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老年患者;中医健康管理;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此病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1]。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调查资料显示,在我国,至少有一半的老年人为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不高,其血压的控制情况较差。研究发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以确保其进行治疗的效果。中医健康管理法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中。为了进一步探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健康管理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常规健康管理组和中医健康管理组。在常规健康管理组中,有男性30例,女性20例。他们的年龄为60~75岁,平均为(67.5±13.3)岁;其病程为5~8年,平均为(6.5±1.5)年。在中医健康管理组中,有男性25例,女性25例。他们的年龄为58~75岁,平均为(66.5±12.3)岁;其病程为5~7年,平均为(6.0±1.0)年。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健康管理方法
1.2.1常规健康管理组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法对常规健康管理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管理。具体的管理方法是:临床医生指导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并指导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进行自我血压水平监测。1.2.2中医健康管理组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法对中医健康管理组患者进行中医健康管理。具体的管理方法是:1)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其调整饮食习惯,告知其日常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为主,做到荤素搭配、冷热及软硬度适宜。临床医生为患者开具药膳处方,并告知其药膳的熬煮和食用方法。告知患者少喝浓茶,为其讲解哪些种类的茶适合高血压患者饮用,并为其讲解此类茶饮的冲泡方法。临床医生根据患者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告知气血亏虚型的高血压患者应多食用具有补血、清热、解毒功效的食物,如大枣、银耳、芝麻、桑葚等。并告知其应多食用当归炖猪蹄、归芪蒸鸡等药膳,多喝龙眼红枣茶、党参红枣茶等茶饮。告知肝肾阴虚型的高血压患者应多食用具有滋补肝肾功效的食物,如枸杞、猪肉、青笋、菠菜等。并告知其多喝菊槐茶、三鲜茶等茶饮。告知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患者应多食用具有清热平肝、疏风明目功效的食物,如芹菜、黄鳝、西瓜皮等。告知其多食用粥,多喝鲜芹菜汁。2)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告知患者保持房间环境的整洁、舒适,定期对房间进行通风,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3)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运动管理。告知患者每天要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如打太极拳、慢跑等,并告知其进行上述运动可以有效地促进肢体的血液流通,且运动强度以身体可以耐受为宜,根据身体状况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4)临床医生使用耳穴按压法和中医足浴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进行耳穴按压治疗的方法是:将王不留行籽压贴贴在患者耳部的交感穴、神门穴等穴位上,并用胶带将压贴固定妥善。临床医生用拇指和食指对患者的上述穴位进行按压。当患者的耳廓轻微发热、发痛时,可停止对其耳穴进行按压。进行中医足浴治疗的方法是:将夏枯草、怀牛膝、肉桂等中药放到清水中煎煮后,去渣取汁,将药液晾至温热后倒入洗脚盆,以药液没过患者的踝部为宜。然后,指导患者按压涌泉穴、肾俞穴、太溪穴、三阴交穴、风池穴、内关穴等穴位。
1.3健康管理效果的评定标准
[2]1)将进行健康管理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显效是指患者的血压控制较好。有效是指患者的血压控制一般。无效是指患者的血压控制较差。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为两组患者均发放健康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其对进行健康管理的满意度。该问卷分为满意、不满意两个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用均数±标准差(sx±)表示,采用t检验。其进行健康管理的总有效率、对高血压健康管理知识的知晓率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健康管理效果的比较
健康管理结束后,中医健康管理组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健康管理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进行健康管理满意度的比较
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医健康管理组患者对进行健康管理的满意率为96.0%(48/50),常规健康管理组患者对进行健康管理的满意率为70.0%(35/50)。中医健康管理组患者对进行健康管理的满意率高于常规健康管理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比较
在进行健康管理期间,中医健康管理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2.0%(1/50),常规健康管理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10.0%(5/50)。中医健康管理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低于常规健康管理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此病患者多为老年人。研究发现,高血压易引发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临床上对高血压患者通常进行药物治疗。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健康管理可以确保对其进行降压治疗的效果。传统的健康管理模式是对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和运动进行干预,以控制其机体每日摄取的总热量,进而控制其血压[3]。由于此方法并没有考虑到高血压患者体质的不同,故效果并不理想。中医健康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指使用中医方法对罹患某种慢性疾病的人群进行全面、科学管理的一个过程[4]。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健康管理的效果较为理想。
参考文献
[1]郑妍,庞冬,高铸烨,等.延续护理模式结合中医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人慢性疾病管理自我效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8):972-974.
