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会计实务知识点

财务会计实务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会计实务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会计实务知识点

财务会计实务知识点范文第1篇

(一)独立的会计制度体系

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之间,针对会计制度的制定还相对来说处于一种分离的状态中,并且自成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会计制度合并,已经难以真正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事业单位的会计实务也逐渐向着企业会计制度的方向发展变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行政单位的会计制度却依然处于财政拨款层面上。这从某种意思上来说,也是一种预算会计制度。

(二)会计记账方法的变革

就针对于事业单位的新会计制度来说,其所运用的记账方法也实现了进一步的变化,并由原先的收付实现制转变成了权责发生制。而从根本上来说,权责发生制是一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记账方法,并且,我能够依据账户科目的设置等形式,来确保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会计核算需要。

(三)实现会计科目的统一

就针对于新的会计制度来说,其在制度当中,自动摒弃了全额、差额、自收自支等会计科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编制了一套更加高效的事业单位通用会计科目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从根本上来说,通过运用这项新的制度,来进行统一的会计科目核算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会计数据的可比性。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应该关注的重点

(一)对期初余额进行充分关注

就针对于新的会计制度来说,其对于余额的整顿与调整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且,要求其在进行调整之后,还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试算平衡,在实现了相应的调整之后,其所产生的期初余额,需要被列入到相应的会计科目当中,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而在进行实际的财务审计时,要求相应的审计人员,必须要加强对期初余额审计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能够对相应的科目余额进行科学的调整,并且,对这个调整的过程进行全面的动态分析与检查工作。在对事业单位实际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的同时,来对其所存在的舞弊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对策,解决问题。

(二)对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核算的严格把握

就针对于新的会计制度来说,其规定事业单位,可以进行固定资产的折旧以及无形资产的摊销。在该制度的实际实施之前,其就存在固定资产,要求我们应当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核算,并对原价进行细致的核查等工作。在新的会计制度中,要求事业单位在执行之后,应当将固定资产的折旧设置为,在资产购买或者安装之后的次月,来进行。而就针对于无形资产的账目处理而言,其与固定资产基本上一直,要求相应的审计人员在进行实际的审计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对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的原价进行充分的重视与关注,明确资产的原价与实际的使用年限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本质上提高其所具有的合理性。

(三)严格把控在建工程的核算

在新的会计制度当中,其最新增设了在建工程会计科目,并且,要求相关的事业单位,应当把基建工程的明细科目,准确的纳入到在建工程的科目核算当中。而就针对于实际的审计过程来说,则要求相关的审计人员必须要保证科目余额核算的准确性,并且根据相应的会计制度,来将基建数据定期、严格的录入到账目中。此外,要求其应当对数额的精确性进行全面的核算与核查工作。

(四)严格关注内部控制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往往能够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情况。一般情况下,内控环境能够使得特定的控制出现增强或者削弱的现象。在这当中,若内部控制薄弱,则其就可能会任用一些能力较低的会计人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使得事业单位不能有效的实施控制手段。因此,在实际的管控过程中,要求事业单位的领导必须要加强重视,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威性。此外,要求事业单位应当对政资金的集中收付制度有一个充分的重视,并以此来强化对公开支出权限的控制,强化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财务会计实务知识点范文第2篇

(阳泉市建设工程技术培训中心,山西 阳泉 045000)

摘 要: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事业单位发展而言,财务内控能够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有效管理,降低财务风险,提升事业单位运行效益。本文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建议与意见,期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5-0084-02

收稿日期:2015-02-03

作者简介:张红霞(1969-),女,山西介休人,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经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面临着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当下,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强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调整相关策略,建立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提升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展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部门财务预算工作,提升部门财务的利用率,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起来,构建财务内容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在事业单位发展中,构建财务内控管理体系,能够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提升财务资金的利用率,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的经营目标。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主要呈现出动态化与层次化的特征,在财务管理活动中,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收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而且财务内控的原则是首先对基本制度进行调控、其次是对具体制度进行调控,在内控管理中需要灵活的进行调动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的不断建设发展。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现状分析

