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
医疗档案不仅数量大,种类繁多,利用率高以及收集难度大等特点。更好的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相对显得很重要。
1 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1 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是医疗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病患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还有就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档案收集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大,档案的数量不断增加,对档案利用保管的要求不断提高,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1.2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是档案业务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各种档案的增加,如光盘、磁盘、实物等档案,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必须探索医院档案管理的新思路,建立适应医院发展的管理体系 。
2 医院档案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
2.1 医院领导缺乏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再加之档案在医院建设中的发挥不够,宣传不够、开发利用不够和认识不足。因此,医院领导对档案管理没有高度予以重视。
2.2 档案信息开发层次浅,利用效果差。医院只重视文书档案。忽视了病历档案等专业档案的开发利用,而病历档案和胶片等档案是记载医院业务水平的重要档案,潜力更大,价值更高。
3.应对措施
3.1首先要加强档案重要性的宣传,要发挥档案在医院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宣传,从思想人加强医院领导和职工的重视程度,必须加大档案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大经费的投入,使档案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和利用转向信息模式,实现资源共享,更好的服务于医院的医务人员。
3.2 建立档案管理标准和监督机制,明确管理职责。在重视文书、会计、人事档案的同时也要重视科技档案、病历档案等的收集,如:胶片档案、科研档案、处方档案等,保管和利用,建立统一的收集管理办法和标准,确保档案收集完整,保管到位。
(一)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强
虽说档案管理现如今可以依靠强大的科技来实现,但是相关的操作也需要一定的技术人员。在现实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认为这不过是一项枯燥无味的工作,无需投放过多精力。因此造成了档案管理软件的利用率极低。档案管理人员的消极怠工,使得资料丢失、错乱、外泄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严重威胁了新农合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二)门诊统筹报账的管理不科学新农合医疗工作开展以来,国家确立的几种补偿模式也逐渐得到完善,门诊统筹报账这一形式也是为了能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能够减轻农民同胞的负担,使更多的农民朋友能够从这一举措
中真正获益。但门诊统筹面临的问题也不少,比如资金总量不充足、报销人数众多、细节问题等难以把握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将门诊统筹这一举措推入了风险之中。这些外在风险我们已经在努力想办法进行改善,那么内在的问题我们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每日接待的患者非常多,哪些是可以利用门诊统筹报销的,哪些是受到一定限制的,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没有将这些情况进行及时的分门别类、归纳、整理,导致信息更新不及时,资料混乱易丢失,医院和患者的资料安全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三)关于住院病人补偿的资料管理不善
前面提到了关于门诊统筹给新农合医疗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风险,其实,在住院病人补偿这部分也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正如门诊统筹中遇到的问题一样,每一笔补偿都没能及时得到汇总、整理与归档,使得工作人员在后期进行统计时便会手忙脚乱,而且更容易对病人的切身利益造成影响。
二、针对新农合医疗档案管理安全性的问题提出的几点改善措施
(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确定责任到人
对于新农合医疗档案管理工作,应建立完善科学的制度和明确的管理办法,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对于档案的保存、查阅以及销毁几方面都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并安排专人进行负责,做到“专人专事专办”。在档案管理人员方面,应配备专业人员担任此职,此类岗位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求责任心,还要具备认真细心的特质,对于别人眼中枯燥的档案管理工作抱有热情,并不断就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心态进行培训,确保新农合医疗的档案管理工作从内部做到万无一失。
(二)确定门诊统筹或住院补偿档案的具体管理办法
根据门诊统筹工作量大且细致的特点,应养成每日进行报账与整理的习惯。在每日工作结束以后,对当天发生的门诊统筹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对同类的票据进行有一定顺序的装订,然后归档整理,妥善保存。这样的工作结果令人一目了然,不仅让一切事务有迹可循,在需要其中一份单据时,不管是按日期查找,还是按伤病类型查找,都会很快得出结果,另外装订归档后的资料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不易丢失损坏,更不可能被泄露。对于住院补偿情况也是如此,相对于门诊,住院部的日工作量或许没有那么大,但我们也要进行每日整理,每日对当天发生的情况进行统计,之后可以按月为单位,将相关单据进行装订与归档。同时,建立完善的统计与汇报制度,制定科学的统计方法,将统计结果汇报给相关负责人,这样一来,我们最为繁杂、最容易出错的工作也变得井井有条,最容易泄露信息的工作也得到了安全的保障,不仅为自己的工作带来了便利,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保障,更推动了新农合医疗工作的科学发展。
三、结束语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措施
