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务员省考培训

公务员省考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务员省考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务员省考培训

公务员省考培训范文第1篇

一、规范公务员考录工作

(一)做好年公务员公开招考工作。根据省的统一部署,严格按照“考录1+3文件”周密组织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面试和体检等工作。

(二)大力加强面试考官建设。会同市考试中心开展面试考官的培训,优化考官队伍的结构,提高考官的整体素质。

(三)会同市委组织部做好从基层考录公务员工作。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报考基层公务员职位,切实解决基层公务员短缺问题。会同市委组织部做好从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在农村工作的人员中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工作,优化基层公务员队伍的结构。

(四)妥善完成综合执法机构人员考录后的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在完成交通、国土、城市管理等综合执法机构人员考录工作后,对综合执法机构中不符合考试资格条件的人员进行梳理,提出具体的分流安置意见,听取相关部门意见后,妥善完成分流安置工作。

二、规范公务员日常管理工作

(一)贯彻执行好国家和省的公务员管理配套法规。结合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即将就公务员转任、回避、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管理出台相关配套文件,以及省厅即将就公务员调任、非领导职务管理出台相关办法,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转任、调任、回避和职务管理。重点对照检查执行公务员回避规定的情况,制定执行回避规定的具体措施,督促有关单位认真执行公务员回避规定。同时,根据省的统一部署,及时开展我市科级非领导职务设置工作。

(二)完善公务员日常的管理,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充分发挥数字人事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功能,规范公务员个人信息和业务信息的管理,逐步推行网上审批制度,完善公务员登记、减员、任职备案、考核备案和职数管理,提升我市公务员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做好公务员统计工作。根据省厅的统一部署,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合作,完成好公务员统计工作。

(四)做好市政府提请人大决定任免事项和市政府任免人员的呈报任免的常规工作。

三、完善考核办法,做好公务员考核工作

公务员省考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公务员职业化塑造;理念缺失;实践缺位;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 D6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007-2

“职业化是指以某种特定的、专门的知识或技能而形成的特定的职业领域,并以此形成的专门的知识权威和相关的职业操守状态。”公务员职业化就是在相关制度的保障及社会力量的监督之下,公务员不断规范自身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从而使“公务员”真正成为一种具备严格职业准入、职业操守、职业规范的“职业”。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即公务员职业化塑造。

一、公务员职业化塑造何以必要

(一)公务员职业化塑造理念的缺失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准绳。公务员职业化塑造理念的缺失是影响我国公务员职业化塑造的首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公务员自身职业化意识淡薄,缺乏提升个人职业化水平的自觉性。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不是在考公务员,就是在考公务员的路上,在7年的时间里考公务员的人数增加了16倍。从“考碗热”现象背后的动机能看出公务员职业意识的扭曲与理性的缺失。职业意识的淡薄必然会导致公务员服务意识的变异,从而缺乏为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而不断增强自身职业能力的主动性。其次,公共管理组织管理方式落后,缺乏职业化管理理念的引导。公务员是人力资本的重要载体,在政府管理中导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企业同样重要。政府部门应从招考、录用、薪酬管理以及教育培训等方面全方位导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最后,受传统“官本位”意识的影响,全社会缺乏对公务员职业的正确认同。由于我国封建统治的历史很长,“官本位”等封建糟粕思想对社会各阶层影响很深。“公务员”这一职位不但盲目被公务员群体当成一种“官位”的象征,作为公务员服务对象的人民群众,更是错误地将其视为国家的“官”、人民的“主”,而非自身的“代表”、人民的“仆”,这是一种认同的错位。为此,我们需要上下、内外共同努力,端正公务员职业化理念,塑造职业化的公务员队伍。