1.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由多种内容构成,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内控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事业单位发展而言,内部审计能够明确财务审计内容、控制职责与相应的职能,从而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较为深远,不能完全适应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一些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受到行政指令的影响较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内审的认识不足,未能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2.管理水平低,职责不清

事业单位的建设发展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而一些领导者与职工未受到科学化管理的教育,管理水平低下,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会计职责不清,财务内控管理执行程度不足。在一些事业单位中,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岗位职责认识不明确,而且缺乏相应的监督与牵制机制,导致财务管理中缺乏有效管控,造成渎职、失职的现象时有发生。

3.资金核算办法与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不足

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不足,在运营的过程中,对于事业单位内部资源的分配不足,导师内控管理效率角度,无法发挥财务预算的作用。

三、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思考

1.健全核算与管理制度体系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基础工作的建设,构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事业单位的财务底子较为薄弱,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参照国外先进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从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以及内部控制加强内控管理,结合信息化进程,建立预算、成本、资产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财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采用信息化方式,构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以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为主线,对于财务内部控制中的各种流程作为模块,分析各项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完善当前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在管理的过程中实行动态控制管理,对于财务内控管理进行分析,不断完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推动事业单位的建设与发展。为了降低财务风险,需要加强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体系的建设,增强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的监督管理,从而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在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积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内部监控管理制度,根据现有的组织结构构件内控管理体系,从而为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与发展规划提供明确的指导。内控管理体系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提供指导,积极的进行风险识别,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为事业单位的稳健运行提供依据。在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从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着手,从原料供应、生产组织、销售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全面改善事业单位内部财务运作状况,提升事业单位整体抵抗风险的水平。

2.明确单位负责人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责任

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需要明确单位责任人的职责,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单位复杂人必须对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起作用,确保事业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有效,确保财务会计活动符合相关规范。单位负责人对于财务内部控制的态度决定了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因此需要明确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的责任主体地位,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与要求,对于财务会计事务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同时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不得采用授意、指使或是强令等方式进行会计管理,为会计工作着提供最大范围、最大限度的权力保障,确保内部会计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3.构建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

在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建立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能够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进行有效管理,从而避免风险对财务状况造成影响。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以及发展潜力等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的识别风险,提升事业单位运营风险的能力。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确立财务缝隙指标体系,从而对事业单位的心境流以及经营进行有效监控,提升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能力。在事业单位风险防范中,通过资金预算等方式,确保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处于核心地位,避免资金浪费等引发的风险。

四、结语

总之,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而言,强化内控管理,降低风险是运营管理的重点之一,当前国际宏观经济形式变动较大,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带了风险压力。事业单位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市场环境,为了应对多变的市场情况,需要健全预算部门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构建科学的财务内控体系,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挥作用,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易凡炀.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思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3).

[2]郑庆新.论如何加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J].事业单位现代化,2011(6).

财务会计实务知识点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是以“能力本位”观课程论为主导,力图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研究了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要求、路径和改革指向,并对主干专业课程的改革方向进行分析,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与精选、凝练,对构建先进性、职业性、科学性,特色化的课程内容体系提出了研究结论。 

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在构建新型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基础上,打破学科性课程的约束,从“能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目标出发,以“学生愿意学、教师教得轻松、教学效果好”为原则,以制定课程标准为载体,优化、整合、建立能适应职业教育特色要求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本文是以“能力本位”观课程论为主导,对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整合,以及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重组、整合与精选、凝练,提出自己的看法。 

 

1.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优化的基本要求 

 

1.1 把握五年制高职的本质特征 

五年制高职是属于初中后学制五年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实行五年一贯制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姓“高”、名“职”、字“五年一贯”是五年制高职的本质内涵。因此,在改革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时,应把握“职”字、认知“高”字,用好“五年一贯”。 

把握“职”字。就是在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中,应牢牢把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培养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服务。 

