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的自我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若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很容易并发冠心病,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如何通过护理干预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极为重要,本次研究重点分析健康教育在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应用价值。详细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其中男患70例,女患者50例,年龄范围在38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66.13±8.21)岁。
1.2 护理方法
全部患者均开展常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保持病房安静整洁,合理调节室内温度与湿度,叮嘱患者多注意休息。纠正患者的不良卧姿,缓慢翻身防止因剧烈运动加重病情。而健康教育包括有三个方面,其一,日常生活管理教育,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饮酗酒、吸烟等,减少高胆固醇摄入,重视饮食营养搭配,适度参与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1]。其二,疾病管理教育,疾病管理一般在病患精神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开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严格遵t嘱使用药物,密切关注患者用药期间的血压变化和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及家属药物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增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针对药物依从性、病情自我监测、定期参与复查,发病就要及时的就医治疗。其三,情绪管理教育,影响冠心病病患者情绪主要是因为对疾病认识以及治疗费用等有一个担忧,因此,要提升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的认识,提升疾病认知度,稳定病患情绪,开展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疑虑,通过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给患者讲解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病情控制途径等,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工作。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评价方式。日常生活对病患合理膳食、定期运动进行评价;而 疾病管理的评价内容包括有药物依从性、定期复查;情绪管理主要评价病患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2]。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分析研究数据,(±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比较其差异。(%)表示计数资料,差异对比应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我院12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合理饮食、 定期运动以及药物依从性以及定期复查、冠心病相关知识5个方面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分析,教育前及 教育后这5方面存在的统计学方面的价值,P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使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冠心病的发生与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此疾病潜伏期较长,治疗难度也很高,要想患者得到全面的康复,需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在基础护理管理中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增加冠心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自觉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针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还应注重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患者由于受疾病因素以及陌生环境因素等影响,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波动,导致血压升高加重病情[3]。所以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干预措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提升临床效果,使健康保持在最好的状态。通过实施护理管理,可以使冠心病患者真正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质以及易感性,认识到定期接受检查的重要性,促使冠心病病患自觉提升诊疗依从性。在护理管理实施中,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水平,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科学、系统的指导,从而达到护理管理的目的[4]。
本次健康教育主要从日常生活管理以及疾病教育和情绪管理教育三个方面开展,主要体现在合理饮食、 定期运动以及药物依从性以及定期复查、冠心病相关知识5个方面的自我管理。从研究结果中明显得知,教育前及 教育后这5方面存在的统计学方面的价值,P
参考文献
[1]殷白丁.针对性健康教育对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4(03):462-464.
[2]吴靖.56例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应用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0(16):177-178.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社区老年高血压 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R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308-02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快,社区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为提高患者及家属掌握高血压防治的知识,掌握自我管理、自我保健的方法。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对管辖的重工社区中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了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并进行随访调查,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制定的诊断标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男67例,女53例。年龄60~88岁,平均(67.8±8.98)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8例,占6.67%;高中以上22例,占18.33%;初中以上40例,占33.33%;小学40例,占33.33%;文盲10例,占8.33%。