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的深化,我国课堂教育的效率不断地提高,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意识到在我国高中教学体系中,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是很看重音乐课的价值,高中学校的音乐有效课堂的建设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我国部分高中音乐教学现状着眼,对我国高中学校音乐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具有建设性的音乐有效课堂的策略,不断提高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音乐教学现状;教学方法

一、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的理念与教学方法也需不断更新,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高中音乐教学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内容如下。

(一)高中音乐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在多数的高中的音乐课堂上,音乐老师还是主要采取老师教、学生跟着唱的教学方式,极少关注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真正需求,尤其是所谓的自由练习时间,大部分学生是做其他科目老师布置下来的作业或是跟同学嬉笑玩耍,因此,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认为上音乐课就是玩耍课。

(二)音乐学习意识十分淡薄

在我国大部分的高中中,由于音乐并不是考试的科目,而且高中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学校就根本不重视音乐,因此,导致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意识较差。部分学生认为与其上音乐课不如多做几个数学题呢,甚至有些学校就根本不设置音乐课。

(三)师资力量缺乏

我国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重视考试科目,轻视像音乐、美术等体艺类的科目,这一现象就导致部分音乐院校毕业的老师不愿意到高中去教学,同时学校也不想聘请这些老师,这就导致了高中音乐老师的师资力量缺乏。

(四)课时少完不成教学任务

学校在排课表的时候,一般都会将音乐课排为一个星期一节课,有的甚至是两个星期一节课,这还不包括其他老师征用音乐课,这就导致一个现象那就是音乐课时太少,根本就完不成教学任务,大部分音乐老师表示能教多少就教多少。

二、改善高中音乐教学现状的建议

作为一名高中音乐老师,我们要改善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不足,与时俱进,从而不断地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笔者通过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不断更新音乐老师的教学理念

笔者认为要想更好的实施新课改要求与目标,就必须创新高中音乐教学方法,那么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思想上进行改革,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要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教学原则,将学生作为我们教学的主体,运用创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充分调动高中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效率,达到新课改的目标。

(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要更好的实施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就应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动力。我们就要改革和更新教学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经典的内容保留。例如,我们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只能局限于我们的教材,可以扩展到大自然与社会百态,将课本上的知识放到社会大的环境中去讲述,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社会,体味人生。还可以将现在社会上较为流行的音乐引入课堂教学中,例如,现代的电子音乐、流行音乐等等。这样把课堂外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音乐课虽然不是考试科目,但是,作为高中学校课程中的一部分,音乐课就是一个基础性的学科,它的教学方法也要与其他学科一样要多样化、创意性,这样才能不断吸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例如,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老师可以将一个体任务分配给一个小组,让小组成员来体现一首歌的音乐内涵,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就可以相互学习与促进,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效率。同时,还可以采取老师与学生合作的方式等等。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可以促进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兴趣,从而不断促进高中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高中生的音乐素养。

(四)加强对于后进生的关注,从而进行心理引导

由于生源的不同,所以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就大不相同,因此,有些高中生因为个体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的不同,例如,五音不全,唱歌不好听等等,他们对于音乐课总是会有一些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音乐老师就要做好心理引导,加强老师与这些学生的沟通与了解,帮助这些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帮助他们克服他们对音乐课的恐惧,使这些学生接受音乐,从而热爱音乐,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新课改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理念。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的深入分析以及结合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和新课改的要求提出的建议的探究,我们发现,我国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我国高中音乐教学,从而不断地提高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高中生对于音乐课的兴趣,从而不断地提高我国高中生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可以促进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

作者:袁小利 单位: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阿文兴.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保山师专学报,2006,01:23-24.