档案管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工作,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付和参合农民费用报销补偿的重要依据和凭证,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是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安全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新型农业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管理内容更加繁杂,管理手段更加多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也随之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的作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是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课题之一。
1 新农合业务档案的规范化整理
1.1分类与整理。根据有关规定:“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分类应当按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规律和特点,以方便归档整理和检索利用为原则,采用‘年度一业务环节’或‘年度一险种一业务环节’的方法对社会保险业务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及时编制归档文件目录、卷内目录、案卷目录、备考表等。”这可以从以卜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1.1分类方法。分类采用的是“年度一业务环节”或“年度一险种一业务环节”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业务环节”要么是由若干个“问题”所组成,要么某个“业务环节”就是某个“问题”。比如参保农民登记业务环节是由参保登记、变更登记、信息录入等问题所组成;参保人员登记业务环节是由乡镇人员办理参保、基本信息变更等问题所组成。
1.1.2 整理方法。即可以采用“立卷”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组件”的方式。在整理时,如果按照“立卷”的方式,就应该逐件编号并编制卷内目录,体现案卷内每份文件内容;如果按照“组件”的方式,就应该在每一份登记表首页上端加盖归档章,并编制归档文件目录。因此,在具体选择整理方法时,一定要保持整理方法的一致性与正确。
1.2 保管期限的划分。根据相关规定:“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10年、30年、50年、100年。”这将更加有利于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鉴定与管理;由于地区之问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有些业务档案文件材料的名称各地有所差异,其归档范围在各基层单位中也各有不同,所以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好新规定厂
2 强化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素质
新农合档案管理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结合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工作实际,从临时档案保存、整理、归档等制定出科学、明晰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各定点医疗机构把新农合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重要工作内容,认真落实新农合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明确保管责任人,但是由于人员专业水平限制,制约了新农合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是最近两年新农合工作基本都是用计算机操作,电子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要求档案人员必须从杂业型向专业型转化。因此,必须加强档案教育培训,不仅要加强档案业务培训,而且要进行计算机技能培训,提高档案队伍的计算机技能和电子档案管理技能。要通过多种形式对新农合档案人员进行业务知识、数据库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开展专门性的实践,提高新农合档案人员的信息化整体素质,使新农合档案工作人员能够快速掌握电子文档管理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同时,针对电子文档技术发展更新快的特点,要抓好专业技术骨干的理论、研究和指导能力培训。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努力,从整体上提高新农合档案工作人员应对电子文档管理新仟务的能力。
3 规范新农合档案的建档标准,完善管理制度
3.1 制定和完善能真实、全面反映参合农民基本信息的登记制度。每一笔参合农民补偿记录就是一份档案。所以,这个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事关参保农民受益补偿的公开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各级新农合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规范新农合档案的建档标准和内容。档案应一式3份,分别由县、乡、村保管。
3.2 各级新农合管理机构,要配备档案管理人员,明确职责,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立卷、保管、归档等侧侧〔务。同时,要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建立档案室,配备标准的档案库房和保护设备,妥善地保护好新农合档案。
3.3 要强化新农合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新农合档案管理应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8号令和黑龙江省档案局、黑龙江省卫生厅联合下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到归档文件收集齐全,分类清楚,保管期限划分准确,卷内文件排列有序,编目登记清晰,装订整齐美观。
4 切实加强管理和督查,促进合作医疗工作规范运行
4.1 规范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管好用好农民的保命钱,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组织,设立办事机构,落实专职管理人员和专项工作经费,并统一规范了合作医疗相关规章制度和各类表格,明确从参保农民医药费票据的收集、登记、审核、测算、审批到补偿各个环节具体工作要求。按照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要求,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重新修订或补充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细则或管理办法,提高合作医疗保险的抗风险能力和管理水平。
4.2 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档案管理。定点医疗机构评审档案、签订协议等等,对于少数定点服务机构不规范的服务行为,限期整改,整改不达标的取消定点资格的档案都要妥善保管。
