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职业素质的理解和认识

对职业素质的理解和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职业素质的理解和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职业素质的理解和认识

对职业素质的理解和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音乐素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各个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中,音乐课程并没有一致的培养目标,开课由学校确定,上课内容由任课教师随意选,高等职业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状态。本文以高职院校人文素质的培养目标为背景,对高职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方向方面提出了一些个人意见。

一、当前形势下的高职院校音乐素质培养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对学校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落实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音乐素质教育作为普通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然而,从普通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音乐素质教育在职业学院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 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艺术课程的设置并没有严格的要求。虽然在一些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国家文件中有提出在高等职业学校也应该开设艺术选修课程,为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奠定了相关的基础,但课程的开设依然受到学校自身开设条件的限制。例如,一些对动手能力要求高的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多而重,为保证学生就业率,学校还会安排各种校外的专业实践活动。相比之下,如音乐等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在部分学院中就处于时有是无的状态,课程设置缺乏科学依据。另一方面,高校艺术教育并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各个学校的音乐课程标准比较随意。例如,授课教材自编自选,授课内容也基本由主讲教师自行确定。总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目标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情况不容乐观。

二、从音乐艺术的特点与作用方面阐述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应该具备的音乐素质

音乐在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方面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由于音乐是抽象的,不像画家用笔描画现实的景物,也不像文学家诉说生活的文字情节,音乐和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的对应。因此,感受音乐比起欣赏绘画、阅读文学作品会更主观,相同的音乐在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感受。一个人是否理解音乐,并不是(或不仅仅)在于他是否掌握了一门演奏的技艺,而在于他对音乐是否有多方面的感知、认识和理解。其中,一个人是否具有广泛的音乐学科知识,甚至是音乐学科之外的知识,对于他认识和理解音乐至关重要。音乐素质教育应该是一种全面的音乐学科教育和音乐文化教育。

对高等职业院校音乐素质的培养的目标而言,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获得丰富、广泛的音乐学科知识,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推动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学会思考,使之感受到音乐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拓宽音乐学科知识视野和塑造良好的性格的学习目的。让音乐伴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音乐来缓解自己的压力,释放自己的情绪。这样的音乐素质培养目标,对于面临社会竞争压力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方向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中包含的情感因素永远不能被语言所复述,永远不能被其他艺术形式所替代。音乐对于人的情感需求、情感发展方面的独特的作用,主要还是根源于音乐“直指人心”的本性。因此,用美好的音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高等职业学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目标。教师在音乐教学的实践操作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形象和理解音乐语言等一系列能力。积极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使其具备创造音乐的能力。

1.培养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包括音乐感觉和音乐知觉两个方面。音乐感觉是指借助听觉器官具体辨别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等细微差别的能力。音乐知觉是指人们对音乐的复杂形势与结构(节奏、旋律、和声、肢体、力度、速度、调性调式等)的细微变化的辨别能力,因此,音乐的感知能力包含了个体对声音的感觉以及对音响形态的领悟能力和组织能力。音乐感知力越强的人乐感就越好,通常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就很强,当然音乐创作能力自然也不会弱。

音乐感知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作用于人的情感的音乐,主要是通过体验者通过对音响的联想和感觉来完成的。音乐里没有明确的指示,例如,一段某人听来哀伤的音乐,在另一个人听来却觉得很安稳放松,听音乐的人的态度和方式决定了聆听者之间不同的感受、联想、反应。综合起来,这些心理活动的产生,即出于感受音乐并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里增加一些中外名曲的欣赏,并引导学生将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运用到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上,多听辨、多思考,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音乐鉴赏能力是对音乐内涵与品质的一种鉴别与分析的能力。它建立在音乐感知能力的基础上,也是相关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文化知识的综合运用,并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音乐素质目标达成一致。

