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房一体化建设

机房一体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房一体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房一体化建设

机房一体化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方案设计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机构在实现原理和组成内容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发展成为具有更广泛意义的广义执行机构。广义执行机构是由是驱动元件与执行件(或执行机构)组成的可控执行机构,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广义执行机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可控性,它的输出运动是由机构参数和输入函数共同决定的,改变控制程序就可使同一机构系统实现不同需要的输出运动或改进机构的运动和动力参数,因此广义执行机构具有传统机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更大的设计空间。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可以说是现在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装置,如果没有电机这样的装置,我们甚至无法想象我们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但原始的电机的功能却是单一的,就是接受电流以后转动,转数是恒定的,然而,人们对生产、生活的速度要求却是多种多样的,由它带动的机械对转数的要求也是多种多样化。

一、总体方案设计思路

1.总体设计要求

盖板能够实现可靠的打开及关闭是实现远程操控系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可靠地执行勤务和值守任务的保障,也是远程操控系统实现从勤务状态到戒备值守状态快捷、可靠、准确转换的关键。因此,为使此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在远程操控的各种工作状况下均能可靠地工作,其总体设计应满足如下要求:(1)应保证盖板在关闭状态下,密封可靠.具有防雨、防潮、防盐雾侵入等功能,并且使关闭后的盖板结构牢同,具有防盗、防撬和防撞击功能。保证此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在承受较大的外力撞击后,仍能正常可靠地工作,盖板仍能正常、轻松地开启。(2)盖板的开启和关闭应平稳、可靠、快捷,并可同时实现自动扁闭和应急人工手动启闭。具有机电联动互锁功能,保证自动启闭可靠、准确,手动扁闭轻松、方便,不误动,不锁死。(3)此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结构应尽量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以便于在整个系统中的结构布置。(4)所控制的盖板在开启位置同样应保持锁定状态,并能保证在承受高频、强冲击载荷作用下不致松脱,从而造成误关闭的现象。

根据以上总体设计的要求,初步设想盖板采用骨架式蒙皮结构,为防止盗撬并适应各种恶劣的工作环境,盖板的启闭门轴以及启闭用机电器件在盖板关闭的状态下均应藏在平台本体的内侧。盖板关闭的锁定装置考虑采用具有防盗撬功能,能同时承受纵横向载荷的卡板式机械电子双控互锁式门锁,要求门锁在盖板承受较大的撞击后,仍不失效且能正常开启。另外,卡锁装置应与盖板自动启闭驱动和传动装置实现联动。当采用电子开锁时,应在开锁同时,接通驱动电机和电磁离合器,使盖板自动启闭。而当采用机械开锁时,则应切断驱动电源并使离合器分离。

2.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组成和接口

本文所研究的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机械部分、电驱动执行部分、信号检测及控制部分,机械部分主要包括盖板、滑轨、减速器、丝杠等构件。电驱动执行部分主要包括驱动电机、电磁离合器以及卡锁电磁铁等构件。信号检测及控制部分主要有单片机、各传感器及数据传输总线组成。机械部分和电驱动执行部分完成整个过程巾的运动和能屠传递,信号检测及控制部分负责监测和接收盖板的状态信号,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存储、变换等处理,并发送指令给驱动电路,以完成规定动作。

二、各组成部分方案设计

1.机械传动部分设计

本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的传动机构主要由电机、减速机构、离合器和丝杠等组成。通过驱动电机,经减速器带动丝杠转动,然后再通过与之配合的螺母把丝杠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盖板的平行运动,从而控制盖板的打开与关闭。减速器采用齿轮减速,主要是考虑其体积小,重量轻,传递转矩大,并且启动时转动惯量较小。采用滚珠丝杠主要是考虑其传动比大,轴向推力大,可使盖板肩闭轻松方便,另外,滚珠丝杠为非自锁丝柙,其传动具有可逆性,当位于减速器与滚珠丝杠之间的离合器脱离时,盖板町采用手动启闭,而不会由于传动链逆向自锁而卡死。

