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育综合素质测评

美育综合素质测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育综合素质测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育综合素质测评

美育综合素质测评范文第1篇

关键词: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方法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62-02

综合素质是对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言谈行为举止以及各种综合能力的总体评价,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讲,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他们在校期间综合表现的好坏,加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优秀人才,是当前高校的主要任务,也是评价当前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直接体现。体育专业学生是大学生中比较特殊的群体,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他们反应灵敏、好动热情、乐于助人,同时不怕苦不怕累,但同时也存在其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其理论素质及文化修养相对薄弱,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与其他专业学生不同,需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性格特点进行开展。

一、综合素质的内涵及加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一)综合素质的内涵

综合素质是指以先天遗传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质量的总和。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创新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才会做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反之,能力越强,对社会对人民的危害越大。只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定的道德信念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就一个人去做好事,做实事。科学文化素质是重点,拥有渊博的知识,掌握尖端的科技,是充实自己、服务他人、回报社会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如果掌握了良好的科学知识,并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其自身的气质和修养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身心健康素质是基础,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和健康思维习惯,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在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人都面临着各类的竞争和挑战,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和良好的心态作为基础,拥有其他的素质皆是空谈;创新素质是指一个人要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要勤于思考、善于实践、求真务实、不断进取,以自己已有知识为基础,独立思考,大胆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特、创新的观点,并使之转化为有价值的科学成果的能力。

(二)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1.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优良综合素质的人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大学生素质已从过去技能型、运动型、知识型等单方向素质向整体素质提高发展。因此,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仅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对自己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提高,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即是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用人才。

2.构建体育专业学生完美的道德品质。体育专业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他们反应灵敏、好动热情、乐于助人,同时不怕苦不怕累,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存在容易冲动、不够耐心、不喜欢学习文化知识等缺点,而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即是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人文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完善他们的思想、性格以及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懂得谦和礼让、诚信守义的道理,从而培养其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及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等理想人格。

3.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国际劳工组织定义)。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获得、保持和转换工作所需的各种知识、技能、个体品质等的集合体,其内容包括:基本就业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就业发展能力:就业展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主动就业能力;就业人格:积极乐观、职业责任感、敬业精神;社会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抗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5]。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推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忍耐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开拓精神,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有力保证。

二、当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现状

1.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但遇事易冲动。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活泼热情、乐于助人的性格使他们总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他们不拘小节、乐观开朗,其阳光的心理和运动的形象,既深入人心也得到了朋友们的喜爱,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有坚强的道德品质,尽管如此,体育专业学生性格中也有冲动不冷静的一面,因为活泼好动,所以凡事喜动不喜静,遇事可能不会冷静地思考,而是先动手再动脑,在大学校园里,体育专业的学生有时可能会因为打抱不平使自己卷入不好的事态,也有可能因为自己的冲动与人发生打架事件,甚至会因为给人帮忙而使别人越来越忙。

2.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但缺乏理论基础支撑。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多数喜爱自己的本专业,但却将喜爱局限在专业技能的训练方面,学生几乎都喜欢上室外课,不管刮风下雨,多苦多累,他们都能坚持,甚至在课外也会自己经常锻炼,但是却有很多学生不喜欢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上理论课期间常常发现学生走神甚至睡觉的现象,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有的学生专业技能很强,但因为没有理论支撑,常常是只会做不会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长此以往,最终必将影响学生在运动技能上的发展潜能,同时,也制约了学生在体育领域中的理论研究水平。

3.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文化底蕴不足。创新能力主要指大学生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独立思考,大胆创新,提出自己的创新思想,并使之转化为有价值的科学成果的能力等。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思维活跃、敏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有善于实践、不断进取的精神,但因为没有良好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常常出现有想法,但不能形成计划,有冲劲,但不能完成梦想的现状,文化素养的欠缺,常常使体育专业的学生只能用简单的描述来求助于他人完成计划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因为自己的不善表达和不善写作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

三、加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策略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思想道德素质:即是学生在校期间政治表现、纪律意识、个人行为习惯以及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公益劳动、集体活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通过思想道德素质的测评,督促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类公益劳动、集体活动,使之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同时自觉遵守法纪法规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心和集体荣誉感,把帮助别人当成一种荣耀、形成一种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专业业务素质:即是将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力、运动训练能力进行综合测评,体育教育能力包括学生课的组织能力、教学示范能力、竞赛组织能力和裁判实践能力;运动训练能力包括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专项运动知识以及专业的运动训练能力。通过专业业务素质的测评,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专项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专业业务技能,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体育人才和体育工作者。

