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健康健康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抗旱打井;建设管理;建议
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相对较多的国家,这种灾害自身具有非常强的突发性,同时也没有规律可循,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一旦出现了旱涝灾害,就可能会给农民造成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还会给农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当前很多地区的政府部门已经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农民在从事农业劳作的时候也不需要受到之前的一些不利因素的困扰,打井就是抗旱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它给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1 打井常见的方法
打井的方法有很多,选择何种打井方式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地质情况,还要对当地的地质因素对打井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更加科学有效的打井方式。比较常用的打井方式有手挖井、打机钻井、水力钻井、螺旋钻井以及冲击钻井。在实际的工作中,手挖井能够体现出非常明显的优势,它对工具和施工技术的要求并不是十分的严格,能够将其当做水库,但是它也存在着工作强度大的不足,此外,水位对其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地下水位比较高的位置不适合使用这种方式。打击钻井在应用的过程中,施工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同时其还不会受到水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它需要换管,打井的深度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坚硬的岩石区和重粘土地区是不能使用这种方法的。水力钻井的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保证钻进的深度,同时也不会受到水位的影响,但是它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使用这种方法也加大了成本的投入。螺旋钻井比较适合使用在有专业的工具并且施工人员也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条件下,施工方法相对较为简单,同时也不会受到水位变化的影响,但是它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予以支持。如果有比螺旋钻体积还大的岩石,就不能使用这种方法,冲击钻井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受土壤类型的影响,同时一般情况下都能满足打井深度的要求,但是技术人员必须要具备非常强的能力,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经验,在偏远的地区一般不会使用这种方法。
2 钻井工艺
钻井就是利用相关的设备在地层上钻出一个有一定深度的圆柱孔。钻井分为顿钻和旋转钻两种。顿钻是利用游梁上下运动带动钢丝绳上下动,钢丝绳再带动钻头上下运动产生冲击作用,击碎岩石。使用顿钻成本较低,设备也简单,但也有缺点,工作效率较低,正在被逐渐取代。还有一种钻井方法是旋转钻,这种方法目前使用较多,是利用钻头的旋转产生切削使岩石破碎,比顿钻效率高,而且能处理井塌的情况。钻井之后还要进行洗井,目的是为了清除井内的泥沙等,并抽出含水层泥土、细沙及渗入含水层的泥浆中的次生泥质物,使井的出水量达到正常的标准。若一次洗井不能洗干净,应进行多次重复洗井,直到将井内泥沙、岩屑洗干净为止。
3 抗旱打井的建设管理
3.1 科学的布置井位
原来的土地采用的是分散经营的方式,距离土地相对较近的农民在打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如果经济水平相对较高,就会自家打自家的井,这样一来,水井的密度就会超出正常的范围,抽水的时候就可能会产生彼此之间互相干扰的问题,地下水资源也被大量的开采,这对水井资源的合理使用是十分不利的。此外,在这一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也相对较多,在设备方面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如果经济它调价不是很好,农民们谁都不希望投资打井,如果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旱灾就可能使得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还会给农民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的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要合理的对井位予以设置,可以几家一起打一口井,这样不但减少了成本投入,同时也可以更加合理的对地下水资源予以应用。
3.2 合理的建设抗旱水源井
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导致土地过于分散,难以进行集中灌溉,灌溉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而且土地的分散经营限制了农民打井抗旱的可行性,不利于农民灌溉田地,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开发打井抗旱的新途径,是当前灌溉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强学习抗旱打井的建设经验,积极探索抗旱打井的新方法,提出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新方案。根据现行农业的发展情况,联户打井是解决灌溉问题的有效途径。
联户打井即联合相邻土地的多家农民,共同建设抗旱打井任务,建立一眼大型的抗旱水井。在联合过程中,乡镇领导应建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督促和引导农民联合打井,给予一定的资金及政策支持,加强农民打井抗旱的积极性。相对于传统打井方式,联户打井可以有效节约经济投入,降低农民的灌溉压力。联户打井还可以增加水井的资源利用率,实现一井多用,避免了过去一井单用的浪费行为,不仅增加了灌溉效率,而且对地下水资源有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3.3 民主管理抗旱水源井
抗旱水源井建设能够十分有效的保证农田的产量处于相对较为稳定的状态,虽然经过了很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抗旱打井工作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改进和完善面,但是,其在不断发展额过程中,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首先是对水源井管理工作相对较为忽视,传统的抗旱水源井建设主体是国家,但是没有委任一个负责人,这样也就使得水源井在使用的过程中处在无人管理的状态,水井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了非常严重的损耗,这样一来也造成了较多的经济损失。还有一部分人利用国家的资源去建设私人的水源井来进行灌溉工作。所以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从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予以控制,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一名水源井管理负责人,对水源井进行维护和管理,同时还要建立起一系列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水源井的合理使用。
结束语
抗旱打井是在我国农村地下水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建设的一种高效的灌溉方式。在国家的政策和资金的帮助下,科学建设水源井,加强对水源井的管理和使用,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干旱农村实施抗旱打井的建设管理,是在实质上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不稳定性,增加了粮食作物产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同时,抗旱打井不仅可以改善农田的灌溉情况,还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的饮水问题,为农村的经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杜晓红,张世欣.打井工程中的问题浅析[J].潍坊学院学报,2012(2).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网恋;恋爱观