2.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工作流程分析

此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要实现远程控制,通过操作上位机发出指令来控制远程的电机正反转以及停转来控制盖板的打开和关闭。并通过检测装置检测盖板的位置和工作情况,并把盖板的工作状态反馈给上位机。在本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中主要是对盖板打开以及闭合的控制、卡销电磁铁和电磁离合器的控制。经过各方面的考虑,其中包括成本的考虑,选择采用位置控制的方式。通过对被控对象位置的检测达到系统控制的目的。盖板开启至工作位置时的锁定可采用常闭式电磁铁控制锁定销的运动来实现。在开启位置卡锁电磁铁断电将盖板锁定。而要将盖板关闭时,电磁铁工作,盖板解锁,即可在动力驱动下关闭。盖板的锁定机构要同时具有手工解锁功能,以备手动启闭盖板之需。

三、信号检测与控制部分方案设计

在盖板平台的控制系统中,单片机控制器通过CAN总线可以从上位机获得控制指令和运动数据,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经电机驱动器处理后控制直流电动机,从而控制盖板的运动。主控模块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对此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进行统一安排和调度,它通过分析监控平台传送的控制指令、系统状态和全局环境信息,规划盖板运动的轨迹并完成相应的运动控制。控制部分实现的功能:(1)实现盖板的开关动作:在单片机的作用下,控制电机实现盖板的开关动作。(2)实现微机软件控制盖板:利用计算机的软件实现单片机与上位机的通信,完成盖板的开关动作。其中系统的主要部分就是单片机控制外部电机的转动以及单片机和上位计算机的通信。这两个功能正是单片机系统中常用的关键技术,本论文在后面的章节中将会着重介绍这两个方面的功能。此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使用方便:体积小,重量轻,不占用太多的空间。(2)操作简单:操作人员通过远程计算机实现盖板的开关动作。(3)程序简单:无论是计算机还是单片机的程序都很简单,不占用太多的程序空间。(4)成本低:使用最为简单的控制方案。本系统对盖板的控制更加智能化,开关过程更加可控化,可以利用一个单片机控制多个盖板的开关动作。甚至可以通过微机和单片机的连接,在用户的可视化窗口上随时控制盖板的开关,从而形成一个较为智能的盖板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盖板检测与控制系统可以分为:(1)微机及控制软件:提供用户微机程序界面,并将用户对盖板的操控转化为控制指令发送到下位机。(2)单片机控制单元:监测和接收外部状态信号,并发送指令给驱动电路,控制盖板的开关。(3)驱动电路:驱动盖板的电机动作,带动传动机构实现盖板的开关。(4)检测部分:利用传感器检测各器件的状态,并进行反馈。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诸多领域的应用,促使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并日益成为此类执行元件发展的一大趋势。

参考文献:

[1]李慧君,张青,田志斌.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设计过程模型的研究.机械设计与研究。2002,11―12

[2](日)曲泽真渊.电动机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03)

机房一体化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消防电气;设计;优化;消防控制;线路敷设

在工程建设中,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是一项专业性强、与现行消防法规紧密联系的复杂项目,消防电气系统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火灾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消防电源、疏散照明等。本文阐述了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主要方面的优化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主要消防电气设计规范

消防电气设计规范是从事消防电气设计和审核的重要依据,是应当严格遵循的技术准则。设计者应熟悉和掌握的与高层建筑消防电气有关的设计规范主要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国家标准)、等,它们对高层建筑中主要建筑类别的划分及对火灾报警、消防联动控制的设置和要求等基本一致,但是各有侧重,所以实际工作中,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准确理解和执行这些规范,认真协调其中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消防电气设计的主要问题及优化

1、消防联动控制与供配电

消防联动控制有总线制和多线制方式。总线制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中控制总线的原理,采用信号线与电源驱动线分时复用的方式,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达到监测与控制目的。多线制是电源驱动线与信号线分开,电源、检测和控制分别占用导线。总线制比多线制布线少,监测控制设备多等优点,目前大中型项目多采用总线制。在具体设计中选择哪种制式需要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供配电问题。系统确认火灾后,火灾报警系统必须停掉一些有碍消防的负荷,为此需在被切除回路的保护断路器加装分励脱扣器。但是设计中经常出现未标明需切除断路器的回路和数量,或漏掉了脱扣器;针对这些,可在消防设备附近的控制箱内预留安装DC24V中间继电器及控制模块的位置,预留接线端子排、控制模块控制中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控制电压为AC220V或380V的脱扣器,从而实现控制电压的转换。另外,对于小容量消防设备如楼层火灾复示屏、防火卷帘门、气体消防控制箱等,设计时应注意设置消防电源。消防控制室要设置双电源末端切换箱,还应设DC24V电源,通过放射式分路输送至各防火分区,供各区DC24V 的消防设备用电,避免多个防火分区共用一根电源线。

