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学精品课程

教育学精品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学精品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学精品课程

教育学精品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常用软件;精品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3-0034-03

《常用软件》是师范学校各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技能课程。它为辅助用户使用、维护和管理计算机而专门开发了一些软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和增强操作系统的功能,解决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一些常见问题。例如,如何把大容量的图片转换为小容量格式的图片,如何把CD第二首歌转换成MP3后插入到课件中,如何在网上下载视频并裁剪后插入到自己的课件中,如何快速地在同事计算机间传递文件等。此门课程对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以及将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此门课程的教学,促使我们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在新的环境下,在学生学习日益开放的形势下,如何科学、合理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常用软件》项目教学案例开发与研究

(一)制作调查表,了解当前学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调查对象为幼儿园教师(含实习学生)。调查表包括20道选择题、8道简答题,能比较全面地调查幼儿园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涉及的常用软件及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收回的135份调查表结果显示了幼儿园教师经常用图像处理软件和声音视频处理软件、文档处理软件、光盘刻录软件做什么及运用这些软件时的常见问题等,对教学研究很有帮助。

(二)常用软件案例分类

汇总调查结果,将常用软件案例分成五类,包括图像处理类软件、音视频处理类软件、动画处理类软件、电子文档制作类软件和文件服务类软件等,基本上包含了幼儿园教师需要的所有软件。图像处理类软件又分成抓图软件、光影魔术手、看图和压缩软件、屏保软件等,音视频处理类软件又分为音频处理、视频处理软件等,动画处理类介绍了两款动画制作软件,电子文档制作类分成了pdfcreator软件、Amber Text Converter软件、iebook软件、zinemaker软件等,文件服务类包括ftp服务搭建软件、加密软件、文件恢复软件、分区软件、镜像软件等。

(三)细化案例

设计教学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充分备课,精设案例。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案例从多角度进行讨论并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同一案例,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和实现方法,教师要充分展示引导魅力,想方设法创造充满激情的讨论氛围,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成为案例讨论的真正主角。这是案例教学的实质所在。

(四)开发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案例教学的又一收获。将平时教学中的优秀案例收集起来,在专业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完善补充,就能形成贴近学生的教学指导材料。以案例教学为基础的校本教材开发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

二、推进《常用软件》精品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它体现了网络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等特性,可帮助使用者进行自主探究、答疑讨论、协作学习等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并能够跟踪、评价与管理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一般制作要求是:将教学内容以多媒体形式表现在网页上, 即对教案中的文本、动画、图表、视音频等作合理的设计与布局;应满足在因特网上实时运行的基本条件,如安全、稳定和快捷等。

教学中为了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可使用“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系统”教育软件来建立精品课程网站。该软件是一套用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教育软件,为向导式、模板式操作,可比较便捷地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满足教师从多媒体备课、授课――支持一门课程上网――构建一所学校全部课程上网的网络教学平台的需要。

“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系统”教育软件立足于学校质量工程的三项重要工作: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网络辅教课堂教学、个性化网站展示。软件在保留支持原精品课程2D、3D精品课程网站的基础上,同时推出了全新的新概念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建设模式,具有如下功能:(1)界面灵活多变,在系统提供的数十套模板基础上,所有界面元素均可自行调整更换,无论是位置、大小还是图片本身;(2)栏目灵活多变,在系统提供的栏目模板基础上,所有一级栏目、二级栏目均可自行调整,无论是增删还是重新命名;(3)支持“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系统”分类资源体系,提供不少于12种常用教学资源种类,对资源的建设、管理与展示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4)支持资源建设授权体系,可以组建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分工进行资源建设,互不干扰;(5)多种资源展现形式,引入脑图等先进技术展现资源构架,方便共享;(6)支持学习过程管理,让学生学习活动得到全程、实时的数字化统计与跟踪管理。当然,资源共享首先应从学校内部做起。[1]

精品课程的协作学习模式鼓励通过与优势学科建立协作关系的方式促进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与应用,教师通过“行动――反思――更新”模式,依托精品课程形成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三、《常用软件》课程教学实施

《常用软件》课程教学一般都由软件理论讲述和学生上机操作实践两部分组成。理论课应注重评价学生的作品;上实践操作课时,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精心创设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任务。

