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

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

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货运;实训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282-02

收稿日期:2013-08-19

基金项目:重庆交通大学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基金资助(SYJ201210)

作者简介:雷洋(1985-),男,河南信阳人,助理实验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发展经济学研究。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得到迅猛发展,国际货运业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展壮大,需要大批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从业人员(公双雷,2012)。中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整体状况并不十分理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校培养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蒋忠卫,2012),因此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方案加大了对学生实务操作技能的培养,《国际货运实务》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通过实训课程的开设,使人才培养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国际货运实务》实训课程建设质量影响着货运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讨论该课程的建设具有实践意义。

一、课程建设思路

雷洋(2013)认为优质经管类专业实验课程应该结合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实验内容应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体系应该具备时代性、先进性与设计性,并提出了“八步循环建设周期”的实验课程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八步循环建设周期”主要思想是首先确立实验课的目标,能力培养要求,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同时配备相应的软硬件,最后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根据经管专业优质实验课程的内涵与标准。,本文基于“八步循环建设周期”的课程建设思路,提出《国际货运实务》实训课程的建设内容。

二、《国际货运实务》实训课程建设内容

1.确定实训课程目标。强调培养实务操作能力,满足市场对货代人才的素质要求,因此实验课程设计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实训,使学生熟悉国际贸易规则、掌握交易流程、交易费用、货运的基本业务。

2.实训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训案例,然后运用设计案例进行上机实务操作,完成相关业务流程,提交相关的外贸单据。

3.编制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细化实验教学模块,实验教学内容共设计四个模块,分别对四个任务编写相关的要求与任务(见下页表1)。

4.装备购置。采用中海2000国际货代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实训载体。

小结

优质实验课程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过程,随着实验教学实践的不断开展,需要不断地更新实验体系、实验内容、实验装备,实验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与教学技能,持续的革新才能使得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实践与市场需求吻合,提升学生的实践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雷洋,吴园,黄承锋,等.经济管理类专业优质实验课程内涵与标准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7):181-184.

[2] 祖祎.中国国际货运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对外经贸,2012,(8):27-28.

[3] 蒋忠卫.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2):122-123.

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范文第2篇

1.重视前期申报,忽视后期实际应用和推广。目前全国各个高等学校普遍重视对精品课程的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各高校之所以热衷于精品课程的申报,一方面可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政府的补贴。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申报期各高校在财力、物力、人力上都给予大力的支持,使得前期的申报工作能够顺利完成。但是当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后,相当多的精品课程被束之高阁,只有参加申报的教师能够运用,没有及时进行推广;有的虽然进行了推广,但是由于教师水平和个人认知和接受程度的问题,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没有全部推广出去。虽然精品课程得到了建设,但是没有落地、生根、发芽,违背了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初衷。

2.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运用不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是一门大一学生的必修课,涵盖内容丰富,可以运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多样,但是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明显感觉,教师对网络等新的教学资源运用不够,通达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运用较少。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府、高校推广不够,另一方面是教师的问题。有的教师单纯的接受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理解不够,难以掌握精品课程的精髓。有的教师对先进的教学仪器、教学方法,掌握不了,或不屑于掌握,影响了精品课程的推广。

3.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后的持续改进不足。目前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的教学中,发现一些申报成功的课程,过了三年五年还是申报成功时的状态,教学内容方法,没有丝毫改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频繁更新,各种新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一些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经走进了高校的课堂。有些地方精品课程更新不及时已经失去了“精品课程”的意义。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师学术交流探讨不足。对一件事物的看法,可能百人有百样,更何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内容比较多,单单依靠教师通过自身努力在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达到百分百的掌握,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现实工作中,精品课程学习培训少,交流沟通少,主要依靠教师自己掌握,自己学习消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精品课程的建设效果。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点建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是把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特色,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于一身的主干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意义重大。我认为要建设好,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1.科学有效规划,严格全程监管。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课程在建立之初就要从学科、学校的实际出发做好长期规划,注重实际效果、实际运用,以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根本目标。在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后也要适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推广规划,使精品课程成为真正的精品,使更多高校大学生收益。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只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开始,而不是终结。精品课程建设政府部门要有规划、有目标,适时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学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上要有计划、有步骤、有主管部门、有责任人,能够合理有效持续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要建立政府部门监督检查,学校自查,学生评定的有效动态管理机制。政府、高校要形成精品课程建设的全程监管和服务体系。