3.文化修养素质:是指对学生的英语、计算机、教育学、心理学、写作能力、书法、美术、摄影、演讲、朗诵等文化素质的综合评价,通过该项素质的测评,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走出重体育轻文化的误区,鼓励体育专业的学生学习理论和文化知识,并从体育、智育和美育方面全面地提高自己,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4.心理健康素质:即是掌握学生的心理测试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性格和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和学生交流谈心,尤其对于性格特别冲动,做事易走极端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并做好相应的工作笔记,为后期的跟踪调查和工作进展做好准备,同时有效地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二)成立严谨、认真的综合素质测评小组

综合素质测评小组可以由以下成员组成: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及优秀学生干部。在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领导主要负责对测评工作进行监督和督促,辅导员总体负责测评工作的实施和把控,并随时关注测评工作的进程以及质量,保证测评工作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体育专业学生的真实综合素质,同时将测评情况如实向领导汇报,以便领导在以后的教学和活动的安排中,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人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在测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能够最真实地接近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真实想法,由此发现学生中的优秀者和佼佼者,同时班主任老师还是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真正实施者,在开展测评工作的过程中,几乎都是以班为单位在学生当中进行开展,如果没有班主任老师的认真指导和执行,学生对测评工作就不会有足够的重视和参与度,因此,班主任老师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尤其重要;优秀学生干部主要负责测评的统计工作,即是对参加测评的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业务素质、文化修养素质方面进行统分和记录,在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学生的各项表现和各项成绩需要进行严格、认真的统计和记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测评工作的真实有效,而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因为事务繁杂而学生人数众多,无法亲力亲为,因此,可以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代劳,而老师却需要检查和关注统计和记录的情况,以便测评工作持续进行。

(三)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类活动

1.开展校园文体活动。即是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在高校校园里面开展各类学生活动,如:书法比赛、篮球赛、田径运动会、乒乓球赛、诗朗诵、羽毛球赛、健美操赛、武术赛、寝室文化节国学学习、迎新晚会等,活动的开展需要持续和规模,即是开展的活动要定时开展,这样便于给学生树立规范严谨的形象,活动的质量要有所保证,使学生在校期间即知道一项规范的运动会该如何举行,一台精彩的晚会该如何策划,而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裁判水平;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文娱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见,开展校园文体活动对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帮助。

2.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体育专业学生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可以通过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利用他们的专业特长,在地方广场和社区开展健身操、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等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与学校和地方相联系,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宣传机构以及协调机构,组织学生到相应的地方开展全民健身指导,这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为地方居民的健身和锻炼带来了方便,为地方的全民健身事业带来了帮助,更与高等院校人才目标不谋而合;体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课也可以与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推拿与按摩,就可以在高校校园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定时定点地为全校师生进行服务,尤其是针对办公室工作的教师,由于长期保持一个工作姿势,势必造成身体某个关节和部位的亚健康,此项活动的开展,既为师生减轻了身体疲劳甚至病痛,同时更为学生将理论和实践将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由此无形当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许宏峰.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

[2]李灿.对提高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探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美育综合素质测评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量化考核 评优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107-0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评优的决策难度也大大增加。培养大学生已不再只是注重其考试分数的多少,成绩的高低。很多情况下评价一位学生是否优秀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能力。评优工作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引导和 激励广大学生积极向上、立志成才、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深远的影响,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评优操作不当,不仅起不到榜样作用和激励效应,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做好评优工作,不断完善学校培养各方面人才相配套的评优激励机制,对于高校来说尤为重要。

1 评优在高校学生教育中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等院校工作全局中有着重要地位。客观、准确评价大学生的德育状况,是推动高校思想工作现代化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正确行为如果长久得不到强化,就会自然消退。高校实施评优奖励,是通过对人们的正确行为给以肯定、奖励,来达到激发人们更高、更强的行为的目的,同时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可以通过榜样导向作用使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和要求,力争上游、见贤思齐、积极进取而得到提高。从这方面的意义来说,评优是管理工作系统的重要推进器。它具有目标激励、感情激励和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等功能。

评优工作是高等学校的常规工作之一,也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激励方式。评优工作它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加强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学校、家长、提供了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现状的重要参考依据。因而此项工作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受到广泛关注,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评优工作能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获得学校和社会的客观的评价,还影响着学生的竞争态度,更会影响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不论是从促进学生个人发展还是从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角度来看,评优工作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评优工作难度却在逐渐加大: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同学之间难分伯仲;另一方面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对评优的结果越来越重视,也加大了评优工作的难度。

