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经济走势

工业经济走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经济走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业经济走势

工业经济走势范文第1篇

今年以来,工业经济总体形势呈现增速放缓的趋势,其中消费品工业运行态势平稳,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呈现出明显调整特征,电子制造业受外需萎缩影响波动较大,部分行业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效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下行压力加大。从目前国内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来看,由于国内工业产品需求波动较小,因此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也呈现较为稳定的状态,但是受到出口贸易的影响,下行压力增大。

2.企业运行状况良好,业绩稳中有升。国内工业企业在产品生产制造、销售流通环节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工业企业的运行状况良好,其业绩处于稳中有升的局面,对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工业产品价格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由于国内工业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工业企业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工业产品价格下降成为了竞争的手段,工业产品价格逐步回落成为了必然的发展态势。

4.工业品出口增速保持稳定状态。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是考虑到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工业产品出口增速目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状态。

二、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多,目前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经济繁荣,则会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低迷,则会拖累国民经济发展。目前来看,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经济提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从目前工业经济所占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越来越高,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日益强烈。从工业经济所占GDP总额来看,工业经济对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工业经济带动了周边行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经济的发展不只是某个行业的发展,而是与工业周边多个行业的发展,工业经济的繁荣,必将给国民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撑,将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目前工业经济的增长来看,对周边行业的带动是非常明显的。

3.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工业经济属于实体经济的一种,对国民经济形成了有力的支撑,保证了国民经济能够减少泡沫,提高整体发展质量。所以,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提升了国民经济发展质量。

三、工业经济的未来走势预测及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国民经济的促进及其现实特点,随着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工业经济在未来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快速发展:

1.工业经济将成为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由于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经济在实体经济领域所产生的效益日益增加,在这种局面下,工业经济势必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发展形式,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未来工业经济将会演变成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

2.工业经济所占的比重将逐步加大。从目前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突出。基于这一发展现状,在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下,工业经济占据国民经济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其主体地位将更加突出。

3.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考虑到工业经济的现实发展特点以及产业优势,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基于这一认识,在未来的发展中,只要工业经济不发生较大的波动,国民经济结构不发生较大的变化和调整,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

工业经济走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哈大齐工业走廊;物流;对策

一、背景

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提出了“东部调整、中部摸索、西部加快发展”的经济发展目标,制定了发展东中西部经济规划,这给黑龙江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随着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以及中国对俄贸易圈的不断扩大,给哈尔滨市物流业的发展、壮大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早在2005年3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是省委省政府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新变化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大战略举措。发展区域物流服务体系是促进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形成产业集群优势的基本保障,发展区域物流服务体系,对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经济建设和物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利于哈大齐工业走廊现代物流发展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以哈尔滨为龙头,以大庆和齐齐哈尔为区域骨干,包括沿线肇东、安达等市在内的经济区域。其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67%。2007年其地区生产总值2600亿元,占全省4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379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32倍,是黑龙江省经济实力最强、工业化水平最高、经济辐射力最大、科技人才优势最明显、可供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充分利用黑龙江省优势,打造产业集聚区和招商引资平台,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这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创造了较好的条件,适合哈大齐工业走廊物流发展的优势表现为:

(1)独有的综合性区位优势。区位优势即区位的综合资源优势,即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哈大齐工业走廊物流发展的区位优势表现为:1)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在280余公里的距离内,有3座大中城市,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以装备、石化、食品和医药等四大产业为重点的工业基础。哈大齐走廊的产业涉及汽车、航空航天、机电、现代医药、环保、信息、绿色食品、现代物流业、石油、天然气、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新材料、机械制造、装备、能源、造纸、冶金、建材、中草药深加工业等方面为物流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2)无可比拟的人才优势。人才资源是加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哈大齐工业走廊具有无可比拟的人才优势,高层次人才资源丰富。三市集中了全省众多的科研力量和人才资源,现有普通高校40所,占全省的72.7%。位居全省前列的科技人才实力,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3)丰富的低成本土地资源。在全国从严控制建设用地的大背景下,黑龙江省出台了《哈大齐地区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规划》,包括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肇东、安达区域内921平方公里的重度盐碱地。这些土地投资成本低、回报快,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提供了先决条件。4)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包括哈尔滨与大庆之间的肇东、安达,距离约280公里。区域内哈尔滨至大连、哈尔滨至绥芬河、哈尔滨至满洲里、哈尔滨至北安、拉林至哈尔滨、通辽至让湖路、四平至齐齐哈尔等七条铁路纵横交错,三市之间高速公路基本贯通,与哈尔滨、齐齐哈尔机场共同构成了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上形成了以大庆为中站的两小时经济带。滨洲铁路可以直接通往蒙古和俄罗斯,松花江黄金水道可直达俄罗斯,哈尔滨国际机场是欧、亚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滨洲铁路、绥满公路贯穿全境,与同三、明沈、京加公路和京哈、通让、平齐铁路及哈尔滨、齐齐哈尔机场共同构成了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2)具有浓厚的经济运营环境。在2008年入选黑龙江省企业50强企业中,哈大齐工业走廊共42户,其中营业收入十亿元人民币以上企业共41户,且前十名全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内。哈尔滨29户,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27.2509亿元;齐齐哈尔7户,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1.1556亿元;大庆6户,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37.4536亿元,为物流产业的有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营环境。