【关键词】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7-0046-1.5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的触角伸向每一角落。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在它的触动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当然也不可能依然故我。传统的手工整理归档档案管理办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只有将档案管理工作从单机单用户、多机多用户发展成为医院一体的网络化管理体系,才能使综合档案管理得到最大化的传播与应用,获取更大程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医院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其现代化管理的标志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档案收集及时化。随着医院建设的快速发展,医院各类档案日益增多,如果不及时收集,容易遗漏有价值的档案,影响档案的质量,也不利于应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处理医疗纠纷。二是档案管理标准化。是保证归档信息的齐全完整和有效利用的关键,除了归档技术层面上的规范化外,对医院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章立制,严格标准,提高医院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三是档案存储数字化。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库藏的档案转化为电子文件,或采用光盘存档案,有利于对档案原件的保护、可复制和自动检索,具有存贮量大、保存时间长、分辨率高、不失真、成本低的优点。四是档案利用网络化。档案信息数字化不仅具有大量储存、快捷查询、可以拷贝等优势,还可以借助网络传输手段实现信息共享、远程服务,更方便、快捷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提高医院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应对方法和手段
1.抓好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
根据《档案法》和《医药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和法规,大力宣传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医院员工的档案意识,特别是医院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同时,围绕医院中心工作,采用多种途径培训素质优良的档案管理人才,不断充实档案管理队伍。通过广泛开设计算机课程,普及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教育,组织参加社会认可的计算机应用资格证书考试等方式,进行档案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知识更新,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和知识水平,对在岗档案管理专业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创造良好的档案管理工作环境,使更多的医务工作者自觉参与到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中来。
2.加强档案规范化的管理
树立医院档案管理新理念,将医院档案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医院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制定科学、完整、系统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以及工作程序,改进档案管理的方法,对医院职能部门和科室的档案及时收集归档,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逐级严格把关,责任到人,将医院档案管理纳入科室管理责任书之中,与医疗业务同步考核评价,将档案管理工作与职能部门、科室负责人业绩考核奖惩挂钩,明确职能部门和科室档案工作的管理责任,抓好归档材料的收集、整理,使医院档案管理形成信息搜集及时化、管理标准化、存储数字化和利用网络化。
3.建立档案管理的新模式
医院职能部门、科室配备计算机,具备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的硬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一步完善优化医院档案信息网络化系统,已成为医院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适应形势、加快发展的关键。因此,要依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与网络技术,坚持以掌握新时期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相结合,遵循符合档案管理相关标准,提供灵活的检索途径和方式,根据档案数据便于掌握和易于操作的原则,选择准确的医院档案管理软件,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的手段,实现医院档案管理向网络化、数字化转变,不断提高医院管理现代化水平。近几年来,我院通过计算机网络把相关重要科室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医院各部门、各科室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特别是门诊、临床与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准确性与实时性,降低了医院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医院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4.档案管理系统全程跟踪
档案管理模式逐渐从以档案的实体保管为重点,转变为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点的过程。作为综合性、研究型医院,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把档案信息以统一规范的数据格式进行录入转化,把分散于不同载体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贮,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使档案发挥最大的效用,因此,我们尝试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全程跟踪的过程。使综合档案利用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5.重视档案开发利用