(一)采用分段式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

对典型案例进行分解并设计成若干个任务,以任务驱动方式指导教学,通过每一个典型、针对性强、真实的案例,把相关的基础理论、设计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深刻、形象、牢固的记忆,有利于启发思维、激励情趣、提高学习效率。演示案例可用屏幕录像软件录制整个制作过程并在讲完后上传到教学网站,让学生课后观看。特别是在演示某个步骤较多的案例时,可把它分成若干段来教学,教师把整个案例讲解完成后,学生也可一边观看录制的制作过程视频,一边独立地完成整个案例的制作过程。课后作业应和教学案例相似,以免难度太大学生无法完成。[2]

(二)运用优秀案例引领示范

学生把做好的优秀案例、优秀作品上传到网站后,通过该网站不但可以查看自己的作品,同时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作品,甚至其他学科及课外内容。这样,学生可真正通过比较加深对某一问题的认识。

教师要进行案例、作品点评,放大优秀的设计理念,拓展学生思路;点评不成熟的实验作品,补充技能上的不足之处,强化知识上的薄弱之处。

学生经过案例讨论后形成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在上机实践时就有了行之有效的思路。实践成果的展示是计算机案例教学的亮点,不同的结果、不同的过程、不同的答案是教学的收获。

(三)利用好网络教学平台

利用“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系统”建设常用软件的教学网络平台,教师可通过后台管理上传软件、教学视频文件、文章教程等教学资源,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一个共享的虚拟空间分享知识与经验,进行沟通与合作,共同参与活动,共同解决问题,可建立良好而密切的关系。在社区中,不仅存在学习者与媒体界面的交互,而且存在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最终实现学习者新旧概念的交互。社区应提供多种学习活动来促进其管理和成员的交流,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及其检索工具,提供个别化学习方式和协作化学习方式等。总之,这个教学平台能让师生课内外保持互动性,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

(四)设计合适的考核方案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学习业绩的重要环节。考试的形式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有相当大的影响。结合常用软件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改革了考核方式,考核内容由三个形成性考核(占50%)与期末典型案例(占30%)和平时作业(占20%)相结合。这样可督促学生加强本课程平时的学习,争取在课堂上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并学以致用,培养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顺利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任务。

四、结语

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段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对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熟练掌握“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系统”网络平台应用技术,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才能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常用工具软件,利用计算机做好自己的专业工作,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教育学精品课程范文第2篇

2005-2008年,《地理教学论》课程发展成为课程群(包括主干课程《地理教学论》以及《地理教材分析研究》、《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地理课件设计制作》、《地理教师礼仪》等课程)作为重庆市第三届精品课程进行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形成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的教学团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形成理论、应用、实践三层面完整的课程结构,理论性、实用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教学方法与手段改进(启发讲解、师生互动、案例分析与自学探究等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与部分网络教学结合)各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2009-2012年,《地理教学论》课程群作为西南地区高等学校教师教育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项目进行建设,在教师信息(教学、科研及获奖等)、课程信息(课程沿革、教学策略、考核评价等)等课程基本资源建设,教学内容(课程目标、重难点提示、多媒体课件等)、测试评价(课内外作业、在线测试)等课程基本内容与形式建设,教学平台(课堂在线、课外链接)、教改平台(改革热线、课改问答)、教研平台(信息荟萃、行动研究)、互动平台(师生博客、对话交流)等课程学习资源建设等方面形成一定特色。

2012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以及确保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等六大内容。教育部陆续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以及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在全国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等十项措施,并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计划。根据教高厅【2012】2号《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中“经过国家、省、校三级建设,形成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总体建设目标。该课程于2013年在原有精品课程基础上进行转型、改造、升级为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建设。为此,围绕建设成为全国同类院校中,尤其是地方师范院校,具有较髙教学水平、一定创新特色和示范推广价值的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建设。