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兴趣教学情景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的兴趣不仅是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又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人智力得到开放,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并会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兴趣确实对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起巨大作用。兴趣是在探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知识与学习科学的重要动机。

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如果小学生对音乐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寻找机会去学习音乐,而且在学习音乐时感到愉悦、放松和有乐趣,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地学习的情绪。兴趣可以使小学生产生巨大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

(一)培养学生唱歌的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

(二)激发欣赏音乐的热情

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体验。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例如,钢琴曲《骑竹马》是一首曲子短小的曲子,乐曲头尾部分以轻快的节奏和弱拍上的突发强音,风趣地表现儿童骑竹马、奔跑雀跃的欢快情景;中间部分表现儿童模拟勒马动作环顾四周的谐谑情绪。在指导学生欣赏时,我先结合插图讲了儿童比赛骑竹马时的热烈场面,然后初听音乐一遍,复听音乐时让学生举手表示出中间部分的音乐。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情绪,再听音乐时便让几名学生拿着教杆、尺子当马骑,同学们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表演得非常精彩。在这个从感知到体验的欣赏过程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

二、情境创设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条件。所谓情境,我认为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个意境和环境。

(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不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要运用生动的教学形式,将所要教的知识技能重新整合,制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与求知欲走进音乐课堂。

(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教师可以通过制造一种神秘的情景,引发学生欣赏音乐,用心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将学生的无穷想象创造性地发挥得淋漓尽致。因为,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无穷的想象蕴含了无尽的创造。正如新大纲中指出:作为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三)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的审美力

教舒曼的钢琴曲《捉迷藏》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教学一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捉迷藏的游戏。这样,学生会说很兴奋、很愉快,但当自己快被抓住的时候又很紧张。又让学生在《捉迷藏》的钢琴乐曲下来做这个游戏,并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描绘来做游戏,学生在游戏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音响的感知、情感的体验和表情的感受与分析,获得了感知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

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方法;欣赏力;兴趣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高中音乐教学

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如设备、环境等),使得音乐教学长期停留在欣赏阶段,即使具有创新意识的老师想把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到创作范畴,拓展教学内容,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对于不会使用乐器演奏的学生来说,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很难把他们创作的作品原汁原味的表现出来,毕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丰富的表现形式,运用音乐创作工具就可直接进行创作并演奏,这就为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提供了基础。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大量的音乐教学信息网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包括音乐学习(歌唱、器乐、乐理、音乐知识及世界音乐文化)、音乐欣赏(世界上各类音乐作品、音乐会实况)、音乐创作(各类音乐创作软件)、音乐交流(音乐学习、欣赏、创作)等全面的、高效益、立体化音乐学习环境和资源。不断的开发和利用这些音乐网络资源,能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使学生处于优良的学习环境之中。

此外,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适量的习题。我们如果把这些内容在备课时制作成电教课件,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力

2.1多听音乐作品

听,是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在这最初阶段,或许只是觉得旋律好听,可慢慢听多了,就会感受到节奏、旋律、音色等的变化和特点,甚至能对音乐中的情感、意境也能有所领会。这个过程都是建立在多听基础上的。

2.2对背景知识的了解

欣赏音乐的时候,了解所欣赏乐曲的背景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作品处于什么时代、作者生平、创作特点、风格流派、创作意图等,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内容。例如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时期,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作品《第六(悲怆)交响曲》就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贫苦,社会的黑暗、动荡不安,预示1905年的俄国革命的来临,因此整部作品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贯彻始终。

2.3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

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除了听音乐进行感性知识积累外,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学习乐理方面的知识,如懂得节拍、节奏、速度变化、旋律行进、调式等,具备了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

2.4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文化艺术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欣赏能力所能到达的水平,某些艺术作品无论从题材或内涵来说都有相关的文化背景,只有加强欣赏者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所要体现的内涵。

三、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因为音乐课堂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所以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要么是迎合老师,做出一副很认真的模样;要么是趴在课桌上睡觉或听音乐;要么是带上其他文化科作业或课外书籍等等。总之,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找不到他们的需求。那么,学生对音乐课的需求是怎样的呢?