2.培养正确的音乐价值观

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仅应让学生了解多元化的音乐文化知识,掌握相关的音乐技能,同时应当帮助学生认识音乐的价值观以及学习音乐的意义。例如,学生很喜欢唱通俗歌曲,对这些歌曲的喜好度远远超过了一些艺术歌曲、传统音乐。因为唱完后他们感到非常痛快非常过瘾,学生的感情也在歌声中得到了尽情宣泄。作为一名合格音乐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音乐有使人情感得到宣泄的功能,但并不是它的唯一的功能。除此之外,它还有反映丰富生活的功能,有让人积极向上的励志功能以及予人以艺术享受的功能等。教师应使学生的认识再度深化,从简单的情感认知出发引导学生对音乐价值观进行思考。在音乐教学中注重音乐对人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世界的启迪,帮助学生在获得音乐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社会,理解人生,理解自己,将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感悟投入学习中,这对个体音乐能力的发展和音乐知识的学习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高职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需要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当前状况与职业教育的特色等多个层面进行细致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中提升音乐素养的有效措施应注重以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关注学生多方面艺术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对职业素质的理解和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教育;职业素养;现状;路径思考

中图分类号:D66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品质。这种能力品质要求大学生对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为毕业后较顺利地走向社会、工作岗位,胜任本职工作,完成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注重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养成,从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的效果来看,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职业素质教育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一种半游离的状态,不能真正反映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造成学生在就业后无法与岗位要求合理接轨;学生对职业素质教育的直观理解基本上滞留在书本上的知识、考试卷的标准答案,不能体现先做人,后做事的上岗要求,直接导致的结果是高职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呈下滑状态;学生对职业素质内在属性的理解呈多元化的现象,多从个人的角度来理解,缺少从行业、企业以及发展的角度看职业素质的作用,不同程度地存在眼高手低的位置偏移。这就给高职教育工作者提出一个问题:职业素质教育究竟应该让学生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如何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获得受益?问题的所指其实是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路径的重新思考。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对职业素质的本质界定

(一)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职业素质具有职业性、稳定性、内生性和发展性的特点,职业性是指不同的职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有所不同。稳定性是指职业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日积月累积淀形成的,一旦形成便处于恒温状态,为本领域的所有人奉行恪守,外界的力量很难打破。内生性是指职业素质从职业的角度出发,以职业的特点为依据衍生出的习惯或行为。发展性是指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素质的内容和形式发生相应调整。职业素质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两类,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公民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个人修养,专业素质包括专业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基本素质是专业素质的前提,专业素质是基本素质的升华。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职业素质包括基本素质和部分专业素质。其中基本素质的内容主要是由公民道德养成、岗位群职业道德与能力教育、敬业与吃苦耐劳的意识、基本的法律意识、团队合作的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因素构成。部分专业素质是指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基础性掌握或选择性掌握。从范围上可以划定在“学校人”向“职业人”的顺利过渡阶段。这是因为在校学生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仿真模拟教学、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等方式方法下完成学业,只是完成了“学校人”向“职业人”的初级过渡,而距离真正的“职业人”还有一定的差距,原因就在于前者学习、工作、生活的环境是虚拟+真实,而后者则完全真实。从职业素质的稳定性和发展性来讲,学生在校三年时间,也不可能熟悉职业素质的全部内涵,因为职业素质是对所从事的职业起到关键作用的职业能力和人格品质,既是一个长期熏陶养成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进入职业领地,很难把握其真谛。因此,职业素质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职业素质在本质与外延上有区别,不是等同概念,二者的关系应该属于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

三、职业素质培养的路径思考

(一)高职院校对学生在职业素质培养的现状

高职院校目前开设有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训课程、见习课程和创业课程五大门类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在课程定位上兼顾了就业和升学的需要。从课时分配结构上看,有厚此薄彼的趋势,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课时远远大于实训、创业教育的课时。考试科目大于自选科目,还没有形成一套学生自我选择学习科目的教学体系。从发展的方向来看,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技能提高而轻素质养成的现象。目前高职院校加大了投资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无论从双师型教学团队、教材编写、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快的发展,但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造成部分学生客观上认为高技能人才就是高素质人才,忽略了职业道德素质对专业岗位的重要性。而且,社会上的一些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打出的口号也误导学生对人才标准的内涵的理解。从实施效果来看,存在着片面理解或一知半解的现象。由于缺乏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理解,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未能真正反映“职业人”对岗位的理解和实际要求,造成学生就业后与职业岗位要求接轨困难。从学生对职业素质教育的理解层面看,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正如前文所述,职业素质的稳定性和发展性使得职业素质非一天之努力就能享用终身,良好的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真实的土壤、辛勤地耕耘、不断地实践、逐步地深入,而决非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考试卷的标准答案。职业素质的关键要素就是要体现先做人,后做事的原则。