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方案、决议、实施效果,或招标方法、标书、协议、合同等,真实的反映医院的建设发展,是很有价值的归档材料。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拓展归档范围,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特别是要甄别档案的保存价值,提高档案质量,加强服务意识,积极为临床医疗和医学科研工作服务。切实加强与医院职能部门和科室之间的联系,积极开展编研活动,编写各种专题汇编,并在医院网站上公布档案信息,提供多层面的信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以满足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求,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医院在出现医患矛盾时,医院病案在处理医疗纠纷中成为双方冲突和争执的焦点,为医院档案管理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先进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也对医院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内涵。因此,准确把握新时期医院建设发展的特点,加强医院档案管理,通过合法手段和方式,对符合规定要求的档案资料、各种形式的文件载体进行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的管理,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档案利用率及管理工作效率、且对节省人力、物力及设备的投资也大为有益。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在参与档案现代化管理改革过程中,也发挥其专业技术优势,对设备的投资和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要求,使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和重复劳动的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与避免,以低成本取得高效益,在既满足工作需要,又不致造成人力财力浪费的前提下,加速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程度与发展。是医院档案实行现代化管理的根本任务,也是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平,等.浅议新时期医院的档案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9).
【论文关键词】社会保险;档案;创新
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社会保险的参保数迅速增加,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也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根本点是加强创新。只有通过对新时期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以及现存的问题分析,将纸介档案与数字档案的转换,才是需要对新时期提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创新的途径策略。
一、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一)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数增长迅速
我国社会保险的参保数,增长迅速。2009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3550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了1659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647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231万人。根据《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1-2012年)》指出,到2012年,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2.23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4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2亿,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4亿,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亿。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人数逐年增长。可见,我国社会保险档案与日俱增,当今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保险档案的要求也在提高,需要对社会保险档案进一步创新。
(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施改革计划
近几年来,国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全面实施了各种改革计划,早在2009年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在2010年内开展全国范围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制度”。从2010年7月1日起,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可跨省转移接续。2011年11月15日,人保部就《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根据草案,企业缴纳险种从养老、医疗、失业险三项扩至五项,新增工伤和生育险。这些政策改革都为新时期的社会保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营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机遇。
(三)负责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部门分散
我国公民个人社保档案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中管理。现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分散型的。具体情况是:社保中心管理着养老、医疗、工伤等法定的基本保障档案;民政局管理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商业保险公司管理着公民个人补充保障的一系列保险金。这种现状造成多头经办,政出多门,业务交叉,资源浪费,政令难以统一的局面。由于管理机构分散、不集中,使人们在利用公民个人社保档案时,存在着许多不便。例如,我们如果需要了解公民个人就业及保险金交纳情况,需要到几个不同的管理机构去了解,这样就给公民个人和组织在查询工作中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且这种分散的管理,使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出现了许多漏洞,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如“涉保”人死亡以后,其所涉及的个人保险账户并未随之终结,仍有人代领保险金。
(四)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缺乏硬指标考核
社保档案数量巨大,工作环节繁琐,相对于社会保障工作,社保档案工作没有硬指标来考核,也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和标准,因此让部分档案工作者放松了对工作的要求。社会保险的五个险种档案并非一个部门管理,进而导致不同的开发商参与系统建设,相互之间的互不信任以及人为设置壁垒,或者同一家系统开发商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和技术架构,导致系统割裂。数据只能采用共享或交换的形式,只有极少数地区实现基本信息的共用。比如2008年1月央视报道深圳农民工的“退保潮”现象,就是因为不同的省市之间不能共享社保缴费信息,从而导致社保对于“候鸟型”的打工者来说只是带不走、挪不动的“地方粮票”。