[2]刘冬梅,薛荃,王辉,等.在高血压管理中应用中医适宜技术的效果评价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6(4):273-274.
[3]邓丽金,郑丽维,郑智慧,等.社区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1,18(16):1-4.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围产期管理
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对母婴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目前,其发病的机制尚不明确,积极有效的围产期管理可以减少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婴的危害,保障母婴健康[1-6]。本文将孕产妇分为两组分别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并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年龄23~35岁,平均(27.5±2.4)岁,治疗组30例患者中,年龄22~37岁,平均(28.4±2.6)岁,餐后血糖值高者达15.8 mmol/L,血压值高者达高压188 mm Hg,低压120 mm Hg,所有孕产妇均同意管理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治疗组采用围产期管理方法,(1)心理干预,由于担心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对胎儿有影响,孕产妇一般都很忧虑、紧张,护理人员要耐心向孕产妇讲解这种疾病的影响,消除孕产妇的顾虑,建立孕产妇顺利分娩的信心。(2)定期产前检查,严密监测胎儿的情况,孕产妇要按时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产前检查每两周一次,孕晚期每周一次,遵医嘱记录胎动情况,注意观察全身水肿情况及小便量,必要时遵医嘱记录出入量。(3)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可选瘦肉、鱼、蛋、奶,合理搭配膳食纤维、绿叶蔬菜、豆类、谷物及低糖水果,水肿严重的患者,限制水钠摄入,并做好出入量记录,情况较好的孕产妇每天可以适量运动,如散步等活动量小的运动,运动强度以孕产妇能耐受为限,时间控制在半小时。(4)必要时合理使用药物,如果孕产妇情况不乐观,必要时可以使用胰岛素,胰岛素在餐前30 min注射,注射前嘱家属备好食物,注射后及时进餐,避免低血糖反应,血压过高的患者遵医嘱使用降压药,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地西泮等。(5)在生产过程中,密切注意产妇的病情变化,分娩时由于疼痛产妇的血糖变化很大,易发生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阴道分娩者进入产程后均建立了静脉通道,给予补液,每4小时监测血糖、尿糖和尿酮体水平1次,保持血糖不低于5.6 mmol/L,以免发生孕妇和新生儿低血糖。(6)产后积极预防感染,产后24~72 h是发生子痫和心衰的危险阶段,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血糖、尿酮体值,及时评估孕妇有无低血糖及DKA的中毒症状,观察会阴切口或手术切口的局部反应,延长伤口拆线时间,用0.5%的碘伏棉球擦洗会阴,2次/d,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7)出院时的健康指导,孕产妇出院时要做好健康指导,所有妊娠期糖尿病者产后6~8周应进行OGTT检查,方法与诊断标准与非孕期相同,OGTT异常者可能为产前漏诊的糖尿病妇女,正常者应该每年检查血糖,以便及时发现糖尿病。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理妊娠和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婴的危害比较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在产前检查中,发现有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产妇时,应该将其列为高危孕产妇[7-10]。密切观察其病情的变化,随时给予救治,保障母婴安全,由于饮食控制、药物的应用,加上反复进行血糖监测,孕妇担心胎儿宫内安危,并对该两种疾病本身的恐惧,容易出现焦虑和紧张,影响睡眠,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形成恶性循环[11-14]。因此在围产期管理中要侧重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注意说话的语气,与孕产妇耐心交流,态度和蔼亲切,消除距离感,使孕产妇保持愉悦的心情,服药时要遵循医嘱,克服焦躁情绪,树立顺利分娩的信心[15-18]。同时,也要寻求家属的支持,孕产妇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家属的支持与鼓励,而且家庭护理干预可以及时给予患者帮助,随时发现患者的各种不适,帮助按摩患者的足部促进血液循环和向专业医疗机构求助,如指导患者饮食控制、运动辅助、定期产前检查等方面都需要家庭的直接参与[19-21]。本文研究显示:治疗组的早产、羊水过多、产后感染、羊水过少等病理妊娠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胎儿窘迫、死胎、巨大儿、畸形儿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管田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307-308.
[2]黄建香.并糖尿病同伴高血压剖宫产后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8):220-221.
[3]沈文洁,杨梦庚.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高征[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17(5):264-266.
[4]金少娟,马振侠.银川市婚前医学检查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8(11):256-257.
[5]陈春来,曾升梅.妊娠合并糖尿病130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6(2):209-210.