(二)公务员职业化塑造实践的缺位

公务员职业化塑造是一个由制度规范、组织管理、文化熏陶、自我养成等一系列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塑造的方式包括“硬”性的制度规约、“软”性的文化感染、自我的内在吸收,简单说来,即――“软”“硬”“兼收”,这三个环节相环相扣缺一不可。我国在进行公务员职业化塑造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塑造途径单一、侧重点失衡等问题,塑造方式主要侧重于制度建设方面,片面地停留在想简单通过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来达到公务员职业化塑造的成功。没有积极行政组织文化的引导、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及公务员自身的职业化模塑,想仅仅通过法律法规的建立自然实现公务员职业化塑造的完美愿景,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我们需要付诸更多实践的探索,全方位、多角度地弥补现实中的缺位,尽快实现公务员职业化塑造的宏伟大业。

二、公务员职业化塑造何以实现

深圳景安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徐景安先生认为,“制度是文化的产物、文化的体现”。公务员制度作为制度的一种,其健全如何必然同样导源于行政文化的优劣,公务员职业化塑造在依赖相关制度建设的同时,不得不思考从文化建设方面做出努力。最终,公务员职业化塑造需要回归的主体是公务员自身,所有这些“软硬兼施”手段的贯彻依然需要公务员自身的吸收、模塑,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一)通过制度完善提高公务员职业化技能

1.完善公务员竞争选拔机制,规范公务员职业准入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是进行公务员选拔,规范公务员职业准入的重要原则,是促进公务员职业化的基本保障。这八个字的践行,需要各项配套机制的积极贯彻。首先,完善考录制度,提升考录层次。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实行不同等级公务员分级考录。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招考首次采用分级分类式考试模式,根据公务员报考类别的不同,将笔试试卷分为综合类、基层类、村干部类和社区干部类。考录制度的日渐完善必然会带来考录层次的提升、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公务员职业化塑造根基的打造。其次,大力发展聘任制,增强公务员队伍开放性。引入市场机制,借鉴企业化管理方式,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一些辅职位可直接从社会上进行聘任,增强公务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最后,加强面试工作监督,贯彻官员回避制。公务员考录是笔试与面试的综合,面试之中除了综合素质的较量之外,或许会夹杂着些许的“水分”,如何风干这些“水分”,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监督制度、健全的官员回避制度,规避在公务员面试中的不公平、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现象,实现公务员招录的公开、公平。

2.优化公务员培训提升机制,提高公务员职业能力

公务员培训机制完善与否以公务员培训效果的优劣为其判断标准,培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受培训过程中内容及形式的影响,从这两面做出努力,是提高公务员培训效能、实现公务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必然选择。首先,在公务员培训内容上实现“两化”。第一,多样化。将实用性作为公务员培训的基本原则,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坚持多样化,以员工的需要为内容,以工作实际为重点,注重全面的知识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注重公务员职业态度的端正与公务员精神的培育。第二,差异化。不同公务员的知识积累水平与培训需求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对于他们要进行差异化的管理。例如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的培训,侧重点要有别于有工作经验的公务员,侧重于其工作经验的积累,可在就职前安排一定时间的基层锻炼,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上海规定新公务员须下基层锻炼一年,合格者录用就是在这方面的有益探索。其次,创新公务员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率。目前我国公务员培训主要采取的是“满堂灌”的任务形式,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形式服务于培训内容,讲求有效性,要从纯粹强调政治理论培训转变为强调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培训方式,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拓展训练、岗位学习等方式,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

(二)通过文化熏陶培育公务员职业化

1.摆脱“官本位”文化影响,统一职业认同

正确的职业认同是公务员职业化塑造的第一步,职业认同的科学树立需要先进文化的正确引导。十中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公务员自身要自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摆脱传统“官本位”文化影响,正确认识公务员职业内涵,将其视为为人民谋福利、为祖国谋发展的途径,而不是为自己谋私利的捷径,树立正确职业认同;人民群众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公务员的职业性质,正视自身主人翁地位,明确公务员只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官员”,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只有以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为指导,实现公务员自身职业认同与人民群众对公务员职业认识的统一,才能真正从内外两方面确保公务员职业化塑造的实现。