2、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

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具体对象来确定,设计者首先必须搞清楚设计对象的建筑形式、规模和建筑个体分布等诸多因素,再根据这些来确定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火灾报警系统设备的设置不宜过于复杂,过于复杂容易造成投资增大,可靠性降低,也不宜太简单而达不到报警联动要求,应该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强调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应结合国情充分考虑维护方便和维护水平。

3、消防弱电系统的接地

消防弱电系统应防雷击,近年统计表明,雷电造成的信息系统损坏呈上升趋势。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通信等均属于此范畴。为了保障建筑中电子设备的安全可靠,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接地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需要设置直流工作接地,按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可采用专用接地或共用接地装置,一般尽量采用专用接地为好,但因为难以满足间距的要求,建筑物中各种用电设备往往采用的是共用接地。设计中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时,应注意接地干线的引入段不能采用扁钢或裸铜排等,以避免接地干线与防雷接地、钢筋混凝土墙等直接接触,影响消防电子设备的接地效果。

4、线路敷设问题

在很多装修工程和电气设计中,对电气线路采用硬塑管布线,并从吊顶内走线,不禁埋下了火灾隐患。电气线路的敷设应根据不同的线路性质、敷设场所,满足相应的国家规范要求。

5、消火栓系统控制

消火栓系统(包括消火栓泵、喷淋泵)是重要的灭火设施。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要求,在消火栓处、消防控制室处要能直接启动消火栓泵,此外在水泵房消火栓泵附近还有一个控制箱直接控制水泵电机启停,这样就需要注意消火栓泵的控制权和启动方式问题。

消火栓泵的控制权就是中心控制室、消火栓动作按钮与泵房控制箱的主从控制关系,一般来讲应以消防控制室为主。

消防控制室与消火栓动作按钮启动关系与消火栓泵的启动形式有关。消火栓泵的启动方式一般分为两种:在总线制联控方式下,消火栓动作按钮的起动可通过设在消火栓旁的联动接口模块将其要求的启动信号送至消防控制室控制台,再从此处输出使消火栓启动的开关量触点;第二种是直接将消火栓动作按钮的开关量触点输出到消火栓泵启动箱。设计者在具体设计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工程规模大、建筑形式复杂的可采用前一种启动方式。而喷淋泵的自启动是通过各保护区的管网喷嘴玻璃球高温下爆碎,引起管网水流流动,从而联动报警阀压力开关动作,以自启动喷淋泵。通过水流指示器联动模块或报警阀压力开关引线至控制室,消防控制室能准确反映其信号,同时控制室应能直接控制喷淋泵启停。

总之,对于建筑消防电气的设计,要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应根据消防机理及各设备在火灾时的运行情况,合理地选择设备,构成系统,以使各消防设备能准确、及时和安全运行。将来的发展前景是分布式的系统结构、模块化的设计和配置和透明的管理方式,随着各种建筑综合使用功能的增多,消防系统的电气设计,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应用创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丽霞. 浅淡建筑消防电气设计与安装问题[J]. 建筑与设计, 2007, 8-9.

[2]黄敏. 建筑电气消防设计若干问题的浅析[J]. 江西建材, 2005, 27-29.

机房一体化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分析

前言

在电网正常工作的流程中,变电站都是其核心的内容,无论是在发电,配电,输电等任何一个环节,变电站都是不可缺少的。智能化的变电站不仅仅满足了电网智能化的需求,更是将电网运行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倍,但是这种效率上的提高以及智能化的普及还有待加强,所以这需要在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技术,采用高科技进行建设。目前,就中国的情况来看,智能电网的发展速度太缓慢,很多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只是对其中个别的设备进行智能化的投入,并没有全面的一体化。所以为了支持国家电网的发展,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设计工作需要被重视起来。

1 智能变电站的概念

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和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分为过程层(设备层)、间隔层、站控层。过程层(设备层)包含由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构成的智能设备、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完成变电站电能分配、变换、传输及其测量、控制、保护、计量、状态监测等相关功能。间隔层设备一般指继电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二次设备,实现使用一个间隔的数据并且作用于该间隔一次设备的功能,即与各种远方输入/输出、智能传感器和控制器通信。站控层包含自动化系统、站域控制、通信系统、对时系统等子系统,实现面向全站或一个以上一次设备的测量和控制的功能,完成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SCADA)、操作闭锁以及同步相量采集、电能量采集、保护信息管理等相关功能。