一、教材内容建设——深化先进性、地理性、实用性

教材内容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直接载体。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对中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教育理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维目标)与课程设置(建议设置中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学科教学设计、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等)的要求,对在我国师范院校各个时期培养中学地理教师中发挥出积极作用的《地理教学论》课程调整组合,改为2学分36学时。主要内容包括地理教学论概貌、地理课程与教材、地理教学目的与任务、地理教学原则与模式、地理教学方法与媒体、地理教学评价与反思、地理教学技术与艺术、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研究等八章。注重深化先进性,即体现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改革探索创新,将正确的师生观、学习观、评价观和新课程推进中涌现出的新经验、新成果、新模式等及时融入教材内容中。深化地理性,即凸显地理科学发展及学科特色,充实符合地理教育特殊规律研究成果,而非套用一般教育学理论知识,围绕中学地理教学目的任务,在原则与模式、方法与手段等方面侧重地理学科属性。深化实用性,即渗透理论知识与中学实际结合、课程学习与应用操作融合,增强新课程改革实务的指导和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内容,并增添具有广泛代表性和丰富变式的中学地理教学实例以提高学习效益。

二、教学模式建设——强化案例教学、活动教学、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表现形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组合系统,也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必要环节。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及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意见都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到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全面提高新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地理教学论课程在坚持不懈的内部自身改革中,针对高师院校单一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经历过多种形式探索:以重点讲授、学生讲课、课外自学、集体讨论、实习作业到启发式讲解、研讨式交流、案例式分析、示范模拟式教学等。面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新形势,必须强化课内外贯通的以案例教学、活动教学、实践教学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结合的多元化、开放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侧重学生课外广泛阅读与课程学习相关的著作书籍和期刊文献,写出读书笔记;合作学习侧重以小组或寝室或多人为单位,进行课内外相关重要问题的讨论交流,并达成一定共识;探究学习侧重教育改革某一主题或专题和课程推进中热点或焦点话题思考探析,逐步形成研究意识。案例教学侧重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实例,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尤其是地理教学论知识理论师生剖析共议;活动教学侧重围绕中学地理改革范例,引导学生全面参与,积极动手动脑、行动探究;实践教学侧重针对中学地理研究事例,深入中学地理课堂现场或实习基地考察观摩、体验经历或见习实习。

三、教学资源建设——活化专题库、案例库、素材库、练习库

教学资源即是用以教学活动过程的媒介、素材或因素、条件的总和,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走进课堂被赋予前所未有的丰富内涵,也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重头戏和核心内容。构建“落实课程标准、课程结构合理、职前职后衔接、课程质量优秀、资源形式丰富、网络平台共享”的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资源库,是落实国务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部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该课程已完成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基本资源所要求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重难点指导、演示文稿、习题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须的资源。因此,在继续完善和充实课程基本资源基础上,应加快课程拓展资源建设,可分两步骤进行。一是活化专题库、案例库、素材库、练习库。专题库针对章节内容和学习实际,提供各章节专题拓展知识讲座辅导,促进学生深化思考;案例库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实践,提供多元精典的讲课、说课、评课、赛课等案例,强化学生感悟体验;素材库围绕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提供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类型多样的媒体素材,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练习库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状况,提供层次、类别不同的练习作业,促使学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二是集思广益、广开渠道,陆续建设在线自测、学习交流系统和实践实习系统等,最大限度地发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价值功能。

四、教师团队建设——优化多校合作、多方协作、大学与中学互动

教育学精品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儿科学;精品课程;双语教学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在高等教育中推行教改刻不容缓。为此,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在2007年提出建设50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体现了国家对双语教学的重视,也给未来我国的医学教育提供给了一个很好建设方向。在我国,双语教学是指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及外语(通常为英语)两种语言授课,针对不同难易程度的教学内容,分别采用单词、短句、长句、段落等表达方式,通过优秀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学内容,优秀的师资队伍,优秀的双语教学教材,优秀的管理理念这样的“五优”工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外语思维进行思考及交流,促进国际化医学人才的培养。