恋爱现象在当今大学生的生活中日趋增多,基本已成他们生活里丰富多彩的一部分。恋爱,对于恋爱双方来说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是男女双方相互爱慕和依恋,两颗心沟通和交流的结果。在找寻爱情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要品尝甜蜜和喜悦,也可能经历苦涩和悲伤。
1.大学生恋爱现象增多的原因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异性已经是他们谈论话题的主旋律,这种经历是每个大学生都有过的,也是大学校园里的一种独特文化和景观。
1.1恋爱是大学生生理成熟的需要
大学生大多处于17~23岁之间,两性关系正处于发展阶段,青春期的大学生在萌发性意识后,开始尝试恋爱择偶。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趋于成熟,对异性的爱慕越来越强烈,两性间的交往也逐渐多了起来,他们的性意识迅速发展,并形成了自己初步的恋爱观,他们开始从群体中分离出来,用各种方式接近、吸引自己心仪的异性,不愿再参加集体活动,开始进入恋人之间甜蜜的两人世界。
1.2优越、轻松的大学生活为恋爱提供了温床
普遍的大学生在经过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和压力后,都希望进入大学能好好轻松一下。中学时代,学生的恋情大多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与谴责,而且学习压力较大,他们只能把对异性的爱慕压抑在心理;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不太紧张,生活环境针对恋爱问题的管理相对宽松,既不苛求也不干涉,父母也鞭长莫及,加之他们身理和心理发育成熟,那种对异性的渴求就爆发出来。
1.3校园里的从众现象促使恋爱风潮愈演愈烈
寝室里的伙伴是学生进校后最先了解接触的群体,大家在学习、生活等的态度上大多会保持一致,思想观念也有明显的相似性,因此在很多的问题上都会表现出随大流的从众心理。在校园里成双成对的美好氛围中,大家都怕因为没有随大流而落伍,为了不表现出自己的无能,显示自己的魅力,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大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盲目加入恋爱大军的行列。正是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恋爱风潮在大学校园里愈演愈烈。
1.4大学生希望用恋情来填补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大多都属于异地求学,基本都面临适应新环境的问题,而离开父母后的大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校园经历中逐渐引发了其孤独和忧伤。他们渴望有个知心人能倾听其内心的苦楚。由于这种情感的需要,很多大学生在丰富的校院生活中,扩大交往范围,在熟悉了解彼此后,产生了爱情和友情,异性之间也因共同的生活经历和话题而走到了一起,找寻精神上的寄托和依归。
1.5网络的的普及带来开放性的恋爱观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横贯校院内部,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吸收了来自各方面的恋爱观点和思想。而网恋这种更高效纯情的恋爱方式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途径。这种恋爱方式给学生一种新的憧憬与渴望,也给他们带来性诱惑,他们渴望把童话变成现实,实现自己的期望,由此不断上演网恋故事。
2.树立正确恋爱观,建立健康恋爱行为
心理学上认为,恋爱过程里心理的需求,恋爱对象间性格的互补,恋爱交往过程中获得的快乐都可以促进两性间的了解,健全人的心理,但那些动机不纯的交往却不能起到任何正面的作用,只有健康向上的恋爱行为才能为将来大学生踏上社会起到积极影响,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成熟、自然、积极的恋爱观去丰富他们的大学生活。
2.1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恋爱行为受学校和家长的管束越来越少,不同的年龄、国籍、信仰等都已不再成为他们交往的问题,只要有心跳的感觉,就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许多大学生刚接触异性时,不明白为什么去爱,如何去爱,只求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他们只把恋爱当成是自己人生的一种体验,从中去获取恋爱的经验,忽略了从这个过程中去培养发现爱、发展爱的能力,不去培养爱的责任。这种想法让很多大学生终身都不知道怎么去享受爱情。因此从恋爱过程中去体验爱的责任和奉献,培养恋爱过程中的修养和道德,为学生获得真正爱情奠定了基础。
2.2提高大学生恋爱过程中抗挫折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能天长地久的,大多数的人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失恋很可能会伴随着甜蜜而产生,他给人带来痛苦、失落、焦虑等负面的伤害,甚至产生一些极端的行为。因此失恋是人恋爱过程中都有可能面对的问题。
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阅历较少,难免将失恋看成人生中最严重的问题,有的人甚至几年都走不出失恋的阴影。他们把失恋当成一种错误,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丧失了尊严,失去了情感,因此在遇到此类问题时我们要尝试着去引导他们:一是及时找自己信赖的人疏导自己的情绪,发泄内心的痛苦和焦虑;二是用自己的意志来驾驭自己的情感,让自己失恋不失德;三是收回自己投入在恋爱上的注意力,投入到自己的学业中去,追求自己思想的升华,寻求自己心灵上新的寄托。
2.3建立健康恋爱行为
大学生这个群体是受过国家高等教育的,他们的文化修养应该与他们在恋爱过程的语言、态度、行为等相匹配,在公众场合中的亲密行为不应该发生。恋爱过程中,他们总会出现一些亲密行为,如拥抱、接吻,更有一些同学按耐不住冲动,发生婚前。因此,我们要重点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必须对恋爱过程中的行为负责,这一点将使他们必须在不同的场景中做出正确的行为,打消一些不良影响。另外,恋爱过程中产生的性冲动,解决方法上一是要克制,二是可以在恋爱中多参加社团活动和班团活动,转移注意力,把恋爱行为尽量向正面引导。
综上所述,恋爱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而言可能已经是不可避免的经历,我们也阻拦不了,但我们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恋爱不是人生唯一的主题,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精彩在等着他们去追求,并在追求中找寻自己人生的价值。我们要让他们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争取获得自己人生的成就。 [科]
【参考文献】
[1]张社争.大学生恋爱问题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
[2]程静.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
性偏差是指大学生在性发育过程中的一种不良反应,比如迷恋黄色书刊和杂志、看黄色影视剧等,他们不属于心理障碍。但这些不良行为会给大学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应给予一定的干预,要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他们转向其他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文体活动。5.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主要是睡眠量不正常和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大学生的睡眠障碍主要有失眠、梦魇、过度思睡等,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身体疾病等。而且,失眠常常是由生活、学习压力造成的,也可能是神经症的伴随物。所以长期的失眠会导致大脑功能的紊乱,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二、齐抓共管,合力创造心理健康的教育管理环境