2 基于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设计的分析

2.1 一体化监控系统结构组成

智能变电站的一体化监控系统主要是指变电站实现全站信息数字化,能够在信息共享和通讯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变电站信息处理的统一化,能够集中地管理和监测,实现变电站的自动控制。旨在发展一个能够对变电站信息统一管理,数据自动分析,系统自动运行的智能化监控系统。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主要组成分为两个部分,也是两个重要的安全分区,分为安全A区和安全B区。安置在安全A区的监控系统主要是能够随时掌握电网运行的状态和各项参数,采集电网运行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并且实现自动化的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还必须要经过安全A区的一项特定的数据检测系统过滤掉多余和不真实的数据,然后将处理和分析的结果通过通讯设备传至共享区域。安全B区的主要作用就是采集并且处理智能变电站的安防和消防等安全信息,分析变电站的外界安全,维护变电站的运转环境,同时也将这些信息采集和分析之后的数据传至共享区域。

2.2 一体化监控系统的功能

首先是安全A区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实时监测变电站的运行状况和参数,分析变电站的运行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现变电站监测系统的安全A区所分析的数据产生异常则表明变电站的运行存在不正常的因素,需要立即安排故障排除的工作。其次是安全B区的主要功能就是维护外部环境,变电站的运行不仅仅需要变电站内部运行正常,还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安全B区的监测下,变电站的外部环境一旦出现异常,监控系统就会报警,工作人员接到警报就会立即处理异常因素,所以一体化监控系统从内而外的将整个变电站的运行状况掌控起来,方便工作人员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2.3 一体化监控系统设备配置

智能变电站的一体化监控系统主要包含了三个网络,首先是站控层网络,这层网络主要的设备就是监控主机,操作员小组,安全区通讯网关机,数据库和服务器等等。监控机主要的作用就是采集电网运行的各项数据和参数,监测电网运行的外部环境,操作员小组则是实现人和机器的高效合作,方便人能够及时的获取变电站的异常信息,及时作出事故判断,安全区通讯网关机则是保证电网系统内部的及时通讯,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数据库则是用来收录有效数据,方便后期的维护以及查询。第二层网络是间隔层网络,间隔层网络主要针对的是变电站的主体运行,间隔层网络主要的设备就是电网数据服务器,继电保护装置。而这其中又包含三种模式,即单套测控装置接单网模式!单套测控装置跨双网模式和测控双套配置模式,在配置时应根据智能变电站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过程层的主要设备包括合并单元。最后一层网络我们称之为过程层网络,这层网络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实现通信和数据的共享以及数据的整合,所以这层网络的主要设备就是数据库和智能控制机。三层网络占据着不同的地位,拥有着不同的设备,各自掌控着电网运行的重要环节,缺一不可。

3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发展前景

智能化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是数字化变电站的升级和发展。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基础上,结合智能电网的需求,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进行充实以实现变电站智能化功能。智能化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必须在智能电网的背景下进行,要满足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体现我国智能电网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特征。智能化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具有以下功能特征:紧密联结全网,支撑智能电网,高电压等级的智能化变电站满足特高压输电网架的要求,中低压智能化变电站允许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远程可视化,装备与设施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安装。从我国广大地区变电站走向智能化趋势以及国家电网对智能变电站的积极推广,智能化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市场或许会成为安防行业新的蓝海。智能化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普及也将成为视频监控市场新的增长点。

4 总结

随着国家电力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变电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一体化监控系统并不能满足目前国家电力发展的需要,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重点工程。纵观整个电力行业的一体化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不计其数,存在太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内容,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工作人员也正在积极的发现问题和改进问题,人们正在不断的努力将一体化监控系统发展的更为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体化监控系统的发展一定能够满足甚至是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并且前途一片光明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和协助。

参考文献:

[1]刘国钧,陈绍业.智能变电站的概念和组成[M].北京:高等电力工程学校,2009.

[2]谢希德.基于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的分析[N].中国电网,2012(10).

[3]陈茜,潘丽丽.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组成[N].中国电网,2012(12).

[4]陈白露,崔岩.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重要功能[J].中国电力网,2010(09).