一、双语精品课程建设基本思路及必要性

神州九号和天宫的对接,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踏出了一大步,迈入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不可否认,我国在其它领域,如医疗技术、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等方面同国际先进水平之间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要缩小与他们的差距,必须以扎实的外语和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手段,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其中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更是发挥着关键的“桥梁”作用。近些年,基础教育中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许多地区都是从娃娃抓起,掀起了全民学习英语的热潮,但是总体上,大家实际运用能力还很差,专业英语词汇掌握得少,不够熟练,阅读专业的英语医学资料时往往很吃力,遇到外国专家交流讲学的好机会更是听不懂,也张不开嘴,导致获取先进医学进展的知识上落后国外。这和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我国传统教学方法属于灌输式教育,英语教学亦然,大家都重视笔头的东西,从而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在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何把学生从“过级式学习”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尤其是听说的能力,是当前医学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双语教学就是这样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课堂及实践对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反复锻炼,真正使英语活学活用起来。为提升学校层次、增强学校竞争力,提高医学生知识层次,促进全国医疗行业发展,在高等医药院校中推行双语教学势在必行。著名医学家、教育家裘法祖先生曾说过:“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就多拥有了一把打开医学科学大门的钥匙”。医学双语教学就是要把英语转变为打开国外先进医学知识大门的钥匙,通过双语的应用,使我国医疗行业拥有赶超世界先进的能力。所以,在作为后期临床“内外妇儿”四大课程之一的《儿科学》中推广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我院儿科临床学院近些年来遵循国家教育部的精神,依据苏州大学建设精品课程要求,将《儿科学》双语教学作为一个重点工程来抓。具体实施时将整个《儿科学》双语课程分为两个方面,即理论课教学及实践课教学,形成了教师讲授、学生质疑、双方讨论的良性循环,并且加强讨论和实践时应用双语的比重,做到双语并行应用。除此之外,我们还不断制定和完善科学的课程规划,重视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注重课程体系的国际接轨,强化教学内容及双语教材的积累,引进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扎实推进《儿科学》双语精品课程建设。

二、双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方法及内容

1.理论课讲授。双语教学在我国是要求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进行的教学活动。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种双语教学模式。(1)部分式双语教学:部分学科使用外语教学,而其他学科仍保持母语教学或者课程的部分内容是用外语教学。(2)完全式双语教学:仅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3)渐进式双语教学:由开始时部分或完全使用母语教学,逐步转变为全部课程仅使用外语进行教学。目前我国的语言环境还是以中文为主,并不像新加坡或香港那样双语并重,而且我国的双语教学处于起始阶段,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当前及相当长的时间中仍必须采用汉语为主,英语渗透为辅的部分式双语教学及渐进式双语教学。医学知识多数较为复杂,在纯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学生都难以理解,另外,医学英语词汇大都生僻,专业性强,如果单纯使用英文讲解学生则如听天书,基于我院所教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亦采用这种部分式及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实际应用中反应良好。

总结起来,我们使用的理论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重点内容全英文讲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及现场反应,花20~30分钟时间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全部使用英语进行讲授。讲课过程中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口语,语速保持四级语速或更慢,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领会和理解。例如在讲授“Neonatology”时,将总论部分内容用全英文讲解,让学生对基础内容,如“新生儿、足月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等重要名词有较深的理解。(2)复杂内容中英文混讲。对于某些较复杂的课程内容采用中英文混讲的方式:将重要的医学英语单词、短句或长句穿插于中文讲述的过程中,增加大家对其的理解。(3)常用内容中英文互动。对于经常要使用到的一些内容,我们要求师生采用对话的形式,穿插英文进行对话,让学生尽量使用英语进行讨论和回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采用单词、短句、长句或段落进行回答和讨论,如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这一章节时,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在回答中穿插“Jaundice、Hyperbilirubinemia、Phototherapy”等简单的专业英语词汇即可,而对于英语口语水平较好的同学可让他们使用长句描述症状、治疗方法,甚至是胆红素代谢途径等复杂的过程,促使大家将英语学以致用。(4)教学课件全英文化。目前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活动中被普遍采用,我们的双语教学中也充分意识到了多媒体的重要性,所以要求双语理论教学中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并通过多媒体课件评比促使老师加强这方面的准备。在我们的双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全英文化率达到了100%,这样板书内容显得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内容与国外原版教材接轨,而在课堂讲解时则用单词或短句,遇到重点或难点的地方配合中文进行讲解,使学生在理解重点、难点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和专业英语水平,达到了最佳教学效果。