2.加强学习沟通,建设好教师队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是涉及思想道德、心灵深处问题的课程,内容涵盖广、意义深,不单纯是知识性的教学。教师要想将精品课程传授好、表达清,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汲取好的教学方法、思路。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学校、政府要提供一个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政府组织精品课程院校特别是国家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团队到各高校开展培训,组织各高校到精品课程院校学习。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技术交流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在教师队伍中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培训。学习是提高知识和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学习培训可以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教师要努力掌握新的学术信息,自觉的将学术研究新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深度和广度,丰富课程的学术内涵,使课程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通过学术交流、培训学习,最终达到提高精品课程的含金量,使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使教学形式更加生动、形象、鲜活,以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3.有奖有罚,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各高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精品课程实施中,明确申报成功不是目的,充分有效运用到教学中,提高教质才是目的。各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立健全一套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每年对课程进行课程评定和检查评估。检查该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教学到位与否,即在师资质量、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是否与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符,学生是否喜欢该课程,学生是否能从中获益,是否提高了理论素养,改善了行为习惯。在课程建设上要从师资准备、教材整合、教法创新、教学管理、成绩考核五个方面进行考评。对于考评合格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不合格的要给予一定的处罚。通过奖惩来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改进,保持精品课程的先进性、科学性。

三、小结

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范文第3篇

>> 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高职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探索与实践 对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思考 对高职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东北大学:与时俱进 打造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之比较 东北大学资源共享课建设与实践 对高职精品课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认识 基于资源共享的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大学英语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探索实践 对“化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实践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思路与规划 试论职业指导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建设 《临床技能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体会与实践 精品课程研究主题衍变及其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 高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思考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采矿学》教材建设网站(图9,网址:)和虚拟仿真教学网络平台(图10,网址:)。

四、行业、企业人员的参与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特别注重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行业或企业人员的参与程度。东北大学采矿学课程的建设、课程资源的开发一直重视行业或企业人员的参与程度,每年邀请行业或企业的专家参与课程的建设、目标的制定、重点知识的讲解等等,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或企业的专家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课程资源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参考文献:

[1]吴宁,冯博琴.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1):6-9.

[2]杨方琦,杨晓宏.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传播策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3):55-60.

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专业基础课;高职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1-2544-02

Exploration on Course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Circuit Foundation

JIANG Xiao-yan

(Nanjing Technical College of Spacial Education, Nanjing 210038, China)

Abstract: "Computer Circuit Foundation" a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computer specialty, the basic concepts, basic theory and analysis method, to inspire students’thinking,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aking computer specialty of Nanjing Technic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 as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 problems in "Computer Circuit Foundation" course teaching. Also, it elaborates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thinking" Computer Circuit Foundation of computer specialty" a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the basic concepts, basic theory and analysis method, to inspire student thinking,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o play. Taking Nanjing Technic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 computer specialty as example, analysis of computer circuit foundation course teaching problems, from the aim of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nd so on elaborated " Computer Circuit Found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thinking." Computer Circuit Foundation of computer specialty" a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the basic concepts, basic theory and analysis method, to inspire student thinking,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o play. Taking Nanjing Technic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 computer specialty as example, analysis of computer circuit foundation course teaching problems, from the aim of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nd so on elaborated " Computer Circuit Found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thinking. from the aim of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so on.

Key words: computer circuit found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method;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vocational collegeVocational school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是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的基础。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工科学生的科学素养。可见,该门课程的教学意义重大,作用明显。因此,如何提高此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合理地进行课程建设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1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对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这两个专业进行了教学研究,从近几年学生“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考核结果来看,成绩很不理想,不及格率不仅要比其他专业基础课程高,而且学生的平均分也不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够、自信心不足

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内容很抽象、难学,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甚至有一些在中学畏惧物理课的学生一看到课程名就产生了恐惧感,更不用说兴趣了,也有一些学生不清楚其重要的专业基础地位,没有意识到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学习该门课程时缺乏主动性。以上这些原因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1.2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一对矛盾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其内容包含了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电路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在电类专业学科里,这三部分知识一般是分为三门课程专门学习的,然而限于培养目标、教学课时等客观因素,我院计算机类专业将这三部分知识提炼融合为一门课程学习,课时仅有7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4,实验学时18。因此,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里掌握三部分知识,确实对教师和学生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3主讲教师针对高职学生特征不够,教学目标不够明晰

