讨[J ]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 ,14 (8) :9142915.

[ 3 ]范秋萍,张会芹,李俊艳. 医院感染管理对保洁工作实施监管的探讨[J ]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 ,13 (7) :659.

医疗废物处理办法及条例范文第3篇

1 专职人员工作现状

1.1 专职人员现状 文化程度低,年龄大,流动性较快,来自农村,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理解能力差,同时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严重缺乏。他们不分洁污只知赶快把工作做完,配了防护用品怕麻烦不用,还说哈哈没关系的。

1.2 工作范围 全院所有区域产生的医疗废物,包括病房、手术室、门诊及相关医技科室,要确保这些地方产生医疗废物安全到达暂存处,最后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公司安全运走。

2 管理方法

2.1 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责任制,医院成立监控部门,明确院长为医疗废物管理第一责任人,同时成立了由分管副院长为组长,院感科长、后勤总务科长为副组长,各科室、病区负责人、护士长为成员的工作小组,通过切实履行职责,明确责任,特别是加强后勤物业的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院感科做到多指导、多监督。抓好环节管理,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也防止医疗废物流向社会非法加工利用。

2.2 规范岗位培训 对医疗废物收集专职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操作规程等方面的知识学习,重点学习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分别或者联合制定:《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标准和标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等。培训内容要浅显易懂,深入浅出,采取图文并茂形式讲解,能充分提高专职人员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保证医疗废物在暂存处不外流、不乱放、统一保管,从而保证这一关键过程的安全性。

2.3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告知平时只要接触医疗废物,就要戴帽子、口罩、手套,注意手卫生,防止自身和周围物品受到污染。对医疗废物收集专职人员要求在收集转运过程中不但要戴帽子、口罩、手套,还要穿防护服及橡胶靴,必要时戴一次性眼罩,被污染防护用品,要及时消毒和处理。运输过程走专运通道。防止交叉感染或间接感染。

2.4 专人专车专运专管 专人专管,只有自身能进出暂存处,其余时间一律上锁,下病房自带弹簧秤秤重和签字,护士填写和粘贴医疗废物标签,并与科室护士交接登记,实行双签字,按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运输过程走专门通道。最后集中到暂存处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公司运走,再次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公司人实行双签字。运送时间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特殊情况可以增加收集次数。

2.5 提高周围人群感染管理理念 根据某大学调查资料显示,对一次性医疗废物管理认知了解程度:4%完全了解,30%基本了解,39%大部分不了解,27%完全不了解。可见医院以外的人群对医疗废物的认知程度处于较低的水平[1]。因此院感科在做好全院职工培训情况下,还要发动全院职工对住院患者及家属、门诊患者及家属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普通民众对医疗废物所产生危害的认知度和管理水平,这样能使医疗废物的管理步入法制化、制度化、程序化,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确保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医疗废物处理办法及条例范文第4篇

1救护车内医院感染的隐患

1.1工作性质的特点急救场所各式各样,现场急救环境差;患者多为突发病,其患病性质不确定性,病种多样;车内空间小,给预防医源性感染带来极大的困难。

1.2防护意识薄弱急救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在急救过程中重视抢救质量,而忽视自我保护,在操作前后无洗手及手消毒,有的甚至连手套、口罩等基本防护都没有。

1.3救护车内消毒不彻底院前急救用救护车运送不同疾病的患者,病种复杂多样,其中不乏有潜伏传染病患者,这中间可能来不及或不能彻底地对救护车进行终末消毒,致使救护车内污染严重,救护人员易被感染。据相关报告显示医院救护车内空气细菌含量达4967cfu/ m3,并且有九成空气细菌含量超出4000cfu/ m3,细菌在物体表面含量平均达43.4cfu /m3,而依据空气微生物医院评价标准,若空气细菌含量达700~1800cfu /m3就具有空气传染的危险[1]。

2 预防措施

2.1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在单位院感科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处理办法及流程》,提高急救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的认知水平,严格遵守预防医院感染的操作规程,并将消毒感染工作纳入质控管理考核范围中,并定期抽查和整改,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

2.2加强救护车的消毒管理工作

2.2.1消毒物品管理为做好感染控制工作,各种消毒用物一定要配备齐全,所有用物都是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简单而实用。在所有急救用救护车医疗舱内都安装了紫外线灯,方便空气及急救物品表面的消毒,急救车上备有专用医疗垃圾桶,一次性利器盒,快速手消毒液,84消毒液,专用毛巾,污物袋等。还备足一定数量医疗用的一次性用物,如口罩、帽子、手套、防护服、一次性床单、被套。

2.2.2车内空气及器械的消毒每次转运患者后,立即对车内进行清洁,开门窗通风,除污垢及渍痕,用84消毒液擦拭车厢内壁,药箱,板凳,担架床,扶手等物体表面后,再用紫外线灯照射30min以上,急救箱消毒擦拭后开箱盖一同照射。吸氧装置湿化瓶数套。湿化瓶内壁用含氯消毒液清洗浸泡,终末消毒备用,湿化液每人次更换,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负压吸引器使用后及时消毒,以保持备用状态。空气消毒可用紫外线灯照射30~60min或用0.1%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

2.2.3重视手消毒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源,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干预,能有效地改善医护人员手部污染状况,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2]。因此按照消毒常规进行六步洗手法尤为重要。同时给每位医务人员都配有随身携带的快速手消毒液,以便不方便洗手时急用。