量化考核是指把考核的各项指标进行分解,确定权重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分值。将指标量化后,在考核评定时,把学生得到的各项分值相加,最后的总分就是其考核成绩。通过构建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达到以制度和章程激励学生,以实际行动争做先进个人的目的。因此,评优工作需要一个客观量化的具体评选依据和一个真正的公平、公开、公正的评选过程,而不再是口头的承诺和评审人的主观意识,评优的标准也不再是抽象的条条框框。

2 实行量化考核的优点

量化考核一种将被考核人员的各项考核因素进行定量计分,通过定量计分获取考核结果的考核方法。笔者所说的评优是指将学生在校实践和社会实践,如在校内的各部门组织担任职务、参加活动、科技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寝室生活卫生、日常表现等,把学生工作所涉及的各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然后再把每一类细分为一个个小项,并对根据每项指标的权重赋予分值,同时根据完成情况和效果赋予分值等级。在对学生考核评定时,将学生的实际表现通过分数呈现出来,达到一目了然的量化效果。用学生综合素质量化测评方法来进行评优工作,不仅能够准确、及时、客观、公正的展示学校的育人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学校学生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优化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的流程。此外,还能督促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有机的结合,促进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和奋斗的方向,是高校评优评先工作公平公正的重要保障。

综合性的量化考核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科学性。能有效消除评审人的主观意识和感情因素,客观地反映被考核人员的真实情况;二是简易性。判断简便明了,计算容易性可行,简化了评优工作流程;三是可靠性。用具体数值给出结果,更具说服力;四是可比性。便于在各文献将被考核人员进行相互间比较。量化考核是一种定量式的考核评定方式,但若能将量化建立在综合指标满足某种定性的要求的基础上,则可构建更为完善的评优体系。

如上海海洋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荣誉基本的要求为:

(1)德、体、社会实践等条件。

德:志存高远,坚定信念;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遵纪守法弘扬正气;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强健体魄,热爱生活。

体(美):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至少加入一个学生社团,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免试者除外)。

社会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表现良好。科技创新:学习认真,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科技创新活动,表现良好。

科技创新:学习认真,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科技创新活动,表现良好。

(2)操行评定为优,主动帮助同学共同进步,在本学年至少获得一次二等奖学金,在关心集体、为同学服务及社会工作方面业绩显著,且任职时间不少于一学期,在本学年至少获得一次三等奖学金的校、院团学干部、社团干部的主要干部。

在满足上述基本要求和条件下,能参与评优的最基本要求(定性),与量化的数据(定量)结合起来,将量化考核的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依据和先进班级文明评比的参考数据。如此一来,定性与定量可进行互补综合,刚柔并济,能使评优工作走出单一或对立的视野,有效克服单一定量模式或单一定性模式的视角局限与理论盲点,从而避免在高校学生评优工作时可能会出现各种人为的偏颇和缺陷。其优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定性的要求确定能参与评选学生基本综合素质的基准线;第二,对被考核者一视同仁,体现了公平和平等性,增强了工作过程和流程的透明度;第三,对被考评学生的能力以量化描述,有凭有据,具有说服力;第四,在被考评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桥梁;第五,数量化考核的无声监督,有利于制止不正之风。

3 实行量化考核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建立科学规范的学生考核评优体系需要融能力、知识、素质三位一体,这样既能检测学生的能力水平,又能激发学生潜质。高校应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摸索实践,探索出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科学规范、合理且适于操作的学生量化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素养。而且因为评优工作和量化考核结果与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在建立相关考评体系的具体执行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避免变成为考评而考评,偏离考评的本来目的。

3.1 完善评优考核指示体系,合理量化评优因素

纵观各高校的学生工作考核评优体系,细致地考虑了与学生工作相关的每一个环节。用密的考核体系来规范学生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对管理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按照考核评优条例一项项认真落实,不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还需要有专人对评审过程和相关材料进行检查,这种看似严密的考核评优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给实际的实行带来了操作上的复杂性。而且项目完成的如果,也较难用一个数字表示,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考核的结果难以真实地反映学生工作的全部内容和完成效果以及辅导员工作的努力。如何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为了确保学生工作队伍目的更加明确,学生工作定量考核评价体系要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开展工作做到有点放矢,使得管理更加高效。