总体来说,高职学生的形象思维一般强于逻辑思维,动手能力强于思辨能力,教师很难将较深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这些特征,按照本科院校学生教学的话,则容易影响教学效果,导致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教学目标也未能突出应有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所以,我们需要在对高职院校学生特征了解的基础上,明晰教学目标,合理地进行课程建设。

2课程建设思路

2.1课程建设目标要适应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建设首先要明确其建设的目标。根据高职教育规律,突出实践环节教学以及计算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后续课程等,“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定位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一切建设与改革要按照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以学生理解与应用知识为目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侧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电路知识的能力。

2.2课程内容安排要符合高职教育特点

根据高职学生的一般特征,学生的基础知识、就业岗位、和学习时间,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尺度。适当删除内部结构、内部工作原理等理论性过强的内容以及一些陈旧的内容,减少模拟电路内容,增加数字集成电路和实用电路分析,增加实验实训内容等,这样既使教学内容反映了学科的系统性,又适应了高职高专的教育特点,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拓宽了知识面。

2.3注重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建设工作中,要合理选用符合高职高专教学内容的教材,对于重点及难点的内容要多补充给学生辅导材料。此外,由于各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计算机电路基础的教学内容也有所差异,教师可以将教材编写纳入课程建设,编写适合所在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教材。

2.4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多样

“计算机电路基础”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实践性环节的培养,突出动手能力,将教学内容优化组合的同时,也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2.4.1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主讲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课程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EWB、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仿真,使得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难懂、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变为生动形象的实践性为主的课程,同时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4.2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高课堂学习氛围。如对于一些以记忆和应用为主的知识单元,采用以学生自学、练习为主,教师精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这部分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掌握内容,老师仅需稍加指点和讲解即可。这样,就使得这门课程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在课堂上适当增设讨论课、习题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让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出来,不让问题积累。通过习题课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4.3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立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电子习题集、电子计算机行业的新技术的介绍等,进一步向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实用的课后辅导、习题库等内容,为学生自学提供完全的解决方案。

2.5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是“计算机电路基础”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课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突出创新、技能培养,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使得实验已不再仅仅是验证性的一种形式,而是学生通过实验,自主学习理解其理论。此外,在实践中把技能培养作为核心,从万用表的使用开始,到复杂的电路设计,使学生的技能逐渐提高。

2.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课程建设中,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直接影响着课程建设任务的实现。只有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好的能力素养,才能促进课程建设。同样,“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建设必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要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特别要注重教师的工程实践锻炼,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也要加强与其他高校科研合作交流,学习吸取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课程建设的水平。

3结束语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建设促进了计算机类各专业建设,其内容除了文章提到的几个方面外,还包含很多方面,它是一个长期、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下转第2548页)

参考文献:

[1]张春梅.《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及对专业的支撑作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11(6):93-94, 131.

[2]余辉晴.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1(9)(下):120.

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建设

本文为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校内课题“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609027)

中图分类号:F712文献标识码:A

一、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一)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类型,其本质特征是“职业性”,是“为某些职业培养、训练人才,而不是从事与眼前用途无关的学术研究”,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重视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针对性和技术的应用性,而不是理论创新、学科的系统性和基础的综合性”。职业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技术能力、操作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研究能力和设计能力;既可以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也可以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更加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在高职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使其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在全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态势下,大多数的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即遭遇待业,这一方面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出台的下岗职工优先就业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教学质量下降导致毕业生素质的下降。人才素质的下降势必会削弱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所以提高教学质量事关重大。而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进而带动整个职业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三)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真正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看,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要成为世界的工厂,制造中心。从我国就业结构看,全国劳动力资源8.8亿人,城镇劳动者中登记失业率3.6%,加上下岗职工则失业率达7%,已达到国际警界线。我国目前一方面失业率较高;另一方面高级工短缺。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大力发展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工作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关系到教育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建设绝不是单纯的教材建设或是简单的“课程设计”,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系统质量工程。建设精品课程最终的成果应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的就业率、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和学生为社会所能创造的价值上。