认知“高”字。就是构建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应体现为“三高”特征: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一线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专业教育主要是高新知识技术性教育,前沿性技术、知识掌握程度高,专业复合性强;教学模式上产学研结合程度高,教科研能力强。 

用好“五年一贯”。与高中后高职教育相比较,五年制高职具有三个优势:一是“五年一贯”具有统筹安排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学的系统优势,使中职和高职相贯通,既能保证高等教育的规格要求,又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二是具有“年龄优势”,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是接受技能训练的最佳年龄段,只要正确引导,很容易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使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现场、综合、反复训练”三大特点,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三是“门槛低”,是初中后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大众性、普及性、社会性的特点,需要降低起点、重构基础,反映前沿、系统构架。 

1.2 把握会计专业的基本特征 

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会计专业知识本质上是国家财经政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体系的掌握、解读和应用,需要学生掌握较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才能具备较高的解读能力、理解能力、要运用能力。是典型的“知识---技能”型的专业教育路径,学生的技能培养必须建立在基本知识熟练把握的基础之上。 

二是综合素质要求高。会计岗位是单位的财经管理层面岗位,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责任素质、协作精神、会计职业道德。 

三是就业岗位群宽泛。在会计岗位群的基础上,也可以面向财政、税收、金融、统计等专业岗位群就业,与财经类其他专业交叉性比较强,要求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既要有精度,又要有宽泛广度。 

四是专业复合能力强。学生应具有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撰写常见财经应用文和一般信函能力、会计电算处理能力、财经情报资料检索能力、财经制度文件阅读理解能力、会计岗位执行运用能力、对国际通行财经惯例的了解和初步运用能力等。 

 

2.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路径 

 

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最关键的是,对每门课程要明确三个要点:一是课程功能(课程性质 、培养目标);二是课程改革指向(改什么?怎样改?);三是课程教学任务(知识、技能、素质)。为此,我认为在对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类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整合过程中应依据下列路径进行。 

第一步是课程性质选择:是项目课程?还是学科课程?是以项目为主课程?还是以学科为主课程?技能训练为主?还是知识掌握为主?通过选择明确课程性质和特征。选择的依据是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地位和功能、知识与技能的融合顺序、与工作岗位的密切度。 

一般来讲,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专业基础的地位和功能,主要是为专业主干课程服务,“知识---技能”型融合顺序的,则一般是以学科为主的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专业主干的地位和功能,与工作岗位的密切度高,“技能---知识”型融合顺序的,则一般是以项目为主的课程,可以作为项目课程开发。 

第二步是明确课程改革的指向问题。即回答课程存在什么问题?明确改什么;课改的主要指向是什么?明确怎样改。 

第三步是明确定课程新目标。即该课程教学态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的标准规定。我们认为确定某个课程的目标确定原则是“三以两体现”:以课程定位为基础,以专业从业岗位职业能力为指向,职业教育培养规格为标志(“高等”?“中等”?),体现课程改革指向,体现课程教学的总体任务。 

第四步确定课程教学新内容体系。我们认为某门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主要确定下列几个方面内容: 

(1)明确知识教学体系和技能教学训练体系。(2)以认知为原则,建立分层的知识体系(基本知识、扩展知识、理论链接),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3)以职业从业基本技能构建技能教学训练体系。(4)实施方法与手段。(5)考核要求与质量控制。 

 

3.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类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指向 

 

明确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路径后,如何优化整合,最关键的是明确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指向。我们认为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类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指向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3.1 及时适应会计改革 

面对我国会计改革,如何在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适应之,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首要指向,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容量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两个方面。 

3.2 知识系统与专业能力的融合 

以认知和能力训练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有所创新、有所特色、适应高职教学的教学目标。 

3.3 特色性问题 

力求符合财经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重构基础、反映前沿、突出重点。 

3.4 会计从业资格考核结合问题 

将会计从业资格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建立不同课程学习评价体系。 

3.5 项目课程的开发领域问题 

会计专业项目课程在哪一个课程系统或哪一门课程中开发,或某门课程的特定部分等,需要细致研究。我们认为,会计专业项目课程开发主要集中在专业实践项目课程系统中。 

 