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 利用宣传栏、社区流动门诊、高血压病专题讲座、入户随访、电话随访等方式,发放高血压防治宣传折页及面对面传授,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心理等特点,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使患者在认知高血压病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改变其行为,以科学地、积极主动地态度对待疾病,纠正治疗误区,自觉地控制饮食和规律地运动,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做到自我控制血压,定期检查身体,根据病情合理长期用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1.2.2 用药知识指导 根据老年患者认知能力和记忆力差的特点,进行用药指导,把服药同生活中某些必须做得事相联系,如与一日三餐相联系,避免遗漏服药导致血压不稳;同时向患者交待常用降压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服药方法:短效降压药每日3次,长效降压药每日1次,在早晨起床6~7时服;中效降压药每日2次,第二次应在下午4~5时服用,忌在临睡前服用,根据血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制剂。讲解药物的副作用,以及出现副作用时应对措施。服药注意事项:如:1)降压不宜过快过低;2)不能自己随便换药、减少药量或突然停药,坚持规律性服药,维持血压平衡;3)服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有效地保护心、脑、肾,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4)充分认识到血压降到正常范围仍需终生服药。
1.2.3 心理指导 老年高血压病常常会有:焦躁、抑郁、易激动等不良的情绪,对高血压的控制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易形成负面的影响,医护人员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让其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和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或已经存在的并发症得到良好的控制。
1.2.4 饮食指导 合理饮食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基础,对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1)限制饮酒与咖啡,提倡戒烟, 2)控制热能和体重, 3)限制食盐摄入。在限制食盐的同时,注意补充钾盐, 4)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1.2.5 生活指导 教育患者充分认识到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采取步行、慢跑、打门球、太极拳等运动方式,结合血压的变化和自觉症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保证充足的睡眠(7~8小时/日),并重视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运动中须注意安全,应防止因运动后交感神经兴奋,血压进一步增高而发生脑血管意外。坐卧时动作轻巧,避免急剧脑供血不足导致脑血管意外发生,鼓励患者参加适度的家务劳动和社会活动,如种花、书法、欣赏音乐等,不宜打麻将、搬运重物、剧烈运动等。
1.2.6 自我保健指导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血压常受患者情绪、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而波动,为方便及时监测血压,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做到定时、定、定血压计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根据血压调整测量血压的次数,指导患者及家属观察病情及自救,如出现心前区疼痛、夜间憋闷、头晕、剧烈头胀痛、呕吐、视力模糊、肢体活动不灵活、言语不清楚,应立即测量血压,如发现血压急剧升高,除立即服用降压药外,同时应立即卧床休息,抬高床头,避免突然倒地发生意外,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求救。
1.2.7 建立家庭支持 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多数时间是在家中治疗,因此,社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家属的健康宣传教育,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有效的心理支持及经济援助,建立家庭支持系统,能有效的缓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悲观的心理压力,在病情发生变化,能帮助患者采取极有效的方法,避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1.2.8自我管理小组活动 每月定期组织召开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邀请家属参加,请血压控制好的患者介绍经验,通过医患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及家属之间的直接交谈,使其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共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治疗,使高血压得到良好控制,达到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1.3 评定方法 采用我们设计的老年高血压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问卷;主要内容:对高血压知识认知、自我心理调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合理用药、血压监测、定期检查等;对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分两次进行调查每项总分按100分计算,得70分为掌握,由患者本人填写或家属后收回,共发放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健康教育前、后对降压效果的影响见表2。〖FL)〗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是指导患者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1],针对社区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血压控制率低的特点,我社区有效地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和对待高血压,自觉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及合适的运动方式及强度,掌握各种高血压实用知识技巧,增强其自我管理、自我保健意识。据统计表1显示,通过健康教育90%以上的患者能够掌握疾病的防治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减轻了心理压力,并掌握合理用药和自我监测血压,达到稳定控制血压并能定期体检。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2]。健康教育前后比较降压效果有显著差异(p
3.2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而在自我管理小组中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较高,通过医护人员的定期随访,解决了社区老年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同时减轻他们因住院给家庭带来的负担[3],实施社区健康教育,不仅加强了社区医师团队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交流,而且对我们作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示范区慢病防控工作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米光明,林琳.医院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4.