机房一体化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课程;可编程控制器(PLC);教学法;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244-02

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也逐渐的发生着变化,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职业教育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也需要适应新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立新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网络和通信技术应用,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也成为现代教育的特点之一,如何构建一门优秀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及相关资源也成为了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目标之一。

一、课程建设目标

明确课程建设目标既能够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先进教学内容、先进教学方法及手段、优质教师队伍、优质教材、优质网络资源、科学教学管理”等特点,又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课程基础知识、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它需要与其他专业课程共同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所需要的专业能力、通用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除了培养相关能力之外,它还需要为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服务。针对《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来说就是使学生具备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等能力,具备对常见电气控制系统提供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或PLC控制解决方案的能力。同时,它也为学生考取中、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和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证书做准备。

二、课程建设理念及思路

1.建设理念。PLC控制技术本来就是在传统的继电器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为便于教与学,把电气控制部分和PLC控制部分进行深度融合,采用项目制方式,以案例为中心,同时讲解该案例的电气控制方式和PLC控制方式。同时,坚持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中,把课程中的各知识点融合到各个案例中,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建设思路。高职教育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确立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立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六步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六步教学法中的“六步”是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6个步骤。其教学组织的主要思路是教师先对工作任务进行一次完整的演示,学生对教师的演示过程进行模仿,然后完成工作任务并进行总结,最后撰写实训报告。应用六步教学法时,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是对教师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模仿,其任务流程是由教师事先确定好的,因此学生的主动性比较低。

引导文是引导文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载体,一个完整的引导文有工作任务的引入、工作计划的完成、具体工作的实施、对工作的检查及评价等。其教学组织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应用相互联系、相互贯穿,最终连成一根从任务进入点到最终任务的多个引导问题来完成教学任务。在引导文教学法中,教师虽然没有规定具体完成工作任务的流程,但是由于引导问题的存在,因此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思路是受到引导问题的左右的,这种方法教师的主导地位比六步教学法有所降低,但是仍然左右了学生的思路。

项目教学法由教师给出任务书,指明项目的要求及最终需要完成的内容,由学生根据以往学习过程中得到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方案的确定、系统的设计到最终任务的完成。全过程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作为主导,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所有任务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应用项目教学法时,在任务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已经降得很低了,任务的完成全部是由学生独立进行的。

针对《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特点提出采用行动导向的“3教学法”,实施三级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3教学法”指的是“六步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这3种行动导向教学法,配合小组学习法的综合应用。“3教学法”目的是让教师的主导性逐渐降低,学生的自主性逐渐上升,最终让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但“3教学法”的应用不能只是简单的照搬使用,而应该有相应的过渡,否则就会出现学生无法适应的状况。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使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不仅获得知识和岗位的职业能力,而且增强了学习工作的方法能力和与人协作沟通的社会能力。通过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三、建设多种教学资源

1.动画课件库。制作满足教学需要的动画课件库,利用计算机动画技术提高学生对于控制电路的理解能力。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内容具有动作抽象、学生不宜理解的特点,尤其是电路中有电或无电全靠抽象的思维想象,这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通过利用现代计算机动画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对电路中开关的状态、电流的状态以及各低压电器的工作状态等进行动画再现,让学生通过动画的演示直接思维,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控制电路的理解,也可提高其学习兴趣。

2.开发设计网络课程。为便于学生课外学习,可以开发设计集课程的学习内容、教学设计、学习指导等为一体的课程网站,使课程的学习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制作微课堂。将部分任务和重难点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堂,让学生通过观看简短的微课堂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4.开发网上虚拟实训室。利用动画和仿真技术,开发网上虚拟实训室,让学生即使不在实训室也可进行实训项目的训练,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我们根据实际所需要掌握的典型电气控制电路和PLC项目,设计实训项目,训练学习者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网络课程的感性认识上更加贴近真实课程,增强职业竞争力。

四、结语

职业院校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就需要确立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立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与此同时,要转变教学模式,利用现在网络通信技术学会建设更多更好的课程资源,以供学习者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剑梅.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辽宁高等职业教育[D].沈阳师范大学,2010.

[2]陈凤英.论职业教胄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旋链力的标准[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4,(1):18-22.

[3]孔令强,尹超,于萍.精品课程建设及实现途径的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37-239.

[4]周红春.基于Blackboard学习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11,(2):87-92.

[5]赵东明,孙立东.“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教案书写[J].辽宁高职学报,2010,(1):33-34.

[6]曹渊渤.从课程模式开发视角谈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27-129.