2.学习积极行政组织文化,培育职业精神

培育公务员职业精神,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在全体公务员之中乃至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氛围的构筑依赖于文化的熏陶。“文化比较政治、经济等更富有普遍性、继承性和延续性,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广泛的作用。”[3]先进行政组织文化的形成,同时也是影响公务员职业精神形成的过程,进而影响公务员的职业化行为,在现代政府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积极行政组织文化的核心是执政为民,公务员必须在这种文化的引导之下,树立符合时展和人民需要的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弱化“家长”意识、“主人”意识,强化“顾客”意识、服务意识,形成一支真正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国家利益为己任的职业化人才队伍。

(三)通过自身模塑提升公务员职业化素养

1.秉持基本职业道德,培养科学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支配着全部职业行为,影响着个人的就业和择业方向。是否遵守职业道德、秉承职业操守决定着能否以职业化的表现在工作岗位中收获职业化的成就。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可以整理归结为如下八点,“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遵纪守法,依法行政;忠于职守,勤奋工作;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刻苦学习,精通业务;忠诚老实,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文明礼貌”,相对应于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我国公务员必须要培养忠诚意识,忠诚于祖国、人民,做到“双手编织着人民的希望,心里维系着群众的安康,肩上承载着祖国的昌盛。”;法律意识,在工作中遵守法律法规,用专业化法律知识的积累指导自己的工作,依法执政;顾客意识,将人民视为服务的对象,国家的主人,将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评定自身工作好坏的标准;自律意识,面对外部的各种诱惑,要禁得住考验、抵得住诱惑,提高自身觉悟,全心全意以祖国利益、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

2.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规范职业化行为

不同职业所表现出来的职业化行为具有不同的表征特点。公务员作为国家职能的履行着、政府行为的践行者、人民利益的表达者,其职业化行为表征可概括为:以科学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为指导,以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基础,以人民是否满意为标准。为此,必须从以下三点出发,全面提高公务员自身素质。第一,提高“针对性”。针对岗位特点、岗位专业要求,增强自身相应专业知识的积累;针对人民需要的变化,提高自身满足人民需求的能力。第二,确保“对应性”。与自身所学专业相对应,公务员职业化的行为以其专业化的积累为保障。第三,践行“服务性”。服务性,是公务员职业化行为最重要的特征,公务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不断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发展经济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及时接受新事物、新理念,善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样才能求得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在职业表现中的专业化、高效化,最终实现公务员职业化的整体塑造。

参考文献:

[1]孙柏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叶秀娟.政府单位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J].理论纵横,2011,(10).

[3]许文惠等.行政决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63.

公务员省考培训范文第3篇

降温是表象,“金饭碗”仍抢手

记者采访了多地公务员招考部门负责人,发现报考人数下降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招录人数减少。安徽省人社厅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安徽省省考报考人数达21万多人,最终缴费参加考试的16万多人;2014年报考人数下降至18万人,最终缴费参加考试的仅7万人。但招录人数也由2013年的6850人下降到5519人。二是考前资格审查制度更加严格。武汉市人社局政策法规处负责人分析,公务员报考资格审核越来越严格,把许多不符合招考要求的人挡在了考场外。三是招录岗位的结构变化也导致了报考人数下降。专家称,“三不限”(不限户籍、不限工作年限、不限专业)的职位报考人数最多,能够满足这些报考条件的报名者较“三不限”岗位的人数少很多,这也造成报名人数总体下降。

“农二代”为体面,“富二代”图稳定

虽然深圳一家民营企业开出10万元的年薪,26岁的江苏某高校研究生小高“十动然拒”,最终选择了报考安徽老家的公务员。

小高说,许多农村孩子毕业后都想成为“公家人”,因为在老家人的观念里,这是一份极其体面的工作,一旦孩子考上了公务员,整个家庭在当地的地位都会提升。与“农二代”的“无路可退”相比,也有“富二代”为考公务员“不惜成本”。安徽中公教育的老师告诉记者,曾经有一名大四女生,父亲是资产上亿元的企业主,在公务员笔试通过之后,竟然报名参加了五六家知名培训机构的面试班。

不比工资比福利,还有权力可憧憬

来自山东聊城大学的张同学说:“公务员各方面福利待遇、劳动保障都较好,工作稳定,没必要非要去和白领、金领比工资。”他告诉记者,如果本次考试失利,他还会坚持再考一次。

公务员省考培训范文第4篇

Abstract: Aiming at the hot current civil service applican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comprehensively setting the course "Guide to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faculty, and so on,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etting this course, and discusses to set this course in ways of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 public elective course or other ways within the school.