高职生在部分人口变量学上存在显著差异;高职生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及部分因子与自我概念总分及部分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假设3:高职生部分自我概念因子能显著预测心理健康水平。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和自我概念的基本情况
女生比男生多,在心理健康量表(SCL-90)上,发现文理分科、男女生、一二年级、农村城镇不存在显著差异(sig>0.05),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父亲文化程度不同的高职生在症状自评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sig<0.01)。在自我概念量表上,发现只有不同户口的高职生存在显著差异(sig<0.05),其余的分科、性别、年级不存在显著差异(sig>0.05),发现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高职生存在显著差异(sig<0.05),父亲文化程度不同的高职生不存在显著差异(sig>0.05)。
(二)自我概念量表与心理健康量表的相关分析
从表3可知,除了道德自我(u5)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相关显著性很少,其余自我概念各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相关显著性较好。
(三)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
二、分析讨论
在本次调查中女生显著比男生多,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前社会家长差别化对待男女生,家长倾向认为女生更适合在学校成长,而男生需要有独立、有能力,所以很多家长愿意让男生更早进入社会;另一方面男生大多比女生活泼好动,而学习活动是相对安静的,男生自身原因加上学习活动本身的客观原因,更多男生进入了社会,留在学校的大部分为女生。父母亲文化程度最高与最低的高职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得分相对较低,说明这部分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好。究其原因,文化程度很低的父母由于自身文化不高,所以不会给子女太多学习压力,在父母眼里孩子是高职生已经很优秀,而文化程度高的父母由于自身学习多,在教育子女方面会比较科学合理,所以这部分家长的孩子心理更健康,更少受到焦虑、抑郁这类心理问题的困扰。在自我概念得分上,城镇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这反映了农村学生的不自信,由于城镇学生的先天优势,所以城镇学生的自我概念比农村学生的好。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的自我概念得分越高,说明母亲在子女教育上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教育程度越高的母亲传递给子女的信息也更科学合理。
三、结论
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父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高职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概念量表上,来自农村和城镇的高职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高职生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与假设1一致;除了道德自我,其余因子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显著,与假设2一致;自我批评能显著预测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假设3一致。
四、不足与展望
关键词:物联网;健康管理;老年人;传感器
1引言
健康是民生的要素,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乡村百姓,医疗保障都不可或缺。目前传统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存在“重医疗、轻预防”以及看病难等许多社会问题。虽然国家已经规范了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问题,但是由于卫生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实际运行结果并不乐观。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在线医疗服务网站,但真假难分、良莠不齐,而且诊断的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人对自己症状的描述,也不能建立个人完整的健康档案,因此医生无法根据病人的既往病史和疾病治疗记录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自我健康管理的需求伴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持续增长和空巢老人等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总理在2009年视察江苏无锡时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概念,物联网技术作为“感知中国”的核心技术也逐渐被公众所了解和熟知。物联网作为近年来的新兴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工业、农业、交通和物流等许多领域。物联网是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以及泛在信息网络等技术实现物物相联,实现对物体的智能识别、定位、跟踪和监管,最终为用户提供泛在的智慧化服务。因此物联网将成为一种更加广泛深远的未来网络应用形态。若将物联网技术与医疗保健系统相结合,用于实现老年人自我健康的管理,由传统的“被动医疗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健康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也可以更好地弥补现有的医疗保健体系的不足,因此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2系统框架设计
