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知识模块化实践教学;贯通式案例教学
中图法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3-0000-0c
根据地方性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网络工程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专业思想,掌握网络工程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网络工程意识与工程能力、良好的社会协调与职业发展潜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1]。
1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1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联系未来五年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制订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工程师”培养计划,主要包括网络规划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布线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2-3]。
1.2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需求
根据“网络工程师”的各种职业需求,制定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能力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网络工程规划与实施能力,网络系统布线、管理与部署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能力、网络工程管理能力、网络测试能力[3]。
1.3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模块设计
根据“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网络工程专业制订了6个专业培养知识模块,包括网络工程规划设计知识模块、网络布线管理知识模块、网络系统安全知识模块、网络协议分析设计知识模块、网络工程管理知识模块、网络性能测试知识模块[4],如图1所示。将各知识模块的知识内容进行明确,并将相关内容分配到课程体系各个科目当中,以达到剔除教学内容的冗余,完成课程体系优化的作用。
1.4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依托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组织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模块结构,构建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专业必修课程路由与交换技术、综合布线与工程管理、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网络安全技术,专业实战提高课程网络工程部署、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工程管理、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等课程[5]。网络工程课程体系中各课程之间递进关系如图2所示。
2贯通式案例设计
通过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将“枣庄学院校园网规划与设计”项目的设计实施过程贯通到课程群各个科目当中,计算机网络完成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整体规划、IP地址划分、网络服务器配置任务;路由与交换技术完成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维护工作;综合布线与工程管理完成线路的铺设与维护工作;校园网的安全、防火墙的配置交给网络安全技术来完成;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应用程序编写任务交给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课程完成;网络性能测试由网络性能测试课程完成;最后网络规划、网络构建在专业实战课程中完成。多门课程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如图3-4所示[6]。
3总结
以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为导向,制定课程体系标准,确定课程体系知识模块,统一分配教学内容,弱化课程界限,避免教学内容重复;通过贯通式案例整合课程体系,强调网络工程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将贯通式案例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分配到网络工程专业的每门课程之中,让学生每门课当中完成既定的分解任务,在通过综合实习实践环节将任务组合,完成本课程在贯通式案例中的设计实施部分。
参考文献:
[1]王文龙.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3).
[2]石元泉,彭小宁.地方二本高校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怀化学院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5(7).
[3]施晓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
[4]王伍柒,钟元权,袁兆荣.组网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1).
[5]苗春雨,陈丽娜.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4(6).
关键词: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6-3801-02
Research on Networking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Mode
DONG Ming-gang, CHENG Xiao-hui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Networking engineering is a new professional, how to design a realistic network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is an impor tant problem. Based on analyzing the target of network engineering,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tworking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pro gram from network engineering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actical training. The proposed program meets the capacities required by employ ers. And it is valuable for networking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network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curriculum; practice
网络工程专业是近几年在计算机专业和通信专业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一个新兴的专业。由于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体系建设方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相对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和通信专业而言,网络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很不成熟和完善。目前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培养方案,另一个是以通信技术为主的培养方案。这两类都没有突出网络工程的特色,没有清晰的专业定位,因而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近几年,对于如何构建科学的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也有人做了一些研究。文献[1]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文献[2]突出了人才培养方案方向性和实践性。文献[3]提出了“平台+方向”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文献[4]对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全面的论述。