4.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部分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整合 

 

4.1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 

4.1.1 课程定位 

基础会计课程既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初级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成型”课程,既是会计“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载体,还是会计专业认同、初级会计岗位职业技能训练的载体。因此,本课程的定位为:“一个认同、两个基础、三个基本、四个目标”。

    一个认同: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同问题,并通过认同,培育学生对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了解会计实践中的现状和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两个基础:即本课程一方面是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另一方面是初级会计岗位职业综合能力的养成课程。 

三个基本:即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主体是会计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四个目标:基础会计课程应实现认同职业角色、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能力、把握专业技术等四个教学目标。 

4.1.2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指向 

由于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知识性、专业性理论太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教学目标的单一性。重视会计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认知和把握,缺乏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教学与专业能力的训练的有机结合。(2)教学内容的选择层次性弱。本科、大专、中专等不同的教育层次的教学内容选择性不明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3)学生学习难度太大,不易理解,学习无兴趣,被动学习的局面相当普遍。(4)教学方法单一,创新性弱,考核评价方式不易创新。 

基础会计课程改革指向:(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调整教学培养目标。体现知识把握、理论认知和专业实践能力训练相益结合的教学要求。(2)符合职业技能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明确知识教学体系和能力教学训练体系。使教学内容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实践性。尽量形成综合化或模块化教学内容结构,具有层次性。(4)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便于增强学生自学的趣味。 

4.1.3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 

(1)以“实现认同职业角色、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能力、把握初级会计岗位专业技术”等四个基本目标,彻底打破按学科和理论体系设计课程的模式,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以“会计职业认知——会计出纳岗位——会计记账岗位——会计理论和知识基础”等模块群设计教学单元,依据初级会计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基础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2)具体教学内容项目的选择和编排顺序一是按照“认知会计职业、训练会计出纳基本技能、理解会计专门方法、运用会计专门方法、记账员能力培养、初级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会计基础理论和知识”的逻辑顺序;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会计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3)根据会计人员岗位的工作需要,在学习该课程后,可以根据教学计划的整体安排,参加“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考试。 

4.2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整合 

4.2.1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定位 

本课程为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会计实际操作的技能,为以后从事财务会计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知识教学目标是:在正确应用《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能熟练处理小中企业日常经济业务;能认知大企业特殊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能会查找上市公司的特别业务的会计处理政策、制度、办法。 

本课程的技能教学目标是:学生具备从事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够进行中小企业各会计岗位的会计事项处理。 

4.2.2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指向 

目前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二是课堂教学的效果普遍较低。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建设日新月异,会计处理事项和处理原则含量膨胀,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作为教学内容已经无可能,也没有必要。所以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急需解决的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优化一套适应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课改的主要指向是,降低起点、重构基础、反映前沿。按照下列级次建立分层的知识体系: 

必须熟练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小中企业为基础的日常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这是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主体内容。也是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 

认知的扩展知识和技能,以中型、大型企业特殊的、非日常经济事项会计处理;这是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补充内容,可作选择的考核内容。 

链接的知识和技能,以上市公司为基础的特别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政策、制度、办法。这是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提示内容,不做考核。 

4.3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整合 

4.3.1 课程定位 

《成本会计实务》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成本计算和成本分析的能力。 

本课程的知识目标是掌握中小企业日常成本计算和核算,技能目标是学生能运用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具备在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能力。 