系统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数据采集端主要包括血压检测模块、血氧检测模块、心电检测模块、GPS定位模块和摔跤检测模块五部分,通过Zigbee等无线技术与家庭网关相连。通过无线路由器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老年人自己的手机APP上,省去了手动输入。另外,数据还可以通过Internet发送到其子女或监护人的手机上,让他们能随时了解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3各子模块的具体设计
3.1血压检测模块
全国每年由于脑血管病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而脑卒中的主要因素是高血压。同时,血压高还是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多种疾病的导火索。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诊断、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市面上已出现了各种带有无线上传数据功能的血压仪,本系统拟采用性价比较高的iHealth无线迷你智能血压测量仪,如图2所示。该款血压仪使用便捷,非常适合老年人进行自我诊断,只需用手指按下检测键即可,不需要捆绑手臂或手腕测量。其测量精度也能满足家庭测量的要求,血压误差小于3mmHg,脉搏误差小于5%。
3.2血氧检测模块
血氧简称SPO2H,是指血液中的氧气,血液中含氧量越高,人的新陈代谢就越好。现在大多数老年人都很重视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可是对血氧却了解不多,其实血氧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人体健康指标。轻度缺氧会造成头晕、心慌、心跳加快,而长期缺氧容易患高血压、冠心病、血栓病、心肌梗塞、心绞痛等疾病,严重的会导致抑制呼吸中枢以及死亡。检测血氧饱和度共有两种方法:有创电化学法和无创光学法。本系统拟采用yuweell无创指压式血氧饱和度测试仪,如图3所示。其优点是操作方便,无采血痛苦,即时显示检测结果,可以随时便捷的了解个人的血氧情况。
3.3心电检测模块
老年人日常的不适当高强度运动和情绪激动等因素都会引起心动过速、早搏、房颤等心率失常问题,严重的会导致猝死,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但目前普通心电图对不定时发生的情况多数显得“力不从心”,“命中率”有限,因为它收录到的仅为患者安静平卧时1~2分钟左右的心电信号,在非发作期易产生“漏”诊。本系统拟采用性价比较高的ikinloop便携家用蓝牙心脏检测仪,如图4所示。使用者只需双手手指同时按住两个传感器1分钟,仪器便可提供心电图检测结果,通过蓝牙上传到手机APP显示结果,必要时可上传到云端,方便医生远程诊断,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救治。
3.4GPS定位模块
当老年人发生意外需要紧急救治或由于精神问题走失时,定位功能就显得极其重要。本系统拟采用双重安全定位,一是在老年人使用的手机上安装定位功能,二是系统配备带有定位功能的电话手表。保证在一个设备没电的情况下,还可以对其实时定位。
3.5摔跤检测模块
摔跤检测功能可通过智能报警鞋垫实现,该鞋垫利用RFP薄膜压力传感器和可编程芯片制作。在左右鞋体分别放置了感应装置,通过对前后两组传感器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分析出使用者是正常行走状态还是摔倒状态。在正常行走时,前后两组传感器的数据值应该不低于体重的40%,属于正常范围;在摔倒时,身体会发生前倒或者后仰,会导致上传的其中一组数据值低于体重的2%,并且之后持续一段时间两个传感器检测得的数据值不在正常范围内,此时触发系统芯片的报警开关,自动拨打老人儿女或护理人员的电话。
3.6手机APP主界面
本系统是基于安卓操作系统利用eclipse开发其后台交互功能。主界面利用PS设计,其中主要包括血压、血氧和心电三个功能模块,以切换的方式进行数据显示,如图5所示。此外,摔跤报警模块会在使用者出现摔跤时自动拨打其监护人的电话,所以不需要显示在主页面上。
4测试实验
选取10位身体健康状况不同的老年志愿者进行使用测试,每人反复测试5组数据。基于版面的限制,心电图只截取了原2分钟中10秒的数据,并将测试数据和系统的分析结果整理成表格,如表1所示。5结论智慧养老和老年人的自我健康管理是大势所趋,本文针对当前老年人的需求,构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和手机APP的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利用Zigbee或蓝牙技术将血压、血氧、心电等各检测模块的数据上传到老人本人及其监护人的手机上并进行数据分析,不仅可以随时了解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在老年人突发疾病时可以确保得到及时救治。该系统操作简单,多人的使用测试结果表明了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唐楚生等.浅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条件[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29(02):15-18.
[2]同春芬等.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渔民养老方式探究[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6,36(02):34-38.
[3]周宇等.物联网环境下居家养老健康信息感知分析和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8(06):29-31.
[4]李真等.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J].软件,2012,33(06):125-127.