关键词: 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实施途径

Key words: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guide;curriculum;implementation way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216-02

0引言

近年来,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现状下,公务员报考热一直高温不下,特别是《公务员法》颁布实施以来,公务员俨然成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最热门的职业选择。引导和规范高校毕业生科学合理地应对公务员考试、有效地提升他们在公务员考试中的竞争力,已成为大理学院课程建设中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在校学生的抽样调查和已开课的学生与未开课的学生考试效果的对比,探讨开设《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的途径。

1大理学院全面开设《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的必要性

1.1 大理学院目前开设《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的薄弱性经过笔者的调查,问卷中“大学需不需要设置《公务员考试指南》这门课程?”12%的同学认为无所谓,6%的回答不需要,88%的调查者回答是需要的,适应潮流。在专业计划调整和实行“三学期”制改革(2009年8月)之前,仅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四个本科专业面向毕业班开设了《公务员考试指南》选修课程,人数共有228人,仅占到全校毕业生的9.71%,大部分报考公务员的毕业生只能求助于社会上开办的短期公务员考试培训辅导班,而这种民营培训机构具有上课的时间短、课程量大、效果差、辅导费用高等缺点。在问卷中“你打算报考公务员吗”的问题上,有总计86%的学生选择“要报考”和“试一试”。因此,能让学生在离校以前接受系统、全面的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培训,是学校教学和招生就业部门的重要职责,而这种课程的科学设置正是目前众多高校容易忽略的问题。

1.2 学生缺乏对公务员职业、考试基本内容和应试方法的认知

通过笔者的大量走访和问卷调查,部分在校学生对“公务员考试”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只是一个想法而已”,具体对公务员职业的了解、如何报考、考些什么、如何准备等问题一知半解。

在调查中,对问题“你如何看待公务员这一职业”,37%的学生认为考上公务员能当官,未来有好的发展前景,27%的学生回答能吃喝玩乐,是容易腐败的职业,26%的认为公务员职业福利待遇好,工作稳定,也体面。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缺乏对公务员职业的正确认识。就“你了解公务员考试的基本内容吗”的问题,竞有74%的人回答不了解,这种回答很令我们费解,在目前“公务员考试热”的社会氛围中,不应该有这样的回答,那毋须提“你对公务员考试的基本应试方法与技巧掌握多少”的问题了。

1.3 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竞争力相对不足笔者追踪调查了三年来大理学院2008、2009、2010届毕业生累计120名学生,报考“国考”,竟无人考上,在学校的招生就业处的档案记录中也实无一人被录取。而云南大学2010届毕业生有11人考上国家级公务员,云南师范大学2010届毕业生有7人考上,相比之下,大理学院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竞争力相对不足。在省、市、县、乡镇一级的公务员考试中,我校毕业生在的竞争力也表现为明显不足,2008届毕业生招生就业处登记在册的、已被录取为公务员34人,2009届为57人,相比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2009届毕业生分别为487、374人考取公务员*,虽两所高校的毕业生人数要比我校略多,但确实竞争力明显不足。

2大理学院全面开设《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2.1 强大的公务员考试培训辅导的师资力量整合课程的师资队伍是搞好课程建设的根本。目前,我校具有多位权威的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和学者,如:赵金元教授、胡椿教授、李钢副教授、杨运星副教授等,他们具有多年的公务员考试辅导经验和命题经历,在这一领域已积累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学校教务处已连续多年开办公务员考前辅导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良好的口碑。因此,盘点大理学院现有的公务员考试教学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整合他们成为一支强大的教学团队,从而成为全面开设这一课程的支撑主体。

