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国的集团化企业在面临着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时,迎来了全新的严峻挑战,财务风险有所增加,为了提高企业发展综合效益,应加强对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问题,提高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综合效益。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采取切实、可行的财务风险防范管控措施,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
一、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
(一)筹资风险
集团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各个环节都需要依托充足的资金保障才能够展开,相关的事项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环境的变化、管理方式不妥当、市场面临的企业竞争愈发激烈等,使得集团化企业筹集的资金使用效益难以确定,加剧了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企业没有足够的盈利偿还到期债务,形成了筹资风险,这一不确定性对于集团化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各环节均可形成严重的不利影响[1]。
(二)投资风险
集团企业会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投资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面对企业投资项目时,若是发生了决策失误、管理不当等问题,会导致企业的投资项目收益不理想,距离预期中的收益水平相距甚远,使得企业的投资风险问题加重。企业的任何投资行为都可能带来风险,由于企业所处的阶段各有不同,面临着各项投资行为与活动所带来的风险问题也各有不同,在企业投资活动的不断推进下,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也呈现出了动态化的改变。集团化企业在不同的投资阶段所面临的风险严重程度、风险性质以及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投资风险在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中体现出了较高的管控难度[2]。
(三)资金管控风险
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中,资金管控风险可分为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首先是资金管控人员缺少对资金的合理管控意识,在资金的运用方面出现结构不合理、盲目扩张业务或盲目投资的问题,使得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财务风险问题,很容易引发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顺利、收支不平衡等问题,增加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资金短缺的影响下,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将会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另外,资金结构不合理会导致资金的收益较低,降低了资金的使用综合效益,增加了资金的管控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受到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资金的安全风险问题有所增加。
(四)经营风险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经营风险问题,例如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中没有经过市场调研、全方位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市场信息,就进行了相应的企业决策,导致企业决策和管理者在缺少真实、完善的数据信息支持下就制定了相应的决策。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不足、与实际情况相脱离,整体的市场调研活动科学性不足,缺少对市场信息的合理分析,导致经营决策与市场发展需求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差距,不符合企业发展目标需求。经营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足,增加了企业经营问题的发生概率,加大了经营风险,降低了其集团化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综合效益[3]。
二、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国的集团化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监控不力以及缺乏风险管理系统导致的,在集团企业中,出资人缺少对各个资金运用环节的有力监控,即使设置了监督职能专职人员,也制定了相应的监督制度,但是缺少有效的先进手段,掌握的信息不足,导致监督者难以根据集团企业财务资金的全面现状落实相应的管控措施。缺少对企业集团重大投资的约束和有效的决策机制,资金流向与资金控制二者之间相互脱节,增加了财务风险,甚至需要借新还旧,来保证正常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缺少风险管理系统,在实际的企业运行中缺少切实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导致财务危机所带来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均难以预估,增加了集团企业财务风险,使企业面临着破产、被收购等问题。
三、集团化管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