4.3.2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指向 

目前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科性强,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较差;职业教育的特征不明显,能力训练体系不足,与成本核算实务岗位工作任务有差距,项目特征不明显。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内容改革的主要指向是依托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实务岗位工作任务进行项目课程改造。具体讲,按照成本计算的难易程度和认知规律,根据不同企业的成本核算特点,设计七个成本核算教学活动案例引入成本核算项目,实现理实一体化案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项目主要有:(1)生产单一产品企业成本的核算。案例引出是简单的生产单一产品企业成本核算流程;知识点:是成本核算、成本要素、成本核算基本流程、企业类别及特点等。(2)生产单一产品企业跨月完工成本的核算。案例引出生产成本在完工成本与在产品分配的核算流程;知识点: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生产成本在完工在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划分方法。 (3)生产两种以上产品企业产品成本的核算。案例引出生产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的核算流程;知识点:制造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的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等。(4)品种法的运用。案例引出品种法成本核算流程。知识点:品种法的特点、适应性等。(5)分批法的运用。案例引出分批法成本核算流程。知识点:分批的特点、适应性等。(6)分步法的运用。案例引出分批法成本核算流程。知识点:分批法的特点、适应性等。(7)成本报表信息与分析。案例引出成本报表的编制与信息分析基本流程;知识点:成本报表的种类、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成本报表信息解读等。 

4.4 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整合 

4.4.1 课程定位 

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是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形成学生核心专业能力的重要模块。其功能是介绍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培养学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财务管理中的基本理念,并加以运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一般记账人员提升为财务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及预测、决策的能力。 

作为会计类专业核心课程,侧重体现资金角度的综合管理,但从目前五年制高职就业岗位要求看,短期内还不能进入较高层次的财务管理队伍,因此本课程设计上针对一般会计岗位要求,而非直接培养财务经理,目的是让学生能领会财务管理要求,更好的做好会计工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必要信息,同时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知识平台。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和对数字的敏感度,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合作配合、综合协调能力,为做好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打下基础。(2)应当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企业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等管理活动的实际问题,具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4.4.2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指向 

长期以来,财务管理实务课程在职业教育范畴内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内容的选择问题、教学难度与效果问题、能力训练的内容体系问题等。为此,我们针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对财务管理实务的教学内容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调整和优化: 

一是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岗位工作任务要求,重点以资金管理为主线进行教学内容选择,建立基本知识、扩展知识、链接知识组成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知识结构。 

二是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日常业务为依据,运用案例引导模式构建财务管理基本技能训练内容体系。 

 

参考文献: 

[1]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江苏职教网.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 

财务会计实务知识点范文第4篇

目前,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特点决定了教学难度比较大,同时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很难有大的突破,影响了教学效果。

(1)课程内容体系庞杂,教学难度大。

目前,我国职业高中的财务会计课程体系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以及其他行业会计等,是比较全面的专业体系。财务会计课程由初级到高级、从基本理论到简单会计实务、复杂会计实务,会计原则与会计实务互相分离,不同级别的会计课程中,简单的会计实务仍然包括会计理论,以会计要素的具体项目划分章节,复杂的会计实务课程则是以互相独立的会计特殊事项为体系,各章节之间相互孤立,不能从学习中体会到之间的联系,原则的运用也不能在教材中体现,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讲解。一般的财务会计教材中,基本要首先介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并围绕这六大要素对会计的实务操作展开论述,最终归结到会计报表的编报。随着会计理论的不断发展,指导实践并从实务中总结经验,使财务会计课程体系越来越完善,目前的教材编写基本上是面面俱到,健全完善,但条条框框的规定比较多,难于突出实际操作中的难点和重点。

(2)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难于突破。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观念。由于职业高中教育迫于会考和就业的各种压力,教师在教学时会围绕考试等目标制定教学方案,而且鉴于教师的实际操作经验有限,使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同时,许多教师习惯于按教材的内容组织教学,偏重于核算细节。学生每节课都忙于单调枯燥的业务核算,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从教学方式来看,历年来的受教育方式也决定了教师仍旧采用单方面讲解、学生仅仅靠听课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教学形式的单一化以及考试形式的格式化决定了教学效果偏重于应对考试目标,而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和消化财务会计的核算原理,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就很难结合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缺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很难适应会计日益发展的职业要求。