(3)优惠政策为哈大齐工业提供了发展机会。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中央11号文件)、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庆市被国家列为首批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等一系列倾斜政策相继实施,以及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若干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为经济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三、哈大齐工业走廊市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哈大齐工业走廊拥有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而且物流业发展也相对较早,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哈西市场、动力哈南市场、龙海市场、哈南军供大厦、道外滨江街、道外港务局院内物流企业比较集中约占整个物流市场的70%,其余30%分布在其他大街巷。“规模小而分散”的局面造成社会化程度低,难以开展大规模、大范围的区域间物流服务。

(2)物流技术水平比较低下。对于形式单一,而且规模较小的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物流来说,集成技术的应用是个薄弱环节。哈大齐大部分小规模的物流企业应用信息技术都是初级水平。例如,条码技术、射频技术、GPS、GIS等的使用量是相当少。

(3)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集装箱运输周转量少,多式联运无缝连接不够,而陆地运输又过度拥挤,尤其是城市配送运输效率有待提高。启动区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地理上处于闭流区,运输里程利用率基本上是50%。存储设施设备比较陈旧、人工装卸搬运现象比较多,造成物流损坏程度高,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4)交通运力水平低。哈尔滨市交通部门仅核发过230张道路运输许可证,而工商部门提供数据显示:实际从事物流的企业已达1100多户。哈尔滨市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很难达到预期的经济规模和投资回报,更达不到交通部门要求的运输能力。运力的能力弱,中心城市现代物流的聚集功能弱、导致车辆空驶率高,物流设施忙时不够用,闲时没人用,运力使用不当影响了

(5)缺乏有效管理机制。行政主管部门突破物流瓶颈的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物流意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受行政体制局限,尚未建立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企业的市场意识还难以适应日益加剧的国际国内竞争的需要。

(6)缺少具有现代化物流知识的专业人才。缺乏与区域物流发展相适应的物流专业化人才。哈大齐工业走廊物流需求大,不愁货源,谁干谁赚钱,出现较为普遍的不注重物流知识特别是现代物流知识的学习现象。据统计从业人员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不到10%,接受过现代物流知识培训的人员不到0.1%。

(7)缺乏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存在功能简单、功能层次低等问题。多数信息系统只有简单的纪录、查询和管理功能,而缺少决策、分析、互动等功能,没有基础设施,无法完成运输、仓储、加工、包装、搬运装卸和配送及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

四、基于优势的哈大齐工业走廊物流发展对策

为了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必须充分利用我省优势,打造产业集聚区和招商引资平台的目标,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该采取的路径:

(1)改革物流的管理体制。主要指物流市场的管理体制,物流产业政策和规章制度及相关物流标准。建议指定领导担任哈大齐工业走廊物流指挥部部长,建立哈大齐工业走廊物流行业行政审批办公室,集中办理物流企业所必需的行政审批,将审批流程集中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中间环节。

(2)完善物流体系功能。完善资源整合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通过物流中心的规划和建设,形成高效的、有规模效应的、能实现联合运输的物流支撑体系,发展多样化、多渠道的物流方式,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大力推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提高专业化程度;提高物流的组织化、社会化程度,打破“区域封锁”和“圈地物流”开展社会大物流,形成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一体化物流。