1.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高校要切实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比如,开设恋爱与心理教育课、心理健康课等,向学生传授和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首先,用教学的形式,通过给学生系统的心理知识培训,让学生的心理发展由“自发”向“自觉”过渡。其次,开设兴趣活动小组,授课教师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相结合。这样,不仅活动气氛轻松,学生可以自由地学习、讨论和研究,提高自主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拼搏精神,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
2.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
学校要定期开展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活动,在参与中真正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在内容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强调大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动的全面投入;在组织上结合各个班级和各个团队活动来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有关知识,也可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或者小组辅导。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大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管理自己、接纳自己,认识掌握了周围环境,并不断与其相适应,增强他们应对困境和压力的能力和勇气,并鼓舞学生寻求生活的真谛。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科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心理发展过程。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疏导,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同其他心理教育的方式相比,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仅有广泛性,而且有整体性。因为它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一学生的心理问题来辅导,而是针对广大学生普遍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倾向来咨询和辅导,这种教育是隐形的,它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方法将心理影响积淀在学生的心理结构中。所以,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灵活性。
4.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心理发生着巨大变化,使一些高校教师的心理产生了压抑感和冲突感。教师的行为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所以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代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所教学科和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充沛的精力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崇高的品德、严谨的治学风格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富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人格特征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了解大学生为基础,营造和谐的气氛为前提,教师通过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用自身的健康心理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5.注重学生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
论文摘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学知识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同时,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形成健康的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当代社会瞬息万变,大学生要应对现实以及未来的挑战,需要实现自身全面发展,需要心理的健康与成熟,有心理健康奠基,人们就能够学习正确认识自己、接纳和管理自己,就能够努力认识了解周围环境并与之保持适应,就能够积极地应对危机并增强能力与勇气,就能够做出成熟的、负责任的决定并付诸行动,就能够有愿望通过探索去追寻积极的人生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大学生承受的压力较大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定的未来就业带来的压力、经济上的压力以及对于自身经济贫困等状况的不正确的看法而产生的心理压力等,让大学生处于迷茫困惑中成为主要压力源,其中,学业困难、经济贫困、心理困扰尤为突出。
2.大学生承载着过高的期望
期望一是来自于学生家庭,家庭的过高期望和进人大学之后的现实常常会有强烈反差;二是来自于社会,社会对人才的全面的高要求和现实中优秀人才需求的紧迫性,使得原本满怀壮志的学子在面对社会的完满期望前感觉压抑;三是来自于学生自身,成才、成就的强烈愿望和大学生活现实中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会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失衡。
3.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
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的过度承载与心理素质形成强烈反差,极易在熟悉的生活发生改变、心理需求受挫、遭遇生活变故等情形之下产生心理问题。
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1.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系中,详细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证工作落到实处;通过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常设机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
2.确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撑。
配备专职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合适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高校学生辅导员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学生辅导员应该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并在上岗之前接受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的专业培训,掌握基本的与学生沟通、疏导学生心理问题以及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认知和行为状态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