2.实践课教学。单纯的理论教学在实际中往往存在着较多的不足,特别是在医学这样一个注重实践的学科中更是如此。考虑到实践环节的时间较多,空间和组织形式相对自由,并且实践课时师生距离更短,更利于交流互动,所以我们在临床实践环节中灵活安排了形式多样的双语互动内容。这样,我们的老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对理论课内容进行拾遗补缺,在实践中加深课程的印象。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课前专业词汇准备。我们会提前公布实践环节内容,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查阅课程有关的重要英语单词和文献资料,预习我们会在上见习课可能用到的专业词汇,掌握在病患交谈中需要使用的一些句子,为现实交流做好充足的准备。(2)课时采用真实病人及模拟病人交替。现实中,真实病人能进行英语交流的不多,尤其是儿童医院,本身患儿年龄较小,甚至大多是没有接触过英语的学龄前儿童,双语教学必然不能是在学生和患者之间进行。所以面对真实患者时,我们要求学生根据病人的主诉和体征当场使用英语进行描述。另外,我们在带教过程中,抽出部分时间,让学生模拟病人或者教师自行扮演标准化病人,通过两者之间的英语对话,将上课所学贯穿到实际应用中去。(3)课后进行书面英语练习。“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双语儿科教学不能仅仅锻炼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写作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近几年SCI论文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国外杂志上发表文章,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英语写作。所以在我们的双语课程中,也安排了这样的实践环节。在课后让同学用英文对实践课中的疾病进行总结,并将临床病例翻译成英文。这样提高学生接触医学英语写作的频率,为将来医学文章的写作奠定基础。我们在实践环节中全面加强了学生听说读写等医学英语的学习,所以学生医学英语专业知识有较大的提高,同时交谈中公共英语的表达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学们普遍反映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很适合他们的需要。

三、双语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双语教学的关键之处在于师资队伍是否强大,因为双语教学要求在课堂上运用汉语、英语两门语言进行授课,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同时还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尤其是口语及听力能力,因此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但是现实中,往往因为医学专业性强,知识量大,临床带教的老师本身还有着较繁重的临床工作要做,所以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英语备课上,尤其是临床医师英语口语能力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现在大多数教师不具备直接使用英语进行对话和教学的能力,大部分时间还是以中文交流及教学为主。教学师资不足是全国教学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院采取了以下措施:(1)定期请外教至我院进行专业英语培训。通过近几年的培训,我院多数教师的英语水平明显提高,进步巨大。(2)尽可能争取机会让医师出国进修,尤其是对带教医师出国进行各项政策上的倾斜,促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到国外接受纯正英语的训练。(3)全面实行英语交班制。每天早交班全部用英语进行,给每位医生创造复习医学词汇和练习口语的机会。(4)在院内网中开辟医学英语学习专栏,定期挂出医学英语学习资料,以便临床带教医师学习和交流。

2.双语授课教材缺乏。现阶段国内医学双语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些教师仅仅是通过将原来的中文课件翻译成英语后给学生授课。首先,这其中的翻译的准确性要打一个折扣,退而求其次,学生学到的可能也只是“ChineseEnglish”,无法接触到原汁原味的专业医学英语。“好马要配好鞍”,双语教学中同样需要这样的好鞍,一本合适的原版英文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同样重要。针对上述情况,我院通过购买合适的国外原版教材及教学视频资料,并通过互联网联通医学院电子资源,为教师及学生提供医学英语学习的资源,以便教学之用,运行的总体效果良好。通过近几年的运行,学生对教材评价良好,认为通过我院选用的教材,接触到了地道的英文,逐渐掌握了医学英文的表达方式和语法习惯。

四、医学双语教学展望

与时俱进对于教育而言意义重大,双语教学的实施更是如此。为适应21世纪我国教育国际化的需要,高等院校医学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转变,这不但要求我们要具备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积累最新的教学内容,而且还需要具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和国际接轨。故创建双语精品课程,实现课程设置的国际接轨至关重要。我院《儿科学》双语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抓的系统性工程,从院领导到各教研室主任乃至教学一线的医师,都充分重视其建设及实施。在建设过程中,大家都能从战略高度和整体角度出发,着眼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把双语深入到整个教学活动和课程体系中去,从整体上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同时我院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扎扎实实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不搞跨越,不喊口号。通过目标管理,克服双语教学人才、双语教学教材上面临的双重考验,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共同进入双语教学的情镜中。下一步,我们要以国家建设双语精品课程工程为契机,促进我院《儿科学》双语课程的进一步完善,提高《儿科学》双语教学的质量,为未来我国医师和国际的接轨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董秀,王晓波,王淳.高等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组织形式和保障措施[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2):68-69.