(3)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建议政府对涉及物流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物流知识的系统培训,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提升商城档次和竞争力、推动整个哈大齐工业走廊经济发展水平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货运业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批高素质、对行业发展研究深、看得准、勇于开拓的管理人才。

(4)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本地物流企业和其他各类企业信息接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同海关、银行、协会、学会、流通事业管理局、经贸委、交通局等专用信息系统地连接,逐步将本地物流信息平台和其他地区信息平台对接,特别是把哈尔滨的物流园区、大庆物流园区、齐齐哈尔物流园区等的信息中心实行网络对接,争取实现与全国物流信息平台和国际物流信息平台的连接。

(5)树立现代物流意识。引导企业从根本上增强现代物流意识,改变“大而全”、“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观念,树立现代物流经营理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推进指导企业积极重组整合社会存量资源,形成一个完善的、统一的社会物流体系。

(6)大力推广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包括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了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获得竞争优势的方式,成功的企业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它的经营战略并选择它的经营业务。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供应链活动的效率性,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经营决策能力。

为了加快市场一体化和转型建设,应当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发挥高教园区创新源、人才库作用,搞好继续教育。广泛吸引海内外科技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来哈大齐工业走廊创业。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物流发展速度会比其他地区快,沿海发达省份经济发展成功实践,足以说明国家优惠政策的分量。因此,要把政策研究的又深又透,然后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发展目标规划,才能规划合理的产业布局,才能发挥出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向拉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盾.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 陆江.哈大齐工业走廊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17):58-59.

[3] 田清.物流产业经济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工业经济走势范文第3篇

在具体工作上,我们侧重抓了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加快项目建设,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增添后劲。 二、注重加快园区建设,为工业经济打造快速发展的平台。 三、注重转变工作职能,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出谋划策。

一是在工作职能上实现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一批新开工项目分别由副镇级领导挂钩,工业专线的同志作为具体的联系人,根据具体情况帮助实施企业排找困难、理顺关系,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二是以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做好行业分类,掌握工业发展的走势,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今年共组织开展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产业结构情况、入园企业投入产业情况等调研分析活动;三是以服务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围绕国家的产业政策,积极为企业各种政策的、行业的、科技发展的以及金融方面的,适用信息,进一步鼓励和推动企业进行科技创新,迅速做大做强企业;四是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贴身式服务,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四、注重安全生产工作,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工业经济走势范文第4篇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今年以来,全省工业战线积极应对艰难曲折经济形势,全力以赴稳增长,多措并举调结构,工业增速仍保持在较快增长区间,“底部盘整、缓中趋稳”态势更加明显,主要特点如下。

1、从增速看,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延续底部盘整态势。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744.1亿元,比2010年全年规模多出607.6亿元,同比增速达到14.6%,环比放缓0.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11位、中部六省第3位。9月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817.6亿元,比上月多出54亿元;增长11.8%,处于近年来的较低水平。

2、从结构看,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调整改善趋势明显。一是轻工业增长20.6%,环比加快0.1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长11.8%,环比放缓0.6个百分点,轻工业所占比重提高到34.3%。食品工业总量规模超过汽车行业,成为全省第一大行业。二是消费品工业增长20.8%,快于原材料工业(13.9%)、装备制造业(10%),对工业增长贡献率提升到41.9%。三是六大高载能产业增长12.8%,低于全省工业1.8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下降到31.7%。

3、从区域看,大部分市州增长较快,中心城市增速居前。17个市州中有16个保持两位数增长,14个增长16%以上。武汉增长14.5%,增速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2位。副中心城市宜昌、襄阳增速分别为16.9%、16.8%,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23.4%。仙桃(17.9%)、天门(17.7%)、孝感(17.5%)、潜江(17.2%)、黄石(17%)增速居全省前列,黄冈、荆门、荆州、咸宁、鄂州、随州、恩施增速在16%以上。

4、从产品看,多数产品实现增产,消费类、农资类产品增长较快。全省重点监测的470种产品中,326种产量保持增长,其中大米、家俱、化肥等62种产品增幅在30%以上,包装设备、纸制品、发电机组等18种成倍增长。重点产品中,白酒产量50.6万千升,增长36.5%;化学药品11.5万吨,增长41.4%;化肥921万吨,增长30.7%;农药21.8万吨,增长37.8%;光纤光缆2060万芯千米,增长1倍;汽车115.1万辆,同比持平;水泥7202万吨,增长8.5%。