[6]盛梅.妊娠期糖尿病22例护理体会[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9,28(2):152-153.
[7]赵志丹.102例妊娠期糖尿病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医学版),2010,8(1):59-60.
[8]徐虹,朱银亭.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及护理[J].中国妇幼保健,2011,22(8):1037-1038.
[9]杨慧霞,董悦.加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38(3):129.
[10]杨慧霞.加强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研究提高临床管理水平[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3(6):401-403.
[11]王蔚军,崔咏怡,王达平,等.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情绪状态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19(9):45-47.
[12]艾宏伟,毛卫勤.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剖宫术后消化道功能的观察与护理[J].职业与健康,2011,23(6):476.
[13]吴梅华,陈瑞戋.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厩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24):85-89.
[14]苏惠,钟宇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9,1(9):703-704.
[15]颜风加.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756-2757.
[16]焦瑞霞,盖薇丽,李秀荣.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117-118.
[17]赵桂,黄五星.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5):401-402.
[18]元新华,李喜芳.娃娠期糖尿病注射胰岛素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1):98-99.
[19]付萍,李燕晖,王芬.妊娠期糖尿病的围产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4):202-203.
[20]刘蒙蒙,关淑梅,张敏迭.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6):122.
关键词:高血压; 慢性;管理
高血压病根据血压控制高低,患病时间的长短临床症状各不相同,早期可能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只会在情绪变化、过度兴奋、劳累后血压升高,出现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而在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如若血压长期超出正常范围,就会对大脑、心脏、肾脏造成损害。长期的血压增高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为了维持循环正常,左心室必须增大做功量导致左心室向心性肥厚,长此以往,出现离心性肥厚逐渐演变为心力衰竭;长期的血压升高也会使小动脉硬化,使血管的脆性增加,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几率增加,如若发生其后遗症往往较重;长期的血压增高还会导致肾动脉压力和肾功能的改变,引起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出现肾功能衰竭。可见,高血压带来的不仅仅是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心悸、肢体麻木、乏力,如果得不到重视,任由血压自由的发展,其后果可能难以想象。
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近50年来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且中青年患病人数逐年增多,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患病基数比较庞大,控制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刻不容缓。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很多,高钠、低钾膳食、肥胖、年龄、遗传都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有可以通过生活习惯的改变避免高血压的发生,也有一些内在的原因外界因素是无法干预的,例如年龄和遗传因素。
在这样的现状之下,患高血压人群的治疗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是终身治疗,平稳降压。由于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选择的方法和药物不同,轻度高血压患者且没有伴发其他合并症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平稳的增加运动量来达到血压标准;而血压控制差且伴有其他合并症者,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还需要配合合理的降压药物,降压药物的主要选择长效、缓释剂剂型,平稳降压避免血压波动较大,加重心、脑血管负担,这是治疗高血压的总原则。而慢性病管理的治疗方式完全符合治疗原则。
在日常工作中,科学、规范慢病化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健康宣教是首先应该对患者进行方式,血压的增高与饮酒、嗜烟、高钠低钾饮食、肥胖等有关。通过高血压社区讲座,让高血压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慢慢的改变自己生活方式来防止高血压的发生。本地区属于沿海地区,人们的食物主要是海水鱼和晾晒的酱菜等含盐量较高的食物,食物的含盐量普遍偏高,通过健康宣教,让人们认识到高钠饮食容易引起高血压减少饮食中的钠含量,养成很好的饮食习惯来避免血压的增高。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改变健康的出行习惯,以绿色出行的方式取代私家车出行,每天运动量增加同时,能量消耗增加,利于减轻体重,避免血压的升高,且对公共环境的改善也有很大帮助。高血压患者之所以血压控制不理想,主要是对高血压的发生、治疗没有充分的了解,只有认识到高血压发生原因和高血压的危害,才可以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高血压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其次,高血压管理的依从性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尤为重要,但是高血压的依从性除了跟血压控制水平、居住整体环境等有关外,还与患者的经济水平有关。高血压的治疗方式具有很大的个体化差异,因此为了让其具有较好的依从性,必须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血压控制好的患者通过适当饮食控制和增加运动即可,而血压控制较差,肯定需要药物配合;对于经济条件的差别,经济富裕的患者可以选择效果好、副作用的少的药物,而对于经济不宽裕的患者,选择药物的同时药效、价位都是需要考虑到的,只有这样患者的依从性才会较好。
慢性病管理模式是主要由服务提供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决策支持、自我管理支持和社区管理五部分组成,是针对慢性病建立的全面系统的管理方法。该系统需要患者和社区医生之间密切的交流,实时的检测血压的动态,根据血压的情况调整治疗方式,该模式阐述了慢性病模式五部分如何协作来创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积极的卫生保健团队。
临床信息系统则主要表现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人-机结合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首先社区医生与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交流,通过生活或者药物干预控制血压,并对将血压数据及时录入电脑,经过软件分析后自动对血压情况进行分级,再根据具体结果拟定具体治疗方案,这样每位患者的血压情况、治疗方式的变化、病情注意事项等多个指标均各自完善记录,使血压的控制更加具有连贯性和科学性,使血压的管理效率提高。