集团化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中,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使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强,这是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能够使企业的风险规避能力和风险防范水平均有所提升。集团企业应根据对实际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规范,细化具体的工作要求,发挥出财务监督制度的有效作用,严格落实到实际,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合理管控,使内控制度有效作用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运用到实际的集团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管理中。明确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使财务监督机制功能更完善,在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应使全体人员树立起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不仅要强化财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而且要将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落实到各个人员身上,通过全员全方位的控制,降低财务风险问题,组织和开展有关防范集团化企业财务风险的专业知识宣传活动,以及专业培训等,树立起员工的正确认知,加强对财务风险管控和防范,使企业的财务风险综合防范水平得到提高,一旦发生财务风险问题,工作人员才能够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处理效果。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建立起关于内部审计的完善机制,优化内部控制机制的功能性,持续提高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水平[4]。
(二)优化财务管理体制
集团企业在面临财务风险时,为了提高防范和管理效率,应结合实际的财务管理形式以及具体的任务,灵活调整具体的财务管理方式方法,保证财务管理集权和分权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控制模式,发挥财务管理的有效作用,实现调控功能,对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防范效率。将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降低对集团化企业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障碍问题的发生,对于集团化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中管理混乱、管理方式过于死板的问题,实现彻底的改进和解决。
(三)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应加强对财务风险类别和特点的分析,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企业实际情况和风险信号的了解与掌握,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发挥风险识别系统的功能,提高对财务风险识别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针对其中可能诱发风险问题的相关因素,进行相应的处理,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合理选择相关的财务预警指标,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使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在面临财务风险问题时,将预警信号传递给相关人员。企业则根据获取的预警信号分析风险,对风险状况进行准确的衡量,落实相应的解决措施,转移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或消除风险。企业有必要在经营过程中建立起风险应急机制,在面临风险问题时,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且结合具体的分析结果,采取针对性较强的解决措施,将集团化企业财务风险可能引起的损失降到最低[5]。
(四)创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化集团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各个流程均应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其中,贯穿财务风险管理这一重要的理念。近些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给社会领域的各个行业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各个环节中也有必要加强对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运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将各项财务风险相关要素纳入其中,涵盖集团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各个流程,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综合效率。保证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准确性和时效性,覆盖到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存储、报告、预警等各个环节中,实现网络化的传输功能,使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切实提高集团化管控模式下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紧跟时展的步伐,将财务管理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信息进行归纳整合,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使其发挥出先进技术的优势作用,推动我国集团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工作的更进一步强化与发展。
(五)加强和完善集团财务委派管理