(二)职业素质培养的路径思考

1.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能力。自我修养即通过学、看、悟、行等方法养成的一种自身素质提高的习惯。中国古代最早的职业教育形式就是学徒制。俗语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徒制对当前职业素质培养有两个重要意义即师傅的榜样作用和“做中学”的学习践行方式,而且这两个方面统一于日常的职业活动中,学徒以师傅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为榜样,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职业技能、内化职业素养。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种类,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在培养人才的方式上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同时职业教育又具有特殊性,可以借鉴学徒制中的“修行在个人”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本领。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培养出自我修养的习惯却是受益终身,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应充分考虑为学生提供修身、养性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中提高自我修养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能力。爱岗敬业是职业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在校大学生来说,爱岗敬业主要体现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艺;遵守校规校纪。做好这些就已经基本具备了爱岗敬业的要求,具备了一个职业工作者应有的素质。如有些发达国家生产的同类产品质量普遍比我国生产的质量要好一些,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技术水平高,而是利益于他们的技术操作人员认真严格地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的良好职业素养。

3.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的标尺,古人讲“举一反三”正是这个意思。综合运用能力必须在学生的实践教学中实现。加大实习实训教学,让学生从生产一线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入手,运用所学知识在指导教师、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尝试解决问题。在考核学生形式上,应鼓励学生更多投入到生产一线中解决具体问题,或者提出解决的方案。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第一年岗位体验实习、第二年顶岗实习、第三年毕业实习,其浅层目的是让学生对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优势,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深层目的是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与他人沟通、团结、协作的能力,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应该在实习实训中加强这方面的措施,引导学生自我组织管理、团结协作、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生产中的难关,进而达到实训教学的真正目的。

四、结语

职业素质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职业素质在内涵界定上应有区别,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前者是一个真正的“职业人”所具备的素质,而后者则是“准职业人”所应有的素质。当前高职院校对在校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上存在着定位不准的现象,影响了培养效果。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职业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合作分工,整体推进,将目标定位在“学校人”向“职业人”的初级过渡,并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工作者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孟范立. 谈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 [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0(10)

[2] 许亚琼.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J].职业技术教育,2009(19)

对职业素质的理解和认识范文第3篇

一、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

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价值的活动、过程和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营销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家企业的生死存亡,客观上对市场营销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用人单位的要求来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健康体魄、稳定心理、创新能力、专业应用、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素质。

(一)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有很大限制性的约束机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市场营销人员获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主要指快速阅读能力、归纳分析总结能力、理解记忆能力、注意力、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当今社会正处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通常以爆炸方式进行,只有持续地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市场营销人员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

(三)健康体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作为一项高强度的社会活动,市场营销从业人员只有具备健康的体魄,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可以应付得了繁杂的营销工作。

(四)稳定心理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市场营销本身就是营销人员与客户你来我往的一个心理博弈过程,没有强大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市场营销往往会以失败告终。因此,市场营销专业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任何营销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五)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现代经济竞争的核心,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则是当今社会人才竞争的本质。对市场营销活动而言,创新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由于适用的策略不一样,市场营销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综合运行所学知识,创新思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勇攀高峰。

(六)专业应用能力

市场营销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也是千变万化的,这要求营销人员思维敏捷,能够快速研判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够及时察觉到顾客需求的变化及其对营销效果的最终影响,并针对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相应的营销策略。

(七)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沟通和交际能力是任何职业都要求具备的能力素质,但是对于市场营销专业而言,重要性更显突出。良好的沟通和交际能力能使营销人员准确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学会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疑惑以及行为,进而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成功地进行营销活动。