二、高职高专精品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精品课程包括了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学制度等要素。因此,在考虑精品课程建设时,必须要有整体的、全局的观念和视野。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改进教学技术和改善教学制度,并同时建设高质量的教材体系,所以高职高专精品课程体系至少要包括:课程目标及定位、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应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主动适应社会、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中,课程是重要的载体,办学特色正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抓好课程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精品课程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必须具有反映教育特色的精品课程。

高职课程有别于“学科型”教育,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的是“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精品课程的定位应体现为“职业性、技术的应用性和示范性”。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在优质课程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优选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材、高水平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因此,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精品课程的定位应是有一定的受益面,已初步形成自己的课程风格,在专门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课程。

(二)精品课程定位:高水平的、前沿的、特色化课程体系。精品课程应该是名牌课程,应该是示范课程,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具体地说,精品课程应该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利于带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应该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集中于主干课程。

(三)建设内容。精品课程建设应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科学先进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教材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为保障,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整个专业发展,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精品课程体系建设――以《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为例

(一)《导游基础知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是旅游人员从业的必备知识,也是其他专业知识学习和提升的基础,所以《导游基础知识》精品课程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完成其传统的教学目标。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撰写文化内涵丰富、引人入胜的高水平导游词的能力。具有能够在导游活动中灵活应答游客关于中国旅游资源方面问题的能力。

3、考证目标。通过该课程及其他相应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获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导游资格证书。

4、综合职业能力目标。学生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的从业技能,所以,《导游基础知识》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旅游从业相关技能,能够胜任各种类型旅游景区、景点的导游讲解技能,特别是在景点讲解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使得讲解更有深度。

(二)《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定位。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导游基础知识》的建设也应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强化课程特色,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加强旅游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所以,精品课程的定位应体现为:职业性、技术的应用性和示范性。

(三)《导游基础知识》精品课程内容建设

1、建设以导游员为主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一门精品课程的产生,是每位教师的经验、知识、理念、追求以及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因此,高素质“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导游资格考试必考的课程之一,课程目标也是要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业从业人员,为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书服务。因此,要求课程的任课教师均需获取导游资格证书。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取向,还应该有来自行业的兼职老师队伍。

2、选取科学先进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打造精品、提升质量的先导。旅游管理专业主要针对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针对导游员岗位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结合导游资格考试大纲,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完成导游员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选取《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知识能力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按照项目教学理念,强调按导游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从整体上突出了以应用能力为目标,体现了对导游员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路,使课程标准符合导游职业标准;使学历证书与导游资格证书相结合;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建立具有真实工作岗位氛围的学习环境,实现本课程教学的工学结合,达到校内学习和将来实际工作相一致的要求。

第二,内容组织与安排。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遵循导游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围绕工作任务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做合一,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3、设计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实践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突出旅游职业教育特色,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与行业合作办实训基地,坚持工学结合,使学生熟练掌握旅游学基本理论、旅游专业基础知识和导游讲解技能;实行单项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模拟讲解及顶岗实习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导游实践能力、职业道德、职业判断能力。

第二,实践教学方式。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和工学结合的思想进行设计,与行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场所。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习两部分。校内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单项实训、模拟情境实训、导游之星大赛、创造仿真业务环境等多种形式互补来提升实训效果。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进行岗位实习,为该课程的实训提供有利条件,为学生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可靠保障。

4、教材与CAI课件建设。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所用的材料,是教学改革成果的固化。本课程除了选用导游资格考试的指定教材外,还应围绕课程目标,抓好主教材和实验、实训等教材的配套建设,主要由行业组织、学科专家和主讲教师自行编写和整合相关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材的形式应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思维,便于使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反映课程的特色。

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软性载体,是趣味性、知识性的有机结合。针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信息量大、知识点多、趣味性强的特点,加强CAI课件建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体系,制作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表现力强的多媒体课件,并依此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保证教学效果服务。

5、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良好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在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如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揉入模拟现场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课堂讨论式教学等方式,利用现代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如建设《导游基础知识》立体教学体系、开发网络教学互助平台、组建全景实习实践环境等。通过教学创新,把各项教学活动落到实处,使精品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这样精品课程才有生命力。

(作者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