[2]张莲.汉英双语教学中语码转换与双语思维的培养[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0,(2):68-70.

[3]季红,蒋犁,孙子林,等.综合性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差距及改革思路[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5):71-72.

[4]刘兴慧.医专学生“哑巴英语”产生的原因与应对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8):64-66.

[5]王军,王莹.双语教学模式的界定和实施原则[J].基础教育研究,2002,7(8):66-67.

[6]安燕芳,鄂云翔,张魁,等.临床医学双语教学探讨[J].西部医学,2008,20(1):221-222.

[7]余琼琼,张玉珊,邱丹缨,等.多媒体教学课件构成要素对医学生学习效果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70-173.

[8]王卫.针灸学双语教学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3):16-17.

[9]刘辉琦,马建忠,刘杰,等.医学院校双语教学师资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37-38.

教育学精品课程范文第4篇

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把课堂讲授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巩固和扩大所学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要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就应以“精品课程”的要求及标准来建设实验教学课程,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1 实验教学平台是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是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各高校应设立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改善实验室环境,更新实验仪器设备,保证实验运行经费。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实验室进行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创造条件。实验室所有的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都应责任到人,实验经费和实验物资的管理也应专项拨付专项管理。另外,实验室应建立多媒体教育平台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作用,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实验教学内容,更好地完成各类实验项目。

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不仅包括“硬”条件,还包括“软”环境。实验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带教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及学生积极的配合,带教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都需要有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实验技术人员常常需要在实验前进行数天甚至数周的细致准备,带教老师和实验技术老师应积极做巡回技术指导,密切关注实验动态,及时发现及处理好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实验技术问题、仪器故障的排除等工作,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实验中去。③

各高校应创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去。在各个学科实验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实验教学辅助岗,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实验教学中去,对能够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者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各高校应积极营造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者独立申请实验课题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科研实践中去,对于表现突出或发表科研论文者,给予评优授奖。

2教学内容是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

实验教学内容设置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具体说来,传统的实验教学的似乎是理论教学的单纯延伸,大多数实验只注重理论验证,学生根据准备好的实验条件和预设结果,进行机械性的验证。一些复杂的实验则由教师演示,教学方法简单枯燥,学生只是加深了些理论知识的印象,其他的可能基本上都没有学到。因此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对传统的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内容要尽量减少,要增加综合性、设计性、探索性及创新性研究实验内容的比例。实验教学不但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塑造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钻研精神。

实验指导教材是实验教学内容的载体,实验指导教材并不能一成不变,我们应紧密结合当前学科发展趋势,对实验指导教材不断地进行修订优化或者重新编写,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其适应综合性、设计性、探索性及创新性研究实验项目的要求。同时我们也应充分利用当前计算机网络共享信息平台,多从别的单位或部门学习引进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应用到自身的实验教学实践中区。

3 教学方法是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手段

在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实验教学中,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达到应有的效果。在实验教学中,特别是演示性、验证性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一种,它集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介为一体,不仅有利于实验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实验操作的放大展示、实验结果的多样性展现,都有很好的辅助效果。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还可以建立虚拟实验室, 促进虚拟实验与实际实验的结合。虚拟实验室能够扩充实验资源,使实验不受仪器、设备、场地的限制;突破传统教学实验中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同时对某个虚拟实验进行观察和操作分析;另外, 还能避免特殊实验所造成的风险。④同时我们应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将电子教案、习题、实训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开放,使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平台。

实验教学过程中,既要避免传统“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⑤切实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开放制度和管理模式,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应有作用,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在基础型实验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外,我们还应有意识地引入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思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灵活应用。综合型实验是对所学理论和基础型实验的知识进行有机的融,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我们注意逐渐加大综合型实验的比例,它可以在多个层次上实现,即可设计成各个章节的小型综合实验、不同章节之间知识融合的中型综合实验和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实验等。⑥对于设计性实验,作为实验教师只对学生提出实验目的要求,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教师只负责指导、答疑及检查、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从失败中获得经验,从成功中获得动力,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师资队伍是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障