二、三位一体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内涵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内涵具体可诠释为:一体是指学生是主体,三位指由课堂教学培养、社团养成和企业实践强化三方面共同培养。这是一个以生为本,通过综合调动资源,创造培养合力,有效实施教育培养的模式。

(一)课堂教学培养

课堂教学培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但这是建立在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的基础之上的。改革后的市场营销专业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文化课(培养人文精神)、专业课(培养爱岗敬业精神)以及人文讲堂和企业文化、制度、企业家精神等讲座(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思想,增强对企业和企业家艰苦创业的认识)。课堂教学主要是从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用技能出发,立足于培养高端的技能型营销专业人才,通过合理设计综合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将之纳入教学体系,着重将综合素质特别是市场营销职业素质的内容加以分解,融入至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并与专业知识课程教学、公共课教学的各层面和各环节相衔接。具体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建设及教育教学设计,要突出职业教育和适应性教育特点,以充分反映市场营销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特点。二是课程标准的设计,要突出体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三是课堂理论的教学,要突出岗位知识与专业能力的锻炼和培养,通过综合运用模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增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社团活动养成

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大学校园特有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开展红火的社团活动是一个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公共平台,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际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和平台。与历史悠久、开展红火的著名大学的学生社团活动相比,因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的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国内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活动总体处于较低层次,还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实践性极强的一些专业社团活动,如营销学会、营销技能大赛等等,是高职学生社团活动区别于传统大学的亮点所在,其对完成课内外的教学和社会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技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针对高职学生能动性和集体荣誉感强等特点,应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条件,大力组织和鼓励开展校园社团活动,充分利用各种社团活动、比赛或举行大型的校园社团艺术节、社团创办成就展示节等形式,增加学生间相互交流、提高的机会,充实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课外生活,积极为他们营造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氛围,为他们搭建树立自信、调整心态的舞台,把社团活动建设作为加强育人工作的有效手段。

(三)企业实践强化

社会实践是一种有目的的锻炼活动,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它既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及适应社会提供了机遇,也为深化和实践课堂教学内容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社会,并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就市场营销专业而言,以实习实训、顶岗实习为主的社会实践是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段。企业实践强化主要是利用学生寒暑假和各学期学习期间,安排学生去企业社会实训、实习和实践,除专业能力和技能外,进一步强化企业人文素质要求。它是以工厂或工作现场为课堂,由模拟、仿真教学到让学生参与真实的生产和管理工作实践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学习职业知识与岗位技能,还要学习企业的制度文化、优秀员工的优秀品质,通过不断深化的实践环境,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高职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它必须摆在比理论教学更为突出的位置,市场营销专业尤其如此。

三、三位一体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途径

(一)重新树立综合能力素质导向的职业教育观念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一致的思想认识和顶层设计,一个统一和谐的工作氛围。要想真正全面落实开展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教育的各项方针,首先就必须改变当前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中存在的狭隘的思想观念,引导他们从狭窄的专业意识中解脱出来,避免急功近利,克服功利倾向,切实重视包括人文在内的综合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为本,着眼学生的全面和长远发展,追求人才培养上专业技术和人文素质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才能早日提上议事日程,形成大家一致的认识,从而实现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

(二)建立完善以培养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及评价体系

高职教育是就业导向教育,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上优先考虑职业的需要。为此,应根据市场营销核心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相关的教学大纲,重新进行有关课程的设置和教材建设,并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对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切实向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热情,以实训和社会实践的方法为主,注重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转变。同时,教学评价方法也要进行根本的变革,注重构建复合式、全程性、多元化的考核体系,注意在考评学生学习能力和效果的同时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引入学生自我评价,注重评价过程的动态性和具体形式上的多样性,发挥比传统单一的教学考试评价更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导向作用,更好地帮助学生尽快融入社会,为应对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三)推动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润物细无声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来感染和熏陶学生,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它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发挥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是深化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教育的一股强大动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优化校园环境建设,将校园环境的美化与文化氛围的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建设整洁、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在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中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其次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接触面,实现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自尊自信、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三是加强学生社团建设,通过组建人文社团,如文学社、书法社、国画社、国学社、音乐社,专业社团,如投资理财社、演讲口才社、公共关系社、法律援助、社创业等,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养成相互理解、互相沟通和团结互助、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的良好素养。