(五)社会保险的经办效率和范围需要扩大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经办管理效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伴随着生活中网络的普及和对税务、银行等网上业务的接受,热切期待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网际申报模式的实现,而传统性纸质档案管理约束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参保者要求简化手续、便捷服务的利益诉求,因而我们应从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知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问题,再继续讨论介质原始性问题显然已是过去时了。现今解决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是讨论如何确保数据归档前后原始性认证和原始性保证问题。
二、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由于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比较新的工作,人们还不是很重视。社会保险工作的重点都集中在扩大基本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和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等方面,忽视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其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二)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体制不规范
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造成归档范围不明确,社会保险文件材料收集不齐全,档案管理方法不健全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社会保险档案专职人员难落实。有些社会保险部门档案机构不健全,没有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档案,即使有,也是临时抽调,没有经过专职培训,严重影响社会保险档案的质量。
(三)社会保险档案存档的条件差
由于场地限制和经费不足等问题无法解决,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始终未能列入社保经办机构的议事日程,大多数社保经办机构至今未设立固定的场所存放档案,历年累积的社会保险档案只能由经办人员分别保管。由于没有专有的库房,只能存放在潮湿的房间里,致使社会保险档案存在诸多安全因素。这种不规范的档案管理方式不仅查阅起来非常困难,也给日常经办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四)缺乏专业社保档案的管理标准和规范
社保档案管理缺乏国家标准,职工档案管理仍在执行1992年劳动部与国家档案局共同制定的《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规定》,而该项制度中的部分条款如适用范围、归档范围、管理形式、交接流转等规定已经不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亟须修改。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有的制订了一些社保档案的地方标准,有的地﹑市制定和公布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办法、低保档案管理办法,而全国许多地﹑市则没有建立相关管理标准和规范,造成社保档案的各地管理方法不统一。在不同专业类别中,管理的规范和水平也不一致。 转贴于
三、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解决办法
(一)将纸质档案转换成数字档案存档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于业务办理需要,会在办理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纸质材料或证明,各类保单合同、证件扫描件以及各种需要存档备查的档案资料,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纸质材料保存起来不方便,但是将这些材料进行电脑扫描储存,就可以将纸质档案转变成数字档案。根据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可灵活运用,如目录数据适宜采用文本录人;全文数据则可以采用图像扫描录入;而一些当前常用的数据可制作成光盘。
(二)根据社保档案类别进行分类管理
根据不同档案的类型进行分类管理,方便查找、储存,可以防止档案的丢失与缺漏。应针对不同门类的档案,确定不同的归档整理方法。首先,确定立卷原则。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按社保档案不同价值性质分类,以便于保管和利用。其次,确定归档形式。根据各社保经办单位文件材料形成的类型,确定以“件”或“卷”进行整理、归档的文件材料范围。最后,根据社会保险档案的保存价值确定“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保管期限。
(三)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保管理系统,规范标准
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体系可以为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完善奠定重要的基础。以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和劳动及社会保障标准体系为指导,以投融资与运营模式和项目实施监理模式为依托,按照多层架构的模式将系统自上而下构架成为组件与业务组件、业务运作支撑平台、IT基础设施三个层次,树立以监控及管理、信息安全为主的贯穿三大层次的两大体系模式。为适应劳动者的流动和工资收入的变动,对每个劳动者按号码设立档案卡,并用计算机储存,记录公民个人历年的工资收入情况。在全国设立计算机网络,对每个劳动者的情况进行追踪记录;并建立全国范围内统一的网络查询接口,允许公民定期查询,同时也可替他们预测,比如退休时可拿到多少养老金,以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四)在全国统一管理下设分支机构
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领导下成立一个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中心,结束社保档案管理分散问题,实行高度统一的管理,改变目前政出多门、决策分散、管理混乱的局面,使其成为统一管理全国社保档案的领导和决策机构,负责拟订社保档案的发展规划、改革计划、重大决策和有关法规、规章制度,参与制定社保档案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其次,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中心还可以在全国各地设置分支机构,包括地区局、地方办事处、数据处理中心和项目服务中心。负责公民社保档案内容的定期增加和更新,并送交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