为了完善集团财务委派管理工作,应将财务主管和经理人的权责划分清晰,结合责权力实现不同人员的职能的落实,以免发生互相推诿的现象,建立起财务主管委派制运行系统,将财务主管委派制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加强对财务主管信息的重视,强调信息对称性,提高监督效果,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突袭检查,由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对经理人或财务主管进行高效监督,提高约束性。应增强集团企业委派财务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委派财务负责人的履职培训,同时也鼓励委派财务负责人积极学习和进修,强化业务素养和综合技能。结语综上所述,集团化管控下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必须要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财务风险防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集团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落实相应的解决方案。强化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有效管控,推进集团企业未来的长足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雪霞.茶文化下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研究[J].福建茶叶,2020(08):94–95.
[2]沈恂.浅析财务风险管理在上市公司经营中的应用[J].银行家,2020(05):112–114.
[3]邓长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S1):31–33.
[4]李阳一.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防范[J].财会月刊,2019(S1):72–87.
关键词:“一带一路”;财务管理风险点;管控措施
“一带一路”背景下,越来越多想要走出去的企业都在积极探索财务管理的转型升级,希望能够把握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以及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面临的财务管理风险点和管控措施进行研究探讨,无疑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本文拟梳理“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风险点并提出管控建议。
一、文献综述
目前,学者们对于“一带一路”海外投资风险的分析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风险的来源和诱因
聂娜(2016),齐晓凡,丁新举(2017)等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外投资风险来自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管理。聂娜认为诱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经营。而齐晓凡等人认为诱因主要有政治、安全、法律和经营。叶建木,潘肖瑶(2017)则是将风险源归为东道国、母国、企业三类
。(二)财务风险
内容唐洋,李晓宇(2018)对于“一带一路”建设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汇率风险,税收风险,融资风险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刘宇轩(2018)认为农业企业“走出去”面临政治风险,安全风险,融资风险等财务风险。张亮(2019)则是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外工程面临的应收账款风险和资金风险等进行研究。(三)财务风险管控措施叶建木等(2017)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传导机制,提出应密切监控财务风险传导路径。尹晨等(2018)提出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国家级海外投资风险管理中心来帮助企业防范风险。唐洋,李晓宇(2018)则提出了一些应对财务风险的具体策略,例如合理规避税收风险、加大融资力度等。从目前研究来看,针对“一带一路”投资风险的研究比较全面,这为日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对于财务管理风险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周期理论,将“一带一路”企业投资项目分为四个阶段,梳理分析各阶段财务风险点,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点梳理及成因分析
基于项目周期理论以及结合我国企业“一带一路”倡议投资项目资金投入量大,开发周期长等特点,将投资项目分为项目论证阶段、项目筹备阶段、项目建设阶段和项目运营阶段。根据前期文献研究和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案例的分析,本文认为论证阶段的风险点有信息不对称风险等,筹备阶段风险点有纳税筹划风险等,建设阶段有税务管理风险等,而运营阶段有东道国运营环境风险等。具体各阶段的风险点框架见下图。评估不足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投资对象选择风险纳税筹划风
(一)项目论证阶段
1.信息不对称风险。在进行投资时,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而在众多信息中投资方容易忽略的是受资方历史遗留税务问题信息,这尤其多发于“一带一路”倡议并购投资项目中。在并购投资中,合并后的企业会继承被并购公司历史遗留的税务问题。如果在并购前被并购方故意隐瞒且并购方未对这些税务问题进行调查,那并购过程中并购方将持续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风险,合并后的企业将需要承担合并前企业的纳税义务。2.评估不足风险。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企业应从整体层面对项目进行论证和评价,从而确定项目可行性及未来发展前景。项目若未经企业科学、严密的论证和评价,可能会由于决策失误导致重大损失。“一带一路”倡议投资项目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缺乏对项目充分地评估,会使投资变得盲目,增加决策失误风险;缺乏对项目前景科学地评估,也会致使项目投资后经营亏损甚至陷入司法诉讼的困境,使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3.投资对象选择风险。在众多投资机会中选择合适的投资对象是实现预期目标的前提,一旦选择错误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投资实践中,常常有企业由于投资对象选择不恰当,导致投资或者并购失败,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在进行选择时要考虑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目标企业的市场占用率、市场竞争水平,还要考虑目标企业所处地区、行业的发展前景。在掌握了以上各方面信息后进行综合评估进而选择合适的投资对象。4.决策偏差风险。决策偏差风险的主要诱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管理者的个人异质性特征,比如过度反应、损失厌恶等。而早期的经历,过往投资经验等则是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这些特征影响着管理者进行投资决策,例如管理者过度自信且风险偏好的话,在对投资项目评估时,会夸大投资的收益且忽视项目的潜在风险,从而投资冒进。另一方面原因是企业的投资控制机制不完善给管理者错误投资提供了机会。企业的重大决策应该经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决策层的认可和批准,管理者做出的投资决策如果未经批准就可以执行,会致使决策不受监管,加大决策偏差风险。