网络工程是我校2008年新增的一个专业。如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虽然我区有部分高校也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但由于各高校实际情况和侧重点不同,同时也为了避免竞争,突出专业特色,其它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不能直接照搬。在大量的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套与我校实际相适应的科学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1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我校实际,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和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掌握网络工程中近代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及网络工程的实用技术,了解网络协议体系、网络互联技术,具备网络规划、设计与实现以及网络程序设计开发能力,能从事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安全与维护等工作,具有网络软件开发和较强网络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部队、研究机构、金融保险业、独资与合资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单位从事科研、开发、应用、管理工作以及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网络的设计、应用、维护和管理工作。
2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1打通基础课程,夯实专业基础
打通了信息类6门主干课程,本着“宽口径、重基础”的原则,打通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分析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六门主干专业课程。同时考虑到本专业同时具有计算机和通信的特点,在学科基础课程中还增设了《离散数学》和《现代通信技术》两门相关的专业的理论课程,以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
此外,在选修课程设置方面,考虑到与《网络工程》专业对应的硕士点是在计算机学科,为满足部分同学考研的需要,将《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编译原理》等课程列为选修课,以方便学生应考。
2.2设置专业方向,突出培养特色
对于网络工程专业,划分专业方向,针对性的开设相关课程,进行特色培养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1,3]。根据我校的实际,确定了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安全与维护三个基本方向。除我院的有关实验室外,我校的网络中心能为网络工程设计和网络安全与维护方向的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实践环境。
关键词:信息安全;人才培养;高校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尤其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无国界数字化空间”的全球化发展,信息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方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也正促进着崭新的知识经济体系的构建。对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产业,一方面为用户获取、传输以及处理信息提供了越来越便捷的手段;另一方面,危害信息安全的事件不断发生。近年来不断增多的病毒侵害、网络蠕虫攻击、特洛伊木马盗窃网络财产和高科技经济犯罪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运作,恶意侵犯公民隐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到国家安全。政府已明确规定把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作为加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创建一个具有一批高级信息安全人才、雄厚的安全技术队伍、普及安全意识和技术的人才大环境。在国家教育部门的宏观指导下,截至2005年底,共批准46所本科院校开设信息安全专业。但在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等诸多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本科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进程的迫切需要,信息安全本科人才匮乏、供需矛盾的问题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一、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国家信息安全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信息安全人才的竞争,包括人才素质和人才规模的竞争。因此,必须加大力度构建信息安全人才体系,尽快形成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充分满足信息安全工作需要的人才队伍,推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国家信息保障能力的综合提升。
我国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并不乐观。据有关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共有信息化安全专业人才数千人,而获得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注册证书的仅300人。人才培训与培养的滞后,使得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在开发、管理、运用等方面人才匮乏,从而制约了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也严重影响了我国这一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但随着信息化进程加快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信息安全人才培养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二、信息安全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的信息安全课程设置主要是围绕着密码理论技术、协议体系、网络安全产品等内容进行的,包括比较成熟的密码理论体系、网络协议的原理、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展开。并没有把信息安全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根据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和处理对象进行课程设置,而在原有的计算机专业体系上加以数门相关课程扩充而来。因此知识传授缺乏系统性和一贯性。也许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和相似的其他专业学生,例如网络专业,并没有可区别性。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信息安全学科与相关交叉学科的关系,准确把握信息安全学科的内涵和作用,明确其建设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培养的规格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
三、信息安全教学改革
1.教学方法
首先应在教学之初统一学生对信息安全及信息安全课程的认识,只有学生对其能够正确认识才能保有恒久的学习热情,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要指明信息安全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信息安全的知识结构体系及所包含内容,指明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所含内容,指明其先修课程以及与信息安全课程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信息安全是一门系统的知识,不是通过一门课就可以精通的,从而抛弃对这门课的不切实际的期望。