3.面向全体,全员参与。
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心理健康教育只靠专家和一部分老师远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通过研讨我们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建构学生健康的心理。
三、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方式初探
1.实施教师个体心理行为的教育管理
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形成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师个体心理行为,虽有纪律与制度的约束,但这种约束的作用是有限的,学校管理必须将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转变为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心理动机,进而形成有利于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目标的教师个体心理行为。
作为学校管理者,在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同时,还要建立能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机制,满足教师合理的心理需求,要促使教师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这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的各种个体心理行为就能和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和潜一致,也就形成了教师个体心理行为的教育管理。
2.制定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这种约束本身带有强制性,但这种强制性要体现以人为本,要体现人性化,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在制定各种学生管理制度时,要遵循学校组织下学生个体心理行为的规律,不要以破坏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寻求维持、就范、整齐、划一的状态。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总之,学校的各种学生管理制度要服从于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将显性的制度约束转变为隐性的学生心理行为。
3.整体规划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这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指利用学生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各种课外心理咨询活动,包括由学生自己主导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等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这类活动的管理,须有整体规划,指定专人负责,在遵守心理教育的有关原则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参加。
4、科学布局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
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是指校园内写有心理教育格言的各类标语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黑板报以及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校内刊物等。这是一种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它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对学生的心灵有一种特殊的感召作用,使其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挥它的独特作用,和学生的心理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相互生辉。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131-02
大学生正处于刚从老师、家长严格管教的封闭环境到学习生活相对自由的环境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少,因此在心理上还都不是很成熟,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众多的选择、面对形形的群体,他们总是会感到迷茫、会自卑和无所适从。这个时候需要有人能够了解他们的心理想法和感受,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引,这样大学生才可以愉快充实地度过大学时光,才可以健康地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1 当代大学生常见的的心理健康问题
1.1 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总是埋怨环境和他人
大部分学生在读高中的时候就很憧憬大学生活,在他们的想象里,大学生活无忧无虑,可以不用没日没夜地赶作业、背课文,可以有充分的享受自由的快乐时间,最重要的是考上大学以后的生活就会衣食无忧、前程似锦、一帆风顺。因此许多大学生因为自己考上大学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和满足感。于是他们开始变得目中无人和狂妄自大,会失去进取心和奋斗力。以至于一些大学生在大学里很难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来提高自己,这样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推卸责任,会埋怨环境的不公平。在这种情形之下,大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真实水平,永远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他们永远不能超越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的希望。
1.2 心理承受能力差,导致的自卑心理
很多大学生在迈入大学生活的殿堂之前,都是自己所在学校的尖子生,是父母引以为豪的骄傲。但是来了大学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会发现自己身边聚集的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有的外表比自己出众,有的家世比自己显赫,有的才华横溢,有的成绩优异。然而自己在大学这个人才济济、色彩缤纷的大环境里竟然是如此的平凡和渺小。周围人的注意力再也不会齐刷刷地聚集在自己身上,那种被忽视的感觉和巨大的心理落差让自己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没有了以前的自信,成功开始变得离自己很遥远,于是从此陷入了自卑、自我否定和一蹶不振的深渊。这样的心理状态对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来讲是很不利的。
1.3 自理能力不足,导致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许多学生在读高中的时候都离父母、离家的距离比较近,在学校里老师的管教也会比较严格。但是进入大学之后,不仅远离家乡和亲人,老师也仅仅只是负责上课的时候为大家传授知识。学生衣食住行方面的安排以及面对的一系列的选择和挫折都要靠自己。一些学生可能会在饮食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而难以习惯,比较严重的学生会因为生活难以自理而给自己和周围的同学带来诸多的麻烦和不愉快,这样会导致其难以在新的环境下生存。
1.4 学习和生活压力大,不善于人际交往导致的抑郁心理
大学在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学习进步的好机会,有些人选择了浑浑噩噩地应付自己,但是有些人选择了轰轰烈烈地奋斗拼搏一场从而给自己留下难忘的回忆。显而易见,后一种选择会伴随着无形的压力。