(二)项目筹备阶段
1.纳税筹划风险。企业通常会在“一带一路”倡议投资项目建设前的筹备阶段进行税收筹划。在实务工作中,受企业内外部等多个因素的影响,纳税筹划一旦失败会导致企业的实际税收收益与预期税收收益相背离,并且税收成本超出预期,这就产生了纳税筹划风险。纳税筹划风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纳税筹划人员能力风险。纳税筹划涉及沿线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海外投资税务与财务知识,纳税筹划人员若不具备相关基本知识,也不具备丰富的税务筹划经验,则会加大纳税筹划失败的风险。(2)税务机关认定偏差。由于税收政策的差异,纳税筹划人员的能力有限,企业对东道国税务机关的执法尺度不敏感,使得企业制定的纳税筹划方案不被东道国税务机关认可。(3)经营变化风险。纳税筹划是结合现行的经营活动和未来的经营计划来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但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会根据外界变化不断调整,经营活动与计划的偏离就会导致纳税活动与筹划方案无法匹配。2.融资结构风险。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融资缺口需要多渠道来填补。在需要多渠道筹资的情况下,企业面临融资结构风险。目前间接融资一直是企业进行社会融资的主要渠道,其中银行融资又占据主导地位。企业间接融资比例偏高,由此造成企业财务杠杆率居高不下,一旦项目发生损失,高杠杆带来了倍增的损失。高杠杆率下,企业的资金链条绷得很紧,若遇到异常市场,很容易出现断裂的风险。此外过度的依赖债权融资,也会导致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从而限制企业持续融资能力。3.定价风险。“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国并购逐渐取代绿地投资成为主要投资方式。由并购支付价格引起的定价风险成为了直接影响并购进程能否顺利的重要财务风险。对目标企业进行定价是复杂的经济行为,定价过高,企业就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甚至可能超出自身承受范围。定价过低,目标企业就不会接受该价格,并购计划很可能未发先败。定价风险产生的原因也有很多,常见的有信息不对称、评估方法差别较大、谈判人员经验不足等。4.合同订立风险。合同的签订意味着“一带一路”倡议投资项目的交易各方确立了合同法律关系。在合同起草和订立过程中,交易主体一般最关注的是定价条款,其他条款则被易淡化忽视。但在重大的投资项目中,所有条款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忽视任何一个条款,都可能使双方无法顺利履行权利和义务。如果合同中缺失诸如解决争议、违约责任等方面的条款,那么处在复杂的海外环境中,企业会丧失部分抵御风险的能力。此外,双方对于条款的理解偏差,也会使企业未来陷入不必要的商业纠纷。
(三)项目建设阶段
1.税务管理风险。尽管企业在筹备阶段会开展纳税筹划,但实际工作中所处税收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筹备工作的完成质量还是影响着企业在建设阶段面临税务管理风险:(1)重复征税风险。我国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税务机关会因为税收管辖权冲突和对纳税人居民身份标准的认定差异等产生重复征税。虽然存在双边或多边税收协定来帮助企业,但企业普遍对税收协定不甚了解,部分协定也比较陈旧。(2)反避税调查风险。随着经合组织(OECD)于2015年公布了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BEPS)的最终成果,“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多个国家表态将积极参与到反避税行动中,这无疑使得传统跨国公司税收筹划架构安排受到剧烈的冲击,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3)纳税申报的风险。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东道国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少纳,纳税不及时,会导致企业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等风险。2.支付风险。支付风险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资金使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以及由此导致的债务风险;二是股权支付的股权稀释风险;三是杠杆支付的偿债风险。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会让企业承受较大的现金压力,并且限制企业的交易规模。而支付工具设计不合理导致的支付风险最终表现为支付结构不合理、现金支付过多,也会使得运营期间的现金压力过大。3.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投资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财务风险。企业在以现金或股权支付时,不可避免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货币交换。企业在持有或运用外汇时,汇率变动的不确定会使企业面临汇率风险。例如企业在建设阶段进行以外币计价的商品赊购业务时,由于签约日和履约日之间汇率的变动会引起收付款项价值变化的风险。
(四)项目运营阶段