关键词: 依恋 自我接纳 心理健康 中介效应
依恋是个体一种稳定的倾向,靠近其主观认为能满足其生理、心理安全感的特定对象,维持和寻求接近的实质努力。Bowlby[1]的依恋理论提出,依恋会通过潜意识对个体产生影响,影响个体对自身和他人的看法,以及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决定着个体在新关系中的行为和预期行为。
自我接纳是一个人对自身具有的所有特征都愿意去了解、去面对,且无条件地接纳,能确认其客观存在和正面的价值,认可这一现实,不盲目自傲和自卑,也不因他人的毁誉而有所动摇[2]。一个自我不接纳的人,心理能量会过多地沉浸在自我怀疑中,无法充满热情地面对现实生活,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研究表明,自我接纳对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4,5]。
本研究试图探讨个体的依恋影响自我接纳程度,并通过自我接纳程度影响心理健康水平;安全依恋类型的个体是否自我接纳程度比较高,且心理健康水平比较高;并对自我接纳在依恋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研究,深化依恋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为高职学生心理咨询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某民办高职院校大一、大二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69份。
(二)研究工具
1.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该量表由李同归和加藤和生[3]修订,量表包括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因子。
2.自我接纳量表。由国内学者丛中、高文凤编制,量表分为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两个因子。
3.心理健康量表。选取SCL-90中的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4个因子共42个题目。
(三)测试与统计处理
随机抽样施测,试卷随机发放,当场回收。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二、结果
(一)高职学生依恋、自我接纳、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由表1可知,自我接纳及其两个因子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心理健康显著正相关。
(二)不同依恋类型高职学生自我接纳、心理健康差异分析
根据Bartholomew 和Horowitz的理论,成人依恋存在4种依恋类型:低焦虑-低回避是安全型,高焦虑-高回避是恐惧型,高焦虑-低回避是迷恋型,低焦虑-高回避是冷漠型。由表2可知,不同依恋类型学生在自我接纳、自我评价二因子和心理健康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LSD分析表明,安全型的依恋个体在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因子上显著高于其他3种类型,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及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上,安全型依恋个体显著低于恐惧型和迷恋型依恋个体,在焦虑症状上,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显著低于恐惧型个体。
(三)自我接纳在依恋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根据温忠麟的中介作用理论,分析自我接纳在依恋和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
由表3可知,自我接纳在依恋回避和心理健康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即在加入自我接纳因素后,依恋焦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被完全分解到了依恋焦虑对自我接纳的影响和自我接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上(c`=0.029,p=0.576),模型见图1;自我接纳在依恋焦虑和心理健康间起部分中介作用(c`=0.183,p=0.001),模型见图2。
三、分析
研究表明,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正相关,即依恋焦虑、依恋回避程度越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心理问题越严重;依恋焦虑是个体害怕被拒绝和抛弃,依恋回避是个体不适应对他人的亲密和依赖,害怕亲密关系,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任何一个出现较高水平都属于不安全依恋,本研究表明,安全型依恋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其他三种不安全型的依恋个体。另外,自我接纳及其两个因子与心理健康状况显著负相关,这表示越是自我接纳水平高的个体,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越是自我接纳程度低的个体,越是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与以往研究结论基本相同[4,5]。
研究发现,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与自我接纳及其两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任一方面水平越高的个体其自我接纳、自我评价程度越低。进一步分析发现,自我接纳在依恋回避和心理健康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即依恋回避完全通过影响个体的自我接纳程度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接纳在依恋焦虑和心理健康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依恋焦虑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同时通过影响个体的自我接纳影响其心理健康。
四、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对日常心理咨询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了解学生的依恋类型,加强对不安全依恋类型学生的心理引导;
2.开展提高自我接纳程度的团体辅导,对高依恋回避或高依恋焦虑的个体通过提高其自我接纳程度减弱不安全型依恋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参考文献:
[1]Bowlby J.Attachment and loss Vol 1[M].Attachment Pimlico,1969 /1997.
[2]李闻戈.对大学生自我接纳的现状及特点的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1):112-114.
[3]李同归,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J].心理学报,2006,38(3):399-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