通过综合应用阶段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进行专题讲座,组织研究小组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重心从课堂听讲转移到课下研究以拓展课堂讲授课时的有效期,从而缓解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之间的矛盾。
2.教材建设
专业教材的建设要求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意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现有的涉及信息安全的书籍多是技术类和专业理论的图书,如黑客攻防、密码学理论等,这样的书并不完全适合用作大学生的普及应用型教材,因此需要及时建设和更新教材内容,需要联合相关专家来编撰适合信息安全专业需要的教材。实验教材方面,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专业实验仍然停留在一些简单的加密/解密、防火墙或者入侵检测等方面的实验,而对于网络攻防等更进一步的实验没有涉及,无法完成这些复杂的信息安全实验。要求利用“信息安全综合实验室”,研究具备一定规模、难度,示范性强的组合实验系统,并编制相应的教材。
3.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许多高校都是从已有的教师中选取一部分从事信息安全专业的工作,这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利用师资的结果。但信息安全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有许多新的内容。这样仅仅利用已有的人才肯定满足不了新学科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一支适合于信息安全专业的师资队伍。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国内外参加培训学习,扩大与其他高校在信息安全学科的交流,从国内外聘请信息安全专业人才都是积极有效的措施。
4.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教学
科研机构与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在人才规范化培养、前沿技术研究方面有较大的优势,而信息安全企业处在安全开发和应用的最前线,在安全人才、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上具有更多的经验。在培养信息安全人才时,应注意到信息安全学科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有些安全技术技巧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去认识、去体会。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人才同时需要高校、研究机构与信息安全企业三个主要机构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
构建项目化课程是高职院校广泛采用的一种课程建设方式。通过分析项目化课程改革初期存在的问题,提出从相关专业整体的角度进行课程一体化和实验室一体化建设,可以较好地解决课程开发中存在的模块交叉重叠或衔接不上的问题。以建立完整网站环境为切入点,可以将计算机相关专业综合考虑,通过多个可扩展的项目将其联成一体,既完成了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又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协作,对于项目化课程建设的继续推进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高职;课程一体化;实验室一体化
引言
我院从2010年开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建设,目前已立项94门课程,结项44门课程,建设的成果是显著的,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得到了根本的转变。在项目化课程的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系部的各个专业之间有些课程是有联系的,每个专业的课程都是一个体系,一门课程的项目化建设应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但在学校项目化课程建设的初期,这种做法很难实现,因为这需要全专业教师的共同参与,动员难度很大。所以每门课程的开发都是教师个人的行为,致使课程与课程之间联系的不够,存在衔接不上或重叠交叉的情况[1]。目前我院的项目化课程改革已成常态,除已立项的课程外,其他大部分课程也按照项目化的课程进行教学,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认可项目化式的教学。因此,目前是从整个专业甚至是系部的角度考虑解决课程改革初期存在问题的最佳时期,部分系部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工作。项目化课程强调理论、实践一体,课程的实训环境也必须从系部或专业的整体来考虑建立一体化实训课程体系。以我院信息工程系为例来说明高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
一、课程一体化建设
在我院信息工程系的专业中,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络系统管理、信息管理、软件技术、图形图像技术等专业联系非常紧密。课程的一体化建设可以将这些专业综合考虑,通过多个可扩展的项目将他们联成一体。首先,以学生访问学校网站或Internet资源的整个过程为切入点将这些专业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上网的电脑涉及到单机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以及办公设备的使用等;数据的传输涉及到网络布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和无线等)和网络设备(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防火墙、交换机等);网站的构成涉及到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网络数据的来源涉及到网络涉及到网络操作系统和各种服务器。然后,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具体分析在这一网络资源访问的过程中,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做哪些工作(工作岗位->具体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需要掌握哪些技能(行动领域->学习领域)[2],最后得到核心课程(学习领域)与上网过程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最后,设计三个以上可扩展的项目来完成课程一体化开发,比如由易到难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网上书店和产品销售三个网站来构建整个课程体系。每个项目在单机、网络、网站和服务器四个阶段对应相应的行动领域,项目包涵的技能由少到多、由易到难、逐步递进。
1.利用网站客户端(单机)的操作要求构建相关课程
利用网站客户端即个人电脑的操作要求所涉及到的计算机硬件组装与软件安装、文件及应用程序管理、文字录入等来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装和维护以及办公设备等课程。以计算机组装和维护课程的开发为例,学生要访问学生成绩管理网站首先要做好客户端的安装工作,包括认识计算机(知识点:认识常用的计算机和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购买计算机(知识点:认识和选购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显示器以及计算机其他设备等);组装计算机(知识点:安装机箱内部硬件、连接机箱内部各种线缆、连接外部设备以及设置BIOS和硬盘分区等);安装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知识点:安装操作系统、驱动程序以及常用软件等)。其次要做好客户端的维护工作,包括计算机系统备份与优化(知识点:利用Ghost备份和还原系统、注册表的备份与还原以及优化操作系统等);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知识点: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安全维护以及故障修复等)
2.利用网站对网络需求构建相关课程