1.运营环境风险。企业投资项目在运营过程受海外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时刻面临着运营环境风险。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运营环境风险高发于资源类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国家。该风险具体表现为区域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市场规模较小,经济一体化建设明显滞后,贸易往来存在较多壁垒和障碍。2.财务整合风险。财务整合风险通常受财务组织机制,理财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由于并购双方处于不同社会环境,有着不同的管理理念和习惯,导致财务机制设置、财务管理制度等产生差异。同时受宏观环境不确定和内部财务行为的整合失误,使得并购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偏离,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与危机。3.资金集中管理风险。资金集中管理是目前许多大型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时资金管理模式的主要选择之一。随着资金的集中,分散在各下属公司的资金管理风险也集中在了总部。比如分公司存在货币资金错误记录、坏账率高等问题,待资金管理集中后,这些问题就会转嫁给整个集团企业,加大整个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而且由于海外机构员工素质良莠不齐,东道国会计准则不完备等原因,资金管理风险更为复杂。4.经营管理风险。该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并购后的管理整合能力弱。企业整合能力弱的话,导致被并购方对并购方的认同度低影响后续经营。其次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无法满足并购后的需要。企业现有制度可能更多的是适用于国内经营管理,对海外的管理需求则很难适用,因此无法应对国际市场竞争。最后是高层领导的经营管理能力有限。跨国并购对高层领导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但中国企业管理者普遍缺乏国际管理经验,缺乏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措施
(一)做好项目评估和尽职调查
企业进行投资项目前应通过实地考察、专家咨询等方式,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对外来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综合评估。境外企业设立后,也应及时收集当地政策动向信息并进行分析。此外尽调工作也必不可少,尤其是容易忽略的税务问题,应事先对被并购方进行详尽的税务尽职调查。评估和尽调工作专业性较强,企业可以借助咨询公司等中介的服务和委托税务律师事务所进行尽职调查。
(二)充分利用保险机制
企业可以寻求与外界合作来抵御风险,例如充分利用保险机制来加强防范能力。利用保险机制为企业开展跨境合作提供风险保障和服务。借助保险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数据和技术优势,参考保险机构调研的国别风险和行业风险信息,来提升企业跨境运营风险的管控水平,加强对海外利益的保护。
(三)做好跨境资金管理
企业开展跨境资金管理有利于自身在境内和境外两个资金池间建立双向流通通道,实现境内外资金的一体化调配和统一管理,提升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风险管控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利用全球资源来获取较低成本的资金,为企业全球化战略持续推进提供有力的保障。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跨境流动性管理方式,目前有跨币种虚拟资金池、跨境资金划拨、跨行资金归集三种。三种方式的适用条件不同,当企业资金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分支机构中,并且存在大量不同货币时,可以考虑采用跨币种虚拟资金池;当企业在一些国际金融中心设立了财资管理中心或区域财资管理中心的话,则可以采用跨境资金划拨;第三种方式具有一定挑战性,因此所适用的条件也较复杂。同时,企业也需选择合适的跨境资金流动渠道。目前多个自贸区、经济试验区对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诸多便利,企业也应纳入考虑范围。
(四)提升国际税务管理水平
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断开发海外市场的同时,企业要筑牢税务风险的防线,提升国际税务管理水平:1.提高税收风险管理意识。企业应将国际税务管理作为实践海外战略的重要部分。从税务总监到基层业务人员,都要深刻认识到税务管理的重要性;2.加强对他国税收法律法规的研究。通过涉外律师队伍建设、与高校合作、行业内交流等方式增进对他国税收法律法规的研究;3.建立健全国际税收争议解决机制。“走出去”前,企业要制定应对当地税收法律的风险控制机制,提高税务管理水平。并且要制定税收争议解决预备方案,在税收争议发生后企业可以及时应对。目前有国际税收仲裁、税收事先仲裁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国际税收争议。
(五)招募和培养国际化人才
企业要想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机遇,人才既是关键环节也是重要支撑。企业应招募和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他们的外语能力,文化协调,沟通能力以及国际项目管理能力。通过建立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帮助企业制定合适的海外战略,提高跨国经营能力。
四、结论
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稳步推进和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受到广泛关注的背景下,本文对海外投资风险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投资活动中涉及的风险点十分繁杂。针对这些繁杂的风险点,有的放矢地在项目评估和尽职调查、利用保险机制、跨境资金管理、国际税务管理和人才招募培养等方面提出管控措施。通过以上分析,我国企业在进行“一带一路”倡议投资时,一方面要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另一方面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可以通过分阶段来理清风险点,结合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风险控制,从而降低控制成本和提升控制效率。
参考文献
[1]唐洋,李晓宇.“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财务与会计,2018(11):16-17.
[2]齐晓凡,丁新举.“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应对[J].企业管理,2017(01):85-87.