3.1与时俱进,追求音乐的流行美

现代世界,包括音乐在内的各方面都在飞速的发展。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都在技术上,艺术上有了很大突破,紧紧的体现了时代气息和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需求。作为欣赏主体的学生,理所当然对音乐的品味也越来越高。

3.2时尚旋律美,是学生音乐鉴赏的首要需求

在《学堂乐歌》单元中,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陌生,缺乏兴趣,甚至认为其旋律老土,没有新意。课后,我认真的反思并作出了调整,我将“学堂乐歌’和“校园民谣”结合起来,课堂上简略的聆听“学堂乐歌”,重点是欣赏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民谣”。比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的进行了同类音乐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3明星表演美,是他们内心的“榜样”需求

在欣赏民族歌剧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时,学生没精打采,接着播放了王菲演唱的版本,同学们立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调查发现他们大多数对王菲特别喜欢,甚至是很多同学的偶像。因为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偶像,都有自己的“明星梦”。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找到不同明星的多个版本的音乐给同学们欣赏,以便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共鸣。

3.4浪漫意境美,是他们放飞心情的需求

在钢琴音乐单元,我们欣赏了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两首音乐都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杰作。但学生更喜欢《爱之梦》,因为《爱之梦》更让他们觉得“浪漫”,更适合高中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是从他们的兴趣入手,由浅入深,选择一些诸如《神秘园》、《神话》等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逐步过渡到对他们来说较“难”的音乐,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5动听配器美,是他们体验音乐魅力的需求

在流行风单元,我们欣赏的是毛阿敏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思念》,学生反映普遍较差,随后我立即播放了同样是毛阿敏在“同一首歌”上演唱的《思念》,学生马上兴奋起来。因为音乐家对这首歌曲进行了重新配器,使其在音色、和声等更富于流行美。

良好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我们教学上巨大的推动力。音乐教师要随时捕捉到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做一位与时俱进的新型音乐教师。以上是我在音乐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总之,要想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只有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变革,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教师应走进学生的音乐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收获,让学生真正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热爱音乐。

参考文献:

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 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的不断渗透。要完善音乐课程体系,就要在新的时代精神的指引下,抓住音乐教育的情感因素,把握教育规律,合理安排音乐教学,通过音乐情感的评价机制,把音乐和情感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开展体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最终实现美育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一、以人为本,回归主体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活动,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人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作为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改变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提倡解放、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内容转向真实的生活化,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及“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念。

和谐的师生情感氛围是情感教学模式中的基础。这就要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时间应该体现为组织者、引导者,并以这样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群体中。这时候,教师与学生共存于一个整体内,而不是分离的关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有“我们”一起感受、表达和表现音乐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师生共同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情感教学,德育渗透

(一)以教敦情,以情寓教

音乐是一门擅长表现情感、以情动人的情感艺术。音乐教学中的歌曲、乐曲等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黑格尔称“音乐是心情的艺术”所以说,音乐最能直接地表现和激感,最有力地拨动人们的心弦的一门情感艺术。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智的、审美的高尚情操。”而从本质上讲,音乐就是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催化剂。作为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人类生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在促进学生的个体全面发展和整个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注重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认知因素的发展、健全人格、提高审美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以艺育德,以德促学

音乐教育是形成思想品德素质的关键,而德育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在学校教育中处于首要地位。美育和德育是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因此,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进行整合,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把德育教育引入高学音乐课堂,结合中学音乐教育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深刻理解音乐作品中情感教育的关键,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满怀激情地把一部音乐作品的内在的情感从传神的眉目间,喜悦的笑脸中,生动的手势里表达出来,并将其与创新相结合,使学生能在声音运动中直接地、酣畅淋漓地体味出音乐家从生活体验中获得的各种情感。

三、兴趣教学,探究学习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虚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技能练习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活动,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情景,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可闻可感、可歌可泣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和创造的机会,使技趣相生,从而达到“以悦助情、以趣激情”的目的。

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赏,进入角色意境中。有时可通过表演,或对主题哼唱、发展旋律,或为作品创编伴奏,或通过乐器的演奏,引导学生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音响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创造美。