2.3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理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放在专用黄色垃圾袋,注射针、玻璃瓶等器放在黄色利器盒,并贴外标签,由专人进行处理,使其无害化。

通过以上措施,救护车内工作人员提高了医院感染意识,规范了消毒技术操作,增强了消毒意识,有效的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了医院感染率,保障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医疗废物处理办法及条例范文第5篇

1 医疗废物的概念

医疗废物是指医院所有需要丢弃、不能再利用的废物,包括生物性的和非生物性的,也包括生活垃圾;是指在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护理等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虽然医疗垃圾仅占城市固体废物的3%,但它含有多种病原微生物、有害的化学物质、易造成锐器损伤等,对人民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我国《危险废物分类》中将来自于临床的医疗废弃物视为1号危险物品。

2 医疗废物的危害

由于医疗废物具有全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污染等特征,其所含有的微生物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废物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如处理不当,会成为医院感染和社会环境公害源,更严重可成为疾病流行的源头。医疗废物中含有不同程度的细菌、病毒和有害物质。而且废物中的有机物不仅滋生蚊蝇造成疾病的传播,并且在腐败分解时释放出的氨气(NH3)、硫化氢(H2S)等恶臭气体,生成多种有害物质,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同时也是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和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由医疗废物引起的交叉感染占社会交叉感染率的20%。

3 医疗废物的分类及其收集与运送

3.1 医疗废物的分类

(1)感染性废物: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2)病理性废物:指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试验动物尸体。

(3)损伤性废物:指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4)药物性废物: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药品。

(5)化学性废物: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化学物品。

3.2 废物的收集及运送

(1)按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确保包装物或容器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破损的包装应按治疗废物处理。

(2)废物盛放不能过满,大于3/4时就应封口,封口紧实严密,注明科室和数量。

(3)分类收集,禁混;禁漏;禁污(利器放入利器盒内,非利器放入包装袋内)。

(4)运送时防止流失、泄露、扩散和直接接触身体;运送医疗物废物应使用防渗透、放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各种包装和运送工具应有专用医疗废物标识。

(5)建立医疗废物暂存处、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并设专人负责管理。

(6)做好登记,内容包括来源、种类、重量和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及经办人签名等,资料保存三年。

(7)对垃圾暂存处、设施及时清洁和消毒处理,禁止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8)医疗垃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天,每日工作结束后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消毒。

(9)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应在48小时内及时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导致传染病发生时,按有关规定报告,并进行紧急处理。

4 医疗废物的处理办法

医疗废物的处理技术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优选方法仍不够成熟。目前相关的处理技术大体分为三类:①高温处理法,如焚烧法、热解法和汽化法;②替代型处理法,如化学消毒法、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法、干法热消毒法、微波处理法和安全填埋法;③创新型技术,如等离子技术、放射技术。用于处理医疗垃圾已有多种技术,根据处理原理不同,一般可分为灭菌消毒法、焚烧法、等离子体法、热解法和卫生填埋法等。

灭菌消毒法:灭菌消毒处理方法较多,可采取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法、化学消毒法、微波消毒法等。灭菌消毒法主要是通过高温、高压、化学试剂、一定频率或波长的微波等技术,破坏微生物及病毒的生存环境,降低医疗垃圾对人体健康及环境危害的程度。

高温焚烧法:根据研究,医疗垃圾中占总重量92%的组分为可燃性成分,不可燃成分仅为8%,在一定温度和充足的氧气条件下,可以完全燃烧成灰烬。焚烧处理是一个深度氧化的化学过程,在高温火焰作用下,焚烧设备内的医疗垃圾经过烘干、引燃、焚烧三个阶段将其转化成残渣和气体,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在焚烧过程中也因高温而被有效破坏,还能有效实现减容和减重。焚烧法适用于各种传染性医疗垃圾,是医疗垃圾处理领域的主流技术。

热解处理法:热解法是利用垃圾中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将医疗垃圾中有机成分在无氧或贫氧的条件下高温加热,用热能使化合物的化合键断裂,使大分子量的有机物转变为可燃性气体、液体燃料和焦炭的过程。这种处理技术与焚烧法相比温度较低,无明火燃烧过程,重金属等大都保持在残渣之中,可回收大量的热能,较好地解决了医疗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的最大难题。

等离子体法:等离子体法是处理医疗垃圾的一项创新技术,它消毒杀菌的原理是:用等离子体电弧炉产生的高温杀死医疗垃圾中的所有微生物,摧毁残留于细胞的毒性药物和有毒的化学药剂,并将金属锐器及无机化学品熔融,使其彻底销毁。

电弧炉处理技术:电弧炉是以电弧加热的批次式反应炉,其燃烧温度约为1650~3300℃,停留时间约8~10min。电弧炉的电极棒透过交变电流产生强大磁性搅拌作用,废弃物与钢液能充分混拌,废物在极高温情况下被裂解氧化成CO 和H O,从而传染性病菌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完全破坏。电弧炉技术最早在日本被用于处理医疗废物。

辐照技术:辐照处理技术是利用电子束杀灭微生物和细菌。电离辐射源(如Co60)激发出来的电子与处理对象分子结构中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所积累的能量可以破坏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从而将微生物加以裂解破坏。但是辐照技术不能用来处理放射性物质,还需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