高血压患者的文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别,自我管理也会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的文化层次中有各自的管理方法。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不能独立的记录血压的情况,可以由家人帮助记录血压,家人帮助记录血压的同时还可以对患者反馈近期血压控制的好坏,患者可以根据血压变化情况进行思考,而家人的帮助调动了整个家庭来学习基本的血压知识,使整个家庭对高血压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刻意避免高血压的发生。高血压的自我管理要求患者具有较高的主体意识,注重患者的技能培训和生活方式的指导,使患者能够积极地管理疾病,只有自己具有很高的保健意识,患者与社区进行交流,高血压管理就可以转被动为主动。本项目以患者自我管理为主,医患互动,使高血压管理由被动变成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患者对自我病情充分的了解,每次记录都是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强化,对不良行为方式自我约束并进行自我调整、也是对家庭其他成员进行宣传的最适宜方法。但在自我管理手册的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行为记录每周记一次,产生回忆偏倚,每天记录患者难坚持。因此自我管理手册的格式还有待改进。
社区管理则可以采用契约制,社区医生对高血压患者采取契约制,双方进行协商,签订一个双方满意的治疗合同,但是收取适当的费用,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提高生活的方式的指导和不同药物的调整。这种方式不仅有效地控制了血压的降低,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患者的死亡人数。
决策支持和服务提供系统这两大部分则主要体现在医生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上,与其他疾病管理相比,慢性病管理模式更加强调责任医生在整个管理流程中的引导和监督作用,以及责任医生和患者的互动作用。采用该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对责任医生的要求比较高,责任医生的认可度和积极性都将影响干预措施的实施。该模式将自我管理、定期随访等结合起来,让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因此,在责任医生和患者的互动上比其他的管理模式更好。本次研究中,一些健康相关指标并没有明显改善,可见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是一项长期工程。在今后工作中,还需进一步做深入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血压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申涛.高血压的非药物疗法[J].科技信息,2012,8(2):34-35.
选取2014年我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我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阶段实施常规的高血压社区管理,未采取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观察组阶段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应用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健康行为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4%,较对照组的78%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健康行为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可更加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管理;健康档案
电子健康档案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工具,主要是通过信息化的健康档案系统对患者的健康信息和疾病状况进行系统化的管理[1]。本次研究为了探讨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社区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特选取了2014年1月~12月、2015年1月~12月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前后的高血压患者各50例进行比较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我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我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高血压,均为社区常住居民,排除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患者。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1~79(70.15±7.62)岁;病程3~8(5.72±2.25)年。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60~79(69.87±7.85)岁;病程3~9(6.03±2.3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阶段实施常规的高血压社区管理,未采取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定期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正确的服药方法以及按医嘱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并定期进行上门随访或电话随访。观察组阶段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应用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为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每例患者均需配备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电子健康档案中需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有效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还应包括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如服药方法、血压监测方法、不良反应处理措施)、运动锻炼方法、饮食控制方法、血压变化曲线图,并配以相应的图片,使电子健康档案更具有人性化特点;每月需对患者进行一次上门随访,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档案查询的方法,如平时出现疑问,可随时通过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进行互动,实现实时互动和共享;待患者血压保持稳定水平后,可每2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健康行为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其中,健康行为量表共包括心理健康、躯体活动、健康责任感、人际关系、压力管理、营养等6个项目,共有52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分值为1~4分,总分为52~208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健康行为越好[2];生活质量采用GQOL-74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4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为0~100分,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3]。
1.4血压控制效果判定[4]
良好:患者的收缩压降低幅度超过20mmHg或降至正常水平范围内;尚可:患者的收缩压降低幅度在10mmHg~20mmHg之间;差:患者的收缩压降低幅度不足10mmHg,或者未出现降低。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健康行为评分比较