四、整合模式,合作创新

音乐欣赏是一门耳朵的艺术,是建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前提。解决课少人多的矛盾,大胆创新,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避免音乐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避免音乐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而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避免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音乐教学脱离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再次,教师在音乐的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时代的要求培养全面了解音乐艺术的学生,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学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整合。

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音乐课堂教学 节奏 音乐语言 多元化

美国学者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谈到,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清晰授课应具有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有较强的逻辑性,从课堂教学设问和组织安排学生活动简明而清晰的指令与询问能够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老师意图,能够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反映,教学用语要幽默、风趣而有品位,有趣而不俗的语言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于是学生在多元化课堂教学中享受并学习优美语言表达所带来的愉悦。

1 节奏多种练

节奏犹如人体骨骼,在音乐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在歌曲教学中经常利用节奏解决教学难点。以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自选歌曲。

表演:唱出你心中的歌《大海啊·故乡》

(1)节奏 XX X·XX丨XX X—丨

老师:同学们,玩过“超级模仿秀”吗?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模仿老师拍出的节奏;提示:请仔细听老师发出的每一个声音。(要求:生听模仿,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重音在第一拍)每小结都以“强—弱—弱”规律循环的节拍。

(2)节奏 X X X丨 X X X 丨 X X X丨由易到难增加难度,认真听。(要求同上,并对学生的模仿进行适时评价,而后多媒体课件听、看该节奏)。

(3)节奏 XX X·XX丨XX X—丨老师又给同学们增加难度了,看你们能不能挑战成功?(要求同上,对学生的模仿进行适时评价,而后播放多媒体课件该节奏,并请学生重复打3次。)

(4)节奏作为音乐时值的表现,可以由节拍、速度、律动等多种要素构成。学习节奏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乐理知识、理解音乐形象。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声响简单的打击乐器、让学生自己探究和实践来快乐学习。

2 歌唱音乐要素

音乐要素是音乐作品的“语言”,它包含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音色、结构、调试、和声、曲式、风格等。教学中立足于不同的歌曲,“浸入”歌曲内部,探寻“音乐语言”。

歌唱教学是一份慢工细活,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音色”训练,从而提高“音准”教学的效率。提出“声有色——要‘音准’更要有‘音色’的美、语言的美”,让学生感受美的音色,美的语言、柔和的前提是松弛的歌唱状态。 教学中学生掌握在放松的、舒适的、自然的歌唱状态中开始演唱。歌唱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歌唱,歌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它通过音调的抑扬顿挫把语言的含义表达出来。

3 关注文化语境的差异

音乐作品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体现了人类文化传承和智慧结晶。如民歌《茉莉花》在全国流传甚广,在全国各地都有在传唱,然而在风格色彩上有明显的差异,江苏民歌《茉莉花》细腻含蓄,具有江南风格特点:河北南及北方豪爽和明快的音乐风格;辽宁民歌《茉莉花》在调式,行腔与衬词的处理上,明显带有东北二人转的风格特点,另外山西、陕西、四川等地的《茉莉花》,也是内容,题材大致相近,但旋律、风格等却各有不同特点。它体现了民歌在文化传承与传播过程中的多元性。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茉莉花》在各地流传中的“入乡随俗”也正是体现了文化语言的差异与多元性对作品的影响。

4 听赏名著、体会意境

欣赏影视银屏之歌感受意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根据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通过欣赏,讨论来感受剧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每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在电视连续剧中的作用。据四大名著所改编的电视剧,同学们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里面的主题歌更是十分耳熟。何为主题歌呢?(多媒体出示主题歌概念)主题歌表述影片主题思想或概括影片基本内容、人物、性格、戏剧矛盾冲突的歌曲,是全剧音乐核心。(多媒体出示欣赏要求、为学生每人发一份欣赏表格,如表1)

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由感性的听赏上升到理性的认知,运用综合、多元艺术手段,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5 思中行,行中思