[7]蔡昱.六步教学法在工程物资管理课程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9):60-61.

[8]金瑜.引导文教学法在中职旅游专业“计调业务”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职业教育,2014,(4):27-29.

[9]李彪.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浅谈[J].神州,2013,(33):81.

机房一体化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消防 执法规范化 问题 对策

消防执法工作是维护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的重要部门之一,肩负着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危害以及应急救援等多项职能,对于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工作安全的作用无可替代。着力提升消防监督执法水平,对于提升公共安全,提升国家、政府和消防部门形象以及推进我国法制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多年以来,我国在消防监督执法规范执法建设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在执法思想、执法能力、队伍建设、法律素质等方面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与日益加快的民主法制进程,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少差距。本文将简要分析当前我国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1.加强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逐步深入,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更为强烈。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这些都对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已成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队伍建设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一是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是顺应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新时期我党确立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是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地要求和保证。公安消防部门作为国家执法力量的组成部分,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必须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在各项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贯彻社会主义法治要求。

二是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密切警民关系的迫切需要

公安消防部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窗口,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一言一行,既关系党和政府的执政形象,又影响执法效果和效率。随着群众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对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执法要求越来越高,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然而规范执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具体体现。

三是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提升执法素质的基本条件

同志强调:“来源于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来源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消防监督执法队伍,对于树立法律的权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要认清当前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整体水平还不够高,执法理念还存在偏差,队伍素质还不够高,与社会飞速发展的形势和消防工作和执法队伍建设日益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还存在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消防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单位的数量越来越多,消防监督检查的任务越来越重,而基层消防执法部门的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普遍只有4到5名,各派出所得消防专兼职民警只有1名,警力严重不足,导致消防监督执法人员长期处于繁重的消防安全日常监督任务之中,不允许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给以后的消防安全留下了隐患。

二是消防监督执法执法理念转变缓慢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消防工作是公共安全的基础工作,消防执法队伍肩负着消防安全管理、消除火灾隐患维护消防安全的神圣职责,是社会平安的希望。无论是《宪法》、《消防法》,还是有关部门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对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行为规范都有明文规定,同时全国公安消防部门的规章制度也比较多,而且十分具体,要求我们每一位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好、做精。

三是消防监督执法规章制度落实不力

一些单位在内部执法监督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建设上没有真正执行,给官兵造成“说一套、做一套”、“雷声大、雨点小”的印象,使消防监督执法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各级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在监督执法过程中执法不规范也是制约消防监督执法的“瓶颈”。

四是消防监督执法保障措施不完善

执法保障建设,是促进消防监督执法长远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尽管公安消防部门装备建设大大改观,但是与实战需要相比,执法装备仍然相对滞后,经费不足仍然是制约公安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执法办案和执法监督信息化建设推进不快,执法监督模块还没有全面投入建设,网上执法质量考评、动态巡查、实时研判和数据分析等先进运作模式还未完全形成。

3.当前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思路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对症下药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要针对当前影响执法工作的各种问题,从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健全办案机制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深入推进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是要端正执法态度,转变执法理念

正确的消防监督执法态度是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是做好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强化教育引导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端正执法思想,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清醒地认识监管工作法治化、科学化进程,全面了解面临的严峻消防形势和执法环境的变化,清楚地掌握人民群众对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新期待,纠正消防监督执法和管理工作中不合时宜的落后观念,澄清模糊的执法思想。

二是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一方面,要健全机构配齐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仍有90余个县、市、旗未设立公安消防机构,另外还有40余个消防大队未配备监督执法人员,相当部分消防大队只有1至2名监督执法人员,与监督执法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加大基层执法单位特别是专业执法人员的配备力度。

三是要强化制度建设,狠抓监督制约

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根本。加强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就是要建立健全明晰的消防监督执法制度,细化各类执法标准,把消防监督执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转化为明确的程序规定,体现到具体的执法环节中去,实现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同时着眼保障消防安全,对现有的监督执法规章制度认真进行梳理,进一步细化消防行政执法裁量标准,减少监督执法人员的“寻租”空间,从制度上严防死守任何一个可能造成执法不公的漏洞,不留制度不全的隐患,减少和杜绝执法的随意性。另一方面,狠抓监督制约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关键。再好的规章制度没有人去执行,没有人去监督制约,也是白搭。

四是要加强执法保障,保证执法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