在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资源配置中,教师是主力,是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我们要倡导教授和优秀教师带头上讲台、进实验室,与学生深入接触,将其纳入实验教学教师队伍,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且相对稳定好的教师梯队。

实验教师应具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他们不仅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而且有强烈的团队意识,能经常采用交流、研讨、互助等方式,取长补短、密切合作,提高团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实验教师还应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开阔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基本功。

作为学校应为实验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成长环境,鼓励实验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学历和职称,鼓励他们外出进修培训、申请科研课题,积极为教师业务学习、科研学习提供保障。学校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他们对实验教学的工作积极性,更新教师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影响、带动作用,不断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5 可持续性发展是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在要求

精品课程能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有严正风范和鲜明特色,⑦相对于一般课程来说,“精品课程”就是“高水平且有特色的课程”。⑧高水平且有特色源于创新,只有坚持创新理念,才能形成特色效应。

建设实验教学精品课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不能建成后停滞不前,要紧紧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优化师资结构,提高课程管理水平,才能推动课程建设水平,增加课程教学特色。所以在精品课程建成之后,仍要不间断地审查,整改,提升。拿教学内容而言,在精品课程建成之后应本着创新的精神去架构教学体系,组织教学信息,使其能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最新成就和学术研究最新成果,教学时能把当前日趋活跃的学术态势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因此,在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的基础上做到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从管理模式上注重动态教学模式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才能使精品课程具有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⑨

教育学精品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化学反应工程是精细化工专业一门必修的,建立在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及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工传递过程等知识领域,内容新颖而难点较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化学反应工程最基本的原理和计算方法,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对工业反应器进行设计与分析能力。

面对这样一门课程,必须让学生能系统掌握本课程的内容,使教学内容较为合理,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改革,力求把化学反应工程基本观点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现介绍该课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 阐明化学反应工程课程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知识可概括为“三传一反”,“反”是核心。对各种不同类型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正是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主要内容。因此要让学生懂得该课程的重要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旦他们能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就会自觉地下功夫学习,主动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目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只考化工原理,并不是意味着它没有化工原理课程重要,主要由于化学反应工程课程难度较大,一些重点高校在硕士研究生复试时要加试化学反应工程,这也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改革

在准确把握化学反应工程学科总体框架和教学中心的基础上,课程强调重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和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因为基础理论不扎实,会限制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挥与创新;同时强调工程应用能力的训练,强调与其他课程,如数值计算、化学动力学、化工原理、传递现象、催化原理和计算机技术等的衔接、贯通。因此,这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工业反应器设计问题。为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课下认真复习所需的基础知识。

在教材选择上,精心挑选精细化工专业适合的教材,以许志美的《化学反应工程原理》为主,以李绍芬的《反应工程》、陈甘裳的《化学反应工程》、朱炳辰的《化学反应工程》等为辅来讲授,将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英文教材如Levenspiel主编的《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为参考来组织教学,同时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如膜反应器等。

3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鉴于本课程涉及的工程数学知识较多,且要求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课堂讲授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适当。在讲授每一章时都应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将本章加以概括。同时,注意将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化处理,教学内容包括:反应动力学基础、釜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多相系统中的化学反应与传递现象、多相催化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等。建立物料衡算式、能量衡算式和动量衡算式这三类方程的依据分别是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是各类反应器章节的基本内容。学生若能抓住各类反应器设计与分析的最基本的内容,就能从总体上掌握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

对于那些学生用现有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数值积分中的Simpson法,教会学生使用多种手段进行解决,如程序设计、Excel计算、Origin绘图及MatLab计算等实用方法。平时的作业也直接在计算机完成,然后直接发至主讲教师的电子邮箱,实现了无纸化作业。同时上课过程中注意制造悬念,促进学生思考,复习旧知识,提出新问题,让学生处于索取状态,刺激学生的大脑兴奋,主动想去获取问题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中有很多的图表说明、例题演算等,一般情况一节课需7~8个黑板版面,这就需要利用计算机进行演示。而且利用生动的动画来模拟事物的变化过程,说明科学原理,将一些抽象、复杂的内的合成与应用容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是,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其过程推导还需要用板书的形式进行,由浅入深,可引导学生学会推导的方法、思路,也便于学生记录笔记。

4 考核方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