利用网站对网络功能需求(涉及共享各种信息资料,内部及时消息、动态查询实时数据和档案信息,提供销售、生产、会计、统计等报表供相关人员查阅、分析等)、网络性能需求(涉及经济性、实用性、稳定性、安全性、易管理性和可扩展性等)、网络设备需求(涉及网络设备的选型选购、连接方案的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体系结构设计等)来开发局域网构建与维护、网络设备和网络综合布线等课程。以网络设备课程的开发为例,根据网站对校园网络需求和校园建筑布局,首先要做好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包括撰写需求调查报告,画网络具体拓扑图,模拟安排项目实施进程,确定项目实施人员分工以及设计设备调试方案等;其次要做好网络配置与管理,包括网络的硬件安装、交换机的安装与配置、Vlan的配置、路由器的安装与配置、网络服务的安装与配置、网络的安全管理以及网络的测试与故障排查等。
3.利用网站设计的需求构建相关课程
在网站建设中,利用对网站的网络平台、应用体系、数据库体系和安全体系的规划和建设等来开发界面设计、ASP、JSP和软件工程等课程。以界面设计课程的开发为例,根据学生成绩管理网站的页面设计要求,课程内容包括选择界面设计软件、界面色彩设计、界面图形图像设计、界面导航系统设计、界面中的广告设计以及界面中其他功能的设计等。
4.利用网络环境安全的需求构建相关课程
网络的安全涉及从单机、网络、网站到服务器的整个网络环境。利用维护和保障网络及应用平台的正常运行,保障系统、网络、数据和数据库安全的要求来开发数据安全与恢复、网络安全与管理等课程。以网络安全与管理课程的开发为例,根据校园网络整体的网络安全要求,课程内容包括个人电脑安全、网络数据传输安全、网络操作系统安全、网站的数据库安全等。上述每一个项目各个模块可以根据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删除或增加技能点,比如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侧重在服务器的配置、网络设备、综合布线等等模块上,而软件技术专业侧重在网站的设计上,信管专业侧重在数据库的配置与管理上等。每个项目是一个整体,因此可以有效避免课程之间存在的衔接不上或重叠交叉等情况。一个项目的开发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是全方位的,需要系部教师的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完成。项目开发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过程,使参与的教师既能发挥个人长处,体会工作过程,又通过相互的合作,博采众长,提高教学和项目开发能力。
二、实验室一体化建设
我院信息工程系有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络系统管理、信息管理、软件技术、物联网技术、图形图像技术、嵌入式技术及电子技术等专业。有网络管理与安全实验室、平面设计实验室和嵌入式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ERP实验室和物联网等实验室。目前实训课程的安排均是根据每门课程具体的软件或硬件要求来配置实验环境,没有统筹考虑课程之间的相关联性,实验室软件均是单机配置,即一般都是在一台电脑上安装该实验室开设课程的所有软件,然后克隆到其他电脑,实验室网络设备如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的配置一般也是一个学生一套,设备之间也没有关联性。目前的这种实验室环境与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完全不兼容,因此需要建设一体化的实验室环境,即将各个独立的实验室设备重新组合分配,按照项目化的工作流程规划和调整。每个实验室可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站环境,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学生对应一个完整的网站环境。一个完整网站的环境搭建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客户端以及相关的软件等。打印机和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可以每个实验室配备一台,共同使用。在一体化的实验室环境下,可以开展所有的项目实验。例如,在客户端可以开展计算机硬件组装、操作系统安装和应用软件安装与使用等实验;在布线时开展线槽的施工、线管的施工、配线架线缆的端接、光纤熔接机的使用、Fulke测试仪的使用以及网络测试分析仪的使用等实验;在网络设备配置时开展网络设备配置、广域网协议配置、DHCP服务配置、Vlan配置、链路聚合、路由协议、防火墙配置和地址转换技术等实验;在服务器配置时开展网络操作系统安装与管理、数据库安装与管理以及软件配置管理等实验。此外平面设计的相关实验均可在客户端实验,然后在服务器配置。这一实验环境下,学生分组但不分年级在一起分段实验,互不干扰又能互相帮助。例如,一年级进行单机相关实验;二年级进行网络相关实验,三年级进行网站建设相关实验,并搭建完整的网站环境。二年级的学生可以随时指导一年级的学生,三年级的学习可以随时指导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指导本身也是一个技能再巩固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临毕业时,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都学过,但是由于每门课程或模块学完以后缺乏反复的练习,毕业后什么专业技能都忘了,什么都做不来[3]。因为许多技能需要不断的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真正的掌握。而这种分段式实验环境有利于学生随时复习已做过的实验,巩固专业技能。同时教师可以建立一个或多个项目范本供学生直观的参考,更有利于分段式实验方式的实施。
三、结语
从相关专业整体考虑进行课程的一体化建设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在课程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无论是课程一体化建设还是实验室一体化都是对现有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挑战,转变的过程是痛苦的,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学校领导采取奖励或惩罚等多种措施强力推进。
参考文献:
[1]戴月.高职院校网管专业课程一体化改革与建设的探讨[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2011.6:90-92
[2]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6
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能力;项目主导;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8-0040-02
1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与信息化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社会加大信息类人才的需求,其中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掌握着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尽管目前就业形势严峻,但是社会对信息管理方面的人才仍充满需求。
为了满足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众多公办普通高校与各种社会力量联合举办软件学院,其中,信息管理专业由于其社会需要量大,成为一个紧缺热门专业。然而,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信息管理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软件学院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探索,首先对其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具体的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方案。
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许多学校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创办了软件学院,专业和生源数量在不断增加,其中信息管理专业也被作为一个热门专业开设。然而学校在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上仍然沿用本科式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缺乏合理性,导致岗位需求与生产实际需要的脱节[1]。如今周口师范学院软件学院信息管理专业由于建设时间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一是不顾各自院校的具体情况,盲目照搬所谓统一的模式,未能体现不同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是课程设置缺乏延续性,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线,而且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存在内容重复和知识或缺的问题,如“.NET程序设计”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及“动态网站开发”等内容重复,占用了许多宝贵的课时,导致那些对培养学生现代信息技术与技能具有重要作用的知识却因课时不足等原因涉及较少。