对职业素质的理解和认识范文第4篇

为了解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调查小组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淮安物流园区的多家物流企业,以了解企业物流岗位设置情况及不同岗位对人才的职业素质的需求。通过调查及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职业素质需求主要体现在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道德四个方面。

1.职业知识

用人单位反映有的学生职业知识极度缺乏,一问三不知。职业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知识。以物流专业为例,职业知识包括物流管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物流管理、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业运作等核心知识和现代信息管理技术。高素质的职物流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知识,且能在工作中合理运用。

2.职业技能

用人单位反映有的学生技能生疏,不会或不能熟练操作物流软件、物流用具。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对职业技能的界定是:职业技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不少高职学校要求学生毕业时能取得“双证”(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甚至有的学校把取得职业资格证作为学生毕业的硬性规定。物流专业的学生毕业时最好取得助理物流师证书,“技能熟练”是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3.职业心理

用人单位反映有的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缺乏基本了解,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何种岗位的工作,盲目而频繁地跳槽。职业心理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或个性特征。学生一毕业甚至还没毕业就面临就业,这就要求学生毕业前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有一定了解,明确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能力要求,并为之奋斗。

4.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德才兼备”是企业引进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德”在职场上就体现为职业道德,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素质修养。

二、物流沙盘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物流沙盘通过模拟物流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让学员通过竞标获得订单、派车提货、货物入库、货物分拣、车辆调度、线路选择、货物出库、货物到达、运费结算、车辆购置、仓库选址(配送中心建设)、资金筹措、人员招聘等战略、战术、运营层面的决策与实施。

1.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平时的理论课学习中,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认识往往是分散的、零乱的,缺乏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的能力。沙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将所学知识综合性、系统性地运用的载体。沙盘模拟实训要综合用到管理学、经济学、财务管理、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等学科知识。通过沙盘模拟实训,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理解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物流管理知识体系,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岗位素质全面培养

物流沙盘高度仿真的企业环境模拟,使学生既能大胆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又不必过分担心失败带来的负担,反而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沙盘模拟实训中,感受物流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通过不断反思、总结,全面提升自己的岗位素质。

3.团队协作能力

沙盘实训过程中,全班学生会根据需要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一个物流公司,各个物流公司之间是相互竞争的关系;每个小组的成员要分别扮演总裁CEO、营销总监CSO、运营总监COO、财务总监CFO四个角色,各小组内部是相互配合的关系,各角色扮演者须相互配合才可能在竞争中获胜。角色扮演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增强了课程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同时通过揣摩各角色的岗位职责、团队目标,扮演者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

4.职业道德的培养

在物流沙盘实训中,如果有学生迟到或没到,实训活动就无法按原定计划进行,必须重新分组、分配角色。这就促使学生认真履行自己的角色职责、爱岗敬业,通过岗位角色的认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结语

对职业素质的理解和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内科护理教学 中职护生 职业素质教育

内科护理学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防治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是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护理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任何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护理教学研究的热点。作为内科护理专业教师,除了传授专业学科知识外,更应义不容辞地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护士职业素质教育。

一 护士职业素质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职业素质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其包含有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多个方面。很多企业界人士认为,职业素质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敬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将自己作为医院的一部分,不论在什么岗位,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自己实力,尽心尽力做到最好。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领导分配给的每一份工作。态度是职业素质的核心,好的态度如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奉献的、乐于助人的等,这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决定性要素。

二 中职护生现状分析

目前,中职护生对护理职业意识的淡薄和护理职业素质培养难这一问题十分普遍。众所周知,学生中大多学习基础较差。难以承受繁重的专业知识学和专业操作学习任务。由于医患关系差和社会舆论“护士即高级保姆”等原因,再加上独生子女因素,少部分学生对护士有厌恶情绪,学习不感兴趣,沃尔特等人对中学生的调查发现,对学业不感兴趣是导致学习成绩不佳的最主要原因。更有一部分学生是在父母的压力下来学校“被学习”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来到学校该做什么,对学习的目的、将来人生道路如何走,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些问题造成了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普遍较差的状况,不仅使学校教学及日常管理面临着许多难题,也影响到学生自身今后的发展。