2改革财务会计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

要加强财务会计的教学效果,改革财务会计课程内容是根本的途径。财务会计课程应突出重点,强调实务性。

(1)突出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实务性。

无论是职业高中设立的财务会计课程,还是社会机构的财务会计课程,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这个培养目标,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应考虑实用性特点,结合2008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充实和调整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新会计准则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增加了多项新准则,其中多数中小企业一般不会或较少涉及,因此在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安排中应考虑大多数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增加或完善相关内容。对具体准则中常规性的、与多数企业的业务相关的准则与应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而对于多数企业较少涉及的特殊的、非经常性的准则,财务会计的教学安排中可以较少涉及,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加强教学的效果。

(2)重新组织财务会计教学内容。

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设置,一般以理论为前,实务操作按相对独立的会计要素分别设置章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一般会按照教程的顺序组织安排,这样就不能体现理论与实务的结合,及各类业务处理的关联性。为了体现连贯性和实现学生对各项会计业务处理之间的融会贯通,需要教师将各类知识点,如不同的会计要素之的关系按照一定的关联性重新梳理和组织,不按照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设置进行教学,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业务流程,使学生能够理清业务处理的思路,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际业务操作理解各会计要素的内涵和处理方法。组织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条线可以是企业业务条线、流程条线等,应体现出业务发生的特点和不规则性,对学生的思维有所突破。

(3)精心设计教学案例。

应用案例教学是丰富教学方案和内容的重要举措。教学案例设计的得当与否,则会大大影响教学的效果。首先,教师应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案例。围绕着课程总体教学目标,会有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目标,每一具体教学目标的实现,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有相应的教学案例配合。案例的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与会计理论相关。寻找和案例相关的文献资料,拟定分析要点和需探讨的问题。必须把基本案情编写描述清楚。可针对不同的案例分别采用叙述、表格等不同的展现方式。其次,设计教学案例应考虑实务性。会计课程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其应用性、可操作性强。因此,在相应的案例教学中,应参照会计实务需要选取案例的基本内容,将实务资料进行必要的概括和整理,以提起学生兴趣,提高其认知能力。会计案例的选择要反映会计职业某一特定情景中真实发生的事件或情况,涉及某一特定单位或组织的经济利益。

3改进财务会计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改革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再改进财务会计教学方式,无疑会大大提高财务会计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目前职业高中对财务会计的教学方式应主要从多元化教学目标、增加互动性教学模式、多采用案例教学几个方面加强。

(1)多元化教学目标。

多元化理论蕴含着个性化的教学理念,给传统的教育理念带来了巨大冲击。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与该理论的内涵充分吻合,在注重学生多方面素质均衡提高的同时,培养学生个体的类别,使其在未来能胜任某一方面的工作。财务会计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会计教学,使学习者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国际学术前沿动态的同时培养其在专业学科领域中综合运用财务会计知识的能力。多元化目标有利于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满足学习者的各方面发展需求,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是提高财务会计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会计事业发展的得力措施。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围绕多重教学目标,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场景,锻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增加互动性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应用较少,教学效果也因此不能显著和提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疲惫的感觉。而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则能够同时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大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各种互动合作的教学活动中,只要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充分快速吸收和掌握知识的理论和运用。如在教学方式的设置中,可以安排由学生自己查找公司或企业的业务案例,并作出会计处理的方案,由老师评价会计处理的妥当与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习的印象和效果。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思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打破目前传统性的教学方式。

财务会计实务知识点范文第5篇

实施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基础是选取恰当的案例,并经适当改编,整理形成案例库;如何将案例与课程内容有效对接至为关键。可借助信息化手段有效组织案例教学,并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自我学习。案例教学还有助于展示财务会计与其他课程的关联,从而实现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

关键词: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法在商学院的教学中至关重要。财务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将深奥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资本市场相结合,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财务会计课程难度较大,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与会计实务紧密结合。因此,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在理论教学中辅助以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而提高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深刻的财务会计理论置于真实的经济背景中,财务会计的知识点才能变得鲜活起来,财务会计的教学才能变得更加生动。