本文从财务风险管控的相关定义,分类,以及应对方法策略进行阐述,从当前中国的跨国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管理风险、外汇风险、技术风险、经营风险四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对我国跨国企业全球经营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
跨国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管控
0 前言
跨国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我国跨国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风险,面对这些风险如何识别,怎样去分析评估,采取怎样的方式去应对,确保企业利益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这整个过程就是财务风险管控。
1 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有管理风险的可能
(1)管理风险可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的风险:财务管理、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其中,①财务管理风险有会计制度差异风险以及境外筹资管理难度大而导致的风险等;企业对外金融投资,涉及资金的筹集来源管理和资金运用等。②组织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跨国企业是否有自,是否对境外的分公司拥有控制权和领导权,以及组织作风风险等。③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跨国企业对员工的各种投资上,比如老员工培训、新员工招聘、各岗位的劳动力配置、员工社会保障和福利等各环节的投资。
(2)防控管理风险的措施有:①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主要措施包括建财务风险审查制度、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选适当的资本结构、强化现金流的管控、选组合投资方案,以及财务方法跟国际接轨等。②防控组织管理风险的主要措施包括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进资产经管的方式;加强总公司对境内外分企业的控制力度;构建外部监督和约束机制,减少资产经管的风险。③防范人力资源与文化风险的主要措施包括要重视跨文化的沟通和理解、营造属于企业自身的、独特的理念和文化,整合各方的优势资源为企业提供服务。
2 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有外汇风险的可能
(1)因为外汇汇率的变动,跨国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会发生损益的不确定性称为外汇风险。第一种情况是当外汇汇率发生变动,导致跨国企业境外分公司的营收及现金流发生变化,从而有可能产生经济损益的相关风险,这种情况被称为经济外汇风险。第二种情况,跨国企业以约定的某种外汇进行交易时,在合同签订与履约付款中间有个时间差,当汇率发生变化会产业影响企业收支金额的可能性。这被称之为交易外汇风险。第三种情况被称为会计风险,是指因为外汇汇率变动使得跨国企业的资产价值在进行定期不定期的会计结算时可能产生的损益。
(2)管理和防控外汇风险的措施有:①运用包括商品调价,特价促销,开展多元化经营等市场手段来规避外汇风险。②建立外汇交易市场的信息预警系统来规避外汇风险,这是对跨国企业管理方面的必然要求。③跨国企业可以选择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设厂及组织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比较成本的优势来应对外汇风险。
3 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存在有技术风险的可能
(1)因为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技术等经营环境不同,导致各企业创造和使用技术后有可能产生的不平衡风险,比如企业有因技术研发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这就是企业需要应对的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分为产品开发、技术引进、技术保护和技术壁垒四方面。①产品开发方面的风险是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有关新产品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开发方式中是选择自主力量为主还是选择合作开发甚至直接购买核心技术,所有这些决策都将面临相应的风险。②跨国企业在技术引进时有可能存在未经过可行性论证而发生的盲目引进,重复引进,从而造成技术引进风险;还有可能引进的技术水平过高或者过低,不适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还有可能是技术引进来后发现核心技术还处在专利保护期内,从而造成损失的风险;还有可能是是因为准备工作不足,生产出来的商品在某些方面造成了专利、技术等方面的侵权,陷入法律纠纷之中。③企业的核心技术受到其他国家、企业或个人的非法侵害时,跨国投资企业的无形和有形资产会有受到重大损失的可能,这是跨国企业可能遇到的技术保护方面的风险。④目前,我国跨国企业面对的有关技术壁垒方面的风险很多也很频繁,很多国家以国家安全,环境保护等理由设置诸多技术壁垒措施,从而为跨国企业的经营构成威胁。
(2)跨国企业防控技术风险的方法有:①建立技术研发的内控体系,防止误操作引起的损失。②增加投资项目的有关技术保险的措施。③高度重视技术保护、研发、转移等各方面的论证和咨询。④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技术壁垒的风险。⑤注意收集各个国家和地区相关技术壁垒的信息,及时掌握其发展趋势。
4 当前我国的跨国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有经营风险的可能
(1)企业运营、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三个方面构成了经营风险的三个主要方面。①企业运营风险主要指产品风险和市场进入风险两种,主要是指投资主体在对境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中涉及的多个环节,有可能会出现偏差,从而引发跨国企业的运营风险。②由于跨国企业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有可能对企业的对外投资造成损失,主要包括有汇率、市场、价格、信用等风险。③宏观经济风险,因为被投资国在宏观经济运行方面出现失调,引发债务危机、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等现象,给境外投资者带来的经济损失风险。
(2)管理和防控经营风险的方法有:①整合企业在全球的业务资源,协调各部门协同配合,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获取比较优势,提高风险应对能力。②客观真实的评估跨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环境,扎实做好可行性分析,做到有的放矢,科学决策。③加强跨国企业的全球学习能力,整合全球范围内的先进风控技术及管理经验为我所有,确保企业形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薛媛媛.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及其选择[J].技术经济,2003,(02).