三 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加强护士职业素质的培养

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中职护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必须是医院对护士职业素质的要求相匹配,以满足医院需求作为培养护生职业素质的教学起点。

1.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

护士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是造就一支高素质护士队伍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而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首先要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其中“慎独”是护士必须具备的一种美德。在讲到肺炎球菌肺炎病人要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时,借助临床护士“偷工减料” (通过在化药液时故意将抗生素减量,剩余的药拿去倒卖)案例引导学生强化“慎独”精神。在讲到传染病章节时,通过某医院“甲流病人被电热水器触电身亡后一宿才发现”案例,教导学生在单独上班时要按护理常规要求及时巡视病房,遵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通过“胸腔穿刺抽液”操作,培养学生学会与病人和医生的沟通与合作。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在这过程中会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

2.加强护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教育

众所周知,中职卫生学校的生源基础理论知识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好于动脑能力,理论学习与表达、逻辑推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他们不喜欢也不善于那种“黑板上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这些差异决定了中职卫校要培养出医院迫切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使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适合学生,适应社会要求。

坚持“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中的“四级教学法”和“以面向客户合同订单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对我们中职卫生学校课堂实施高效教学值得借鉴。对中职生的教学要做到“宽基础、活知识、强实践、高素质”的方法。改变以往的教师上课“一言堂”和“黑板上做实验”的现象,减少理论讲授时间,增加动手操作。少讲多练.边讲边练。让学生弄清哪些知识技能该学,该怎么学,切实达到“能做”、“会做”的能力要求。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临床上护理的重点是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及临床实际工作需要选择一些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教学性的情景病例,如在冠心病、糖尿病等典型病例中,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的扮演。设置一些关于护士经常遇到的如病人对护理工作不理解、病人的不遵医护行为或病人病情突然变化需要护士处理、病人出院前的健康宣教等问题。然后请同学来谈谈感受,如扮演病人的学生就能体会到病人的痛苦;扮演病人家属的学生会体会到医学护理知识缺乏;扮演护士的学生能体会到学习医学护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现拥有知识不足的遗憾。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情景案例表演的效果,从中找出学生表演的优点给予鼓励和发扬,对不足的地方给予引导,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会相互沟通,唤起对患者的同情、理解和关爱,培养了学生的耐心、细心、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做中学”即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来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使学生体会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是中职卫生学校内科护理教学进行能力培养时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3.加强护生业心理健康教育

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心境,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和较强的自控能力。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是培养护生具备优秀职业素质的内在要素。传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在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里的情况。学生一旦踏入医院,必然会有许多的不适应:难以适应医院的文化,难以适应护理岗位,难以适应恶劣的医患关系等,必然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这样给他们从学生到护士这一角色的转型带来严重障碍。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结合“肺性脑病病打护士”一例,教导学生在遇到这种病人时首先要学会自我保护,其次是要理解病人的行为是由于疾病造成的,能予以包容。帮助学生优化心理品质,增强承受挫折与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学生保持正确的自我认识、进取心态,巩固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保持与社会协调一致,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克服不利于将来就业的心理倾向。学生毕业后能够真正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又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技能护理人才。

总之,中职护生择校期间是其职业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不可忽视。学校对学生进行常规的德育教育和学前职业观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临床护理教学的老师,更应该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至始至终都要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在教学内容中。希望通过不同途径来学习和探索,最终能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良好的护理职业素质,高水平的护理职业技能,能在不同的岗位上,成为生命的守护神。

参考文献

[1]邱红娟.深化整体护理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

[2]陈琦、刘儒德.教育心里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3]李冬梅,张静,杜艳玲,林苏.中外健康文摘,2009(7)

[4]嘉玛.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N].中华读书报,2003.8

[5]陶榕.论高等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之关系――兼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2)

[6]陈小娟,江桂素,郑秀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