5、从企业看,股份制企业占据半壁江山,民营企业增速保持领先。分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4011.8亿元,占全省工业比重提高到59.5%,增速达到18.2%,高出全省3.6个百分点。不同所有制企业增速差距扩大,民营企业增速达到23.3%,快于国有企业、外商及港澳台企业17.5、14.8个百分点。

6、从后劲看,工业投资增势较好,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前三季度,全省完成工业投资5206亿元,增长36.3%,环比加快0.9个百分点,高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7个百分点,所占比重提高到45.9%。技改投资完成1621亿元,增长20.7%。制造业完成投资4631亿元,增长39.4%,其中专用设备、汽车、医药、食品行业分别增长71%、63%、58%、42%。

7、从效益看,利润增幅稳步回升,去库存化进程加快。1—9月,全省工业主营收入22047亿元,增长15.9%,实现利润1036亿元,增长7.5%,环比回升0.7个百分点,全国下降1.8%。湖北省连续5个月回升,实现税金958.1亿元,增长13.6%。9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1032.9亿元,增幅由年初20.6%回落至13.1%,企业去库存化速度加快。

8、从要素看,煤电保障有力,电力正常有序供应。1—9月,全省发电1720亿千瓦时,增长8%。由于今年来水情况较好,水电累计发电1090亿千瓦时,增长24.6%;火电629亿千瓦时,下降12.3%。全社会累计用电1129亿千瓦时,增长3.1%,其中工业用电762亿千瓦时,下降2.1%。9月当月,工业用电量73.2亿千瓦时,下降10.1%。10月8日,全省14家统调电厂存煤421万吨,可供40天以上正常用量。

二、主要行业运行情况

1—9月,全省41个大类行业中37个实现增长,31个保持两位数增长,18个增速超过20%。主要行业运行情况如下。

1、汽车行业持续低位运行。汽车产销低迷状况未见根本好转,近几个月当月产量保持11—13万辆之间,受日资企业东风本田、风神襄樊减产等方面影响,9月份产量12.7万辆,下降4.8%。1—9月,汽车累计产量115.1万辆,同比持平;分车型看,轿车、越野车产量增长15.1%、28.5%,客车、载货车产量下降15.3%、14.1%。1—9月,汽车行业完成增加值843.2亿元,增长4.8%,环比放缓1.9个百分点。

2、食品行业保持高位增长。在旺盛需求拉动下,食品行业完成增加值951.1亿元,超出汽车行业跃居规模最大产业,占全省工业的14.1%,增速达到21.3%,但在过去几年高基数上增速有所放缓,同比下滑8.7个百分点。分子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保持23.4%的快速增长;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分别增长18.8%、17.8%,增速同比放缓11.8个、20.3个百分点。

3、石化业内有升有降。石化行业完成增加值652.6亿元,增长13.7%。分子行业看,化工行业增长17.6%,占石化行业的64.7%,主要靠农化工发展拉动,化肥和农药产量增长30.7%、37.8%;橡胶塑料行业增长22.2%,占石化行业的19.2%;石油加工、石油开采业增加值分别下降9.1%、1.2%,主要是由于成品油价格波动所致。

4、机械行业转为平稳增长。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增长,由于宏观经济不景气导致下游市场需求不足,行业逐步转为平稳增长。全行业完成增加值637.9亿元,增幅由同期的24.7%放缓至13.9%。分子行业看,专用设备制造业保持20.6%的较快增长;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速放缓至16.6%,数控机床、锅炉减产48%、24%;电气机械制造业增长12.6%,其中家电产品热水器、洗衣机产量增长13.6%、12.6%,冰箱、空调减产22%、5%。

5、钢铁行业产品量价齐跌。今年全国黑色金属类原材料购进价格下滑6.2%,对行业成本压力有所减轻,但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和整体产能过剩,钢厂和贸易商库存增加,钢材价格延续下滑走势,9月末鄂钢钢材出厂均价3600元/吨,同比下降1100元/吨。全行业完成增加值387.6亿元,增速仅3.4%。多数企业实行停产限产,全省铁、钢、材产量均出现下滑,粗钢产量2110万吨,下降4.5%;钢材产量2679万吨,下降1.7%。