关键词:市场经济;财务管理;财务风险
(一)优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模式
当管理模式不具备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得战略决策方面往往出现失误,尤其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专制和集权化倾向,无法适应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因此本文认为,企业要想真正构筑起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不仅要充分利用优秀的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展开对企业进行所有制的改造,以实现控股化和集约化。此外更重要的是应当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切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要出台公正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最大程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第二,完善企业的社会保障制度,例如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及养老保险。第三,人才培养不容忽视,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第四,制定并贯彻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建立,有利于企业风险管理模式持续优化。
(二)完善财务风险预测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主要采用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达到实时监控企业在自身经营管理活动中所面临的潜在财务风险。
从供货单位角度来看,能够在这种信号帮助下实施商业信用政策,有利于使得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得到加强。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该系统能够在企业财务风险初露端倪时,可以及时处理现有投资,从而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
从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便于经营者实施有效的措施来改善企业经营。
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因此,本文认为,要想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那么企业应当通过科学的决策方法,积极有效的提升财务决策水平,最终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尤其是在企业主在决策过程中,需要最大程度的考虑一切能够影响决策的因素,通过定量计算与分析方法,在加上科学的决策模型的决策实施,避免主观臆断。
企业财务风险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业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和制度支撑。只有在文化层面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打破传统的风险自我无关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在工作中及时进行评估和发现风险,加强对自发的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才能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管理层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加强财务风险制度层面上的文化建设。
(三)提高企业管理者综合素质
1. 提高企业家队伍的素质
(1)加强财务管理意识,重视财务管理
首先,企业领导者应当具备创新精神,积极更新管理理念。中企业的负责人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与模式,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尽可能多的学习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同时将这些理念运用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去。其次,努力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当重视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引进高级人才。当今世界,人才的对企业的重要作用有目共睹,企业要想获得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就必须加大高级人才的引入,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2)政府应加强企业家队伍建
企业的创建者是具备企业家素质、职能、才能与精神的灵魂式人物,是企业的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本文认为,我国政府应当将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列为重要的国家政策,不断完善能够提升企业家素质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例如,领导分管、扶持政策、财政支持、培养规划等,国家应当积极引导企业家提升自身素质和企业竞争能力。
第一,应当把引导和提高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引导促进企业家素质的提升;第二,应当加强对企业家的教育培训,直接促使其素质的提升;第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最大程度的发挥工商联组织的作用,规范经营行为。
2.加强企业主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家必须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是绝大多数经营者最美好的愿望。然而,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是以借贷资金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和企业的偿还能力为前提的。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合理的负债率,就是银行,也要求有一定的资本充足率。负债率太高,本来就是挺而走险,加上中国经济是周期性的,一旦遇到调控,许多银行只收不贷,即使一个正常负债的企业,一旦遇上这种情况,也很难存活。对负债规模大、负债率高的企业更是如此。因此,负债经营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偿还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益,规避高负债和不能到期支付的风险。
目前,不少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的假象等等。原因尽管较为复杂,但财务人员素质低下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必须强化法人法律意识,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结.论