其次,量化考核体系要根据规范化的管理章程来制定,量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也能促进规范化管理的有序开展。

3.2 落实各项考评信息的日常收集工作

开展评优评先工作需要对学生的日常有关表现进行综合素质测评,若日常统计管理没有保存好相关的信息记录,则会让个别有不正当竞争企图的学生有机可乘,从而导致考核评优评效果有失公平,进而影响到评优工作的顺利开展。综合素质测评会涉及到学生出勤情况、学术成果、任职情况、集体活动参加情况、志愿服务情况等相关信息,这些都离不开日常信息的收集、记录、保存和管理工作。需要相关负责老师的积极配合,使考评结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例如,学生平时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经历,要留有详实的资料记载,以便在考评计算分值有充分的依据,使学生能弄虚作假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保证考评的全面和客观,保证各项考评指标量化的客观性、公平性和公正性。

3.3 保证操作过程的透明化

评优考核工作的全过程都应做到透明、公开。在学生群体中广泛宣传考核评优的相应评选条例、考评办法、具体测评方案以及评选的流程要求等,是评优前期必须正式开展的工作内容,这一步不仅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详细情况,同时也是为了下一步的评优工作有依有据地进行,在方便学生进行自评参考的同时也有利于考评期间学生间的互相监督。此外,在班级内部评选的过程中,也要督促负责执行相关工作的学生干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将评比过程和各项测评得分班级内部公开公示,接受班级所有学生的的监督。每项考核指标量化打分时,需尽量提供相应评分证明依据,如奖学金获得证书,志愿者服务证明,各组织机构任职聘书等。需严格要求每项审核,避免其出现腐败行为,对学校风气造成不良影响。

就高等学校而言,评优工作对于培养广大学生发奋图强、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及激励作用,对保持学生身心健康发挥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操作手段。笔者认为,在定性的基础上,进行量化考核评优,即被评选学生在德、智、体、美满足一定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合理考虑评比因素,将各项考核指标进行定量计分,通过定量计分的方式获取考核结果的量化考核不失为一种科学的评优方法。若能有效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克服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困难,不但能在平时的学习上和生活上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引导,而且也能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与平时的实践相结合。量化评优考核不仅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注入了鲜明的活力切实保证评优工作客观公正,而且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有助于校园廉政文化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周子勇.高校学生工作量化考核体系科学性浅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S2:129-132.

[2] 袁肇珠.探讨高校评优体系――如何看待荣誉和奖金[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7:120-121.

[3] 吕光,.完善高校评优体系,促进大学生激励机制建设[J].才智,2009,12:252-253.

[4] 黄秀玲,朱文良,徐建华.浅谈如何提高高校评奖评优依据量化科学性[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11:197-233.

美育综合素质测评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形体与舞蹈;融入教学

1目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公共体育课程内容单一。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和思想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选择舞蹈作为塑造身材、锻炼身体和提升气质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大部分高校开设的公共体育课程中,传统的球类运动依然占优势,而形体舞蹈作为运动和音乐艺术有机结合的一项运动发展得还不太普遍,而在有开设形体舞蹈课程的高校里面,选课的学生还是很多的,这也明显反映出学生对于形体舞蹈课程的强烈需求、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还没有与大学生日渐增长的需求结合起来。所以,解决公共体育课程内容单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就是将形体与舞蹈课程融入到公共体育教学中来,丰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增加活力。1.2硬件设施不完备,文化底蕴缺乏。目前在根深蒂固的中国式教育基本条件下,绝大多数高校依然把德智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这一重要目标难以实现。高校一般对于公共体育课程的成绩没有很多的要求,在综合素质测评的影响力也不高,导致学生主观上就认为公共体育课程根本不重要。部分高校在公共体育课程上面的资金投入较少、教师配备以及教学设备比较滞后,造成公共体育课程无法大规模开展,教学质量无法提高。专业教师的缺乏,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态度不够端正,也是导致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逐渐边缘化的一大原因。其次,由于公共体育课程的课时有限,教师主要精力都在实践教学上,而对于某项运动背后的理论知识和文化背景传授较少,长期以来导致公共体育教学缺乏文化底蕴,运动的真正魅力无法展现出来。形体舞蹈更注重讲授背后的文化知识,运动与音乐的结合更容易提升学生的兴趣点。1.3单纯强调体制训练,学生难以培养长期运动习惯。在高校传统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常给人的印象是一种体能教练,与一般专业课程的教师有很大的差异。目前很多公共体育教师在上课时比较着重强调运动的具体动作、让学生反复练习和强调一些注意事项等,这种授课方式对于绝大部分大学生而言吸引力不强,很多学生下课之后就很难再坚持下去了,难以培养他们长期运动的习惯。如何将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长期养成的教育体系,提升运动意识和端正态度是高校体育老师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2形体与舞蹈课程融入高校公共体育中的意义