大学是一个小的社会,充满了激烈的竞争,除了平时的专业课考试外还有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各种等级考试以及考研出国的竞争等等。不同的是,大学生相对于有社会经验的前辈来讲,心理比较幼稚,没有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他们不会去了解竞争对手的底细来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效果,只会盲目地给自己施加压力去超越对手。一部分大学生来自贫困的农村,对于他们来讲,能够支付平时的学费就已经很困难了,更不用说是报各种培训班来应付平时的等级考试了。面对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差距,他们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来自生活的压力和心底的自卑感,这对他们平时的学习生活状态有很大的影响。
大学本来就是一个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的地方,南北差异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会给学生之间的交往造成一定的困难,加上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会让自己变得内向和孤僻,会拒绝和别人交往。长此以往下去,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会退化,在与同学相处的时候他们会变得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会导致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这样对自己和身边同学的身心健康发展都很不利。
2 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2.1 要增设关于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课程,普及大学生的心理知识
大学是人的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过渡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政治教育,为他们指引正确的方向。
学生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还比较迷茫和懵懂,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己慢慢地成长,他们会产生多种前所未有的情绪和心理。一些学生缺乏对这些情绪和心理的正确认识,很难控制这些情绪和心理。学校如果可以增设关于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课程,普及大学生的心理知识,帮助学生从产生的原因、具体的表现以及解决的途径等方面来分析各种情绪和心理,让学生可以从心底接受这些心理,通过健康的方式排解这些消极情绪。
对于一些心理问题不严重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学习心理课程自我调节和排解消极情绪。但是对于一些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来讲,学校可以为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为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这样才可以保证所有的学生可以健康的成长。
2.2 要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校要安排各个班级的辅导员和班干部定期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学生平时的心理问题,比如学生在学校期间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压力,在恋爱中的烦恼,在各种选择面前的迷茫等等。这样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就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趋向,并且可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应的解决对策研究,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就可以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对于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2.3 要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和生活环境
对于大学生来讲,学校就是他们的家,他们所有的衣食住行都在学校。可以说学校的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因此,学校要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和生活环境。首先,学校要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星期天晚上组织学生看一些积极向上、青春有活力、阳光健康的校园题材的电影,这样既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互认识的交流的机会,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其次,校园里面可以粘贴一些心理学家的名言警句的海报或是定期为学生组织权威心理学家的心理知识讲座等,这样不仅可以普及学生的心理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最后,学校要为每个班级配备专业的心理和生活老师,关心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麻烦和困难,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温暖和安全,这样学生才可以专心学习,提高成绩,才可以做到身心健康的发展。
3 结语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从原来的严厉变为如今的宠溺。以至于现在的大学生存在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总是埋怨环境和他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导致自卑心理;自理能力不足,导致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以及学习和生活压力大,不善于人际交往导致抑郁心理等4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很不利。因此,为了提高国家未来接班人的道德素养和培养质量,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学校要增设关于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课程,普及大学生的心理知识,帮助学生抵制消极心理和情绪;其次,学校要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地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健康的成长;最后,学校要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和生活环境,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吴晓霞.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9-102.
[2] 李晓月.浅析现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相应的对策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3):380-482.
[3] 王铭.针对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的研究及相应的案例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4).
[4] 田继红.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分析及相应的对策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9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