2.2 学生报考公务员,希望学校给予开课或辅导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中央机关及直属机构的招考,即国家公务员考试俨然成为了“中国第一考”。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录取比例46:1,2009年录取比例78:1,2010年录取比例100:1,激烈程度可谓百里挑一。在日益公平和现代化的公务员考试的今天,未经学习或培训的学生报考公务员,无疑是去“凑热闹”而已。在目前无序的公务员培训市场上,5天初(笔)试的培训班费用需5万元,7天的面试培训高达7万元,这让许多贫困学子,望而却步。在调查中,86%的学生选择要考公务员,88%的学生认为需要学校开设公务员考试的相关课程。他们迫切想了解当前公务员考试的形势、招考程序,对考试形式和考题进行练习和考前准备,掌握招考岗位与自我匹配性等相关知识。

2.3 全面开设《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的效果预期实践证明:在2008年和2009年两年间,大理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和体育教育四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班课程设置中,开设了《公务员考试指南》等相关课程,考试的效果是明显的。在2008年,四个专业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人数是170余人,笔试过关的就有35人,考取的有18人,约11%;2009年,四个专业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人数是240余人,笔试过关的就有47人,考取的有31人,约13%,笔试的过关率和录取率远远大于其他专业未开课的考生。因此在学校全面开设《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的效果我们是可以预期的,对提高学校的就业质量是有帮助的。

3大理学院全面开设《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的实施路径选择

3.1 借修改专业计划之机,列为专业选修课专业计划的制定及修改是专业建设的基础,科学地设置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管理类、文秘类、教育类等专业,借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和修改之机,可以将《公务员考试指南》或两门考试科目(《行政职业能力倾向》和《申论》)直接列入教学计划,作为专业选修课,开课在大四上学期。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8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需要设置《公务员考试指南》这门课程,53%的学生选择开设为专业选修课。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计划的修订、课程设置等不太熟悉,但数据明确表示:学生迫切需要选修《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

3.2 顺应学生需求,列为全校公共选修课了解、关注、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与共性需要,是教师和学校要关注与研究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学生调研的方式切实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据此制订合理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目前,许多高校顺应社会趋势,帮助本校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纷纷开设了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的课程。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申论》和《公共基础知识》等公务员考试相关课程列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由学生自主选修。大理学院是正在蓬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其中大部分专业符合报考公务员考试的条件,且学生正有此需求,因此在全校范围内,设置《公务员考试指南》及相关课程为公共选修课,将势在必行。如何开设呢?笔者认为将列入通识教育选修平台,课程为32个学时,计2学分;或为24学时,计1.5学分。目前,大理学院也正实践这样的做法,每年的小学期(夏季学期)大约250名大二、大三学生接受课程的教育,但由于有最大人数限制性,存在许多学生想选选不上,毕业班学生想修修不了的矛盾。笔者以为放宽公共选修课程年级限制,特别是最大容量的限制,顺应学生的需求,自主自由的选择公共选修课程。

3.3 以讲座等多种形式,规范和引导学生开设公务员考试方面的讲座,将是更灵活的教学与辅导形式。安排大量的专题性讲座,如:《公务员考试形势探析》、《公务员考试内容与方法解析》、《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研究》、《公务员考试面试突破》等针对性强的一系列讲座。通过专家讲座,规范和引导在校学生科学的报考公务员考试和备战公务员考试。

参考文献:

[1]郭晓F.对高校毕业生公务员考试指导工作的理性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6).

[2]贺先志.开设公务员录用考试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研究,2005,(2).

[3]王瑞丰.夯实基础从容应试―刍议五年制司法警官高职学生公务员考试辅导问题[J].2008,(1).