6、纺织行业增速势头较好。沿海产业转移带来一批新增长点,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较快发展。全行业完成增加值469亿元,增长23.8%,同比增加3.7个百分点。子行业均实现较快增长,纺织、服装、化纤分别增长25.2%、20.5%、23.6%。

7、建材行业高位缓行。在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回落压力下,行业完成增加值399.2亿元,增长20.9%,增速较一季度放缓6.1个百分点。分子行业看,陶质砖、混凝土、石材表现良好,产量增长81%、45%、24%;水泥、平板玻璃产量增速放缓至8.5%、9.1%。鄂东水泥价格(32.5级)235元/吨,较上半年有所回升。

8、电子制造业增速回落。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提速,价格整体呈现下滑态势,行业缺乏大增长点拉动,增速自5月以来持续放缓,完成增加值223.9亿元,增速由上年同期的25%放缓至10.7%。光缆、手机产量增长110%、36%,计算机、显示器产量下降86%、8.6%。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环境极为复杂严峻,表现在外需乏力与内需不织,稳增长与调结构压力矛盾交织,工业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是工业生产增速持续回落。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底部振荡反复,由年初的17.6%回落到上半年的15.6%,前三季度增长14.6%,近三年来首次低于15%,同比回落6.1个百分点。二是重点产业分化明显。纺织、食品、医药、建材行业保持20%以上较快增长,其中纺织、医药增速快于上年,机械、化工、电子增速在15%~20%之间;钢铁、汽车等行业出现较大波动,增速同比回落近30个百分点。三是先行指标表现不佳。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8%,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仍处于50%的荣枯线之下。9月份全省工业用电增速回落,当月制造业用电下降10.1%,电力统计的20个制造业行业中11个下降。

2、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一是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在前期刺激消费政策退出后,汽车、家电行业需求降温、库存增加,部分重点产品减产。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作用,铁路、公路、基础设施投资放缓,原材料和周期性产业需求减弱,钢铁、建材行业增速同比放缓28、10.8个百分点。三是重点企业出口下滑。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乏力,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外部需求极度乏力,武钢、冠捷显示、青山船厂出口均下降30%以上。

3、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明显加大,突出表现在:一是产品价格下滑。9月份全省工业品出厂价同比下降0.9%,已经连续4个月下跌,近三成工业行业产品价格下跌,其中有色、钢铁、纺织行业分别下跌10.1%、6.5%、3.8%。二是成本快速上升。1—9月,全省工业主营业务成本上升15.4%,其中企业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分别增长22.6%、20.1%、37.1%。由于市场需求不旺,各项成本难以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有增无减。三是企业资金紧缺。金融调控政策有所松动,但信贷增长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中小企业贷款门槛较高、审批手续繁杂,应收账款占用进一步加剧资金紧张。四是企业亏损上升。由于资金、电力、人工、土地等成本增加,而产品价格出现下滑,企业销售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5.2%下滑至4.7%,亏损企业亏损由85亿元上升至117亿元。

四、工业经济运行走势评析

今年以来,随着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工业经济增长内涵表现出新的特征,主要经济指标总体较快,但多数同比放缓。未来走势如何,需要从经济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上把握,高度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特性,采取措施巩固向稳向好势头,实现做大总量和做强实力双重目标。

1、关注较快增速持续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宏观经济加快步入转方式、调结构的阵痛时期,全国经济连续9个季度放缓,湖北省工业经济也反映了这种变化,逐步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时代。今年湖北省增速缓慢回落至15%上下,与“十一五”增速均值21%相比明显放缓,但仍高于“十五”前三年增速的1.8—2.3个百分点,也大幅高于“九五”平均增速。由于过去数年基数迅速扩大,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当于2006年增长4个百分点。由此观之,湖北省工业仍然在较快增长区间,工业化中期加速趋势仍没有改变。这一轮工业增速适度放缓,由高速增长向较快增长转变,有助于为调整经济结构腾出空间,为保持长时间较快增长打下基础和积蓄后劲。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加快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实施,抢抓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机遇,工业投资高位增长,县域经济和民营企业竞相发展,“四化”并进,工业发展内生动力不断积聚,发展大气场逐步形成,“十二五”时期增速仍有望保持在较快区间运行,增加值增长13%以上仍然可以期待。