三是教学内容过多,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导致教师和学生的精力分散,学得博而杂,而不是专而精。
四是实践环节不够。信息管理专业要求有足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校内和校外的实践环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安排得不够。
五是部分课程与时代脱节,因为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部分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很多学生学习的技术在社会中已经被淘汰。
基于这些,需要重新定位本校软件学院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发展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改革和优化,打破传统的本科式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突出自己专业性和实践性的特色,以利于本校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
3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以适应市场岗位需求,及培养信息管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运用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管理信息系统(MIS)日常事务及开发的能力。
根据此培养目标,信息管理专业应构建起“能力递进,项目主导”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学习,熟练掌握信息管理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理论课程以应用为目标,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专业核心能力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形成有技术应用特点的理论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和实验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融为一体的课程教学形式[2]。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采用系列化、层次化模式,配合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验、培养某种技能的实训、企业的专业或社会性的实习、形成专业系统知识和技能的训练(通过项目过程、工程过程实现)[3]。
因此,构建此专业课程体系,需不断优化每门课程的结构和教学内容的甄选。原则上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基础应用、数据库原理、C#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第二阶段为项目驱动的专业化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3.1 信息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建设
信息技术基础类课程,是对学生构建信息系统作技术铺垫,因此课程设置目的完全是围绕信息系统的技术架构来设计(这一点是区分软件工程的根本之所在)。信息系统是数据库与程序的组合,由于现在的系统都是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系统,因此包括网络的内容,这类课程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一个层次就是技术基础课,如数据库原理、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等课程,该类课程目的就是建立学生开发信息系统的技术思想,明确信息系统的技术架构。
另一个层次就是技术应用型课程,设置如实用数据库应用系统(SQLServer)、网络管理实践、C/S的开发工具(Delphi、VB、PB、VC++等)、B/S的开发工具(JAP、ASP 等),即从学生动手实践应用技术角度考虑,选择设置一些开发工具类的课程,以支持系统开发。
3.省略;职业能力为能熟练运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进行信息处理,掌握网页与网站的设计制作方法。
2)项目名称:MIS系统开发。相应的课程模块为C#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Web应用;职业能力需要掌握基于网络平台的客户/服务器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维护、管理和开发能力。
“项目驱动”的专业化课程应积极推进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改革,大力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跨任务式教学,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使学生在真实、复杂的工作情境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培养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
3.省略、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体系概论和WEB的应用;第三学期相应分别开设项目驱动类课程,其中一个为、网络安全、网站的设计与开发,而另一个开设网络安全、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最后一个学期各自选择合适的岗位,进行实习。
另外,学校可以创建一些实训平台和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团队意识,以及系统架构和设计的整体思想,例如,周口师范学院软件学院的学生在每学年结束都会有一次项目实训。
同时,加大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即校企结合,为学生联系好有规模、有软硬件设施、有特色的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自己的实习实训基地,确保学生能很好地完成指定实习任务。例如,周口师范学院软件学院与郑州仟佰教育、NIIT(中国)服务外包学院、达内科技、中软国际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在长期校企合作办学的探索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巩固和深化,进而形成“学校+公司”的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构建“知识—技能—能力—其他特质”四维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相应地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一支充满活力、高素质、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专业教师队伍,使之适应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全程教学发展需要。
4 小结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肩负信息化改造的历史使命,在制定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建设时,应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发展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改革和优化,构建起“能力递进,项目主导”的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适应岗位需求,开辟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乐见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严正宇.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再造与实践研究[J].科技信息,2008(17):30-31.
[2]邓唯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7(5):88-89,99.
[3]卢镜.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层次模块”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9(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