公务员省考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全球化;公务员制度;建设。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从根源上说,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将更加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通过各种世界交往方式,同世界各国人民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经济与社会联系,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已经十分普遍地扩大了。我国社会公众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不断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趋向。由于中国与各国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与文化差距,人们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性,造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可能产生和加剧我国社会的不稳定状况。

当前,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第一,在影响的方向上是国际国内双向互动。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活稳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经济政治发展也对国际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二,在影响的内容上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交叉渗透、相互转化和全面扩展的一体化发展态势。但在文化上仍然是文明的冲突与文化的整合并存,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还没有出现一体化的可能性。第三,在影响的格局上是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共容并存。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活稳定的影响,既有破坏安定团结的不利一面,也有促进政治稳定的有利一面。总的来看,是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

二、西方文官制度改革潮流的理论透视。

文官制度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文官制度已经发展成熟。然而,随着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加速,经济全球化明显加快,私营部门和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期望增强,传统的文官制度越来越不适应信息社会以及全球化时代政府管理的实践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世界掀起一场行政体制改革西方各个国家都对公务员制度进行了改革,其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下文将对西方文官制度改革潮流作理论分析,以期为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一)西方文官制度面临的挑战。

随着西方国家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以及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传统西方文官制度的核心价值或基本精神在当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首先,文官的政治中立原则受到严峻的挑战。所谓“政治中立”是指,在政府中工作的业务类公务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应超然与政党政治和个人政治理念之外,不以行政权力偏袒某一政党、政治团体或利益集团,应以客观、公正、公平的态度和中立的能力尽终职守,推动政府的各项政策,为人民服务;不受利益团体的影响,更不能图谋某个集团的利益,采取统一的标准,执行法律;不介入派系或政治纷争,专心本职工作。在当代,虽然政治中立原则并没有改变,但在实践中,公务员队伍已经出现了政治化的倾向,政治中立原则被束之高阁,文官也开始参与政策制定。其次,合同制、兼职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文官制度中,迅速变化的环境要求政府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而文官常任制的非灵活性与惰性使政府回应能力削弱,对效率和灵活性的追求要求国家采取措施,很多国家采取了诸如强制性裁员、合同制、使用临时制雇员等措施。最后,文官的两官分野渐趋融合。原来政务官和事务官是两个不同的管理体系,但在当今西方国家,两官并没有截然分开。如日本历届政府首脑,大多是从事务官生涯跃入政务官领域的。

(二)西方文官制度进行的改革。

西方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文官制度改革的潮流。综而观之,他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下放公务员管理权限;2.精兵简政,裁减冗员;3.完善公务员选任录用机制,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文官队伍;4.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挖掘潜能;5加强公务员道德文化建设,健全公务员廉政机制;6.政府解制,增加文官处理事务的自由,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1993年10月1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施行,经历了十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到2006年1月1日《公务员法》正式实行,我国实现了由传统的人事制度向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转变,建立起由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

(一)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

1.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完成,实现了法制化的人事管理。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施行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进行机构改革和制度推行。2005年颁布的《公务员法》中的第三章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

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分类管理变得有法可循。

2.考试录用制度全面实行。《公务员法》中的第四章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其实早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施行的第二年,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直属机关“不拘一格降人才”,面向全国优秀者敞开大门,出现了“万人赶考的场面”,以后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以及各省市区的公务员考试陆续展开,表明在公务员入口这方面做到了非常公正。

3.公务员交流与回避制度确立。1996年,人事部出台了《国家公务员职位轮换、轮岗暂行办法》,轮岗、回避制度逐步实施。2006年施行的《公务员法》规定:国家公务员实行交流制度。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同时《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六十九条、第七十条、第七十一条和第七十二条还规定了公务员之间存在回避的情形。

4.公务员“出口”畅通,辞职辞退制度显出成效。公务员的辞职、辞退与退休制度是公务员离开公务员队伍的主要制度“出口”,这一制度的目的主要是:让不愿意和不适宜在公务员岗位上的人员,按照法定的程序离开公务员队伍,使公务员队伍新陈代谢,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辞职与被辞退的权利和义务。辞职辞退制度的建立,使国家行政机关开始形成“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新陈代谢机制,对增强公务员的危机感、紧迫感,促进公务员队伍“高效、精干、廉洁”意义重大。