2.1有利于缓解和释放大学生心理压力。如今生活节奏快,大学生的各种心理压力也很大,而运动就是一种很好的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形体与舞蹈课程不仅仅强调增强体质的训练,还注重身体多方面的协调、姿态的优美等,在形体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运动、音乐和文化的碰撞来陶冶情操。形体舞蹈能够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学生建立非常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培养学生舞蹈的兴趣,从参与到表达出来,使得表现力和自信心都相应增强。这些都是改善心态,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手段。2.2有利于调动学生运动积极性。现在有很多高校大学生不喜欢运动,经常以宅男和宅女自居,长期宅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追剧或者打游戏,就连外出走路也成为“低头族”,长时间这样以后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多负面影响。而高校开设的很多运动课程当中,相较于传统的篮球或者排球等运动,也有很多大学生愿意选择古典舞、交际舞、形体训练等选修课。很多高校开设形体与舞蹈课程以来有利于改善大学生们沉迷追剧和游戏的现状,吸引他们走出来与外界建立很多健康的接触,不仅增强体质、增加柔韧度和身体协调性、提升气质,又能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艺术的美感,从而使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增加,形成长期运动的生活习惯。2.3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很多高校除了特长生以外,大部分学生是零舞蹈基础的,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强调智育方面,对于其他的不太看重。形体舞蹈的类型多种多样,它们都具有一定文化背景,融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中,不仅仅是学会怎样跳,更重要的是了解它所包含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等。开设形体舞蹈课程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美育的培养,内容宽泛,小到基本功、柔韧度和站姿等的训练,大到一个完整的舞蹈,又因需要多次排练与练习,团队协作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

3将形体与舞蹈课程融入高校公共体育的措施

形体与舞蹈课程丰富了传统公共体育教学,激发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容易建立长期教育体系。形体与舞蹈课程内容应丰富、形式多样,使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均衡锻炼,匀称健美。3.1形体教学。3.1.1站姿训练。身体重心的良好控制是站姿的基本要求,良好平衡能力的正确站姿可以让人体展示高雅气质和曲线美。良好的站姿需要头部正直向上顶,下颚略略向回收,双肩后张下沉,同时挺胸收腹、立腰提臀、双腿伸直。训练的方法主要是靠墙站立、分腿立和单腿立,还包括擦地、大踢腿、脚尖练习等练习。3.1.2坐姿训练。正确的坐姿可以健美体型、保护视力,四肢摆放端正规范、挺胸收腹、头颈向上、立腰提气和肋骨上提是基本要求。基本坐姿训练主要是练习盘腿坐、侧身坐和正步坐的练习。3.1.3走姿训练。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不正确走姿进行纠正,比如外八字、内八字、弓腰塌背等。正确的走姿应该是轻盈和平衡,双腿在一条直线的左右两侧交替向前移动,双臂在身体侧面自然下垂,平视前方,抬头挺胸。3.1.4基本姿态训练。可以采用形体舞蹈和传统舞蹈基本训练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手位、步伐、简单舞姿展开训练,练习柔韧性和肢体协调性,使大学生身体健康、形体匀称、姿态优美、气质高雅。3.2组合套路与舞蹈教学。编排一些组合动作,通过结合音乐将舞蹈动作协调表达出来,使学生不仅体质增强,还可提高其表现能力、感受美与艺术的能力。这些组合套路和舞蹈可以使其对某个特殊部位进行练习,也可以是对全身的综合训练。

4结语

综上所述,形体与舞蹈课程融入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当中,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为实现长期运动奠定基础。通过形体与舞蹈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增强体质、改善形态、感受艺术与美、增加自信心。所以高校应该大力推广形体与舞蹈课程,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婕.高校非舞蹈专业形体舞蹈课的学生心理需求与教学实践[J].艺术探索,2010,24(3):96,101.

[2]闻慧莲.我国普通高校形体舞蹈课程价值分析及改革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1(9):95-96.

[3]牛晓晔.形体舞蹈训练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8):815-817.

[4]黄宽柔.形体健美与健美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5]芦特.形体训练队促进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有益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1688-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