观察组健康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社区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高血压社区管理的主体部门,主要负责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状况进行监控,以保障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健康。在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容易出现停药、漏服情况,对血压控制较为不利,其健康行为是保障血压控制效果的重要条件,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6]。而如何更加有效的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管理是当前高血压社区管理方面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故有必要对高血压的社区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求积极有效的社区管理方法。以往的高血压社区管理中,往往采取简单的文本记录方法,对高血压患者的信息进行纸质档案的记录,甚至部分患者未建档,导致在社区管理过程中,无法实时了解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变化情况,管理体系中存在着滞后性,且管理效率较为低下[7]。电子健康档案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工具,主要是利用电子信息平台,为每一例患者进行个人信息的建档,通过对患者进行定期上门随访,可实时更新患者的最新信息,有利于掌握患者的病情动态变化,了解患者的合理需求,并对患者的相关疑问进行解答,不仅为患者的疾病咨询提供了重要的渠道,同时,还能有效督促患者积极服用药物,减少漏服、停服现象的发生[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后的观察组其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4%,较未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的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且观察组的健康行为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充分证实了电子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可有效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但在高血压患者的建档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社区居民不予以配合、资金缺乏等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可更加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潘广辉 单位: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
参考文献:
[1]凌利峰,董建成,耿兴云,等.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高血压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数字医学,2011,06(4):18-20.
[2]张惠芳.社区健康档案高血压病人管理中的体会[J].医药前沿,2015,5(30):388-388.
[3]周小洁.健康档案在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101-102.
[4]周爱惠.依托电子健康档案对社区高血压人群的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6):131-132.
[6]方志群.健康档案建立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3(11):846-846.
为进一步改善我区高血压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而知晓率、服药率、有效控制率低的现状,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与社区患者建立固定关系,对1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20个月的合作管理与随访观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分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均为社区及家庭病床患者,男70例,女,80例,年龄36~88岁,平均63.46岁,其中136例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患病情况见表1~3。
1.2 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参考JMC-VI报告: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SBP)≥140 mm 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 Hg;或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血压虽低于140/90 mm Hg,但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高血压分期采用《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新的标准:收缩压140~159 mm Hg或舒张压90~99 mm Hg者为Ⅰ期高血压,收缩压160~179 mm Hg 或舒张压100~109 mm Hg者为Ⅱ期高血压,收缩压>180 mm Hg或舒张压>110 mm Hg者为Ⅲ期高血压。
2 合作管理方法
2.1 基线调查 首先通过社区慢性疾病调查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血压水平、血压认知情况、治疗情况、遵医性及日常生活行为。
2.2 患者自愿与社区全科医生建立固定关系 医生对患者实行一对一的个体化指导性管理与治疗,定期随访并记录在案。对于血压较稳定的患者,每月随访1次,对于血压不稳定者,每周随访1次,并保持电话联系,随时对患者进行指导和治疗。同时,教会有条件的患者自测血压,以便更好的指导用药,保持血压稳定。
2.3 非药物治疗与指导 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患者学习高血压防治知识,使患者了解高血压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明白高血压是一种无法治愈但可以控制的疾病,懂得肥胖、不良生活行为对血压和健康的危害。同时,大力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向每位被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发放《高血压健康教育与管理》年历,患者从中可以了解更具体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并对照月历上的生活行为良好标准进行自我监督。经过宣传教育,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合理膳食的占86%,有氧运动的占47%,戒烟限酒的占60%,心理平衡的占60%,体质量控制在正常范围的占34%。
2.4 药物治疗与指导 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合理使用降压药。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血压水平、合并症种类以及器官损害程度进行个体化指导和治疗。首先采用单一制剂量最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最佳的疗效,疗效不够时,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所用降压药种类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所管理的150例患者中采用单一制剂的有108例,占72%,联合用药的有42例,占28%。
3 合作管理结果
通过对1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20个月的合作管理,患者的血压有效控制水平有一定提高,良好率从24%提高到52%,不良率从12%下降到4%,具体情况。
血压评价标准:
A=良好:管理后血压在正常水平[收缩压
另外,有12例患者由于年龄大、病程长、合并症多、且伴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在合作管理的第2、6、7、10个月分别死亡,其中6例死于肺部感染,3例死于心律失常,3例死于心肌梗死,他们的血压一般维持在收缩压130~159 mm Hg和(或)舒张压80~90 mm Hg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