(二)中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1.考录制度方面。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充分体现了公平竞争原则,是人类最理性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从1994年第一次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实行的十几年来,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体系。不过,当前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

一是公务员考试录用外部环境方面的问题。社会政治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社会文化系统,是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生长的“土壤”,它对公务员制度的推行与发展产生种种影响。

政治生活方面依然存在“神秘主义”、“主观主义”、“任人唯亲”

的现象;生产力水平还不能迅速适应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现实需要;“朝中无人不做官”等传统社会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心理障碍。另外,单位人才壁垒制度、户籍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务员考录制度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一规定阻止了人才的自由流动,对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有一定负面影响。

二是公务员考试体系自身方面的问题。《公务员法》只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在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时,采取公平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而对于其他职位的公务员录用问题没有具体的规定。在实际的考录工作中,许多限制条件如地域限制,不合理的年龄限制阻碍了不少社会精英分子进入公务员队伍。这些违背了我国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基本原则。在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的设计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存在着“重记忆,轻理解;重理论,轻应用”等现象。

在面试过程中存在面试标准难以把握,考官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甚至有“暗箱操作”的现象,这既影响了公务员考试的质量,新录用公务员的素质无法得到保证,又损害到考录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原则,也挫伤了社会人员参加公务员考试的积极性。

2.公务员制度的实施面临着诸多外在因素的制约。公务员制度的推行面临着诸多障碍和制约因素。第一,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机构改革不到位。第二,党政关系不顺,公务员管理体制矛盾重重。当前党政关系在人事制度的突出表现是权限不清、职能交叉。第三,缺乏领导者的支持以及良好的社会竞争氛围。第四,公务员制度实施的相关配套制度改革滞后。僵化的户籍制度成为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工资制度改革滞后;国家财力的外在刚性约束。

四、完善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对策(一)完善考录制度。

考录问题既有体制性方面的问题,又有执行不到位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考录方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把竞争上岗作为一项制度来推行,打破资历、户口等条件的限制,使那些德才兼备的人通过公平的考试进入到公务员队伍当中来;其次是要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试制度,提高公务员考试试题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加强考官队伍建设,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完善考核制度。

《公务员法》中关于考核的具体措施,总共只有五条。对考核主体责任规定得不清晰,考核结果分为四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考核结果等次较粗,无具体的执行细则出台,而且在实践中,考核主体碍于面子,考核结果一般都优于工作实绩。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建立公务员考核责任制,明确规定各类公务员考核的各个环节,考核主体应负的责任,以保证考核程序和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其次,应该按照公务员职位的工作性质、工作方式的不同,制定出有区别的考核标准;最后,制定出易于执行、易于量化的标准,以减少考核主体的自由裁量权。

(三)完善教育培训制度。

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将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务员法》中明确出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水平,坚决服从党的领导,同时,也要加强对国家公务员业务素质、业务水平的提高。还要将公务员培训的内容同日常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以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发现问题,以便作为下一次培训的内容。

(四)完善和探索符合党政机关特点的工资福利制度。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费用指数的变动,相应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建立动态的增长机制;加强对工资分配的宏观管理,保障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和有关待遇的落实,防止地区、行业之间工资分配差距过大,结合机关后勤管理制度的改革和住房、养老、医疗、保险等制度的改革,加速建立机关工作人员的医疗、养老、保险、待业制度。

(五)深化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建设。

深化改革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建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改革。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制度;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实行领导干部任期试用期制度;修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制订配套法规或实施细则,逐步形成党政领导干部管理的法规体系。

2.推进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应该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办法,对培养锻炼流、回避流、任职期满交流,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

3.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制度、廉政建设、任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探索实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明确选拔任用工作过程中推荐、考察、决定等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对选拔任用工作的失职、渎职行为,依照有关纪律和法律规定追究责任。

参考文献:

[1]许放。国家公务员制度[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4:208~220.

[2]溪流。中国公务员制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张觉文。现代政府与公务员制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34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