一、如何选择财务会计的教学案例

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就是有好的案例。长远来看,基于资本市场的公开资料由教师来撰写案例,应该是一种较好的途径。但是,案例是否成熟有待考验。短期来看,基于现有的案例资源来组织教学,是一种更行之有效的捷径。

1.案例资源的获取与改编

从现有的财务会计案例资源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现成的教材,如东北财经大学刘永泽教授主编的财务会计教学案例,至今已出版至第五辑,均为上市公司真实案例,反映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二是基于网络资源,如巨潮资讯网、和讯网以及一些门户网站的财经版块,如网易财经、凤凰财经等。相比较而言,教材中的案例都比较成型,就一家上市公司进行连续追踪,针对性较强。而基于网络资源获得的案例资料相对比较及时。无论通过那种路径获得的案例资源,都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

2.案例选取的原则

选择适合的案例进入课堂需要有所取舍。杨有红认为,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是实务性、典型性和针对性[2]。我们认为,通常案例选取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上市公司、知名的大公司,应该是首选。其次,案例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必须引起教师的关注[3],如在讲解高级财务会计的合并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引入优酷合并土豆的案例。只有将案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更好地融合,贴近实际,才能更容易引人入胜。此外,经典案例往往不会时过境迁,在说明某些问题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证明力。

3.案例的日常搜集与案例库的建立

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拥有一个完整的案例库,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及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案例,并经过必要的加工和整理,分门别类地加以保存,每位教师如果能够将资源整理在一起,便可形成一个庞大的案例库,以备进行案例的集体讨论和切磋。

二、如何实施财务会计的案例教学

1.案例内容与课程知识点的对接

从案例到课程知识点,如何做到有效对接,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因为现有的案例资源,可能注重案例的完整性而面面俱到。所以通过某个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是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必须需要明确的,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如何将案例为我所用,将案例内容顺利过渡到课程知识点,通过一个案例来展现某一个或某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或利用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2.案例问题的设计与思路的引导

通常在案例资料给出后,需要与课程知识点相衔接来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案例,了解案例中的情境,更要走出案例,理解案例引发的问题。以固定资产折旧这个知识点为例,围绕固定资产折旧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如案例公司的固定资产有哪些类别,分别采用怎样的折旧方法,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如何,折旧的会计政策是否发生变更,若变更,是法定变更还是自愿变更?对变更采取了怎样的会计处理方法?对案例公司的损益或权益是否产生影响?因此,通过一个案例,设计相关联的若干问题,可以将固定资产折旧与会计政策变更这两个主要的知识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

3.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地组织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组织过程。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发表观点、教师进行点评等环节[4]。因此,各个环节的时间分布与相互衔接,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哪些在课堂上进行,哪些在课前进行、课后进行,都需要教师进行规划。只有有效的设计、良好的规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BB平台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课件、作业等诸多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到该平台上,供学生下载和课后学习。因此,在案例教学前,教师可将背景知识与案例的基本资料到该平台上,学生可提前熟悉案例,此外,教师也可在讨论区几个基本的问题使学生提前进入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前下发案例资料为课堂教学节省了较多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设计评分细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自主学习

案例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才是使学生最为受益的方式,因此教师更需要做的是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与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进而在课堂上可通过PPT汇报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三、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财务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既要做到“承前”,也要做到“启后”。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个庞大的案例往往涉及很多内容,因此通过一个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先期课程和后续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活学活用。以存货为例,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对存货的日常核算与期末计量这一知识点,引入“獐子岛10亿存货消失之谜”这样一则网上流行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存货期末计价问题的思考,与此同时,对水产品这类特殊的存货如何进行审计,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等问题也对学生有所启发。因此,通过一些鲜活的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审计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相结合,为后续课程能够进行很好的铺垫。

作者:孙志梅 李秀莲 高强 单位: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常颖,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0(8):51-52.

[2]杨有红,胡燕,谢萍.关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调查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