工业经济走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景气指数 统计指标 工业经济发展

一、工业经济预测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近几年来,我国工业企业始终保持良好快速的发展,是拉动全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由于主要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成本费用指数持续上升以及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工业经济运行出现了新的情况、新问题。因此加强工业经济发展的预测预警,对正确判断工业走势,为相关部门企业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具有十分现实和重要的意义,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工业经济预测是对工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各种工业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精确地把握过去与现状,且对未来趋势做出明确判断和预测,为对工业经济实施调控提供数据及理论依据。根据预测结果,可以及时制定调整发展战略,使工业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而统计指标和景气指数就是工业经济预测中的两个重要依据。

二、统计指标对工业经济的预测意义

(一)统计指标的含义及工业统计指标

我们在工业经济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这就需要引用统计指标的概念。

统计指标从一方面可以理解是用来反映同类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基本概念,从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概念和数值。统计指标能够说明客观存在并已经发生的总体现象数量特征,是由指标名称和数值两部分组合而成的统一体。工业统计指标是研究和反映工业企业在物资人力、生产、库存、销售、利润等全面的运作情况的数据表现, 具体指标有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经济效益指数等等。

(二)工业统计指标对工业经济预测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工业统计指标的重点体现是围绕反映市场经济和企业运行情况,突出了销售收入、产品价格、成本及利润等指标,综合反映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用指数来反映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工业统计指标的核心是紧紧围绕市场的,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市场信息应是工业统计的主要内容。

工业统计指标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工业行业内部纵向和横向准确地描述经济运行状况,工业统计指标就能够充分的对这些状况加以说明,从分析这些指标数据关系变化中可达到预测工业经济增长速度的目的。

三、景气指数对工业经济的预测意义

(一)景气指数的含义

景气指数又称为景气度,是我国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在工业等领域着手实施的一项调查。它是针对被调查中的企业家关于景气变动状况做出判断及描述用以反映企业运营状况及宏观经济运行状态、未来发展方向及变化趋势。

(二)景气指数的特点及对工业经济预测的意义

在相关部门调查景气指数的过程当中,被调查的企业规模及经营状况各有不同,全面体现了整体行业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提供调查数据的往往都是企业生产和经营主要管理者,他们能够完全充分的了解本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且由于景气指数调查不影响企业现时效益及当前报表,这样就避免了夸大经营等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的失实数据出现;;参与调查的企业管理者对其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及未来趋势都有一定的看法和前瞻性,他们所填报的数据能充分表现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态度,这都将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从企业景气指数调查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景气指数是一种量化描述,是企业家对企业运营状况、整个经济发展环境、企业发展前景的看法,具有信息可靠、前瞻性强、预测性强的特点。

工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周期性,或从繁荣到萧条,或从收缩到扩张交替变化,这是由一系列经济因素及政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工业经济的周期性提供了统计指标方法进行预测的理论根据。经济波动的推动使经济变量之间存在时滞关系,才可能利用统计指标进行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而外在政策及经济环境通过对内在机制作用,导致了经济波动的产生。企业家处于经济运行与发展的最前线,针对企业家调查得出的景气指数往往最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工业景气指数是宏观经济景气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工业景气指数的分析不仅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工业经济动向,而且能够促进工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因此,编制工业景气指数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对工业经济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总结

工业经济预测是编制经济计划、预见计划实施情况、加强指导的先决条件,也是相关部门搞好工业经济发展工作、实施经营管理的有效手段,其概念就定义了它在经济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经济预测是做出决策的依据,是计划工作的基础,所有的计划措施是经济预测和决策的宏观体现。

经济预测主要是减少不确定性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它是一种科学认识活动,不能只靠经验、直觉去猜测、判定,而是要依靠可信的数据、科学的方法理论、精细的计算及全面的分析和判断。而通过统计指标和景气指数来对未来工业经济发展加以预测,能够将不确定性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得到的结果将更加合理真实有效,会达到更好的预测目的,使工业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胜新.企业景气指数预测效果实证分析与应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3)

[2]何跃,张秋菊,杨剑,徐玖平.运用统计指标与景气指数对工业经济的组合预测[J].统计与决策,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