所以,必须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经营中的风险无处不在,大批企业的衰退都是缘于财务风险的控制不当。因此,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对资金筹措、重大投资、营运资金、债务清偿、资产损失和税收支出等关键环节的控制制度,加强风险预警和识别,及时评估、预防、控制和分散财务风险,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力求化解财务风险或实现损失最小化。(作者单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一、集团企业架构下的财务管理特点
(一)财务管理的多元化
虽然集团企业的管理可以科层化为一个整体,但在法律上,集团下的企业都有其独立的法人代表,并对外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并没有因为这种资本的控制关系而被视为一个统一的主体。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公司的人事职权以及财务职权是各自独立的,并且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以及运作时,其盈利以及结算也是独立的。这种相对独立性使得集团的财务主体以及财产管理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也造成了集团的融资、投资、盈余的分配以运营的管理等多方面的复杂性。
(二)财务控制的分散化
预防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对财务的统一管理。如果集团企业中各子公司独自进行财务结算,集团企业就很难解决日常财务的问题,然而集团企业的体制又使得财务的分立具有法律的保障。因而,如何进行财务的统一控制,是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内容。集团企业的母公司希望实现财务活动的统一管理,以便随时监控财务问题,为此,母公司希望能够全面接受子公司的财务权,以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子公司又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就需要更大的财务支配权限,以完成其经营和盈利目标,如果凡事都要向总公司请示,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就变得极为被动。
二、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筹资的风险
筹资风险就是由于集团企业内部成员进行资金募集或者对外融资产生的财务风险。筹资风险主要表现为由于集团子公司间业务关系较为紧密,当某一个企业资本偿付出现困难而造成破产时,会形成一定程度的连锁反应,使其他子公司因业务上的关系带来破产的波及,另外,母公司很可能也会因为该企业的问题出现亏本现象,这种反应很大程度上是连续发生于集团内部中的。此外,若母公司或者其他子公司为集团内的融资做担保时,因担保方偿还不清债款,担保方就要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而由此产生的担保风险对于集团企业来说也是致命的。
(二)投资的风险
投资风险是由于集团内部的投资活动引发的风险。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首先有无对投资做出预先评估,评估是否真实可靠。其次是投资所需成本有无进行财务测算,是否在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范围之内。除此之外,集团企业还应对项目进行评估,如果项目存在的问题较大,或是项目的实施达不到其预定的目标,则该项投资很可能就需要重新进行评估。最后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因出现投产不及时的现象导致工期的延误,进而使得项目效益无法及时偿付投资的成本时,都会产生风险,甚至会影响到集团企业的经营活动。
(三)营运以及收益分配的风险
营运风险是指由于资金的流出以及流入在时间上的不一致性造成企业资金链的断裂进而产生的现金流量的风险。收益分配的风险则是集团企业间收益的分配导致的。通过对利润分配政策的科学制定,可以将投资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企业效益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提高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措施
(一)科学的财务管理意识的树立
集团企业应在其管理队伍以及管理部门中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意识,同时企业的最高管理和决策层也应加强自身财务管理知识的拓展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唯有此,最高管理者才能够从全局出发运筹帷幄,有效的推进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使各部门间以及子公司间和谐互动,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建设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集团企业的人才需求更加的专业化,其人才储备工作也就要求更为精准。基于此,集团企业可以与高校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推行定向人才培养,以为集团企业获得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高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和信息支持,从而提升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共赢。另一方面,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往往因实际情况的需要向外部的专业团队寻求支持,一般而言,集团企业都会与税务、财务顾问、法律等专业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服务关系。因而,集团企业可要求其提供定期的专业培训,另外,在合作期间也可要求这些专业机构委派专职人员进驻集团企业以提供现场的服务,这样既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同时也能促进对企业人才队伍的培养。
(三)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以及内外监控体系
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具体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风险防控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应包含集团企业的各类财务风险的数据信息及其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样只要出现常规性的风险预警就可以借助防控机制启动相应的应对措施,避免风险的进一步扩大。二是对数据安全的等级进行分类,将风险的等级与应对措施相对应,避免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三是将风险防控会议制度化,定期召开研讨会议,总结当前风险防控工作的问题以及成绩,并制定下阶段的防控方案。集团企业的内部监控体系应设置相应的审计机构,审计人员的任用应做到内外兼顾,以保证审计人员对公司的忠诚,审计工作开展的独立自主性以及其与集团企业具体需求的契合程度,避免集团人员内部的利益冲突。对于集团企业的外部监控体系的建设,应加强企业与媒体间的合作,提高公众的监督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自我监督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